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空间配置观

论资源空间配置观
论资源空间配置观

广东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

论资源空间配置观

梁 琦

[提 要]本文提出 空间合理配置资源这一新的理念。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应该是 科学发展观

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我国区域非均衡发展问题首先必须树立这一观念。生产要素集聚的源头是历史和偶然因素或预期的影响,这里的历史既包括人文历史,也包括自然环境史!!!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历史是大自然和人类悠久的积淀和演化,尊重历史是科学的态度。空间资源配置应该具有历史观,且与区域自然优势协调,但不唯地理决定论。树立空间资源配置观还应有新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相匹配。

[关键词]空间资源配置 产业 生产要素 集聚 区域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7)03-0005-07

一、空间资源配置的基本理念

没有企业的定位,哪来产业的区位?而产业区位的形成是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结果。生产要素特别是优质生产要素往哪里集聚呢?这就是空间资源配置问题。不论从企业单位数和就业人数,还是从工业总产值和资产合计,我国目前的区域差距都表现在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非均衡: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导致了总体上的中心-外围结构,东部是中国工业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其它地区成为外围。因此,资源空间配置问题应该提到必要的高度来重视。

资源的空间配置是空间经济学的研究主题。生产要素往哪里集聚,产业区位如何形成,空间经济学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产业区位的形成是历史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循环累积的自我实现机制和预期的作用。历史和偶然因素是产业区位的源头,而循环累积过程犹如滚雪球般的效果导致产业长时期锁定在某个地区,一旦人们预期看好另一个地方,并用脚投票,那么产业中心会转移或形成新的中心。

生产要素集聚的源头是历史和偶然因素或预期的影响,这里的历史既包括人文历史,也包括自然环境史!!!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两者须夷不可分也。翻开世界经济史,最

项目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制造业分工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04BJL052),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

初的工业指向都是以资源为导向的,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重工业最初的区位都是那些接近铁矿和煤炭的产地,如英国中部工业区、比利时东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区等。其实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最初形成和发展,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当代美国的波士顿工业带,日本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区,法国的法国岛工业区等,都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新加坡地处世界航运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的东端,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间相互交往的十字路口;而上海位于京沪、京杭铁路的交汇点,整个长江流域与长江沿岸各河港的出海口。在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的五大湖南岸,美国人想到的是种玉米,形成著名的玉米带,而不会去发展钢铁业等工业;而钢铁这些耗原、燃料多的工业一般都会向沿海的深水湾集中,以利于巨轮运输。自然地理环境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发展观,从而极大地影响人文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而自然环境本身也是一类生产资源,这类资源的空间配置则主要是由环境史来决定的。

所以,资源的空间配置是与历史(既包括人文历史也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史)密切相关的。

二、空间资源配置非均衡的历史溯源

我国是世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达23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也曾多次出现鼎盛时期,伴随而来的是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隋唐五代以前,以关中及黄河中下游平原为主体的北方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当时主要是农业生产发达。在西汉初期,全国有20多个重要都邑,多是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地区。其后,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等朝代,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在唐代有 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之称。到北宋则更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之说了。明代,全国有30多个大商业都市,其中大多集中在长江以南及东南沿海一代,江、浙地区即占1/3。自1757年始一直被清政府允许对外通商的广州口岸,以及断续被允许可以对外通商的厦门、宁波和上海三口岸,使得先进生产力开始进入中国封建社会首先是从沿海地区开始#。自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英、法、德、日、美等在华投资占中国工业、交通投资总额70%,工业资源的空间布局更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7 6%分布在沿海地区,而西北仅有2%,西南仅6%,且西北西南的铁路里程仅占全国的3%?。由此可见,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是有历史渊源的。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于19世纪后半叶,到1949年时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但整个国家工业发展仍然处于低水平。为了及早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新中国推行了工业赶超战略。虽然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这一战略的具体内容在不断变化,但赶超这个主题一直是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而这个赶超战略,首先是由政府主导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集权是资源空间配置的决定因素。在当初生产力落后和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国家有计划向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工业基地,修建交通设施,并实施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使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发生了巨变。 一%五期间,国家在内地重点进行以武钢为中心的华中工业基地和以包钢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基地建设。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中,有472个配置在内地,占比66%;其中核心部分即是由苏联援建的150个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华北和西部地区,其中,民用项目配置在东北的有50个,在中部的有32个;军事工业项目一共有44项,有35项配置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仅四川和陕西两省就有21个。全国建设的重点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兰州、西安、武汉、洛阳和成都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业建设的头号重点是 大三线建设,其中既有国防的考虑也有空间均衡配置资源的考虑。大三线大致是指甘肃省乌鞘岭以东、山西省雁门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和广东省韶关以北的广大内陆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七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四省的西部地区,共约18万平方公里。 三%五期间国家投资重点是西南三线(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湖南和湖北的西部区域), 四%五期间则重点投资西北三线,十年间大三线基本建设投资为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43%,其中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同期全国工业基本建设总额的47 7%&。且将非大三线地区的重点工厂特别是属于全国独家生产的重要工厂迁移至大三线地区,其中仅1965~1971年间迁移的工厂总数为380个,迁移工人14万多人,迁移设备3 8万多台(套)?。在西南、西北、豫西、鄂西、湘西和晋西新开辟了一系列工业基地(。但其实,这种忽略环境条件而强调工业资源的空间均衡的配置未必是合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工业实行了重大调整。1983年底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大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300多家因选址不合理而陷于极度困境的工业企业,开始通过关、停、并、转、迁实施空间调整。到1990年,实际有127家工业企业完成搬迁,另有部分就地转产、停产或关闭。在政府主导的新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空间配置是在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下的产物,显然是不符合效率准则的。

