钱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报道

钱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报道
钱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报道

注重课堂交流提升数学素养

————记五年级数学组教学研讨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所以,注重数学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4月1日下午,数学教研组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以“注重课堂交流,提升数学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首先,余琴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老师语言亲切,注重课堂交流,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叶昭峰老师还做了主题为《浅谈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经验的积累》的讲座,令老师们受益颇多。最后,全体数学教师又互相交流,集体评课。在互动交流中,我们意识到了数学课堂交流不仅仅是必要的教学环节,更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感悟的传达和体验的分享。改进数学课堂交流策略最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去关注“交流”而不是“独白”;更多地去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多地去关注“实质”而不是“形式”。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相互倾听、相互分享和相互欣赏,达到共同完善。

(叶昭峰供稿)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余琴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课本第60-62页的教学内容以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初步了解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了解分数的产生

1、两名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学生观察,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也不能用整数

来表示。

师小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经常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用分数来表示

3、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4、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拿出学具,表示出每幅图的1/4。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都能很快地表示出他们的1/4,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3、师:同样都表示出了1/4,它们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

4、如果要求你把这几幅作品分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生: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写作“1”,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为什么要给他加个引号呢?

5、说说什么是“1”。

6、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1”?

7、说说现在你对1/4有了什么新认识?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如果是四分之二呢?五分之三呢?十五分之九呢?

8、小结:是的,象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板书)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分数的意义。(补充课题)

全班齐读

9、好的,通过学习我们对分数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其实,人类对分数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师简单讲述分数的演变过程。(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本,理解分数单位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62页的“做一做”。并把重要的内容做上记号?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反馈、交流。

3、理解分数单位,你能说出上面其他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练一练(电脑出示)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每个分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怎样迅速发现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1)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2/9

(2)地球表面大约有71/100被海洋覆盖

(3)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3、猜一猜:

[机动]

小游戏:请一个同学来摸9个乒乓球的1/3(生摸3个球)再摸剩下球的1/3(生摸2个球)再摸剩下球的2/2。

师:同样摸了,为什么第一个同学摸了3个球,而第二个同学只摸了2个球?

怎样理解2/2这个分数?

五、课堂总结,内化新知

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平实真实丰实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连江二实小余琴

本周,我在校级教研活动中执教了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分数的意义》是一节经典的概念课,被无数的老师演绎出了不同的风采。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参考先进的教学案例,力求让自己的教学能有新的突破,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主要呈现了以下几点:1.正确对待学生真实的认知基础。

《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对一个五年级学生来说,“分数”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分数知识,既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必再讲,模糊的、有争议的知识有待讨论,未知的内容需要重点研究,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在教学这一新知点时,本课做到了这一点。

2、认真钻研教材,利用好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在教学中,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本课教学中,通过提供不同的“整体”,让学生分别表示出它们的1/4。再以此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分类,感悟单位“1”的具体含义。为分数意义的揭示做了良好的铺垫。没有粉饰的情境,没有刻意的渲染,一张简单的学习卡,为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供了丰实的基础。

3、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让学生运用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操作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在应用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如“猜小棒”游戏,学生要解决问题,依据的正是对分数意义的把握。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尽管课前进行了比较深入、精心的预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单位“1”的教学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是学生不能够很好掌握的一个地方,而我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还过于匆忙,留给学生思考、体验的时间还不够,所以一部分的孩子对“1”

的认识还不到位。所以在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时,学生对把12颗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部分孩子都觉得是6/12。

2、课堂气氛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关键在于评价孩子的语言太单一,过渡性语言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这点与老师的语言有很大关系,和老师的情绪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修炼自己的语言,不但要具备一个数学教师该有的简练、严谨,还要具备语文教师的幽默和风趣。这是一个浩大的工作量,需要进行修炼。

浅谈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经验的积累

连江二实小叶昭峰

在经济飞速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社会里,是否会合作,是否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联系我们的教学状况,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还不很多,交流能力也不算高。如何让学生有效积累交流活动经验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教师应择机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但实际数学中,教师往往不愿意开放教堂,不愿意让学生参与交流,或课堂教学的信息往往呈单向流动或交流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常常有这样一些现象:

一、担心交流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年级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常常带了很多教具,反反复复的向学生演示和讲解:什么是面,什么是棱长,什么是顶点等等。那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么细,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讨论,去交流呢?原因是这样课概念太多,如果让学生去探索交流,花的时间就太多,本节课的任务就来不及完成了。

