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所以,本文理所当然将双方的美学基础和美学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尽管叙述深刻需要较好的美学素养及理论修养,尽管作者的理论水平不能让这段美学思想的异同的语言写的有见地,但是这个中西方艺术——甚至是不管那两种艺术——相互比较的首要前提还是应放在重要的地位。当然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比较的一个重点,这是直观明了了解两种艺术区别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所以,本文将具体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

一、起源及发展的比较

(一)起源及发展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逵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图》等山水画问世,可惜都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当时山水画的概貌。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⑵,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画论的出现,就证明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发展的轨道。这样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

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很是能抒发作者的情怀,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不能否认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在起源上,中西方的风景画是大致相同的,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艺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的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才可以算是“媳妇熬成了婆”。荷兰的著名画家雷斯达尔、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意大利的卡拉奇等人在当时还发展了“理想风景画”,描绘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似乎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还有法国的普桑、克洛德·洛兰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这些作品被称为是“英雄风景画”。克洛德·洛兰用逆光表现早晨或黄昏的景色在当时极具特色。而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特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泰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以后又被克洛德·洛兰的画风吸引。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以柯罗、米莱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来表现风景。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到完善。

(二)分类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其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采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

时期的油画受着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支配和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古典时期那种严谨写实的风格,推开了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大门。这个时期一般都概括称之为古典时期,写实性极强。随着风景画的发展,不同的风格及表现手法逐渐涌现出来。譬如英国的水彩,法国的印象主义以及巴画派,都在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

二、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比较

(一)美学基础

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去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者作画的立足点,都是对中国山水画的误解。因为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⑻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西方艺术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这样的话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12⑾。因此他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13⑽,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与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二)创作理念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可见中国画的起步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艺术。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对景写生中国画家也有,但不是创作,只是收集些素材罢了。西方风景画多强调对景写生,在现实中感觉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以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最大量的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直接、更形象、更有效的表现自然,这种创作方法最基本手段是不断的观察自然,哪怕是一点点细小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点尤以印象派表现的

更为彻底。对于“神”的理解,西方风景画是逐渐认识到并发展起来的,与中国山水画的最初就追求“神”的起点不同。这主要是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创作的理念不同,所以体现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同,这是基于两种不同美学思想的创作态度。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打个比方就是,中国山水画飘逸如“仙”,而西方风景画更象是稳坐高台的“正神”。

三、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表现手法

1.造型手段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线”。通过在创作中积累出的各种不同的“线”,抒写自己的胸怀,抒写心中独有的山川。“线”在中国画家的笔下有极深刻的含义,往往是将许多繁复的事物,仅仅通过几条富有生命力的“线”表达出来。在山水画中,中国山水画家依靠“线”来塑造山石的特性,因此得以形成各种含义迥异的“线”,以及各式各样的皴擦。这里的“线”在作品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元素,“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优劣,因此,中国画家大都穷其一生追求富有生命力的“线”,有很多优秀的画家,就是因为他能成功的驾驭简单却含义无限的“线”,而成为大家。西方画家在描绘眼中的事物时,是将它们当作“面”来理解的。“面”对于塑造形体要优于“线”,“线”表现的较为抽象,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西方风景画家为了靠拢真实的世界,在艺术实践中选择了这种造型手法。这样也就决定了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表现出的将会是不同的视觉效果。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面”组成,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2.造型特点在造型上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又一突出特点。中国画的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作者的抒情达意,所以中国画家敢于舍弃对象外在的形态,敢于为了强化作者感情的表达而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善于抓住对象本质特征以及神情的中国画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灵活的表现对象。同时也为了区别主次宾主,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及自己情感的充分表达,他们将个性化的构图、装饰化的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构图布局是中国画的另一特点。有时候完全省略环境描写,大胆利用空白,突出主体,并借助观者的联想与想象去自由发挥。中国画的构图除紧密结合所描内容的“经营位置”之外,还讲求平面布局中的色、线、形的变化对比与呼应,虚实、疏密、开合、起伏、繁简、聚散的相生相应,这也是一个很突出的特色。

