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八卦与历法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与历法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与历法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与历法的关系

杜云汉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退休,河南洛阳471039)

摘要:对何谓河图洛书、八卦分别叙之,它们都是神秘图形,是文字出现之前的天文历法。对河洛文化和河图洛书及八卦在世界的地位,在天文历法中的作用和意义予以简述。河图的十月太

阳历,不仅是以五星出没的天象时节而定的,也是以北斗指向而定的。洛书表达的不仅是十月

太阳历,而且表达五行历及干支历。说明了十月太阳历不能确定河图与洛书的先后关系。河图

和洛书的点数关系,以及它们方位数的转换关系,都是与天文历法相关的。八卦分先天八卦和

后天八卦,先天八卦表达了阴阳历和八节历,其四象即四时也是依据于天文的。后天八卦表达

了八月火历和十二月火历。

关键词:河图洛书八卦天文历法

一, 河图洛书和八卦是史前天文历法文化

⒈河图洛书河洛文化的滥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1]的主要内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它以洛阳为中心,是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中原文化。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洪范》中的九畴[2]。我国中原地区的孟津县原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当地称图河,全长约20公里,流经该县朝阳镇卦沟村,送庄乡负图村,白合乡上河图村、下河图村,至会盟镇雷河村附近注入黄河。从以上的河名、村名当中,可以看出河图洛书形成的传说,及其深刻的影响。河图洛书是八卦之源,孔子后裔西汉著名经学家孔国安[3a]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周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3b]所以,八卦在图、书之后。

中国古代在文字出现之前,无文字记载的伏羲时代就已形成河图洛书,八卦由图书而来。河图洛书和八卦都是图形,它们表达的都是天文历法。河图洛书是以白圆圈和黑圆点表示的,白圆圈是奇数象征阳,称天数,黑圆点是偶数象征阴,称地数。宋代数学家杨辉将河图与洛书的白圆圈和黑圆点图形称之为“纵横图”,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也表达的是天文历法。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形成八种不同形式,称为八卦。图、书和八卦都是抽象符号,都由奇偶之数组成,是极其珍贵的图。百科百家中的一流大家,一旦面对这些抽象符号图[4],无论是春秋诸子,还是当代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都会从中找出自己学科的哲理之源。更为惊奇的是,由西方来的传教士,一接触到这组抽象符号图,同样也会被吸引。他们会自觉担当起传教之外的另一种责任——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

这些抽象符号图的奥秘何在?奥秘有三:其一,《周易·系辞》曰[3b]:“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那么,谁能尽言,谁能尽意?这组抽象符号图,可以表达语言、文字无法表述的无穷含义。对照《周易》中的这句名言,才能理解这组抽象符号图的奥秘。其二,古希腊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德国数学家将奇偶之数与宇宙发生论联系到了一起,哲学家、二进制创立者莱布尼茨将奇偶之数与上帝造万物联系到了一起。对照西方哲学家、数学家的名言,才能理解由奇偶之数所组成的这组抽象符号图的奥秘。其三,最大的奥秘,就在于中华先贤所创建的史前天文历法图,实际上是一组时空模型,它包括太极是时空模型,河图洛书是时空模型,八卦是时空模型。太极模型中,节令论两至,即冬至和夏至,空间论南北两极,两至与南北两极的对应关系,是一体关系。河图模型中,节令论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空间论东西南北四方,四时与四方是对应关系,是一体关系。洛书模型中,季节论金木水火土五行,空间论东西南北中五方,五行与五方是对应关系,是一体关系。八卦模型中,节令论八节,即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空间论八方,即四方四隅,八节与八方是对应关系,是一体关系。时间空间相互对应,这是两者对应。时间、空间与万物生长收藏对应,这是三者对应。生命与时空,在时空模型中联系在了一起。时空模型,表达的是规律与永恒。一切从时空中来,时空可以解答一切。无穷的奥秘,可以从时空模型中的得到解答。

河图洛书[1]是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她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河洛文化是中央文化、国都文化,长期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河洛文化具有正统性、先导性、开放性、兼容性、稳定性。简言之,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母体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它们分别在黄河、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等河流域,这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河图洛书传说,就发生在河洛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因此河洛地区也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或称为“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这也是符合世界历史史实的。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一直居于世界文化前列。特别指出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甚至希腊、罗马,玛雅等,原来的民族、原来的文化,通通被征服了、灭绝了、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连绵不断,流传至今。

⒉河图洛书和八卦是史前天文历法

历法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它的历法也是世界着称的。河图洛书是在无文字记载的伏羲时代就已形成,“文字”史称是黄帝时代仓颉创造。如果以文字为界碑,天文历法是在界碑之前出现的。史前的天文历法是以河图洛书、八卦、太极表达的。河图洛书和八卦由历法而来。历,构筑起了中华文化的理论基础,历法由天文而来,天文的量化,有了历法。天文历法,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天文,是中华文化论证问题的坐标和依据。天文,是自然创造;历,是人文创造,有天文,才有历。《鹖冠子·夜行》曰:“天,文也。地,理也。”中华先贤以天文地理为坐标,首先是以天文为坐标创造了人文。人文是化动物为人的文。中华先贤以天文地理为坐标创造出了人文。人文的道理在天文。天文因素中,第一坐标在太阳,第二坐标在月亮,第三坐标在北斗,紧随其后的是二十八宿,还有星晨如金木水火土五星,他们决定了中华文化永恒与常青的意义。中华大地上的天文历法,远远早于文字。其证据有如下几方面[4]:①文献中的证据。《周髀算经》在开篇处说,历是在包牺名下出现。《尸子》中说,伏羲画八卦,别八节而化天下。八卦就是八节历。《管子·五行》篇中说,黄帝时代就制定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历,五行历是蚩尤制定的。②考古学中的证据。考古学发现,远古时期的岩画上,陶瓷罐上的图像中,类似于太极的漩涡图、“十”字图、“卍”字图,均与天文历法相关。内圆外方的八方玉器、四方多层的祭祀台,均与天文历法相关。③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证据。在苗族文化中,盘古开天,其中包括制历,十二支就是在盘古开天时出现的。女娲补天,补的也是历,是女娲将太阳历与纯阴历合在了一起。④神话传说中的证据。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这两个优美的传说,实际上都与历法改革相关。河图洛书的传说,也与历法有关。《山海经》中记载的六座日出之山,被天文学家解读为“山头太阳历”。所以河图洛书和八卦是由天文历法而来,是我国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

二. 河图洛书与历法

⒈河图与历法

⒈⒈河图

河图是由五组白圆圈和五组黑圆点组成的图形[5a] (见图1),白圆圈是

奇数象征阳数称天数,黑圆点是偶数象征阴数称地数。据《周易本义·系辞

上》曰[3c]:“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天地图1 河图

之数五十五。”河图有生数和成数之分,成数由生数而来,一至五为生数,六至十为成数。五位相得各有合,其方位及五行属性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共宗合于水居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七为朋合于火居南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八成友合于木居东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同道合于金居西方;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十相守合于土居中央。(注:我国古图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代地理图方向相反,或是转180°。)

⒈⒉河图表达上古的阴阳五行历又是十月太阳历

上古阴阳五行历的图示是河图,翟玉忠先生这样认为,他在“河图洛书图说考——上古五行四时历初探”中[6]予以论述。他说,这种历法的理论构建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它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用动态的形象加以描述。它最早应用于农业时代、与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的历法中的科学范式,铸就了中国科学的原型。中国这种独特的科学范式用《周易》上的话说就是:“立象尽意”、“极数定象”。“立象尽意”,语出《周易·系辞上》曰[3b]:“‘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何谓“象”?《周易·系辞上》曰[3h]:“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注:音zé,意为深奥,玄妙),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就是说,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天下万物复杂的运动过程。在阴阳五行历中,是以阴阳和五行这些动态形象来表征时序,五行即水、火、木、金、土,每行中各有阴阳(天地、奇偶),它们表征的动态性质。五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础。五行历在《管子·五行》或《淮南子·天文训》中都有记载,五行的数值据《尚书·洪范》曰[2]:“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河图数分阴阳其关系据《周易·系辞上》曰[3c]:“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孔颖达疏曰:“天一与地六相得合为水,地二与天七相得合为火,天三与地八相得合为木,地四与天九相得合为金,天五与地十相得合为土也。”由于五行有阴阳,阴、阳水、火、木、金、土各五个,即天一阳水,地六阴水;地二阴火,天七阳火;天三阳木,地八阴木;地四阴金,天九阳金;天五阳土,地十阴土。所以上古阴阳五行历推演出十个月。这就是河图中气温相对的月份,按五季(行)组合的形式。在阴阳五行历中,天数用白点表示,地数用黑点表示(见图1)。天地之数形成了上古五行历的基本月序,河图即是对这种阴阳五行历的图示。其中居同方位上的两个月气温是相对的,两个月相隔半年(五个月),这些“相得”月份分别是:一月和六月,二月和七月,三月和八月,四月和九月,五月和十月。这即是上古阴阳五行历,所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

