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博弈论原理浅析大学生逃课行为

用博弈论原理浅析大学生逃课行为
用博弈论原理浅析大学生逃课行为

用博弈论原理浅析大学生逃课行为

姓名:

学号:

年级:

学院:

专业: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的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个学校和各个院系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加以应对,

但最后的效果大多不是很明显。从博弈论知识出发,先做出基本假设,然后建立一个师生博弈均衡,以此来解释大学生逃课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这类逃课

的相关建议。当然,这种现象只有多种措施合理配合使用,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根本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博弈均衡解决措施理性

一、引言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似乎已经成了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 %左右,基础课逃课率在25 %

左右,至于哲学等公共课逃课率更是达到50%。逃课成了“必

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如此普遍

的逃课现象着实让学校领导头疼。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一员,我想用一些博弈论的知识来浅析一下大学校园里这一日益

严重的逃课现象。

二、博弈论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介绍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它是现代数学的

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博弈

圣经》中写到: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

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博弈论

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所谓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即

局中人[player])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

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

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在如此

迭代考虑情形进行决策,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strategy)。

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经济学、政治科学(国内

的国际的)、军事战略问题、进化生物学以及当代的计算机

科学等领域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此外,它还

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以及诸如认识

论与伦理学等哲学分支有重要联系。

三、大学生逃课中博弈论的应用

1、,在选课之前,学生先询问某某老师点名不点名、最后给

不给划重点、给分高不高、讲课好不好等;选上课以后,如果去上课,就希望老师点名,如果是逃课,就希望老师不点名。甚至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溜走,学生看老师没有点名的意思,也悄悄溜走,或者委托关系较好的同学替自己答到。事实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展开这样的博弈。教师是否点名和学生是否逃课之间的博弈有些类似于监察博弈。学生逃课现象引起了学校和教育界的关注。一些学者对逃课大学生的心理动力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逃课情况归因,有学者认为学生逃课既有显性

逃课,还有严重的隐性逃课,既有惰性逃课,又有理性逃课。也有学者认为点名的教师一概是讲师级别。本文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以博弈论为基础,构建了课堂点名中老师和爱旷课的学生之间的课堂点名博弈模型,用经济学的

原理解释了学生旷课的本质原因,分析研究在课堂点名博

弈的过程中双方可能的行动选择以及最后达到的均衡结果,进而提出解决对策,给出提高学生出课率的建议。

2、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分析的精确和方便,首先确定以下几点前提:(1)、假设老师点名与否是根据上节课学生上课情况决定的。如果上节课上课情况人数较少,老师就会决定这次课点名。也就是说,学生和老师都知道对方要采取的纯策略。(2)、假定学生是经过理性思考才选择的逃课,即逃课的收益要大于上课的收益。(3)、假定老师点名是要

付出成本的,至少是时间成本。并且当某一个学生被点到

发现没有来上课是要被惩罚的。这里的惩罚应该大于老师

点名的成本,否则当学生逃课时,老师就会选择不点名,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这个博弈中,参与人是老师和学生,老师的策略集是点名和不点名,学生的策略集是上课和不

上课,并且每个策略行为的选择都会使参与人得到相应的

回报,并且这个回报会受到对方策略选择的影响。报告中

会根据逻辑分析为不同策略选择下各个参与人的回报赋值,从而建立收益矩阵。再通过分析收益矩阵发现均衡策略,

包括纯策略均衡和混合策略均衡。

3、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可以抽象出如下模型(由于老师和学生的收益和成本不容易用某个公式表达,所以以下各表中的盈利数据只是综合各决策的收益和成本模拟的,但他们的大小关系和现实是符合的,所以并不影响博弈结果的合理性。)

根据上述模型,学生的策略是(点名,不逃课),(不点名,逃课),老师的策略是(逃课,点名),(不逃课,不点名),显然没有纯策略均衡。现实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逃课,老师应该强调自己的“威信”,履行“职责”,这样的话,点名

