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 的简介与性能分析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简介与性能分析

(修改稿)

丁怡(爱荷华大学学校心理学系,爱荷华市52242,美国)

杨凌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北京100875,中国)

郭奕龙(爱荷华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爱荷华市52242,美国)

肖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北京100875,中国)

摘要:《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于2003年在北美公开发行和使用以来,得到众多学校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专家的好评。与以往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相比,第四版本不再使用单一的言语量表得分和操作量表得分来笼统概括儿童的智力水平,而是提供了言语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知觉推理(Perceptual Reasoning)、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加工速度(Processing Speed)四大分量表的索引得分以及一个全量表得分。这样更加细化的分类使得这一测验的结果有助于更精确的临床诊断。心理学工作者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可以更直观、更具体地判断出被试是否在某一特定的认知功能方面有障碍或缺陷。韦氏第四版智力量表与以往的韦氏量表相比不仅仅是更新和扩大了常模,其设计理念的改进、记分方法的改变都使得该测验的结果更有助于心理学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准确的解释和临床判断。文章详细介绍了韦氏第四套儿童智力量表的结构、相关的理论支持、各个分测验的设计理念和作用、信度和效度等指标、如何解释该量表的测验结果、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等。笔者希望该简介有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同行可以以“他山之石”为用。

关键词: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智力量表、索引得分、临床应用

分类号:

稿件编号2006-4-41

第一作者的详细信息:

丁怡(学历:爱荷华大学学校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特殊教育和学校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儿童智力、认知、行为和情绪的测量和评估、行为分析、行为干预等;电子邮件:bnudingyi@https://www.360docs.net/doc/c116670046.html,)

通讯作者的信息:

杨凌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电子邮件:;电话:010-138********)

肖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电子邮件:feixiao@https://www.360docs.net/doc/c116670046.html,;电话:010-58807927)(有事请与杨凌燕或者肖非教授联系!)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简介与性能分析

引言: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Wechsler)编制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是一组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来鉴别被试智力水平的智力测验工具。自从第一套韦氏智力量表在1939年诞生以来,各类的韦氏智力量表逐渐问世,对于心理评估和诊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韦氏智力量表可谓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智力测验工具,对于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自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以下简称WISC-IV)于2003年在北美公开发行和使用以来,在临床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空前积极的反响。

1、WISC-IV的理论基础和量表的设计理念

欧美的心理学家对于以往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一个主要批评是韦氏智力量表系列总体上缺乏一个清晰界定的智力理论基础。形成这一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韦氏智力量表系列的设计并不是依赖于某一个单一的智力理论[1]。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被批评为缺乏理论基础支持的韦氏智力量表却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事实上,翻开韦氏智力量表的每个技术手册或者是相关文献,都不难发现每个韦氏智力量表的设计都和当时智力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WISC-IV和以往的韦氏智力量表一样都注重强调它们的临床效度(Clinical Utility)和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WISC-IV的设计更是结合了当代多个智力理论的结晶,也体现了当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发展的成果。

总体来说,韦克斯勒认为智力和智力能力是不同的概念。在他看来,智力是由一组各自不同的能力聚集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的实体,而这些各自不同的具体的智力能力是可以被量化地测量和区分开的[1][2][3][4][5][6]。在很大程度上,韦克斯勒受到桑代克(Thorndike)的影响,他认为智力可以看作是由一组在量上有差异的元素或者能力所组成的整体。因此最优化的智力测验方法应该是设计一系列的测验试题来测量被试智力的各个方面。韦克斯勒的一个创举就在于他在全量表得分(也称总智商,Full Scale IQ)的基础上,提出了言语量表得分(也称言语智商,Verbal IQ)和操作量表得分(也称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Q)的概念。韦克斯勒设计的言语分量表和操作分量表被用于评价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这在上世纪30-50年代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80年代CT和MRI等脑成像仪器出现以前,言语和操作分量表都常常被临床神经心理学家作为诊断大脑两半球功能的辅助工具。然而,在以往的韦氏智力量表中,很多分测验是被人为地分类到言语量表或者是操作量表之下。这样的分类并不代表言语量表的各个分测验只是

