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附件2: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主持人 : 孟宪虎

主持单位: 浙江财经学院

通讯地址: 杭州市下沙大学园区学源街18号 邮政编码: 310018

联系电话: 135********

传 真:

电子邮箱: mengxianhu@https://www.360docs.net/doc/c715591613.html, 合作单位: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四年二月制

一、简表

项目名称 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项目类别

A 、总体研究 √

B 、专业大类

C 、教学管理

D 、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项 目 简 况

起止年月 2008.01~2009.12 姓名

孟宪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4.04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教授/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

邮政编码

310018

学校名称

浙江财经学院

电话 135********

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杭州市下沙大学园区学源街18号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04.3~07.1

数据库原理 本科 648 浙江财经学院 04.3~07.1 大型数据库

本科 432 浙江财经学院 04.3~07.1 VFP 数据库 本科 270 浙江财经学院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04.3~07.1 C 程序设计

本科 216 浙江财经学院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06.09~至今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

目—大型数据库教材建设 正进行中

06.01~07.04 大型数据库课程体系及内容的研究

结题 项 目

持 人

主要教学改

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05.12~06.12

Flash 实验教学课程(项目)建设

结题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5 3 1 1 2 2 1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马雪英

女 1971.06

副教授

浙江财经学院

框架设计 邓绪斌 男 1966.10 讲师、博士浙江财经学院 资料收集

刘风琴 女 1966.05 副教授

浙江财经学院 调查研究

项 目 主

持 单 位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人

张 帅

1976.08

讲师、博士

浙江财经学院

实证分析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单位: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单位: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单位: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单位: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项 目 合 作 单 位 主 要 成 员

单位: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数据库技术是当今信息社会必须使用的一门重要技术,对现代社会各个组织部门的正常运转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在超市里购物、通过自动取款机取钱、在网上订购图书以及报名参加某个课程的学习时,都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默默支持。当前乃至以后,我们生活的诸多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都和计算机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因此,在大学里,高职高专里,甚至中专里的计算机类、信息管理类、电子商务类等专业都开设了相关的数据库课程,这对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从事计算机相关研究及应用、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工作打下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但是,由于各个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师、实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数据库系统的具体课程设置上实际存在很大不同。在研究型大学里,比较强调理论概念,认为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这些具体技术容易过时,除用于举例以外,不做专门介绍,而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可起相对持久的作用,所以要重点学习。比如清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将来如何设计一个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课程设置主要有《数据库原理》、《分布式数据库》、《DBMS设计实练》等等,并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熟悉某个具体的DBMS产品的使用。研究型大学的这种模式的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无可厚非,这源于他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问题是这种理念在在一般的普通大学里有拷贝的趋势,申请者则认为是很不合适。普通大学的计算机类、信息管理类、电子商务类等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熟练的使用具体的数据库并能进行应用,而不是让大部分同学去超越SQL Server和Oracle等DBMS设计自己的DBMS(不排除部分学生可以超越),所以课程设置自然应面向数据库的应用而不是数据库本身的研究。

浙江财经学院和在杭高校,近年在这方面都作了一系列探讨,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有一定的的共识。比如在申请者参与的校际互聘院校工作中就看到了这些。围绕这个目标,数据库系统的课程设置不是过分的讲述其原理、新理念、新知识,而是在对数据库基本原理讲述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实践数据库的应用。综观几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毕业设计对数据库的应用能力和毕业生的工作反馈,说明数据库的这种教学模式针对我们这个层次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学内容脱离社会,比如对于数据库的小型应用研究开发,学生还可以能够做,对于稍微实际的比较大一些的开发则显得迷茫;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比如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大型实验很少按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而是比较随意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有关,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即让学生了解的不同DBMS太少;教学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练不够;教师安排不很合理以及教学方法有点单一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看到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因此我们提出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的项目申请,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推广,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在数据库的应用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围绕培养目标,具体改革内容:

1)拟建立一个满足数据库应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体系;

围绕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把课程体系分成多个层次,分阶段实施。

2)优化相关数据库系列课程的内容;

