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基础资料

东山县基础资料
东山县基础资料

资料汇编目录

一、城市概况 (1)

(一)自然条件 (1)

(二)经济及社会条件 (2)

(三)环境破坏与保护 (3)

(四)城市定位与发展 (3)

二、城市绿地现状及问题 (4)

(一)绿地指标统计数据 (4)

(二)城市分类绿地现状 (4)

(三)园林绿化树种现状 (7)

(四)城市绿地主要问题 (11)

三、古树名木情况 (11)

(一)古树名木的种类及分级 (11)

(二)古树名木分布 (14)

四、文物古迹情况 (14)

(一)概况 (14)

(二)文物点简介 (17)

五、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名录 (21)

(一)裸子植物 (21)

(二)被子植物 (22)

一、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诲。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3°47′,东经117°17′-117°35′。东山县简称陵岛,因主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介于厦门市和汕头之间,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位于厦、漳、泉闽南三角经济区的南端,东濒台湾海峡,西临诏安湾与诏安一水之隔;东南是著名的闽南渔场和粤东渔场交汇处;北经八尺门海堤,同云霄县接壤,其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全县由东山主岛和周围33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为247.24km2,其中,东山主岛194km2。

东山县交通便捷,水路南可达穗、港、澳、东南亚等地,北可通榕、沪、津、青岛、日本等地。海堤连接陆路,直通内地。目前已拥有两条出岛通道,分别为大产跨海大桥和八尺门大桥,且均直连324国道和沈海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的厦深铁路支线、武平至东山高速公路延伸线直达东山港区。城区内部道路系统主要由西铜路、疏港路和滨海游览路联系西铺、铜陵-康美两大城区的路网所组成。

2、地形地貌

东山县四面环海,东西窄,北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依序为低丘—台地—滨海小平原(海拔15m以下),其中,西北多低丘,东南属滨海小平原。全县有山丘413座,其中县内最高峰为苏峰山,海拔为274.3m,位于西铺镇岩雅境内。

3、气候

县境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日煦暖,夏无酷暑,秋爽偏燥,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0.9℃,极端最高气温38.2℃(2004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3.8℃(1957年4月),气候非常宜人。光照充足,太阳辐射总量居全省首位。降雨少,属省内少雨区。据多年气象资料,全年无霜期330d,年降雨量为1226mm,平均相对湿度80%,秋冬旱季较明显。平均年干旱4次,台风影响4个。

4、土壤动植物

全县山地土壤面积大,类型多,条件优越,是热带、亚热带植物适生之地。其中砖红壤性红壤为东山的地带性土壤。

东山海域面积广阔,岸线外2海里的海域面积约317.5km2。因此,海洋生物种类非常繁盛,在东山岛周边海域已记录到的海洋生物种类达1352种,盛产鱼虾蟹贝等海珍品。

东山岛植被系属于闽粤沿海丘陵平原亚热带雨林区、闽南博平岭东南湿热带雨林小区,区内有高等植物352种,岛内植被主要以常绿阔叶树及南亚热带植物为主。2006年森林覆盖率为32.7%,誉称“东海绿洲”。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保护措施得当,因此沿海水质受污染较少,为我国沿海水质较好的海区之一。

5、水文

县域境内主要河流有西铺溪、湖尾溪、东赤港溪等。主要人工湖有红旗水库等。水库情况调查统计表见表1.1。

表1.1 东山县水库情况简表

6、物产资源

东山物产资源丰富,地层蕴藏着大量的硅砂、辉绿岩、高岭土、花岗岩、砖土等。硅砂以量大、质优闻名全国。

东山海域是中国海和西太平洋最典型的亚热带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省级珊瑚自然保护区,还有全球环境基金资助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的“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等项目,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福建省环境最佳县。

另外,东山海岸弯曲,海岸线总长141km,滩涂也非常广阔平坦,海水含盐度较高,是很好的晒盐基地。

(二)经济及社会条件

1、城市发展历史

东山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686年(唐垂拱二年),唐将陈元光开发闽南,置漳浦县,东山属漳浦县。宋时为漳浦县安仁乡思政里。明初,为漳浦县五都。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为防倭寇,江夏候周德兴在东山铜钵以东置城垣,建水寨,因连铜钵、东坑,取名为铜山。设置铜山守御千户所,隶属镇海卫管辖,行政划分为漳浦县六都五图铜山保。铜山城外仍属漳浦五都。1530年(明嘉靖九年),诏安建县,以五都属诏安,铜山属漳浦,以东坑石桥为界。从清康熙三十五年至雍正十三年(1696年1735年),这段时间铜山归云霄所管辖。1755年(清雍正十三年),铜山属诏安县。公元1916年5月1日,东山正式建县,管辖本岛及古雷半岛(现属漳浦管辖)。因铜山和江苏省的铜山县同名,县名仍称东山。1934年,开始建保甲制度,保甲制度至解放时,才被废除。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县址在城关(现铜陵镇);1953年县址由城关迁到西铺。1956年3月,全县划为1镇2区。1957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个镇(镇以下设街道)、9个大乡(大乡以下设小乡)。1958年9月16日,成立东山县人民公社。随后撤销大乡(镇)、小乡建制,全县划为城关、西铺、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县人民公社改称县人民公社联合社。12月,5个人民公社调整为9个生产团。1959年春,撤销东山县人民公社联合社及生产团建制,恢复城关、西铺、康美、杏陈、陈城5个人民公社。1961年4月,析西铺、康美两个公社的部分生产大队增置樟塘、前楼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7个人民公社。1975年,撤销城关公社,改置城关镇和铜山公社。1980年,铜山公社并入城关镇,全县共辖1个镇、6个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村建制。全县划为西铺、城关2个镇及康美、樟塘、杏陈、前楼、陈城5个乡。次年,城关镇改为铜陵镇。1989年12月29日,杏陈、陈城2乡改为镇。1990年,东山县共辖4镇(西铺、铜陵、杏陈、陈城)、3乡(康美、樟塘、前楼),共有14个街道居委会、60个村。2000年,东山县辖6个镇。2013年,东山县辖7个镇:西铺镇、杏陈镇、陈城镇、康美镇、樟塘镇、铜陵镇、前楼镇。

表1.2 东山县历史沿革简表

2、城市文化

东山是“东山陆桥”的“桥头堡”、“南岛语族”起源之一和中原文化向台湾海外传播的“中转站”,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儒学大师、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清代马兆麟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东山与台湾的关帝文化也同根同源。自明代起,关帝信仰以东山为中转站,从中原向沿海,从沿海向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传播。

今日东山岛依然人文蔚盛,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省级书画名家辈出,成为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是海内外书画名流交流、切磋的文化胜地。东山曾举办过国际和全国沙滩排球赛、帆船帆板赛等活动,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也在此修建,东山体育文化的规格和品位得到了提升。

3、经济发展

东山县的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近5年来,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10.0%以上。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1.91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34.90亿元,增长6.4%。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53238元,比上年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3.74:45.60:30.66。2010年全县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8%左右。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为东山未来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4、社会发展

东山县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同时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通用闽南语,部分为客家话。201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1.5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6‰,人口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城镇化水平为52.2%。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60416户,户籍总人口209013人。

解放前,东山文盲众多,科技落后,环境很差,封建迷信思想十分严重。1950年后,城乡小学迅速普及,中学陆续增办,各类成人业余文化学校相继创立;传统戏剧、现代戏剧、歌舞、电影,百花齐放;体育、卫生和科技的设施与活动不断发展。

(三)环境破坏与保护

1、采矿

苏峰山、南正院山、观音山等地由于采矿,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较为严重。过度无序的采矿造成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山体形态受损、植被破坏,威胁风景名胜的整体美观;②植被破坏后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③在一定程度上使地质环境遭到改变和破坏,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尾矿泄露等地质灾害。这类区域必须处理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开发的矛盾,采矿区域必须划出一定范围的禁采区,防止采矿造成的海水入侵;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生态恢复措施。