比不点名收益大。如果学生不逃课,老师应该建立自己的口碑,不点名比点名收益大。如果老师点名,很明显学生不逃课的收益大于逃课的收益,逃课被老师抓住一般是要受惩罚的。如果老师不点名,逃课的收益大于不逃课的收益,因为逃了课后可以做自己更喜欢的事。以上博弈是一个静态博弈,即学生事先并不知道老师点不点名,老师也不知到有没有学生逃课,或有多少学生逃课。而实际上老师是能大概估算出有多少学生逃课,很多老师也是根据上课的人数情况来决定点不点名。学生此时就会总结老师的点名规律,一个学期一般点名多少次,一般又在第几个星期点名,上课的人数达到多少老师才不会点名等等,以此来应对老师的点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博弈,那就是如果其他上课的同学比较多的话,点名的概率会小一些,于是不想上课的同学就会选择逃课,而如果每个学生都这样想的话,必然会引起老师的点名,那将使所有逃课学生都得不偿失。这一点类似于囚徒困境。如图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设想一个班中只有两个学生,若只有一

个学生逃课老师则不点名,若两个学生都逃课老师就要点名。

且假设两个学生都是不想上课的。通过划线法可以得出此时的纳什均衡为(逃课,逃课)。若把两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则最终的均衡为所有不想上课的人都选择逃课。聪明的学生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对此采取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几个学生商量,轮流去上课,如果老师点名,立刻通知其他逃课学生过来应付点名(这在通讯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是很容易办到的),点完后就开溜。该办法可能刚开始还屡试不爽,但是很快老师就会发现学生的这点小计俩,因此更加睿智的老师为了应对学生这一策略又有了另一策略,那就是在快要下课的时候点名,这样由于每个学生为了应对点名只好不逃课了。虽然老师出于对学生负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迫使学生上课,但这样得到的均衡(老师总是选择点名,学生不逃课)并不是最有效率的。从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来看,学生人在心不在,老师在上面讲,自己在下面在老师的“干扰下”做自己的事,这样显然是没有效率的:同时老师的劳动成果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于是老师的授课纯属无效。

参考文献

[1]《博弈论》

[2] 《博弈论入门》

博弈论案例分析

博弈论 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游戏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 招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现在,我们就一些例子来讨论博弈论相关内容。 一、从“囚徒困境”开始 在博弈论中,含有占优战略均衡的一个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如果另一个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则两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一个犯罪嫌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下表给出了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表囚徒困境博弈 [Prisoner's dilemma] 我们来看看这个博弈可预测的均衡是什么。对A来说,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显然,根据对称性,B也会选择―坦白‖,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8年。但是,倘若他们都选择―抵赖‖,每人只被判刑1年。在表2.2中的四种行动选择组合中,(抵赖、抵赖)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偏离这个行动选择组合的任何其他行动选择组合都至少会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差。不难看出,―坦白‖是任一犯罪嫌疑人的占优战略,而(坦白,坦白)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 要了解纳什的贡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非合作博弈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弈论教科书上都会讲―囚犯的两难处境‖的例子,每本书上的例子都大同小异。 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8879818.html, 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作者:钟鸣鸣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023-02 中文摘要:大学生逃课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相关教育部门重视。本文根据94名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及原因,并给出了改善大学生逃课的建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观等。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建议 现在的高校学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显示,近半数学生都有过或多或少的逃课经历。逃课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 时下大学生逃课成为一种不应该出现的普遍现象。对各大高校来说成为一个难题,严重影响到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吸收。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以班级的形式展开了问卷调查。通过对两个班级共94名学生的调查得知: 1.逃课人数众多。 在两个班级94人中,曾有45人有不同程度的逃课现象,包括隐性逃课①。逃课率高达48%,接近调查学生一半的人数,数量之多,令人担忧。这两个班级均为在校大二学生。在校一年半的时间里从未逃课的大学生占52%,甚少逃课的占22%,偶尔逃课的占16%,经常逃课的占11%。 2.男生的逃课现象较为严重。 从此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11名学生全都是男生,达到了100%,偶尔或有时 逃课的学生中男生占94%,没有逃过课的学生中男生占73%;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87%,有逃课经历的占13%,其中没有经常性逃课现象。 3.逃课时间和课程内容上有选择。