二、轻视学生的发展

曾看过一个教学片段:在一次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白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5只,灰兔比白兔少2只,问那种兔子多,各是多少只?一位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先看黑兔和谁比

的?是谁多呢?求黑兔就是求多的,所以用加法,再看灰兔是和谁比的?是谁多呢?求灰兔就是求少的,所以用减法。然后再把这三种兔子比一比,就可以知道谁多谁少。有一位学生举手说:“我一看就知道是黑兔最多,灰兔最少。”但老师很快就叫他坐下,并批评说:这道题数据比较小,你能看出来,数据大了,你就容易看错了,考试时还是老老实实用分析的方法好,这样不容易错!其实,这道题通过分析这三种兔的关系,也可以知道谁多谁少,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而是限制了学生的想法,没有尊重学生的想法,显然,这样的教学是消极的,轻视学生的发展。

三、将提问等同于交流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多种方法找一找它们的不同,学生活动后教师提问:长方形的边怎样?正方形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再看一看它们的角呢?然后学生依次回答这些问题,很快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实现课堂交流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决不能把提问题等同于课堂的交流,课堂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师生间,包括教师和学生个体、学生集体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生生间,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个体间的交流、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间的交流。不是在课堂上提足够多的问题,学生都给予了回答,课堂交流就成功了。在一问一答的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强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

我认为实现课堂上信息的多问、立体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实现有效积累交流活动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主动交流的学生人数会迅速减少。原因何在?我想除与自身的身心发展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总是想着我说的对不对,错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同学们笑话我怎么办这类问题,那他还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述给大家听吗?因此,营造一个和谐地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的一个前提。

案例你们知道什么叫策略吗?(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片断)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要想很快地解决问题,就要考虑问题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策略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策略?

生:策略就是做题目时的方法。在古代也指谋略,是用来获得战争胜利的方法。

师:说得不错。你们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在《三顾茅庐》的故事里见过,就是指计策。

生:《孙子兵法》里讲的全是策略。

在上述教学中,徐斌老师通过谈话创设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在问题提出时,他并没有直接问“什么叫策略?”而是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策略吗?”显然,第一种问法有点“高高在上”,令学生有被动感,而第二种问法显得和蔼可亲,给学生的是一种要求对话的感觉,调动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说得不错”这是对学生的评价,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包含了肯定、赞赏、和鼓励,又是那样的亲切,也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如果换成“对”,虽然给予了肯定,但缺乏鼓励和赞赏,语气又显得很重。徐老师独到的语言营造了平等的交流氛围,学生自然就进入了数学交流。其次,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对答如流,这不仅不利于学术交流,也有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问题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于交流,自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

2、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数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然后,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交流。这时可以让学生说一些操作的过程,说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等等。

3、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科学思维的焦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好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循环小数的概念后,出示下列7个数:

①9.2 ②3.444……③5.08187……④2.876776

⑤2.7676……⑥8.7303208 ⑦3.1415926……

教师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发现什么?同座进行交流。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出,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根据它们的特征,给它们进行分类并分别给它们取个名称吗?在这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又及时提出了第3个问题:你能用画图的形

式,把这些数的关系表示出来吗?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理解了这些数之间的关系,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再进行交流。自由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或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很多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是象征性的几分钟,由于思考时间不够,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做陪客,当听众。因此,教学中要舍得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创设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同座位进行交流,或者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学生就会有足够的胆量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观点。

5、有效的教学指导

交流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交流的内容比较肤浅、只停留在同一个思维层次上,不能向深层次发展。这主要是缺少教师有效引导和指导。如果学生在“应发而未发”时,教师及时给学生引导,就能使交流向深层发展,学生就会思路清晰,情绪高涨,深刻理解、领悟数学世界的奥秘。因此,适时的指导是使交流向深层发展的重要因素。

案例:能说说你们是怎么估计的吗?(张齐华《认识分数》教学片段)

图1:

图2:

图3:

师:(出示上图3):注意观察,现在涂色的部分大约是几分之一?

生1:我觉得是5分之一。

生2:不对,我觉得是6分之一。

生3:我也觉得是6分之一。

师:既然这么多同学都认为是六分之一,能说说你们是怎么估计的吗?是随便猜的,还是有巧门?

