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二)

《诗经》三首(二)
《诗经》三首(二)

《诗经》三首(二)

第三四课时

一、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

道德情操。

二、运用联想、想像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三、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

重点: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

难点:运用联想、想像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诵读分析背诵

静女

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

第二章,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

第三章,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姑娘

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背诵课文

教《无衣》时应指点这首诗的特点,重章叠句,记住在同一词序上所换的字,这样有利于背诵。

教《静女》,要指导学生课前自读。引导学生领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第三课时

一、诵读课文《秦风·无衣》(师读——生读)

二、研习课文

(一)分析文章内容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机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须一起抗击。

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

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二)艺术特点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三、诵诗这首诗,最后背诵。

第四课时

一、诵读课文《邺风·静女》(师读——生读)

二、研习课文

(一)分析文章内容

《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一次恋人的约会。全诗三章。一章重在写场景,两章重在写心理。

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

第二章,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

第三章,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二)归纳小结

第一章写青年之急,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三、诵诗这首诗,最后背诵。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到期间的诗歌篇,故又称为“”。分、、三大类,其中即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民间歌谣,更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 2.默写《氓》中女主人公追述恋爱生活的三句:,。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硕.()鼠呦呦 ..() ②无食我黍.()乘彼垝.()垣.() ③爰.()得我所自我徂.()尔 ④谁之永号.()淇水汤汤 ..() ⑤氓.()之蚩蚩 ..()隰.()则有泮.() ⑥愆.()期卜筮.() ⑦视民不恌.()晏晏 ..() ⑧和乐且湛.()帷裳.() 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1)例句:适.彼乐土 A、适得其反 B、无所适从 C、削足适履 D、适可而止() (2)例句:逝将去.女 A、大势已去 B、何去何从 C、扬长而去 D、去粗取精() (3)例句:爰得我所. A、各得其所 B、所向披靡 C、无所不为 D、大失所望() (4)例句:莫.我肯故 A、爱莫能助 B、望尘莫及 C、莫我毒也 D、莫衷一是()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悦与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 B.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 C.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快与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

会是这样反复无常。 D.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会是这样反复无常。 7.判断下列各句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 A.《硕鼠》和《鹿鸣》两诗都选自《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国风。 B.《硕鼠》和《鹿鸣》都采用了“比”和“兴”的手法。 C.《硕鼠》和《鹿鸣》都采用四言体,排列整齐。 D.《硕鼠》选自《诗经·魏风》。硕鼠,大老鼠,这里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 8.《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写出以下诗句各属于那一种。 (1)呦呦鹿鸣,食野之革。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桃夭》) (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 (6)山有扶苏(大树),隰(xí洼地)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狂夫,且,读jū)(《山有扶苏》) (7)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9)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赋:;比:;兴: 阅读《相鼠》,完成9—11题。 相鼠 相.鼠有皮,人则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休,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互不遄.死? 9.选出诗中四个加点字意义或注音有误的一项:() A.相——xiàng,仔细看B.仪——令人敬重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 C.俟——同“矣”,句末语气词D.遄——chuán,快 10.这首诗的题旨是:() A.诅咒统治阶级,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 B.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 C.斥责统治阶级,说他们没有合于礼仪的外表和举止,简直不是人 D.诅咒万恶的统治阶级,让他们早死 11.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顶真、反问B.拟人、夸张 C.比喻、拟人D.顶真、反问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15题。 蒹葭(秦风) 蒹.(jiān)葭.(jiā)苍茫,白露为霜 ..。遡(sù)洄.从之,道阻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曹刿论战 人教版

曹刿论战 一. 本周教学内容:《曹刿论战》 1. 字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 盈yíng 靡mǐ玉帛bó鄙bǐ何间jiàn 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3. 词语: (1)实词: 伐肉食者谋间鄙安专 孚察属败绩驰逐克 作竭盈测靡 (2)古今异义词语 伐:古义:讨伐,攻打齐师伐我 今义:砍伐 间:古义:参与又何间焉 今义:中间 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今义:卑鄙 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牺牲玉帛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今义:增加 信:古义:信实,诚实必以信 今义:书信 狱:古义:案件小大之狱 今义:监狱 虽:古义:即使虽不能察 今义:虽然 情:古义:实情必以情 今义:感情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3)词性活用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神弗福也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公将鼓之 (4)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小惠未徧 (5)一词多义 请 请求曹刿请见 请让我战则请从 故

