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河长制落地生根 ——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河长制落地生根——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内容,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保障水安全生态的制度创新。今年3月1日以来,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省市县乡四级实施方案全部出台,由省市县乡4973名河长、1182个河长办和13231名村级河道专管员构成的五级组织体系全部到位,河长巡查、河长制会议、督导检查、工作考核等9项制度印发实施,河道行洪障碍、城市黑臭水体、生猪养殖污染等“三个全面清理”有序推进,水质监测站点优化、“一河一档一策”编制、。河长制信息系统建设等基础工作全面展开。下阶段重点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河长制落地生根。

一、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五位一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

二、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主要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保护管理机制,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河流功能永续利用,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支撑保障。

主要任务: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并建立“六项机制”,即集中统一的协调机制、全域治理的责任机制、科学严密的监测机制、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协同联动的执法机制和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主体作用,统筹解决水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水利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水治理体系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抓手。

三、我省深入推行河长制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河长办组织体系。一是按照保障正常运作、专业事专人干、集中联合

办公的原则,采取部门抽调、公开招考等方式,配齐河长办人员,落实工经费、办公场所和设施设备。二是强化部门会商协调机制,重点是河流水质水环境治理目标任务制定、突出问题整治、应急水事处置。

(二)夯实河流管护基础。一是加快编制一河一档一策,全面摸清河流本底情况、管护目标任务、治理对策措施,并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河流本底数据动态更新、治理对策精准有效。二是加快编制河道岸线河岸蓝线,明晰河长、河道专管员巡查管护范围和边界。三是加快优化补齐水质监测点位,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全覆盖。四是加快建成覆盖省市县乡的河长制信息系统,实现河长和河道专管员巡河履职轨迹、河道实时状况、河流保洁清洁情况、问题发现处置进展等实时记录上传。

(三)加快突出问题整治。一是河流水质改善提升。重点是畜禽养殖特别是生猪养殖、工矿企业、城镇生活、水产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治理,确保国十条、省十条和小流域水质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消灭小流域劣Ⅴ类水体。二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重点是清淤、疏浚、清障、截污、补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三是小水电生态下泄流量落实,重点是逐站核定生态下泄流量、编制改造提升方案,完善下泄流量监测网络,出台生态电价管理办法。四是河道保洁。重点是河岸垃圾、废弃物管控,河面水浮莲、漂浮物打捞。

(四)注重部门协同联动。一是以强化执法为核心,对已探索开展的生态综合执法局、“河道警长”、“生态警察”、河道检察官工作室(联络室)、、水资源保护巡回审判点等,进行梳理、总结和提升,统筹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涉河涉水案件的查处力度。二是以县域为单元,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作用,统筹相关部门涉河涉水资金,推进综合治水。三是以项目为载体,统筹捆绑打包分属各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