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Z染色

LacZ染色
LacZ染色

LacZ阳性显色为深蓝色,其染色的部位为目的基因敲掉的部位,因此是报告基因的定位。比如:Tpbp-Cre小鼠与Rosa-LacZ小鼠交配,通过取材后的LacZ染色就可以知道Tpbp在哪个时间点哪个部位表达。

各种溶液的配制方法:

0.2% PFA:

Stock 25ml

PFA(带手套、口罩)0.05g;咯批

0.1M PIPES buffer 25ml

2mM MgCl21M 50ul

5mM EGTA 0.25M 500ul

30%蔗糖:

25ml

Sucrose 7.5g

1X PBS 25ml

2mM MgCl2 1M 50ul

Detergent rinse:

0.1M PB(pH 7.3)25ml

2mM MgCl2 1M 50ul

0.01% sodium deoxy 10% 25ul

0.02% NP-40 20% 25ul

Staining solution:

0.1M PB(pH 7.3)25ml

2mM MgCl2 1M 50ul

0.01% sodium deoxycholate 10% 25ul

0.02% NP-40 20% 25ul

5mM K3Fe(CN)6 0.5M 250ul

5mM K4Fe(CN)6 0.5M 250ul

X-GAL 20mg/ml 1.25ml

1、切下着床点或胎盘或其他阳性组织(如小肠、肾),放入0.2%的PFA中,4°过夜,然

后换成30%的蔗糖过夜(组织沉入瓶底即可)。

2、将组织放入OCT中包埋(需准备液氮瓶和包埋的小塑料盒)。

3、切冰冻切片,-80°保存。

4、取出切片,在室温中静置10min左右。

5、切片放入0.2%的PFA中,冰上10min。

6、用PBS + 2mM MgCl2清洗,冰上10min X 2次(500mlPBS + 1ml 1M MgCl2)。

7、将切片放入detergent rinse中,冰上10min。

8、放入staining solution(避光),37°过夜。

9、在PBS + 2mM MgCl2清洗,5min X 2次。

10、分别放入tap water和dH2O中(前者2-3下,后者数下)。

11、依次放入30%乙醇、50%乙醇、70%乙醇、85%乙醇,各20s。

12、放入伊红中,2下(将玻片上多余的伊红擦去)。

13、依次放入95%乙醇、100%乙醇、100%乙醇、二甲苯、二甲苯,各20s,封片。

《染色游戏》教学设计

《染色游戏》教学设计 刘慧丽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求知欲较强,本节课根据染纸艺术富有童趣又极具创造性的特点,通过纸艺术的色彩美、图案美,让学生去欣赏、感受民间工艺——染纸的美,同时,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设计·应用,染纸是我国民间美术中的一种,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利用宣纸的吸水性强,结合多种方式的折叠后,采用浸、点、染等方法,使纸面色彩变化而有规律,色与色之间渗透自然而富有变幻。体会染色游戏的同时,将自己的作品装饰到生活中,感受了用美术来创造生活的乐趣。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选用吸水性强的纸,将其折一折、浸一浸、染一染颜色,学习将白纸染出美丽花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水粉颜料可加水调和并容易上色的特点以及宣纸的吸水特性,用纸浸染的方法染制美丽的花纸。并联系生活加上自我的创造力,将染制的美丽花纸制作成美观的作品。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染色游戏千变万化的乐趣,感受水粉色彩带给我们生活绚丽多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染纸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学习纸的不同折叠方法,将折叠过的纸在水粉颜料中浸染,形成美丽的花纸。 教学难点:纸张折叠的方法、浸染时水份的控制以及浸染颜色和位置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效果。 解决措施:通过教师示范和不同制作方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折叠方法和浸染颜色和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帮助、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水粉颜料、水粉笔、宣纸、纸盘若干、水桶、抹布。 学生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宣纸、纸盘若干、水桶、抹布、剪刀、固体胶。 六、课时:1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宣纸: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纸吗?你们知道这种纸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小结: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画纸,是吸水性很强的纸,是用来画国画和写书法

