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的故事

航海家的故事
航海家的故事

航海家的故事

1、麦哲伦

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他被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2、哥伦布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世界历史上一次最危险、而收获最大的航海探险。那时虽然有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人们开始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但对着宽达6000千米的浩瀚无边的大西洋,只能驾驶顺风时每小时也不过只有10海里(约20千米)的帆船,难免忧心忡忡地提出很多问号!因为,就算地球是圆的。直径有多大?陆地在哪个方向上?去那里是否顺风?在出发前都不清楚。虽说不是九死一生,也必须抱着有去无回的思想准备才能上路。

但是,哥伦布深受《马可波罗游记》和当时关于印度的传说的影响,他深信这些富饶的

国家虽然都在东方,但在球形的地球上,向西航行也能够同样到达。他把他的看法到各国游说,希望能够得到支持。终于,他打动了当时野心勃勃的西班牙国王的心。给了他三艘帆船和物资,让他带领120人去进行这次探险,如果成功了,对西班牙的海外扩张也是有好处的。1492年8月3日清晨,天刚破晓,哥伦布带领他那小小的船队和120人从帕洛斯港启航了。他自己乘坐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长25米,载重量不过120吨。其它两艘叫王牌号和少女号,载重量只有60吨和40吨。在这三艘小船上装足了淡水和食物,准备在大西洋上持久航行。

在这茫茫无边的大西洋了,像哥伦布这样坚信成功的人并不多,就是连哥伦布自己除了信念之外,其余也是茫然无知。这样盲人瞎马地在海上闯荡,自然会有意见分歧。哥伦布面对航行的困难和不同意见的攻击,自然忙得焦头烂额,心力憔悴,日夜焦急地等待大陆出现。

也许是上帝的恩惠,哥伦布在航行时走了好运。首先,他是在夏天出发的,根据现在的气候知识,在夏天大西洋的副热带高压靠北,东北信风带虽也比较靠北。但这对接近40°N 的帕洛斯港口出发的船只来说,还是不容易进入东北信风带,要得到顺风是困难的。但幸运的是当船队进入面积达六七百万平方千米位于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域时,却吉人天相,船队遇见了在这里很少出现的风天,终于度过了这段危险的航程。这种顺风的天气挽救了哥伦布的船队,也推动了西方世界的发展。

10月11日,船队经过69天的航行后,终于到达了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

哥伦布一行在中美洲发现了一些岛屿,他还误认为到了印度。至今这里的土著民族还叫印第安人,就是哥伦布误会的结果。哥伦布在得到大量黄金与财宝后,又带了当地特产,掳掠几个土人带回西班牙,以便进贡国王。

船队于1493年1月15日启航回国,并于3月16日返回西班牙。这次返航因为是在冬季,这时40°N及其以南的地区已为西风。回国船队在这有利的条件下,只用了60天就走完了航程。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冒险。如不偶然地得到顺风,是不可能胜利完成的。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17、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的经过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古人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出示麦哲伦图片,提问:同学们认识图片上人吗?(有的回答认识,有的回答不认识)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板书课题:航海家的发现。 二、认识地球 1、学生讨论交流对地球的认识: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师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各小组汇报对地球的认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汇报过程中,师及时总结。) 3、读p46资料卡。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这就是最早的“盖天说”。板书:“盖天说”。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思考。 (2)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大象站在乌龟背上,乌龟蹲在蛇身上,世界的中央是高山。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观察想象。 (3)师:你觉得古人的猜想怎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猜想?学生讨论,认识古人的猜想。 4、师:古人仅凭视觉去观察,只看见头顶的天,脚踏的地,那么历史上人们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学生根据资料,航海家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师出示课件(麦哲伦环球航海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麦哲伦航海路线,谈一谈麦哲伦航海的故事。师:麦哲伦从西班牙往西航行,最后到达了原地,如果他往东航行,结果是怎样?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航海家的故事中你有什么感悟? 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三、联系生活 1、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2、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提供以下事例: a.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可以视频展示) b.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视频展示)