生4:我把图3和图2进行比较,发现图3的涂色部分正好是图2涂色部分的一半,这样原来的3份正好平均分成了6份,即涂色部分是它的六分之一。

师:瞧,他可不是随便估计的,而是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多好的思考问题的策略啊!下面我们完整的看看(媒体演示)。今天我们所学的分数和以前认识的1之间有联系吗?(有)

师:再有个问题,还能继续往下平均分吗?(能)想象一下,再往下平均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可能出现十二分之一、二十四分之一……

师:同学们,当平均分的分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来越——(小)真棒!上述案例,本是书本上一道简单的练习题,但张老师能深层思考,挖掘了这知识背后隐藏的知识“当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来越小。当学生的交流停留在“六分之一”这层面时,张老师及时问:“能说说你们是怎么估计的吗?”,把学生的交流直接引向了“估计策略”这一层面。而此时,张老师并没有停止引导,而是再问:“还能继续往下平均分吗?”这又把学生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获得了“十二分之一、二十四分之一……”等分数。在引导中,学生的交流有了思维的深度,也提高了数学交流的实效性。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教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并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等都应成为他们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既给学生的学习扩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老师可经常用“有谁听懂他的说法了?”“听清楚了吗?”等话,“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去倾听别人的发言,理解别人说的意思,反思别人的观点,这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数学交流的质量。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还要学会对话,通过对话,把交流引向深入。可以用这样的一些方法进行对话提问:一是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

的更清楚些?”二是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三是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的……”

(4)、引导学生“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多以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

A、让学生写知识小结。在新授课教学中,每学完一单元,一章节之后,让学生写单元知识小结与章节知识小结。复习总结时,让学生写知识的纵,横联系,将知识结成网络,形成板块。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用画图的形式把知识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

B、让学生写解题反思。学生在作业,测试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写下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而且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教学中样注意改进的方面,其他同学也可以受到启发。

C、让学生写调查实验报告和小论文。在教学中,可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写调查报告与研究报告,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平时学习中的独到见解与体会写成小论文,办班级数学杂志、墙报。编数学故事等,也是书写数学的交流活动。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逐步促使学生积累交流活动经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约简单简练

——《分数的意义》评课

连江二实小钱泉光

听了余琴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给我总的感觉是设计简约,方法简单,语言简练,课堂

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选认知起点,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余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分苹果,说分数的活动。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既找准了起点,又调动了积极性.导入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变革,缘于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二.重直观感知,动手操作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然而,分数毕竟是一种数,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怎样让学生理解理解其意义。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余老师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同时引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余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和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什么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余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紧接着引导学生找一找,想一想,动手圈一圈,写出找到的分数。整个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动手,再归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三、精练习功能,成功转化

练习,不只是巩固,更要发展。传统教学的形式,是先传授,再巩固,练习沦为授课的附庸。而余老师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的知识。通过几道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特别是考考你,猜猜有几根的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总的来说,这堂课体现了理念新、做中学、练习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建议加大开放度把教师的精彩转化成学生的精彩。

轻松愉快流畅

——评《分数的意义》一课

连江二实小兰平哀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有2个要解决的重点问题:1、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2、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本节课教师如何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尤为重要。余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总的感觉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上进行教学,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值得我学习的。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这两个地方值得改进。

一、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分数的意义》这节课重点在于对单位“1”的理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数的数感,并且引导他们理解分数的本质,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片段1:

在新课教学中,余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表示出每幅图的1/4。

学生操作后,教师让学生“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再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1”。

说说现在你对1/4有了什么新认识?

觉得这一环节不必让学生只停留在语言的表述上,应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分数实例,多举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因为学生“会说”不等于“理解”。

可这样进行设计:

出示: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能平均分吗?你打算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个苹果?

让学生去分一分,当分完再让学生说一说。

那时可能会出现:

1、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1/8,是1个苹果。

2、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是2个苹果。

3、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是4个苹果。

电脑再给予显示分的过程。

这样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就可以水到渠成: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所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二、提高兴趣,展示魅力

余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分数的演变的过程,这一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数学内在魅力,让他们很好地领略到了数学地简约与流畅,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认为要系统认识一个事物,必须了解它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教师仅仅只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演变历史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和背景。因为只有知道了解事物的过去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它的未来。

片段2:

上课开始

1、两名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学生观察,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也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师小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经常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用分数来表示

3、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4、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

此时如果能用电脑展示分数产生的历史那该多好呀!那才是分数的魅力所在。

建议课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分数产生的有关知识,一方面是为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然后在初步了解了学生收集的情况,可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删减、整理,上课时,有顺序地点击几位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那时分数的魅力不就展现无遗了吗?