压缩重复内容;压缩过于偏、很少在后续专业课用到的内容;压缩属于更高级、可以放到研究生阶段去的内容。调整一些内容在不同课里出现的次序,加强课程联系。

3)拟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确保验证性实验质量的同时,增加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比例 。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立项,激励学生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

4)探索一种适合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多角度教学方法

实行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重点难点、模拟试卷、疑问解答、作业批改、实训实练等多方位教学模块资源。

5)改善当前的教学技术,使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惟一手段。

6)拟建立一个多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是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请求学院予以支持;再是课程管理,比如如何防止学生电子作业抄袭;教学质量评估等。

改革目标:

通过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技术的整合与优化研究,实现数据库系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技术更合理、更高效,为同一层次高等学校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模式。进而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能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新课程体系的建立;

2)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与分配;

3)相关案例及其课件的建设;

4)课堂教学新模式多角度教学方法的探讨

5)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实训项目的设计。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1)2008年1月—2008年2月

在学院领导支持和协调下,以项目组成员为核心,结合其他相关教师,组成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小组。

2)2008年3月—2008年4月

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国内外关于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

3)2008年5月—2008年6月

对在杭高校,特别是和财经学院相当层次的院校进行调查,了解我省各高校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状况,为后续改革提供必要的参照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4)2008年7月—2008年8月

走访毕业的现在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岗位工作的学生,了解他们对在学校学习数据库课程和在实际中应用的感想,并请提出建议,使这项改革更接近实际。

5)2008年9月—2008年10月

在上述基础上,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体系,对原理、理论、实践等内容进行调整。

6)2008年11月—2009年3月

对相关的教材进行完善或编写,设计对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课例和教案。

7)2009年4月—2009年7月

设计教学层次和阶段目标、改善教学模式、提出比较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手段,完善作业和考核过程。

8)2009年8月—2009年10月

建立多方位实践实验体系,设计必须的随堂实训项目和综合案例项目。

9)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进行总结,完成研究报告,项目验收。

可行性分析:

1)项目组成员均来自教学第一线,一直对教学研究比较感兴趣,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成员的年龄与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可以保证三分之一的工作日用于相关研究。

2)项目承担者多年讲述数据库方面的课程,先后编著出版专著与教材五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经主持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目前正主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型数据库系统管理、设计与实例分析——基于SQL Server教材项目。

3)数据库系统中一些课程已经被学校列为一类课程建设。

4)已经完成《数据库原理实验》的实验教学项目、《数据库原理》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大型数据库课程体系及内容的研究》的教改项目等并通过验收取得成果。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项目预期成果:

1)数据库系统课程体系,内容重新分配的研究报告。

2)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实践体系研究报告。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研究报告。,

4)作业和考核过程、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报告。

5)部分课程多媒体教学案例、课件库,实验指导和实训项目设计的报告。6)相关研究论文或专著。

项目效果预期(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

浙江财经学院信息学院、数学统计学院、金融学院等全体学生;

浙江省相关本科学校的同类专业学生;

浙江省具有同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建成并实施一个满足大数据库系统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数据库课程体系,提高数据库人才培养对会需求的快速适应能力 。

虽然该问题的重要性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具体怎么做,特别在一些原有各学科都已有比较好传统基础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实施,目前国内尚无成功先例。我们将在学习、研究国内外大学相关学科课程体系和对国内人才市场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浙江财经学院实际实际,建立了一个能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大数据库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知识结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针对中国学期长,学生基础好、数理能力强的特点,对当前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提高。最终使该体系成为一个可以比较方便的调整应用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建成并实施一个“以学为主、以教促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为推进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快速过渡,我们将对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分配进行调整。加强所有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环节;并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空档让学生自学。同时,要大量删除数据库系统课程不同课程中的重复部分,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

3)建立一个综合性、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持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可以渗透于学生大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帮助同学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在数据库系统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校内,我们将通过数据库系统课程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和帮助,结合课程大作业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开设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 。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参与教师的研究计划。数据库技术是当今高新软件和信息公司的主要核心技术,所以在校外,我们将加大和信息系统开发的软件公司合作,加强学生对数据库在实际中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软件公司的实战训练,缩短学生在软件公司和相关信息公司就业的磨合期,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总之,通过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改革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参与数据库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师资结构合理,正高职称教师一名,副教授职称教师3名,博士和在读博士四名,年轻教师(≤40岁)全部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