何谓十月太阳历?太阳历是以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的历,是以太阳回归年分为十个月的历。其基本结构由四大要素组成:天、月、季、年。360天为一年,一年分五季十个月。每季两个月,每月36天,十个月360天。太阳回归年平均365.25天,四年一个闰年,三个平年。年尾数的5~6天不计入月,用于过大小两个年,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平年大年3天,小年2天,一年365天;闰年,大、小年均3天,一年366天。

⒈⒊河图依据斗柄指向而定历的

上古时代有十月历制,一年十个月,每月36日,全年360日。每月三个节气,全年三十个节气,每个节气为一旬,每旬有十二个地支日。历法是由天文而来,河图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周易与历法》中说,它是以斗柄指向定[5b]时令的。它从“正”日开始,初昏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为春,八个节气96天。初昏时斗柄指向南方为夏,七个节气84天。初昏时斗柄指向西方为秋,九个节气108天。初昏时斗柄指向北方为冬,六个节气72天。北斗星九宫绕行一周,全年三十个节气360日。斗柄指向的节气数恰好是河图的成数,河图是依据斗柄指向而定历的。

⒈⒋河图依据五星天象而定历的

历法是人文的,它由天文而来,《周易与历法》中说,河图依据五星出没的天象时节而定的[5b]。五星古称五纬,即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晨星(水星)。每星为一行,五星出没各有节候,五行一般依木、火、土、金、水的次序,次第出现在北极上空。五星运行于二十八宿之间,用以纪日。上古时代曾用十月历制,每星各行两个月七十二天,五星合则为360日,恰合周天360°。五星出没的规律构成河图:水星于每天子时和巳时见于北方,地支子的序号为1 (见后表4,下仝),已的序号为6,每月逢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会水星于北方;每年一月、六月夕见于北方;所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合水。火星每天丑时和午时见于南方,丑序号为2,午序号为7,每月逢二、七(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日月会星火于南方;每年二月、七月夕见于南方;所以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七合于火。木星每天寅时和未时见于东方,寅序号为3,午序号为8,每逢三、八(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月会木星于东方;每年三月、八月夕见于东方;所以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八合于木。金星每天卯时和申时见于西方,卯序号为4,未序号为9,每月逢四、九(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月会金星于西方;每年四、九月夕见于西方;所以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合于金。土星每天辰时和酉时见于中央,辰序号为5,酉序号为10,每逢五、十(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日月会土星于中宫;每年五、十月夕见于天中;所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十合于土(引自邹雪熹《中国医易学》)。

⒉洛书与历法

⒉⒈洛书

洛书与河图一样,也是由白圆圈和黑圆点组成的图形,白圆圈是奇数象征阳,黑圆点是

偶数象征阴。北宋易学家刘牧在《易数钩隐图》曰[3d](见图2):“戴九履

一,左三右七,四与二为肩,八与六为足,五为腹心,纵横数之,皆

十五。”奇偶点数计为“四十五”。汉代时认为洛书即是《尚书·洪范》九

畴[2]: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

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洛书数实与天文相关的图[7] [5c]。古人观测天

象,以北极(太一)为中心,以斗柄所指定八方。这样,从天体中找出

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作为标志,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天象

图(见图3):中宫五星,称五帝座,为帝星(北极星)之座;正下方为

北极一星,恒居北方,以此定位;正南为天纪九星,正东为河北图2 洛书

三星,正西为七公七星,天纪之左为四结四星,天纪之右为虎贲二星,

北极之左为华盖八星,北极之右为天渊六星。此图正是洛书方位和数目,

所以,洛书由天文而来。我国古老文明的洛书数是无方位的九宫格,数

学上称为幻方[8]。所谓“幻方”是若干个排列整齐的数组成的正方形中,任

意横行、纵行及对角线的几个数之和(即幻和)都相等。幻方最早记载予

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的《大戴礼》中,中华先贤早在2500年前就

已经知道了幻方的排列规律。中国不仅拥有幻方的发明权,而且是对幻

方进行深入研究的国家。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世界上首先开展了对幻图3 洛书天象图

方的系统研究,在他著的《续古摘奇算法》里介绍了幻方的构造和设计方法。洛书是最简单的三阶平面幻方,上下左右和对角三个数相加皆为15(见表1)。在现代小学算术中已有九宫算(幻方),说明它在我国已经得到普及。被称为“宇宙魔方”的洛书九宫图,是人类的特殊语言。美国发射寻找外星人的太空探测器上,刻有代表地球人智慧的几个标志之一,

胎的四阶幻方图,它的上下左右和对角相加皆为34(见表2)

者1号和2号飞船携入太空,

媒介,1973年,阿雷西博的那台大型射电望远镜,向武星座的M13

理状星云智慧生物发射的电文中,使用的符号即洛书八卦,它是地

球人与外星人首次智慧联络的桥梁。

⒉⒉洛书表达的十月太阳历又是五行历

十月太阳历是以洛书表达的,刘明武先生这样认为。他在“天文历法与针经《灵枢》1——代绪论”中[4]予以论述说:“太阳历是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出来的。十月太阳历,就是太阳回归年分十个月的历。十月太阳历,汉族已经失传,但在彝族文化里还完整完美的保存。在彝族文化里,十月太阳历用是洛书表达。”刘明武先生依据《土鲁窦吉》(宇宙生化)一书的解释,洛书表达的十月太阳历由四大要素[4]:日、月、行(即季)、年所构成,一年360日,分为五行,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共十个月,每月36日。一行为一季两个月,每行72日。行(季)和月与洛书的方位相关,洛书所指的九个方位即洛书九宫图(见表3)。洛书九宫图中奇数分布于四方为“四正”,偶数分布于四角为“四隅”,十月太阳历的行(季)、月就隐藏在四正四隅的阴阳奇偶数之中。四正与洛书的阳数(白圆圈数)和方位是对应的,它的白圆圈(阳数或奇数)各为一行、一方、一季,两个月72日:即白圆圈数三是木行在东方,春季;白圆圈数九是火行在南方,夏季;白圆圈数七是金行在西方,秋季;白圆圈数一是水行在北方冬季,四正四行四季共288日。四隅的黑圆点(阴数或偶数)为:黑圆点数四在东南,是春夏之间,黑圆点数二在西南,是夏秋之间,黑圆点数六在西北,是秋冬之间,黑圆点数八在东北,是冬春之间;四隅之间的时间是不连续的,每隅18日在每季(行)之后共72日,归中央土行为第五季。所以洛书表达的十月太阳历又是五行历。四正和四隅共360日,白圆圈数一与九是两个重要的节令:冬至和夏至的5或6日是过年的时间。每年过年两次,不计入月,冬至过大年3日,夏至过小年2日;每4年闰一日,闰年两次都过大年各3日。全年365或366日,平均每年365.25天,是太阳回归年,所以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

⒉⒊洛书还表达干支历

洛书十月太阳历还表达干支历[4]。干支也是中华文化基础,它可表达时间:年月日;又可表达空间:东西南北中。干支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其序号

见表4。在时间上是对十个月的抽象表达,它依次记为甲月、乙月、丙月、丁月、戊月、己月、庚月、辛月、壬月、癸月;在空间中,甲乙为东,丙丁为南,戊己为中央,庚辛为西,壬癸为北。干支的“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个地支,其序号见表4。地支在时间上用来表达日序,依次记为子日、丑日、寅日、卯日、辰日、巳日、午日、未日、申日、酉日、戍日、亥日,是一旬十二天的抽象表达。地支在空间中,子为北,午为南,其连线是南北经线;卯为东,酉为西,其连线是东西纬线。东西南北,子午卯酉,是一个完美的经纬“十”字坐标。干支历也表达十个月太阳历,一年十个月,360天,每季(行)两个月