单纯地测量被试的言语能力,操作量表的各个分测验只是单纯地测量被试的操作能力。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的分类只是一种可行的分类,韦克斯勒本人也认为有其他的分类方法[7]。与此同时,一些欧美专家也提出了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智力能力是可以被更具体、更细化地分类[8][9][10]。

尽管韦克斯勒从来没有根据某一个特定的智力理论来设计韦氏智力量表,但是他的设计理念、量表的编排方式、测验的反应方式、以及评分方法与传统智力测验的编制方法是非常相似的。比如《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WAIS-III)和《韦克斯勒记忆量表-第三版》(WMS-III)一共涉及了六大认知领域: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听觉记忆、视觉记忆。这六大认知领域的界定和当代关于智力测验的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吻合的[10][11]。WISC-IV则包括了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加工速度、工作记忆这四个认知领域的测验。

2、韦氏第四版儿童智力量表与第三版的简单比较

应该说当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的发展对于WISC-IV的诞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近年来很多认知功能的理论非常强调流体推理(Fluid Reasoning)能力的重要性[12]。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以下简称WISC-III)相比,测验编制人员在WISC-IV中相应增加了矩阵推理(Matrix Reasoning)、图形概念(Picture Concepts)、和单词推理(Word Reasoning)这些测验项目。而认知心理学家进一步强调工作记忆的重要性,工作记忆被认为是区分个体学习能力和流体推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他们认为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越强,个体的注意力就更高,学习能力也能随之提高。相应地在WISC-IV中,算数(Arithmetic)部分被重新设计过,数字广度(又称背数,Digit Span)部分的常模被细分到顺背和倒背两个部分的常模,同时WISC-IV还增加了字母-数字排列(Letter-Number Sequencing)这一分测验来加强对工作记忆的测量。

与此同时,当代的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加工速度是认知功能很重要的一个指标[10][13]。有癫痫和外伤性脑伤的被试者往往在加工速度这一指标上与正常儿童有很大差异[14]。专家也指出加工速度与儿童大脑神经的发展、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儿童加工速度的提高往往预示着随年龄增长连接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增加。加工速度的提高同时也说明儿童神经髓化的程度由于年龄的增长而进一步加强。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和推理能力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影响关系。比

如说,快速的信息加工速度需要很强的推理能力为辅助,信息加工速度的提高可以减少儿童工作记忆的工作量。与WISC-III相比,WISC-IV对于这些指标都作了更详细的测量。

相比WISC-III的记分规则,WISC-IV不再使用言语量表得分和操作量表得分,取而代之的是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四大分量表的索引得分,以及一个全量表得分。这一积分方式的改进使得智力测验的结果可以被更细化地分类,使教育工作者及其临床工作者可以更便捷地判断出被试在特定认知功能方面的优势或者劣势。

3、WISC-IV的分量表介绍和性能分析

图1:WISC-IV的结构设计

(注:图形中斜体字的子测验为补充的子测验。)

WISC-IV一共有15个子测验项目,其中包括10个主要子测验(core subtests)和5个补充的子测验(supplemental subtests)。补充的子测验可用于提供额外信息,或者在某一主要的子测验被错误施测时,补充的子测验可作为替补项目。WISC-IV的适用年龄为6岁0个月到16岁11个月的儿童和少年。完成主体部分的子测验需要大约65-80分钟,完成补充的子测验需要大约10-15分钟。WISC-IV包括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四大分量表。言语理解量表包括类同、词汇、理解、常识、和单词推理5个子项目。知觉推理量表包括积木、图形概念、矩阵推理、和图画补缺4个子项目。工作记忆量表包括背数、字母-数字排列、和算术3个子项目。加工速度量表包括译码、查找符号、和删除图形3个子项目。全量表得分(Full 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一个估计被试总体智力功能的综合成绩,该得分是在合计各个分量表得分基础上得出的结果。

3.1. 言语理解量表 (Verbal Comprehension)

言语理解量表的各个子测验主要是用于测量言语习得能力、语言的概念形成和同化、与言

语相关的抽象思维、分析、概括能力等。一般而言,言语理解的得分和被试的文化背景、接受的教育程度、其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有关。和传统的言语量表相比,为了迴避和其他非言语认知能力的混淆,WISC-IV的言语理解量表不再包括和工作记忆相关的项目,可称作是更精确测量言语能力的量表。该量表对于有言语发展障碍的儿童有较好的筛查作用。