讲求笔墨是中国画的另一特点,所谓笔墨并不是用具材料上的笔墨,而是作者传情达意的的一种艺术技巧。中国画使用的最富于弹力的毛笔,对笔触水分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形成了中国画笔墨变幻无穷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把笔法看成了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技巧。它的作用就是以不用的笔法墨法描写不同的形象,也能更好的表现创作者的情感与想法。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体现出每一位创作者的个人风格。

以画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绘画以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颖的一个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

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同时,这些又是表达作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一个很好的阵地。这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成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同样,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西方的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所有这些就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出作者的视觉感受。油画技法就是把各项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画家熟练地使用油画材料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创作并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西方风景画家在作品的造型上贯彻自己的美学思想,充分利用油画的特性极力展现大自然的瑰丽。真实的再现大自然一树一草,油画的特性有利于作者反复的修改,长时间的观察,然后逐渐深入的表现自然景色。因此,西方风景画家的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具体的命名,当然这与中国画家笔下命名的山水不尽相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更接近自然,而不是单纯为了对象的“神”,而对对象的“形”有所忽略。它的造型特点简言之就是写实性,充分表现色彩的细微变化,以及光感、质感的不同,在画面上营造一种真实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英国的康斯泰勒的《威文霍公园》、美国的科罗西的《秋》就都对水的描绘下了极细致的功夫,在画面上形成了光影交错的视觉效果。

3.空间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中西方山水或风景绘画上相差迥异。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中,对空间观念有不同的阐说,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14⑾”这不单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观,而是置身于天地间的充满诗意的空间概念,也就是有中国画家寻求的“神游”的意境,并非现实生活的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中国画所要求的画面意境是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这样,我们在理解中国画和中国的画论时,就不能把这种空间理解成科学的透视空间。为了表达这种感觉,中国画家相应地又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虽然南朝宋人宗炳早在公元5世纪已经发现了物理透视原理),这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思想中形成的视觉上的心理空间,即所谓的“心视”。这种审美观在19世纪末才受到西方的重视,提出在美术上打破时空界限,以开阔美术的表现作用和功能。但是在此之前的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观念,却是另一番天地。就象达芬奇所说的: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西方风景画所描摹的自然就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虚幻的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15⑿,所以,他们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的认识,即科学的空间,并不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绘画成为人们认识自己、反思生活的一种形式”16⒀。画家只是在自然的空间和风景画中的空间的转化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而不是像中国山水画家那样吞吐天地、浑然一体。他们的笔下并不像中国山水画家笔下的空间那样穷极宇宙、变幻无穷。尽管在表面上接近于自然,却在心灵上没有于自然融为一体,终究是徘徊在自然与内心之间,为自然景观所园囿。当然,这样的理解带有极浓厚的东方色彩,因为西方的的风景画家并不会因为真实的描绘自然就没有了与自然交流的乐趣,事实上,西方风景画并非单纯的自然的翻版,同样带着个人的感情基调。

4.色彩重视立意构思的重要作用,提倡艺术形象是为了表达内心与外界之间的交流,“敢于使用程式化、装饰化与夸张变形的手法,为对象传神,为作者

达意”;创造了独特的“计白当黑”审美观念,所以中国山水画使用的色彩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这种化繁为简的创作方法更符合中国儒道思想所追求的那种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中国画虽多水墨画,但是也并不是厌恶和排斥色彩,反倒有水墨淡色与重着色的画法。在墨与色的关系上,一种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另一种是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互不侵犯相得益彰。古画论中的“随类赋彩”,并不是完全照抄自然,而是经过画家们多年的总结和经验得出的对自然物象概括的认识。并不是像印象派那样苦苦追求色彩在不同光影下的变化,中国山水画只讲究四季的区别,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讲究“点到为止”的态度,主要还须欣赏者进行“二次创作”去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油画在起源及发展的初期所处历史环境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起初的油画是服务于宗教的,表现的是身和仙境。后来,许多著名的画家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单一的以基督教为题材的创作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们逐渐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并直接描绘。这样不但使宗教题材的作品明显带有的现实世俗的因素,也使后来的风景画家走上了完全描绘现实生活实景的道路。这样就让生活中鲜活的色彩进入了西方风景画,也因此让西方风景画在色彩的表达上比中国山水画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早期的作品只是对不同的物象、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进行描绘。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们对光的认识逐渐深入,以及光与色彩关系也了解的较为深刻,因此这时候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表达更为丰富。通过莫奈、西斯莱等人的作品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西方风景画对色彩表现的细致和美丽。