2、水产养殖

在前些年,出现了乱占海湾搞水产养殖的现象,导致海岸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屿南湾、马銮湾、金銮湾,特别是乌礁湾,这些海湾的鲍鱼场及水面吊养问题比较严重,沙滩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不规范的养殖场建在潮间带沙滩之上、防风林带之下,部分防护林遭到砍伐,还有的直接将养殖废水向沙滩上排放,污水泡沫横流,造成沙滩被污水污染泥化黑化。

3、旅游开发

旅游业的开发给地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是却存在着不少的环境隐患。比如海岸边出现的大排档餐饮,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乱占海岸进行搭盖,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废弃食材、餐具、不可降解的塑料白色污染的任意丢弃等等,造成宝贵的沙滩资源和优美的岸滩环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

这类区域首先需要高标准地规划、合理地配置旅游服务设施项目,需要加强旅游景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全民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四)城市定位与发展

1、城市定位

根据《东山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的指导思想,规划期内,东山应重点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生态旅游海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和闽台共生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总体目标和终极目标是“国际旅游海岛”。

2、城镇空间结构

——“一带”:东山东部沿海景观带,旅游服务和旅游地产重要建设地带;

——“四组团”:西铺组团、铜陵-康美组团(因康美区长期以来,城镇的发展动力过弱,这次总规修编将其与铜陵合并成一个组团)、杏陈组团、陈城组团。

3、城镇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到2030年,城区的常住人口为35万人(包括了12.6万旅游人口人)。

(2)用地规模:到2030年,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2.886km2。见表1.3。

表1.3 东山县2030年城镇发展规模测算表

4、绿地景观规划

通过规划,主岛绿地景观最终形成“一环、四轴、四界面”的景观格局。

——“一环”:位于规划城镇建成区(西铺区)外围,主要沿着山脉,永久性农田、林地形成,既为城市发展的良好生态背景,也是限制城区无限外扩的城市组团隔离带。

——“四轴”:分别沿疏港路、西铜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新城西路进行建设,使其成为四条城市景观轴。

——“四面”:主岛东、南、西、北四个面向的景观界面。主要通过对海岛四周进行全方位的引导进行控制。

二、城市绿地现状及问题

(一)绿地指标统计数据

(1)两大城区——建成区范围内,2012年各类园林绿地的组成结构为:公园绿地

130.49hm2,生产绿地14.94hm2(注:县域范围内生产绿地约45.61hm2),防护绿地149.73hm2

(全部为沿海防风林),附属绿地312.2hm2,其他绿地为217.68hm2。详见表2.1。

(2)西铺区——建成区范围内,2012年各类园林绿地的组成结构为:公园绿地50.99hm2,

生产绿地14.94hm2,防护绿地0,附属绿地193.6hm2,其他绿地为105.81hm2。

(3)铜陵-康美——建成区范围内,2012年各类园林绿地的组成结构为:公园绿地

79.5hm2,生产绿地0,防护绿地149.73hm2,附属绿地为118.6hm2,其他绿地为111.87hm2。

表2.1 2012年东山县建成区范围内分类绿地统计表

时候,可以将位于建成区范围内且与城市建设用地毗邻的“其他绿地”纳入绿地率统计,但是纳入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的面积不应超过建设用地内各类城市绿地总面积的20%;

2、西铺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其他绿地”总量为105.81hm2,按建设用地内各类城市绿地总面积的20%计,能够纳入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为259.53*20%=51.91hm2;铜陵-康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其他绿地”总量为111.87hm2,能够纳入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为347.83*20%=69.57hm2。

在城市绿化三大指标方面,东山县园林所提供的2012年东山县城区绿化指标情况资料

情况如下。详见表2.2。

(1)两大城区——至2012年,东山县建成区面积20.86km2,人口约11.748万人。现

状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728.84hm2(其中,包含了可以参与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

121.48hm2),绿地率34.9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04.95hm2,绿化覆盖率38.59%;公园

绿地面积130.49hm2,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11.10m2。见表

(2)西铺区——至2012年,西铺区的建成区面积8.20km2,人口4.52万人。现状建成

区园林绿地面积311.44hm2(其中,包含了可以参与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51.91hm2),绿地率37.98%;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36.28hm2,绿化覆盖率41.01%;公园绿地面积50.99hm2,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11.28m2。

(3)铜陵-康美区——至2012年,铜陵-康美区的建成区面积约12.66km2,人口约7.227万人。现状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417.40hm2(其中,包含了可以参与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69.57hm2),绿地率32.97%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68.67hm2,绿化覆盖率37.02%;公园绿地面积79.50hm2,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11.0m2。

表2.2 2012年东山县两大城区建成区范围内公园绿地指标状况

1-45

(二)城市分类绿地现状

1

、公园绿地

目前,东山县城的公园绿地总面积为130.49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11m2,完全满足福建省园林县城的人均公园绿地8.5m2的要求。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主要包含了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街旁绿地等,详见表2.3、2.4。

表2.3 2012年东山县建成区(西铺区部分)公园绿地现状情况表

表2.4 2012年东山县建成区(铜陵-康美区部分)公园绿地现状情况表

与5年前相比,在以下三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

——公园绿地总量: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新建了大型公园如虎山公园、文博公园、龙潭山公园、尖公山公园等,庙山公园、风动石公园也进行了扩建和提质改造,导致公园绿地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另外,在人均指标方面也由2007年的4.15m 2/人跃升到了11.10m 2/人。

——公园绿地组成:内部组成有了一定的改变,使用频率很高的街旁绿地数量增长较快,达到了17处,散布在城区当中,增强了小型公园绿地的使用效率。

——公众满意程度:与5年前相比,市民公众对园林绿化的满意率得到了较大地提高,由2007年的50%上升到77%。由此可推断,近5年东山城市园林绿化所取得成绩非常显著。

同时,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仍旧存在:

——服务半径方面:大型公园的分布不太均匀,部分公园的服务半径偏大。目前,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约77%,使得绿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公园配套设施:现有的大型公园内的公园配套设施建设上不太完善,如亭、廊、健身设施、运动设施、躲雨设施等等。

2、生产绿地

目前,东山县的生产绿地主要有森多雅苗圃、建成苗圃、文博中心旁苗圃、望丰苗圃、草园苗圃、锦绣苗圃等,总面积为45.61hm 2(其中,建成区范围内的生产绿地面积约为14.94hm 2)。目前的规模基本上能够满足东山城市绿化建设的苗木需要。(见表2.5)

表2.5 2012年东山县生产绿地现状表

3、防护绿地

相对其他城市而言,东山城区内防护绿地的面积较大,为149.73hm 2。城区范围内防护绿地的实施率比例较高,达到了81%。

在防护绿地中,以沿海岸分布的防风林、防潮林占绝大多数,城镇周边的工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周边缺少相应的防护绿地。

现有防护林中树种也比较单一,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易遭受病虫害袭击。如东山沿海防护林体系中木麻黄的比例在80%以上,且因树龄偏大,现有木麻黄有开始老化的迹象。

东山生态防护林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基干林带老化,自然枯死、断梢和病虫害严重,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二代更新速度缓慢。

——沿海基干林带还有断带缺口,沙荒风口造林难度大、进程慢,农田防护林建设、道路、村庄集镇绿化水平不高。

——侵占林地、毁林取沙、采石、取土的现象还有发生,防护林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4、附属绿地

经调研统计分析得知,东山附属绿地总面积为312.2hm 2。具体状况如下: ——铜陵老城片区较差,康美沿海一带 很好,西铺片区较好;

——旧城区的居住区、单位等的绿化不太理想,绿地率较低,一般在15%以下,而且植物的种类非常单一,绿化景观效果较差;

——新城区的居住区、行政单位、学校等的绿地率较高,一般均在30%以上,而且树种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为丰富,但养护有待提高(见表2.6);

——新建、改建居住区的绿地达标率执行情况较好,全部按规范执行,达标率为100%;