最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 案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美丽的星空图。 2.师:“看了这些美丽的星空图,你有何感想?”学生回答。 3.师:“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 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将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你能够看到吗?”“你想了解地球的知识吗?” 4.师:“这是几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说 的?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二、认识地球: 1.出示地球图。师:“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地球的大小、形状等资 料,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搜集的成果?” 2.同学们汇报课前搜集的关于地球的资料。 3.师:“同学们的资料具体地向我们说明了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 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17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地球的小视频。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1.师:“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人 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古人认识地球过程中产生的学说。咱们小组先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 3.师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课件并板书“盖天说”“古印度学说”“浑 天说”“地心说”“日心说”。 4.师:“你觉得古人的猜想怎么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猜想?” (仅凭视觉、科学不发达) 四、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1.师:既然古人的认识是错误的,那么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逐步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师:“你们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可见在16至17世纪,航海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通过旅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板书:球体)这就是一位航海家的重大发现。(板书课题:航海家的发现)下面我们就一起重温一下麦哲伦船长的航线吧!” (出示麦哲伦环球航海路线图)师生结合图重温。 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五、联系生活谈发现:

战略执行的五个基本原则

战略执行的五个基本原则 2012-04-17 09:30:12来源: 新智囊作者: 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跟贴0条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编者按: 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博士从提出平衡计分卡理念开始,陆续出版了多部关于战略执行系列的著作。其中《战略中心型组织》一书被很多高管和管理专家认为是有关战略的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两位战略专家在本书中还确定了“战略中心型组织”用于管理战略执行的五个基本原则。其所介绍的方法和其他管理方法有很多不同:战略中心型组织的五项原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逻辑性很强,并且具有可执行性;每个原则都配有实战性的工具和具体的行动;用了大量的图表,形象地演示了公司和政府机构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成为战略中心型组织的;这些工具是根据三十多个不同行业的实际案例开发出来的。 原则一: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 通过这些公司实施新战略后产生绩效的速度,我们发现公司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归功于某个新产品或服务的推出,某项新的投资,甚至是新的无形或“智力”资产的开发。当然他们确实同时在努力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并对硬性的有形资产以及软性的无形资产进行投资。但是这些投资无法在两年之内取得很大收入。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他们对公司内已经存在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投资。通过实施公司的新战略和平衡计分卡,他们成功地激活了那些本来已经存在但是被掩藏了的能力和资产。 自从1992年引入平衡计分卡方法,我们已经和200多个高管团队合作,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平衡计分卡。开始设计计分卡的时候,我们总是要问:“您的战略是什么?”根据这些经验,我们开发了描述和实施战略的通用框架。我们相信这一框架和财务领域的框架一样有用。这个新的框架,我们称之为“战略地图”,它是一个有逻辑关系的完整架构,用来描述战略。战略地图为平衡计分卡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平衡计分卡则是新的“战略管理系统”的基石。 原则二:使组织围绕战略协同化 传统上组织是围绕职能划分来设计的,例如财务、制造、营销、销售、工程和采购。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知识、语言和文化。职能间的壁垒是阻碍战略实施的一个主要障碍,因为大多数组织在跨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上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日夜奔波不停,春夏秋冬出勤,载五十亿客人,日走八万里程。 生:地球。 师:对,谜底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地球的相关知识,在认识地球这方面航海家们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航海家的发现。 板书课题。 二、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 1、师:关于地球你知道哪些知识? 生:地球是圆的。 师:哦,地球是圆的吗?他说的准确吗?(咱们都知道圆形是一个平面图形,而地球是一个立体图形,他说的准确吗?) (如果学生不回答,问:你们也认为地球是圆的?) 生补充:地球是一个球体。 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看书、看电视等。 师表扬: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善于搜集资料的孩子。你的想法也很新颖。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那么从哪里我们能亲眼看到地球什么形状的?生:在太空中。 师:出示图片(地球),你说的很对,大家看,这就是从太空中拍到的地球的照片。 师:说的很好,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吗? (让学生猜向地球的大小,说的不对没有关系)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说了地球的大小,但是很不够准确,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从中你都能了解那些有关地球的知识。(播放课件-地球)学生观看。 师:看了这则视频老师要问大家了,地球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 生:地球的周长,半径

