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第一教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第一教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第一教时)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教学目标:

①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尤其是反衬手法

②通过传神的神态、容貌、动作的描写,曲折细腻地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一、文学常识储备:

1、花间派

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后人编为《花间集》。

2、温庭筠

花间鼻祖,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二、学生结合注释、作者的介绍读懂诗歌大意,质疑

参考【译文】

金色的朝阳辉映在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晦明阴阳、金光闪烁,

蓬松鬓发像流云一样将要遮掩过她那雪白的香腮。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反复摆弄欣赏,梳洗多么迟缓。

对着前后镜,美人在簪花,发髻上鲜花与镜中美人面交相辉映。

穿上刚熨贴好的绣花丝罗短袄,彩衣上缀着一双双金线绣成的鹧鸪鸟。

【大意】

根据诗歌六大要素(题材、内容、语言、意象、感情、手法)初步解读诗歌,训练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这首《菩萨蛮》是一首闺怨诗,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三、赏析参考(教师备用)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光艳毕现。在短短十四字中,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一解认为指屏风山的小山。则全句意为: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另一解认为指眉。又一解认为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或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光彩闪烁。“重叠金”,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金,或指“金钗”)。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首句说眉上的颜色褪了,次句说头发蓬蓬松松地快垂到腮边了,三、四两句才接着说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画眉和梳妆。这样前后呼应,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写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它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末两句写她穿上新贴图样的绣花丝绸短袄,袄子上盘着一对对金色的鹧鸪。这双双对对的鹧鸪,勾起她无限的情思。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这两句,已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所以第三句点出一个“懒”字,这才不使人觉得“懒”字突兀。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觉得它与上文扣得很紧。因为眉残了,便画眉;发松了,便梳妆。第四句末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四、【课堂练习】

1、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请结合首句描写加以分析?

2、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赏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句中的“懒”“弄”“迟”几字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练习答案】

1.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光艳毕现。在短短十四字中,把色泽、气味、体态、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营造视觉之美。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闺中贵族女子的形象。“画蛾眉”应是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者荣”的心态,但“懒”字把她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女主人公的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弄”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了。“迟”又呼应了前面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

3、——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一、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

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

二、大致理解诗意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要在老之前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悔断肚肠。

三、赏析参考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

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这是一段艳情生活的回忆,是一幅夜阑泣别的画图。

四、【练习】

1、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一下词人笔下的江南。并概括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赞美“江南好”的?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词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胜过碧蓝的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在酒家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聚的霜雪。“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江南人之美。通过这些写出江南的美。(以乐景写哀情)

2.“莫还乡”实际正是由于想到了家乡。他没有用“不”字,而是用的“莫”带有叮嘱的口吻,是想还乡,但是由于此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有故乡欲归而不能的苦衷。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没有关系,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表面上写的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实际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家乡正弥漫着战乱烽火,回到那里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唐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拼音及翻译整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pú菩 sà 萨 mán 蛮· x iǎo 小 s hān 山 c hónɡ 重 d ié 叠 jīn 金 mínɡ 明 m iè 灭 wēn 温 tínɡ 庭 jūn 筠 x iǎo 小s hān 山 c hónɡ 重 d ié 叠 jīn 金 mínɡ 明 m iè 灭, bìn 鬓 yún 云 yù 欲 dù 度 x iānɡ 香 sāi 腮 x uě 雪。 lǎn 懒 qǐ 起 h uà 画 é 蛾 méi 眉, nònɡ 弄 z h uānɡ 妆 s hū 梳 xǐ 洗 c hí 迟。 z hào 照 h uā 花 q ián 前 hòu 后 jìnɡ 镜, h uā 花 m iàn 面 j iāo 交 x iānɡ 相 yìnɡ 映。 xīn 新 t iē 帖 x iù 绣 l uó 罗 rú 襦, s h uānɡ 双 s h uānɡ 双 jīn 金 z hè 鹧 ɡū 鸪。