3.1.1. 类同(Similarities)

做类同分测验时,主试给被试提供两个概念,并要求被试说出两个概念间的相同之处。该测验用于评定被试的言语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概括能力、语言概念的形成和同化、信息的整合能力。同时,该测验也涉及到被试的听觉理解、记忆、对于概念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特征的区别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低分者往往缺乏良好的抽象思维和归纳推理的能力,语言能力也往往欠发展。有学者发现类同测验是对左脑损伤尤其是左颞叶损伤较为敏感的分测验[15]。高分者往往有良好的概念形成和同化能力、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出被试有良好的长时记忆。

3.1.2. 词汇(V ocabulary)

词汇分测验用于测量个体已经习得的知识和言语概念的形成。词汇分测验也用于测量个体的晶体智力,比如像知识的广度、对于词汇的概念化程度、词汇的推理能力、学习能力、长时记忆能力。完成该测验还涉及到个体的听觉处理和理解、抽象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词汇得分和个体受教育程度及其日常的受教育经历有关,因此可以预测个体的学习状况和水平。词汇成绩得分低可能是由于有智力障碍、或者是言语发展不良、或者是受教育水平不高所造成的。

3.1.3. 理解(Comprehension)

理解分测验要求被试根据其对于常识、社会规范的应用和理解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这个分测验用于考察被试对于社会生活和常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运用过去的经验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个体社会化的成熟程度。

3.1.

4. 常识(Information)-补充分测验

常识分测验要求被试回答一系列的常识问题。比如:“哪个国家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该测验涉及到被试的晶体智力,用于考察被试对于先前知识的学习能力、知识的保持、所接受知识的广度、对于各种事物的关注、兴趣和爱好、以及长时记忆。其他可涉及到的能力有听觉

处理和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1.5. 单词推理(也可译为猜谜Word Reasoning)-补充分测验

单词推理分测验给被试提供一个到多个的线索,然后要求被试说出这些线索暗示了一个什么概念,其形式很像传统的猜谜游戏。考察被试的言语理解能力、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2. 知觉推理(Perceptual Reasoning)

知觉推理量表的各个子测验主要测量被试的流体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视觉组织和推理能力等。为了避免和加工速度的混淆,WISC-IV的知觉推理量表不再包括译码、查找符号等和加工速度相关的项目。因此和以往的韦氏智力量表的操作量表相比,知觉推理量表可以减少由于不同被试加工速度的高低不等所带来的影响,以利于更精确地测查被试的非言语推理能力。3.2.1. 积木(Block Design)

积木分测验要求被试根据主试提供的积木图形,在最短的时间内拼出和图形上完全一样的积木图。这一测验考察被试的视觉分析和组合能力、非言语的概念形成能力、对事物的整体和局部的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被试处于一个试误的过程中,必须应用自己的知觉组织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抽象思维能力来形成非语言的概念,并且解决问题。该测验的结果与被试的受教育程度相关度很低。高得分者往往有着发展较好的空间知觉、视觉处理速度、和非言语抽象思维的能力。低得分往往预示着发展不完善的视觉分析和整合能力、以及滞后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可能说明被试缺乏尝试精神,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就轻易放弃。

3.2.2. 图形概念(Picture Concepts)

做图形概念测验时,主试给被试出示印有不同图画的图片,每个图片上有2组或者3组图画,每一组图画当中又印有不同的物体。被试应当从每一组图画中选出一个物体,并使得这些选出的物体都具有本质的相似性。图形概念的作用和类同子测验的作用很类似,不过考察的是非言语的概念形成、分类、归纳、和推理能力。

3.2.3. 矩阵推理(Matrix Reasoning)

做矩阵推理测验时,主试出示的图片上方是一个矩阵图,矩阵图中有一个缺失小方块,被试需要从图片下方所提供的一系列的选择项中选出一个印有图形的小方块来填充有缺失角的矩阵图,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符合逻辑的图形。这一测验考察的是被试的流体智力、非言语的推

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空间知觉和空间辨别能力。

3.2.