师:地球非常大,假如说我们步行绕地球赤道走一圈,每天不吃不喝不睡的行走大约需要走一年半的时间才能走一圈。 2、古人对地球的认识 师:我们借助先进仪器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古人没有那么先进的仪器,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也是这样吗? 生:不是。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那谁来说说古人对地球都有哪些认识?汇报: 生:盖天说 师:盖天说是什么样的?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说 师:大家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盖天说就是这样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出示课件,同时板书。 生:浑天说。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课件出示。 师:浑天说是这样的,简单说就是天像一个鸡蛋,地像蛋黄。板书 师:总结的非常棒。 生:浮龟说。 …… 师: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古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师:大家看,古人最初对地球的认识是这样的(黑板),现在看来古人的认识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生:科技落后 3、师:对,后来人们对地球的探索更多了,人们慢慢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了呢? 生:亚里士多德 出示课件,生读。 师:我们知道太阳照射下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那么地球的影子在哪里呢?

航海家软件 通达信版指标公式

航海家软件通达信版指标公式 智能辅助线(主图) HHJSJDA:=(3*CLOSE+OPEN+LOW+HIGH)/6; HHJSJDB:(20*HHJSJDA+19*REF(HHJSJDA,1)+18*REF(HHJSJDA,2)+17*REF(HHJSJDA,3)+16*REF(HH JSJDA,4)+15*REF(HHJSJDA,5)+14*REF(HHJSJDA,6) +13*REF(HHJSJDA,7)+12*REF(HHJSJDA,8)+11*REF(HHJSJDA,9)+10*REF(HHJSJDA,10)+9*REF(HHJS JDA,11)+8*REF(HHJSJDA,12) +7*REF(HHJSJDA,13)+6*REF(HHJSJDA,14)+5*REF(HHJSJDA,15)+4*REF(HHJSJDA,16)+3*REF(HHJSJ DA,17)+2*REF(HHJSJDA,18)+ REF(HHJSJDA,20))/210,COLORYELLOW; HHJSJDC:MA(HHJSJDB,5),COLORRED; 五日线:MA(CLOSE,5),POINTDOT,COLORLIBLUE; 水平面:MA(CLOSE,60),POINTDOT,COLORYELLOW; 海洋寻底(副图) SSRCJL:=EMA(VOL,13); SSRCJE:=EMA(AMOUNT,13); SSRCBJX:=((SSRCJE / SSRCJL) / 100); SSRGL:=(((CLOSE - SSRCBJX) / SSRCBJX) * 100); 绝对底:=SSRGL<(0-18); 大底:=SSRGL<(0-14); 中底:=SSRGL<(0-10); 短底:=SSRGL<(0-6); STICKLINE((SSRGL < (0 - 18)),60,80,3,0),COLORRED; STICKLINE((SSRGL < (0 - 14)),40,60,3,0),COLORBLUE; STICKLINE((SSRGL < (0 - 10)),20,40,3,0),COLORYELLOW; STICKLINE((SSRGL < (0 - 6)),0,20,3,0),COLORWHITE; 高卖:80, POINTDOT,COLORRED; 低吸:20, POINTDOT,COLORGREEN; VAR1:=LLV(LOW,P1); VAR2:=HHV(HIGH,P1); K: EMA((CLOSE-VAR1)/(VAR2-VAR1)*100,P2),COLORRED,LINETHICK1; D: EMA(0.667*REF(K,1)+0.333*K,2),COLORGREEN,LINETHICK1;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 一、导入新课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现在让我来考考大家吧,假如你正站在海边等待着亲人们归来,(出示海天连接图)他们正坐着这艘帆船从远方行驶过来。(帆船图片)在海天连接处你会先看到船的哪个部分? 生:先看到桅杆...... 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出示帆船从远方行驶过来动画 师:看来咱们班同学果然很聪明,你们的想法是对的,那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先看到桅杆呢? 师:问得好,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们的古人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而且也产生了和同学们相同的疑问。他们经过一番思考,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海面会不会像伞面一样是弧形的而不是平的呢?(画弧形)有了疑问,就要想办法来验证,假如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实验)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证明一下海面到底是平的还是弧形的?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汇报并完善方案(2—3名学生汇报方案)

