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食管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食管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我国是食管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食管鳞癌疾病负担沉重、防控态势严峻。食管鳞状上皮在癌变前存在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阶段,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状态;癌前病变;诊断;治疗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和腺癌等。2018年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率居第6位。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2018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1]。食管癌的发病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亚高发地区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我国约90%的食管癌病理类型为鳞癌;而欧美等相对低发区病理类型则以腺癌为主

[2]。 食管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癌经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五年生存率仍不足30%[3-4]。食管癌存在长达5~10年的癌前状态、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阶段,这为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窗口期。美国胃肠病学会[5]、英国胃肠病协会[6]、我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均已就食管腺癌癌前病变、癌前状态(巴雷特食管)的诊治和监视制定了指南和共识意见[7]。但对于我国高发的食管鳞癌,其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的定义、诊断、随访和治疗等关键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2020年,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8-9],提出和规范了我国食管癌前状态和病变的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本共识采用国际通行的Delphi方法达成相关推荐陈述,临床证据质量的评估采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10],分为高、中、低和很低4个等级,推荐等级分为强和弱。共识意见投票由参与讨论的多学科专家完成,表决意见按照对共识意见的同意程度分成5级:①完全同意;②部分同意;③视情况而定;④部分反对;⑤完全反对。表决意见①+②占比>80%的陈述条目属于达成共识,共识水平即①+②占比。本共

食管癌试题

1.一男性食管癌患者,既往无慢性咳嗽史,放疗中出现咳嗽,喝水呛咳,有发热,应警惕() A.放疗气管反应 B.肺部感染 C.纵隔穿孔脓肿 D.气管食管瘘伴肺部感染 E.放射性肺炎 2.1例下段食管癌患者,病灶长度7cm,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穿孔征象,首选治疗是() A.手术 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 D.中医及免疫治疗 E.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 3.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A.直接蔓延 B.淋巴道转移 C.血道转移 D.腹腔内种植 E.消化道播散 4.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是() A.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处及左主支气管处 B.主动脉弓处、左主支气管处与左心室处 C.主动脉弓处、左主支气管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D.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E.食管入口处、左心室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5.食管癌的病变部位分段() A.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B.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C.颈段、胸段、腹段 D.上、中、下段 E.颈段、胸段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 A.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内 B.癌块直径在2cm以内 C.癌组织未侵入肌层,且无食管旁淋巴结转移 D.癌块直径在4cm以内 E.癌块直径在10cm以内 7.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分型() A.髓质型 B.缩窄型 C.溃疡型 D.蕈伞型 E.菜花型 8.早期食管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 A.食管腔内放射治疗 B. 食管癌

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的手术禁忌证?A(6. 2.1) A.严重吞咽困难 B.声音嘶哑 C.气管食管瘘 D.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E.严重恶病质者 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D(5.2.2) A.病变长度 B.病变范围 C.有无转移 D.消瘦和贫血程度 E.病理形态和病理切片 3.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食管内异物感 B.食物停滞感 C.进行性吞咽困难 D.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E.进食时胸骨后烧灼感 4.下列哪项不是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声音嘶哑 B.进食时呛咳 C.胸骨后烧灼感 D.持续性胸背痛 E.进行性吞咽困难 5.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E(4.2.1) A.局限性粘膜皱襞增粗和断裂 B.局限性管壁僵硬 C.局限小的充盈缺损 D.小龛影 E.管腔狭窄和梗阻 6.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重建的常用手术方法?C(6.3.3) A.结肠代食管术 B.空肠代食管术 C.食管胃转流吻合术 D.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 E.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 7.食管癌多发生在C(2.2.1) A.食管上段 B.食管下段 C.食管中段 D.食管肌肉 E.食管软骨 8.食管癌主要发生于:A(2.3.1)

【精】食管早期鳞癌-消化道早癌系列-曲卫总结

食管早期鳞癌(早癌系列一曲卫总结) 一、基础知识:■□★☆▲△◆◇※ ◆上皮内瘤变:指细胞大小、形态及结构出现异常,包括多形态大小不等细胞、深染的细胞核分裂象,细胞极性消失。根据细胞异型增生程度及上皮累及深度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应轻度、中度异型增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对应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低级别指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下1/2以内,高级别指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下1/2以上。 ◆早期食管鳞癌: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层的鳞状细胞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浅表食管鳞癌巴黎分型(与早癌定义不同):见图1 ◆食管鳞癌高风险人群:符合以下任意1条,一般风险人群指无上述任意1条。 1、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史、长期饮酒史,进食快、热、高盐(腌菜)。 2、本人曾患过癌症或者既往有食管病变史,如食管上皮内瘤变。 3、一级亲属有食管癌史。 4、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 二、诊断知识:早期食管鳞癌患者临床上多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是食管鳞癌诊断的金标准。困难病变依靠色素内镜和电子染色