(二)表现形式

1.笔中国的毛笔很早就诞生了,这种尖头,且极富弹性的工具为中国画的特色打下一个基础。这不知是不是中国造型艺术以“线”为主的思想的起源,但绝对可以说是中国画以“线”为造型手段使用的最适合的工具。中国画中各种各样的“线”,就是依赖于这种工具得以完美的表现。同理,也正是这种工具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当然也包括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的“笔”,并非单纯指一种材料,它是中国画家对艺术表达的一种独特的认识。“笔”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优劣,“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家创作和鉴赏的一个标准。与此不同的是,油画的笔是扁头的。这样绘制出的“宽线”(东方人是如此理解)正是西方画家以面造型的起点。和东方画家使用的工具相同的是,这种工具也是极具弹性的。在早期的的风景画中,笔触的应用并不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在古典时期。后来,随着画家们对油画艺术的表现功能要求的提高,笔触才逐渐应用的广泛起来。

2.墨(颜色)在对中国画中的笔作了介绍之后,对于中国画的“墨”,也就不能单纯的理解成为一种工具材料。作画中是用墨,而且用墨也是东方艺术的一大特色。墨在宣纸纸上产生的变幻无穷的效果,也是中国画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但一说到“用墨”,学问就深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比一般的人物、花鸟画还要丰富多变。中国画的笔法主要表现为多种皴法和点苔法,墨法则多了,有“染”、有“擦”、有“破墨”、有“积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彼此互相渗透,“极尽千变万化之能事,有效地提高了笔墨状物抒情与表达独特风格的作用”。

西方风景画的创作始终是围绕自然的色彩展开,并因此而发展。不管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不管是在古典,还是近代,对于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如何去理解表达这种变化和感觉,一直是西方风景画家的创作方法及目的。随着技法

及理论的成熟,西方风景画家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表达逐渐全面。体现在作品中也就千姿百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已略微区分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因学识浅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略表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之作。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参军》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擅长中国画。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第三届《平型关颂》姚天沐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

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湖南株洲人。擅国画。株洲市搬运站。自 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第五届《人民和总理》周思聪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 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太行铁壁》杨力舟王迎春(北京)190x178cm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王迎春女,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是花还是鸟?(都不是)。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 中国花鸟画能够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能够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 A、画法和艺术风格: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 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来说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来说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实行造型。]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能够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合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所以,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出示:梅、兰、竹、菊作品。这里说