表2.6 2012年东山城区部分居住小区附属绿地现状

——经调查,下列23个单位和居住小区面积较大、绿化良好,绿地率均保持在了3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70%,有条件申报成为福建省省级园林式单位(见表2.7);

表2.7 2012年东山县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汇总表

——在道路绿化方面,较5年前有了很大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了90%,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为78%。部分道路的绿地率均在30%以上,原因在于道路两侧均预留了较为充足的绿化用地。但是,在旧城区内的部分道路,绿化的普及率和达标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道路树种较为单一(见表2.8)。

——在林荫路的推广方面,东山的实施情况不太理想,比例约为49%。原因有二:一是先前规划的部分道路绿地预留不足;二是新规划建设的道路绿地需要较长年限的成长才能达到林荫大道的效果。

表2.8 2012年东山城区部分道路附属绿地现状

5、其他绿地

东山县城周围山体资源非常优越,拥有公云山、岗山、羊角山、马垵山、鞍山、庙后山、龙潭山等,这些大面积的区域绿地植被较好,面积较大,总面积达到了542.46hm 2,具体情况见表2.9。其中,位于建成区范围内的“其他绿地”,西铺区有105.81hm 2,铜陵-康美区有111.87hm 2,这部分“其他绿地”可以按国标《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中的相关规定,可以折合成一定比例参与城市绿地率的计算(具体折算见表2.1)。

上述众多的“其他绿地”为构筑“生态东山”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基础条件。目前,城市周边的这些郊野林地、风景林、城市隔离带等“其他绿地”均得到了较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东山”的框架轮廓基本形成。

表2.9 2012年东山县城周边其他绿地现状表

(三)园林绿化树种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山城区中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为204种(详见植物名录表)。城区中主要场地主要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及长势详调查情况见表2.10。

表2.10 东山县城区园林植物调查简表

(四)城市绿地主要问题

1、三大指标水平:从2012年的三大绿化指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看,东山虽达到了福建省省级县城园林城市的标准,但在绿地率和覆盖率方面尚未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基础仍旧较为薄弱,今后的绿化建设任重道远。

2、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用地局促:东山县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城市绿地的控制,导致城市建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筑密布,人口密集,绿地布局局促。目前旧城区已很难找出成片集中的用地进行绿地的建设。

3、公园绿地:城区内公园绿地的分布不均,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过大,在老建成区(如西铺区的西北部、铜陵区的大部),公园绿地面积更少。城区绿地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衔接性也不强,造成生态环境不尽人意。

4、道路绿化:城区内部分道路两侧缺少相应的绿化带;由于商业用地土地紧张,在繁华的商店及其周围,人为干扰的强度非常大,绿化效果很差(如西铺区白石街、铜陵区团结路段,树冠的生长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老道路的树种更新缓慢,造成某些街道出现树木死亡未及时替换的现象发生,景观差,影响城市绿化形象。

5、绿化景观:城镇现有道路绿地、街旁绿地、居住绿地、沿岸防护绿地等的植物种类大多单调,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不能有效地结合,没有充分利用现有植物资源,城市植物特色优势尚未突出。

6、周围山体林地:城镇周围主要山体植物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

7、绿地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由于资金缺乏,人员紧张,东山县现有的城市绿地日常管理工作难以跟进,造成许多绿地得不到有效的管护、修剪,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三、古树名木情况

东山县现有古树名木的主要树种有桑科榕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刺桐属、榆科朴属、樟科樟属等热带亚热带植物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植物。

(一)古树名木的种类及分级

目前,对全县的古树名木已经进行了两次的建档挂牌,统计表格详见表3.1和表3.2。

表3.1 东山县古树名木第一批挂牌统计表

表3.2 东山县古树名木第二批挂牌统计表

据调查,东山县现有古树名木共145株,其中属于一级的有47株,二级的有98株。

在所有古树名木中古树占据绝大比例。树种分布情况如下:

1、榕树:桑科榕属植物,东山县气候、环境极适合榕树生长,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全县

各地均有栽培。该类古树最多,总数为104株,其中一级为43株,二级为61株。

2、刺桐:豆科蝶形花亚科刺桐属。该类古树也较多,总数为21株,其中一级为4株,

二级为17株。

3、朴树、细柄阿丁枫等古树也相对较多,分别为7株和4株。

4、其余古树名木为苦木、香樟、台湾相思等。

各种古树名木种类及分级数目详见表3.3。

表3.3 东山县古树名木统计数据简表

(二)古树名木分布

1、总体分布概况:东山县古树名木多数分布在周围的山体以及塔屿国家4A级风景名胜

景区、马銮湾、金銮湾旅游度假区、福建省省级珊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等地,

城镇内部分居住区、企业、政府、学校等地分布也较多。

2、分布特征:总体分散但又相对集中。总体分散体现在东山县内7个镇均有分布,这

给古树名木的整体养护和管理带来较大难度;相对集中表现在局部地区古树成群分布(如康

美村信林内有10余株,径里旧村部边分布有7株)。

四、文物古迹情况

(一)概况

东山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岛上有宋代磁窑、明朝“武庙”、铜山古城;

有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扎寨练兵的旧址;有明朝大学士黄道周降生、读书、讲学的遗

址;有抗击倭寇的古战场等众多名胜古迹。此外,东山还拥有巧夺天工,驰名于世的东山

内八景、外八景、海天又八景,共计24景。尤以风动石、石僧拜塔、虎崆滴玉、九仙石室、

东壁文星、蓬莱仙迹、天后宫等景点誉满海内外。

目前,全县受保护的文物古迹数量多达73处,位于城区内部及周边的文物古迹数有

47处,城区的文物古迹分布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格局,而且大多分布在能够进行

绿化、条件较好的山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之中。针对这种情况,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

该充分结合文物古迹的分布进行,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达到二者互相促进、互相保护、

相得益彰的综合效果。

在73处文物古迹中,关帝庙1984年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公布为第

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水寨大山1984年公布为

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另外,已有1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列入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其余70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政府对这些名胜古迹都十分重视,大力加以保护,设立了文物保护标志——文

物保护碑、建立文物保护档案、成立文物保护机构,有专人进行保护管理,并由政府拨款

或群众筹集资金进行维修,有力地保护了东山的历史遗产。

全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况见表4.1和表4.2。

表4.1 东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概况(第一至第五批)

表4.2 东山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二)文物点简介

1、东门屿景区

(1)东门屿黄道周读书处: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东门塔屿,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少年读书处,称云山石室,石斋。

坐西北向东南,两块巨石对立形成石室,进深9m,宽3.8m,高7m。1984年5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东门屿遗址

为新石器时代古聚落遗址,现在岛上发现岩刻遗迹和史前工具。岩刻遗迹位于东门屿西部景区山顶,2007年调查发现,该遗迹的发现对研究东山新时期至青铜时期古人类的发展分布情况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3)太阳纹岩画群

2007年11月考古队发现1处太阳纹岩画,2010年再次发现7处太阳纹岩画,成为迄今为止福建境内发现规模较大的岩画群。东山岛是南语岛祖先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塔屿岩画群是环太平洋文化圈众多岩画群中的一个点,其作者便是南岛语祖先之一。

(4)东门屿文峰塔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东山湾东门屿上,建于明嘉靖5年(1562),为巡海道蔡潮建。该塔七层、八角形,实心石塔,占地面积46.7m2,塔高31.7m,塔顶置一石葫芦,该塔是海域航行标志,为东山胜景之一。

(5)东明寺

位于东山县东门屿北段佛澳,该庙始建于宋代,占地200亩,建筑面积达8500多m2。东明寺是全国海拔最低的寺庙,海拔只有60多公分,几乎与海平面持平。

(6)东门屿宋代与清代沉船遗址

东门屿有两处沉船遗一处为宋代沉船遗址,另一处为清代沉船遗址。清代沉船遗址位于东门屿灯塔内侧,水深10-15m,是一艘运载建材的清代运输船。该遗址水下能见度极好,水下拥有多种珊瑚、鱼类,是发展潜水、水下观光活动的理想地点。

