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秘传韦陀十四势易筋经

少林秘传韦陀十四势易筋经
少林秘传韦陀十四势易筋经

易筋经十二式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十二式和十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经义堂咫尺天涯编述说明: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三种易筋经十二式练法,以屠龙先生的《周潜川先 生十二式浅释》一文加以综述并评注,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征询了屠龙老师的指点,同时提供给经义堂各位同仁参考,同时向三位实践作者和曹英峰老师致敬,没有他们的文字,就没有后来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 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网上已有的三种见解整理综述如下: 第一种;是精武杂志二十年代末期所刊署名孙晓峰著《易筋经系统修炼法要总则》,以下简称“晓峰说”。 第二种;由台湾著名的易筋经传习者易筋经儒(笔名)所写《易筋经讲义》,以下简称“经儒说”。 第三种;由网友闲来听语(网名)所写《闲来听语讲12式系列》,以下简称“听语说”。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上面几位的是如何解说各式的吧。 附录十二经络运行图如下:

总体论述 “晓峰说”: 《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 “经儒说”: 易筋经练功法则依十二经脉的循环顺序以练「筋」、到顺「经」、而行「经」,达到濡养体内脏腑器官,遵循中国养生法则「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此功法是对任何身体毛病都有帮助。 “听语说”: 易筋经的顺序是按十二正经流注的次序排列的,练完十二式正好十二正经走了一圈;第二是抻的是十二经筋。 编者点评: 十二经筋是黄帝内经中提出专门对应人体十二正经的,十二经筋是经络内气运行的基础和供给,虽然十二经筋涵盖了人体主要经筋内容,但不可否认,人体的经筋组织纵横,且和筋膜相互关联,而且经筋所包含的内容诸多,涉及到了肌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综合内容,所以单纯说每一式对应某一经筋,未必能令人信服。十二经络是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精微物质,这种经气按照特定轨迹和运行速度周流于人体系统内部而不可见,人体的运动对经络经气的运行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要明白,只有经筋的改变才会使得经络经气的运行产生改变,当然如果是病人,则经络经气的阻碍和衰缓并不单单是经筋的问题。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一、功法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 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 十二式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不能配合运用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

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式、韦驮捧杵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第三式、掌托天门 第四式、摘星换斗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 第六式、出爪亮翅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第八式、三盘落地 第九式、青龙探爪

第十式、卧虎扑食第十一式、打躬击鼓第十二式、掉尾摇头

第一式、韦驮捧杵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 一、易筋前功练法: 易筋经前功,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而各有其妙处。宜于清晨时,在空旷清洁之地,依法练习,待十二式练毕后,再从第一式复练,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半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倍增,神充气足,诚是易筋换骨之妙。尤其青年人修练,收效更见神速,但须按日行功,切不可稍有间断,若荒怠不勤,决无法预期收效。 易筋前功第一段.混元一气功: 面向东而立。 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足之位置,须趾与附同一方向,成并行线,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调息,精神集中,不可散漫,心平气和,不可轻浮,摒除一切杂念,不可胡思乱想,聚气于腹,毋使走泄,在行功用力的时侯,应停止呼吸几秒钟。 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抵住牙开,两目向前睁视,有精神的向前凝视,有稍稍怒目之意,睛珠须定,不可稍有闪闭,眼睛不可一开一闭。 然后,将两手拆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惟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所谓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是说以意运气,心里想着这时候是两臂的气力往下注,此时有如按桌踊身之状,如同手掌按在桌上要把身子跳起来的样子。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手掌根要用力往下捺,手指尖则用力往上翘,行功时动作要慢如打太极拳一样的慢,等到手掌及手指用力,达到最高度时,再停顿片刻(手掌捺下手指翘起的这种姿势要保持几秒钟的时间),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手指放下手掌根自然就会提起来),回复原状。此时手臂放松均不着力。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