放大内镜(NBI)发现,然后靶向活检,通过组织病理学进行诊断。需要对病变性质、浸润范围和浸润深度进行诊断。推荐巴黎分型作为内镜下分型依据(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诊断方法包括内镜和病理(内镜有普通内镜、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 1、早期食管鳞癌分型 ◆早期食管鳞癌内镜下巴黎分型: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3种类型,见图2。 2、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表现 ⑴、普通内镜: ⑵、色素内镜:主要是利用碘染色对食管病变进行诊断。 ◆内镜下特点:碘染后出现粉红色征及NBI观察粉红色症出现银色征,食管炎症、低高级别内瘤变和癌变部位都可出现碘溶液不染区,借助粉红色征和银色征可以

晚期食管鳞癌二线药物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163 晚期食管鳞癌二线药物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黄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我国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占90%。食管癌预后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到30%。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食管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近2/3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伴有远处转移,因而寻找有效的药物控制全身播散并探索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这一致命疾病的关键。晚期食管癌一线化疗大多采用含铂或氟尿嘧啶(5-FU )为基础的方案,有效 率在40%~60%左右[1-3]。然而一线治疗失败后患者的预后很 差,中位生存时间仅有5~10个月。 1. 单药化疗 Burkart C 等[4] 进行的伊立替康单药用于顺铂耐药的晚 期食管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入组7例鳞癌,7例腺癌,入组者既往均接受过含顺铂方案的中位4周期的一线化疗。客观缓解率为15.4%,疾病控制率为38.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为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 )为5个月。 Akutsu Y 等[5]回顾性分析了替吉奥单药二线治疗20例 不可切除或复发的食管鳞癌患者,其中观察到1例完全缓解(CR ),客观缓解率为25%,中位PFS 和OS 分别为3.3个月和10.8个月。3度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5%)、乏力(15%)和腹泻(15%),无4度毒性反应发生。 有两项Ⅱ期研究将单药多西他赛(DOC )用于顺铂耐药的 晚期食管癌[6,7] ,前者的研究对象为腺癌,后者鳞癌所占比例 外为94%。客观缓解率分别为0%和17%。中位OS 为3.4个月和8.1个月。 一项来自日本的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63例既往接受氟 尿嘧啶联合铂类方案化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8] ,分别接 受DOC (n =132)或PTX (n =31)治疗。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7%和5.9%,中位PFS 均为2.3月,中位OS 分别为5.3和6.1月。另外Mizota A 等回顾了既往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食 管鳞癌患者[9] ,86例和36例分别接受DOC 和PTX 方化疗。 两组因毒性反应而减量患者分别占到27.8%和2.6%。有效率分别为25.7%和10.3%,两组的中位PFS (2.1个月 vs. 3.5个月)和OS (6.1个月 vs . 7.2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 2. 联合化疗 2.1 以DOC 为基础的方案 有一项研究将20例既往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转移性食 管癌患者[10] ,接受DOC 60mg/m 2 d1+顺铂10mg/d d1~d5+氟 尿嘧啶 500mg/d d1~d5,每3周重复。1例达到CR,客观缓解率为35%,疾病进展时间(TTP )和中位OS 分别为4个月和8个月,尽管顺铂和氟尿嘧啶都已减量,但3度以上毒性反应的 发生率仍高达65%。另外Minamide J 等[11]将32例顺铂或卡 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DCF 方案化疗,具体为:DOC 70mg/m 2 d1+顺铂80mg/m 2 d1+氟尿嘧啶 800mg/m 2 d1~d5,q3w,有效率高达50%。 有多项研究探讨了DOC 联合奈达铂用于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国内的前瞻性研究将DOC 30mg/m 2和奈达铂50mg/m 2双周方案用于顺铂耐药的晚期 食管鳞癌[12]。其中48例可评估,客观缓解率为27.1%,中位 PFS 和OS 分别为3.1个月和5.9个月。1年生存率为16.7%,3/4度毒副反应主要为贫血(8.7%)、白细胞减少(17.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9.6%)。另一项前瞻性研究将20例顺铂治疗复发或耐药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DOC 60mg/m 2+奈达铂 80mg/m 2方案化疗[13] ,客观缓解率为25%。中位PFS 和中位 OS 分别为14周和26周,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达50%。此外,日本学者Osaka Y 等回顾性分析了28例DOC 30mg/m 2和奈达铂40mg/m 2双周方案治疗既往化疗或同步放 化疗失败的食管鳞癌患者[14] 。其中60.7%的患者完成了治疗。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3.6%和35.7%。中位OS 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5个月和15.9%。另一位日本学者Kanai M 等将27例既往接受氟尿嘧啶和顺铂化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进 行了回顾[15]。二线方案为DOC 30mg/m 2和奈达铂40mg/m 2, 每2周重复。有效率为11%,疾病控制率为52%,中位OS 为11个月。 有两项研究将DOC 联合卡培他滨作为二线方案用于晚期食管癌,一项德国的Ⅱ期研究将8例既往含铂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鳞癌5例,腺癌3例)接受DOC 75mg/m 2 d1+卡培他滨1000mg/m 2 d1~d14三周方案化疗[16] ,有效率为 25%(n =2),中位OS 为6.2个月。2例有效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均为鳞癌,然而近一半的患者出现了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另一项国内的Ⅱ期临床研究将DOC 联合希罗达用于30例顺 铂和氟尿嘧啶化疗失败的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17] ,用法为: DOC 60mg/m 2 d1+希罗达825mg/m 2 d1~d14,q3w,客观缓解率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一、什么是循环肿瘤细胞(CTC)?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从实体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CTC非常稀少,每毫升血液中109血细胞只有几个CTC。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会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能够逃逸并发展成为转移灶,增加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二、肿瘤的发生及检测诊断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2011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约337万例,比2010年增加28万例——这相当于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情势似乎仍未到达峰顶,未来可能还会不断增加。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nmel 癌症中心的Bert-Vogelstein 等专家在2013年3月份的一篇综述文章中写道:在今年将死于癌症的一百万人里,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癌症没有在发生、发展的前90%的时间内被发现。因此,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它只是被突然发现,并非是突然发生的。我们需要尽可能早的发现它,从而提高治愈率。 伴随肿瘤的发生过程,肿瘤细胞的大小也随之增大。传统方法诊断出癌症的时候,大部分已经是晚期。晚期癌症的治愈率极低,其五年生存率也很低。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早期到中期之间是最佳治疗期,因此,如果在早期就可以发现肿瘤的存在,必然可以提高治愈率。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证实CTC