(完整版)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 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 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 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信念 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过程的任何时点每个参与人都能观察并记忆之前各局中人所选择的行动,否则为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等信息,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题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博弈是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传统个人决策存在着区别: 3、博弈论与传统决策的区别: 1、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市场价格、消费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可表示为:maxU(P ,I),其中P 为市场价格,I 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2、 其他消费者对个人的综合影响表示为一个参数——市场价格,所以在市场价格既定 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遇到决策问题时序列结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2,...,}n Γ={1,2,...,}n Γ=11(,...,,...,)n i i n i s s s s ==∏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 大学校园中,普遍流行着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不是完整的大学。”,在大四毕业的学生中,有的人谈到最遗憾的事是:“大学没有逃过课。”学生,按时,按规定去上课,按理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在大学,这似乎不可行。很多老师都抱怨,随着时间的推移,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少。那我们该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呢?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逃课,从外因上看,可能是一下几种情况: ①、学校强制要求学生所修课程安排不合理。 ②、老师教条式的上课,缺乏趣味性。 ③、学校管理不严,逃课后学生不用承担或承担很轻的后果。 促使大学生逃课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内因。这取决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大学生逃课,从自身原因来看,可能出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对所修课程不感兴趣。 ②、认为做自己的事比在教室里受束缚地盯着老师看或者睡觉强。 ③、自律能力很差,不能很好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课程与其它课程或工作或对学生有意义的事情冲突。 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大学生逃课这种行为一定是好的,或一定是坏的。如果大学生逃课是因为觉得自己在上课的这一时间段内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自己做的事更加符合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如果他这一行为是有计划、有目的,且目标合理的,那这一行为便是可取的。毕竟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发展方向不同,我们不能用“大锅式”的教育限定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果说逃课仅仅是因为自己懒惰,自律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有的大学生用上课时间玩游戏,这便是很不可取的。我们应当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和准则要求自己,而不能一旦缺少了学校、家庭对我们的束缚,便松散地对待学习。同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也可采取相关措施,如老师多与学生沟通;学校严格管理制度,增加激励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大学生逃课现象英语作文汇集

大学生逃课现象英语作文汇集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is not unusual. There are often some students who skip those classes for feeling unwell or other private reasons. Besides, still some students don’t go to class without any reason but for they don’t want to.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First, pared with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more freedom in college. It depends more on on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whether he will attend the class. So those students lacking self-discipline begin to skip classes. Second, some teachers’ lectures could not attract students’ interests so that some students would rather skip classes to study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For whatever reasons, skipping classes does bring nega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stud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is phenomenon. On the one hand, the school and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realiz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kipping classes and enhanc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attending the

大学生翘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翘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翘课的原因 1.受动机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该活动并使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动机对于个体的活动而言,具有三种功能:第一,始动功能,即引起某种活动;第二,导引功能,即促使活动朝向特定的目标进行;第三,维持和调节功能,即维持某种活动直到达到目的,并在此过程中调节有机体活动的强度和具体途径。 去上课需要发挥动机的始动功能,我们想要获得某门课的知识,我们想要在某门课上学得更好,某门课的老师很吸引我,某门课的老师很喜欢点名,我早上很能起早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去上课的动机。由此可以得出,我们翘课的动机也无非就是我并不想获得某门课的知识,我并不想在某门课上学得更好,某门课的老师并不吸引我,某门课的老师不怎么点名,或者早上上课太早起不来等等。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因为翘课而余出的自由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有的人会说,我很忙,我要搞学生工作,还要去做兼职,没有时间去上课,因此,翘课的动机便是更好的搞学生工作或者做兼职;也有的人说,我每天都睡眠不足,这节课的时间我要用来补眠,因此,他翘课的动机便是睡觉。 人的动机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为了研究的需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目前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动机大概有十几种,