72天,每月36天,分为三旬,每旬Array十二地支日。干支历对年的表达略之。

⒊河图和洛书的关系与历法

⒊⒈河图和洛书的点数关系与历法

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都是图形,它们都是表达天文历法的。常秉义先生在《周易与历法》中说,河图和洛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河图洛书是以白圆圈和黑点表示的,其点数表达的也是天文历法。西汉杨雄在《太玄经》中说河图[5a]是:“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相守。”奇偶点数计为五十五。洛书数[3d]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与二为肩,八与六为足,五为心腹。”奇偶点数计为四十五。河、洛两数合计为一百,列为平方,每方为十(小衍之数),中分为五十(大衍之数)。古人还认为,河图洛书数与大衍之数的关系,说到底是易卦与天体运行规律的关系[5d]。唐代李淳风在《乙巳占》天数篇中说到五十五、四十五和五十的三个数来源,它是源以古代计时器漏壶百刻度,昼夜刻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规律。“五十五”数为夏至日白天刻数,冬至日夜间刻数。“四十五”数为夏日夜晚刻数,冬至日白天刻数。“五十”数分别为春分、秋分日白天与夜间之平均刻数。并说:“入之昼夜以昏为限,日出前二刻半为晚,日入后二刻半为昏。故损夜五刻以益昼,是以春秋二分之漏尽五十五刻。”

⒊⒉河图和洛书数的方位与天文历法的关系

河图和洛书黑白点数的方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是与天文历法相关的。河图是四正位: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洛书的方位为四正四维,五居中央(见表3)。四正是:南九北一,东三西七;四维即四隅是:东南四,西南二,东北八,西北六;中央五。河图和洛书的方位数,有相同的是不变动的,而有不同的是要变动的,它们的方位数动与不动,又如何动,是有道理的,是与天文相关的。河图和洛书的方位数相同不变动的有:北一、东三、中五的三个方位数,其余的方位数都有变动。

河图和洛书的方位数不动的理由,天数一三五都是生数,在图、书的方位上居“同方位是不变动的”:天一生水,是生数之初,是太一即北极星,永远在北,图、书同位而不动。天三生木,是生数之中数,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曰,“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图、书的天阳之生数三在东方,是万物之始,图、书都主东方而不动。天五生土,为天数一三五七九的中数,故曰“五居天中,为生数之祖”,天五居图、书之中央而不动。

图、书的其余的方位数都有变动,由河图到洛书变动分三步进行:①首先是“河图的二七与四九易位(即对调)”:地二生火,地四生金,虽是生数,但都是地数,是偶数和阴数,不但可易位,而且还要旋转之;七、九虽是天数,但都是成数,是一到五的生数所成之数,是可易位的。二七与四九易位之理,是阴阳五行平衡之道,略之,详见《周易与历法》[5e]。②之后是河图“偶数二四六八右旋45°”,使四正方位的河图变为四正四偶的八方洛书,其右旋是由天体旋转规律决定的。据《周易·说卦传》云[3e]:“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河图左旋之理[7]是五行左旋相生之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其中心不动,白点的阳数运行是一→三→五→七→九由左向右运行是左旋,;黑白点数运行是二→四→六→八→十阴数由左向右运行是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周易本义》曰[3f]:“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所以,河图二七与四九易位之后,偶(黑点)数二四六八也依银河各星俯视右旋45°,使四正方位的河图变(发展或生)成八方的洛书。③再“略去地十”,《周易本义》曰[3g]:“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因此再略去地十,则完成洛书。所以,河图和洛书数的方位转换关系,是与天文历法相关的。

⒊⒊河图和洛书表达的五行历的异同

河图和洛书表达的都是五行历和十月太阳历,这是共同之处,但是它们也是有差异的,如下以中医之理表述其异同。五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础,也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之一的。五行与人体五脏、五季等对应关系(见表5),据《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9a]

“春病在肝,夏病在心,秋病在肺,冬病在肾,中央为土病在脾。”《素问·脏气法时论》曰[9b]:“肝主春,其日甲乙;

心主夏,其日丙丁;脾主长夏,其日戊己;肺主秋,其日庚辛;肾主冬,其日壬癸。”《黄帝内经》中病理记载所用的五行历,与十月太阳历是一致的。据《素问·阴阳类论》曰[9c]:“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肝主72日,同样的道理,心、脾、肺、肾也是各主72日。一脏主72日,哲理之源,源于十月太阳历。丢掉了十月太阳历,无法解释一脏主72日之说。这是河图和洛书相同表达的五行历和十月太阳历。 河图和洛书在表述五行历中的土行或长夏是有差别的。五行在时间上是五季,《春秋繁露·五行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季夏是先秦古籍中的名称,在《黄帝内经》中称为“长夏”。长夏首见于中医经典《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曰[9a] :“所谓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并在《黄帝内经》全书中长夏共见27次。《黄帝内经》病理所记载的五行中,土行与脾脏相应,其时为长夏,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曰[9d] :“脾不主时何也?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素问·刺要论》又曰[9e] :“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就是说脾主中央土行72日,“四季之月”和“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是指春夏秋冬每季后18天,是土行即长夏第五季。这与洛书的十月太阳历的中央土行统四隅,每隅18日在每季(行)之后不连续的72日,是完全相符的。所以《黄帝内经》印证了洛书的十月太阳历的存在。在《管子·五行》和《淮南子·天文训》中,对五行历都有记载。《管子·五行》记载[10]:“日至赌甲子木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师内御……七十二日而毕。”、“赌丙子火行御,天子出令,命行人内御……七十二日而毕。”、“赌戊子土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内御……七十二日而毕。”、“赌庚子金行御,天子出令,命祝宗选禽兽之禁……七十二日而毕。”、“赌壬子水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内御……七十二日而毕。”《淮南子·天文训》记载[11]:“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烟

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烟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烟黄。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烟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烟黑。七十二日而岁终。”五行各72日,共360日,这种五行历是十月太阳历,与河图表述是一致的,它们的土行长夏是连续的72日。这与洛书的土行长夏是四季之后不连续的18日,共72日是不同的。对两种不同的五行历的看法,认为在千万年的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它们会各自的存在。另需要说明,长夏应是十月太阳历的一部分,并与之共存的产物。长夏与十二月历是没有关系的,把夏季最后一个月份(农历六月)作为长夏,认为是没有道理的。 ⒊⒋ 河图和洛书先后不能以十月太阳历确定

刘明武先生在“天文历法与针经《灵枢》1——代绪论”和“天文历法与中华文化百花园”中认为书在前图在后[4],并在多处说到此。如,“中华民族只有汉族与彝族文化里有河图洛书之说,图书,书在前图在后。”“《土鲁窦吉》(宇宙生化)这部书中既有洛书又有河图,还有一幅汉族文化没有的‘天罡图’。洛书表达的是史前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史前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天罡图表达的是史前北斗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全部始于十月太阳历,延续于阴阳合历。书起太阳历,图起阴阳合历。”“图书,书在前图在后。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十二月阴阳合历。这一解释,符合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的历史。在彝族文化的解释中,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均源于天文,奠定于十月太阳历。这样的解释,阴阳有了根基,五行有了根基,天干地支有了根基,中医玄学的帽子就摘掉了。”“在天文历法中,最早出现的应该是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是用抽象符号洛书表达的。一与九,是从十月太阳历出发的,具体是从洛书表达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都是十月太阳历出发的,具体是从洛书表达的。”“在中华大地上,历法是一步步演进的。最初出现的是太阳历,同时亦或以后,出现有太阴历、北斗历,最后形成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沿用至今。”刘明武先生所叙的,河图表达的是史前太阳历、太阴历、北斗历三历合一的阴阳合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都是十月太阳历出发的,认为是正确的。这可为一家或一派之言。

河图和洛书的先后的说法,一般认为,上古伏羲氏时,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大禹时,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依此说法是先有河图后有洛

书。传说虽有依据难以服理。但是,翟玉忠先生说上古阴阳五行历的图示是河图,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常秉义先生在《周易与历法》中依据五星天象而定的河图表达的也是十月太阳历,还依据斗柄指向而定的河图表达的也是十月太阳历(见前)。因此,十月太阳历不仅是以洛书表达的,它也是以河图表达的。所以不能以十月太阳历确定河图、洛书的先与后。 三. 八卦与历法