本系列课程师资队伍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在近三年中共在一级或二级刊物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篇以上,积极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学校各级课题研究。

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

1)《数据库原理》、《大型数据库》、《数据库实验》等数据库系统课程开设10年以上;

2)相关教学大纲修订三次以上;

3)《数据库原理》课程已经被浙江财经学院列为校级一类建设课程,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研究成果;

4)已经完成《数据库原理实验》的实验教学项目并通过验收取得成果;

5)基本完成《数据库原理》多媒体课件的建设;

6)已经完成《大型数据库课程体系及内容的研究》的教改项目并通过验收取得成果;

7)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为后续补充练习教材的建设以及试题库的建设,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

8)已开发出一个计算机辅助命题的软件系统原型,有助于试题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命题系统的实现。

9)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大型数据库系统管理、设计与实例分析》,目前书稿完成,交付出版社,其他内容正在进行。

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政策保障:

浙江财经学院及其重视教学改革,颁布《浙江财经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下大力气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

资金保障:

学院和分院对研究和教改项目给予资金方面的配套保证。

管理保障:

学校教务处与科技处协同努力,强化教学与科研改革,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大力扶持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改革,提升研究能力。管理到位,措施得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全校教师拓展了发展空间。二级学院领导大力支持。

其他条件:

二级学院提供完善得实验环境。

有一支为教育事业全身奋斗的教学改革团队。

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申请者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1)近年来讲授的课程:

数据库原理、大型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

2)近年发表的部分主要和信息、数据库相关论文:

1.《综合多媒体校园网的功能与实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基于B/S模式的医疗保险系统设计》 计算机应用研究

3.《利用ASP进行数据库查询的分页技术实现》 现代计算机

4.《开发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探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5.《Web应用程序安全性设计的一种实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6.《应用程序自身缺陷引起的安全性的探讨》 计算机软件与应用

7.《半结构数据的存储模型和查询执行》 计算机科学

8.《基于分组序号的聚集算法》 软件学报

9.《应用软件重用技术构成信息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践》 山大师范学院学报

10.《局域网上集中式多用户数据库的设计》 第二届全国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

11.《通用便于维护的ORACLE数据表的设计和操作》 中国计算机继续教育

12.《一个实用的集中式多用户数据库系统》 电脑技术

13.《通过程序设计多层面保障信息系统可靠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4.《信息系统安全通过程序设计多方位控制策略探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15.《基于双数据目录存储的网格元数据对数据资源发现的研究》EI收录 计算机工程

3)主持和参与的部分研究项目:

参与洛阳石化石油冶炼生产调度系统;济源电业局信息管理系统。

主持运城市公费医疗磁卡计算机管理系统;武汉钢铁公司二热轧三级ERP系统(国家十五项目)的程序构架设计;电力公司电表计量系统设计开发;

4)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

主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大型数据库教材建设;

主持大型数据库课程体系及内容的研究;

主持Flash实验教学课程(项目)建设等。

5)开发推广的产品:

主持开发的“医院信息与电子病案系统”、“医疗影象工作站软件系统”软件产品获国家版权局审定登记,同时获得信息产业部高新软件产品认证。目前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使用。

6)曾经和正在编写的教材

参编《微机系统应用》 山西高教联合出版社出版

主编《常用系统软件》 山西高教联合出版社出版

副主编《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技术》 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

主编《大型数据库系统管理、设计与实例分析——基于SQL Server》电子工业出版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

合计 40000

调查两轮,每轮3000元,包括交通通信1.调查研究费用 6000

2.资料收集与检索费用 5000 资料更新、复印、检索

参加2次会议,差旅会费每次3500元3.会议及研讨费用 7000

4.部分成果出版费用 22000 成果出版印刷

六、主持人所在学校意见

该项目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完成该项目的研究。

同意推荐该项目,若项目申报成功,学校将按政策1:1配套经费,并在时间、人员、设备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公 章

学校领导签字

2007年 9 月 30日

七、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八、教育厅审批意见

(盖章)