缘故、原因公问其故 所以故克之 以 凭何以战 把必以分人 之 代词指这件事肉食者谋之 助词的小大之狱 代词他,指曹刿公与之乘 助词可不译公将鼓之 4. 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战,勇气也。 5. 思路: 战前准备 取信于臣 取信于神 不可以战 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战略思想(详)? ? ? ?? ? ? ? ? ? ? ? 战争经过:—————————————战场指挥(略) 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辙乱旗靡,故逐之战术思想(详) ?????????? 6. 人物形象: 曹刿:远谋入见之因、战前三问、战场指挥 庄公:鄙战前三答、战场指挥、战后问故 语言(对比)? ? ? ?? 《上枢密韩太尉书》 1. 字音: 溢yì嵩山sōng汨没gǔ华山huà宫阙què 仓廪lǐn苑囿yuàn yòu 翰林hàn 恃shì惮dàn 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栾城集》。作者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宋朝眉山人。他是苏轼的弟弟,有“小苏”之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 词语: (1)实词:书下注释中的解词 (2)一词多义: 虽:虽然虽无所不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经三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经三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4) 绪论 (14) 一、多媒体课件的内涵 (15) (一)什么是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 (15) (二)多媒体课件与教案的关系 (16) (三)语文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 (16) 二、运用其进行《诗经》教学的优势 (17) (一)易激发兴趣 (17) (二)易创设情境 (17) (三)信息含量大 (18) 三、现行《诗经》课堂演示型课件存在的问题 (18) (一)不重视使用实效 (17) (二)使用中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19)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0) 四、借鉴优秀课件,科学合理的设计 (20) (一)优秀《诗经》课件的可借鉴之处 (21) (二)课件设计科学合理,有理有据 (21) 结论 (23) 注释 (24) 参考文献 (24) 英文摘要、关键词 (25)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经三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摘要: 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因其易激发学生兴趣,易创设情境,同时又信息量大的特点,为高中语文《诗经》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带来了许多实效。但是,在如今《诗经》

等古典文学的教学中,由于盲目追求形式,追求兴趣的激发使这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辅助古典文学的教学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讲求实效、不分清主次、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等。因此,为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去更好的解读《诗经》等古典文学作品,提升古典文化的修养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中明确教学主线。这将不仅使高中生更好的了解和感知《诗经》,也会使他们对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古典文化底蕴。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诗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绪论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典诗词教学做了如下规定:“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它注重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情感、体验诗歌美感,重视学生能够“读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A、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C、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D、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预习指导] 一、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音 《卫风?氓》 氓:méng蚩:chí愆:qiān将:qiāng垝:guǐ垣:yuá

n筮:sh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徂:cú汤:shāng渐:jiān罔:wáng靡:mǐ夙:sù咥:xì隰:xí泮:pàn 二、诵读全诗 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 [教学指导] 导语: 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一、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事。

高中课文文言文通假字集合

通假字 第一册 1、《烛之武退秦师》 共其乏困 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 失其所与,不知 2、《勾践灭吴》 南至于句无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 将免者以告 三年释其政 而摩厉之于义 无不哺也,无不歠也 亿有三千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 4、《触龙说赵太后》 少益耆食 必勿使反 奉厚而无劳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鼓瑟希6、《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劝学》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君子生非异也 8、《秋水》 径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辫牛马 第二册 1、《过秦论》 合从缔交 始皇既没 而倔起阡陌之中 赢粮而景从 2、《鸿门宴》 距关 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于坐 3、《兰亭集序》 虽趣舍万殊 4、《归去来兮辞》 曷不委心任去留 5、《师说》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6、《谏太宗十思疏》 振之以威怒 7、《种树郭橐驼传》 早缫而绪 第三、四册 1、《诗经三首》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2、《离骚》 来吾道夫先路也 3、《孔雀东南飞》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薄苇韧如丝 4、《梦游天姥吟留别》 裂缺霹雳,丘恋崩摧 5、《琵琶行》 钿头银簏击节碎 6、《词七首》 一尊还酹江月 7、《六国论》 暴秦之欲无厌 当与秦相较 8、《游褒禅山记》 长乐人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 父、安上纯父 9、《石钟山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至莫夜月明 10、《五人墓碑记》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有 1

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及<<无衣>><<静女>>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2.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3.学习《氓》,深刻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通过概括评论把握作品感情。 2.摘录例句、把握节拍,学习〈〈氓〉〉认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无衣>><<静女>>认识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3.品位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4.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把握节奏,初知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二、解题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以诗教诗赏读《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诗

