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形式与政策论文 两岸关系 时事评论

2000年,台湾首次通过选举产生政党轮替。在那一次选举过程中,宋楚瑜、连战、陈水扁“三分天下”。最后打着“台湾之子”旗号的陈水扁赢得了选举,支持“台独”的政党民进党赢得的政权。两岸关系进入了8年的僵化时期。

关键词:蒋介石民进党马英九两岸“三通”祖国统一

一、蒋介石反对“台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逃往台湾,美国方面考虑直接插手台湾,使其成为在远东遏制苏联的一个战略基地,尤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蒋介石有求于美国,希望美国支持他“反攻大陆”,他对“中华民国拥有全中国的主权”至死也顽固坚持着,使两岸对峙一直成为内战的延续。

文化的血脉。他们还严打“台独”活动,破获许多“台独”案件,使“台独”活动在岛内难以立足。蒋介石很有名的一句话就是“谁搞台独,我搞他脑袋”。

二、政党更替导致的两岸危机

台湾问题是一个背负着复杂国际背景的中国内政问题在政治革新前,起初美国是国民党的坚定支持者。正是由于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给予的巨大帮助,国民党才得以重建和恢复台湾经济,并形成与大陆的对峙,使其一党专政得以保全。随着台湾以及周边地区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美国逐渐认识到,一个亲美反共的民主政权比一个亲美反共的独裁政权更稳定、更能维护美国利益。于是,美国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不断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推进台湾民主政治松动。进入八十年代,美国不断增加对国民党当局的压力,要求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不断向国民党当局施压。

陈水扁被夸大成温暖、阳光,在这样强烈对比的宣传中,人们很容易被误导。

由于李登辉主政后,刻意使国民党出现了多次分裂,实力一步步下降。在这次总统选举中,李登辉玩弄政治阴谋,导致具有相当实力的前台湾省长宋楚瑜出走并自行宣布参选“总统”。国民党分裂出来的宋楚瑜与连战两组人马,票源有相当大的重叠性,选票严重分流。宋楚瑜尽管挟有“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和高民意支持度,但李登辉为首的国民党高层打压宋楚瑜,使宋楚瑜最终还是以微弱的劣势落败,而陈水扁则趁势拉抬选情并最终当选。

获得总统宝座后的的陈水扁“台独”气焰越来越嚣张。台湾通过所谓的“公投法”启动“防御性条款”,企图在2004年“大选”当天同步举行台湾历史上第一次公投。之后,陈水扁开始炮制“理由”,说什么“台湾遭遇外力威胁是现在进行式。中国以四百多枚飞弹瞄准台湾,所以适用防卫性公投”。全力推动“统独公投”,企图借大陆的激烈反应,为自己塑造“悲情形象”,骗取更多选民的同

力在国民大会、立法院中形成不对等的三党鼎立局面。由于陈水扁只是以简单多数获胜,在“议会”没有优势,也没有足够的民众基础,任何人事与政策提案均难过关,都必须经过政党之间的合纵连横与协商,这必然导致“议会”机构议事效率的低下,甚至议事瘫痪和民意机构的解散与重选。政局的动荡,加上台湾笼罩在陈水扁、民进党“台独”主张与“台独党纲”的阴影下,众多有产阶级担心自己的生命与财产不保,外省人则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族群矛盾加剧等等,此将导致人心涣散、社会不安、股市震荡,资金外流,向外移民增多,进而加剧政局的不稳,影响着台湾的生存和发展。

民进党执政后,由于是仓促上阵,民进党走向了煽动民粹、割裂族群的道路。出于自己的台独理念和执政无能的压力,走向了挑衅大陆、制造两岸对立的道路。从而使得台湾海峡成为东亚、亚洲甚至全球最为动荡的热点之一。严重损害了两岸人民的利益,致使两岸关系陷入8年的僵局。

时势造英雄,在2008年,马英九以清廉、理性、温和的形象,成了站在陈水扁对面的“英雄”。国民党用了“准备好了”四个字,辅以“两岸”题材,虚实结合,简要概括了求新、求变、求发展的选举主轴。在这一场选战中,国民党的文宣手法同样充满了“新奇变”,充满了感性,让民众切实地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前景,不一样的领导人,不一样的国民党。

2008岁末年终,随着两只大熊猫“团团”、“圆圆”在众目期待之下抵达台北,两岸近一年以来的交流、改善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两岸“三通”终于得以实现。与此同时,规模空前的国共经贸论坛顺利举行,这一切为2008年的两岸关系划上了堪称完美的句话。

四、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与政治分歧,并未使蒋氏父子放弃民族主义,因为国共

女,大家把分裂国土者视为共同的敌人,反独促统正汇成巨大的洪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