主管部门领导签字:

年月日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这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凭借,新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众所周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必须选择有效的内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有效的呢我认为有效的内容应该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的那些内容,并且要精当。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一番功夫,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有效重组。 一、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精选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极大的兼容性,每一篇课文无不涵字、词、句、段、篇、语、修辞和逻辑,涵盖听、说、读、写,每一篇课文都内蕴其独立的思想、情感、见地。每篇课文可供训练的点很多,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精选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立重点难点,精选对学生发展有用的训练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不但直接显现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而且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教材,有效选择教学内容,就容易“把课文教肿了”,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辛辛苦苦,收获却不大。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当。首先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进得去”“出得来”。钻进去潜心体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再在此基础上精选出课堂的训练点。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 二、针对学生实际,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 对已有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整合、拓展;要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教材的内容包括文本、插图、练习及语文乐园,这些内容可以进行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的序列也可进行调整,整合得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老师执教《语文乐园》,语文乐园虽然不是纯阅读教学的课,但它也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通过对己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位老师教学的话题是“奇妙的大自然”。从识字到课文到乐园向学生展示的是大自然的秘密,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学习了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见识了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这位老师设计的《语文乐园》的三个板块之一“我来试试”中有反义词、看图读词语、认识象声词、读短文等多项活动内容;板块之二“探究与发现”中有一首小诗《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让学生探寻含有口字旁的汉字,从而探究口字旁与语言的关系;板块之三“我的作品”,这一项目是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写写生动有趣的句子。我

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版.pdf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 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 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 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 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 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 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 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 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 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 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三、简答题 1、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可以说课程是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它与动态的教学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研制和教学活动过程都受某种理论的影响。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对于这几个方面的地位与价值的不同理解,派生出不同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如课程研究领域里有影响的理论有学科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教学研究中有影响的理论有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等。 3、简述心理学对儿童学生观的影响。 对儿童本性的看法有两种相对的立场,一种认为儿童期是迈向成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不完美的、未发展完成的,需由成人严格控制、严格训练;另一种是以儿童自身为目的,认为儿童在成长初期就具备潜在的完美的品质,随着儿童的发展,加上适当的环境,美好的品质便会展现出来,儿童的天性、兴趣、人格理应受到尊重。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引发学生观的改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的选择应该受到尊重。(2)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知识、技能、情感、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师生之间的平等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经验、改变经验,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成功的教育是保护个性的教育、快乐的教育。 4、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在培养目标上,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人真正成为自由独立、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知识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强调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的适切性;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强调学生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在课程、教学的评价上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师生之间、班级成员之间交往、影响的过程,因此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学的专业知识、技巧,而在于人际关系、情感态度。教师应该以真诚、民主的态度与学生坦诚相见,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注重学生学习风格和个性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但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论有思想性的倾向,实验基础不足,在实践中不易把握和操作。 5、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代课程设计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1.多种取向的综合。现今的课程设计多采取整合或综合的取向,兼顾系统的学科内容、学生与社会二者的需求,以使设计出的课程能够发挥更全面的功能;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课程内容选择强调精选能反映学科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基础性,同时要使科技新进展、新成果在课程内容中得到反映,以使学习者站在当代的最前沿,这就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时代性;3.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当代学习观正在向主动建构的学习观转变。学习活动的设计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XXXXXX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目录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考虑学校课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1.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等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市场对于新兴金融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包括金融产品设计、金融软件开发、金融网站设计、风控运营、等诸多新兴金融岗位的出现,让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开始有别传统金融人才。因此,在金融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多的与现今行业热门岗位和需求相匹配,让学生所学课程是企业岗位要求所切实需要的。结合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切实要求,充分将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核心课程融入到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当中,让所设金融课程符合现今金融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此开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4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工作。 2.教材开发的特点 (1)在开发教材上体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色,立足点放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班,根据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等,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按照合作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或工作项目进行编写。

2016年春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核

《课程与教学论》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答:错。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是依赖罗列教学要点的指令方式,并不对内容目标的实施和操作提供具体指导、安排具体机会。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泰勒对课程的基本主张。 答:(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简述杜威思维五阶段及教学过程。 答:这五个阶段是:(1)问题的感觉,即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问题的界定,即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问题解决的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教学过程是:(1)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三条途径