探索发展求真

——《分数的意义》评课

连江二实小林美鸿

余老师《分数的意义》这堂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设想,使我得到很多启发。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活动体现参与性

(1)上课伊始余老师通过让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也不能用整数”来导入新课。接着“小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经常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用分数来表示”来揭示课题。然后“拿出学具,表示出每幅图的1/4。”学生操作后,要求学生把这几幅作品分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通过操作教师创设条件,由学生选择教学的起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2)师:出示一个装有苹果的果盘,果盘上用布遮盖,使学生能看到苹果,但无法看到苹果的个数。

师:老师这里有一堆苹果,如果把这堆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你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说一说1份与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吗?

把苹果盖起来,无法看到苹果的个数,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有趣的,令人好奇的,虽然不好猜苹果的个数,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是比较清楚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巧妙地铺垫了平均分的一堆物品具体有多少个并不重要,重点要研究平均分份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体现发展性

《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发展性,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有个性的过程。让概念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1)本课在设计2次动手操作时具有一定的开发度。表现在学习材料是开放的,即每组学具的物品不同,多少也不同。使每组学生的操作结果各不相同。

(2)在理解单位“1”时,具有一定的开发度。表现在分组探讨前面的谈话:“如果这不是一堆苹果,是一堆棋子、一堆卡片、一堆硬币……,你们能通过不同的分法,得到不同的分数吗?”以及抽象概括,构建新知时设问:“既然与分的是什么、是多少没关系,那么我们给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以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起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单位“1”。单位“1”除了可以是这些,还可以是哪些?”让学生在观察、猜想中充分的理解了单位“1”。

三、自主探索体现积极性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在概念课的教学中更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本节课先后2次安排学生通过操作逐步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

(1)在复习阶段设计了“用你手中的学具能得到哪些分数?”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对分数的已有认识。

(2)在学习新知阶段设计了“请大家用纸袋内的学习材料动手分一分,然后用分数来表示你想要的部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用填表的形式记录讨论结果。”学生通过操作领悟到平均分的是什么物品不重要,平均分的是1个物品还是多个物品组成的群体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平均分了几份,我们要表示的是几份,学生在几十分钟的学习探索中,能对分数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应归功于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每份是几个,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出现了几个与几分之几的混淆,因此个别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

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814-87 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郭家庄中心小学XX年—2008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 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 质高效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教学 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和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切实转变观念,提升教师 业务素质。 1、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与要求。本学期继 续加强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做好新课标的“回头看”

工作。每位数学教师都应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课堂实践,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把握优质课与平常课、问题讨论式的师生互动、丰富的多媒体与常规板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习上的刻苦钻研精神等关系。 2、根据本校实际,坚持每周星期二晚进行业务学习,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等,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上有关课改的经验和先进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每位教师继续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写好反思。并定期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加强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建立

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世纪小学教研活动简讯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9月16日下午,我校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数学集中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胡志华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观课、议课。 课后,由胡志华老师结合教学实际从目标的达成及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反思,她重点谈到一点困惑:想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圆面积计算方法,但又怕时间不够完不成任务。在同组教师同课异构后,这部分内容还是选择了保守的教法,确定了今天的教学设计。 接着是观课老师议课,研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了胡志华老师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当等优点。同时大家各抒己见,更多交流了自己想法和困惑,尤其对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习惯、怎样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对课堂进行整合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真正体现了教研的目的所在—-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之后刘军艳副校长结合课例和本学期教研安排提出了几点要求:1、展示课例一定要是全组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要真正做到集体备课,狠抓集体备课的时效性。2、展示课例要充分体现课改理念,课改之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方向不能偏离。3、展示课例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总之,我们的教研活动要突出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于学生。