一、词句解释 (1)(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2)(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3)(懒起画蛾眉)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4)(弄妆梳洗迟)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新帖绣罗襦)罗襦:丝绸短袄。 (6)(双双金鹧鸪)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二、原文译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鬓云欲度香腮雪。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起画蛾眉,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 弄妆梳洗迟。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花前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 花面交相映。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新帖绣罗襦,刚穿上的绫罗裙襦, 双双金鹧鸪。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李凭箜篌引》《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理解性默写

《李凭箜篌引》李贺 1、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2、描写音乐的震撼力,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3、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5、《李凭箜篌引》中,以乐器的精良构造和移情于云来烘托演奏者技艺高超的诗句是:“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6、《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7、《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让年老羸弱、行动艰难的动物腾跃起舞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8、《李凭箜篌引》中用静物来进一步烘托乐声新奇瑰丽的诗句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两句,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1. 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鬓发散乱如云的诗句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将腮喻为雪。 2.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对闺中女子梳妆打扮的描写,写出了女子体态的娇柔和行动的慵懒。 3.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描写闺中女子照镜贴花的细节,再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写出了女子容颜之美。 4.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写闺中思妇更换衣服时,看到衣服上绣的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是说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2、“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说人虽亡故,而过去美好的情景一直记挂,不能消除。 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是说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我凄凉孤独无处诉说,此语格外沉痛。 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假设见面的情形,相爱的人,十年不见,一朝相逢,自己已是饱经风霜,两鬓斑白,妻子该要认不出来自己了。 5、“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才开始真正“记梦”,呼应标题。 6、“小轩窗,正梳妆。”两句,与其说是写梦中情形,毋宁说是回忆当年的闺房之乐。

菩萨蛮(小山重叠)学案

菩萨蛮(小山)学案 编写:姚贵雪审核:薛小艳 学习目标: 1、了解温庭筠及“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学习重点:理解本诗中主人公的情感;背诵全诗。 难点:表现手法的理解与鉴赏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从词的影响导入 二.词的相关知识链接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两大派及代表人物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花间词。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 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 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三、诵读感知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了解词的大意 结合书注,用语言描绘所写内容 (三)整体把握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导学案: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编写审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五代词的有关常识。 2、通过对“温词”的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 二、预习指导 (一)、词牌说明 《菩萨蛮》,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许多文人骚客都写过以《菩萨蛮》为词牌(曲牌)的诗词,其中以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最有名。 (二)、唐五代词概述: 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 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成功地运 用反衬手法。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仅供 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 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 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 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 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2、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 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 腮,雪白的面颊。 3、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 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罗襦:丝绸短袄。 6、 鹧鸪: 贴绣上去的鹧鸪图, 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 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 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菩萨蛮》教学学案

《菩萨蛮》教学学案 靖安中学彭丽 一、教材分析 《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闺中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等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它选自中国最早的一本词集——《花间集》;它的作者是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的温庭筠。 一首好词,本身就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会被它吸引,被它感动,《菩萨蛮》就是这样一首好词。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情介绍 我所教学的对象是高二的理科生,他们在高中语文必修四曾经系统的学习过词,在选修课本诗歌部分也学习了很多词人的作品,对词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但是,大多数理科生,他们平常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看文学类的书,更别说古典诗词了,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扩展,不符合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写的要求,诗歌鉴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 从做诗歌鉴赏题目来看,通常是失分很多的一个题型。 所以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诗歌鉴赏能力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学情介绍以及《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背诵出这首词。 “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优美的语言、铿锵的声韵、向上的精神、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能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提高学生诗歌方面的能力背诵可谓必不可少。 ②学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理解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基本方法,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而且“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也是《新课标》评价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设置了教学目标二,又因为本文主题的含蓄性,所以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③在体会文本的语言、音律、情感之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热爱的民族是可悲的。所以我设置了教学目标三。 四、教法与学法 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百花齐放的语文教学模式背后支撑的基本方法还应是“诵读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这两个方法迢递千年,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所以教法我采用诵读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学法采用诵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由新课导入、自主诵读、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五个