在乳腺癌预测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一个稳定的预测和预后工具。 如果将肿瘤易感性基因检测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完美结合,那么能够将肿瘤的早期发现率提高数倍。肿瘤易感性检测是对未来可能患有癌症的一种风险预测。如果风险等级高,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还可以定期做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即CTC检测,而且检查频率可以适当增加,每2-3个月检查一次,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三、CTC 检测临床意义有哪些? CTC 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体外早期诊断,血液中肿瘤在1mm时,即可检出CTC,抓住最佳治疗期;另外还可以进行预后判断,根据治疗前后CTC个数判断预后与存活时间,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此外,还有肿瘤复发检测、耐药性检测、化疗药物的疗效评价以及新药的研发等。 四、哪些人需要做CTC检测? 1. 普通健康人:通过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循环肿瘤细胞来早期检测肿瘤的发生,建议每年检测一次,以期在肿瘤萌芽阶段就能检测到,从而保证早期治愈率。 2. 肿瘤易感人群:有癌症家族史人群,患有HPV阳性、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人群,长期吸烟者,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者,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亚健康人群,以及基因检测肿瘤易感性风险等级高者,建议每3个月或者半年检测一次。 3. 癌症患者: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通过CTC计数,用于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复发检测等;通过CTC单细胞基因组分析,选择精准治疗方案,实现真正的液体活检。