教研室的王军老师参与了教研全过程,对课堂及教研活动进行点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陈长春校长对这次教研活动经行了总结。他强调在钻研教材方面要更深入,找准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预设,并提出了,“一个并重”,(教与学并重),“3个意识”(课改意识、问题意识、目标意识)的观点。陈长春校长的点评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世纪小学在9月16下午,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毛国斌主持,全镇一年级数学教师参与观课、议课及专题研讨,罗英亮主任蹲点指导。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6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活动总结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的教研活动月即将结束。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师》中的《如何上好解决问题课》,还学习了《教师博览》的《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十条建议》一文,让全组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论文的撰写正是我们组的弱项,因此,加强论文撰写方面的培训已经成为我们组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星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既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因此,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期中交流是每位教师都有丰富的内容,大家互换教学反思本,即检查又互学。并有多篇反思上传到校园网上发表。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聆听名师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因此组织教师观摩名师讲学。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课外兴趣活动,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组织二年级口算比赛、五年级图形拼组竞赛。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教研活动新闻稿

数学教研活动新闻稿 篇一:钱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报道 注重课堂交流提升数学素养 ————记五年级数学组教学研讨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所以,注重数学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4月1日下午,数学教研组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以“注重课堂交流,提升数学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首先,余琴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老师语言亲切,注重课堂交流,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叶昭峰老师还做了主题为《浅谈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经验的积累》的讲座,令老师们受益颇多。最后,全体数学教师又互相交流,集体评课。在互动交流中,我们意识

到了数学课堂交流不仅仅是必要的教学环节,更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感悟的传达和体验的分享。改进数学课堂交流策略最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去关注“交流”而不是“独白”;更多地去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多地去关注“实质”而不是“形式”。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相互倾听、相互分享和相互欣赏,达到共同完善。 (叶昭峰供稿)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余琴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课本第60-62页的教学内容以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初步了解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

最新关于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合集10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合集10篇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的重点是以中心工作为重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和多媒体教学为主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抓好各年级的课堂常规教育,逐步探索各年级数学教学新模式。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踏踏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积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教研工作,主要从以下几各方面谈起: 一、发挥群体优势,以教学为中心,力求常规和创新有机结合本组五位数学教师,思想态度端正、对工作兢兢业业,平时能积极学习、深钻教材,。这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对作业能严格要求,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效果明显,大家能从点滴入 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开学初讨论、分析了成绩下滑的原因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有中心组织的公开课、到银川四小听课、还利用晚间值班的时间组织看课堂实录,每次听课后能及时反馈听课的感受,组织评课,做到取长补短。并能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型的教学氛围。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我组教师都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并能利用网络上网了解教学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本学期为了能让数学教研活动展开得井然有序,有章可循,让本学期的教研效果明显提升,特制订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海南省教培院关于新学期教研活动方案的方向为指导,结合儋州市教研室关于新学期教研活动的总体方案,并立足于本校的校本研训,展开本学期的数学教研活动。 1、紧抓常规教学工作 常规教学工作应该是学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是学校其他工作能顺利实行的重要前提基础。所以抓常规教学工作依然是本学期的重点实施工作之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①紧抓备课 俗语说:“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认真地、用心地、下功夫地备好课,才能把一节好课贡献给学生。我们在本学期中将继续实行集体备课的方式,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间相互备课,取长补短,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别出心裁的备课教案,学校将会安排定期检查。

②紧抓批改 常规教学中的批改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作业、试卷及一些相关的练习实行评价。要求我们教师客观、认真、准确的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而这个项工作,学校也要落实定期检查。 ③紧抓听推门课 听推门课,能够即时发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优缺点,并给予鼓励肯定和指导纠正,同时也间接地提醒一些在平时工作中,不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教师,时刻提醒他们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④紧抓上交流课 为了促动教师间的交流,提升教师上交流课的水平,本学期我校将安排一些骨干教师或者是一些优秀的年青教师来上交流课,全体数学教师听课并评课,努力从某个层面上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⑤紧抓学业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年级与年级间,同年级的不同班级间最好的评比。在有效的基础上实行学生的学业质量检测,并对此项工作实行“奖优罚差”,将结果公布,并和绩效工资挂钩起来。这样,在“面子”和“利益”面前,相信教师们会努力地去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的。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教研简报 阿勒泰市第二中学(第二期)2014年3月13日 小学数学组开展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 我校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3月13日星期四下午第7节课小学部民汉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我们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 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本周教研组对李荣及李霞老师的《除法的意义》进行了备课安排,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按照自己