《菩萨蛮》韦庄导学案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第七单元第二课 《菩萨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韦庄词“明白晓畅,疏朗秀美”的语言特点。 2. 透过词句,体会情感。 3. 结合写作背景,探究主旨。 【预习导航】 1.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后入蜀为西蜀节度使王建掌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终于蜀,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有男女之情、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2.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本词是第二首。黄巢起义后,藩镇混乱,韦庄避难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即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 3.这首词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 诵读时,遇平声韵“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作停顿; 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些。 4.字词解释 游人:这里指漂泊江南的人 合:应当 垆: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凝霜雪:像凝结起来的霜雪一样 皓:白 须:应 【问题探究】 1.作者表达对江南的情感是什么? 2.“人人尽说江南好”中“人人尽说”隐藏意思是什么? 1 / 2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3. 诗词从哪些方面写“江南好”? 4寄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为什么 【总结概括】 【课堂练习】 《菩萨蛮》(其三)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韦庄年少时曾多年流寓江南。《菩萨蛮》词共有五首,为词人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1.词中“此度”指的是 ;“归”指的是。(2分) 2.该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课下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完成练习册作业。 3、预习下一课。 2 / 2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人论世,认识作者 2. 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学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4.把握衬托这种手法 二、学习重点: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把握衬托的手法 一、猜一猜:他是谁? 请根据以下关键词猜一位晚唐的词人 年少有才却终身不第 讥讽丞相又冒犯皇帝 颜值不高却至真性情 (一)年少有才 他少年时已才华横溢,他只要把手交叉着调弄了八次,便能写出一首声情并茂的七律诗。但是却一辈子却没能考中进士,为什么? (二)帮人作弊高手 在唐代,靠进士除了考才华,还要有一项道德评判。他由于生活放荡不羁,经常讥讽权贵,道德评判经常不过关。于是,他一气之下,在科举考场中帮人作弊,报复朝廷。 从近40岁起,他参加过五六次三年一度的“高考”,却始终考不上进士。但他很有奉献 精神,每次考试做完试卷后,都自愿无偿地帮助周围考生答题。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朝廷再次举办“高考”,礼部侍郎沈询主持考试。鉴于作 弊专业户的他早已臭名远扬,沈询为了防止他再次当枪手,特意给他设了个专座。开考后,在沈询等几位监考官的全程关照下,他貌似有点不爽,草草写了千把字,就提前交卷离场。主考官沈询终于松了口气,忍不住得意地问他:“今天你作弊了没?”他失落地说:“监考太严,我也没敢乱整,才搞了个八连发而已。”在监考官如此严密盯梢下,他居然还能神不知鬼不 觉地帮八个人作弊,完了还嘚瑟,这让主考官受到了严重打击,气得哆嗦不止。可想而知,他这次考试又悲剧了。 (三)讥讽丞相 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他代为撰词,并让他不要泄露此事。但是他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 他还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 (四)得罪皇帝 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他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他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后来,他被贬到遥远的江南做县尉。 (五)丑得吓人 你以为有才华的人都长得这样帅,不,他有可能是长得像钟馗一样丑。 他被称作“钟馗”,大家都知道“钟馗捉鬼”的传说,而他被称为“钟馗”,不是由于别的原因,正是因为颜值问题。据说,他的长相是“隆口巨鼻”,想想确实挺吓人的。不过,虽然其貌不扬,写出的词却是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韦庄 菩萨蛮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古典诗词的一些常识,对诗词鉴赏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欣赏本词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了解诗词的语言美与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讲授: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三活动:课前思考: 1、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所写的内容。答: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

《菩萨蛮》(其一)中的“小山”究竟谓何?