关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一些认识

关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一些认识 摘要: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随着人们对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伴随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CTC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川筛药、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的监测以及肿瘤新药物的开发等。检测CTC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必将产生新的诊疗手段,从而使肿瘤的治疗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方法;临床意义 早在1896年,Ashworth曾报道1例因癌症死亡的患者外周血中发现了类似肿瘤的细胞,并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的概念[1]。随着人们对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伴随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CTC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1、概述 CTC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部分细胞可以通过分泌一种抑制黏附因子表达的物质,增加其运动能力并使之与肿瘤母体脱离。这些脱落的肿瘤细胞再分泌一种蛋白溶解酶,以破坏周边宿主结缔组织并进入脉管系统。诊疗操作也可使肿瘤细胞扩散进入外周血循环。 2、检测方法 2.1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 这一检测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与特异的肿瘤标记物结合,并通过酶与底物反应显色来判断肿瘤细胞的存在。检测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分三类:①上皮细胞角蛋白(CK),如CK19;②上皮细胞膜特异性抗原,如黏蛋白类,包括EMA、HMFG、HEA125等;③肿瘤相关糖蛋白(TAG),如TAG12。1980年,Sloane等首次 采用ICC的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肿瘤细胞。该方法可以进行形态学分析,但是检 测的细胞量少,敏感性只有10-4~10-5(即在1万~10万个单核细胞中发现一个肿瘤细胞),而且许多分化差的肿瘤不能表达目标抗原,而非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抗原亦可能阳性,故特异性不高。Braun等[2]认为由于CTC不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采用CD45-/CK+双标技术可以提高ICC检测的特异性。 2.2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该方法的原理是特异性扩增出肿瘤细胞中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重排而产生 的DNA异常。这类基因的改变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该基因的突变在待检肿瘤中发生率较高,至少应达50%左右;②基因内发生碱基突变的部位应相对集中,如果过分分散,目前临床 应用有困难。这一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约1×10-6左右,比Southern印迹杂交法约提高10 000倍。应用PCR技术检测CTC受到缺乏肿瘤特异性和高表达标记的限制,该方法敏感度高,易出现假阳性,同时由于癌细胞的异质性亦可出现假阴性。目前多应用突变等位基因扩增(mutant allelie specific amplification, MASA)的PCR技术,检测大肠癌和胰 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具有K-ras癌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 2.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一)

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一) 作者:蔡建春,刘棣,刘凯华,张海萍,钟山,夏宁邵 【关键词】癌,鳞状细胞;食管肿瘤,腺癌;微卫星重复;聚合酶链反应;barrett食管;化生;增生;序列分析 摘要: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7个位点DNA微卫星的改变。结果在非稀释DNA中,23例老年人ESCC和18例老年人EADC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47.8%(11/23例)和38.9%(7/18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6.1%(6/23例)和16.7%(3/18例),两者的MSI或LOH频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在稀释DNA中,8例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序列的MSI和LOH频繁出现,尤其在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上,与非稀释DNA的MSI和LOH频率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老年人ESCC和EADC微卫星改变没有差别。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组织DNA的MSI和LOH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EAD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的微卫星改变可能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癌,鳞状细胞;食管肿瘤,腺癌;微卫星重复;聚合酶链反应;barrett食管;化生;增生;序列分析 Barrett食管发生腺癌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125倍,其中间过程是柱状化生上皮向不典型增生上皮转化,称之为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12]。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DC)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的Barrett食管比年轻人的更易发生不典型增生和腺癌3]。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ESCC和EADC的发生发展过程,笔者检测了ESCC、EADC、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组织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7个位点DNA微卫星的改变。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人与标本选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病理科2002年3月~2005年10月存档手术切除食管癌石蜡标本41例,患者年龄(68.2±9.6)岁(60~80.5岁);术前未经过化疗和放疗,标本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进行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和病理诊断。组织病理学分析:23例ESCC,18例EADC,其中8例EADC在癌组织旁同时存在Barrett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上皮。由2位病理医师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并核对。 1.2组织病理学分析、显微切割、DNA提取和DNA稀释先行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和组织病理学分析,在显微镜下标记所要切割的组织区域。再切厚度为10μm的组织3片,在显微镜下按照HE染色切片上的标记进行显微切割,取出组织,装入0.5mL离心管。余下蜡块组织再行常规切片、HE染色并与切割前的切片比较(图1)。切割不同蜡块时均清洁石蜡切片机刀头和刀片,显微切割不同组织均用不同的洁净器械。采用蛋白酶K (10mmol/LTrisHCl,pH8.0,100mmol/LKCl, 2.5mmol/LMgCl2,0.45%Tween20,2.5mg/mL蛋白酶K)消化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组织在50μL蛋白酶K消化液中95℃变性10min,常温冷却1h,然后在65℃孵育1h,最后在95℃变性10min去除多余的蛋白酶K,混合物离心(5000r/min,5min),吸出上清液,移至洁净的离心管。DNA质量测定值在 1.0723~1.2401D(260nm)/D(280nm)],DNA含量为255.36~406.98ng/μL。8例正常鳞状上皮、Barrett 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上皮和EADC组织的DNA分别按1∶100,1∶1000,1∶5000,1∶10000和1∶50000稀释度用三蒸水进行稀释。 1.3稀释性PCR和微卫星改变7个微卫星位点是D2S123,D3S1616,D3S1300,BATRⅡ,D5S346,D17S787和D18S61(PCR引物购自美国ResearchGenetics公司),分别位于hMSH2,hMLH1,