中国花鸟画各种知识素材

中国花鸟画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

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中国工笔花鸟有着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综观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的说:它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兴盛于两宋。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殷周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转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的工艺品上经常出现的花木、鸟兽、鱼虫、龙凤等纹样。这些都是审美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物质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艺术。但这还不能称之为花鸟画,因为它不是独立的绘画艺术品。当绘画艺术经过与实用的分离,并逐渐发展成熟,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以禽鸟和山水、花园、蔬果为题材的作品,此时的花鸟画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这是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花鸟画发展到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诗歌、书法都出现了一代高峰使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也逐渐独立起来,成为专门的一种画科。这时花鸟画已成和人物画,山水画三分天下之势。到唐代中晚期花鸟画已经逐步成熟,根据历史上记载薛稷、边鸾、刁光胤等画家高手辈出,到黄筌父子手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作风艳丽丰富,被世人称之为“黄家富贵”。南唐的画坛,则以徐熙为代表,意境清淡,被世人称为“徐熙野逸”。 花鸟画发展到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诗歌、书法都出现了一代高峰使花鸟画继山水之后也逐渐独立起来,成为专门的一种画科。这时花鸟画已成和人物画,山水画三分天下之势。到唐代中晚期花鸟画已经逐步成熟,根据历史上记载薛稷、边鸾、刁光胤等画家高手辈出,到黄筌父子手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作风艳丽丰富,被世人称之为“黄家富贵”。南唐的画坛,则以徐熙为代表,意境清淡,被世人称为“徐熙野逸”。 花鸟画的独立是中国画的发展,是中国画内涵和主题的深化。唐朝末年农民起义,打垮了唐朝的统治机构,由于战争频繁,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绘画发展也受到影响。但这一时期唯西蜀与南唐战争事较少,北方的一批贵族,士大夫纷纷来到江南和西蜀,又由于两地郡主喜爱绘画,从而创办了“翰林图画院”。 五代时期虽不长,但却对宋代的院体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太祖扫荡唐末五代之乱统一全国后,偃武修文革新图治,文艺也有新的复兴。相继扩建规模庞大的“翰林图画院”对绘画艺术在当时的繁荣是有推动作用的。同时还罗致了四散的画家,实行画家考试录取制度,按其绘画能力授予不同的官职。至宋徽宗时画院盛至顶峰。 黄氏父子其画风技法,大体而言先用细淡的墨勾出物象的轮廓,然后再根据对象的不同质感在相应的轮廓内渲染色彩所达到高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北宋初年,由于二黄垄断了宫廷画院的权利,“黄家富贵”的画体遂得以成为画院中评定优劣去取的标准。因此约一百年的时间,宫廷内外的不少画家都以黄体为格,以求得画院中的一席立足之地。甚至连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放弃家传的落墨法。另创不用墨笔直以色彩图之的没骨法。 随着审美观念的发展,花鸟画逐渐转变画风。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对徐熙画派流连赞叹者大有人在,并从北宋中期开始一股水墨写意而以枯木,竹石,梅兰为题材的文人画涌起,后又加菊花合称“四君子”用笔劲健,俊雅文秀,以属文人画笔墨淡墨一路。开后世墨兰法门,注重书法结合。工笔花鸟画各种流派无论意境、构图、勾染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空前繁荣,使工笔花鸟画技不但成熟,而且又创造出勾填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设计) 一、授课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2、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论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体会画家细致观察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使学生了解画家的志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五、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1上课要求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 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螳螂捕蝉》 提问:1.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动画片有什么感受呢?(美、生动) 2.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引出花鸟画的题材——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题。) 中国画中以花卉虫鸟为绘画内容称为花鸟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 课程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2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滉《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屹者、正踌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生为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 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3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蛱蝶图》花卉用笔简率,变化自然。蝶用笔精确。 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4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 追求意趣,画面雅致。 林椿《果熟来禽图》——作品风格在布局造型上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生命力和情趣的表现。小鸟有欲飞之态。技法更为生动。通过小景小趣,反应出大的自然观是最高的一种境界。 二、中国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传统: 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发现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魏延滨,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副教授,现任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水墨肖像,水墨肖像画,水墨肖像画家。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孙。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教研主任,学位委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少强(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晚号止翁。广东南海人,曾先后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昆仲,兼修中西画学,20年代中期毕业于广州“博文美术学校”。1926年开始,历任佛山市立美术学校、南海县立师范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闾山画会会长。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

中。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1993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周宝军作品 李永文1956.1—)天津人。擅长中国画。1975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第14课 花鸟画(二)