以诗教诗赏读《诗经三首》诗经三首诗 仅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语文》第三册,所选“阅读”课目52篇(首),其中我国古典诗词几近70%(35首)。如此灼灼其华、美不胜收的诗歌课该怎样教?怎样教出文本的本真本义?怎样教出学生的诗兴诗趣?怎样教出课堂的诗情诗味?仅内容而言,是宣读注释?是译释串讲?是搬用定论?若《教参》连散译也未提供,更应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以诗教诗”!下以第1课《诗经三首》为例商榷之。——《卫风·氓》第一节(1—10句):恋爱(师)那个人忠厚又老实,拿着钱币来换丝。不是真的来换丝,是为了和我谈婚事。(生)送你送过淇水河,送你送到顿丘旁。不是我故意拖时辰,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合)请你不要生我的气,把秋天订为结婚期。第二节(11—20句):待嫁(师)登上那堵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过来的情郎。看不见郎从复关来,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生)盼呀盼呀盼到了你,又说又笑真欢喜。又抽签呀又算卦,没有一句不吉利的话。(合)快架上车子来接我吧,我多带些财物嫁到你家。第三节(21—30句):奉劝(师)你看那桑树多茂繁,它的叶子是多么新鲜。我说斑鸠呀你也太纯真,你千万别贪吃那香甜的桑葚!(生)姑娘呀请听我一言,不要跟男子太迷恋!男子沉溺在爱河里,还可以脱身上河岸。(合)姑娘掉进了爱的泥潭,就再也无法到岸边!第四节(31—40句):愤怨(生)你看那桑树叶落时,纷纷掉下黄叶子。自从我嫁到你的家,多年来生活像牛马。(师)淇水滚滚波浪翻,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我实在没有什么错差,男子他为什么待我如此变化?(合)男子的爱情确实没有准则,他们的感情真是变化莫测。第五节(41—50句):受虐(生)做你的妻子多少年,家里的苦活都归

《诗经二首及国殇》

诗经二首及国殇 一、授课班级: 二、授课时间: 三、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通过节奏的感受,语气、语调的把握来加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2、主意用比较法比较了解四言诗、骚体诗和早期五言诗在句式、节奏上的不同特 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唐宋诗词打下基础。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6、背诵课文 四、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整体基调 2、背诵课文 六、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2、运用比较阅读法、探究阅读法,延伸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七、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 八、课时统计:3 秦风.无衣 一、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 提问:从音乐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的基调,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激昂、雄壮的基调 生:这段音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重复的节奏 明确:没错,这是电影《英雄》当中一段描绘秦兵出征时的音乐,它的基调是激昂而雄壮的,并且每隔一小节就会出现重复的旋律,以及士兵们的呐喊声,描写了秦国男儿勇征沙场的一种视死如归,英勇赴义的精神,它是一首战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战歌,一首描绘秦地男儿慷慨赴义的一首战歌——《秦风·无衣》,选自《诗经三首》 板书:秦风·无衣 (设计说明:本段音乐和所学文章有三个共同点,1、基调相同,都是激昂、雄壮的 2、重复的旋律 3、都是战歌由它引入课文可以使课文更加生动可感,同时也能为课堂烘托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诗歌中的意境另外音乐中的重复和诗歌当中的重章复唱也可以作一个比较) 二、解题 出示投影: 介绍《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内容分为:风——民间歌谣,15国风,共160篇 雅——朝廷的正统歌谣,分《大雅》、《小雅》共105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诗经三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诗经三首》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 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 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 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 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 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 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 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 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 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 教师明确:

1.(略) 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 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 (二)教师补充介绍: 《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高中旧教材中曾选 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其诗 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 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的行径是“真”; 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 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 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 (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 思考问题: 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 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同步练习题1

训练一 《诗经》三首 课前预习无师自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无与士耽.()自我徂.尔()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言笑晏晏.() 答案:qiān,拖延qiānɡ,愿、请dān,沉溺cú,往jiān,溅湿、浸湿 shuǎnɡ,差错wǎnɡ,无yàn,欢乐的样子 2.请分别写出句中的通假字。 犹可说也隰则有泮爱而不见说怿女美于嗟鸠兮自牧归荑 答案:“说”通“脱”“泮”通“畔”“见”通“现”“说”通“悦”“于”通“吁” “归”通“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至于 ..顿丘(2)泣涕.涟涟(3)以我贿.迁(4)体.无咎言 答案:(1)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4)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几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共_______篇。从采诗和作品的性质上看,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从艺术手法上看,它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人们把以上六者合称为《诗经》的___________。《诗经》大多数是___________言诗。 (2)《诗经》中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作品《氓》反映的是___________,《无衣》反映的是___________,《静女》反映的是___________。它们的写实精神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_优秀传统。 答案:(1)305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四(2)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情形古代男女青年的恋爱生活现实主义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ɡ) 氓之蚩.蚩(chī)尔卜尔筮.(shì)B.体无咎.言(jiù)淇水汤.汤(sh