⒈ 八卦

⒈⒈ 八卦与《周易》

八卦是用“—”代表阳爻,用“- -”代表阴爻,用三个爻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作成八种不同形式,称为八卦[12]。所谓“卦”,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测量太阳位置,从而知季节、记录劳动规律的手段,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八卦是与天文历纪协同发展起来的,也是古代天文历数的最初形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伏羲,生于陇西成纪[9](今甘肃天水),他依据图书画卦,是无文字符号。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和中天八卦三种。《周易》在《康节说易全书 河洛真数》的首卷之始“序大易源流”[13] 中阐述的非常清晰:“八卦之书,始于伏羲,有画无文,先天之易也。六十四卦,重于文王,挂下有辞,后天之易也。爻象无文,则易道不显,故系之者周公也。系辞十传,乃吾夫子所著,兼先后二天而总括之。至是谓中天之易也。乃著乾坤文言,则穆姜常称之。而夫子引之,以为二卦之发挥者也。”这就是说,先天八卦始于伏羲,有画无文。《周易》由系、辞和十翼组成。周文王重卦为六十四卦,以卦作辞是后天八卦;周公姬旦以爻作系;孔子总结了系辞并作十翼,《周易》书成。而中天八卦以天文为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即测影)而来,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据此当代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中天八卦的方位图[14]表6。 ⒈⒉ 八卦与圭表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观察影子的变化与时令的关系,这就是圭表。圭表[15]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图4是我国明代铜制圭表,現存紫金山天文台。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一般高八尺),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 图

4 明代铜制圭表

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的日影长度,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确定节气和时令的。圭表的天文测量仪器是以日影表示时令的,所以,圭表与天文历法是分不开的。 八卦与圭表是密切相关的。八卦的“卦”字,其右边“卜”是象形字,表示在地上竖个杆子,右边那一点表示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许慎《说文解字》云:“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土圭测景,土,度也,土圭即度圭。测量圭上日影的长短以定时令。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所谓“八卦”,应该是在地之八方测量结果的记录。所以,八卦与圭表是有密切关系的,是与天文历法分不开的。 ⒉ 先天八卦与历法 ⒉⒈ 先天八卦 宋朝经学家邵康节(邵雍的谥),称先天八卦为伏羲八卦,他在《皇极经世》中记载了这种排列图5。乾居上在南方,阳爻组成的四卦在左边,依序由乾一→兑二→离三→震四排列出来,是左旋方向;坤居下在北方,阴爻组成的四卦在右边,依序由乾一→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排列出来,是右旋方向,组成了先天八卦方位图。由于河图洛书是八卦之源,八卦配洛书又叫洛书九宫图,先天八卦与洛 图5 先天八卦方位图 书数相配为:乾9、兑4、离3、震8、巽2、坎7、艮6、坤1。八卦是表述时空的,它在空

间表述的是宇宙八角或八方(即四正四隅),在时间表述的是时令八节。先天八卦的时空是对

应的(见表7):乾南对应夏至,坤北对应冬至,离东对应春分,坎西对应秋分,兑东南对应立夏,震东北对应立春,巽西南对应立秋,艮西北对应立冬。“八卦”最早见于《周易》,八卦的太极化生基本理论:“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化生的基本理论都是与历法相关的,依据这个基本理论阐述其与历法关系。

⒉⒉阴阳历

“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太极由阴阳组成,太极中的两仪就是阴阳鱼。阴阳是中华文化基础的第一大基石,它与历法相关的是“阴阳历”。太阳回归年可分为阴阳两截,前一截为阳年,后一截为阴年。两截的划分,实际上是以日影长短变化为依据的。太阳由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日影由长变短,这半年为阳;太阳由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日影由短变长,这半年为阴。阳主生主长,阴主收主藏。这与西方天文学的回归年划分“春分~秋分为夏半年”和“秋分~春分为冬半年”相似,夏半年为阳,冬半年为阴,异曲同工。一个太阳回归年是一岁,岁可以论阴阳,月可以论阴阳,日可以论阴阳。岁论阴阳,一岁分阴阳两截。月论阴阳,奇数月为阳,偶数月为阴。十个月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一三五七九月为阳,二四六八十月为阴。日论阴阳,夜为阴,昼为阳。岁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日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这里的阴阳,可以实证,可以重复,可以测量,可以定量。

⒉⒊四时依据于天文

“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四时,与历法是相关的。“四时”一词是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的题目[9f]中出现的,题目为“四时调神大论”,调神即养生,养生论四时。它在时间上表述的是春、夏、秋、冬四时(即四季);在空间上表述为“四正方”,即东、南、西、北四方;在先天八卦方位中是乾、坤、离、坎四正卦;在后天八卦方位是以子午、卯酉为准绳,以离、坎、震、兑表示之。四象有“黄帝四面”、“四仲中星”的内涵,四仲中星的出现标志着二至二分的确立。分至对应着四正方位:冬至对应子,夏至对应午,春分对应酉,秋分对应卯。

四时从何处来?一是从立竿测影中来,即从太阳历中来;二是从斗柄指向中来,即从北斗历中来。太阳历先分五行,后分四时。五行的太阳历在彝族文化中有详细的记载,《管子》《淮南子》有原则性的记载。四时的太阳历,《周髀算经》有详细的记载,《周髀算经·天体测量》中记载了以日影的长度区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它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还有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时的北斗历,除了《灵枢·九宫八风》篇的记载之外,《鶡冠子》与《淮南子》也有记载。《鶡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物极则反,命曰环流。”所以,四时出于天文,奠定于历法。一日也论四时,据《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有如是之论[9g]:“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人亦应之。”朝为春,阳气生于春,所以病气衰于朝;中午为夏,阳气旺于夏,所以中午病气退;夕为秋,阳气衰于秋,所以病气兴于秋;夜半为冬,阳气藏于冬,所以病气盛于冬。同样一种病,一天之中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这是常见的现象。细胞学,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只有中医的时间医学才能予以清楚地解释。

⒉⒋八节历

“四象生八卦”,八卦即八节,在时间上是二至二分和四立,在空间上八节论八风。“八风”一词是在《灵枢·九宫八风》篇题目[9h]中出现的。所谓八风,即八种不同的季风,古称八节风,是全年中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我国濒临太平洋,由于日月地球复合运动的影响,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使大陆及沿海一带的季风总是节奏鲜明地定时变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八节时空:每个大节统45°,为一个月45日,故季风一般不会超过46天;八个节是四正四维八节风,统周天360°,为一年八个月360日。四正四维八节风是与北斗星八个指向相关的。斗柄东指是春分,其时节风从东方来;斗柄西指是秋分,其时节风从西方来。斗柄南指是夏至,其时节风从南方来;斗柄北指是冬

至,其时节风从北方来;斗柄指东北是立春,其时节风从东北方向来;

斗柄指东南是立夏,其时节风从东南方向来;斗柄指西南是立秋,其时

节风从西南方向来;斗柄指西北是立冬,其时节风从西北方向来。八节

是与天文(斗柄指向)和气象相关的八节历。

⒊后天八卦与历法图

⒊⒈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邵雍称为文王八卦,其实并非是周朝的圣君周文王所绘。

邵雍认为后天八卦是由先天八卦演变出的。后天八卦方位(见图6),离

巽在东南,艮在东北。由于图书是八卦之源, 后天八卦配洛书(见表8)

为:乾6、兑7、离8、震3、巽4、坎1、艮8、坤2。

⒊⒉八月火历

田合禄认为后天八卦以“火纪时”[5f]为“火历”。“火”即大火星又称心宿二,商朝主大火,故大火星又称商星,因此,殷历使用火历。田氏根据厐朴《火历初探》研究成果,以《尧典》的记载推算帝尧时代的火历结构是:年为360天,分为四时即四季,每季两个月,每月45天,全年共8个月。“火历”依据大火星的运动规律而定的:大火昏见于东方地平线时为火历的正月,为春分时的天象,它以春分为年首;大火昏见于东方半空为火历的二月,是立夏时的天象;大火昏见南中天时为火历的三月,是夏至时的天象;大火昏见西方半空时为火历的四月,是立秋时的天象;大火昏见西方地平线、晨见东方地平线时为火历的五月,是秋分时的天象;大火晨见东方半空时为火历的六月,是立冬时的天象;大火晨见南中天时为火历的七月,是冬至时的天象;大火晨见西方半空时为火历的八月,是立春时的天象。所以“火历”是依据天文而定的。

⒊⒊十二月火历

田氏认为,殷人将神农时代的八月火历改为十二月火历[5f],仍以后天八卦火历图为准,这是火历的一次大改革,使之更加精确。特别是对年首作了变动,即把以大火昏见东方地平线作为年首,改为以大火南中天为年首,即先是以大火昏见南中天的大暑节为年首,后改为双大火晨见南中天的大寒节为年首。殷代火历一年为360天,一月为30天,一月三旬,一旬10天,以十天干记之。《易纬·乾凿度》是《易纬》一书的第一篇,《易纬》是《易经》的横向发展和补充说明。现引用《易纬·乾凿度》[16]一段原文,说明后天八卦将八月火历改进为十二月火历,并补充说明各月所居之位的道理。宋体字为孔子曰,仿宋体倾斜字为郑玄注。