的教学设计,面对学生实践应用,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全组人员参加听课,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 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

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师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 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作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 总之,集体备课在教学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家在备课中,能集思广益,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这项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收益很大。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活动方案 一、研究背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而数学恰恰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内容大都是数字、概念、定量刻画等,比较抽象,没有语文教材中生动或感人的故事情节。有些人认为这门课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直观教学兴趣浓厚,而淡薄于抽象讲解;对知识的学习即时兴趣浓厚,而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对单纯解题兴趣浓厚,而淡薄于算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知识的外部联系感兴趣,而淡薄于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乐于书本知识单纯学习,而淡薄于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望强,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数学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便有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九月 (1)学习相关文献,制定实施设计方案和计划。 我组选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专题研究作为主题,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从调查学情入手。长期跟踪调查班内学生的学习行为、心里状态、个人兴趣。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第二阶段实施指名了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十月、十一月 这一阶段主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与个案分析。 (1)调查学生喜爱的学科,从学科的内容、性质上找途径。 (2)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了解在学生心中什么样的老师更受欢迎。 (3)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4)调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交流。 这些调查分析研究为这个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将调查得来的结论运用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阶段:归纳阶段十二月 经过一、二阶段研究小结,把相关数据、典型材料、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收集归拢、重组整合、分类推理,,对总结材料的论点、论据进行充分的推敲考证,确保结题。 三、预期成果 通过课题的开展,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扩展他们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使其感受到学习及其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超越,提升自

小学数学教研简报

小学数学教研简报 篇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1 教研简报 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第一期) 2014年3月6日 2014年3月6日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召开了新学期教研工作安排,为了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及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究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使全体教师能够真正领会课改精神,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实践新课程。2013至2014年度第二学期的新学期教学要求再次强调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骨干教师典型引路等形式,使全校教师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时把握课改方向,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有效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 在会中要求教改工作要有恒心、有力度。每个教师要有一个研究课题, 也可以一个级段或一个学科为中心确定教研课题。课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案;有实施记录、有情况对比等。同 1 时,积极申报新的课题,通过课题实验带动,引导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合作,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及听评课活动。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学科竞赛和质量检测,严格组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教导处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常规教学检查。教研组长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能以身作则,乐于奉献,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同时要经常检查和督促本组教师的教研、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情况。

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常规的管理工作,完善各种管理机制,促进学风的进一步好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 篇二:安谷民族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安谷学区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简报 携手共进共同提高 为了增进我学区各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展示我校数学组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实践与共同成长的平台,学校教导处及数学教研组特意安排于4月25日上午全体数学组老师聚集在安谷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小学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马安小学及安谷民族中心小学共十二名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授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 2 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一)》。活动开展方式是数学组全体教师先集体备课,再于4月24日上午抽签决定上课教师,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听课,所有数学组教师参加评课。授课的颜文荣、王啟富两位教师精神饱满,朴实认真,他们都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艺术和个性风采,在教学活动中都能紧紧围绕课程主题和重、难点。教学设计风格各具特色,课件制作精巧美观、实用有效;教学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精湛,突出了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新理念。课后,学校的数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学校校长对课堂进行集中点评和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参赛老师也及时地作出反思,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对这两节课的总体交流探讨如下:

数学教研活动简报讲课讲稿

白沙镇均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本周星期二上午,均田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即由数学教研组长上示范课,每位数学教研成员上公开课,然后集体评课。要求教师要确定公开课的内容,说课稿和教案,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 教研组成员,先通过授课老师讲课,大家根据讲课教师内容的呈

现,从各自的认识和数学经验出发,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及时的调整数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及教学用具。这次活动先在9月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对教学课堂的设计和锻炼,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其次在10月10日至13日进行实践, 本次听课的教师有校长、主任和数学教研组成员。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在发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教学”的同时,又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呢?教研活动通过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大家都毫不保留地从各方面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建措施,各位教师都声称受益匪浅。教师们都建议以后多开展这类活动,对于老教师来说,这有利于提高他们多媒体操作能力,能较好的操作多媒体,使得他们在教学上轻松许多,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新教师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他们教学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校长也肯定了在活动期间教师们的认真、辛苦和成果。同时也对教师们承诺,如果以后老师们在教学中有什么需要和困难,学校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给予支持和帮助。另外还对老师们要求,希望以后继续努力,把均田小学作为大家的锻炼基地,成功的平台,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认真教学,我们就会成功,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自己来偏僻乡村教学的初衷,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均田小学一个个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均田的穷苦人民。 2015年11月11日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总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上午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于印林熊玲玲于丽君付平)。 活动内容: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主要内容: 于印林: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来看,以关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一个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动力,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们做一百个题目还不如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于丽君: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学困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了困难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要针对性在布置复习、预习的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学困生回答基础性的旧知识,这样扫除了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付平: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是不太爱举手的,教师应主动叫他们回答问题,并通过表扬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积极为学困生创造思维的条件。