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古诗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古诗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古诗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古诗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古诗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古诗词是美的,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再现绘画美,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吗?读者与诗的关系有人做了一个比喻:苏轼有《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琴与指,正如我们读者和诗,只有认真阅读,深入理解一首首诗,这诗才被我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我们也正从这诗中得到感情的陶冶。那么,学习古诗词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流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无数英雄伟人、仁人志士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能背诵三百余首古诗。从他16岁写的《咏蛙》一诗可看出,古诗词对他成长的影响之早,之深。从立志成才到走向天安门城楼,这个伟人一生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首《沁园春、雪》气概天下,成为千古杰作。“诗言志”、“歌永言”。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吟读古诗词如在花海中徜徉,其色、其香、其味熏陶着人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含蓄稳重的个性,质朴豪迈的情怀,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壮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吟读古诗词能培养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升华。培根说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此话仅说了一半,读诗书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使人成为更完全意义上的人,更加文明和高雅。因此,吟读古诗词是培养儿童立志,发愤,成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当重要的方法。 其次,吟读古诗词能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锤百炼便是妙手可得,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古诗词对学生作文、说话水平提高极快。当沉默比雄辩效果更好时,我们可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离别感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人异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情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两份情:一份是凡俗生活里的油盐酱醋,一份是梦一样的风花雪月。若留在红尘,再新鲜的情怀也会让岁月冲释得平淡无味。若真的逐梦去,又未免高处不胜寒。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两样情感呢? 记的有这样一句话,近处是生活,远处是梦想,而中间则是诗歌。我认为,做一个真心的歌者,以诗人的眼光和思维来拉近现实和梦想的距离,以诗歌的形式来诠释人生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些人认为,诗人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真正的诗歌是来源于生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实,诗歌早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开始流传了,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生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梦想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而诗歌则婉转浪漫地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文字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平衡,是生活的升华和结晶。 我们在生活中感性地反省自己,理性地反思事实,对万事万物总有一些的感叹。