三、生产要素为什么向沿海地区集聚?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空间配置的显著特点是沿海地区工业规模迅速扩张,生产要素向沿海工业集聚。在外向型经济导向下,九十年代以后沿海地区形成三大集聚:制造业集聚、FDI集聚和进出口贸易集聚。这三大集聚支撑着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区域间非均衡发展更加凸现,并形成中国经济的中心与外围结构。无疑,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这是中国工业的市场化进程中制度演进与创新的空间体现。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一手在全国范围内调配经济资源,产业布局就是一个带有浓郁计划色彩的词汇。为什么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沿海地区成为生产要素的集聚地?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基本条件进行分析。

1 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产业区位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成本(从研究开发到产品最终生产),一类就是物流成本。因此产业也可以归结为 以原料为导向和 以市场为导向两大类,产业区位或接近原料或接近市场。这种 接近离不开物流条件。之所以世界重工业的最初区位都是那些接近铁矿和煤炭的地方,是因为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所致。然而,随着人类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海上运输成本急速下降,因此,当初选择接近原料的区位未必再是好的空间定位,而充分利用水运条件减少物流成本是经济的选择。以钢铁业为例,纵观世界钢铁业的发展史,世界各大钢铁强国的生产基地都经历了接近铁矿和煤炭等自然资源到临海临江的发展历程。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矿产资源非常匮乏,但它们良好的港口条件使之可以从全球范围购买资源,涌现出新日铁、浦项和中钢等世界级钢铁巨人。上海宝钢当初落户海边争议颇多险些流产,而今屹立于东海之滨,揽四海之物为其所用,雄踞国内龙头地位无人望其项背。地处石景山区距天安门广场仅有17公里的首钢,扼北京上风口与诸多水资源地,一直顶着北京 黑帽子的恶名,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环保的特殊要求,这座与北京共生86年的钢铁城不得不将钢铁生产基地搬出京城移师河北。但在矿产丰富的河北迁安和临近渤海的曹妃甸之间选择时,首钢最终看好的还是后者。尽管迁安有27吨铁矿资源,而座落在渤海湾中心位置的曹

妃甸是一个天然深水港,临海型钢铁发展之路是世界大型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地理条件。随着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产业可以集聚在原材料并不丰富、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丰裕的地方。一个典型案例是,日本这样的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可以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也就是说,在科技革命与运输革命迅猛发展的当代,在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沿海地区的自然位置和物流发达是发展工业的天然的地理条件)。

2 人文历史和经济史。从唐宋开始,经济发展就不是区域平衡的,东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要地,中国近代工业也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直至上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工业的70%集中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而后,中央政府实施了工业从沿海向中西部大规模转移的资源调配。然而这种政府调配资源的平衡发展战略使得我们后来付出了很大的补救成本。如今我们只要触及到产业布局这个词,一丝沉重感便油然而生。中央计划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计成本,政府可以一手打造出工业中心。可是一旦计划经济崩溃,没有强大的政府之手支撑,这些工业中心便显现出与市场条件不相匹配从而呈衰落之势。正是中央确定将东北建成重要业基地的重大产业布局决策,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东北一直执中国重工业之牛耳,汽车船舶制造、钢铁生产、工业重型装备制造等铸就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然而东北的辉煌在市场经济下逐渐暗淡+。

当市场变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时,生产资源一定是从要素回报率低的地方向要素回报率高的地方流动,经济活动必定遵行市场规律,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在秦巴山区腹地靠近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之处,有一个叫十堰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厂址,。一个具有现代文明象征的大型汽车企业,竟一头钻进连公路都不通的山沟里生产,在今天看来真是匪夷所思。如今在市场导向下,它不得不走出十堰移师武汉 ,武汉素有 九省通衢之称,这里交通便利,人才密集,科技和工业基础厚实。背靠长江,接近金融和信息中心上海,依托广州,接近消费市场和口岸,降低销售成本,区位优势显著。以 建龙为招牌的民营钢铁企业,从素以矿产资源丰富的河北崛起,并迅速在吉林、黑龙江发展,而从2004年起将发展中心从北往南移,选择了宁波为基地,为的是利用宁波北仑港得天独厚的海上运输优势降低物流成本。

3 预期的作用。市场条件下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显然不能与计划经济时期同日而语了,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导资源的空间配置。但是政府政策依然有重要的作用,政策通过修正和改变人们预期而影响着资源的空间配置。尽管国家工业发展的布局战略从 六%五时期开始向沿海地区倾斜,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倾斜主要是通过制度创新推行的,并不是主要依赖于国家资金的重点投入。当年的经济特区吸引了无数激情洋溢的人们奔赴南方,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成长为中国现代化工业城市,历史的作用其次,主要是预期的作用。1984年中央对沿海港口城市扩大地方权限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导向,引导了地方、企业投入规模的扩张和外国资本的投向。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促使沿海地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大量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而沿海地区外商投资的集聚又促进了国内生产要素的集聚。

但是显然,当市场化越来越深入人心,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越发趋于理性,其前瞻行为越来越遵循市场规律。尽管在2000年中央吹响西部大开发号角,并在以后三年中国家在西部地区投资总规模6000多亿元,亦取得明显成就 ,但到 十%五末年东西部差距并未缩小,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未见明显成效。因为人们对东西部的不同预期并没有多大改变,因而沿海地区的中心地位并没有憾动,西部和东三省也鲜见新的中心形成。

四、空间资源配置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尊重科学热爱大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国地域广袤,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产业在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是完全正常的。反之,不尊重自然人为地搞均衡,反而是有悖科学的态度。