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食管鳞癌

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食管鳞癌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标准为至少1处直径≥3 cm的平坦型不染病变(0~Ⅱb型)及食管不染区≤12 cm。由两名消化病理学家一致诊断为中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MGIN)、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GIN)或ESCC。排除既往接受过内镜下切除、RFA治疗及食管狭窄或非平坦型黏膜病变。共29例患者入选[18例MGIN、10例HGIN和1例ESCC (T1m2)]。对所有卢戈碘液染色不染区病变进行环周RFA治疗,此后每月复查1次卢戈碘液染色内镜,发现不染区后即取活检并行局部RFA治疗。12个月时在治疗区无MGIN、HGIN或ESCC被定义为完全应答。 1次RFA后3个月,86%的患者完全应答;12个月时,97%的患者完全应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进展。4例出现食管狭窄,经扩张治疗后均缓解。

图对1例5 cm长的平坦型HGIN病变行环周及局部RFA治疗 A.(上左)治疗前,白光内镜显示图像的下半部有1个发红的区域。B(上中)~C(上右). 窄带内镜和卢戈碘液染色内镜观察下的图像,后者有1个平坦型不染病变,活检证实为HGIN。D(中左). 第1次消融前,将环周消融导管放置于食管。E(中中). 第1次消融后及消融区冲洗后的黏膜表现。F(中右). 第2次消融前,将环周消融导管放置于食管。G(下左).术后3个月,卢戈碘液染色内下显示在5点的位置有1处不染病变,对不染病变进行局部消融。H(下中)~

I(下右), 12个月时,内镜检查均提示无残留鳞状细胞癌,活检证实为完全应答。 讨论 对于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可达90%的根治切除率,但复发率高达10%~26%。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完整切除率更高,复发率较低(1%~2%),但技术难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也很高。另外,对于大面积不染病变,EMR和ESD操作难度都很高,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和食管狭窄。 RFA用于治疗早期食管腺癌及巴雷特食管,安全性较好,疗效也已得到公认。但RFA用于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尚未见大样本报告。 该研究提示RFA可安全、有效地用于MGIN、HGIN等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的治疗。但唯一1例ESCC(T1m2)在随访12个月时发现HGIN,提示治疗失败。因此,该结果尚不支持RFA单独用于食管早癌治疗。 有小样本研究表明,EMR联合RFA可成功用于早期ESCC 的治疗,但这仍有待大样本研究的证实。 该研究不足之处还包括样本量较小、缺乏对照组以及随访期的活检误差等,此外,RFA所用的最佳能量密度也仍有待研究、确定。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CTC)仪器购买可行性报告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CTC)设备购置 可行性报告 一、制造商基本情况 美国强生(Johnson & Johnson)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1999年全球营业额高达275亿美元。强生在全球60个国家建立了250多家分公司,拥有约11万5千余名员工, 产品销售于175个国家和地区。 强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卫生保健产品制造商、健康服务提供商,产品畅销于175个国家地区,生产及销售产品涉及护理产品、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市场等多个领域。 美国强生公司研发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CTC)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立即被运用于肿瘤科研和临床检测,并受到业界好评。二、项目意义 随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肿瘤临床实践以及肿瘤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CTC数目已经被证实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各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密切相关,CTC已经成为转移性乳腺癌等癌种的一种全新的,独立的预后因子,并被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而广泛应用于新药开发,癌症机制研究等不同的领域。三、国内外研究 CTC是指存在于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其含量非常稀少(1ml血液中可能只能检出1个CTC)。CellSearch系统是目前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的可以应用于病人管理的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CTC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癌症领域研究的热点。2004年,Cristofanilli等完成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前