纸张染色

染色 染色是为了生产颜色纸。例如有色书写纸、包装纸、广告纸、宣传标语纸等都要用进行染色。生产白纸也常常需要添加染料进行调色,消除刺目和暗淡的色调,增加纸张的白度,这是在印刷纸和书写纸的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一、染料的种类和性质 染料分无机的和有机的、人造的和天然的。不容于水的染料称为颜料。颜料实际上是一种有色的填料,有天然无机颜料和人造无机颜料两种。 染料中以人造染料用途最广。这是由于这类染料颜色多种,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随意选用,易溶于水,着色力强,染色操作比较简单。在造纸工业中常用的染料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荧光增白剂等。 (一)碱性染料 碱性染料是造纸中生产普通颜色纸最常用的一类染料,有盐基槐黄、盐基金黄、盐基玫瑰红、盐基品蓝、盐基亮绿等. 碱性染料容易使植物纤维上色,色泽鲜艳,但耐光、耐热性能不强,容易褪色。不宜使用硬水和带有碱性的水溶解,因为它能导致产生色斑。通常加入约1%的醋酸,用70oC以下的热水溶解后使用。 (二)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也是造纸中常用的一类染料,常用的有酸性皂黄、酸性煮红、酸性品蓝和酸性绿等。

酸性染料与植物纤维没有亲和力,需要借助于施胶加矾才能留着在纤维上,所以通常只用于施胶纸,并且必须在加胶、加矾之前加入浆内,使其有必要的时间与纤维均匀混合。酸性染料的着色力和色泽的鲜艳性不如碱性染料,但耐光、耐热等性能较好。PH值在4.5~4.7染色效果最好。不施胶的纸一般不能使用酸性染料。 (三)直接染料 直接染料与纤维有亲和力,能对它直接染色。这类染料常用的有直接品蓝、直接湖蓝、直接黄、直接大红等。 直接染料特别适用于染色不施胶和不含机械木浆的施胶纸。加入染料溶液的时间,在施胶前后均可。直接染料颜色的鲜艳程度虽然不及碱性染料,但耐光性比它强些。直接染料不容于冷水中,而能在热水中溶解。 (四)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又称荧光染料。它是一种二氨基二苯乙烯的衍生物或盐类。除了反射可见光谱的光线之外,还能将紫外线反射为可见光,使所染物质在紫外线激发后产生紫蓝色荧光。因此,被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纤维将会发出比原来更多的可见光线,并且由于增添的反射光线具有天蓝色和紫色,从而能够抵消纤维中的黄色,而起到了补色效应,从而对一定白度的纸浆产生了增白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可以加入浆内使用,也可以加入表面施胶剂或涂布剂中使用。通常用量为0.06~0.12%。 其原理在于增白剂是一种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学物质,这个共轭双

涤棉织物染整工艺设计

涤棉织物染整工艺设计涤棉混纺织物是涤纶和棉以一定比例混纺而成,既保持了涤纶的特点,又改善了穿着不透气等缺点,是针织面料中又一较典型的产品。 工艺流程: 原布准备→烧毛→中和→练漂→丝光→染色→印花→后整理→成品 前处理原理与目的 T/C织物的前处理其主要目的的去除棉纱线上的天然杂质,这些天然杂质主要包括棉籽壳、蜡状物质等天然纤维的共生物。纤维在纺纱,纱线织造过程中沾染的油污和为了满足加工要求施加的油剂,色素等。通过练漂,一方面充分发挥纤维的优良品质,更主要的是满足染色,印花等一系列后续加工对织物白度和吸湿,渗透性的要求。同时,前处理还能改善针织物的光泽,手感等服用性能。 传统的碱煮练法,以氢氧化钠为煮练剂,精练剂(表面活性剂),渗透剂,在这些煮练剂的共同作用下,使棉纤维上的天然杂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而被部分除去棉针织物煮练后,杂质明显减少,吸水性有很大提高,但由于纤维上还存在天然色素,外观不结合,除深色外还要进行漂白,否则回影响染色均匀性和色泽的鲜艳度,漂白其目的是破坏色素,提高白度,并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棉籽壳,果胶等杂质,进一步提高织物的吸水性。 常选用漂白方式:氧漂,漂白效果好,对纤维的损伤小,环境污染小,去污能力强。 练漂方式: 碱氧一浴法练漂即将氢氧化钠与双氧水同浴处理T∕C混纺织物,使精练和漂白同时完成的一种练漂工艺,该工艺可以大大缩短棉针织物的前处理加工过程,减少设备损耗,缩短加工时间,提高了织物的牢度。 工艺流程及条件:坯布→浸轧碱氧液(室温,轧余率100%-110%)→汽蒸(100-102℃→热水(85-90℃)3次→温水洗(65-70℃)2次→冷水洗→晾干,待测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相关的技术。 【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位,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的,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但不是任何染料皆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而且总是要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们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詹纳斯绿B(Janus green B)和中性红(neutral red)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染色各有专一性。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其形态和数量随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的生理状态而发生变化。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超活染色,这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作用,使染料始终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这些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即无色状态)。 【实验用品】 1、材料: 小白鼠肝脏、睾丸 2、试剂: Ringer溶液:NaCl 0.85g + KCl 0.25g + CaCl2 0.03g + 蒸馏水100ml; 1%、1/5000詹纳斯绿B溶液:称取50mg詹纳斯绿B溶于5ml Ringer溶液中,30-40℃加热,使之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取1%原液1ml加入49ml Ringer溶液,即为1/5000工作液装入棕色瓶中备用。 3、器材: 显微镜、解剖盘、剪刀、吸管、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 【实验步骤】 1、用断头法处死小白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取小白鼠肝组织,选取边缘较薄的肝组织0.5cm3, 放入小烧杯中,用Ringer液冲洗去血污。 2、在干净的凹面载玻片的凹穴中,滴加1/5000詹纳斯绿B溶液,再将肝组织块移入染液中,注意不 可将组织块完全淹没,要使组织块上面部分半露在染液外,这样细胞内的线粒体酶系可充分得到氧化,易被染色。当组织块边缘被染成蓝绿色即成(—般需染20~30min)。 3、吸去染液,用眼科剪将组织块着色部分剪下重置小烧杯中,滴加Ringer溶液0.5ml,用剪刀充分 剪碎制悬液。 4、取上述细胞悬液滴片,加盖玻片,高倍镜下观察。