2、大坪屿

(7)大坪屿地点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东北方的一个小岛上,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2007年调查发现,现管理单位为铜陵镇政府。推测该遗存为当时古人临时性的渔猎场所。

3、公园社区

(8)虎崆滴玉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风动石景区内,处在铜山古城东门外海滨,现管理单位为风动石管理委员会。为海蚀岩洞,有大、小虎崆,四周绝壁绵延,礁石林立。洞峭壁缝中溢一眼清泉,故称滴玉。

(9)东山陆桥入口处

台湾海峡碧波下自古以来存在着一道横亘海峡的浅滩,发端于东山岛,向东延伸到海峡中部的台湾浅滩,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至台湾西部。浅滩一般深度不超过40m,最浅处仅有10m。只要海平面下降40m时,这道浅滩便露出海面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陆桥。据东山岛地理地址分析于学者的多次勘察,铜陵古镇东部(风动石景区滨海处)与东门屿相对之处,即为“东山陆桥”入口处。

(10)明清沉船遗址

据勘察东山海域拥有多处沉船遗址,且多数集中在铜陵附近海域。其中距风动石景区最近的一处沉船遗址为明清时期的沉船遗址。该遗址位于虎崆滴玉前约20m水下,遗址除了散落着大量瓷器残片处,还保留着一门巨大的铁炮。

(11)铜山古城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风动石景区内,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历代修葺,为古建筑之城垣城楼,现管理单位为风动石景区管理委员会。原古城周长1901.43m,高5.08m,

女墙864堞,窝铺16座,设有四门,城墙用乱世垒砌。现仅东门保存原来风貌,具有较高军事、历史文物价值。

(12)风动石摩崖石刻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风动石景区内。石高:4.37m,宽:4.69m,重约200t,屹立于磐石上,两石接触面极小,悬空斜立,誉为“天下第一奇石”是东山岛的标志。

(13)东山碑廊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风动石景区内,该碑廊集中我县部分记载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情况的重要石碑,共25处碑记,碑均嵌于墙上,总体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690.51m2。

(14)宝智寺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风动石景区内。该寺历史悠久,元末称保安堂,明初改为圣习仪所,再更名天尊堂。明成化三年(1467)重建,清康熙三年(1664)迁界时焚毁,复界后重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扩建。后又重修。庙宇坐西向东南,抬梁式木构架,长34.5m,宽11.7m,黄瓦、悬山顶。

(15)东山关帝庙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风动石景区内,又名武庙。该庙与明洪武二十年(1387),正德三年(1508)扩建,历代维修。该庙建筑面积680m2,坐西北向东南,由牌楼、大殿、两廊、后殿组成。铜陵关帝庙是台湾数百座关帝庙的祖庙,现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东宫

东宫,即东宫圣母庙,位于东山关帝庙正殿的左侧。始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由总兵林云助倡建。现被纳入东山关帝庙保护单位。

(17)黄道周故居

位于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深井村,为古建筑之宅第民居,个人所有,现管理人为黄道周后裔。黄道周,字石斋,天启二年(1622)进士,明末著名儒学大师,大书法家。故居为明代所建,历代几经重修。宅坐东北向西南,由山门、围墙、大院、主体建筑组成。

(18)城隍庙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关帝庙西南边,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民国29年(1940)6月为忠烈祠,建筑总体保存为清代建筑风格。庙长20m,宽8m,总建筑面积160m2。从建筑梁架及石雕石刻的装饰突出时代所赋予的文化及风格,是闽南地方传统建筑的典范。

(19)八角古井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风动石景区的东门关帝庙前,古建筑之池塘井泉。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候周德兴建铜山撑时开凿,井圆形,内径2.58m,井底深约9m。井栏八角形,高0.3m,外径3.4m。井栏井壁均保存较为完好,该井现已无人使用。

(20)铜陵古井

该井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公园路103号斜对面,始建于清代中期。为古建筑之池塘井泉,个人所有。井栏为条石构成,呈方形。该井所处地点属明代深井区、黄道周故里的范围。该井年代久远,保存当地井的传统建筑风格。

(21)献机纪念碑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原铜陵中学内,近现代重要历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41年建公园,碑正立面立“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纪念碑”。碑坐东北朝西南,纪念碑用花岗岩条石垒砌而成,碑座及碑身为四角形,四面均有刻字。碑高:9.12m,宽:4.50m,长4.58m。1988年8月28日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较为完整。

(22)唐朝彝故居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511号,坐东北向西南。为古建筑之宅第民居,建于清代,个人所有,现管理单位为唐氏后裔。唐朝彝故居,又名“用锡堂”,门前有石旗杆一副。该座建筑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1988年8月28日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建筑为居住场所。近年来均有维修,保存较为完好,现石拱杆以倒。

(23)高氏民居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楼仔厝 465号,古建筑之宅第民居,个人所有,现管理单位为高氏后裔。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83m2,两落廊院士平面布局,由前厅、天井和主堂组成。大厝有显著地清代建筑风格,为当地望族大厝的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为当地研究地方传统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24)欧氏大厝

位于铜陵镇公园街楼仔厝后(高氏大厝后面),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00m2,一进两落,由前厅、天井和主堂组成,硬山顶建筑风格。厅堂内木构建保存较好,且有较多木雕饰件,工艺精致。大厝有显著地清代建筑风格,为当地望族大厝的代表之一。

(25)陈氏绍庆堂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三仙洞277号,始建于清代。为古建筑之宅第民居。个人所有,现管理单位为陈氏后裔。该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75m2,二进三落带两廊。现内部

各种木雕结构古朴精巧,装饰巧妙华丽,体现了闽南古民居高超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26)福兴宫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澳角尾,亦称“圣母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主祀天上圣母,占地面积333m2。福兴宫面临南门海湾,与东门屿隔海相望,距海不及十步。宫右侧有曲径通往风动石景区的铜山古城。

(27)泗美宫(王爷公庙)

位于铜陵镇南门湾澳角尾海堤上,坐北向南。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原有门楼、大院、拜庭、大殿、左右厢房,现占地面积约1000m2,建筑面积仅300m2。主祀西周时周幽王驾前谏议大夫唐宏、葛雍、周武。

4、顶街社区

(28)南溟书院旧址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古嵝山上,明代于此山建“南溟书院”(已毁),俗称“文公祠”,是东山县明代三大书院之一,现当地群众在遗址上重建,为古建筑之学堂书院。

(29)顶街“开漳圣王”祠

位于铜陵镇顶街,距石牌坊不到百米,现为顶街居委会所在地。该祠开漳圣王陈元光,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风貌和部分建筑构件,是一处值得恢复与保护的清代古祠。

(30)陈士奇故居

为一座古老大厝,位于顶街石牌坊附近,前后门可通顶街与下街,现破败不堪。陈士奇(1587-1644),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官职四川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使。陈士奇忠君爱国,与黄道周、陈瑸,同被誉为“铜山三忠臣”。

(31)萧笠云故居

位于顶街石牌坊附近,距离牌坊约50m左右。萧笠云(1897-1984),是本县第一个出国留学生,1926年回国参加北伐军被派往北伐军前敌总指挥政治部工作,后在多个总学任校长。

(32)陈文登故居

位于萧笠云故居附近。陈文登(1902-1999),生前主要职务为:国民政府中央教育部督学、国家侨务委员会秘书长、贵州大学教授兼训导长、国大代表。在台期间,为台湾教育事业做出显著贡献。

(33)纶章垂耀坊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顶街,又名“科第开先房”。为古建筑之牌坊影壁,个人所有,现管理单位为顶街居委会。明隆庆二年(1568)立唐文灿中文科进士,为东山第一个进士,故立坊纪念。该坊坐东南向西北,跨街而立,四柱、三间、三层,用花岗岩条石砌成。