(基线期)和首次随访时的CTC水平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是独立的预测指标。在177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CTC水平较高者(≥5个/7.5ml全血)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只有2.7个月,总生存期只有10.1个月;CTC水平较低者则分别为7.0个月(P<0.001)和超过18个月(P<0.001)。随后又有多个研究证明治疗期间任何时间点CTC水平的升高都提示着疾病的快速进展和较差的预后。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癌种的关于CTC的研究,其结果也提示了CTC在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中也发挥了相同的预后作用。由于FDA 的批准,在美国CTC已经可以与传统肿瘤诊断检测方法相结合用于临床实践。国外也有较多的研究集中在了CTC的生物特性上,例如研究CTC表面的Her2抗体表达情况,进行CTC与原发肿瘤的抗体表达对照研究等。 此前,国内也有一些实验室开展了关于CTC的研究,但局限于手工磁珠法,PCR法等方法学问题,并没有取得国际认可的结果。不过随着CellSearch方法逐渐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了关于CTC的研究。国内正在进行CellSearch的注册临床研究,将会验证CellSearch系统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一些国内的实验室也已经开始在CellSearch这一平台上进行不同的基础科学研究,包括CTC表面多重生物标志物分析,CTC分子生物学分析,CTC细胞FISH检测等,希望通过CTC这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得到更多关于癌症发病机制,癌症转移机制等问题的答案。 四、国内开展现状 基于CellSearch平台的CTC检测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被美国FDA批准的癌症临床辅助诊断技术,随着中国注册临床试验的进行,CTC检测将会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迎来更加广阔的临床及科研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已有解放军307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早期食管癌IPCL分型

INTRODUCTION In this session, the impact of a new magni?cation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 lesions is discussed. Development of a new magni?cation endoscopy So far, many studies utilizing magni?cation endoscopy have been reported, but some limitations have existed to the routine use of it. Older magnifying endoscopes had a larger diameter, and were relatively dif?cult for insertion through the pharynx, and therefore magnifying endoscopy actually became an additional study to the routine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 new magnifying endoscope (Q240Z, Olympus Optical Co., Tokyo, Japan) keeps the same size in scope diameter approximately to a screening endoscope (Q240,Olympus). It also mounts a high resolution CCD tip same to a routine endoscope and it also has a 80¥magnifying power. In other words, an endoscopist can use a new magni-fying endoscope as a routine screening endoscopy if a magni-fying observation of the lesion is not necessary. Magni?cation endoscopic ?ndings in the esophageal lesion In the esophagus, magni?cation endoscopy facilitates well, both to the diagnosis of the negatively stained lesion with iodine and to the evaluation of in?ltration depth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quamous epithelium magni?-cation, endoscopy reveals changes of ?ne vascular network pattern on the mucosa and submucosa. Regularly arranged 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s (IPCL) are normally observed by utilizing magni?cation endoscopy (Fig.1). IPCL shows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 carcinoma in situ . Those include weaving, dilatation, irregular caliber and a different shape in each IPCL. According to the grade of IPCL changes, target epithelium can be diagnosed from normal mucosa (T ype I) to carcinoma (Type V) (Fig.2). By the evaluation of IPCL changes, in?ltration depth of the cancerous lesion can also be assessed. In the m 1lesion,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 are observed (Fig.2). In the m 2lesion the elongation of affected IPCL is observed, and in the m 3lesion destruction of IPCL becomes much more obvious. In the sm cancer, almost total IPCL has been destructed and a novel tumor vessel often appears (Fig.3). In the esophagus, the usefulness of magnify-ing endoscopy is gradually but steadily recognized. Digestive Endoscopy (2001) 13(Suppl.), S40–S41 SESSION 2: MODERATOR’S COMMENT MAGNIFICATION ENDOSCOPY IN THE ESOPHAGUS AND STOMACH Haruhiro Inoue Showa University, Northern Yokohama Hospital, Yokohama, Japan Correspondence: Haruhiro Inoue, Assistant Professor Chief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and Surgery, Showa University,Northern Yokohama Hospital, Chuo 35-1, Tsuzuki-ku, Yokohama 224- 2503, Japan. Email: haru.inoue@med.showa-u.ac.jp Fig.1. A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vascular network of esophageal mucosa. (a) Submucosal drainage vein; (b) arborescent vessel; (c) intrapapillary capilary loop. Fig.2.Classi?cation of 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 )pattern. Type I, positively stained with iodine; IPCL no different from normal pattern. Type II, positively stained with iodine;IPCL have one or two out of four characteristic changes, and elongation and/or dilatation is commonly seen. often. Type III, negatively stained with iodine; IPCL have no changes or minimal changes. Type IV , negatively stained with iodine; IPCL have three out of four characteristic changes described in Type V . Type V; negatively stained with iodine; IPCL have all four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dicating carcinoma-in-situ: dilatation,torturous running, caliber changes and different shapes in each IPCL. Magni?cation endoscopy in the stomach Yao and Oishi 1?rst presented a basic histologic aspect of magnifying endoscopy in the stomach, and then clari?ed