1 空间资源配置应该具有历史观。历史是产业区位的源头。历史是大自然和人类悠久的积淀和演化,尊重历史是科学的态度。历史是一种环境,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成长都在环境之中。产业区位的形成和演变受人文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制约,更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工业资源配置首先要考虑自然地理历史。当物流成本极高时,生产受自然条件约束,产业空间依自然资源分布而定,集聚难以发生,中心不会形成;当物流成本低至可以忽略不计时,生产在任何地方进行都是无关紧要的,集聚也不会发生。随着人类的进步,物流工具和技术装备水平都发生了革命,大大影响了物流成本在生产区位选择中的地位。新中国50年来运输业取得巨大成就,迅速缩短了空间距离降低了物流成本,加之改革开放以来要素流动壁垒越来越少,而集聚在这些条件下最容易发生。我国地域广袤,区域间自然条件的差异很大,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差异以及自然地理位置,构成专业化生产的自然基础。同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工业布局的先决条件。沿海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环境历史成就了要素回报率高的优势,生产要素向东部地区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预期的结果。只要我们坚持开放搞市场经济,这一路径依赖和预期的结果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空间资源配置非均衡是历史发展的常态。

2 空间资源配置并不唯地理决定论。在任何时候,经济发展都不能忽视对自然因素的分析和估价,科技越进步,越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上去发现、探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上。但是,强调自然地理历史对工业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性并不是鼓吹地理决定论,反而是提醒我们,虽然自然条件是不易改变,但地理条件则不然,改变物流基础和相对地理位置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开封之所以早已不见宋代清明上河图的辉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至今没落不及近邻郑州则是与京广铁路修建有关,假如当初修建京广铁路不是经过郑州而是经过开封(京广铁路因而更直),今天开封与郑州的工业经济地位就完全不同了 ?,两座城市的地理条件类似,却因在全国运输枢纽布局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工业经济的相对位置。而运输枢纽布局是政治历史条件的产物 #。因此,开发大西部、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等国家宏观区域政策应该着力在帮助这些地区改变地理条件和建设基础设施上下功夫。

3 空间资源配置应与区域自然优势协调。在同样的生产方式下,自然条件对采掘业和农业布局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没有石油蕴藏,不可能建油田;没有水力资源,不可能建水电站。工业生产的原料主要来自采掘业和农业两大部门。采掘业的空间分布直接受资源的制约。轻工业的原料20%来自农业。但加工工业布局一般与自然条件不发生直接关系,只不过需要考虑影响物理成本的地理位置。因此,自然要素禀赋并不丰裕的沿海地区适宜于加工工业,特别在外向型经济导引下,沿海的地理位置格外优越,今天我国沿海地区加工工业发达是改革开放的政治影响,也是自然地理条件下的市场选择。东部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比之其它地区都是更适合加工工业的。但是,若论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则丰富得多。自然资源种类很多,主要有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其中能源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有些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又是化学工业

的主要原料。这些能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此,提高工业关键自然资源的价格,是一种以价格补偿来优化工业空间资源配置与协调地区非均衡发展的办法。

4 空间资源配置应有新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相匹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亦如此。即便是主流文化认为 好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未必,所以人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一定是最好的。工业发达给人们带来物质的享受,却未必是幸福的全部。没有更多工业的生活更接近大自然,也可能得到另一种幸福。尤其是GDP高的地区并不表示该地区的人们生活得更好。工业化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好处,但也使人类的生活失去另外一些东西,譬如那种贴近大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科学发展观一定是强调世界丰富多彩,生活绚丽灿烂的,而不是一味追求工业增长和GDP的。所以,要鼓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价值观,寻找不同的生活方式。工业增长、GDP增长可以给你带来很多,但同时也会失去很多,就看你的选择了。当然不可能一个地区的所有的人都有统一的文化价值观,所以要打破各种壁垒,要创造各种条件,允许人们有兴趣且有能力自由流动和迁徙,实际上就是鼓励人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便是人类科学发展观中对生命价值的更深层次了。

?为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欧洲开始了新航路的探索。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一次突破性贡献;1492年起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四次西航,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载大量的白银和黄金返国,被人们称为 新大陆的发现;1497~1498年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牙遵照葡王之旨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载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而归,人们称之为 新航路的发现;1519~1622年,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领西班牙国王之令,首次经大西洋,沿美洲大陆通过太平洋穿过印度洋,循非洲西海岸返回西班牙,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以上几个事件,统称为 地理大发现。它除了证明地圆说之外,还沟通了欧、亚、非及美洲之间的海上交通,从而促进了工业、商业、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正是地理大发现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为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沃土,最终导致了18世纪在西欧开始的产业革命。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条件差异巨大,很早以来就采用 南船北车的运输方式。南方具有密织如网的河湖水系,早在秦代就开凿了湘桂运河,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在元代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方水上通道。铁路则从19世纪后才开始有,从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至1949年的73年间,全国总共修建铁路2 2万公里,通车里程仅1 1公里;公路也只兴建13万公里,通车里程仅8 07万公里,全国一半以上的县城不通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 13公里;内河通航里程有7 36万公里,占全国河道总长度的17 8%;尽管中国早有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现代轮船运输业始于1872年清政府在上海创办的轮船船运公司!!!招商局,但远洋运输则是新中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李树琮:?生产力布局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66页。

&?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63页,转引自丛树海、张桁主编:?新中国工业发展史(1949~1998).(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93页。

?祝慈寿:?现代中国工业史.,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年,第470页。

(包括以输变电设备、电工器材、棉纺织为主体的关中工业区,以大型水电站、有色金属、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兰州工业区,以机械、天然气、化工、大型水电站为主体的成渝工业区,以攀枝花钢铁公司为主体的攀西工业区等。至1975年, 大三线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原值已占全国1/3以上。特别是 大三线投资最多的四川省,当年底共拥有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82 3亿元,跃升至全国第2位,第1位是辽宁。引自马泉山:?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66~1978).,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269页。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货运成本比较:以铁路货运成本为1计,公路为10~15倍,长江水运为0 5~1 0,而沿海水运为0 3~0 4。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编著:?产业布局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49页。

?钟契夫:?资源配置方式研究.,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第290页。

+到1990年,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的工业增长率分别倒数全国第二、第四、和第五,经济效益也处于落后地位。

,当地称小山包为堰,十堰即十个山包。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就选址在这片长32公里、宽8 5公里的20多条山沟里。当时进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车,坐火车到武汉最长要十多个小时。