(34)四官井

位于纶章垂耀坊边大约30m处的一条小巷中。据民国版《东山县志》载,相传在明末,有四个军官殉节投井,故名。

(35)国民党军师部

位于原铜陵二小旁边靠顶街路旁。该处原为富商李姓人家,1950年国民党撤离大陆前夕,为国民党军洪韦达师部所在地,洪在此下令属下部队曾包围铜钵村,抓走全村147名壮丁,制造了举世闻名的“寡妇村”。

(36)漳潮巡检司衙旧址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顶街狮羔乳。古建筑之衙署官邸,建于明代,现管理单位为顶街居委会。单体,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燕尾脊。

(37)行宫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前街,总镇衙是明代铜山演武亭。现总体保存为清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05.30m2,坐东南向西北。单体,前带轩亭,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柱三间,抬梁式结构,悬山顶燕尾脊。

(38)张进殉难处

位于顶街南端,今县图书馆。张进(?-1661),明江南直隶扬州仪真(今江苏仪征县)人,曾任游击、参将,副将,为郑成功著名部将,死后被封为忠匡伯。他的墓碑镶于风动石景区内的东山碑廊。

(39)真君宫

真君宫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南门海堤处,又名先生公庙,明天顺二年(1458)建,现总体保存为清代建筑风格,现管理单位为真君宫理事会。坐西北向东南,庙原有前殿、后殿及左右厢房。先修建成为楼阁式宫殿。该建筑总体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1992年11月1日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下田社区

(40)北极殿

北极殿,俗称大庙头,现管理单位为北极殿理事会。明成化四年(1468)始建,原为“玄天上帝庙”。位于东山县铜陵镇下田街,坐西北朝东南。由照壁、前殿、天井、拜亭、正殿、过水廊道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燕尾脊。1988

电子基础知识培训资料全

电子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作者:

-----------------------日期:

电子知识培训资料 一、常用元器件的识别 1、电阻 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表示编号为1的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等。常用电阻的种类有碳膜电阻、金膜电阻、水泥电阻、陶瓷电阻、贴片电阻等。 1)参数识别: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倍率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等。 换算方法是:1兆欧=1000千欧=1000000欧。 电阻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 A、数标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阻,数标法一般为三位数,前两位代表有效数,后一位 代表倍率。如上图所示的贴片电阻102表示1 KΩ。 B、色环标注法使用最多。有四色环电阻、五色环电阻(精密电阻),色环标注法的前两条色环 (四色环电阻)或前三条色环(五色环电阻)代表有效数字,倒数第二条代表倍率,最后一 条代表误差。如:上图所示的色环电阻,它的前三条色环棕、绿、黑表示有效数字150,倒数第二条金色表示倍率X0.1,它的阻值为150 X0.1=15Ω,最后一条棕色表示误差为±1%。 2 颜色有效数字倍率允许偏差(%) 银色X0.01 ±10 金色X0.1 ±5 黑色0 +0 棕色 1 X10 ±1 红色 2 X100 ±2 橙色 3 X1000 黄色 4 X10000 绿色 5 X100000 ±0.5 蓝色 6 X1000000 ±0.2 紫色7 X10000000 ±0.1 灰色8 X100000000 白色9 X1000000000

(和平)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镇域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地理位置 三江侗族自治县和平乡地处桂北山区,位于三江县的东南部,东与高基乡毗邻,南和融安县板榄镇交界,西与丹洲镇接壤,北和斗江镇相连,距县城古宜镇39公里。 二.历史沿革 和平乡民国时期属丹阳区合水乡,解放后并归丹洲人民公社,改乡建制后于1987年10月由丹洲乡和斗江乡划分出来成立和平乡,乡政府驻地和平街,距县城39公里,是全县成立最晚的乡镇。和平乡居住着壮、汉、瑶、侗等5个民族。其中壮族占85%以上,是三江县的“壮乡”。 三.政区体系 和平乡下辖六溪、清江、和平、板六、大寨5个村委会,44个自然屯,72个村民小组。 四.交通状况 和平乡村村都通了等级公路,100%的自然屯修通了公路。2003年修通的和平至板榄四级路南下可直达融安,2008年又改建成油路;2005年竣工的扶平至和平柏油路北接斗江直通209和321国道;2007年修建的和平至六溪水泥路西接209国道通往丹洲。 五.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三江侗族自治县属于丘陵地带,山多平地少,山地是最主要的地貌类型,面积大、分布广。和平乡拥有丰富的森林和竹林资源,同时也拥

有岩溶洞资源的地形地貌特征。 (二)气候:三江县属中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近十年来年平均气温18.3℃,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气温5.2℃。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39.5℃。活动积温为5691.481%以上。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334.3小时。平均无霜期320天,年均降水量为1730.2毫米。太阳辐射量为89.69千卡/平方厘米年,雨热同季,寒署分明。 (三)水文:三江县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730.2毫米,水资源总量2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005立方米。和平乡降水量年降水达2200多毫米,春夏降水量较多,秋冬降水量较少。 六.资源条件 (一)土地资源 三江县属红壤地带,县内大部分土地属丘陵地貌,红壤类极为普遍。和平乡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多,适宜林木特别是竹木的生长。全乡土地总面积108.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251亩,其中水田面积3351亩;森林面积14万亩。 (二)农林资源 三江侗族自治县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地带,历来是广西的主要林区之一。和平乡林木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森林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2%。和平乡共有毛竹面积12000亩,是三江县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农业以种植水稻、早地作物和养殖猪、牛等家禽为主。 (三)生物资源 和平乡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猪、果子狸、山羊、蛇类、山鸡、野兔、竹鼠、穿山甲、鳖、龟等。 (四)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铁、锰、硅、石灰岩、高岭土等。 (五)旅游资源 乡境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大明滩生态漂流、三帘瀑布、大地岩洞、和平花街、上花仙女岭、六溪钓鱼山庄和万亩竹林等风景点。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村庄基础资料汇编 一、区位概况 区位一:莆田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全市东起东经119°2’的莆田县南日群岛,西至东经118°27’的仙游县度尾镇境内,南自北纬25°2’的湄洲群岛,北到北纬25°46’的莆田县大洋乡境内。东西长122.4公里,南北宽80.5公里,面积3800平方公里。东北与福清市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从东至南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湾内有南日岛、乌土丘岛、湄洲岛等诸多岛屿,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0多海里。 区位二:华亭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山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71%。辖1个社区、34个行政村。324国道过境,横贯境内15.6公里,濑榜公路过境7.5公里,区位二:园头村位于华亭镇西部,莆田与仙游交界处,东临万坂村,西靠南湖村,南依仰天山,北伴木兰溪,距镇区仅4公里。 二、历史沿革 园头村古属闽中郡,名为“云庄”,也叫“王仓”,中晚唐期间划归清源(今仙游县)唐末后隶属莆田县文赋里管辖(含金西湖、后山村),现属城厢华亭镇管治。园头村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几百年来,境内聚集其他各姓氏如陈黄曾许张林卢杨詹等组合成的大村庄。清同治三年(1852)木兰溪上游山洪爆发,特大洪水把仙游石码桥冲毁,洪水把盖尾白湖村劈开成南北二个村(白湖村和高峰村)波涛涌入园头时,被溪心小山峦鲎山挡住,湍流涌入后山村又冲成一道新溪流,直到下游,分而又合,造化了木兰溪两岸唯一的溪心小岛,成为现在园头村。 三、自然环境与资源 1、地形地貌 园头村地形特点为南部山体,中部北部为冲积小平原。依山地势整体由南、北向中间木兰溪倾斜。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下,低山丘陵和河流谷地貌为主。 2、气象气候 园头村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夏不酷热,冬无严寒,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冬短夏长,霜期短暂,冰雪罕见,全年平均气温16-20℃,无霜期为346.4天,全年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4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夏末秋初间有台风或带有暴雨,并有可能成灾。 3、水文条件 过境园头村的主要是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木兰溪全长105公里,自仙游汇流后流入华亭,横贯华亭镇内18个行政村,镇域内流程15.2公里,年产水量为5.59亿方。木兰溪水文历年最大和最小水量、最高和最低水位相差悬殊,水位最高日期和流量最大日期大部分出现在每年的6-9月份,尤在6-7月出现最多。解放以来发生过三次大洪水,其中七三年洪水最大,木兰溪流量濑溪水文站最高达3710平方米/秒,水位达15.77米。 4、自然资源 人工果园果林:根据实地调查,人工果园果林是园头现状生态基线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现状用地及其周边,包括广大的山前地带、山包台地、片区平地坡地、溪河沟渠沿岸、以及村庄房前屋后等均有大面积、或成片或成带的茂密人工果园果林分布。现状果园果林类型,主要有龙眼林、枇杷园、以及上述果树混交等类型。 5、人文景观资源 园头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或人文景观资源,根据本次实地调查及资料调研和不完全的统计,主要包括已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尚未列入4处,古民居8处,还有3处古井,因此又有“文化村”美誉。 古建筑统计一览表