染色工艺设置与管理系统设计说明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染色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染机进行集中管理已成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染色工艺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尤为重要,因为染色数据的准确性和设置的高效性决定了着产品的产量、质量,关系到染整企业整体的效益[1]。但由于目前染色机种类繁多,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功能规格均有所区别,使得染色工艺的集中设置和管理成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难点[2]。 开发染色工艺的设置及管理软件能够减少人为误差,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借助数据库,可对各染机的染色工艺参数进行保存,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大大降低企业人工记录的成本,和人为疏忽所产生的风险。染色工艺设置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使染厂对染色工艺的管理更加自动化、信息化和规化。有助于印染企业建立灵敏的生产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 国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虽然近年来我国染整行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大量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得到了使用,但由于染整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国染整企业在染程库建设方面很多停留在人工处理阶段。而且染色行业普遍存在染色机种类各异、自动化程度差异化明显、生产过程集成度低等现象,同时面临着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操作人员对自动化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不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染色效果[3]。 国针对准备车间机群而开发的数据管理系统相对较少,少数企业仅使用了一些信息管理系统,绝大多数的数据需要手动输入。这种管理方式无法保证生产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全面管理整个车间设备,更不能实现对染机的各种实时数据如运转状况、质量情况、停机状态等的采集和生产过程中实时发生的各种异常事件的管理[4]。 而国外染企的染机不仅具有多样化的控制功能还有完善友好的人机界面。功

改善纸浆染色效果的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818028521.html,)改善纸浆染色效果的方法 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五颜六色的纸张,使得纸张的消费种类朝着多样化发展,致使彩色纸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样许多造纸厂都进行了工艺改进,来生产彩色纸,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彩色纸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将纸浆染色(染色是在纸浆中加入染料使之带色),然后在纸机上抄出带有颜色的纸张。有些厂家由于操作不当或没有生产彩色纸的经验,在生产上出现了诸如色浅、色斑、颜色不均匀、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降低产品的质量。变宝网小编对染色的理论和一些厂家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选用合适的染料染料的种类很多 主要有直接染料、碱性染料、酸性染料三大类,每一类中又有许多种。不同的染料其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以及染色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差别,在确定染色工艺时应首先根据浆料的种类、特性,纸张的用途和染色的各种条件(如:温度、酸碱性、时间等)选用最佳的染料。 二、改进染色工艺 1、方法:染色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把干粉状的染料直接投入到纸浆中的染色方法;而湿法是用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水把染料溶解并充分分散,再把溶解后的染料加入纸浆中染色。在生产中发现,湿法染色效果优于干法,染料用80~90度的热水充分溶解染料,进行湿法染色,可以起到提高上染率、提高染色均匀性、降低染料用量的效果。