4. 图画补缺(Picture Completion)-补充分测验

主试出示的每一个图画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缺失了,被试需要说出或者指出什么部分缺失了。这一测验考察被试对于事物的细致的观察能力、注意力、长时记忆、视觉再认与辨别能力、对事物的整体与局部、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很低的得分可能预示着被试的视觉再认、组织、和辨别能力发展不完善,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比较粗心大意,不善于观察事物的细枝末节。

3.3. 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工作记忆量表主要测量被试的短时记忆、对外来信息的存储和加工以及输出信息的能力。工作记忆是个体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工作记忆可以影响个体学习时的注意力、存储和吸收知识的能力以及流体推理能力等。

3.3.1. 背数(Digit Span)

背数测验包括顺背和倒背两个部分。顺背考察被试的机械记忆力、注意力、听觉处理能力。倒背考察被试的工作记忆力,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加工、编码、并重新排序的能力,思维灵活性,以及其认知的觉醒程度。得分高的个体除了有较好的短时记忆能力和注意力,还要有较好的存储和加工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的能力。神经心理学家建议将顺背和倒背分开来分析,顺背得分高和倒背得分低说明被试者处理信息的短时记忆强于工作记忆。顺背得分不高的被试者往往倒背得分也不高,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3.3.2. 字母-数字排列(Letter-Number Sequencing)

字母-数字排列这一分测验第一次使用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中,对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到WISC-IV才正式开始使用这一测验。在主试读完一串数字和字母之后,被试必须先将听到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背出,再将听到的字母按26英文字母顺序背出。考察的是被试的注意力、听觉工作记忆的能力、空间和视觉的想象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处理信息的速度、排序能力等。

3.3.3. 算术(Arithmetic)-补充分测验

做算术测验时,主试向被试提供一系列的算术问题,被试不能使用纸笔,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给出答案,超出规定时间给出的正确答案不予记分。算术测验考察的是被试的听觉言

语理解能力、大脑的加工能力、注意力、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数字推理能力等。在使用因素分析之后,设计者发现算术测验主要测量的是被试的工作记忆能力,但是很大程度也涉及到被试的言语理解能力。原因是由于完成这一测验时被试需要应用到言语理解能力来理解题目的意思。这也再次说明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学习和认知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涉及多种认知能力,而非某一单一的认知能力。

3.4. 加工速度(Processing Speed)

加工速度考察的是被试处理简单而有规律信息的速度、记录的速度和准确度、注意力、书写能力等。日常的学习生活往往要求个体有处理简单常规信息的能力,也要有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加工速度比较慢的个体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日常作业和任务,也更容易引起大脑的疲劳。

3.4.1. 译码(Coding)

做译码这一测验时,主试给被试出示一个试题册,试题册的上方印有不同形状的小图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等),每个图形的中间都有一个特定的符号(译码)。试题册的下方是中空的各式各样的图形,被试要用笔在中空的图形中一一画出与之对应的符号。该测验考察的是被试视觉运动速度、视觉扫描的速度、将所给定的图形和符号结合起来的能力、空间定向的能力、条件反射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被试完成任务的动机。对于有学习障碍、书写障碍、功能性障碍、有脑伤的被试有很好的筛查效果。该测验也与年龄有很大的相关性。

3.4.2. 查找符号(Symbol Search)

被试需要判断目标符号是否和一组给定的符号群中的任一符号完全吻合,如果找到吻合的一对符号则选择“正确”选项,如果没有一组符号可以吻合,则选择“错误”选项。该测验考察的是被试的手眼处理速度、短时记忆、手眼协调能力、认知的灵活性、注意力等。

3.4.3. 删除图画(Cancellation)-补充分测验

做删除图画测验时,被试需要迅速扫描一张印有各种小图画的图片,然后按要求标记出有特定特征的图画。该测验考察的是被试的信息处理速度、视觉选择能力、注意力、忽略次要信息的能力。

4、WISC-IV的常模、信度和效度

WISC-IV被称赞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常模达到2200人,而且只历时1年的时间就完成所有常