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ctc)试剂盒说明书自译中文版

7900001 16人份试剂盒 Cell Search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 (上皮细胞) IVD 使用须知 本试剂盒仅用于体外诊断 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用于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计数,这些细胞来源于上皮细胞,即表现为CD45阴性(CD45-),EpCAM阳性(EpCAM+),细胞角蛋白8,18阳性(CK8,18+)和(或者)CK19阳性(CK19+)的细胞。 用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检测的CTC,存在于外周血中,这类细胞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因此,CTC可以用来监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是否发生转移。CTC应该进行持续检测,并与其他临床诊断方式联合起来监控上述肿瘤细胞的转移。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段,对CTC数量进行评估,可以预估肿瘤患者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在该研究中,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定义为血清标志物PSA在标准激素基准上,高于参考水平具有两次连续增加。这些患者通常描述为具有非雄激素依赖性,激素抗性,或去势抗性的前列腺癌。 摘要说明 肿瘤转移是指当肿瘤细胞从原发灶或转移灶剥落后,这些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并在机体的远端定植生长的情况。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源自于上皮细胞,而这

类细胞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是极罕见的。基于此,本公司推出的细胞自动化捕获仪(CELLTRACKS○R AUTOPREP○R System)通过预设程序并配合使用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CELLSEARCH○R Kit)可以对样本进行标准化和自动化检测。用CELLTRACKS II分析仪或者CellSpotter分析仪,一种半自动荧光显微镜,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分析和计数。这种方法只计具有上皮细胞特性(EpCAM+, CK8,18+,和/或者CK19+)的细胞数量。 检测原理 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包括磁流体捕获试剂和荧光免疫试剂。磁流体试剂是一种具有磁芯的颗粒。其表面包被识别EpCAM抗原的抗体,EpCAM是CTC特异性抗原。因此,该磁微粒可以捕获CTC。经过免疫捕获和富集后,荧光试剂用来鉴定CTC和CTC计数。荧光试剂包括以下组成:抗CK-藻红蛋白(PE)的特异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细胞角蛋白抗体(上皮细胞特性);DAPI,用于细胞核染色;和抗CD45-别藻蓝蛋白(APC)白细胞特异性抗体。 试剂/样品混合物被CELLTRACKS○R AUTOPREP○R系统分配到一个插入在MAGNEST?细胞呈现装置的暗盒中。所述MAGNEST?装置具有强磁场,能吸引磁微粒标记的上皮细胞在暗盒的表面上。CELLTRACKS ANALYZERII?分析仪,或者CellSpotter?分析仪自动扫描暗盒的整个表面,获取图像并向用户显示所有事件,其中CK-PE和DAPI荧光染料进行共定位。图像进行最终分类,并以画廊格式呈现给用户。所检测分析的事件当其形态学特征与肿瘤细胞一致并表现出EpCAM+,CK+,DAPI+和CD45-表型时,才被分类为肿瘤细胞。 试剂盒提供的材料 试剂说明 1. 3ml 包被抗EpCAM抗体的磁流体:含有浓度为0.022%的磁微粒,这些磁微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450?肿瘤2008年5月第28卷第5期TumorV01.28,No.5,May,2008 DOI:10.3781/j.issn.1000-7431.2008.05.021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Review?综述 黄同海1,王正‘,李富荣2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1.胸外科;2.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518020) [摘要]研究发现,实体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患者的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监测患者术后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评估预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由于存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原发肿瘤细胞的不连续脱落、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及无效转移等诸多问题,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综述了对实体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方法和结果,并探讨当前肿瘤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进展。【关键词]肿瘤循环细胞;肿瘤转移;诊断技术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R73-37;R730.