通常用两分法将其归类进行讨论分析。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又称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原发性动机,它是以生理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饿、渴、睡眠、缺氧、性欲、排泄、躲避危险等。生理性动机会驱使有机体采取相应行动以维持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平衡。 有的人因为早上很晚起床,所以翘掉上午的第一堂课,这便是睡眠动机的驱使;有的人因为吃早餐要吃很久,因此来不及赶到教室所以干脆翘掉,这则是饥饿动机的驱使;或者有的人习惯每天早晨排便,但某一天上课前都没有解决,于是决定在寝室等到排完因此翘课,这是排泄动机的驱使。以上,便是生理性动机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社会性动机与翘课行为的关系。 社会性动机,又叫习得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其范围广阔,种类繁多。有的人翘课去搞学生工作,这是受到成就动机的影响。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它使个人不断进取以追求新的目标,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美的地步。另外,某天某同学有一位远方的朋友前来,于是他不得不翘课去陪朋友四处走走,这则是受到了交往动机的影响,即亲和动机,也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总之,社会性动机与翘课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博弈论经典案例分析

博弈论经典案例分析 囚徒困境 案例:警察把甲乙分开关押,并在提审时分别告之,如果你坦白而他不坦白,那么你将只判0年,他将被判8年;如果你不坦白而他坦白,那么你判8年,他判0年;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了,各判5年;如果你们两人都不坦白了,各判1年。 分析:每个博弈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他却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他自己的得益的影响,因此他应该考虑到另一方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并分别考虑自己相应的最佳策略。对囚徒A 来说,囚徒B 有坦白和不坦白两种可能的选择,假设囚徒B 的选择是不坦白,则对囚徒A 来说,不坦白得益为-1,坦白得益为0,他应该选择坦白; 假设囚徒B 选择的是坦白,则囚徒A 不坦白得益为-8,坦白得益为-5,他还是该选择坦白。因此,在此博弈中,无论囚徒B 采取何种策略囚徒A 的选择只有一种,即坦白,因为在另一方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坦白给自己带来的得益都是较大的。同样的道理,囚徒B 的唯一的选择也是坦白。 所以最可能的结局:该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两博弈方同选择坦白策略。 其支付矩阵如下: 性格大战 案例:一对恋人准备在周末晚上一起出去,男的喜欢看足球,但女的喜欢看时装表演。当然两个人都不愿意分开活动。不同的选择给他们带给他们不同的满足。 分析:可以看出,分开将使他们两人得不到任何满足,只要在一起,不管是看时装表演还是看足球,两人都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但看足球将使男的得到更大的满足,看时装表演则使女的得到更大的满足。 在这样的一个对局中,男的和女的都没有占优战略。他们的最优侧率依赖于对方的选择,一旦对方选定了某一项活动,另一个人选择同样的活动就是最好的策略。因此,如果男的已经买好了足球的门票,女的当然就不再反对;反之,如果女的已经买好了时装表演票,男的也就会与她一起看时装表演。 1,1 8, 0 不坦白 0,8 5,5 坦白 嫌疑犯乙 不坦白 坦白 嫌疑犯甲 1,2 -1, -1 时装 0,0 2,1 足球 男 时装 足球 女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然而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 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 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不向任课老师请假,有意不到课堂上课 的逃课现象。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等关于逃课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了一种所谓的 “潮流”。然而,学生逃课的现象,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使 得逃课现象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剖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了解现代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影响,并就大学生逃课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高校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进高校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成长环境。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学生对象主要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大 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分层抽样法。 2.个体访谈 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深入访谈,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与问卷调查 结果互为比较。 3.二手资料调查 通过学校组织的考勤情况、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进行研究。 (四)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四、调查结果 (一)基本资料 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男生所占比例为53%,女生为47%。 2.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来自城市的同学所占比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博弈的概念: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次序和得益。 2.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 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或组织等:(2)策略。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4)得益。各策略组合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3.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率) 4.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那么他们的策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所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5.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