第14课花鸟画(二)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花鸟画的简单知识,学习中国花鸟画中表现鸟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及表现手段,创作一幅鸟类题材的花鸟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现能力。 ◆本课教学重点: 用中国画技法概括地表现麻雀、猫头鹰等鸟类的动态特点。 ◆本课教学难点: 鸟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是继《花鸟画(一)》的学习成果之上继续深入学习花鸟画中鸟的表现方法的中国画学习课程。中国花鸟画的描绘对象不仅仅是花卉、竹石和禽鸟,广义上讲还包括走兽、水族等。画家在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生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灵动”。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情趣。 本课以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三个版面,31页呈现给学生们的是林风眠创作的《猫头鹰》和崔子范创作的《芙蓉翠鸟》,在本页左下方的《鸟的外形动态示例》给学生展示了中国画中“鸟不离卵”的画鸟的窍门,即在鸟的造型中让它们的身体始终保持为椭圆形,就会有七分的相像。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鸟的造型时,我们不妨让学生用手在图片上勾画一下,使鸟的结构在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 32页用了整版图文并貌地展现了猫头鹰的画法的全过程, 并在小知识的版块中介绍了中国画技法之一的破墨法。“思考与讨论”给学生提出了学习指导,对比自然中的鸟与画家笔下的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看一看画家是怎样用笔墨来表现鸟的?讨论怎样构思画面更显得有情趣……第33页由优秀学生作业和“艺术实践”及“评一评”三部分组成,“艺术实践”中明确指出了学生的创作方向——用学习到的中国画技法画一幅猫头鹰或其它鸟类的小品画,注意鸟在画中的位置和墨色的变化。学生作品“评一评”的环节中让学生用所新知来评价,既是对重难点的回顾,也是对自己所得的检阅。

赵跃鹏花鸟画作品浅析

赵跃鹏花鸟画作品浅析 赵跃鹏,1966年生于福建福州,号药朋,斋号甘棠馆。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班。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家、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花鸟画发展到宋代就像诗歌发展到唐代一样,形成 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即使是宋代佚名画家的花鸟画作品,也足以使后来的花鸟画家们汗颜和自叹弗如。但尽管如此,无论是诗歌还是花鸟画,也绝不可能因为有了高峰后人便望而止步,而不断变化、发展才是一切事物得以永远生存的规律。因此花鸟画发展自宋代以后(也可说是同时,如苏东坡、文同等的出现),就有了文人写意画法的创造。而格律诗的 发展变化,就出现了长短句——词的创作形式。另辟蹊径,成了借鉴高峰并绕过高峰继而再创高峰的惟一途径。虫草作品 赵跃鹏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是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内在语言和外部表述风格作出深度研究探索所取得的属于当代的自 我的一种绘画风格。他的花鸟画作品在有意或无意间,成为了近五十年以来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最准确的继承者之一。

而在其前面,据我的立场来判断,仅有于非闇一人,我并不是说除了于非闇、赵跃鹏就没有人在继承宋代工笔花鸟画,事实正相反,学的人很多,但真正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研究透彻的人却是寥寥无几。须要强调的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仅只有工整、艳丽,而其中对线条勾勒律动的讲究,对描绘对象形象与色彩的适度夸张以及画面总体文化意义的把握,是无与伦比的。古人云:“山水取景、花鸟取情”。而这个“情”字在花鸟画创作之中就成为了一个最难解决的点!“一枝一叶总关情”,问题是怎么个关法。这与画家的整体文化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情”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文化、精神主旨,那么宋代工笔花鸟画技法层面上与宋以前及以后有什么明 显的区别呢?于非闇先生曾作出过总结性的分析:“工笔花鸟画唐、五代重瑰丽、宋人尚骨干、元人矜逸态。”也就是说宋代工笔花鸟画是崇尚和讲求骨法用笔和画面形象及画面整 体结构的。这说明宋代工笔花鸟画与唐、五代的工笔花鸟画相比较,除了富丽堂皇以外,更注重画面语言与技法的完整性,这不能不说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一个进步。我们把宋以前的工笔花鸟画与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作一比较时,并不难发现其中的区别。尤其是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线条的勾勒上起迄、转折、律动的书法性追求上,已经比宋以前的线条勾勒有了质的区别。虫草作品