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课程改革以后,这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去除学科偏见,落实改革目标,丰富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必要的。然而该课程改革不久,现成的资源有限,尚在探索研究中,相关文献、著作稀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势在必行。 一、立足课堂,用好课本 教科书的编排符合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评价的取向,都围绕着教科书的内容。教师钻研课本,开发利用教科书,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落实教材编排目的。《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编排往往立足多门学科,排版设计新颖生动,活动组织多种多样,高屋建瓴,对教学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为例,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字、古老 而优美的汉字、意蕴隽永的汉字、影响深远的汉字四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字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教材内容涉及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知识,设立阅读角和活动园两种板块。阅读角紧扣主题进行知识讲解,图文并茂,还附有相关提问,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活动园穿插其中,设计了在田字格中工整写汉字、制作以“寻汉字之源,赞汉字之美”为主题的板报、查找记录一个古老的详细文字、与同学分享自己搜集的字帖或自己的书法作品、以“趣味汉字”为主题开展竞赛活动、搜集汉字故事与同学交流分享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参与体会,互动交流,给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起了重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此外,课堂中的随机生成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的灵光一闪,大胆发言,小组内争辩讨论、解决问题,正是教师培养其创造性、协作性等能力,引导其价值取向观的时刻。 二、学科联动,家校配合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内容联动多门学科,注重活动体验,其课程资源开发范围也十分广泛。 学科联动以绘本资源为切入点,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阶段对图文的敏感性,对绘本的接触和学习较多,在一二年级的教科书中,根据其年龄心理特征,采用了大量的插图和绘本,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顺应学生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从学生熟悉事物入手,便于学生接受理解。以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为例,教材中的四幅图旨在说明小声也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此时即可引出绘本《好安静的书》作为补充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学习绘本,自主思考总结,从而内化自省,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此外,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绘本,在创作过程中动手又动脑,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与利用。