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四正四维虽位在二、四、五、六、八、十、十一、十二月,但实际只有八个月,是八月火历。

万物,是八卦之象,定其位,则不迁其性,不淫其德矣,故各得自成者也。

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德也。孔子曰: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

其中犹自有斗分,此重举大数而已。

故艮渐正月,巽渐三月,坤渐七月,乾渐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为月也。(即增加了四个月改为十二月火历。)

乾御戌亥,在于十月,而渐九月也。

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维正纪,经纬仲序,度毕矣。

四维,正四时之纪,则坎、离为经,震、兑为纬,此四正之卦,为四仲之次序也。

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

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故乾位在西北也。

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

阴气始于巳,生于午,形于未,阴道卑顺,不敢据始以敌,故立于正形之位。

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末,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综上所述,河图洛书和八卦是中华先贤在无文字记载的时代,所创建的史前神秘的图形。它们以天文为根据,出于天文,而奠定于历法的图形。河图洛书是八卦之源,八卦来自天文,又以预测学服务于人类。八卦不是只能算命的迷信,简单举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二进制,就是来源于周易八卦。所以,河图洛书和八卦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其珍贵的遗产,是

地球人智慧的标志之一, 是地球人向广袤的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传达人类文明的信息与美好祝愿,是向外星人联络的桥梁。

参考资料

[1] 河洛文化,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view/7937cd2abd64783e09122b9d.html

[2]《文白对照十三经》,《尚书·洪范》. 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第1版:第47~

54页。

[3] (宋)朱熹著,苏勇校注.《周易本义》.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a.

第211页,b.第149~150页,h.第143页,c.第144页,d.第212页,e.第170页,

f.第214页,

g.第210页。

[4] 刘明武.天文历法与针经《灵枢》1——代绪论,附录:天文历法与中华文化百花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newsDetail.asp?news_id=1823,1825,2012-1-31

[5] 常秉义著.《周易与历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9年4月第1版:a.第149页,

b.第151~152页,

c.第158页,

d.第161页,

e.第159~160页,

f.第54~55页。

[6] 翟玉忠,河图洛书图说考——上古五行四时历初探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p/1619043519或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9867.html

[7] 河图洛书,互动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wiki/%E6%B2%B3%E5%9B%BE%E6%B4%9B%E4%B9%A6

[8] 幻方,百度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link?url=S3FeAroDyPZ5ylECHajEvANUbrUSl_D0vtPXBHHa-G 7uKvE-f3i1yQiRB5gS5Ad4

[9] 正坤编.《黄帝内经》.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月北京第1版:a.第13页,b. 第

90页,c.第426页,d.第117页,e.第183页,f.上册目录第1页, g.第578页,h.下册目录第4页

[10]《管子·五行第四十一》作者:刘向编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GuShiWen_7fbeb4fe5a.aspx

[11]《淮南子·天文训》原文和白话译文作者:[新法家]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4794.html 2008-07-14

[12] 八卦,百度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link?url=oUFC_JjuxgT0sq7w5UL54RXBmtuGuIIn_pVlcrGDKsb 8vGvaoTen43VZemerG6Jr

[13] [宋] 邵雍著,陈明白话释意.《康节说易全书河洛真数》.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12

月第1版:第1页。

[14] 中天八卦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item5/augury/qi1-03.htm

[15] 圭表,百度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6549575.html,/link?url=lGAwOjdziuij2JWFTRcbnGx_hueGlTqpLK8zLNhVC5M Luoe-Fh7AyMnUSnWLvsnT

[16](东汉)郑玄注,常秉义编. 《易纬·乾凿度》.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第1版:第4~6页。

The Relation of the He Map, the Luo Writing,

the Eight Trigrams with the Calendar

Du Yun Han

College of Materiel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logy, 471039 Luoyang

Henan)

Abstrct:What are the so-called He Map, Luo Writing and Eight Trigram is described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All of them are mysterious diagrams of astronomical calendars ,which appeared before words

are invented. The world significance of He-Luo culture, consisted of the He Map, the Luo Writing and the

Eight Trigram, is also related briefly. The Ten-month Solar Calendar is determined by the astronomical

phenomena, which consists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Big Dipper, as well as the appear and disappear of

the Five Stars. Whatsoever the Luo Writing expresses is not only the Ten-month Solar Calendar but also the Five-element Calendar as well as the calendar based on the ten Heavenly Stems and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In the paper, why no order of succession can be determined for He Map and Luo Writing is also illu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ots and th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ir orientation in He Map and Luo Writ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astronomical calendar. The Eight Trigram is distinguished into Early Arrangement (Fuxi’s Trigram) and Later Arrangement (King Wen’s Trigram). The former expresses both the Lunisolar Calendar and the Eight Solar Term Calendar. The latter expresses the Da Huo (the starαof Scorpio)Calendars both of eight months and of twelve months.

Keywords: He Map Luo Writing Eight Trigrams Astronomical Calendar

《河图洛书系列之一:河图洛书简介》

河图洛书系列――河图洛书简介 -陈子娈 《河图洛书》是《易经》的源头。 今天就先和大家讲讲河图洛书有关的故事 这幅图大家都认识吧? 这就是河图。

这一幅就是洛书。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 为什么要把河图洛书放在第一位?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是《易经》,而河图洛书是《易经》的前身,所以也可以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源。 就这简简单单的黑白子,1-10和1-9最简单的自然数,我们的祖先就能通过这奇妙的数阵排列而把万物生成之律包涵其中。 可以说,河图洛书包罗万象,传统文化的各种学说都蕴含于内,是中华文明之源。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四季八风……学数学的把河图洛书说成是数学之母,气象学家从中看到了四时变化规律,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都有深远影响……

但大家是否知道在宋朝以前,《易经》的后面可没有这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图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图象做过具体的说明。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很多,最经典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

河图系列学习笔记(一)

河图系列学习笔记(一) 宣圣讲义 孔子 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言河图洛书所由来也。 闲云老叟:段是说河洛之由来,则是说在文字上的阐发。 天地之间。运行者气。纪量者数。显示者象。而主其中御之以合度者道。道兼神形。气数则神之见也。象则形之呈也。凡天文地理。可纪可指可名者。皆不外此三类。而皆不离乎道。 闲云老叟:此处是说道是体,气数象是道这个体之用在三个方面的表现。而这三个方面就完全可以把握住了一个事物的根本。 河图者。天地自然气数所赋。而成其自然之象也。盖天地既奠。神形全具。有其气者有其数。有其数者有其象。河图之出。以象之显也。其象之所示则数也。其数之所在则气也。气有阴阳。名曰两仪。言既生成之后。必有此两者之质。以为其成物之本也。两仪化合。遂分为水火木金土五者之气。名曰五行。 言两仪既化。必有是五者流行其间。以辨其性而别其类。亦

物之始成所秉者也。两仪既见。五行乃名。二五构精。万有始生。此属天地万物生生之本。莫之能外者也。 五行之气。因二为五。虽五仍二。然言其本质。必自五者始。后人或云为四。或云为三。其意大同。究不若别之为五。适合天地自然之气与数。试证之河图。可见其旨矣。 河图之中。点画成象。自一至十。各相连而不混。相离而不乖。其数之自然。足见其气之自在也。 气之动也。以二气之分合而后化。故生成之数。必属于天地。天地者。二气之所生也。物之生化。以五者为类。而水火木金土。以辨以名。以成其五行。水火木金土者。 五行之所主也。故河图之数。生成自天地。而名类止于水火木金土。而天下万物莫不尽于是。 是故河图之象。即天地生化终始之图。其气与数。即天下万有分合变化之本。斯所以为天道之所见也。而圣人则之。因以明天道。以立天下万物有生成变化之规。而述之为易。则河图者易之所自仿也。 易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云者。即河图中之数也。 河图以天地统全数。以水火木金土分配各数。而建立天地万物万数之本。以明天下之物。莫不有数。莫非生成于天地。而得其气与数以成其气数。