2003年9月28日,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汽车公司举行了隆重的总部新址奠基仪式,以此为标志,东风总部正式由鄂西北十堰移至武汉,东风汽车公司希望借此形成与长春一汽、上汽的 三国对峙局面。

据国家西部开发办介绍,西部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的GDP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增长20%以上。五年中,西部开发新开工重点项目达60个,规划投资总规模8500亿元。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西电东送工程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提前完成。青藏铁路下线工程已完成95%左右。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2 88亿亩,退牧还草工程已经安排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 9亿亩。五年中,国家累计投入170多亿元,支持西部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投入80多亿元,加强了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五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近100亿美元,加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实际利用外资接近150亿美元。东部地区已有1万多家企业到西部投资创业。

!?纽约时报.2005年5月在其评论版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NicholasD Kris tof)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该文发表后,在国内、国际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响。文章说美国现在是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纽约是全世界最重要城市,许多美国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在1000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却是黄河边上的开封。文章说: 我们如果回顾历史,会发现一个国家的辉煌盛世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城市的繁华光景尤其如此。文章在总结历史教训时说了两条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努力保持科技领先和健全的经济政策;第二,切忌傲慢自大。

?由于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历史上常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致使郑州经济发展缓慢。到十七世纪,城墙也只有4 5公里长。十九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陇海铁路也横贯开封市区南部)和京广铁路的修建,成了贯穿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

#有一种民间传说是,开封和郑州的地理条件差不多,按说京广铁路经过开封比经过郑州更节约,但当时袁世凯怕铁路经过开封惊动他家祖坟,所以才绕道经过郑州。

作者简介:梁 琦,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 210093

[责任编辑 潘 莉]

2014-2015学年课程资源建设情况综述

课程资源建设情况综述 2014年学校依据“教、学、做”一体化和强化能力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学科基础知识够用、专业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发展知识有用、专业技能实用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应用特征。 一、制定规划与标准,促进课程建设 2007年学校制订并出台了《邯郸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提出了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了每门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文件、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具体标准,规定了课程评估的申报、评审程序及奖励办法。2009年,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用3-5年时间对所有基础课程进行评估,力争所有基础课程达到合格标准,每个专业建成3门以上精品课程的要求。2010年作为课程建设年启动了课程评估和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优先建设主干课程,科学整合一般课程,先合格、再重点建设、再达到精品的分类建设思路。为保证课程建设持续有效的开展,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包括加大建设经费支持力度、明确课程建设负责人、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等,采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对课程建设实施滚动管理,保证课程建设的效果。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有效开展。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展课程研发的指导性意见》,启动传统理论课程的二次研发、已有实训课程的二次研发、新的实训课程的研发、新的通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研发、自主学习课程的研发、网络课程研发等,目前已启动了200余门课程的研发工作。 二、建构选修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需求 按照《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的规定,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类开设。各专业需提供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满足学生的需求。公共选修课分人文艺体系列、自然科学基础系列、教育系列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审美情趣。从2013年起,学校分批次引入国内重点高校名师讲授的网络课程,丰富公共选修课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满足我校人才培养中对优质师资、优质

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

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近年来,教育部已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建设和应用个人网络空间成为广大师生个性化服务和需求的一种新趋势。很多职业院校已把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主要为网络教学空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结果。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教学的优势,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将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目前,已有很多教师对个人教学空间实际建设和应用,并取得实效,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教师在建设、应用和全面推广中还存在困惑,现将个人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中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困惑与大家研讨,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一、全省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现状? 二、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现状? 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是建立在学校网站社区学习平台上,它以课程管理为基础,包含课程发布、购买/支付、作业练习、学习工具、考试及小组讨论等功能,结合视频点播、直播模块和内容管理模块。各模块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平台内容展示效果及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平台的对学生的黏性。此外,平台允许接入更多的外站模块,如优酷、土豆和网易公开课视频、Discuz论坛、各大电商平台等,能帮助教师打

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平台。? 三、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现状? 教学空间已全面对外公开发布,并全面使用网络化进行教学。网络空间建设已基本满足网络化教学的需求,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对课件、教案等进行添加或修改。? 四、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应用的优点不足? 优点:? 1.实现网络化、多终端、移动、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学习和完成作业,特别对于网络全面覆盖的校园中,学生学习非常便捷。? 2.实现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图文、视频、音频、PPT、文档、Flash 动画等)。教师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可多种媒体呈现,既可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示,也可通过音视频、图形、PPT展示,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3.可导入第三方网络链接。教学资源在网络上丰富,老师在学习和收集教学资源时也可直接把第三方的资源链接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 4.适时交互(便于师生交流)。学生可以分班级或分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可在平台上与老师、同学适时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5.作业、练习和考试均可网上完成和批改。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测试和考试也可在网络上进行,老师也可在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一、目的及意义 摸清大连市水资源现状,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状况,制订措施,提出保证水资源长期稳定供给的方案计划。 二、水资源供需分析 分区: 总体要求:有利于综合研究该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有利于充分暴露本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有利于计算成果的校核、验证,以及各分区之间的协调、汇总等. 分区原则:(1)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区,这样做,有利于算清水帐。(2)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内,这样划区有利于查清本区水旱灾害情况,分析清楚木区供需之间的矛盾。(3)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这样做,有利于资料的搜集和统计。(4)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个区。这样做,既突出了各个分区的特点,又便于在一个分区内采取比较协调一致的对策措施。 需水预测 1、工业用水 ①趋势法:用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来推算将来工业用水量。 公式:n i d S S )1(0+= 式中:i S ——预测的某一水平年工业需水量; 0S ——预测起始年份工业用水量; d ——工业用水年平均增长率; n ——从起始年份至预测某一水平年份所间隔时间(年)。 用趋势法预测关键是对未来用水量增长率的准确确定,需要找出与增长率紧密相联的因素,充分分析过去实际结构,合理确定未来不同水平年的平均用水增长率。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段和具有准确度较高的用水量数值资料。 ②相关法:工业用水的统计参数与工业产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把产值作为横轴,描绘上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 1).用工业用水增长率和工业产值增长率相关关系推算工业发展用水。 2).用工业产值与万元产值用水量的相关关系推求工业发展用水。一般给出用水定额。 普遍应用相关法 一般方程:b x a y +=log log 2、农业用水 公式: ∑==i i i m W W ω 式中:i m ——某作物灌溉面积; i ω——某作物灌溉定额;