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最新

1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法的形式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法的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仲裁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委员7-11人,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纠纷);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进行第二审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诉讼时效:普通(知道或应知道):2年 特别(知道或应知道):1年(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最长(实际发生日):20年时效中止: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候,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两审终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搜查被执行人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件制定的财物或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行为;要求有关单位办理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强制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金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范围: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出申请

尤店乡基础资料汇编

尤店乡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章基本概况 1.1 区域位置 尤店乡位于罗山县北部,北隔淮河与驻马店市正阳县大林乡、皮店乡相望,西濒浉河与高店乡毗邻,南与县城新区、龙山乡、楠杆镇接壤,东与东铺乡相邻,省道开武路(开封-武汉)穿境而过,是罗山的北大门。全乡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4万亩,辖双楼、李湾、田堂、顾寨、方湾、罗洼、罗塘、鱼台、管塘、沈湾10个行政村和尤店、李店两个社区,205个村民组,现有31650人,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北李店集镇。 1.2自然状况 尤店乡毗邻县城新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尤店正变成一片投资的热土。 地质地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垄岗丘陵,北部为平原,沿河多系河滩地,大部为淮河冲积平原,最高点鱼台村钓鱼台山,海拔155米,最低点方湾村方湾组,海拔45米。 土地资源:区内地质北半部多为冲积平原,土质肥沃,以农田为主,沿淮河多为沙滩地,绿地园林分布在乡区四周,路田林网密布,并呈网格状分布。南部为垄岗丘陵,地质相对贫瘠。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河沙,地质储量3500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50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北部沿淮河中心线南侧。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约为2800万立方米。 土壤: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沿淮河的砂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黄岗土、

白散土、粘土、灰潮土、两合土等土属。 气候、水文:属亚热带季风性和暖温带气候的交汇地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大。冬夏风向变化明显,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1、气候: 尤店处于北亚热带气候带内。年平均气温15.8℃,1月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14.3 ℃(1987年);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 41 ℃(1959年)。作物生长期年平均256天,无霜期年平均257天,最长277天,最短22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20.6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06天(一般为2月18日~12月13日)。年平均降水量1149.7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897.5 毫米(2008 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606.6毫米(2001年)。 2、河流水系: 水资源:尤店乡北依淮河,西濒浉河,后浉河改造,南湾干渠贯穿全境,灌渠境内总长13.8公里。淮河自方湾村方湾组入境,向东流经顾寨、田堂、李湾,双楼5个行政村,由双楼村东湾组出境,境内河道总长11.2公里,历史上淮河泛滥成灾,给南岸村庄和群众造成严重灾害,耕地大量减少。 尤店乡基本情况统计表(2006-2012年)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绝密

第一章总论表一、法律关系 主体 (双)自然人自然人(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自然人性质的特定主体机构、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党和社会团体 国家 内容 权利 义务积极、消极 客体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行为 人身 表二、法律事实 分类内容标准 事件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行为合法行为(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违法行为(等) 表三、法的形式 形式制定机关注意要点 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全国人大——基本 法律 人大常委会——其 他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者决定,与 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法 规 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 常委会 省;省会、特区、较大的市(1+3) 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行政规章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 地方政府 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 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 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效力排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提示自治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也属于法的形式表四、法的分类

划分标准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创法成不成)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那(内)三小子根本太普通)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内容很诚实)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小三长的特别一般)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划分(祖国)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开公司)公法和私法【记忆口诀】“小三(根据三种效力)长的特别一般(分成一般法和特别法)”。 表五、经济仲裁 适用范围适用“平等主体”“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 不适用《仲 裁法》 劳动争议、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人身) 原则自愿、公平、独立仲裁、一裁终局 仲裁委 员会 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无隶属关系

销售基础知识培训资料汇总

销售基础知识培训资料汇总 销售知识培训材料(一) 第一章房地产基础知识 一、房地产的概念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它地上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各种权益。 1、房产:是指建筑在地面上的各种房屋,包括住宅、厂房、仓库、商业、服务、 文化、教育、办公房等。 2、地产:是土地和地下各种基础设施的总称,包括供水、供热、供电、排水排污等地下管线以及地面道路等。 二、房地产开发 1、房地产开发的概念: 房地产开发是指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的行为。 2、房地产开发的原则: 房地产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的原则; (2)讲求效益的原则。即房地产开发应当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土地征用的审批权限: 征收下列土地,由国务院批准: (1)基本农田; (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3)其它土地超过70公顷的。 征用条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4、土地的取得方式: 土地的取得有两种方式:划拨和出让。 (1)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权限的限制。一般是指划拨给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使用。 (2)出让是指及国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交纳土地出让金在一定年限内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目前的房地产开发除经济适用房外,都属于这种方式。同样,如果要在划拨土地上进行开发,也要交纳土地出让金,将划拨土地转为出让土地。出让的土地由于其用途不同,土地的使用期限也不相同。主要分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等。 (备注: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以上土地使用权。但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迟延的除外。)

崔庙镇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 第一章镇域概况 崔庙镇位于郑州市西南25公里处、荥阳市南部12.75公里处,全镇总面积82.8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82个村民组,256个自然村。总户数14731户,总人口50859人。古往今来,一直是荥阳市南部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方圆百里内农村与城市农产品和工业流通的经济重镇。崔庙镇地处伏牛山系嵩山余脉向豫东过渡地带山区边缘,地势为四面高,中部低,沟壑纵横,坡地毗连,平原散割。属暖温带季风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崔庙东接贾峪,南邻新密市袁庄、米村、尖山,西毗刘河、庙子,北连乔楼。地处荥阳、巩义、新密三市交汇处,属城市空档地带,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中心型城镇,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北依国道310线,豫S232省道纵贯镇区西侧徐庄工业区,须刘公路从镇域中心横穿而过,是省道、县道公路交汇中心,纵横交织的公路贯通全镇各村,形成了连南贯北的发达的交通网络。 崔庙镇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旧石器时代有中华第二洞之称的织机洞记载着人类先祖活动的痕迹。宋代千尺塔屹立大周山顶。位于万山顶端,原存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郑韩长城”遗迹位于群山峰间,美丽动人的传说佐证了崔庙浑厚的文化底蕴。 崔庙镇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企业发达,发展后劲充足。国家勘探资料表明:崔庙镇民用及工业用煤储量在3.6亿吨以上,煤层气16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约1080万立方米左右。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490万立方米左右;地下水总量660万立方米。近年来,崔庙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据资源、区位优势,狠抓优势产业,实施优势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材开发、机械制造、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经济格局,拥有工业企业近300家,从业人数12500多人。其中煤矿企业10家,年产原煤近200万吨,石材企业120家,年产量达600万吨。 崔庙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门类齐全。经过20年的建设,镇区三横四纵道路全部高标准改建完成。四条环镇柏油公路依区而过,22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便捷。工商、税务、农行、信用社、邮政、网通、移动、联通等服务网络遍布全镇。电力丰裕,通讯发达。商贸市场繁荣昌盛,镇容镇貌整洁美观,环境卫生清新宜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文化、体育、教育设施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正常。 2007年,与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达成总投资20亿元,建设日产2X1.2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利税4亿元,税金1.8亿元。该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2亿元,建设一条日产1.2万吨的水泥孰料生产线,并配套年产400万吨的水泥生产设施和一个18MW的低温发电机组。该项目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泥生产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8亿元,利税2.2亿元,税金超亿元,并可安排600多人就业。同时可直接拉动区域内运输、电力及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繁荣,壮大经济实力将起到重大作用。 第二章历史沿革 金兴定六年(公元1222年)设乡建制,为敦义乡,隶属郑州荥阳县。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为曹固堡,隶属荥阳县。1912年(民国元年)为曹固乡,至1941年(民国三十年)先后更名为荥阳县西区、第七区、第三区、第五区;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更名为崔庙镇。1948年解放后,隶属荥阳第三区;建国后,1954年并县,为荥阳县第三区;1956年分为