关于河图洛书的讲座

关于河图洛书的讲座(转载) 根据现在河图洛书的这种画法,结合我们所学的黄元御《四圣心源》,给大家讲一讲这种上古文化对于现在来说的应用。我们现在老说是上古文化,其实不是什么上古文化,它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这个空间之中,对事物生长发生道理的一种最朴实、最朴素、最真切的一种描述。只是我们现在由于接触的知识太多,各种心理生理的障碍更加纷杂了,致使不能够对河图洛书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关于河图 首先讲河图。管理员把这个河图贴出来,大家一块看看。现在贴出来的就是河图,旁边的是洛书。河图就是我们左边所看到的图形,这个图形四四方方的,它代表着五行分布的一种现象。中间是中土,左木右金,上火下水。在上古伏羲这个时代,有龙马出于梦河,伏羲根据龙马背上的这个纹理有所感应,然后产生了河图现在的这种模样。这个河图呢,它主要讲的是五行顺生,大家可以看看。由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生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大家看,水生木;而上面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木生火;火又生金;然后金—西方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然后金气敛凝。他这里面讲的这个道理呢,是用五行顺生的。而我们看的是,有个缺口就是说,这个火应该是火生土而土生金,由金水相生,偏于中土五行的话,这样子顺生到中土,这恰恰讲的是五行顺生归于中土的这个道理。按黄元御学说去理解,这是一种自然生化之道。排列是自然生化,自然代表了一个这种方位,方位定了以后,然后由这个方位而产生出来每种数,就是说每种方位有他具体的变化之间的变化。这个数呢,可以类比他的时间的变化进度。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数用十天干的角度来描述出来。壬水癸水,甲乙之木,然后从这个角度来把它描述出来。有人也许要问说,河图里面这个数要怎么样类比在我们日常生活、看病角度来应用。现在这个河图,我们利用它,根据它的数类比四季、类比四时的变化,然后产生出来不断的这个时间,大家可以这样的去类比。本身从十天干,从一到十它就描述的是一个事物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而这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有他方位的变化也有他时间的变化。从河图具体分类的位置,然后进行阐释进行定位,然后在从中得到这个数的变化。 我们古人根据河图反映的信息,然后从它演变出来先天八卦,以及结合洛书演变出来了后天八卦。至于有人说后天八卦是洛书,用后天八卦直接套,或用先天八卦套在河图上,或后天八卦直接套用在洛书上,这是一种机械僵化的做法,建议大家不需要这样做。这样做是没有道理,而且是没有意义。对于先天八卦是这种理数,相对的道理领悟了以后,然后才演变出这种先后天八卦,而不是说你拿着那八卦直接去套,直接去对比。 *关于洛书

河图洛书释义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 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 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 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 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 - 释义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b5E2RGbCAP 河图洛书 4 9 2 ,3 5 7 ,8 1 6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

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

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 关于[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的字幕: 从先秦到唐代,各种典籍记载有关河图洛书问题时,对于河图洛书的内容和价值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是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和祥瑞意义。 先讲第一个问题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所谓典则,典则,已被认定的常道、准则,或者已经实行的权威性的制度、法则。指已被认定的常道、准则,或者已经实行的权威性的制度、法则。《尚书·五子之歌》一篇中说: “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这里的典与则就是典章、法度的意思。《易经·系辞上》记,直接记述河图洛书的那段话是: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经·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意思是:上天生成了神物,圣人就取法于它。天地的自然变化, 圣人就仿效于它。天空显示天象,能预兆吉凶祸福,圣人就以此为警诫。黄河出现河图,洛水中出现龟书,圣人就以此为取法的依据。 对“圣人则之”的具体解释,就是伏羲据河图而创立了八卦,

大禹据洛书而创立了《九畴》。这种说法在汉代已经很流行。《汉书·五行志》引用刘歆的话说:“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西汉·刘歆《汉书·五行志》 “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洪范》就是《九畴》。孔安国注释《周易》,又进一步明确地说: “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东汉末年郑玄的《周 易郑氏注》引用汉代的纬书《春秋纬》说:“河以通乾出天苞,地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东汉·郑玄《周易郑氏注》“河以通乾出天苞,地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 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这里九篇、六篇的说法,似乎是说河图和洛书都是用文字写成的著作,而不是符号或者图形。郑玄的这种说法,后代的学者基本上是不认同的,而后世共同认同的是, 伏羲画卦依据了河图。汉代人的说法流传久远,影响很大,历代论述河图洛书的各种著作,大都是对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考辨和论析。一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第一个问题是 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 伏羲创立八卦究竟是怎样依据河图呢?各种书籍没有做出 令人满意的解释。后代学者的工作,多是在八卦的方位和河

河图洛书 基础知识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礼记·礼运》:“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 《尚书·顾命》则言:“龙马负图出于河,圣人则之以画八卦,神龟负书出于洛,夏禹得之以作九畴。” 1977年在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出土的太乙九宫盘可作为洛书的左证。 “我国古文字,当自纪数字开始,纪数字乃古文字中之原始字。纪数字由一至九 分为二系而五居其中。由一至四均为积画,此一系也;由五至九变积画为错画, 此又一系也。数至十则反于一,故不列十也。”(《甲骨文字释林》) 天地之数:河图洛书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两个5重迭),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天1、地2、天3、地4、天5、地6、 天7、地8、天9、地10。天数5,地数5,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25,地 数30,凡天地之数55,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 化生而已。 河图为五行图,洛书为九宫格。

河图口诀(天地生成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 洛书口诀:二四位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由洛书而成九宫图。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中国战略论坛] 2008-06-23 00:45 分类:古圣先贤 一、河图洛书 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卦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 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 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二、图书之争亦称河洛之争 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

九数为《河图》,十数是《洛书》——河图洛书研究之三

九数为《河图》,十数是《洛书》——河图洛书研究之三 袁立 一、谁是《河图》,谁是《洛书》 《河图》与《洛书》其实并不很难辨别。根据宋代以前的文献,我们至少可以有不下十项理由确定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 首先,我们看《周易》怎么说的:《易系辞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个数据包括地数十,显然它记述的是十数图。《易经?系辞上》实际已经告诉了我们十数图的排列方式,即“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把这句话更清晰的表达就是《青囊经》的“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用白点表示天数,用黑点表示地数,十数图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知道文王画出的是后天八卦,《周易》就是文王根据后天八卦撰写的经文,那么《周易系辞》记载的必是后天八卦来源的《洛书》数据。即十数图为《洛书》。 其次,我们再从传承上核实一下。宋代明确坚持《河图》为九数图者和坚持十数图为《河图》者各有一部分人,我们为叙述方便把他们分别称为九数派和十数派,在辩明谁是《河图》谁是《洛书》之前,我们暂称其一为九数图,另一为十数图。从宋代九数《河图》派和十数《河图》派的传承审查,有传承者当为正确的,没有传承者自然就是比附无知的乱说。 宋代朱震的《汉上易解》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北宋邵雍之子邵伯温在《易学辨惑》记述:“陈抟好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修授李之才,之才授邵雍(尧夫);以象学授种放,放授庐江许坚,坚授范谔昌;此一枝传于南方也。” 两者经整理就是: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邵雍;穆修-周敦颐-程颢、程颐;陈抟-种放(-李溉)-许坚-范谔昌(-刘牧)。 无论邵伯温的《易学辨惑》或朱震的《汉上易解》中都没有阮逸或蔡元定以及朱熹什么事,没有传承的说法当然也不排除有可能是正确的,但多数都是错误的。那么阮逸以及蔡元定、朱熹的《河图》十数论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易学自古就有象数和义理两大派别,阮逸以及蔡元定、朱熹既然不在象数派传承之内,当然最多就是儒家的义理派传承。义理派正是被传出《河图》与《洛书》的麻衣陈抟师徒在《正义心法》和《正义心法注》里批评的“周孔孤行”的继承者。所谓“周孔孤行”就是只知读诵《易》的周孔经文而不通过卦爻推演探求易理真髓的儒家门徒,这些人关于象数问题的解释是根本不可取信的。因此,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 其三,看看谁更容易推出五行,五行就是洪范九畴的主要内容。谁更明显的含有五行,则它必然是《洛书》。秦代黄石公的《青囊经》对十数图的记述是:“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洪布,子母分施。”所谓子母者,这里是作生数和成数来讲的。《青囊经》对九数图的记述是:“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青囊经》有关九数图根本没有提到五和十,而对十数图明确提到“五兆生成”“子母分施”。五兆生成就是五行生成,子母分施就是生数成数。十数图再次被确认为《洛书》。 其四,天圆地方,天数图为《河图》,地数图为《洛书》,我们再看看谁由天数组成,谁