2、温度:提高染色的温度,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分散作用增强,有利于染料分子均匀、牢固地与纤维结合,从而改善染色效果。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染色时纸浆的温度,来增强着色效果。 3、水质:纸浆的染色是在水中进行的,因此水质对染色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硬度和悬浮物含量高的生产用水,都会对染色产生负作用,在生产染色纸张时,更应加强生产用水的处理,并尽量除去纸浆中的杂质。 4、pH值:各种染料均有其适宜的pH范围,严格控制pH值,是取得预期染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多数染料来说,pH值在4。5~5。5之间留着率大,着色效果好。 5、施胶工序:常用的松香胶酸性施胶,有助于纸浆着色,但对不同染料情况不完全一样。对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松香胶和矾土均能起媒染作用,但却会使直接染料带来色相暗淡、耐光性差等后果。松香胶和少量矾土也能促进碱性染料的上色,但是矾土过多,pH一旦下降到4。5以下,则不利于碱性染料的使用。在施胶和染色时最后加入矾土,可较好地保证施胶和染色效果。 三、提高纸浆质量 1、稳定纸浆硬度:纸浆的硬度是纸浆中残留木素含量的体现,对纤维与染料亲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染色条件下,纸浆的颜色会随硬度的波动而变化,在生产上应严格控制纸浆的硬度,以避免纸浆颜色的差异。 2、提高纸浆白度:白度主要影响纸浆染色视觉效果,不管哪种纸浆,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漂白后纸浆经染色比未漂浆看起来颜色会鲜艳一些,表现出更好的染色效果。 3、提高纸浆洗净度:许多酸性或碱性化学物质都会影响染色浆的色泽,其原因是由于有的染料是指示剂,ph值的变化将引起颜色的变化。纸浆漂白中残留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对染料的影响更大,如残余的氯等。要除去残余化学物质的不良影响,必须加强染色前纸浆的洗涤,使这些影响染色的化学物质从纸浆中分离出来,提高染色的效果。

染色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法

染色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法 近几年,国内在染色废水处理方面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碱式氯化铝的逐渐增多,它在除色除油方面都有效果。那么染色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法呢? 中和法:在印染废水中,该法只能调节废水PH,不能去除废水中污染物,在用生物处理法时,应控制其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PH 在6-9之间。 混凝法:用化学药剂使废水中大量染料、洗涤剂等微粒子结合成大粒子去除,印染废水处理中需用的混凝剂有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硫酸铝、明矾、三氯化铁等。 气浮法:印染废水中含大量有机胶体微粒呈乳状的各种油脂等,这些杂质经混凝形成的絮体颗粒小、重量轻、沉淀性能差,可采用气浮法将其分离;目前在印染废水治理中,气浮法有取代沉淀法的趋势,是印染废水的一种主要处理方法。在印染废水中气浮处理主要采用加压溶气气浮法。

电解法:该法脱色效果好,对直接染料、媒体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等印染废水,脱色率在九层该法缺点:电耗及电极材料耗量大,需直流电源,适宜于小量废水处理。 吸附法:吸附法对印染废水的COD、BOB色去除十分有效,由于活性炭吸附投资较大,一般不优先考虑,近年来有泥煤、硅藻土、高岭土等活性多孔材料代替活性炭进行吸附的,对印染废水宜选用过滤孔发达的活性吸附材料。 氧化脱色效率低,仅五层,混凝脱色效率较高,达50-90%之间,但用这些方法处理后,出水仍有较深的色度,必须进一步脱色处理,目前用于印染废水脱水的方法主要有光氧化、臭氧氧化和氯氧化法,由于价格等原因,应用最多的是氯氧化法,其常用的氧化剂有液氯、漂白粉和次氯酸钠,此种方法由于处理成本高和操作运行条件较高,而较少适应。 其中混凝法是向废水中投加化学混凝剂、助凝剂,由于吸附、微粒间的电荷中和(染料废水通常带有负电荷,金属氢氧化物混凝带

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的制备与观察 摘要 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形成的呈异固缩状态,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在遗传学、细胞观察方面有重要意义。实验中作者取人口腔颊部上皮细胞与发根毛囊细胞进行硫瑾染色操作,通过显微观察对巴氏小体进行识别与计数,描述巴氏小体的形态,并统计其在不同性别人体细胞中的出现率。 引言 在哺乳动物体细胞间期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失活并呈异固缩状态,此即为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性染色质,直径约1μm,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在雌性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而在雄性猫中则极少出现[1]。通常人类男性细胞核中很少或没有巴氏小体,而女性有1个,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如XXY、 XXYY、XXX、XXXY等,巴氏小体的数量=X染色体数量-1。 综合巴氏小体与哺乳动物性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效应,Lyon M.F 于1961年提出Lyon 假说,主要内容有: (1)正常的雌性哺乳动物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在遗传上有活性,另外一条失活; (2)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因此表达是随机的,结果在杂合子中会出现嵌合现象(mosaic)。例外:有袋类失活的X染色体全部是父方的。 (3)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如人在受精后的16天(5000-6000个细胞时)。一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一旦失活,这个细胞的后代细胞中该染色体均失活。 Lyon假说虽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但不是全部,如人类中的44AXO型个体表现为Turner 综合症、44AXXY表现为Klinefelter综合症。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单条X染色体失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失活的染色体上存在失活区和非失活的。如人类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AHF(抗溶血第Ⅷ因子)等是非失活的,而Xg血型基因是失活的。 巴氏小体的生物学观察,对于优生学中鉴别性别和预防性连锁疾病的发生,以及作为癌细胞核异常主要形态学特征之一鉴定癌细胞,有重要价值[1]。 本次实验将通过实验掌握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巴氏小体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并了解巴氏小体失活的有关假说以及为失活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地特点。 1.实验材料 1.1.生物材料:人体口腔颊部上皮细胞,人体发根毛囊细胞。 1.2.器材:显微镜,解剖针,牙签,眼科镊,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条。 1.3.试剂:硫瑾,1mol/L HCl,蒸馏水,45%醋酸。 2.实验步骤 2.1.观察人口腔颊部上皮细胞巴氏小体 2.1.1.取材用灭菌的牙签轻刮口腔颊部上皮,涂片,晾干。 2.1.2.加1mol/L 的盐酸水解10-15分钟。轻轻水洗,晾干。 2.1. 3.硫瑾染色10-20分钟,洗净,晾干。