-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报告:互联网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但是金融为本无法改变

TMFOX STRATEGIC SOLUTIONS 商弈投资 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作者:曹璨(商弈投资) 2014/1/23 此报告为商弈投资项目部所撰,文章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报告用途 本研究报告为商弈投资的被投资客户、项目融资辅导营被孵化的客户提供行业分析并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创新。同时为商弈投资(TMFOX VENTURE PARTNERS)合作的投资机构、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提供行业研究和投资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报告收集大量可靠的具权威性的资料及数据,仔细分析对比得出相关结论,并通过对项目融资辅导营企业进行调研,进一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且与本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 版权声明 本研究报告是基于我们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版权仅为商弈投资(TMFOX VENTURE PARTNERS)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目录 一、洞察 (1) 1.1、互联网金融大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1) 1.2、互联网金融成为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 (1) 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 2.1第三方支付细分市场 (3) 2.2、P2P网络借贷细分市场 (4) 2.3、虚拟货币细分市场 (4) 2.4、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细分市场 (5) 三、技术发展趋势 (6) 3.1、大数据技术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致胜利器 (6) 3.2、移动互联网金融是未来方向 (7) 四、资本市场中的互联网金融 (7) 4.1、2013互联网金融投资热点 (7) 4.2、投资方向 (8) 五、互联网金融板块上市公司简要分析 (9) 六、项目融资辅导营平台内企业介绍 (10) 6.1、第三方POS机支付—移付宝 (10) 6.2、P2P网络借贷平台—前海融通 (11) 七、对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展望 (11) 7.1、传统金融的地位无法被互联网金融撼动 (11) 7.2、政府支持将推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11) 7.3、互联网金融将普惠大众 (12) 关于商弈投资 (13) 关于项目融资辅导营 (14)

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的金融成因分析

金融成因分析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的 吴耀宏 本文认为,造成我国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政企不分而导致的政府主导型的区域投资体制和融资机制是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和潜在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当前应深化各方面的配套改革,使银行、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使政策型投资和市场化投资分开,充分发挥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以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 作者:吴耀宏,1964年生,讲师,现为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地区差距扩大、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地方保护主义、区域投资融资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共同制约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其中,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和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阻碍了区域专业分工的深化,影响区域优势的发挥,也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空间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一定的投资和融资体制和机制来进行的,因此,对造成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和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的投资融资的金融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深化改革,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资源的空间配置是指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经济资源在地区和产业之间的配置和转移。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的状况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的目标、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机制密切相关。我国现在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结果,它反映了我国政府以前的政策取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资源配置的目标取向和区域投资融资机制 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资源配置也一样,这种目标为资源配置指明了方向,也是资源配置的内在动力。从1949~1979年的30年的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上的一切权利和责任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担负着生产力布局和配置经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2019年文档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作为与国际接轨时间较早、整体开放程度较高的我国旅游业,当前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旅游业竞争已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直至目前的区域竞争。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旅游发展。江西上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如何在江西对接长珠闽,“泛珠三角”(即“9+2”经济圈)区域加强协作的大背景下,借助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大棋盘”,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笔者对此作了一番调查,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根据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全面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参与合作各方共赢为目标,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旅游资源整合内涵是利用、优化与重组现存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目的是协调、放大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达到旅游资源单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上犹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1.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实现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犹地处赣湘粤三省边衢旅游黄金三角区,与其相邻的江西崇义、大余及湖南桂东、汝城四县,均属国内县级旅游资源富集区。在总面积8969.2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作为典型的亚热带绿色生态综合旅游区,该区域以大面积原始生态林为主色调,物种呈多样性和谐共处,集奇山、秀水、飞瀑、温泉、溶洞、高山草甸、高山梯田于一体,配以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南粤文化、红色文化和理学文化为背景,主题鲜明,个性突出,文化底蕴浓厚。区域内以被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的上犹森林小火车、全国三大鸟道之一的五指峰“鸟岭”、入选上海吉尼斯纪录的崇义阳岭负离子、扬名南粤的梅岭古驿道、号称“湘南第一峰”的八面山以及“华南第一泉”的汝城地热等为 代表的旅游资源均具有国家级旅游品质,互补性极强,开发潜力巨大。 2.区域所属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实现整合发展的前提。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承载着“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中转站”作用,区位优势极其明显。在该区域东西2 00公里范围之间,京九、京广两大铁路动脉,赣粤、京珠两大高速公路,1 05、

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流程(2017)