模的数据收集。2200人被分到11个组中,每组200人。常模的性别、年龄、种族、地理、教育阶层的分布和美国2000年国家人口普查资料所显示的比例分布非常吻合。除了采用普通个体为常模以外,WISC-IV也收集了16个特殊群体的数据。这些特殊群体包括天才、自闭症、多动症常模等等。

WISC-IV全量表得分的内在信度系数在0.96以上,除了所有加工速度分量表以外,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分量表的信度系数也都在0.90以上。加工速度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7 到0.89之间,该系数偏低的原因是加工速度分量表只包括了两个分测验。所有主要子测验的内在信度在0.79到0.90,所有补充子测验的内在信度在0.79到0.88。WISC-IV设计人员针对243个常模收集了再测信度,前测和后测的时间间隔为13天到2个月。子测验的再测信度在0.70到0.80以上,其中工作记忆分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84,言语理解分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95。全量表的再测信度为0.91[16]。

很多因素分析的研究表明了韦氏智力测验的系列量表都有很高的结构效度[17][18][19][20][21]。先前的研究也表明韦氏智力测验的系列量表与其他的智力量表有很高的相关度。比如,WISC-IV 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III)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89;韦氏智力测验的系列量表和很多其他的智力量表的相关度也多在0.80以上[1]。尽管WISC-IV的手册中说明了该量表适用于听力障碍儿童,而且手册也解释了一些非言语量表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适用性,但是该量表的效度研究中并没有包括听力障碍的常模。

5、WISC-IV测验结果的解释

对于全量表得分而言,100为平均分,标准差为15,除了用标准成绩,也可以用百分位数来描述个体的智力水平。WISC-IV不再使用言语量表得分和操作量表得分,取而代之的是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四大分量表的索引得分,100为平均分,标准差为15。从临床诊断来讲,个体的智商处于哪一个类别往往是用以判断被试和同一类别的人群相比时的相对优势和劣势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诊断还应该重视个体的得分是否和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以及个体的各个子项目成绩之间是否有很显著的差异。

WISC-IV的手册提倡使用剖面分析(Profile Analysis)来解释个体的相对优势与劣势,手册提供了相关的查询表格。比如,一个智商为100的被试者,言语理解的分量表得分低于知觉推理分量表33分,通过查表可以发现在正态分布的人群中,有这样得分差异的个体仅占总体的

1.2%。

在非临床使用的场所(比如以选择专业或应聘为主的场合),个体处于哪一个分类群体往往并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判断个体的内在的相对认知优势和劣势,而不在于判断被试是否有任何形式的障碍或缺陷。

6、WISC-IV的临床应用

在解释测验结果和做临床判断时,使用全量表得分和分量表索引得分比单纯使用子测验的得分要更为可靠。因为WISC-IV对于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加工速度、工作记忆这四大认知领域做了很详细的分类,而被试可能得到参差不齐的分量表成绩,因此在解释全量表得分以前必须对分量表得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正常群体相比,有多动症、癫痫、学习障碍的被试往往有参差不齐的分量表得分[16][20],而这些时高时低的成绩相互平均之后,反应在全量表得分上可能会是一个和正常人群很接近的全量表得分。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工作者应当对分量表得分做详细的分析和解释,而不应该一味地集中在全量表得分的高低上。总体上说,当代应用智力测验的主要目的是鉴别和分析被试者智力各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且为被试及其家属或者教师提出指导。因此确定被试者智商的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方面,重要的是发现个体的优劣势,并且提供有效的干预。

有时候被试可能出现非常极端的子测验得分,而且整个量表的得分趋势是忽高忽低,总体上呈现没有规律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使用全量表得分和分量表索引得分并不能准确解释被试的认知能力,主试应该注重对于子测验的分析。WISC-IV手册提供了有关子测验之间得分差异是否达到统计显著性差异的评估数据。WISC-IV手册也建议使用者注意被试在子测验内部的得分稳定性以及被试在测试过程的行为表现。

目前,WISC-IV主要是用来诊断被试是否是(1)天才儿童;(2)有发展性障碍、智力落后、学习障碍、多动症、言语障碍、自闭症;(3)有神经性损伤、外伤性脑伤等。WISC-IV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系统和心理评估系统以更好地评估儿童认知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安置儿童,提供信息来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