熊玲玲:课堂上安排适当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议论重点、难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这样既有利于学困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的思维,又有利于他们听取优生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思维视野。 蔡燕琴:课堂练习题安排成阶梯式,既不妨碍优生的拔尖,又兼顾了学困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通过一些基础题,使他们有成功感,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经常接近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取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老师授课的意见,这样做教师既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又能与他们沟通,使他们毫无顾忌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教研活动简报(第 1 期) 官舟镇三完小 2017年3月18日 数学组教研(磨课)活动 为了增进我校各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展示我校数学组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实践与共同成长的平台,学校教导处及数学教研组特意安排了数学教研(磨课)活动。

4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听了李芳老师执教《两位数比较大小》的公开课,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听课和评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朴实认真,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她的教学艺术和个性风采,在教学活动中都能紧紧围绕课程主题和重难点。

课后,各位教师做了评价,数学教研组长余浩对课堂进行集中点评,最后张永江校长和张永清副校长做了点评与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二(2)班班规 一、安全方面 1、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二、学习方面 1、每天到校后,不允许在走廊玩耍打闹,要进教室读书。

2、每节课铃声一响,要快速坐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与同桌说悄悄话,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养成学前预习、学后复习的好习惯。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不交头接耳,不抄袭,独立完成答卷。 三、升旗排队和两操方面 1、升旗时,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安静整齐地排队走出课室门,班长负责监督。 2、上午第二节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 3、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四、卫生方面 1、每组值日生早晨7:35到校做值日。 2、要求各负其责,打扫要迅速彻底,打扫完毕劳动工具要摆放整齐。 3、卫生监督员(剑锋,锶妍,炜薪)要按时到岗,除负责自己的值日工作外,还要做好记录。 五、一日常规 1、每天学生到齐后,班长要检查红领巾。 2、劳动委员组织检查卫生。 3、每天负责领读的学生要督促学生学习。 4、上课前需唱一首歌,由文娱委员负责。 5、做好两操。 6、放学后,先做作业,然后帮助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事。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方案(888字)活动时间:第12周 地点:学校 参加对象:全体数学教师 主持人:教研组长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促进教师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二、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校教学教研组的情况,有很多优秀数学骨干教学的带动,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数教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

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 2、根据教研活动主题,主讲教师要确定研究课的容,说课时间,上课时间和听课的时间; 3、上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

4、教研组成员,先通过听上课教师说教材,说教学活动课程,大家根据讲课教师容的呈现,从各自的认识和数学经验出发,给他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让他及时的调整数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及教学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活动时间:11月14日:15:15—15:55 地点:四(1)班

活动步骤与具体地注: 1、教研组长向组员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任务; 2、由执教者说课; 3、观摩研讨课:四(1)班:《运算定律》。 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观摩记录: (1)汶娟:记录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