花鸟画

花鸟画 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参见“四君子”。 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浅析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254266.html, 浅析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作者:路瑶函 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09期 摘要:宋朝时期对于中国书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北宋。北宋 皇帝宋徽宗作为一位艺术超群的画家,对于中国书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典雅绮丽的画、纤细清秀的书、柔美婉约的词都为历代艺术家所赞赏。花鸟画不仅显示了他高超的艺术水平更是对花鸟画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为后世的中国绘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三个部分对宋徽宗赵佶花鸟画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宋徽宗;花鸟画;艺术特点 一、宋徽宗绘画艺术特点的形成 大宋王朝皇权集中制的到了进一步加强,臣子权力分散,庶民地位得到了提升,平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昌盛。科举制度日趋完善,文人参政现象越来越普遍,权贵阶层集文人、高官、学者三种身份于一体,谈文论艺渐成风气。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宋代逐渐在书画上呈现出兴盛之势。 宋徽宗赵佶身为大宋皇帝这一特殊身份,权利和个人喜好促使宣和画院这一体制蓬勃发展。他不仅提倡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绘画创作和教学,从客观上刺激了画院的绘画数量和质量,也促成了宣和画风的形成。 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体现出他过人的艺术才能,他在绘画上的才能,不论上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北宋末期由于宋徽宗个人对花鸟题材的偏好,使花鸟画创作成为宫廷画院创作的主流。在宋徽宗授意编撰的《宣和画谱》中,对黄筌的作品评价认为:“凡山水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鸟,钓艇古槎,莫不惊觉。”称赞黄筌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现了宋徽宗赵佶的黄筌画派画风的推崇。从赵佶的很大一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到黄筌的遗风,如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瑞鹤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芙蓉锦鸡图》等,此类作品工细规整、纤细而不呆板,富贵而不低俗。 宋徽宗的花鸟画创作中也融合了众多画家绘画作品的优秀之处,吸收黄筌富贵画风注重写实、色彩艳丽典雅的特征。同时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同时借鉴崔白等人的注重写生和意趣的特点,融徐黄二体于一身。另外,他还深受儒、道思想及自身文学上的深厚素养的影响,为中国花鸟画增添了诗情画意,使花鸟画呈现出新颖多变的风格。黄筌的法度严谨和崔白的野逸意趣[1]。 二、宋徽宗花鸟画的技法特点

中国花鸟画赏析

中国花鸟画赏析 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西洋画中画花卉、鸟雀的绘画称之为静物画,画家以写实的方法对着景物写生,甚至画僵死的猎物。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完全是凭借记忆默画花卉和动物,也称之为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绘画的写生是表现自然物像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国花鸟画家借画花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将动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社会属性。如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比较耐寒,故将它们比作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中国古代皇帝最喜欢画的就是花鸟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百年前的宋朝皇帝赵佶画的《芙蓉锦鸡图》轴(绢本设色,纵81.5、横53.6厘米),在古代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所有者,也是道德的化身。这个皇帝画鸡、题诗的目的是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个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攀上木芙蓉枝上,锦鸡的重量压弯了芙蓉枝,表现了鸡的重量感。 五百七十年前的明代皇帝朱瞻基的《苦瓜老鼠图》卷(纸本墨笔,纵28。2、横38。5厘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写意画,看到这只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它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美感的艺术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在这一年,即1427年,28岁的朱瞻基盼望生子多年了,终于生了第一个儿子名叫朱祁钰,后来成为明代第七个皇帝。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下他最幸福的一年。 四百多年前明末画家徐渭的没有前面的帝王那样的心态,更没有优裕的生活,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在古代中国,做官以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一次成功,徐渭很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怀才不遇,最后得了疯病,他想起自己这一辈子,发出了癫狂般的感慨和愤怒,于是画了这件作品,比喻自己是个明珠,象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他辛酸的泪珠。 比较不同身份、地位的画家,他们的花鸟画有着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内在不同的精神所在。

高中美术中国花鸟画教案

题:中国花鸟画 课时:二课时 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 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 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懂得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接着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