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常见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本意是指黄河、洛河流域的文化形态。以河洛并称古已有之,如《史记·封禅书》说“三代之居,皆在河洛间”,又《史记·郑世家》说“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洛之间,人便思之”,这两段话指出在夏商周三代河洛之间就是中华民族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民众对河洛一带也都十分向往。这里的文化开发较早,最早进入民众定居的农耕社会;这里建立起第一个王朝夏朝,最早出现国家的形态;这里的文化创造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源头。 河洛文化之所以形成一个含义固定的文化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和洛书。《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说,黄河里出现龙图,洛水里出现龟书,圣人行事便以它为准则。据传说,中华始祖伏羲时代黄河中跃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接受了它,依据此图创立了八卦;大禹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大禹依据它创立了“洪范九畴”。至于河图和洛书什么样子,《易经》没有绘图,也没有具体的文字解释。先秦时期的其他著作如《管子》、《墨子》中也提到河图洛书,都没有绘出图形。汉代的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今天人们看到的以黑白圈点表示的河图洛书出自宋代,据说是北宋初年著名道士陈抟绘制,以一至九的排列为河图,一至十的排列为洛书。北宋刘牧著《易解》,改变陈抟的说法,以一至十的排列为河图,一至九的排列为洛书。南宋朱熹《周易本义》肯定刘牧的说法,于是世人皆信从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但是,明清时期的学者又对河图洛书的图样提出种种疑问。如清代乾隆年间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世传河图洛书,出于北宋,唐以前所未见也。河图作黑白圈五十五,洛书作黑白圈四十五。考孔安国《论语注》,称河图即八卦。是孔氏之门本无此五十五点之图矣,陈抟何自而得之?至洛书既谓之书,当有文字,乃亦四十五圈,与河图相同,是宜称洛图不得称书,系词又何以别之曰书乎? 诸如此类的疑问,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尽管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应该肯定,河图洛书的图式在北宋出现,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今天看来,它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河洛文化的基础。从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河图洛书的图式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图中的黑白两种圈点和八卦中的太极图的道理相同,代表着阴阳,五居中央表示五行居于核心地位,而阴阳五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四方加中央的格局形成八卦的基本方位,合成一幅完整的图,表示阴阳五行所生成的物质物象居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相克相生,和谐发展。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存在、物质运动的基本认识。河图中一至十的排列,洛书中一至九的排列,无重复数字,也未缺少某一基本数字,秩序井然。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人类社会的有序性的基本认识。河图洛书中数字排列的位置上下左右交叉安排,大数小数调配适当,隐含着一种内在的规律;尤其是洛书中横行、竖行、对角线的每一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等于十五,这种特异现象十分典型地表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均衡思想。 河图洛书的数字概念,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数学成就。洛书中的数字排列,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幻方,或称纵横图。近代世界范围内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幻方理论是数论的组成部分,即在边为n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充适当的数字,使横行、竖行、对角线各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相等(如边为5的幻方)。中国古代对幻方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多年,东汉时就出现每边为3的幻方,称为九宫,这是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此八卦的八宫加上中央,合为九宫。《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张衡上疏请禁绝图谶等迷信活动,疏中有“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语,说明当时已有术士利用九宫进行占卜。而从数学的观点来看,九宫就是幻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 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伏羲沿黄河查看民情,在今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现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伏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伏羲大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待伏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非常温顺。伏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而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现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伏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奥妙。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

河图与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散见于各种史籍上,但说法不一,见解各异。这里介绍几种较为普遍的说法。 河图洛书起源与传说 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 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2)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 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3)帝尧得龙马图。 《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4)帝舜得黄龙负河图。 《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仿佛谈“河图洛书体用论”

陆锦川先生(仿佛居士)(养生修真证道弘典十一、启迷正道门)P195 【河图洛书体用论】 河洛之图,承传千古,妙喻万端,稽古来之释说,见仁见智,言焉不详。今且试以新释,抑或于好河洛奥义之学者,有所俾益。 疱羲之世,民智未开,何能创此河洛之象数,故历来以河洛于三皇时得泄于天,史传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河,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后别称先天八卦,此即河图。洛书传亦同时,然汉儒以洛书为五帝时出。史传:大禹治水,神龟负图出洛,文列于背,其数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禹因第之,以成九畴。后经文王演之,以成后天八卦。成此说者,其意盖谓“天一生水”,故河洛皆自水出,得之天也,孔子以河洛皆出羲皇之世,启智发慧,纵横成哲,是河洛相因成理也。 河洛之象,盖以数因理,以理成象,以象格物。穷幽达显,见微知著,大之际极天地,小之曲尽纤细,一以通万,万以归一,天地人物莫不由之,姑名曰道也。 河图洛书图说 孔子但言“河出图,洛出书”,未言及有文字,后世河图九篇,洛书六篇等文,当皆后人附会之作。河洛玄奥古幽,先圣皆以其象数而临境发微,然得其旨要者鲜,昔余沉究河洛,了得对待之蕴,臆说如次,质诸明哲。 《易·系辞上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惊鬼神也。”天地之交,五行生会,其数五,故五为数理之根,而五又为阴阳奇偶之会。(盖天一地二,阳奇阴偶。偶者偶之,其倍得四;奇则独之,其数仍一。四一相加则为五,故五为阴阳奇偶之会也。)天道数奇,五而倍奇,故五五而二十有五,地道数偶,五而倍偶.故五六而三十。天地数交,五十有五,合而成河图之象数,由是而奇偶阴阳成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至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行生成之数定焉。阴阳一气流转,五行生克制化,大道由是而生焉。当年伏羲则河图而画先天八卦;后孔子复以河图法阴阳五行,故知象数则理之规,贯其道,明其理,亦一而已,余故为推衍如次。 一、成两仪之对待:河图白圈象阳,黑圆象阴;白圈数奇,一三五七九;黑圆数偶,二四六八十,由是而阴阳奇偶之道显,对待成焉。

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

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的图案正好对应着从1到9九个数字,并且无论是纵向、横向、斜向、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三阶幻方,他们把这个神秘的数字排列称为九宫图。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是数学里的三阶幻方,中国古代叫“纵横图”。九宫格游戏正是在纵横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纵横图最初用古代数学家们的日常教学。后来发展为人人喜欢的数学文字游戏。在九宫格之后又衍生出便于携带的滑板类游戏——重排九宫。 「重排九宫」,就是「重新排列九宫图」的意思。这是根据当时盛行研究的数学游戏—「纵横图」(也叫「幻方」或「魔方阵」)发展来的,九宫游戏的起源,更可追溯到我国远古神话历史时代的「河图、洛书」。洛书就是最基本的3×3阶魔方阵,是数学里的三阶幻方。唐宋时代的数学书中记载有许多纵横图的排法,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重排九宫游戏。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早形式还是出现于文字记载。 中国唐宋时代风行重排九宫游戏,在3×3方格盘上,放有1-8八个数,剩下一格为空,每一空格其周围的数字可移至空格。先设定初始排列数字,然后开始思考如何以最少的移动次数来达。 「重排九宫」有两种玩法,第一种是在在3×3方格盘上,是把1至8八个小木块随意摆放,每一空格其周围的数字可移至空格。玩者要将小木块按12345678的顺序重新排好,以最少的移动次数拼出结果者为胜。 第二种玩法如九宫格算术游戏玩法,推动木格中8个数字排列,横竖都有3个格,使每行、每列两个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都等于15。在计算的同时,还必须思考怎么把数字方块推动到相对应的位置上,这个游戏不仅仅考验人的数字推理能力,也同时考验了人的思维逻辑能力。 九宫格游戏规则,1至9九个数字,横竖都有3个格,思考怎么使每行、每列两个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都等于15。这个游戏不仅仅考验人的数字推理能力,也同时考验了人的思维逻辑能力。 九宫格游戏对人们的思维锻炼有着极大的作用,从古时起人们便意识到九宫的教育意义。千百年来影响巨大,在文学、影视中都曾出现过。九宫格最早叫“洛书”,现在也叫“幻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就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就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 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伏羲沿黄河查瞧民情,在今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她忽然发现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伏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伏羲大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于就是,她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待伏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非常温顺。伏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而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现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就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伏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奥妙。于就是她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这个图形就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 河图也称为马图。河图中的十个数即为天地之数,故这十个数为先天之数。其中单数为阳,为天数;偶数为阴,为地数。 这十个数与方位对应,既为:一、六, 二、七, 三、八,四、九, 五、十。这十个数再与五行对应,即为万物生