师:待会我们可以驾驶着小帆船分别在桌面和伞面上行驶,看看究竟会看到什么现象?做实验时,每个组选一个同学当小船长,其他同学观察,想一想,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到哪里观察,视线怎样?) 出示“观察要求” 实验验证(用桌面和伞面做对比实验) 汇报结果并得出结论:海面是弧形的。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证明了海面是弧形的,那你们能推测一下地面是什么形状吗?(弧形)我们把海面和地面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形状?(边画边说)由此我们就可以推测出来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 二、航海家们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师:不过,这只是我们的推测,科学是严谨的,光靠推测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实践来证明,早在16世纪,就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他是怎么证明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 师:航海家们通过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因此我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称为航海家的发现。(出示课题:航海家的发现)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做个航海家呀? 生:想。 师:待会就让我们追寻着麦哲伦船队的脚步也来来做个小航海家,(出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二)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三)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想知道古代人认识的地球是怎样的吗? (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古人认识的地球 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这就是最早的“盖天说”。

(2)浑天说(张衡):天如同鸡蛋,地就像蛋中的蛋黄,天大地小,天里还有水,天包着地。 (3)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大象站在乌龟背上,乌龟蹲在蛇身上,世界的中央是高山。 2.古人认识地球的过程 历史上人们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1)大约2500年前,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的高山上,看着海上的船。他发现船桅杆会先出现,然后船身才出现,所以他认为地球的表面是弯曲的。 (2)公元前384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观察月食时,发现落在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于是推断地球是一个球体。 (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1519年9月20日——1522年6月从西班牙起航,历经三年,完成了环球航行。 麦哲伦环球航行: 麦哲伦从西班牙往西航行,最后到达了原地,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的大小

2016年定西市中考历史真题

2016年定西市中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位置。每小题2分,共28分。) 1.约七千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出现的众多农耕文化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氏族D.半坡氏族 2.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 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B.分封制度C.郡县制度D.行省制度 3.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A.贞观之治B.开元之治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4.右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5.“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19世纪60~90年代晚清士大夫阶层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7.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华北事变 8.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