易筋经图解

易筋经图解 《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少林达摩易筋经动功十二式演练

少林达摩易筋经动功十二式演练 易筋经健身法 九牧林医家导读:易筋经健身法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义,“筋”指筋脉。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易筋壮骨。 易筋经健身之法,首见于《易筋经》,该书据近人考证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于天启四年(1624年)撰成。上图视频是少林达摩易筋经动功十二式演练。 [基本内容] 易筋经健身法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炼方法,各有12势,易经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工尾势等。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练功,《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经之法也。” 一、易筋经内功 1、预备姿势 并步,头端平,目向前平视,下颏微向里收;含胸,直腰拔背,蓄腹收臀;松肩,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并拢微屈,中指贴近裤缝;两腿伸直,两脚相靠,足尖并拢;口微并,舌抵上腭,定心息气,神情安详。 2、韦驮献杵势(第1势到第3势) 第1势 (1)左足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腘微松。 (2)双手向前徐徐上提,在胸前成抱球势,松肩,略垂肘,两掌心内凹,五指内向微屈,指端相对,约距4—5寸。或取合掌势:松肩,平肘,掌心相合,两手不拱,手指对胸,中指平喉结,要求肩、肘、腕在一平面上。 第2势

少林易筋经定式动作图解

少林易筋经定式动作图解 步骤 尾页 简介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步骤/方法 1.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2.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3.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 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4.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5.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 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 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八字

八字 八字正解 中原盲派命理 八字预测真踪 北派盲人命理 八字真鉴 造化元钥 八字命理术语210条 穷通宝鉴 子平真诠评注 滴天髓 渊海子平 十神的信息之象 千里命稿 金不换骨髓歌 八字基本知识 蔡昔琼四柱函授资料 卜文盐城面授笔记 涵辰命理基础教程 涵辰命理中级教程 李涵辰高级班资料 李涵辰命理高级讲义 命理随笔 吕文艺八字教材 神煞研究 崖泉女命赋新解 玉照神应真经 八字实战讲义 盲派中级命理学 婚姻断法专谈 命理革命 宋英成新加坡讲座 夏荷天干 断验集锦 蘭臺妙選 命理雄关 徐伟刚八字分析纲要

盲师派命理体系资料 六爻 刘文德特训班 六爻速断法 刘文德卦技诀窍 火珠林 秘传断易鬼灵经 易冒 易隐 六神精义 六爻入门杂谈 卜筮讲座 六爻断卦技法 增删卜易 正宗六爻高层断法 百家断易技巧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 易卜仙人诀讲义 自然语预测实例 易林补遗 梅花体用法 易经明道录 六爻阴阳经 六爻阴阳经续 新派六爻预测学 六十四卦诀 六爻精华荟萃 六爻三大技法 干支易象学 奇门遁甲 么学声奇遁甲培训班 帝王之术 叶飘然奇门高级教材 刘卫天机奇门入室弟子

张志春奇门面授笔记 道家奇门预测三十例 奇门风水催财术 奇门法窍 遁甲符应经 奇门遁甲教程 奇門遁甲統宗大全 奇門遁甲元靈經 掐诀和步罡 奇门入门学习 遁甲穿壬原文之注释 遁甲太白之书 诸葛武候千金诀 奇门绝招杂文 法术奇门 商战奇门高级教材 刘文元奇门教材 奇门指迷赋 六壬 大六壬揭秘 六壬实占祥解 大六壬指南 六壬学基本认识 大六壬金口诀 大六壬管辂神书 大六壬金鉸剪 大六壬精义讲解 大六壬类集 六壬存驗 六壬粹言 大六壬玉藻金英 六壬银河櫂 大六壬灵觉经 苗公射覆鬼撮腳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最近更新: 2011-09-21 13:09 ?浏览次数: 20599 次 ?收藏次数: 10 次 “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尤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是有利于纠正体形,恢复关节受限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步骤/方法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