真菌 染色

、概 述 真菌是指具有真正细胞核、产生孢子、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吸取养料,能进行有性和(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几丁质的微纤维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真菌侵犯人体常继发于其他疾患,如恶性肿瘤、TB、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剤量X线照射;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低下;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其炎症反应多受抑制,也容易感染真菌;另外器官移植、导管插管、放疗等应用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为真菌的入侵提供了条件.近年来由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不断出现,使原来不致病的真菌转为致病真菌。因此,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主要侵犯机体皮肤,寄生和腐生于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引起浅部真菌病,简称癣病。临床最多见的浅部真菌病有: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深部真菌:指侵犯表皮以外组织和器官的病原菌和条件致病真菌.;按生物学性状的不同又分为:酵母型、酵母样型、丝状菌型、双相型。深部真菌常见的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曲霉,毛霉菌,孢子菌丝等。 二、常见真菌的形态特征 真菌的大小差异悬殊,大者如碗口,不属微生物范畴,例如灵芝;小者肉眼看不到,只能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单

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性,常见于酵母菌和酵母样菌;多细胞真菌多呈丝状,分枝交织成团,也称为丝状菌,即一般通称为霉菌。 三、真菌的基本结构 真菌由菌丝和孢子构成。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菌丝是由孢子生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生物学上把真菌的每一根细丝叫做菌丝。 四.真菌的染色方法 真菌用H-E染色一般着色不良,因此需用特殊的染色方法来显色,六胺银法(GMS)用铬酸氧化真菌壁的多糖而暴露出醛基,醛基还原六胺银内的银离子为黑色的金属银而显色。PAS法用高碘酸氧化真菌菌壁的多糖游离出醛基,后者与无色品红结合生成新的品红色复合物而被显色。这两种方法可显示大多数真菌,是最广泛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近年来,有报道用网状纤维的染色方法(G-S)来显示真菌,特别是曲球菌的染色显示效果较佳。现对常见的几种真菌作以下三种染色方法进行探讨。 (一)六胺银染色方法(GMS) 1.操作方法: ⑴切片脱蜡至水。 ⑵8%铬酸水溶液氧化20分钟,自来水稍洗。

染色废水处理工程及工艺分析

染色废水处理工程及工艺分析 1 工程概况 1.1 处理规模及水质 本文介绍的两项工程为青岛即墨针织有限公司和藤华染色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前者规模3000m3/d,后者规模2400m3/d。两家公司都生产纯棉针织品,主要污染物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染整药剂及各种助剂,主要包括漂白剂、染料、表面活性剂及酸、碱等,可生化性一般较差;另一类是在对织物纤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从纤维上脱除下来的物质,包括含氮化合物、蜡状物质、天然色素等,其中多数是天然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好。两家公司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及处理要求如表1所示。 1.2 废水处理工艺 1.2.1 即墨公司废水处理 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该公司在染整车间中便将浓、稀废水分别收集并引入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浓废水单独经混凝脱色,然后与稀废水混合处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费用,也符合清污分流的原则。