略论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万方数据

.312?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10卷第3期JNorthChinaCoalMedicalUniversity2008May。10(3) 2太极图表示阴阳变化规律 古人通过直观的感受同一环境下光的或明或暗、物候的变化、温度的变化,而这样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以日、月和年的形式反复地出现。虽然当时没有现代天文学技术可以测知太阳、地球、月亮的准确的运动方式,但是经过人们多年的艰苦努力,基本上掌握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内和我们有密切关系的行星的运动规律。如图3所示。 对于自然界这种阴阳的运动规律与人的生命运动规律是相吻合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因此,每天早晨人醒来,阳气初起;到中午,阳气最盛,精力最旺;午后阳气渐少,阴气来复;傍晚,阳气衰少,阴气渐盛,人人寐;夜间阳气最盛,至清晨阳气来复。这样,人的一天的阴与阳的运动变化。如果以。一日”为一个整体,画作一个圆来表示,以时间为横坐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圆内的一个这样的正玄曲线,即“太极图”。见图4。 以“年”为一个单位看阴阳的消长变化,我们在这个大圆内作12个同心圆,同时作“条过圆心的线将圆等分,用来表示季节。那么按照《素问?脉要精微论》“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的描述,用黑白色块代替阴交阳交,一年的阴阳变化分为十---)i,仍然是粗略的分法,因而所画之图也是很粗糙的。如果再详细一些,则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渭之岁。”也就是说一年有四时,八节,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用二十四等份来画图便会比十二等份所画之图细致得多,用七十二等份来画则会更加细致。要是用三百六十等份来画,则细而又细,将三百六十个点连起来,便是一个反映一年阴阳消长轨迹曲线的<阴阳图>。由此可见,阴阳消长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尹.clj此,其变化的轨迹当是一条圆滑的曲线,而并非台阶式的折线。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幅I舜阳太极图。见图5。 3太极图是“阴阳球”的平面投影圈 从天球的记载到现代宇宙观阐述,由古至今人们均以“球”作为模型,用阴阳理论来研究宇宙自然界和人体,古人的宇宙观是哲学和天文学的混合产物,太极图是远古时代古人立竿测日影以辨四方、冷热的产物,是一种原始的天文图。大圆圈表示太阳黄道视运动轨迹(实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黄赤交角即阴阳鱼尾(23度26’21。),由此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相应地南北往返移动,称为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出现四时季节,以生万物,所以太极曲线是生命线H】。从某种意义上说太极图是宇宙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面投影。 由于古人心目中的字宦阴阳模型是一个“球”即“天球”。阴阳学说是它的运动规律。因此,这个模型只有是球体,才能准确地反映出古人的宇宙观。著名易学家杨力也认为:。太极图是宇宙和人体生物钟的模式图,是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模式图。太极图的阴阳环抱成螺旋式的旋转着,其阴阳运动并非封闭,太极图是一个立体的阴阳运动图,而不是平面图”【6J。 “模型”一词,在西文中源于拉丁文的Modulus。意思是尺度、样本、标准。所谓模型法就是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形(即被模拟的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随着模型法的发展。模型已超越了作为客体的描写、样本这个范围,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抽象"]。秦汉时期我国的自然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古代哲学家从当时的自然科学中汲取养料,借助当时人们公认的一些理论来充实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用图形来表示阴阳的内容时,虽然大家都彼此明白,知道是在研究和描述“球”的运动和变化。但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画出来的是一个平面上的“圆”,并且流传至今。 从古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可以看出他们在利用阴阳学说研究自然界和人体时,心目中本是一个立体的模型,但是画在纸上的是平面的太极图,即太极图模型。这个模型的来源应该是古人心目中的“阴阳球”模型,太极图实际上是立体的“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对一个哲学理论用“圆”或“球”来表示它的模型其内涵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特别是我们准备借助数学工具建立模型,试图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其中的变化时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当用“球”作为模型考虑问题时,自然就会想到球中一定有过球心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研究球中的的点、线、面的变化是数学三维空间的问题。球模型由于在空间中增加了一对坐标参数变量,能更准确地反映出阴阳质点的的变化和确定它的位置。因此,“阴阳球”模型相比“太级图”模型从本质上更贴近阴阳理论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廖约方.元(太)极图一地球和宇宙的符号[J].天人科学研究,1993。2(2):17 [2】翟廷晋.周易与华夏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2一13 【3]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M].淮阴:江苏科学出版社,1990.213[4]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M].淮阴:江苏科学出版社,1990.185[5]田合禄.论太极图是原始天文图[J].晋阳学刊,1992,12(5):36—37 [6]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6—97[7]高声达.略论模型法[J】.哲学研究。1981,7(1):38—39 (2007一12一19收稿)(岳静玲编辑) 万方数据

河图洛书绝技医疗法

河图洛书绝技医疗法 河图洛书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周易数术的根基。其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人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披上神秘的外衣,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千古之谜,是难以参透的天书文化。 洛书在中华文化史上,仅留下了“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的歌诀,从未闻有具体疗法产生。 洛书还有疗法?天书文化还能产生出技术?许多文化、中医、易学及道林修行的老前辈看了我在《武魂》等媒体的论文“神奇玄妙的洛书疗法”,开始不解,后经实践后确实行之有效,纷纷惊喜地来函询问,并感慨这一炎黄圣学终于保存了下来。此术乃乙亥年我偶遇数术门一前辈相授这一上古奇技,深觉言简意深、妙趣无穷,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痛苦、不需花费钱财、不用辅助器械,绿色健康、人人可行、随手可施等诸多优点,假如持之以治病救人,深积功德;用之以学术研究,重振国医。符合我中华文化人天相应的大统一健康观。在倡导“全民健康”的今天,公开此法,让祖宗圣学后继有人,也不为罪过。 “天地之至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灵枢》),洛书之象,则是天地至数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医圣典《灵枢-九针》中,曾专门有文字阐述洛书九宫与人体肢体、身形相应的人天全息之数理。 我们认为:在洛书这九个天地至数在人体的分布管辖范围中,“9”为头,其实,头、喉、颈、脊椎、心脏、小肠都属于“9”的区域;“2”、“4”为肩,还应该包括左右手(从耳至手指的这一线)。“6”、“8”为左右足,还应该包括从腹股沟到脚趾的这一线;左3右7,中医认为是“左肝右肺”,“3”:为肝、胆、带脉,属于整个躯体的左侧;“7”:为肺、乳腺、带脉,为整个躯体的右侧;“5”居其中,为丹田、黄庭区域,还应该包括肝、肾及六腑;“1”为人体任脉下端(肚脐至生殖器)的这一线,包含生殖系统。 知道了这九个天地至数在人体的“行政区域”,我们再来了解它们的敏感点(相当于首府),运用敏感点治病,立竿见影。“2”、“4”的敏感点在耳垂,还有手掌月骨之中的粒骨点上,这在数术家医派中叫做“气门”。“3”、“7”的敏感点在带脉上,胁下左右双侧,这是一个区域,在本派中,素有“带脉通、全身松”之语;“6”、“8”的敏感点在腹股沟中央、血海穴、委中穴及经外奇穴“畅通点”;“9”的敏感点在人中穴与鼻根交界处的鼻根点,施术时多用一手覆头,另一手拇指内侧横向上推至百会穴方向,一紧一松,有醒脑、急救之妙用。还有就是双耳尖直上约二横指处的头上敏感点和脊椎临时压痛点。“1”的敏感点在会阴穴;“5”的敏感点在神阙穴。 研究洛书时,我们都会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即洛书这样排列的九个数字,其纵、横、斜向相加,其结果都是“15”。这正与《易纬》中“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的平衡适中思想不谋而合。祖国哲学认为:人,本秉天地之中和之气而生,万物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由于阴阳二气交感所致,“保合太和,以利贞”的作用。天地人三才,人与万物在其中,天地阴阳适中,人与万物才能有生,故伏羲观象画卦,以中和为机要。《素问》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人处于健康状况时,阴阳曰平;若阴阳绝离,则失去健康、甚至生命。所以,疾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人体阴阳错乱;而层出不穷的奇病怪病流行,则是大环境的阴阳失调。所以,平衡阴阳达到适中的状态,是我们修身、齐家、德行天下的重要指导思想。 古人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又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我们将洛书稍加变化,就可以推演为世界史和人类学及宗教中的千古之谜万字符,万字符其实跟河图洛书、九宫八卦图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有四正、四隅九个交界处,与其说是佛陀胸前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还不如说是洛书的转化形态。根据本门易君师尊的研究,万字符其实就是北斗星一年四季围绕北极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