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 钟。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 钟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 1.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 朱修林 1994.12 二十年前拳友倪霆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嵋气功大师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年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门派特点。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改,如遇疑难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日:《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补《峨嵋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理,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的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功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遍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直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所不同。我曾访问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荚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 1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 少林内功与易筋经 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世间即有此书,要皆后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固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惟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多传法,并未泯灭,惟与世间刊本,颇有出入。今人之言易筋经者,每分为外功易筋经、内功易筋经,是亦牵强之说也。吾人试考其命名之义,即可知易筋之止有一经。有不容强加分析之处也。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易筋云者,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由此观之,则功既同名易筋,而易筋之功夫,又属于少林之内功门中,又乌得而强分之耶?此实世人不细味其命名之义,而妄加分析也。就予所知,易筋一经,实传自震旦初祖达摩禅师,全部共二十四段,分为前后二部。其前部较易练习,为入门之秘诀;其后部较为精奥,为成功之途径。今人不察,皆以前部为外功易筋经,而以后部为内功易筋经,实大误也。且有云外功易筋经为十二段,即今日通行之法;内功易筋经共二十四段,今已失传,殊不知前后共止二十四段也。此步功夫练成之后,即入内功之中乘,能运柔或刚,以御外侮。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易筋云者,比喻之辞也。洗髓之经,予不得而见。易筋经则非但所见之本甚多,且曾事学习。同邑蒋觐园先生,曾得真传于少林老僧,且藏有真本。其文孙小溪曾假予抄录,且为予言其精奥之处。予以多病之身,练习一年之后,虽未能变懦夫为壮汉,而病魔远避,身体康宁。而所练者,犹仅其前段。于此可证此项功夫,实具有绝大功效也。闻小溪言,觐园先生,能运气于全身,尝命人以利刀刺之不能伤,惟

达摩少林易筋经图解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 《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易筋经原文加动作要领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据传达 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 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 不能配合运用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 下: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 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如下: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偏倚

易筋经图解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最近更新:2011-09-21 13:09 ?浏览次数:20599 次 ?收藏次数:10 次 “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尤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是有利于纠正体形,恢复关节受限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步骤/方法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 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 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

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 1.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

易筋经生命十二式各式注意问题

初学者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點,就是按照儒老師的視頻,跟着學。然後做到不需要視頻,自己就可以從頭到尾的做下來。 第二點,開始的時候不要太在意動作的準确性。做個大差不差就好了。好在緣渡十二式,按儒老師說的動作的要求不是很高。動作不到位的地方不會太影響鍛煉效果。 第三,就是每式盡量做30秒以上,然後接着做下面的。一開始的時候可以每式的時間不用太長,做了一遍後,如果時間容許的話,再從頭做。随着掌握程度的提高,盡量延長每式的時間,每式可練2-10分鍾,我現在基本每式2到5分鍾,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調整。 第四,呼吸以自然爲主,無需特别在意。無需任何意念活動。所以可以聽音樂來幫助自己放松和轉移雜念。 第五,不要太在意各種反映,鍛煉就有效果,也就有反應,尤其是身體虛弱,長期缺乏鍛煉的人。所以一開始不應該在意練功的反映,更不能把什麽事都和練功聯系起來,而應堅定不移的練下去。 第六,在學習過程中,多看儒老師博客上的文章,這個論壇的文章,和cm和十竹道友的日記(裏面初學者的問題和儒老師的解答非常詳細,足夠用了)。參考自己的體會,對自己的十二式動作進行調整,提高鍛煉效果。動作做的好,效率當然更高,這是無容置疑的。我本人現在就在這個階段,在繼續提高動作的準确性。 第七,在練習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全身是否放松了,這個很關鍵,否則腰椎頸椎等容易有問題,膝關節也一樣; 第八,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态,要不斷有好的心情; 第九,開始的時候不要在意準确性,是因爲,大家可能做不到位,但大家一定要有努力做到位的動作趨勢,而不是一味放松~但請大家注意了:所有的動作要領都是分層次的,是要先滿足一項的前提下,再去滿足下一項。 第十,一定要認真讀關于十二式的帖子,而且要反複讀,因爲每次看都會有心得體會的。 第十一,注意本版公告。 第十二,初學者,特别是中老年的朋友,會感覺比較吃力,此時可以先做前面的九轉暖身功,等一段時間後,全身的主要關節放松了,再開始練習生命12式。 第十三,剛開始最好跟着儒老師的視頻練習,可以用電子鍾或呼吸的次數來計時,一般來講呼吸21口爲1分鍾,呼吸急促的話可以适當增加,但呼吸的次數必須要求是奇數。 第十四,對于呼吸前面師兄已講到自然呼吸,但初學者往往很在意呼吸,我的體會是隻要把動作到位了,不去管呼吸,慢慢的功力深了,呼吸自然會慢、細、長,這需要一個過程。 第十五,練功到一定的程度,人會感覺到乏味,不想練功。此時要堅持,練功隻要保持基本的量,很快會過去。 第十六,對于男同志,練功的過程中要防止走丹,練功的過程中要配合靜坐,睡覺的時候右側睡,就想寺廟中卧佛。可以有效防止走丹。同時結合個人的體會,練功到一定程度能感知到可能要走丹,這時再睡前可以加練一次以防走丹,效果很好。 第十七,引用周潛川先生的一段話“禁忌生疑懈怠,這是練功的人最大的禁忌。有些人隻具備五分鍾的熱忱,最初抱着好奇心理和“試試看”的态度,而缺乏笃信笃行堅持練功的決心。開頭幾天勉強練功,覺着沒啥突出的功效,因而疑心氣功療法不能治療自己的病,遂因疑而産生懈怠的惰心,于是馬馬虎虎再練幾天,終于慢慢地就停下來了。結果一點好處沒有,隻落得幾回腰酸腿麻、難受的印象深存腦晦。關于這項禁忌,練功的同志們,須要特别注意,否則,練功的一切的一切,根本都談不到了。” 第一式问题精粹 1.全身放松,隻有手指貫力,腳趾扒地; 2.内八字到腿外側經筋有拉伸感覺,内側經筋無不适; 3、雙臂抱圓,手掌垂直手腕,折到極點,最好讓手腕部有微酸感,手指都是能豎直就盡量豎直,手指不豎直是周版或嫡傳十二式的練法。 4、手心在以上動作都完成的原則下,向面部旋轉(當然旋轉不過來很多,隻是一點,但有此效果不同); 5、拇指和食指比較有酸麻感。(不過因為每個人的筋狀態不同,手指酸麻也會有不同,這是依理論來說的) 6、舌頂上腭,眼睛平視,檢查腰椎是否沒有放松,最後全身放松; 7.有時腳踵會不自覺提起; 8.持續大緻三分鍾左右;