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 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 张时代”。欧洲人在这个时期,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 其他部分大规模扩张和殖民。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所需的 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需要增加收入,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 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澳洲传开以后。澳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很多人沉溺于“寻金热”中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在沉溺于“寻金热”的同时,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其他非天主教皈依天主教。而此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反发展进步,为远洋航行准备了必要条件。 葡萄牙亨利王子南大西洋的海上探险事业 葡萄牙亨利王子是世界地理发现宏大事业的创导者、组织者。他先在萨格雷斯建立了一所航海学校,传播最新航海知识,聚集了一群出色的海员。他的有效组织下,使葡萄牙集中了当时世界帆船航海的全部成果,具备了南下大西洋探险的基本条件。 1416年占领非洲北岸重镇——摩洛哥的休达,它扼直布罗陀海峡及地中海与大西洋间的海上咽喉要道,这一战略要地的取得,有力地保护了葡萄牙的商船队和渔船,保证了葡萄牙的南下探险活动。 此后,葡萄牙每年艘要派出船只作航海探险,他们主要关心的是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1434年吉尔·埃阿内斯绕过博哈多尔角,这是非洲海岸最艰难的海角之一。 之后葡萄牙人开始使用更为全而迅速的轻快帆船,探险活动连续不断。1445年,迪尼斯·迪亚斯到达佛得角和塞内加尔河口(北纬16°),两年后,到达几内亚海岸(北纬12°)。1460年,葡萄牙航船到达塞拉里昂(北纬8°)不久,亨利王子去世。亨利王子积极领导和组织了为时30余年的科学航海探险活动,为欧洲的远洋探险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迪亚斯发现好望角 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是15世纪著名的航海探险家。 1487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被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选派去非洲最南端探险。他成为绕好望角航行的第一位欧洲人。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解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学会查阅、整理相关资料。 4、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曲折过程,了解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难点:船体在球面与桌面上航行的差异;月食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伞、帆船、大小不同的球、竹片、地球仪、相关课件等。 一、导课: 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解决球和圆的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我们通过卫星、飞船等技术手段可以完整的看到地球。 二、探究: (一)古人最初对大地形状的认识 1、提出问题: 古人会认为大地是什么形状的?谁来交流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盖天说、浑天说、盾形说等。 古人对大地形状的描述是根据什么得出的? 学生交流 在古代由于科技很不发达,当人们提出大地是什么形状这一为问题后,人们只能根据眼睛看到的信息进行猜想。 (二)地球是球形的时代 随着人们掌握信息的增多,有人作出大胆的猜测:大地是球形的。 说说看,哪些现象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 学生交流:帆船进港、月食景象、环球航行等。 1、帆船进港 (1)视频点拨: 同学们,帆船进港为什么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你看到什么?由此你有什么猜测? (2)温馨提示:

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在桌面和伞面分别模拟船只进港,观察者应该在帆船的什么位置观看?视线和什么平行? 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些都是我们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出示:温馨提示。 通过实验把你们最初看到的,接着看到的,最后看到的帆船的样子画在记录单上。 (3)实验体验: 组长取材料开始实验(师适时指导) 交流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4)交流质疑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大地是球形的)通过这一种现象就一定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吗?大地有没有可能是其它形状的?要说明大地是球形看来还需要继续寻找证据。 2、月食景象: (1)观看视频:月食现象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现象,来推测大地是球形的。你亲眼观察过月食吗? 想不想看?注意观察月球被遮挡部分的边缘是什么形状的?(播放视频)这就是月食现象。(2)分析原因: 人们为什么由此推测大地是球形的?没关系,六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将学到这些知识,(师简单介绍: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到大致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到地球的影子里,就看到一部分或看不到月球,就形成了月食。演示:如果地球不是球形的,被遮挡部分的边缘还会是弧形的吗?由此人们推测大地是球形的。 3、环球航行: (1)提出观点: 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有人坚信:如果大地是球形,沿同一个方向前行,一定会回到出发地。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与大航海家麦哲伦不谋而合。他不仅有想法,还做出伟大壮举——环球航行。 (2)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谁搜集到了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讲故事 (2)环球经历: 麦哲伦船队又是怎样航行的?让我们在地球仪上看一看,师演示、讲解。 他们始终向前航行,整整走了三年又回到出发地,这说明了什么? 在这三年中他们遇到许多困难,甚至失去生命,他们退缩了吗? (3)学习精神:

航海家公式大全

智能辅助线:是主图公式。 HHJSJDA:=(3*CLOSE+OPEN+LOW+HIGH)/6; HHJSJDB:(20*HHJsjda+19*REF(HHJsjda,1)+18*REF(HHJsjda,2)+17*REF(H HJsjda,3)+16*REF(HHJsjda,4)+15*REF(HHJsjda,5)+14*REF(HHJsjda,6) +13*REF(HHJsjda,7)+12*REF(HHJsjda,8)+11*REF(HHJsjda,9)+10*REF(HHJ sjda,10)+9*REF(HHJsjda,11)+8*REF(HHJsjda,12) +7*REF(HHJsjda,13)+6*REF(HHJsjda,14)+5*REF(HHJsjda,15)+4*REF(HHJs jda,16)+3*REF(HHJsjda,17)+2*REF(HHJsjda,18)+ REF(HHJsjda,20))/210,coloryellow; HHJSJDC:MA(HHJSJDB,5),colorred; 这还有几个航海家的指标: {水手突破} 上趋势:MA(LOW,20)*1.2,color0080ff,linethick2; 次上趋势:MA(LOW,20)*1.1,COLORYELLOW; 次下趋势:MA(HIGH,20)*0.9,COLORWHITE; 下趋势:MA(HIGH,20)*0.8,COLORGREEN,linethick2; ZD:=(C-REF(C,1))/REF(C,1)*100; HDZF:=(HHV(H,20)-C)/(HHV(H,20)-LLV(L,20)); 趋势强度:=IF(C>次上趋势,IF(C>上趋势,4,3),IF(C>次下趋势AND C<次上趋势,2,IF(C<下趋势,0,1))); STICKLINE(趋势强度=0,H,L,6,1),COLORBLUE; STICKLINE(趋势强度=1,H,L,6,1),COLORGREEN; STICKLINE(趋势强度=2,H,L,6,1),COLORGRAY; STICKLINE(趋势强度=3,H,L,6,1),COLORYELLOW; STICKLINE(趋势强度=4,H,L,6,1),COLORMAGENTA; STICKLINE(趋势强度=0,C,O,5,0),COLORBLUE; STICKLINE(趋势强度=1,C,O,5,0),COLORGREEN;

小学科学_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6-47页, 题目: 17 航海家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大胆质疑。 3.科学态度: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体验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五、教学准备、: 1.帆船学具、地球仪、实验记录单。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你能猜想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吗?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地球是球形的? 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地球的视频。 谈话:是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几秒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艰苦的探究过程,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节课,就随着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程吧。 二、探究新知:

1.古人的地球观。 谈话: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可能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地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凭着肉眼观察这个大地,他们站在宽广的大地上,向四周看看,能看到什么呢? 提问:古人看到这些信息,能对大地的完整形状做出什么判断呢? 学生讨论交流:大地的边缘可能是圆的、方的、多边形的,但都是平的。 谈话:古代印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猜测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了。 谈话:印度人发挥自己的想象,认为大地是这个样子的,大地被象群支撑着,象群站在乌龟背上,乌龟蹲在蛇身上。 古埃及人认为天被高高的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来;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順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我国古代人们做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可是,这种想象毕竟是没有根据的,于是有人又做出了猜测——大地可能是球形的。东汉的张衡提出了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 2.先哲的证据。 谈话:大家都看到大地是平的,突然有人说它是球形的,你觉得大家会对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怎么样?(就会提出质疑)怎么质疑呢?谁来质疑一下?(……)被问住了,那该怎么办呢?(寻找证据)哪些证据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呢?小组讨论一下。 证据一:设计对比实验模拟探究船入港时先见到桅杆,再见到船体。 设计实验方案——对比实验模拟——填写实验记录——汇报交流。 面对这种现象,你还会怀疑吗?这些证据够了吗? 证据二:出示月食照片,月食时月亮被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形的。 面对这种现象,你还会怀疑吗?这些证据够了吗? 这些都是靠一些现象来论证地球是球形的,有谁亲身证实了这一点吗?终于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 证据三:视频播放麦哲伦的环球旅行; 麦哲伦以他的生命证实了大地是球形的。这真是个伟大的发现,是当之无愧的航海家的发现。 让我们一起来做小航海家,重温麦哲伦船长伟大的发现之旅吧。(学生体验)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表示和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难点: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会合作性学习;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根据教师的提前要求,搜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河流、湖泊、海洋的资料等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2、教师准备:要为学生准备地形图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搜集“地球上有什么”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创设情景,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1、师生玩猜谜语的游戏。 2、提出问题:关于地球,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用谜语导课,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在说谜语的时候,渗透了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上有什么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给学生一种方法上的提示。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讲解。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表面有什么 活动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 1、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家周围有什么。 2、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地球上。 活动二、地球表面有什么 教师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 活动三:观察地图,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分组观察,集体交流小组的发现。学生观察,交流意见。例如:发现有颜色上的差别,分别代表海洋、高地和平原。 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航海家捕捞季节使用方法与原理