教学支持服务中心 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流程(试行) 一、新学年开学一周内按照专业建设规划提出拟建课程名称及所适用平台,申请 承建人(团队)填报课程资源建设申报表(见附件一)一式两份,需要资金支持的同时填制经费概算表(见附件二)一式两份。课程资源建设申报应明确资源制作任务是否外包,需外包的,须经部门报学校核准(学校按照有关招投标额度规定统一平衡)。 二、课程资源建设申报表、概算表提交系、部门审核;经部门研究批准后才能列 入当年课程资源建设计划。 三、列入当年建设计划的,由承建人(团队)制定课程资源一体化建设方案。 四、课程资源一体化建设方案提交系、部门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能实施;实施 过程中需调整的,应按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并经批准后执行。 五、承建人负责将审核批准的课程资源建设申报表、课程资源一体化建设方案、 经费概算表(电子版)报教学秘书备案。 六、(一)在本校录制课程资源的,承建人(团队)填报“河北电大资源建设(合 同)审批表(试行)”(见附件三)一式两份,其中一份递交学校现教中心统一安排录制计划。 (二)资源制作任务经核准外包的,承建人(团队)应履行手续签订外包服务合同(参考附件四《课程视频教学资源录制协议》)报部门备案。 七、承建人(团队)在签订外包服务合同一个月内或者按照现教中心录制计划, 提交样片并填制“河北电大资源建设(样片)审核表(试行)”(附件五)报教学秘书;样片审核通过后方可继续安排后续制作工作。 八、承建人(团队)应根据工作安排和进度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并及时、合 规地履行报账手续。 九、承建人(团队)应在期中、期末向系、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系、部门适 时安排检查课程资源建设整体工作状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调度。 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完成后,承建人应及时报告系主任、教学秘书并申请验收 (申请验收表见附件六)。 附件一:课程资源建设申报表 二:课程资源建设经费概算(表) 三:河北电大资源建设(合同)审批表(试行) 四: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视频教学资源录制协议(参考文本) 五:河北电大资源建设(样片)审核表(试行) 六:河北电大资源建设(成片)验收表(试行)

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

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 近年来,教育部已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建设和应用个人网络空间成为广大师生个性化服务和需求的一种新趋势。很多职业院校已把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主要为 网络教学空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结果。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教学 的优势,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将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目前,已有很多教师对个人教学空间实际建设和应用,并取得实效,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教师在建设、应用和全面推广中还存在困惑,现将个人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中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困惑与大家研讨,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一、全省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现状? 二、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现状? 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是建立在学校网站社区学习平台上,它以课程管理为基础,包含课程发布、购买/支付、作业练习、学习工具、考试及小组讨论等功能,结合视频点播、直播模块和内容管理模块。各模块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平台内容展示效果及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平台的对学生的黏性。此外,平台允许接入更多的外站模块,如优酷、土豆和网易公开课视频、Discuz论坛、各大电商平台等,能帮助教师打

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平台 三、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现状? 教学空间已全面对外公开发布,并全面使用网络化进行教学。网络空间建设已基本满足网络化教学的需求,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对课件、教案等进行添加或修改。? 四、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应用的优点不足? 优点:? 1. 实现网络化、多终端、移动、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学习和完成作业,特别对于网络全面覆盖的校园中,学生学习非常便捷。? 2. 实现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图文、视频、音频、PPT文档、Flash 动画等)。教师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可多种媒体呈现,既可通过生动的 动画展示,也可通过音视频、图形、PPT展示,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 学习更有兴趣。? 3. 可导入第三方网络链接。教学资源在网络上丰富,老师在学习和收集教学资源时也可直接把第三方的资源链接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 4. 适时交互(便于师生交流)。学生可以分班级或分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可在平台上与老师、同学适时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5. 作业、练习和考试均可网上完成和批改。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测试和考试也可在网络上进行,老师也可在网络上给学生考试进行批阅、评分。

互联网金融与资源配置2

?资源配置途径与障碍 ?资源配置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 第四节互联网金融与资源配置05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内生增长理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本身就会导致实际人均GDP的持续增长。 ?但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互联网金融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 ?洛克、斯密和边沁 ?洛克、斯密和边沁等学者均注意到了运转良好的资金借贷体系对于产业部门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强有力的货币体系和不受约束的金融中介的重要性。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 ?熊彼特 ?最早从企业家才能和创新的角度论述了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只有在信贷和金融市场的支持下,纯粹企业家才能通过新技术的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 ?肖和麦金农 ?肖和麦金农在1973分别出版了《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 ?他们认为: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金融抑制(利率上限、较高的准备金比率、指导性的信贷政策以及对金融中介结构的歧视性的税收政策等)则抑制经济增长。 ?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 ?戈德史密斯的开创性工作 ?利用1860-1963年35个国家的数据发现:“假如考虑几十年这样的长时期,在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平行关系;在数据比较充分的国家甚至出现这样的规律,即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同时伴随着金融发展的平均速度的快速增长” ?缺点:没对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进行系统性的控制;没有揭示因果关系。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详细

XXXXXX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目录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1)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1)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1)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2)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2) 1.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2) 2.教材开发的特点 (2) 3.实施规划与流程 (3)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包 (4) 1.课程资源包开发要求 (4) 2.课程资源包开发分工 (6) 三、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9)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9) (二)落实经费,资源互补,加强合作 (9)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考虑学校课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中小学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方案详细

中小学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方案 基于STEAM创客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 校园STEAM创客教育 随着创客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开展创客教育已成为教育界讨论并实践的热点。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如何正确的认知创客教育,同样有待我们共同关注与探索。

一、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之间的关系 “校园创客空间”最重要的抓手是课程和活动。所以在建设上只注重硬件,不重视课程建设是不完整的做法。 ★青少年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两种重要方式。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对创新教育具有最直接的关联和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扇动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两只“翅膀”。 ★青少年STEAM 教育: STEAM教育倡导将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综合的课程结合起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让学生在综合的环境中学习,在项目活动中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STEAM其实是对基于标准化考试的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型,它代表着一种现代的教育哲学,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本质上来说,我们敢于让学生们犯错,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想法,让他们听到不同的观点。与考试相反的,我们希望孩子们创造能够应用于真实生活的知识。”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第六条摘要 教育部:创客教育是未来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与教育产业升级的重要工作! 二、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目标: 营造能够充分支持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设计创意的兴趣、爱设计创意的欲望,让学生亲身经理设计创意的过程、获得设计知识、掌握创意方法、培养创新素养的活动场所。 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经历探究过程,自己从中得出结论。因此,创新综合实验室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探究仪器、设计实现工具,创设一个面对真实事物进行探究与面对想象设计进行实现的环境。综合