大易筋经之熊传十四式

熊传十四式大易筋经练法浅说 易筋经经义堂屠龙熊传少林大易筋经的名字和练法,刚知道的时候是由李佩弦先生公布于早期的武林杂志,后又有诸多版本刊行于世,书中有熊长卿先生的序言,讲了此功法的来源以及功效,效果确实是很大的,录之于下: “余遂矢志从先父学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岁时,能抱考试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张刀共六百斤,在三丈径之场内,行二十周。以此知腰力有如此矣。又以三指捻香港仙士能摺,以此知指力又如此矣。” 仅习五年,就已经可以抱六百斤在近十米直径的场子里走二十周,腰力确实惊人啊,试看现在有哪位练习易筋经的高手能做到?估计是少见了,“余今年七十有五,皮肉幼滑不露筋骨”。人若年老,则皮毛首先枯萎粗糙,动物植物都是如此,人也一样,熊长卿先生七十多岁能皮肉幼滑,说明其常年坚持易筋经的锻炼确有奇效,从此种迹象而言,熊长卿先生所传易筋经之法确为真传! 经常有人问,熊式大易筋经到底和韦驮十二式有何关系?能否同时练习,更有人言熊长卿先生乃广东梅县客家人,故熊传大易筋经乃南方所传功夫,和北方少林所传完全不同云云。 依我之见,熊长卿先生所传少林大易筋经之法和韦驮十二式并无分别,不过是各自演变相传而已,现将各例图示改编如下,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熊传大易筋经原始内容如下: 第一级第一式握拳呼吸 双足立定宽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第一级第二式双掌下按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翘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亦增长手力腕力。 第一级第三式双掌前推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第一级第四式左右托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力。 第一级第五式双掌开合呼吸 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一张一缩,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效能。 第一级第六式左右撑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