总结:WISC-IV的改进之处并不仅仅是其设计重新更新了常模,它突破了以往韦氏量表单纯使用言语量表得分和操作量表得分的局限性,将对于儿童智力的测量进一步细分到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四大更为具体的认知领域。韦氏量表的设计人员很重视个体的

加工速度、工作记忆、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动态关系。在WISC-IV中,设计人员进一步改进和强化了对于上述认知能力的测量。这些更为细化的测量无疑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了更精确、更具体的信息,也有利于专业人员做出更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总体说来,WISC-IV是一套比较综合的、设计理念先进、较有临床应用价值、有理论支持、注重生态学效度的智力量表。

参考文献:

1 Zhu J-J, Weiss L. The Wechsler scales. In: Flanagan D P, Harrison P L (Eds.).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assessment: Theories, tests, and issues (2nd Ed.).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05, 297-319

2 Wechsler D. Wechsler-Bellevue Intelligence Scale. New York: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1939

3 Wechsler D. Cognitive, conative, and non-intellective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0, 5: 78-83

4 Wechsler D.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Revised Editions. New York: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1974

5 Wechsler D. Intelligence defined and undefined: A relativistic appraisal.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5, 30: 135-139

6 Wechsler D.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Revised. New York: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1981

7 Wechsler D. The measurement and appraisal of adult intelligence (4th Ed.). Baltimore: William & Wilkins, 1958

8 Cohen J. The factorial structure of the WISC at ages 7-6, 10-6, and 13-6.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1959, 23: 285-299

9 Horn J L. Theory of fluid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In: Sternberg R J (Ed.). Encyclopedia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acmillan, 1994, 443-451

10 Carroll J B. Human cognitive abilities: A survey of factor-analytic stud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11 Horn J L. Measur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abilities: A review of theory. In: McGrew K S, Werder J K, Woodcock R W. WJ-R technical manual. Chicago: Riverside, 1991, 197-232

12 Sternberg R J. In search of the human mind.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1999

13 Horn J L, Noll J. Human cognitive capacities: Gf-Gc theory. In: Flanagan D P, Genshaft J L, Harrison P L (Eds.). Contemporary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Theories, tests, and issue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1997, 53-91

14 Donders J. Sensitivity of the WISC-III to injury severity in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head injury. assessment, 1997, 4(1): 107-109

15周家骥,姜立之. 韦氏智力测验的性能分析.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5:44-49

16 Maller S J. Review of 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Fourth Edition. In: Spies R A, Plake B S, Murphy L L (Eds.). The sixteenth mental measurements yearbook. The Buros Institute of

Mental Measurement. NE: Lincoln, 2005, 1092-1097

17 Wechsler D.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Third Edition: Australia edition. Marrickville, Australia: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1991

18 Wechsler D.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Third Edition. San Antonio, TX: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1997b

19 Wechsler D. 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Third Edition. San Antonio, TX: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2002

20 Wechsler D.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Fourth Edition, San Antonio, TX: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2003

21 Brown T E. Brown 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Scales. San Antonio, TX: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1996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Fourth Edition

Abstract: Since 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Fourth Edition (WISC-IV) was published in 2003, a remarkable number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child psychologists, and clinical psychologists have made positive comments of its clinical utility and ecological validit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WISC-IV and its predecessors lies in the fact that VIQ and PIQ no longer coexist with the factor Index scores. Instead, the Index scores become the core composite scores, which include Verbal Comprehension Index, Perceptual Reasoning Index, Working Memory Index, and Processing Speed Index, in addition to Full Scale IQ. The primary advantage of the Index scores is that an individual’s functioning is to be represented in more narrowly defined domains, and the clinicians are able to more clearly evaluate specific aspects of cognitive functioning. This paper focus on describing the theor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WISC-IV, the design and rationales of subtests and composite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e.g., validity, reliability), interpretation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and relevant clinical applications. It is hoped that the innovations in WISC-IV will bring focus and insights into the value of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in other culture and countries.

Key Words: WISC-IV, Intelligence Scale, Index Scores,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