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选择:取向、依据及其环节 [摘要]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任何教师实施课程与教学时都要面对的问题,其中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依据和环节等问题尤显重要。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学科、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经验三种取向;选择的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规律、社会需要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几个方面。在明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还应把握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关键词]课程改革;内容选择;取向;依据;环节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渗透于专业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09333)系列成果之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任何教师实施课程与教学活动时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学者们在教育研究中大都关注“怎么教” 的问题,过于追求方法和效率,而对“教什么”这个体现课程价值的问题重视不够,这就偏离了新课程改革宗旨和方向。我们知道,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先进的价值与有效方法的统一。鉴此,本文把课程内容的选择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专门研究。首先阐释课程内容的选择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内容的选择的依据,最后,从操作层面确定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归纳,以期使我国的课程内容的改革能够体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从而达成学习者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统一。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 自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般围绕三种不同取向而展开。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 这是产生较早而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课程内容在传统上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构成一定的科目。由于知识的传授往往以教材的形式呈现,所以课程内容就被理所当然的视为上课使用的教材。 无论我国历史上的“六艺”,还是欧洲中世纪初的“七艺”等,都从实质上确定了课程内容是系统化了的知识的观点。我国解放后的几十年里,基本上是把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00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 一、课程组织的涵义 课程组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 二、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课程组织的两个纬度:“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 (一)垂直组织的标准 垂直组织: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 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连续性”和“顺序性”。 连续性指将所选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此标准首先由泰勒提出的。顺序性指将所选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 到繁地组织起来。它强调的是课程要素的拓展和加深.塔巴对此有所论述。 (二)水平组织的标准 水平组织: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水平)关系组织起来。 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整合性 整合性:将所选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 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课程的整合性主要包括:学生经验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社会生活的整合或社会关联。 第二节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课程组织结构简称课程结构,是指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 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学科,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 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指示组织为学科。 1.学科课程的类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 第一,科目本位课程 1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xx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创造性融合,对小学生而言,这个名字比较枯燥,但是结合课程资源学习之后,我们发现这门课程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课程之中还有诸多独具匠心的亮点,只要我们重视并深入发掘,就可以让教学发挥出最佳的优势。 一、教材是教学的根本 现在很多专职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因为教学时间比较长,对整个课本的内容和框架都已经很熟悉,所以对教材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其实,教材不仅仅是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科书,更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仅涵盖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同时还妥善处理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等多个层面的广度与深度。教材几乎每年都会略有调整,它把一些前沿的内容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融进学科之中,兼顾学科与学生两方面的需求。认真研读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正确传递课本的思想和理念,以课本为依托进行扩展,才便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把学生引入更加开阔的时空进行学习并不断进步。 例如“大家排排队”这节课中,课本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排队的说教,而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自觉排队”这一公共礼仪。课本里面有几个小问题:“排队过安检的话可能要错过火车了,我该怎么办?”“好朋友让我直接站在他前面,这样做可以吗?”“排队时想上厕所怎么办?”这些小问题设置得非常巧妙。这几个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学生遵照课本内容来你问我答,而是巧妙地把道德?c法治、教育与生活链接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如果前面是一条亮起红灯的斑马线,你还会冲过去吗?”把小学生放置于真实情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深入研读教材就可以发现其中的智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他们将理性的头脑带入生活和实践。 二、有效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他们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还有一些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案例,却因忽视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课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XXXXXX学校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 目录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材开发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实施规划与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资源包开发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资源包开发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落实经费,资源互补,加强合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36课时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研组 【课程背景】 (一)本册教材编排的内容 六年级下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也不是高程度,学生会初步形成体系化的法律认知,为后续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学则是小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和充实。在前五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进入六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将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让世界更美好,循序渐进地讲述出来。(三)本册内容与前后联系 六年级下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法治专册,法治专册系统的、完整的以宪法为主的内容呈现,主要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法治专册的难度是有依据的,也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首先对于对于六年级法治专册,开展法治教育不是零起点,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也不是高程度;其次通过法治专册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形成体系化的法律认知,为后续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学则是小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和充实。在前五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进入六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将宪法的根本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公权力的来源及行使等基础法律问题,循序渐进地讲述出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认知必要的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四)学习能力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课时:33课时 设计者:六年级教研组 课程背景: 六年级上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法治专册,法治专册系统的、完整的以宪法为主的内容呈现,主要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法治专册的难度是有依据的,也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首先对于对于六年级法治专册,开展法治教育不是零起点,对于小学生的要求也不是高程度;其次通过法治专册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形成体系化的法律认知,为后续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学则是小学内容的拓展、深化和充实。在前五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进入六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将宪法的根本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公权力的来源及行使等基础法律问题,循序渐进地讲述出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认知必要的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一)课程目标: 1.对学生进行大众化的、普及性的法治教育,让法治观念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2.让学生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了解法律体系,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内涵,促进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了解中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何种基本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了解它们的职权。认识人大代表的产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国家的民主制度。 5.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机关如何

什么是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关于什么是课程的问题。我们可以获得两点认识:第一,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第二,“课程”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两种称谓,可以并行不悖,互相补充,结合起来。具体说,可以用课程一词来概括;同时要分别地对它的总规划、具体规划进行研究,并贯彻试、计、程的意思。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当代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型。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Bahkob,J.B.)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①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基本观点:首先,主张课程内容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由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构成的。其次,在课程设计上,主张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学科的基本结构。最后,提倡发提现法学习。布鲁纳很多思想体现了很强的时代精神,对当前学校教育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足:如片面强调内容的学术性,致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将学生定位太高,好像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这门学科的专家;同时在处理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关系上也不很成功。但布鲁纳的思想对今天我们的课程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②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强调课程的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主张应教给学生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一)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38分) 1、本课程视儿童的()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生活、主动参与生活、()的过程。 2、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3、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儿童与()、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4、引导儿童()、学会关心、()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5、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6、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访谈、()、成长资料袋评价、()等。 二、判断题。(25分) 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家长的教育。()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4、本课程旨在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5、《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生活能力提升。() 三、简答题。(21分) 1、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2分) 2、教学内容如何选择?(9分) 四、论述题。(16分) 请谈谈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B)。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程D.生活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B))。A.110B.122C119D.120 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请问一条主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