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431(2008)05-0450-03 肿瘤转移是一个涉及多步骤多因素的复杂过程。肿瘤细胞的脱落、侵袭并进入血液循环是实现肿瘤转移的最初阶段,并为最终形成肿瘤转移灶提供了可能。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有助于对肿瘤转移机制的了解,为抗转移治疗提供依据。随着检测技术的小断改进,研究者们对CTCs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可能为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由于宿主的免疫识别和机械杀伤作用以及肿瘤细胞自身因素,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很大一部分发生凋亡,不能形成转移灶,这种现象称之为“无效转移”¨o。只有极少数具有高度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循环系统中存活下来,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癌栓,并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转移灶。因此,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肿瘤细胞预示着有可能发生肿瘤转移。 1CTCs的检测方法 1.1细胞计数法细胞计数法是最早应用于检测外周血CTCs的方法并且是当前鉴定骨髓中微转移的标准方法。细胞计数法的优点是,可在形态学上鉴别恶性表型并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进一步检测特定分子,但标准的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存在敏感性低、检测繁琐、费时、易误诊等缺点。随着细胞自动成像和细胞富集方法等的产生,重新激起了研究者对应用细胞汁数法检测CTCs的兴趣。…。数字显微镜能自动扫描以核特征和细胞表面特征为摹础的血标本,而操作者只需确定分选的细胞即可。新近应用的上皮肿瘤细胞容量分离法(isolationbysizeofepithelialtumorcells,ISET),不仅能计数肿瘤细胞,而且能进行免疫形态学和分子特征的分析¨J。FCM广泛应用于血液领域,不仅能鉴定特定标本中细胞抗原性和形态学特征,还能使富集的目的细胞维持细胞形态并保持细胞活力,进一步扩大在体外的功能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03BA310A23) [作者简介】黄同海(1982一),男(汉族),硕士,住院医师 Correspondenceto:WANGZheng(王正) E—mail:Wangzn0503@163.tom1.2PCR方法PCR方法是检测CTCs最普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设汁获得与目的基因特异性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应用PCR方法可在106一lO7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出1个肿瘤细胞,相当于1~10mL血中可发现1个肿瘤细胞,与光学显微镜检测(102一103个正常细胞中发现1个肿瘤细胞)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104—105个正常细胞中发现1个肿瘤细胞)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然而,由于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极易产生假阳性的结果。这是冈为外周血白细胞的非法转录、静脉穿刺时血标本的污染及假基因的干扰等造成,但随着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出现,使精确定量靶序列成为可能。 以DNA作为PCR的模板,其优势是它的稳定性和肿瘤细胞异常转录的独立性。但是它的缺点是敏感性低,并且不能鉴别目的基因DNA来源于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以mRNA作为模板进行RT—PCR也是CTCs检测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将mRNA反转录为cDNA,随后用特异性的引物扩增获得日的基因。引物设计时可以跨越2个不同的外显子,为避免整个基因组的扩增,有利于消除假阳性结果。RT—PCR的优点是可以检测原代活细胞,缺点是在某个特定肿瘤细胞内一个基因mRNA的拷贝数量在细胞周期中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存在去分化的现象,这可能影响标准PCR的阳性率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的标志物水平,从而较难区别肿瘤细胞数量与mRNA表达水平之I’日J的变化。然而用多位点PCR分别检测来自不同基因家族的mRNA标志物即可解决这个问题一-。 1.3细胞富集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足目前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收集肿瘤细胞的方法,但该方法缺乏特异性,因而易导致缺乏相应密度的肿瘤细胞丢失。新近发展起来的免疫磁性细胞富集法则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富集效率。其基本原理即采用均匀、球形具有超顺磁性及保护壳的纳米微粒制备成免疫磁珠,使之成为既能被磁铁所吸引,又能结合抗体的载体。磁珠上的抗体与含有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细胞结合后,则形成细胞抗原.抗体一磁珠免疫复合物,在磁力作用下发生力学移动,使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达到分离特异性细胞的目的。目前商业化的磁珠包括阳性分选磁珠和阴性分选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