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 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法的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 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 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 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仲裁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委员7-11人,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纠纷);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进行第二审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普通(知道或应知道):2年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网络基础知识 .什么是局域网: 局部区域网络( )通常简称为"局域网",缩写为。局域网是结构复杂程度最低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仅是在同一地点上经网络连在一起的一组计算机。局域网通常挨得很近,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网络。通常将具有如下特征的网称为局域网。 )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不超过几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筑或一个房间内。 )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其范围自到,近来已达到。而广域网运行时的传输率一般为、或者、。专用线路也只能达到。 )网络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某个单位。 .什么是广域网: 广域网( , )它是影响广泛的复杂网络系统。 由两个以上的构成,这些间的连接可以穿越*以上的距离。大型的可以由各大洲的许多和组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它由全球成千上万的和组成。 有时、和间的边界非常不明显,很难确定在何处终止、或在何处开始。但是可以通过四种网络特性通信介质、协议、拓扑以及私有网和公共网间的边界点来确定网络的类型。通信介质是指用来连接计算机和网络的电缆、光纤电缆、无线电波或微波。通常结束在通信介质改变的地方,如从基于电线的电缆转变为光纤。电线电缆的通常通过光纤电缆与其他的连接。 .什么是网桥: 网桥这种设备看上去有点像中继器。它具有单个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它与中继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解析它收发的数据。网桥属于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能够进行流控制、纠错处理以及地址分配。网桥能够解析它所接受的帧,并能指导如何把数据传送到目的地。特别是它能够读取目标地址信息(),并决定是否向网络的其他段转发(重发)数据包,而且,如果数据包的目标地址与源地址位于同一段,就可以把它过滤掉。当节点通过网桥传输数据时,网桥就会根据已知的地址和它们在网络中的位置建立过滤数据库(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转发表)。网桥利用过滤数据库来决定是转发数据包还是把它过滤掉. .什么是网关: 网关不能完全归为一种网络硬件。用概括性的术语来讲,它们应该是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产品。特别地,它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通信协议或结构连接起两个系统。和本章前面讨论的不一样,网关实际上通过重新封装信息以使它们能被另一个系统读取。为了完成这项任务,网关必须能运行在模型的几个层上。网关必须同应用通信,建立和管理会话,传输已经编码的数据,并解析逻辑和物理地址数据。

江南镇基础资料汇编

目录 1 江南镇概况 (1) 1.1概述 (1) 1.2历史沿革 (1) 1.3自然地理 (1) 1.4旅游资源 (2) 2 经济社会发展 (2) 2.1行政区 (2) 2.2经济发展 (3) 2.3社会事业 (4) 3 人口 (5) 3.1人口 (5) 3.2镇域人口结构 (5) 3.3人口流动情况 (5) 4 建设用地现状 (6) 4.1镇域土地利用现状 (6) 4.2镇区土地利用现状 (6) 4.3各类市场建设情况.................................................................................. 95 道路交通现状 .. (9) 5.1镇域交通 (9) 5.2镇区交通 (9) 6 绿地系统现状 (10) 7 市政基础设施 (10) 7.1给水工程系统 (10) 7.2排水工程系统 (10) 7.3供电工程系统 (11) 7.4通信工程系统 (11) 7.5燃气工程系统 (11) 7.7环卫工程系统 (11) 8 环境保护现状 (11)

安化县江南镇建设规划(2012—2025) 基础资料汇编 1江南镇概况 1.1 概述 江南镇位于安化县中部,雪峰山北麓余脉,东临小淹,南界洞市,西抵田庄,北至龙塘。介于东经111°21′~111°33′,北纬28°21′~28°32′之间,东西宽12.4公里,南北长10.6公里,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全镇共辖31个行政村,1个居民会,总人口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83人。 1.2 历史沿革 江南镇始开发于明朝永乐年间,即公元1420年左右,历经数代艰苦创业,沿河一带修筑房屋,始形成江南镇街道雏形。明末清初,杂性人家入迁,在此安居乐业,江南的集市贸易也开始初具规模,逐步成为洞市乡、陈王乡、龙塘乡、田庄乡的重要商贸集散之地。历经清代和民国三百余载,在人们的苦心经营下,至解放前,江南镇已拥有二十余家黑茶精制加工行和二百余家商店,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 江南镇历来为基层政府机构的所在地,195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建制镇,辖五街三村,即东胜街、沙坪街、民主街、人字街、日新街、良塘村、李家村和二房村。1952年,江南镇属安化第三区,良塘、李家、二房三村划归赤竹乡,五街并为东胜、解放、日新、光明四街。1957年,撤区并入江南乡,更名重阳镇。1958年改为江南公社重阳大队。1960年恢复重阳镇,后改为江南镇,列为全县九大建制镇之一,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革委会,取代镇人民政府。1980年恢复江南镇人民政府,所辖四个居委会即东胜居委、解放居委、日新居委和光明居委。镇政府机关设在现在的江南镇农电站办公楼。1986年,江南乡并入江南镇,辖四个居委和26个行政村,建立镇管村的机制,镇政府机关迁至江南乡乡政府办公址。1995年撤区并乡,又将陈王乡、江南区公所并入江南镇,2008年,洞市并入江南镇。全镇共辖3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1.3 自然地理 1.3.1 地形地貌 江南镇地处安化县中部,地貌类型主要为中低山及山间盆地。镇内土地类型复杂多样,总体上表现为山地多、耕地少、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境内土壤主要为红壤、水稻土。 1.3.2 气候条件 江南镇的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冬有短寒,夏有长热,春温多变,秋旱凉爽,光照充盈,水热同季,历年平均降雨量达1687.7毫米,常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达28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日照为1356小时,相对温度81%,最大积雪深度250毫米。据记载,1974年2月1日,冰冻最长天数为15天,冰冻厚度为50毫米。由于江南地区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物产十分丰富,主要盛产棕片、茶叶、竹木、油茶、花生、红茹、黄豆等。江南镇属寒武系地层,一般地基层承耐力为10~30吨/m2,适宜承建各种建筑物,虽属地震6度烈度区边缘,但历史上无地震记载。 1.3.3 水文资源 江南镇水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资江横通东西,流经镇内。麻溪、思贤溪、渭溪三大水系流经镇境,汇入资江。

总规基础资料汇编内容

总规基础资料汇编内容 一、区域环境资料 1、城镇化资料 (1)现状村镇的数量,各村镇的常住人口数以及各村镇的非农业人口数; (2)城镇化水平历年变化情况; (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总数,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可能; (4)农村耕地的总量及历年的变化情况;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以及不同流动方向上的流量; (6)城市建设投入奖金、建设奖金来源及人口规模扩大所需的城市建设投资增加的数量等。 2、村镇体系资料 (1)村镇在县域城镇体系、经济区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2)镇域范围的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 (3)全镇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 (4)镇域范围内的交通条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的规模等级、容量、利用率等; (5)镇域各村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其中包括各村镇的性质、规模及其腹地的范围,各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占潜力,各村镇的经济结构与主导产业,各村镇县有区际意义的企业及其产品,各村镇间经济、社会联系的程度; (6)镇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状况 二、历史环境资料 1、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城市的关系; 2、文物古迹,如革命史迹、风景名胜、人文资料等; 3、城镇格局的特色; 4、城镇轮廓景观,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5、建筑风格; 6、期货物质和精神环境的特色,如民俗、土产、特产、风情等; 7、城镇的历史成因、发展沿革、沿袭名称、区划变迁。 三、自然环境资料 1、地理环境资料 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气候区; 地形地貌: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一矿藏; 水文和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流速、流向、水位(常年水位、最高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湖泊和水库的容量以及洪水淹没范围。 2、自然气象资料 风象:盛行风向、风向频率、风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静风频率; 气温: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 降雨:包括降雨量、暴雨及降雨(雪、雹)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日照:日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 3、自然生态资料 镇域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植被、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四、社会环境资料 1、镇域的人口资料:全镇总人口、总户数、非农业户数、非农业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