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统计分析

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理论成果和经验,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选取201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金融资源配置进行统计研究,接着提出测算金融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的方法——DEA 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金融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并站在全国、区域、省际视角分别进行统计研究。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其社会效益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分析表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并且金融资源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 标签:金融资源配置;经济效率;社会效益;统计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通过一定途径转化为投资,是金融体系基本功能之一。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效益如何、是否能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巨大需求,就成为衡量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相匹配的主要标准。事实上在我国,许多金融资源的配置和价格并没有完全由市场决定,金融机构治理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有人说中国的银行更像政策性银行而非商业银行。 自2007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人们便普遍将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金融业脱离了实体经济。在近年来关于金融业的讨论中,认为“金融业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这样的观点常见于不同场合。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稳定离不开实体经济,既然如此,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有无脱离便显得具有研究价值,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高低同样是我们关注的方面。 (二)研究综述 金融资源一词是由R.W.Coldsmith(1995年)提出,他认为在金融领域中,有关金融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所具有结构、规模、数量及分布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生效应和相互联系的大集合便是金融资源。白钦先(1998)对金融资源理论提出见解,通过现代理论方法,分别对货币和金融进行分析。汪兴隆(2000)提出配置失衡的货币地区是中东西三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研究了区域货币不平衡的具体影响因素。由于传统经济学的问题,因为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自然涉及优化配置问题。王宏伟(2003)提出无论从短期发展还是长远规划来看,资本流动始终作为增长水平与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关键因素。金融资源理论具有一般经济理论金融资源的优化问题,所以使其有广泛的现代金融理论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余地(姜树博,2009)。白俊和连立帅(2012)以国内上市公司7年(2003—2009)的数据为对象,研究了行业差别和所有制不同对信贷交错配置的影响差异。

金融配置门槛效应影响机制

金融配置门槛效应影响机制 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普遍共识,如何调整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非均衡、缩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金融工作的重心问题之一。改革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由1990年的上升至20XX年的,区域金融发展的失衡和二元结构的特征,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政府部门关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开始推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对不同经济区金融发展、金融结构的布局业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背景下, 探究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间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对于缓解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Gini开创了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度量方法, Kuznets提出了着名的倒U型假说,嗣后的许多研究多围绕于Kuznets倒U型曲线的实证检验。早期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研究更多地隐含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King和 Levine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多元回归和面板数据方法成为分析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手段,许多文献将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暗含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联性之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支持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负相关的代表性研究包括Alesina和Rodkik等人的研究 ,而认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正相关的代表性研究包括Ga- lor and Tsidon 、Deininger and Squire 、Alesina and Perotti 等人的研究。但在实证研究中,绝大部分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负相关性。 Greenwood and Jovanovic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差距的关联性 ,在他们的论文中,实际上暗含了一个重要假设———即初始的收入分配外生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水平,且对金融市场设施的使用需要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每期对金融服务的购买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运营费用。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在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早期,金融市场不大,此时只有那些高收入、财富水平较高的人群才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而穷人在金融服务的购买上存在着“门槛”效应;由于“门槛”的存在,穷、富两个群体的金融投资收益率存在差异,因此,金融发展会使得收入差距扩大;在金融发展的成熟

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Vol.28No.1 Ja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旅游资源的整合主要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分布状况,进行整体的整合规划.旅游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快速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于长远,树立大旅游、大整合的观念,采取合理措施,加强赤峰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 1赤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整合创造了条件 赤峰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历史悠久,文 物古迹众多,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现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址6800余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地热温泉3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赤峰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胜地,阿斯哈图石林和喀喇沁蒙古亲王府晋升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中,在全国3景系、10景类、98景型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具备全部景系和10景类的8类,98景型中拥有87种,占全国基本景型的88.8%;地文景观类资源占全国的75%;水域风光类资源基本类型占全国的71.4%;生物景观类资源基本类型占全国的100%;赤峰市自然景观景型30种,历史遗产景类资源单体树木6855个,大型自然景类景系单体树木也高达96个.著名的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巴林草原等,夏季绿草如茵;达里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闻名于世;克旗、宁城县、敖汉旗热泉水温高,疗效好,适宜疗养度假;黄岗梁、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罕山林场、乌兰达坝林场、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汗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好去处;第四纪冰川遗址———冰臼群、阿斯哈图石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喀拉沁旗石灰岩溶洞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发现的溶洞,开发前景广阔.已开发的克旗热水—黄岗梁旅游度假区、达里湖度假村、宁城热水—黑里河旅游区、翁旗其 甘、布日敦、勃隆克沙漠综合旅游区、喀拉沁亲王府、马鞍山、敖汉响水及有江南水乡风光的小河沿旅游点都已初具规模,契丹·辽文化、红山文化考古旅游线日趋完善.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赤峰市党委、政府对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为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 2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近几年,赤峰市旅游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进入旅游发 展的快车道,赤峰市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支持产业,加大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立了激励机制,进入了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旅游业也成为拉动赤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让原生态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赤峰市区域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尤为必要. 2.1有利于提升赤峰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 赤峰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历史悠久,但相互之 间缺乏文化上的内涵联系,区域旅游系统开发理论是一个集市场、资源、产品、形象策划、营销、环境、培训、管理、人力、资本于一体的综合开发,但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没有系统的旅游整合概念,旅游宣传主题不够突出,旅游服务滞后,因此,赤峰市旅游资源必须通过资源整合,才能提升赤峰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 2.2 有利于打破行政障碍,减少相互之间市场上的恶性竞 争 赤峰市地域辽阔,绝大部分旅游景区位于赤峰市所辖各旗县,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政障碍,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和条块分割的束缚,各行政区的旅游项目重复建设较为严重.各旗县行政管理部门只是从局部利益出发,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各旅游企业之间则进行无序的恶性竞争,自相残杀,降低价格,以吸收本地区旅游在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造成企业相互之间损伤严重.因此,赤峰市旅游资源必须通过市场整合,才能在整体上得到提升. 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刘学鹏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赤峰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但旅游资源较为分散,基础薄弱,缺乏整体布局,因此,对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尤为必要.本文在空间结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旅游系统、企业集团化方面,对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赤峰市;区域旅游整合;必要性;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1-0098-03 第28卷第1期(上) 2012年1月98--