浅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浅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发表时间:2013-12-25T10:42:34.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4期供稿作者:崔小佩[导读]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以写生为基础的,以寓兴、写意为依托的传统。 ◆崔小佩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256600 摘要:中国花鸟画的构图是国画中的重要内容。传统中国花鸟画的构图认识中,一幅画的笔墨组合,形与神的必然联系,以及来源自然、超越自然的精神享受,追求“天人合一”,把绘画和意境视为一个整体,以及落款在构图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构图形与神落款 一、引言 所谓构图,不仅仅是把画面内容简单地组合,它不但要表现自然物,传达意境,而且要体现艺术家的文化底蕴、道德内涵以及艺术造诣,所赋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表现力以及感染力。中国画的创作,画面的构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素养,哲学理念,审美观点,艺术家的思想、思维方式。中国花鸟画的构图透视因素很少,所注重的物象组合手段多位距离、叠压、疏密、布白来表现画面的节奏与层次,并巧妙地利用题款使整个画面更加完整,以求整体的和谐统一,意境传达。 二、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以写生为基础的,以寓兴、写意为依托的传统。六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的艺术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等。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叙述绘画之源流,就是从理论上对花鸟画的概述,阐述了书画同源。而后的文人画兴起,又强调花鸟画的以书入画的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已经能够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涌现出一批优秀艺术家,如薛稷画鹤、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 五代时,“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确立了花鸟画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宋代,花鸟画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元代以后花鸟画强调笔墨趣味,增加书法符号语言的架构意味。明代五世贞《艺苑卮言》:“画竹干如篆,权如草,叶如真,节如隶。”徐渭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墨融入画中,其用笔点画似草书飞动,布局潇洒纵恣,以如期树枝章法,开创似草书入画的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清代花鸟画中,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独树一帜。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徐黄异体中得以综合与发展。清朝时的“三任”尤其是任颐,对花鸟画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飞跃。现代画坛中,代表大家吴昌硕、齐白石,所创造的风格类型,及艺术造诣都是令人们敬佩称赞。而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均在风格类型与笔墨的特点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三、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1.花鸟画构图的基本概述 构图也就是章法、布局,即六法中所讲的经营位置。花鸟画取材于自然物象,又要突破物象的自然属性约束。构图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也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捏造。对于造型能力,齐白石先生话录中曾经说过:“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故与可以烛光取灯影,大涤子长居清湘,方可空绝于千古。”古画论中也曾谈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2.花鸟画的构图形式 在花鸟画的构图上,注意构图的一般规律,突出主体,符合主题思想要求。宾主明显,疏密错落,前后贯穿,交换掩饰等,通过宾体与主体的远近、繁简、疏密对比关系,予于适当的配列。善于剪裁,时画折枝,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画面中巧妙的处理空白,运用空白表现空间距离。清人恽寿平云:“古人用心,在于无笔墨处。”无笔墨的空白才是画家博取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广阔天地。 3.花鸟画构图中的题款 题款可以补充画面内容的不足,调节画面的均衡。要与整幅作品布局相统一,掌握画中景物和题款向开合的规律,疏密的节奏感,题款与黑白虚实的关系,调节画面重心,题款也要注重取势,有势才有灵气,才能生动感人。题款字体的大小粗细,一定要和画相协调风格相统一,与整幅画要表现的思想和谐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出险奇,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1.构图要突出主体,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讲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又要富于变化生动,营造形式美感的特有意境。 2.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表现出,重视形式而不拘泥于形状,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艺术家的思想表达、情意寄托。 3.题款是构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题款与整幅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构成画面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2]舒士俊水墨的诗情[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3]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M]. 知识出版社, 1991。 [4]《美术大观》[J].2007,(12)。 [5]《书画艺术》[J].2005,(4)。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花鸟画史

(1)花鸟画的历史进程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花鸟作为中国艺术的表现对象,一直是以图案纹饰的方式出现在陶器、铜器之上。那时候的花草、禽鸟和一些动物具有神秘的意义,有着复杂的社会意蕴。人们图绘它并不是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而是通过它们传达社会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艺术的形式只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人类早期对花鸟的关注,是孕育花鸟画的温床。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如此等等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虽然现在看不到这些原作,但是通过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2)花鸟画的画法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铜器上,“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关系。 ☆六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到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虽然现在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已表明当 时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唐代 到了唐代,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著录中计有花鸟画家八十多人。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韦偃画牛,李泓画虎,卢弁画猫,张旻画鸡,齐旻画犬,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 ☆五代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黄筌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的富贵不仅表现对象的珍奇,在画法上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