1.2.2 藤华公司废水处理 处理工艺如图2。漂白废水先进入漂白水贮池,池中进行预曝气脱氯。染色废水经集水池与漂白废水混合后提升至水力筛,革除杂物和一部分织物纤维以后进行pH调节,然后经调节池入曝气池。采用推流式延时曝气法。由于废水中以染料为主的部分有机物生化性较差,生物氧化过程中耗氧速度不快,所以曝气系统采用穿孔管曝气。曝气池出水经泵提升进入压力过滤罐,再入两座并联活性炭吸附塔进行脱色。饱和活性炭采用微波再生后重复使用。生化单元排出的剩余污泥直接进行絮凝脱水。 1.3 处理效果及成本 即墨和藤华公司两项工程分别经过3年和2年的实际运行,处理效果如表1所示,出水分别达到 GB4287-920Ⅱ级和级标准,水质长期保持稳定。含折旧费的单位处理成本分别为1.31、1.93元/m3。 2 工艺分析 本文通过两项较为成功的工程实例,阐明如何根据不同的处理条件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以保证处理设施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染色废水处理的单元工艺可分为生化法和物化法两类。生化法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开发的许多新型染料由稳定的环状有机物组成,可生化性差,所以生化方法一般脱色效果较差,比不上物化法。但在水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生化法加物化脱色的工艺,以保证出水水质。 在国内,染色废水处理的生化法主要有表面加速曝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种。由于资金不充裕,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在国内应用很少。 鉴于染色废水的色度高、许多染料的可生化性较差,因此用物化方法进行脱色较为合适。我国应用最

人类性染色质小体的制备与观察实验报告

人类性染色质小体的制备与观察 1949年,Barr在猫神经元核仁附近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仔细研究发现这种小体出现在多数雌猫神经元中,而在雄猫的神经元中则极少出现。他以更多的动物组织做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食肉类、偶蹄类、灵长类(包括人类)等动物的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同样显示这种性别差异。Barr称这种小体为核仁随体(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Barr小体,性染色质小体,或X染色质。下文统称这种小体为X染色质),并推论这种小体是由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衍化来的。 Barr的推论是正确的,但他并沿岸有弄清这小体竟是1条X染色体还是2条X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形成的。这是因为间期的染色体在核中伸展成丝状,异染色质虽可染上较深的颜色,但无法辨别它究竟是一条染色体或仅是一条染色体或仅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20世纪60 年代前后,根据对性染色体异常病人的X染色体与X染色质数目的关系的研究发现,X染色质数等于一个个体的X染色体数减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一个X染色质是一条异染色质化的X染色,在间期其DNA的复制要比其他的染色体晚(Morishima,1962)。在一个个体中,究竟是来自父本还是来自母本的X染色体失活,则是随机的,这种随机失活是生物体内的剂量补偿机制(LYON,M.,1962)。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X染色质是一种包含结构基因的异染色质,这种异染色质通常称为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chromatin)。 通常用口腔粘膜、头发根鞘、外周血细胞等制备X 染色质。由于取材方便,方法简单,X染色质检测广泛应用于性别畸形的诊断中。检查羊水细胞的X染色质,还可在产前诊断胎儿性别。 在人类细胞中,还存在另一种异染色质小体,这就是Y染色质,Y染色体在间期也呈现异固缩状态。Y染色质如何检测呢?研究发现,Y染色体长臂的远端经过荧光染料喹吖因(quinacrine)染色后,可发出明亮的荧光,这种荧光在间期细胞中表现为一个明亮的荧光点,直径约在0.3-1um。在多数情况下,其他的染色体不显荧光或不具有如此强的荧光,因此,这种荧光亮点就成了检测Y染色质的一种方法。用于制备X染色质的材料同样可用于制备Y染色质。 制备两种染色质的方法有多种,Schwarzacher(1974)曾对此做过详尽的综述。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选择两种材料、两种染色方法制备并观察X染色质小体。

三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细菌简单染色的机理及技术; 2.学会用油镜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 二、实验材料: 1.菌种: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等培养好的细菌斜面; 2.染料:结晶紫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三、基本原理: 染色是细菌学上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操作技术。因细菌细胞小而且透明,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用光学显微镜时,由于菌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更不易识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其细胞结构。 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料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发色基团赋予化合物的颜色特征,助色基团则给予化合物能够成盐的性质。染料通常都是盐,分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两大类。在微生物染色中,碱性染料较常用,如常用的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沙黄、孔雀绿等都属于碱性染料。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和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后带有正电荷,很容易与菌体结合使细菌着色。 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细菌的染色技术,了解细菌细胞的形态,巩固课堂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四、方法与步骤: (一)制片 1.涂片: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 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涂布面积约1~1.5cm2。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手执载玻片一端,使涂菌一面向上,通过火焰2~3次。此操作也称热固定,其目 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玻片上。 4.染色:将涂片置于水平位置,滴加结晶紫染色液(以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染色1min 左右。 5.水洗:倾去染液,斜置载片,用自来水的细水流由载片上端流下,不得直接冲洗在涂菌 处,直至载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吹干,也可用滤纸吸干,注意不要檫掉菌体。 7.镜检:待标本片完全干燥后,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将典型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 用油镜观察。