(2)文武: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和人数; (3)艳: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人数; (4)敏:记录学生的各种反映,各种表现的学生; (5)熊艳:讲课教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与采取措施的处理办法。 4、教师评课并进行摘录: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精)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精) 篇一 由于本期我承担了数学教研组长的工作以及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加之学校建修,1-3年级、4-6年级分成两个校部。地点、时间与精力都不利于我开展教研工作,因此任务并没能很好地完成。 但这一切并不能代表我什么都没有去思考。对我校数学教研工作我还是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1、首先,我想代表全体教师表达一种想法:我们都想轻松地把课上得更好。那么我们就得找到一种适合个人及学校教学健康发展的系统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建立我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去谈各位老师的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们共同学习积累的。 2、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是比较繁琐的,教师的成长也受到一定的牵制。我也想在这里告诉所有的教师,其实,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做一些有实效的思考与讨论,再加以总结,并作下记载,为以后的再次进行同一内容教学时提供参考,尽量让以后的老师或自己少走些弯路。作为教师每天都要做很多记录,它们很繁琐,但又不得不做。但有一项记录是可以开展的。如每次教学结束后,老师们会很自然的进行本次教学效果的相互交流,每次交流我们都会听到同年级老师们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同样的问题。如在教学三年级《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们三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学习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这些直观的手段帮助理解面积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新授时我们都觉得很轻松,在后来的复习课中,单位换算、面积计算,在作业中显得一片混乱。 我们讨论了,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借助直观操作学得很轻松,但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用之甚少,学生没有了应用的氛围,经验也仅仅来自于课堂,所以掌握较差。我们觉得应在实践课中多创设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又具可操作性的活动,可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对此过程做下记录,并写出补救措施或对下期执教教师的建议,对个人及学校的长期发展会有深远意义。为什么不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以年级为单位记录下本单元教学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及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3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研究 一、教学游戏的意义与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 (一)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努力思考,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贴近于学生的现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加法知识进行延伸与创新,组织“拼图”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小图案构成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随后,将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充分观察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图形代表的数字,引导学生计算整体的数字之和,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教学箱,里面放置各种游戏图案的组成部分,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一个图形上面附有文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赛游戏,看哪一组拼出的图案最丰富、数字之和最准确等。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游戏的有机设计和创新设置,能够较好地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游戏的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与数学意识。经过教学游戏的创新与延伸,原本比较抽象与复杂的数学模型,也会变得更为亲切、简单,学生爱上数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作者:莫小英工作单位:来宾市忻城县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篇一: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第12周地点:学校参加对象:全体数学教师主持人:教研组长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促进教师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二、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校教学教研组的情况,有很多优秀数学骨干教学的带动,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数教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 2、根据教研活动主题,主讲教师要确定研究课的内容,说课时间,上课时间和听课的时间;

3、上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 4、教研组成员,先通过听上课教师说教材,说教学活 动课程,大家根据讲课教师内容的呈现,从各自的认识和数学经验出发,给他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让他及时的调整数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及教学用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活动时间:11月14日:15:15—15:55 地点:四(1)班 活动步骤与具体地注: 1、教研组长向组员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任务; 2、由执教者说课; 3、观摩研讨课:四(1)班:《运算定律》。 各个教师分工做好观摩记录: (1)李汶娟:记录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 (2)张文武: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和人数; (3)李艳: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人数; (4)秦敏:记录学生的各种反映,各种表现的学生; (5)熊艳:讲课教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与采取措施的处理办法。 4、教师评课并进行摘录:

1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0年2月19日 地点: 会议室 主题:新学期工作安排 人员: 全体教师 内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5、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三备) (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低年级办公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低年级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几个月所走过的足迹,我校教研组在中心校小教部的宏观指引下,在校领导的正确组织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合作下,我们围绕“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的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从内心体会到课堂教学要体现“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必须从导入教学开始。著名老教师徐康赢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超的教学导入艺术,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向优良教学情境的开门钥匙,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因此在教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多种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李敬敬这节新授课体现了临沂市新教学学策略,对于一位新教师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当然提升的空间很大。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总结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一、抓常规工作的落实,每位教师心中有教研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学期我们根据学校的教研主题,认真学习其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研计划,并通过教研日历的形式将计划细分,做到人人了解工作计划,个个知道自己常规工作。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踏实有效地做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份内之事,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 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有效情境导入新课,让孩子上课伊始就走进数学,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精选最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四篇(3)

【精选】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总结四篇 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几个月所走过的足迹,我校教研组在中心校小教部的宏观指引下,在校领导的正确组织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合作下,我们围绕“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的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从内心体会到课堂教学要体现“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必须从导入教学开始。著名老教师徐康赢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超的教学导入艺术,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向优良教学情境的开门钥匙,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因此在教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多种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李敬敬这节新授课体现了临沂市新教学学策略,对于一位新教师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当然提升的空间很大。 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总结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一、抓常规工作的落实,每位教师心中有教研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学期我们根据学校的教研主题,认真学习其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研计划,并通过教研日历的形式将计划细分,做到人人了解工作计划,个个知道自己常规工作。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踏实有效地做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份内之事,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 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有效情境导入新课,让孩子上课伊始就走进数学,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