捕捞季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解析 (首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908535.html,/) 第一节捕捞季节三种普通研判标准 普通研判标准是捕捞季节技术最基本的规则。它就像乘法口诀表那么简单,也是投资者学会这项技术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至于在股市中的变化运用则是高等数学,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方能找到使用的技巧。这里先介绍其普通研判标准。捕捞季节最基础的研判标准有三种: 紫色线【X2】和黄色线【X1】的位置研判 1.当紫色线和黄色线的值均大于0(在图形上它们同处零轴上方)并随行情发展向上移动时,一般理解为行情处于上涨趋势,是买入信号。 2.当紫色线和黄色线均小于O(在图形上它们同处零轴下方)并跟随行情发展向下移动时,一般理解为行情处于下跌趋势,是卖出信号。 3.当紫色线和黄色线均大于O(在图形上它们同处零线上方)并随行情发展向下移动时,一般理解为行情将步入下跌趋势,是卖出信号。 4.当紫色线和黄色线均小于0(在图形上它们同处零线下方)并随行情发展向上移动时,一般理解为行情即将或正在启动,是买入信号。 黄金交叉与死亡交叉 1.当紫色线与黄色线均在零轴上方,而紫色线向上突破黄色线时,说明市场正处于强势当中,行情将继续向上发展,是买人信号。这是捕捞季节”黄金交叉”的第一种形式。 2.当紫色线和黄色线均在零轴下方,而紫色线向上突破黄色线时,说明市场有望从弱势转为强势,行情将止跌回升,是买入信号。这是捕捞季节”黄金交叉”的另外一种形式。 3.当紫色线与黄色线均在零轴上方,而紫色线向下突破黄色线时,说明市场有可能或者正在进入下跌趋势,行情即将停止上涨并下跌,是卖出股票的信号。这是捕捞季节”死亡交叉”的第一种形式。 4.当紫色线和黄色线均在零轴下方。而紫色线向下突破黄色线时,说明市场在反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地球。 二、认识地球 (课件出示地球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地球,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地球的资料,请你谈谈对地球的认识? 1、师提出要求:先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你们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填写在表一中。(课件出示表一) 2、学生小组内先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并整理填写在表一中 3、汇报交流信息: 师:哪个小组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搜集的成果。好,这位勇敢的小伙子先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 生:实物投影学生所填表格并汇报: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我们的信息来源是《百科全书》和网上。 生: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1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

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看起来,地球的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我们的信息来自《宇宙的奥秘》和网上。 生: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搜集到:科学家们运用相似法、三角测量法做了精密的测算,算得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2千米,然后根据几何公式推算出地球的总面积大约是51000万平方千米。 师:你们的资料具体地向我们说明了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17天。 生:我们组也搜集到了图片。(展示图片)…… (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可出示搜集到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对学生查阅的资料进行适当形象的说明,如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17天……) 【此环节教师先出示人造卫星从宇宙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交流中学生也有一些好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交流。通过交流和展示自己课前获得的资料,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能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三、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师: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下老师让同学们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航海家的发现1