《给图画染色》教学设计 (2)

---------------------------------------------------------------最新资料推荐------------------------------------------------------ 《给图画染色》教学设计(2) 《给图画染色》教学设计杨陵区张家岗小学刘文会【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六课。 画图程序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入门后学习的第一个软件。 本课让图画变成彩色的世界,对图画的美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本课在画图单元中处于转折点的地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画直线、曲线、矩形、圆形和多边形工具的基础上,学习给图画着色,使图画色彩鲜艳,更加漂亮和具有感染力。 而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上手,只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操作中去,使学生从操作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画图程序的初步知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自我表现,同时有了一定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对画出彩色的图画,早就有心理需求,教师只要在课堂中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忘我的学习,学生就能从中学到自己所渴求的知识,也能保持课堂学习的高效率。 【设计理念】基于以上各点,我的设计理念是: 1、课程整合的思想。 本节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有生活体验的情境(人人动手、美 1 / 6

化小区居住环境)。 主要是让学生整合自己语文、美术、品德与生活等多学科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 同时,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创设情境与任务驱动的融合。 创设出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促使学生应用所学操作技能去美化任务。 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探究合作、互动评价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处理解决问题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颜料盒工具把图画染成彩色;学会放大镜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绘出心中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草木染色概述

草木染色概述 1、茜草染色 染色茜草(Rubia tinctorum L.),根含茜草素,为天然优质红色染料,多生于沙地上。 茜草(《本经》),又名:茹藘(《诗经》),茅蒐(《毛诗传》),蒨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蒨藤、五叶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 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茜草的根含紫茜素、茜素、伪紫茜素、茜草色素。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 古文献中早有记述,《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西汉毛苌传《郑风。东门之墠》云:茹藘(音虑),茅蒐(音搜)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茹藘,茅蒐,蒨(音茜)草也。(按:蒨草即茜草) 《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可以染绛……。”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台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 茜草可以概分为东洋茜及西洋茜两类,东洋茜又因产地不同,而有印度茜、中国茜、日本茜等名称。就染红的的效果来说,西洋茜和印度茜皆远优于中国茜。中国、台湾及日本等所产的东洋茜,染色时其红色素较薄而橙色味较强,不若西洋茜与印度茜的鲜红。茜草染色时可用新采集的生鲜茜根,也可以使用中药店所购买的干茜根。 茜草染料属于蒽醌类。将茜素用铝,钙媒染剂处理, 在太古油存在下,可得到美丽坚牢的红色, 即Turkey red ( 土耳其红)。 茜草染色所用媒染剂一般有,铝,铬,后者牢度为优,前者为中等。其他媒染剂有,铁,铜,锡。但牢度不及前两种。传统的固色剂一般用白垩土。(白垩土是一种微细的碳酸钙的沉积物,,主要是由单细胞浮游生物[球藻(coccoli-thophorid)]的遗骸(颗石)构成,俗称:海底石灰岩,有的地方叫观音土。) 茜草根的提取液由于所含其他色素也有,染出的色泽不是很鲜亮,如用经过提纯的茜素染色,效果更好。茜草在丝绸上的染色效果好过棉麻。

小鼠染色体的制备观察、染色

生命科学学院 Life Science College 细 胞 生 物 学 实验报告 姓名:柳伟雄班级:2013级生科一班 学号:同组者:曾玮璠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5年6月1日 姓名:柳伟雄系年级:生科一班2013级同组者:曾玮璠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小鼠染色体的制备、染色、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形图。 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的细胞,或者经过各种处理后,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就可进入分裂,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 2. 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被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 3. 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主要用Giemsa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

染色废水处理工程及工艺分析

染色废水处理工程及工艺分析

————————————————————————————————作者:————————————————————————————————日期:

染色废水处理工程及工艺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两项较为成功的工程实例,阐明如何根据不同的处理条件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以保证处理设施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染色工艺分析生物接触氧化法延时曝气法活性炭吸附法混凝沉淀法 1 工程概况 1.1 处理规模及水质 本文介绍的两项工程为青岛即墨针织有限公司和藤华染色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前者规模3000m3/d,后者规模2400m3/d。两家公司都生产纯棉针织品,主要污染物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染整药剂及各种助剂,主要包括漂白剂、染料、表面活性剂及酸、碱等,可生化性一般较差;另一类是在对织物纤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从纤维上脱除下来的物质,包括含氮化合物、蜡状物质、天然色素等,其中多数是天然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好。两家公司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及处理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废水水质 项目原水水质设计要求实际出水实际去除率(%) 即墨公司PH值8~116~97.1~8.3 BOD5(mg/L)25040<20>92 COD(mg/L)500180<120>76 SS(mg/L)400100<30>92色度(倍)20080<80<60 藤华公司PH值6~126~97~8 BOD5(mg/L)25025<10>96 COD(mg/L)600100<40>93 SS(mg/L)10070<4>96 色度(倍)300400~3289~100 1.2 废水处理工艺 1.2.1 即墨公司废水处理 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该公司在染整车间中便将浓、稀废水分别收集并引入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浓废水单独经混凝脱色,然后与稀废水混合处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费用,也符合清污分流的原则。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1.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 2. 实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都可进入分裂时期, 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②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胀破,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③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主要用Giemsa 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 3. 实验材料和用品 (1)材料:小白鼠 (2)试剂: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9%的NaCI溶液)、0.3%KCI低渗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 1)、Giemsa染液 (3)器材:解剖盘、解剖镊、解剖剪、小烧杯(X 2)、吸管、玻璃刻度离心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铜网、预冷载玻片、记号笔、普通光学显微镜、玻璃等 4. 实验步骤 (1)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制作 ①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g注射秋水仙素,经14?16小时后,断头法杀死小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的NaCI)洗去血污。 ②放入装有1ml 0.3%KCI液的小烧杯中剪碎至呈乳白色。 ③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0.3%KCI液至4ml。 ④37 C静置30分钟,进行低渗处理。

染整工艺设计范本2

涤纶产品染整工艺设计 1、前言(设计说明) 在合成纤维中,涤纶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末,世界纤维产量中化学纤维占将近一半,而涤纶产量又占化学纤维产量的一半以上。涤纶纤维强度高、弹性好,其织物挺括、形性好,且易洗、快干、免烫、不受虫蛀,因此涤纶产品在市场上一直经久未衰。 随着“回归大自然”消费热潮的掀起及人们对消费要求的提高,克服合成纤维固有缺点(如:吸湿性差、静电大、易吸尘、舒适性差等)的各种涤纶仿真纺织品应运而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纤维选择和工艺技术确立已基本解决,现已形成较完整的生产体系。产品仿真程度得到很大提高,风格也日趋多样化,如柔软、轻盈、飘逸的丝绸质感,滑爽、悬垂、丰满、挺括的麻质感,软糯、温馨的毛绒质感,以及由薄透、闪亮、光耀的华丽等等,都已达到甚至超越了天然纤维。总之,新合纤是运用多种纤维差别化技术的高度组合而成的极富生命力的一种高性能纺织新原料。 涤纶产品染整工艺设计(以下简称本设计)是在南通帝人公司生产现场作岗位综合实践的学习中,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操作,并结合在校期间已学习的染色技术、织物整理技术及炼漂技术等课程而最终作成的,经公司鉴定具备可行性。 2 、设计规模(设计方案) 2.1 生产产品规模 本设计是以聚酯长纤维为经纱,以人造长纤维为纬纱的交织里料的生产。预计仅在国内的销售数量将达到100万米。同时,本设计还计划在年内展开使用断面为多三角扁平聚酯纤维里料的生产。目前,本设计的生产能力为月产量450万米。里料、面料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达3000万米和1200万米。 2.2 专业设备规模

本设计采用的设备有: 精练机2台,湿热机2台;松弛整理机8台;减量机2台;喷射染色机40台;扩布机4台;脱水机2台;干燥机2台;树脂机4台;定型机4台;光泽机5台;检查机若干。 2.3 投资规模 本设计约需总投资116亿日元,主要从事聚酯长纤维的织造和染色加工。 3 、产品方案的确定 3.1 简要说明(10个产品,包括2个典型产品) 本设计生产的成品面料厚实挺刮,能产生稳定的定型效果,其面料具有形体扩张感,不宜过多采用褶裥和堆积,质地柔软,弹性好,外观丰满、挺括,易洗快干洗后免烫,耐穿,宜做男女春秋服装。同时还生产羽绒服、运动服等里、面料,其经纬交叉次数较多、结构紧密、织造简单、适应性强,织物皱纹细如湖水涟漪,温柔细洁,手感柔软糯爽,富有弹性,悬垂性好,具有轻薄凉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高弹、舒适、透气、耐磨、挺括,易洗快干洗后免烫等特征。 3.2 列出坯布品种与成品产量表,漂、色、花布种类分配数量表。 表1. 坯布品种与成品产量表(漂、色、花布种类分配数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