氓课堂实录

负心郎是怎样炼成的--《氓》第一课时 今天早上第二节是一班的课,决定正式开讲《氓》了。一个单元可以精讲的课文不多,在《诗经三首》与《离骚》中,我选择了这一篇。我想起了周六回家时受到了几个同学和一个家长的口头表扬,虚荣心发作,还真有些甜蜜蜜呢!我仔细地与桃夭探讨了一下上一学年课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我自己的课哪些是成功的?我发现,首先,备课不能按部就班,应该强调“悬疑性”,即所谓的智力挑战。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强调知识点,这是教师本位,教材本位,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结果,备出来的课路径清晰,面面俱到,在操作中却死板,学生不喜欢,最终精美的教案却上出失败的课。而强调一节课设置几个大的问题,(有时候是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高度集中。他不清楚最后的答案,甚至没有唯一答案,这时候学生的潜能会被激发,思考力会受到锻练。 其次,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一旦感觉到自己像木偶,像风筝被人牵着,就会丧失主动性,课堂就会转为静态,慢慢地失去生机,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对话便失掉了,变成了一言堂。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这样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才会有更多生成的东西,才会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再次,课堂能不能体现了青少年存在的流行元素?课堂教学能不能更注重当下性,更为生活化?能不能也富有现代气息?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考虑了《氓》的上法,最终决定舍弃琐屑的字词讲解,把课上得大气一些,一节课解决一两个问题就足够了,而这个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难度,而且事关全局。字词怎么办?我发现,如果学生认真地把《氓》的注释读完,就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认真地读注释,你讲了他也记不住,还不如不讲!这样一想,胆子就大起来了,大不了以后再设计单元作业,把我认为重点的字词融进去,不照样解决问题了?而且,还没讲呢,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把《氓》背下来了,他们的状态相当不错,这几天让他们读,故事应该比较熟悉了。 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愉快地相互问好,然后我问:“《氓》预习过了没有?” “预习了!”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叫几个同学回答。”这个班有部分同学原来是外班的,我不认识,这几天努力记住几个,就叫他们。结果连叫了两个,都低下头,原来,有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地预习,这就意味着他们对故事并不熟悉,如果直接抛出问题来讨论,恐怕就有难度。我让他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在他们读的时候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上枢密韩太尉书》《诗经三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上枢密韩太尉书》《诗经三首》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曹刿论战》 1. 字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 盈yíng 靡mǐ玉帛bó鄙bǐ何间jiàn 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3. 词语: (1)实词: 伐肉食者谋间鄙安专 孚察属败绩驰逐克 作竭盈测靡 (2)古今异义词语 伐:古义:讨伐,攻打齐师伐我 今义:砍伐 间:古义:参与又何间焉 今义:中间 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今义:卑鄙 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牺牲玉帛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今义:增加 信:古义:信实,诚实必以信 今义:书信 狱:古义:案件小大之狱 今义:监狱 虽:古义:即使虽不能察 今义:虽然 情:古义:实情必以情 今义:感情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3)词性活用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神弗福也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公将鼓之 (4)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小惠未徧(5)一词多义 请 请求曹刿请见 请让我战则请从 故 缘故、原因公问其故 所以故克之 以 凭何以战 把必以分人 之 代词指这件事肉食者谋之 助词的小大之狱 代词他,指曹刿公与之乘 助词可不译公将鼓之 4. 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战,勇气也。 5. 思路: 战前准备 取信于臣 取信于神 不可以战 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战略思想(详)? ? ? ?? ? ? ? ? ? ? ? 战争经过:—————————————战场指挥(略) 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辙乱旗靡,故逐之战术思想(详) ?????????? 6. 人物形象: 曹刿:远谋入见之因、战前三问、战场指挥 庄公:鄙战前三答、战场指挥、战后问故 语言(对比)? ? ? ?? 《上枢密韩太尉书》 1. 字音: 溢yì嵩山sōng汨没gǔ华山huà宫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

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 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 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不过《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作用。 4.把握诗歌节奏,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 5.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难点 1.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3.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三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前两章。 教学方法 读诗—悟诗—说诗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整体感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臵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卫风〃氓》 《氓》是一首叙事诗,全篇都采用第一人称“我”(即女主人公)的口气来叙述,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章节):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3、4、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部分(6章节):“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诗经三首》高考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A卷)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解析: 张籍这首诗,是有名的一首思乡诗,文字浅显而意味深长,“看似寻常”却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试题的主线是考查理解性鉴赏能力,分析出诗中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属于内容(形象)理解,答案是确定的,随心所欲的“分析”是不行的,分析这个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个大开放度的题目,分析可深可浅,可远可近,可就诗论诗,也可就诗论人,还可就人论诗,为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展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诗经》,特别是民歌部分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大。《诗经》作品从多方面描写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段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得到后人的高度重视,屈原作品里忧国忧民、反对黑暗势力的精神就是《诗经》中这种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诗经》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也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诗经》的民歌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重章可以表现事物的进展和顺序,重复歌唱还有加强抒情效果的作用。至于《诗经》中歌谣本身给予后人的影响,主要还在于它质朴、深厚的思想感情与现实主义精神。 关于“采诗说” 以“国风”而言,它是从各地收集而来的。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各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传统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恐怕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诗经》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采集各方诗歌,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了用以教育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自己的统治状况,以便进一步巩固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关于“国风” 一、“国风”的主要内容 《诗经》中的“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们在最后写定时,虽可能有所润色,有的甚至被篡改,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些诗歌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它们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晶莹的珠宝。 “国风”的主要内容: 1、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表达了他们对剥削、压迫的不满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如《豳风·七月》在不长的篇幅里反映了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的生活,是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2、反映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如《唐风·鸨羽》。 3、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在阶级社会中,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风”中这类诗歌对此有强烈的反映,如《卫风·氓》。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无【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节选)】 第二册:【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无 第三册:【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离骚(节选)】非【孔雀东南飞(并序)】【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四册:【窦娥冤】无【长亭送别】无【闺塾】无【哀江南】无【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赤壁赋】【逍遥游(节选)】【腾王阁序】【柳毅传(节选)】【促织】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李杜诗五首】峨眉山月歌无/春夜洛城闻笛无/客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奕秋 第六册:【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屈原列传(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舔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舔臵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勾践灭吴(节选) 《国语》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