……………………………………………………………最新资料推 荐………………………………………………… (xx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7.航海家的发现 今天学习《航海家的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航海家如果一直向一个方向走的话,那样不就走出地球去了吗? 是呀!那为什么没有走出去呢?什么原因呢? 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明白的,不明白的都要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直接否认,那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谈到了地球引力;有的学生这样来说:就像我们蒙着眼睛走路,走的过程中,自然就转弯了,而我们没有意识到…… 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的上下左右各画一个人(用线来表示),然后并画了一条外切线。结合学生的经验提问:人站在地球的不同地点,那么他会感觉哪是上,哪是下呢?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又一次争论开了,这次是在认识了地球上的“上、下”后展开的。 人在地球上走的过程中,由于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是感觉到头上是上,脚下是下,那样虽然感觉是在沿直线运动,其实路线已经发生了偏折,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又介绍了古时候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学生笑过后,更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地球引力是一种相互吸引力后,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人为什么会摔倒了。人在摔倒的时候,重心发生了变化,地球在吸引我们,我们也在吸引地球。 学生忍不住到黑板上画了起来。 这样一来,如果不能控制好重心的话,那样地球和人在相互吸引中自然就摔倒了。虽然他还没有理解这种相互吸引力是相等的,但是相对的,却可以感觉到他已经对地球引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再让学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了解地球引力的方向。学生在理解了地球引力的方向后,立刻开始解释:为什么我们抛出去的物体总要落到地面上? 当我们给物体的力量减弱的时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自然还要下落。 地球引力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的已经很多,但它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抽象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当然,在学生理解中,可以多让他们去争论,去体验。 1

航海家全套指标源码

航海家全套指标源码 航海家指标组合公式源码 指标说明:黄色线上穿红色线为下降趋势转入上升趋势中..另外这两根智能辅助线也可为支撑线.破线.后势看跌! HHJSJDA:=(3*CLOSE+OPEN+LOW+HIGH)/6; HHJSJDB:(20*HHJsjda+19*ref(HHJsjda,1)+18*ref(HHJsjda,2)+17*ref(HHJsjda,3)+16*ref(HHJsjda,4)+ 15*ref(HHJsjda,5)+14*ref(HHJsjda,6) +13*ref(HHJsjda,7)+12*ref(HHJsjda,8)+11*ref(HHJsjda,9)+10*ref(HHJsjda,10)+9*ref(HHJsjda,11)+ 8*ref(HHJsjda,12) +7*ref(HHJsjda,13)+6*ref(HHJsjda,14)+5*ref(HHJsjda,15)+4*ref(HHJsjda,16)+3*ref(HHJsjda,17)+2 *ref(HHJsjda,18)+ ref(HHJsjda,20))/210,coloryelLOW; HHJSJDC:MA(HHJSJDB,5),colorred; 捕捞季节(副图) 指标说明:据说是航海家旗舰版里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低位金叉买进,高位死叉卖出,绿色转红色为弱势转强势.强势状态再发出金叉信号可理解为空中加油(也有可能出现震荡趋势,请配合其他指标一起用.初学者应该只选择低位金叉进场) wy1001:=(2*CLOSE+HIGH+LOW)/4; wy1002:=EMA(wy1001,4); wy1003:=EMA(wy1002,4); wy1004:=EMA(wy1003,4); xys0:(wy1004-ref(wy1004,1))/ref(wy1004,1)*100; STICKLINE(xys0>=0,xys0,0,8,0),colorred; STICKLINE(xys0<0,xys0,0,8,0),colorgreen; pjgj:=AMOUNT/vol/100; ssrydjx:=MA(pjgj,13); ssrcjl:=eMA(vol,13); ssrcje:=eMA(AMOUNT,13); DRAWTEXT_FIX(C>O,0.01,0.9,0,'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908535.html, '),COLORRED; DRAWTEXT_FIX(C>O,1,1,0,''),COLORRED; ssrcbjx:=ssrcje/ssrcjl/100; cys13:=(CLOSE-ssrcbjx)/ssrcbjx*100; xyshsl:=eMA(vol/CAPITAL*100,13); zzx:0,colorwhite; STICKLINE(xyshsl>6.1 and CYS13>5 ,2 ,0 ,8 ,0 ),COLORGREEN; STICKLINE(xyshsl>3.8 and CYS13>5 ,1.5 ,0 ,8 ,0 ),COLORYELL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