关于大学生逃课的英语作文

关于大学里逃课现象的英语作文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Skipping Classes on College Campu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 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大学里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2)分析学生逃课的原因 3)如何减少逃课现象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提纲式文字命题。提纲第1点指出一种现象,提纲第2点要求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提纲第3点要求说明如何解决该问题,由此可判断本文应为问题解决型作文。 根据所给提纲,本文应包含如下内容:描述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分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说明应该如何减少逃课现象。 【参考范文】 Skipping Classes on College Camp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skipping classes is not unusual. There are often some students

who skip those classes for feeling unwell or other private re asons. Besides, still some students don’t go to class without any reason but for they don’t want to。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First, compared with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more freedom in college. It depends more on one student’s con sciousness whether he will attend the class. So those students lacking self-discipline begin to skip classes. Second, some t eachers’ lectures could not attract students’ interests so t hat some students would rather skip classes to study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For whatever reasons, skipping classes does bring negative effe cts on students’ stud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 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is phenomenon. On the o ne hand, the school and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realiz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kipping classes and enhance their con sciousness of attending the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teachers have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to attract students’ interests in the course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phenomenon of skipping classes be reduced as soon as possible。

博弈论分析

中美军备竞赛的博弈分析 1.理论介绍 1.1博弈论的概念 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1.2博弈论的主要特点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incentive structure),所以他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其中一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悖论(Prisoner's dilemma)。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成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论就是研究博弈行为中斗争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为方案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1.3博弈的分类 博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通俗的理解:"囚徒困境"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而棋牌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 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目前经济学家们现在所谈的博弈论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上述四种博弈相对应的均衡概念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 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博弈论还有很多分类,比如:以博弈进行的次数或者持续长短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以表现形式也可以分为一般型(战略型)或者展开型等等。 1.4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定义:在博弈G=﹛S1,…,Sn:u1,…,un﹜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论组合(s1*,…,sn*)中,任一博弈方i的策论si*,都是对其余博弈方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研报告

形势与政策实践 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研报告 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 班级:1420302 指导教师:段艳丰 日期:2015年5月4日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总结报告 指导教师:段艳丰 前言 1、调查目的: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着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范围特别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学习风气有很大的破坏性。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自己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2、调查的分工和安排: 1420301z负责设计调查问卷 1420301z负责问卷调查 1420302负责问卷分析 1420302负责撰写调研报告 3、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形式 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这次的调查对象是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所有在校的大一到大四随机抽取的本科生。我们分别对经管,测绘,地科,水环,核地,建工,信工,机电,化生材,软件,外国语等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在我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81份,收回率为90.5%。这次调查,女生占35%,男生占65%。 4、调查的内容 这次的调查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调查对象的逃课情况 (2)大学生逃课的目的 (3)大学生逃课的具体原因 (4)大学生对逃课的看法 一、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的逃课情况 调查显示逃课中的人和从未逃课过的人比例都很高,其中经常逃课的占12%,从未逃课过的占36%,很少逃课的占17%,有时逃课的占36%。在逃课中的人当中,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而其他情况的比例则很相近。 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逃课程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 2、大学生逃课的目的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3%的学生将逃课的时间用于睡觉或者上网,17%的大学生将逃课时间用于泡图书馆,而将逃课时间用于社交活动和听讲座的学生分别占到12%和5%,有43%将逃课时间用于其他事情。 “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如今在大学最流行的一句口号。一个大学生介绍了学校时下流行的逃课“等级观”: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课,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高达23%将逃课时间用于睡觉和上网确实是对自己学习,生活不负责任的表现。 3、大学生逃课的具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逃课的同学中,51%的同学每周逃1-3节课,18%的同学逃4-6节课,逃7-10节和11节以上的分别占11%和20%。而影响逃课频率的因素里,奖学金的期望最高,为19%。剩下的因素中,课程的重要程度,老师讲课水平,课程的难易程度,老师对出勤率的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产生的影响因素各占相当比例。经常逃的课程中,43%的同学选择马哲,思修等公共课,为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选修课,英语数学等基础课选择的人数依次减少,选择最少的是专业课,仅有8%。 逃课之后,有害怕和不安情绪的同学占到51%,其他同学则为放心和无所谓