崔庙镇基础资料汇编

崔庙镇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 第一章镇域概况 崔庙镇位于郑州市西南25公里处、荥阳市南部12.75公里处,全镇总面积82.8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82个村民组,256个自然村。总户数14731户,总人口50859人。古往今来,一直是荥阳市南部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方圆百里内农村与城市农产品和工业流通的经济重镇。崔庙镇地处伏牛山系嵩山余脉向豫东过渡地带山区边缘,地势为四面高,中部低,沟壑纵横,坡地毗连,平原散割。属暖温带季风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崔庙东接贾峪,南邻新密市袁庄、米村、尖山,西毗刘河、庙子,北连乔楼。地处荥阳、巩义、新密三市交汇处,属城市空档地带,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中心型城镇,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北依国道310线,豫S232省道纵贯镇区西侧徐庄工业区,须刘公路从镇域中心横穿而过,是省道、县道公路交汇中心,纵横交织的公路贯通全镇各村,形成了连南贯北的发达的交通网络。 崔庙镇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旧石器时代有中华第二洞之称的织机洞记载着人类先祖活动的痕迹。宋代千尺塔屹立大周山顶。位于万山顶端,原存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郑韩长城”遗迹位于群山峰间,美丽动人的传说佐证了崔庙浑厚的文化底蕴。 崔庙镇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企业发达,发展后劲充足。国家勘探资料表明:崔庙镇民用及工业用煤储量在3.6亿吨以上,煤层气16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约1080万立方米左右。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490万立方米左右;地下水总量660万立方米。近年来,崔庙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据资源、区位优势,狠抓优势产业,实施优势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材开发、机械制造、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经济格局,拥有工业企业近300家,从业人数12500多人。其中煤矿企业10家,年产原煤近200万吨,石材企业120家,年产量达600万吨。 崔庙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门类齐全。经过20年的建设,镇区三横四纵道路全部高标准改建完成。四条环镇柏油公路依区而过,22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便捷。工商、税务、农行、信用社、邮政、网通、移动、联通等服务网络遍布全镇。电力丰裕,通讯发达。商贸市场繁荣昌盛,镇容镇貌整洁美观,环境卫生清新宜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文化、体育、教育设施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正常。 2007年,与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达成总投资20亿元,建设日产2X1.2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利税4亿元,税金1.8亿元。该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2亿元,建设一条日产1.2万吨的水泥孰料生产线,并配套年产400万吨的水泥生产设施和一个18MW的低温发电机组。该项目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泥生产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8亿元,利税2.2亿元,税金超亿元,并可安排600多人就业。同时可直接拉动区域内运输、电力及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繁荣,壮大经济实力将起到重大作用。 第二章历史沿革 金兴定六年(公元1222年)设乡建制,为敦义乡,隶属郑州荥阳县。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为曹固堡,隶属荥阳县。1912年(民国元年)为曹固乡,至1941年(民国三十年)先后更名为荥阳县西区、第七区、第三区、第五区;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更名为崔庙镇。1948年解放后,隶属荥阳第三区;建国后,1954年并县,为荥阳县第三区;1956年分为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培训 一、电阻 1、电阻的外观、形状如下图示: 2、电阻在底板上用字母R (Ω)表示、图形如下表示: 从结构分有: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 3、电阻的分类: 从材料分有: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热敏电阻等 从功率分有:1/16W 、1/8W 、1/4W(常用)、1/2W 、1W 、2W 、3W 等 4、电阻和单位及换算:1M Ω(兆欧姆)=1000K Ω(千欧姆)=1000'000Ω(欧姆) 一种用数字直接表示出来 5电阻阻值大小的标示 四道色环电阻 其中均有一 一种用颜色作代码间接表示 五道色环电阻 道色环为误 六道色环电阻 差值色环 四道色环电阻的识别方法如下图 五道色环电阻的识别方法如下图 常用四道色环电阻的误差值色环颜色 常用五道色环电阻的误差值色是 是金色或银色,即误差值色环为第四 棕色或红色,即第五道色环就是误 道色环,其反向的第一道色环为第一 差色环,第五道色环与其他色环相 道色环。 隔较疏,如上图,第五道色环的反 向第一道即为第一道色环。 四道色环电阻阻值的计算方法: 阻值=第一、第二道色环颜色代表的数值×10 即上图电阻的阻值为:33×10=33Ω(欧姆) 第三道色不订所代表的数值 0

五道色环电阻阻值的计算方法: 阻值=第一、二、三道色环颜色所代表的数值×10 即上图电阻阻值为:440×10=4.4Ω(欧姆) 7、电阻的方向性:在底板上插件时不用分方向。 二:电容 1、 电容的外观、形状如下图示: 2、 电容在底板上用字母C 表示,图形如下表示: 从结构上分有:固定电容和可调电容 3电容的分类 有极性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 从构造上分有: 无极性电容:云母电容、纸质电容、瓷片电容 4、 电容的标称有容量和耐压之分 电容容量的单位及换算:1F ”(法拉)=10 u F(微法)=10 pF (皮法) 5、 电容容量标示如下图: 100uF ∕25V 47uF ∕25V 0.01 uF 0.01uF ∕1KV 0.022uF ∕50V 上图的瓷片电容标示是用103来表示的,其算法如下:10×10=0.01 uF =10000 pF 另电容的耐压表示此电容只能在其标称的电压范围内使用,如超过使用电压范围则会损坏炸裂或失效。 6、 电容的方向性:在使用时有极性电容要分方向,无极性不用分方向。 三、晶体管 (一)晶体二极管 1、晶体二极管外形如下图: 第四道色不订所代表的数值 -2 6 12 3

控规基础资料汇编20140318

目录 一、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2) 二、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 (3) 三、社会经济概况 (4) 四、土地利用现状 (7) 五、建筑物状况 (11) 六、道路交通现状 (12) 七、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4) 八、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5) 九、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 (18) 十、环境保护现状 (18)

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基础资料汇编 一、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09—2015)》 规划提出皖江地带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承接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果蔬、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发展饮料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优质专用原料基地。建设与东部地区对接的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 2、《铜陵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09—2015)》 规划对铜陵市循环经济农业示范园的功能和建设重点作了如下阐述: 功能定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农产品深加工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 建设重点:①形成“五中心三轴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五中心是指荣光村、沈桥村、高岭村、城山村、考涧村五个中心村;三轴是指规划的主干路1、主干路2、主干路3;五区是指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区、生态高效养殖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森林生态保护与休闲度假区。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供水系统建设、电力电信设施建设。 ③创新农业循环经营模式。按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思想和“4R”理论,采用现代园区的建设理念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构筑循环产业体系,实现功能区内小循环,功能区间中循环,试验区内大循环。重点建立五种循环新模式:农业内部循环新模式: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秸杆气化;农业产业循环新模式:农产品加工+沼气+养殖、加工+养殖+沼气;现代农业物流循环新模式:仓储+加工+流通、仓储+加工+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新模式:生态保护+休闲度假;土地增值循环新模式:村庄规划、整治+土地利用。 3、《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2006—2015)》 规划将园确定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为:试验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生产加工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培训教育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