《菩萨蛮》(其一)中的“小山”究竟谓何? 作者:曾芷倩邹玲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8年第11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而生的产物。作为高中语 文选修教材,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能够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也能够在 微观上体味同一阶段的不同诗人同中存异的风格。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一)一词被收录在 第7个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中,这一专题是唐诗转向宋词的过渡。 对于词中“小山”一词的注解,教材上给出了三种说法: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一说形 容女子隆起的发髻,或指女子弯弯的眉毛[1]。对备受争议的“小山”一词,采用多种观点作注解的行为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但是,这三种注解中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 基础上对“小山”一词究竟谓何阐明自己的观点。 一、众说纷纭之“小山” 对于这首极尽女子慵懒情态的闺阁词,学者们对词中所抒发的情感倾向并无异议,一般都 认为此词是写闺怨,是典型的花间词风的代表[2]。但是,学者们对于此词开篇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争议颇多,对“小山”一词的解释有八种之多。在此,我列举出了较为 主要的六种说法。(一)山眉说这种说法与教材中的第三种解释相一致。夏承焘先生将 “小山”解读为“山眉”,依据是“唐明皇造出十种女子画眉的式样,有远山眉、三峰眉等等。小山眉是十种眉样之一”[3]。何谓“山眉”?即女子眉毛的形状像一座山。与温庭筠同时代的韦庄,在《荷叶杯》一词中写过“一双愁黛远山眉”这样的句子,山是眉之形,黛是眉之色, 可谓印证了当时确实存在“山眉”这一种眉形。(二)山枕说古代的枕头与现在的枕头大 不一样。刘学锴在《温庭筠全集校注》中指出:“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间微凹,两 端突起,其形如山,故称”[4]。“山枕”一词作为实物名称,始出现于晚唐词,《花间词》中出现最多[5]。的确,与温庭筠同时代的词人也多次写到“山枕”这个意象。如顾复的《甘州子》:“山枕上,私语口脂香”,“山枕上,几点泪痕新”,“山枕上,翠钿镇眉心”。如牛 峤《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其实,在温庭筠其余词中,也多次出 现“山枕”这个意象,如《菩萨蛮》(其十四):“山枕隐浓妆”;再如《更漏子》:“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山枕的使用者多是女性,这与晚唐五代流行的妇女发式有关。当时的妇女多梳高髻,盘以 假发,堆积如云,再加以繁复的头饰。为了方便,妇女多有顶着高髻不去头饰而眠的习惯。山 枕能够让妇女的发髻有所安置,避免悬空带来的不舒适感。(三)山额说台湾教授萧继宗 将“小山”解读为“山额”,他在《评点校注花间集》说道:“小山二字,注家多误解。…… 至于所谓‘金明灭’,唐宋人以黄涂额,略似今日之印度女妆。至于‘小山’之‘小’字,初 看似尚未安,实则古人审美,以妇人额小为美。(四)发髻说这一说法与教材中的第二种 注解一致。徐培均在《唐宋词小令精华》中将“小山”解释成“隆起的发髻”,持这种观点的 还有金克木。他认为:“小山分明是说妇女挽髻睡觉,睡醒后发髻高低不平,宛若小山”[6]。王子今结合壁画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小山”形容“高髻”这一认识,又为这一说法增添论据。(五)小梳说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最先提出“金背小梳”的说法。他认为 “小山重叠金明灭”所形容的,也正是当时妇女头上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剪重叠闪烁情形[7]。 (六)山屏说、屏山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涵咏词句,掌握描写技巧,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女主人公形象; ②以情观情,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闺怨诗的情感内涵及深层意蕴; 2.过程与方法: 吟诵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品味古典诗词中相思之美,感受“花间词”秾丽绮艳的风格; ②能够立足时代背景对闺怨题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材分析】 《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闺中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等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能够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理科学生,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已经系统学习过词的有关知识及部分作品,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但理科生诗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闺怨题材作品,女主人公的形象及情感内涵,诗歌的深层意蕴、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对于理科生都是一种较难进入的情境。本堂课,更注重将“想象”“意境”“吟诵”等鉴赏要点有机融入课堂,做到让学生掌握基本鉴赏方法之外,还能够发挥想象,将诗歌转化成优美的散文。在交流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做到审美与实用兼顾。【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描写技巧及反衬手法的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②教学难点:探究文人创作闺怨诗的深层寄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投影木心的《从前慢》节选) 木心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里边有三个关键词是我对它怦然心动的原因,大家猜是哪三个关键词? 明确:从前、慢、爱 从前是古色古香的,从前的日子是悠长悠长的,从前的爱是执着而深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走进从前人的日子,走进从前的慢生活,去了解从前人的爱与痛。这首词的词牌叫菩萨蛮。 (PPT切换标题板书:菩萨蛮温庭筠) 一、初读入境﹒感知情韵 唐宣宗时期,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据说听之如天簌梵音。3 如今这首天簌梵音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关于诗人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 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因当时长调尚未发展出来,因而《花间集》所收之词均为小令和中调,其中收录作品最多的作家是温庭筠,共录六十六首。 3.争鸣:小山重叠金明灭 王力教授认为,“小山,指屏山,即屏风。金明灭,指日光在屏风的彩画上闪烁不定,忽明忽暗,表示已经天亮。”。也有人认为该句乃用借代手法,“小山”借指小山眉,“金”借指额黄。隔夜的小山眉深浅不匀,如重重叠叠之山峦,额黄也有明有暗。(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曾记:“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其中小山眉(远山眉)源出《西京杂记?司马相如》:“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温庭筠《菩萨蛮》 十四首(其一)