博弈论习题

、选择题 A. 策略是局中人选择的一套行动计划; B. 参与博弈的每一个局中人都有若干个策略; C. 一个局中人在原博弈中的策略和在子博弈中的策略是相同的; D. 策略与行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策略是行动的规则,而不是行动本身。 A. 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则双方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B. 如果没有某种约束,局中人也可在(抵赖,抵赖)的基础上达到均衡; C. 双方都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结果一方赢,一方输; D 每个局中人在做决策时,不需考虑对手的反应 A. 策略式博弈无法刻划动态博弈; B. 策略式博弈无法表明行动顺序; C. 策略式博弈更容易求解; D. 策略式博弈就是一个支付矩阵。 B. 混合策略是博弈方根据一组选定的概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行为 中随机选择的策略; C. 有些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但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D. 有些博弈既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也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博弈论》习题 1. 博弈论中,局中人从一个博弈中得到的结果常被称为( ): A. 效用; B. 损益; C. 决策; D. 利润 2. 下列关于策略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 3. 囚徒困境说明( ): 4. 一个博弈中,直接决定局中人损益的因素是( ): 5、 A. 策略组合; B. 策略; C. 信息; D. 行动。 策略式博弈,正确的说法是( ): 6. 下列有关策略和纳什均衡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纯策略是博弈方采取“要么做,要么不做” 的策略形式; 7、 古诺模型体现了寡头企业的 ( ) 决策模型。 A 成本 价格 产量 质量

8、伯特兰德模型体现了寡头企业的什么决策模型。 A 成本价格产量质量 9、用囚徒困境来说明两个寡头企业的情况,说明了:( A、每个企业在做决策时,不需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B、一个企业制定的价格对其它企业没有影响 C、企业为了避免最差的结果,将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D、一个企业制定的产量对其它企业的产量没有影响 10、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A.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纳什均衡; B.和纳什均衡没有什么关系; C.要求某一策略组合在每一个子博弈上都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D.要求某一策略组合在原博弈上都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11. 下列关于重复博弈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重复博弈又称为序贯博弈; B.影响重复博弈均衡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博弈重复的次数和信息的完备性; C.如果博弈重复无限次,则局中人采取的针锋相对策略意味着任何一方参 与人的一次性不合作将触发永远的不合作; D.在有限次重复博弈中,若阶段博弈纳什均衡的唯一性存在,则每个阶段 出现的都是一次性博弈的均衡结果。 12. 在动态博弈战略行动中() : A. 首先作出选择并采取相应行动的局中人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收 益; B. 斯塔克博格模型与古诺模型对垄断厂商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结论相同; C. 一般而言,只有当局中人从实施某一威胁所能获得的总收益大于不实施 该威胁所获得的总收益时,该威胁才是可信 的; D. 承诺是当事人使自己的威胁策略变得可信的行动,但它也是有风险的。 13、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讨价还价属于哪种博弈。( A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C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14、下面哪种模型是一种动态的寡头市场博弈模型( A 古诺模型伯川德模型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分析(文字版)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分析(文字版)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分析 赵永辉(土木082)王清军(土木082)夏润斌(土木082)徐良(土木082) 摘要:时下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面对逃课一族,很多人批评大学生叛逆、自由、散漫。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很多高校,名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对大学生逃课不能简单地求全责备,相反要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为何选择研究“大学生逃课”? 身为大学生我们发现对于在读的大学生,或者曾经是大学生的,甚至还在为大学而拼搏的高中生都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