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 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式 动作一 1自然站立,两脚并立,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自然笔直,不带一点强硬的意味。 2自然站立,左脚踮脚缓慢向左横跨一步,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 3左脚从脚尖到脚跟慢慢落地站稳,头颈端正,两膝微微屈曲,成开立势。 动作二 1两臂经身体两侧,由大拇指牵引慢慢向上平举。 2直至两手抬起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指尖向前。 3利用手臂的力量,将平举的两掌合实。 动作三、四 1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停止,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指尖向上,两掌根贴合并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同高,掌心为空,松肩虚腋;目视前方。

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式 (1)接上势,合拢的两指尖转向斜前上方约30°,两掌根开始至两指尖慢慢张开,同时由肘尖引领两肘用内劲(而非手劲)慢慢向上提,直至不能向上(指尖向下,掌心向下)。随后肘尖用力向上抬伸伸展至极。 1松肩,松肘伴随两肘尖慢慢放下直至腋位斜下方约30°,同时慢慢平掌。 2两手掌从指尖相对慢慢转至指尖平行向前,掌心向下(即阴掌),靠拢平行于地面从胸前与肩同高向前伸直,随后继续向前伸展至极。 3两手臂水平向外慢慢分开至左右180°成“一字型”,又叫“横担降魔杖”,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与肩同高。 4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脚趾抓地。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呼吸3-7次,每次呼吸时,两臂用暗劲后挺,胸部挺张,掌根用暗劲向外推,指尖内翘,脚跟微微提起离地。 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式 1接上势,平掌。手腕彻底放松,呈平举状态,掌心向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直至收至胸前正前方,水平并拢。 3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左右,两手掌尖相对,眼睛瞧着前下方。4双掌同时开始向外翻转,向上抬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朝外扩展,有微微酸胀感,约与双肩呈水平状态,体正头端。双手托天。 5踮脚,保持双手托天之势向上伸展手臂至极。身体重心前移,让前脚掌支撑全身,两脚跟稍稍提起离地,两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对,中指对应百会穴,全身伸展,臂肘挺直,微收下颏,舌头抵住上腭,并咬紧牙关。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功法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 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易筋经韦陀12式

易筋经韦陀12式 预备式: 一:双脚并立 二:左脚向左开半步,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 三:双手双侧打开,吸气向上,至头上部合掌,稍闭气,然后呼气将合掌缓缓放下至胸前,调息三次。(从鼻入,从足底出) 第一式:环拱当胸 一:气贯两掌,双手摩擦,右上左下,交叉握腕,同时吸气 二:两肘外撑用力,收腹 三:观想气从头顶百会穴入,至头,胸,腹(此阶段吸气),然后从腹部分两腿向下,从足底涌泉穴出(此阶段呼气),共七次呼吸 第二式:平接甘露 两掌松,摩掌回复至合掌状态(此阶段吸气),双掌分开前伸,翻掌,两手向左右两边平伸,舒展略比肩高(此阶段呼气),观想气从掌心劳宫穴入,从足底涌泉穴出,七次呼吸 第三式:掌托天门 翻掌向下,气贯两掌,手呈抱气状,(此阶段呼气),手慢慢向上提,至胸前(此阶段吸气),翻掌向上至头顶上,手掌中间隔一拳左右距离(此阶段呼气),目视掌间虚空,观想气从掌心劳宫穴入,从足底涌泉穴出,七次呼吸 第四式:摘星换斗 吸气,右手转向前上方,左手置于后背(越高越好),右手掌心劳宫穴对胸,手若镜,照五脏,(可观想手掌放光照内脏)调息三次,放下回到双手向两侧平伸状态(吸气) 左右手换方向做一次。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 双手向上,合掌(吸气),下移至胸前(呼), 左上右下摩掌,左腿内扣,迈右腿扎马,右腿弯,身体重量六七成放在右腿上, 右手握空拳状移至右边,与肩同高,手背向前,眼看拳, 左手也握空拳状移至右下方,小腹空松,调息三次。 放手吸气收回,转身回腿,不放松,然后换方向再做一次。 这个动作用力在肩部 第六式:出爪亮翅 双手向上托,置于胸前(此阶段吸气) 用力将手伸出(同时呼气),手掌向前,手指向上,膝用力 怒目闭气,气贯掌心,力达指尖 调三个呼吸,波浪形缓缓放下, 然后如上再重复做二次。共做三次 第七式:九鬼拨马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