花间集卷第一 菩萨蛮十四首(其一)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2.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3.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罗襦:丝绸短袄。 6.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

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魏娜娜【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贵妇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此处应用ppt,播放歌曲《菩萨蛮》;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兴趣) 播放姚贝娜演唱的歌曲《菩萨蛮》,引出接下来所要讲解的词《菩萨蛮》。 二、花间词 (此处应用ppt,图片展示“花间词”相关知识

目的;补充文学常识) 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四、《菩萨蛮》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了解词的大意 (三)整体把握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五、诗歌鉴赏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什么? (此处运用ppt,图片展示画有小山眉的古装仕女图;目的:增强认知力) “小山”是小山眉,是唐明皇所定十种眉形之一。“金”是指女子额间的一种妆容。“重叠”“明灭”即指女子晨起后所展现出的隔夜残妆。 2、“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

菩萨蛮 小山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书法卷轴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是词史上的一段丰碑,影响极为深远。其中《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最出色的一首,为温词的代表作。 【作品名称】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创作年代】晚唐【作者姓名】温庭筠【作品体裁】词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1.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2.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3.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⑦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⑧罗襦:丝绸短袄。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大意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此调原出外来舞曲。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项,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小令,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温庭筠 (约801-866)晚唐诗人。《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飞卿才思艳丽,工于小赋,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累举不第,初至京师,为人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宣宗大中末,授方山尉。徐商镇襄阳,往依之,曾署巡官。 文学史上,温庭筠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名压倒诗名,而其《金荃集》亦为第一本词的别集。他流传下来的词70余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多写闺妇或歌伎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之作。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关于诗人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因当时长调尚未发展出来,因而《花间集》所收之词均为小令和中调,其中收录作品最多的作家是温庭筠,共录六十六首。? 3.争鸣:小山重叠金明灭?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④背诵。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教学方法:读背、质疑探究、交流展示、师生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学生总结感性认识,教师补充。 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词被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词是配乐的,就有乐曲名称,即“曲牌”或“词牌”,词牌不同,句子就不一样,所以写词也叫“填词”。 2、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菩萨蛮》导学案 年级:高二编写:陈婉媚审定:日期: 2010-1-2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的思想性格、词风,识记辛词中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知人论世”和分析修辞效果的方法,品读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词人崇高人格的艺术再现。 【学习重点】 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披文入情,感受诗人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略。详见《青玉案》导学案“知识链接”) 2、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怀的“古”,实际是40年前当朝的旧事: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入侵,隆祐太后从洪州(今江西南昌)沿赣(gàn)江南逃,先逃至造口,再转陆路流亡到赣州。金兵追太后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大肆蹂躏(róulìn),百姓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从高宗南渡建立小朝廷以来已经有半个世纪了。虽屡经挫折,恢复中原的希望依然存在。而且在此半个世纪中,抗金是曾取得重大胜利甚至接近最后胜利的:如南渡初年宗泽为东京留守时,准备大举渡河,收复失地,谓“中兴之业,必可立致”。但为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等所破坏,不得实现。他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途经造口,他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诗意解读: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zhè gū)“行不得也”的叫声。 4、修辞手法: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化的作用。例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