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所谓的“自我”,并且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我们再也无心听课,然而,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完整的吗? 我们逍遥的利用本该在宝贵的课堂接受知识的时间在做那些看似重要无比的事情。我们到底怎么了?让我们无限期待和神往的大学课堂是这个样子吗?难道我们的青春应当这样记录吗?逃课真的该成为我们的时尚吗?大学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这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克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所以,本次将通过对我校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我校教学模式,加强我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目前“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

用博弈论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用博弈论分析生活现象论文

博弈论分析生活中现象 博弈论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各相关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假定条件下,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其实博弈现象不只现身于经济领域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的,所以博弈论的思想不仅仅能够用来分析经济从而获得最大的盈利,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博弈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获得最优的策略。 比如某一天你觉得应该是你女朋友的生日,但又不能肯定,如果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一束花,女朋友会特别高兴,你不送花,女朋友会埋怨你忘了她的生日如果不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女朋友一束花女朋友感到意外的惊喜,你不送花结果生活同往常一样。 生日非生日 买花 1 ,1 2 ,1 不买花-1,-1 0 ,0 确定今天是女朋友的生日或确定今天不是女朋友的生日,但你的最好行动都是买花。 谈到博弈论我们不得不说到囚徒困境,其内容大致为两名罪犯A 和B隔离审讯。如果两个都不招,因为证据不充分,两人都只能判1年。如果一方招了,属立功表现,功罪相抵,无罪释放;而另一方则属抗拒从严,判10年刑但如果两人都招了,则各判 5 年。结果大家都知道:两个人争先恐后地招了,结结实实地各判了5年。两个犯

人陷入的就是囚徒困境, A B 招不招 招 5 ,5 无罪释放,10 不招10,无罪释放 1 ,1 其结果就是A和B都招,判5年刑。如果两人协商后选择不招,但如果A或B其中一人招了,另一人就会判10年,而招的一人就会无罪释放,这样的诱惑足以让两名罪犯违背两人协议。而选择招。这样最有可能就是俩人都招。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博弈关系。矛盾冲突的结果也有三种情况负和游戏、零和游戏和正和游戏。“负和游戏”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游戏故也称为双输博弈。在人与人的交往时由于相互的冲突和矛盾不能达到统一交际双方都不让步,最后使交际活动不能展开,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损两败俱伤。如果是朋友,也会因不断发生“负和游戏”而逐渐疏远,夫妻间经常出现“负和”现象感情自然会受到影响。交际中之所以经常会发生“负和博弈”现象,大多是因为心胸狭窄,遇事爱使性负气,必然会出现“负和”局面。如果不使性负气,而是互相谅解,与人交往采取合作态度,便能使有矛盾和冲突的交际活动朝好的方向发展。在交际中如果遇到了和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想着退一步海阔天高,采取一种和对方合作的态度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负和游戏”的发生。至于“零和游戏”这种简单的“你输我赢”的思考方式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简单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调查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意义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逃课情况抽样设计方案 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我们将从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中抽取600名进行抽查。 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所有学生按年级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抽取200人。其次在每个层次中分系别进行整群抽样,以20:1为比例在各系进行调查。 大学生逃课情况调查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询问同学等方法设计

出以下个问题。 由于大四学生正在实习无法进行有效地调查,故本次调查主要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为对象。 开卷语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05级的学生。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逃课情况,并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原因,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合作,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感谢你的配合!(本次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一)基本资料 1 请问你的性别? a 男 b 女 2 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 大一 b大二 c 大三 3 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a从不 b基本不 c.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