金融资源配置

金融资源配置 【摘要】:国家或政府掌握金融资源,商业性金融机构没有完全按商 业化运作;保国有经济的制度不改变,国家掌握金融资源的局面难以 改变,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不容乐观;我国现阶段金融资源的配 置基本上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并且能够不讲效益;/GDP的比值 持续上升表明金融资源配置不节约,存有浪费。 近年来,金融资源这个词条在实际部门和学术研究中出现频率比较高,但它的含义怎样科学规范,却少有研究。也许不需要学究式的规范, 只要大体认同就行了,则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为资金的货币和能够流 通的证券,社会成员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政府之间接受信用也能够称 作金融资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作为经济发展的要素,能够带来 增值。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必须掌握资源,其中包括金融资源;金融资 源的配置状况与经济宏观调控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政府实行宏观经 济调控除了政策法规外实际上掌握着两种资源,即货币资金和土地。 所以,分析研究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是有意义的。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格局仍然是国家或者政府掌握金融资源,这不但 表现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有政策性银行占领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绝 绝大多数(70%以上),而且表现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以 及其他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或政府控股。它们的业务活动不但受政府监管,而且受政府指挥,有人说监管部门接二连三地发文件具体指导商 业银行的业务操作,简直成了银行的“业务总监”。在这种状况下, 全国金融系统的业务操作“全国一盘棋”。金融资源的分配表现为 “要紧都紧,要松都松”,基本上没有原则。 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我国的金融制度性质和体制设计决 定的。我国金融制度体制改了这么多年,改了什么呢?改变了机构设置,改变了名称,但性质没有变,机制没有变,也就是就国家或政府 统一掌握金融资源的性质没有变,按级别运作那一套机制没有变。在 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负责人既是老板,更是官员,既要完成利润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最新强化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

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创建人水和谐 龙岩市水利局优化水资源配置课题调研组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日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根据市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把龙岩建成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的目标,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有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比较全面地总结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重点与对策。 一、龙岩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龙岩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08.2 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88.55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6574 m3。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2200 m3,福建省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300 m3,因此,从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上说我们算是相对富水地区,但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00 m3/人·年)。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影响,我市水资源量的时空差异大,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丰枯相差悬殊,汛期(4-9月)水量占全年的74.5-80%,枯水期(10月-次年3月)水量仅占全年的20- 25.5%。2004年在连续三年干旱情况下,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仅

为多年平均值的48%。区域差异方面,如龙岩中心城市,预计2010年人口达40万,届时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降至1600立方米,进入国际通常定义的“水资源紧张区”行列。此外,全市还有连城的文亨、林坊、隔川,武平的岩前、十方,上杭的庐丰、蛟洋,永定的培丰、坎市,长汀宣成及新罗适中等局部区域在少雨情况下极容易产生缺水。 地下水方面,全市具有规模开采价值的岩溶地下水分布不广,但作为较干净的水源,在我市区域供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市具有规模开采价值的岩溶地下水开采情况见下表。 龙岩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日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生产效率,资源配置]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

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 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下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于金融体系是如何通过克服市场摩擦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摩擦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框架下,Debreu(1959) 和Arrow(1964)较早认为,金融系统有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Diamond1984)和减少市场交易成本。通过金融系统的调节作用,如调配储蓄,传递有用的市场信息以及监管治理结构,企业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投资和产出。同时,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反,按照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经济学的框架,金融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信用创造,被认为是金融发展的生产效率。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认为金融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内生的,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市场中创造货币和信用(Davidson,2002;Lavoie,1984,2006;Palley,1996)。金融系统为满足公司的投资需求创造信用,将会把储蓄分配到公司和家庭之中。信用的有效发展提升了金融系统的产出效率,这种从投资到储蓄的信用创造过程与主流框架恰恰相反。 金融系统的两个核心功能可以加以区分:在主流框架下是配置效率,而在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框架下是产出效率。其实客观来分析两者,这两个框架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关注的是金融系统功能的不同角色:配置效率关注金融的质量(定性视角),而产出效率关注金融的数量(定量视角)。 一、配置效率:定性视角 从早期Schumpeter(1934)以及Gurley和Shaw(1955)的研究开始就主张发达的金融体系会推动经济增长更加迅速。基于索洛模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也认为推动金融系统发展与实际部门增长有两个基本渠道: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一般解释为索洛剩余)。资本积累的来源是调配和聚集储蓄。通过调配的方式,金融系统为企业提供资金并促成其运用新技术完成有效的投资项目,这将提高企业创新和更高经济产出的可能性。定性视角的研究表明,金融系统发展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由于市场不完善的存在(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降低了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系统必须发展新的金融技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水平。 很多学者从金融系统的制度视角开始他们的分析研究。Merton和Bodie(1995)指出金融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比金融结构要更加稳定。到底在经济发展中金融系统所担任的是什么角色,从功能论的角度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理解。根据Levine(1997,2005),Merton(1992),以及Mert on和Bodie(1995,2005)的理论,金融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可以分成几个范畴,其中,资源配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具体来看,Levine(1997)首次将基本功能和服务总结归类到四个范畴:聚集和调配储蓄,获取信息和配置资源,风险管理以及监管与公司治理。 1.聚集和调配储蓄。金融系统的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促进并提高家庭和企业拥有的储蓄量。Arestis和Demetriades(1993)指出,根据McKinnon(1973)和Shaw(1973)建立的金融抑制模型,储蓄被认为是非生产性资产和寻利存款的混合产物。这与索洛的增长理论中的总储蓄假设相反。索洛的理论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就是储蓄影响市场中可贷资金的供应,并且提高投资水平进而实现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