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技巧解答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技巧解答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技巧解答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lastic part’s structure service requirement, mounding quality and mould menu factoring cost. A corresponding injection mould of internal side core pulling was designed. By adopting the multi-direction and multi-combination core-pulling. A corresponding injection mould of internal side core pulling was designe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mould was introduced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粮食总产实现建国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全省农民收入在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突破8000元,增幅超过9%,提前一年达到以省为单位全面小康指标值。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结合江苏“三农”实际,着力主攻“六个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增长动力由主要依靠土地、农资消耗,向更加依赖科技和资本驱动转型升级。江苏经济发达,科教实力强,但人口密度高,耕地资源少,环境容量小。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潜力,必须把农业增长的动力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益的轨道上来。要充分发挥江苏科技、资本等优势,尤其要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在稳粮增收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活劳动投入,向更加注重可控的设施生产和机械化转型升级。传统农业受制于土壤、温光水气等自然因素影响,主要依靠活劳动投入,很大程度是靠天吃饭、“望天收”。针对江苏土地资源少、劳动力成本相对高的特殊省情,我们必须把设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由兼业化的小农户,向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和职业农民转型升级。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优质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兼业化”发展日趋明显,留守农业的从业人员“妇女化、老龄化、低文化”现象突出。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加快改造传统小农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

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提高专业化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升级。实践证明,没有规模,生产经营成本降不下,土地产出率就不会高;没有规模,农业标准化推不开,农产品竞争力就不会强;没有规模,生产专业化上不去,农业兼业化格局就无法改变。江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条件较为成熟、基础良好,各地要抓住时机更大力度加以推进,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人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并重转型升级。由单一的生产性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是当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别于传统农业经营形态,多功能农业从内涵到结构均已发生重大变化,食品和原料供给是最基本的功能,生态保护、能源原料、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不断拓展。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重新考量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功能的多种需求,积极开发农业功能,创新农业经营业态,大力发展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内涵由注重一产,向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型升级。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产业链、产业带、产业群为基础,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联结和融合,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打造农产品生产大省、加工大省、流通大省。重点是做强一产,突破单位产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做大二产,突破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突破市场营销,提高流通服务水平,构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围绕“六个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今年江苏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种足种好3000万亩水稻;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40万亩;继续推进绿色江苏建设,新增植树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农民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高效农业、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四位一体”发展;强化农业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加快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2010年,是新的困难和新的机遇并存的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江苏农业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振奋精神,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来璐 李世峰 谭建欣 程昊 (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农业的新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北京市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独特性,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北京农业的多项功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合理的农业布局规划、适宜的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农业投资的增加。 关键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和都市农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1]。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北京农业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和特征,也是北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由其区位、资源特点决定的,是在对都市农业发展规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生产粮食外,还应该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2]。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较传统农业更为明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3],北京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1.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农业在本质上具有多项功能,包括农业提供食品的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等。传统农业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人类所需的食品供给短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传统农业的功能局限于物质产品的供给,农业本身所固有的其它功能未被发掘。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生活需求不再停留在食品上,还追求其它的使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对农业的文化和休闲等功能的要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 本研究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3101) 作者简介:来璐(1973-),女,陕西省兴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Email:XPLL1124@https://www.360docs.net/doc/ce19003904.html,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大委发 [2010] 2号),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战略 根据我市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强化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夯实转型升级的创新基础、培育持续竞争的综合实力、构建融入世界的对接平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转型发展。 一、战略选择 1.城乡一体融合 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以“农业基地化和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化、农民专业化和职业化”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转变农村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构建要素互补、功能多样、环境友好、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2.人才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农业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涉农科教机构、企业研发总部和高

端人才,创建区域性涉农人才科技高地,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 3.标准品牌提升 持续支持设施农业和种苗农业,集成创新装备和技术标准;重点强化精品农业和外向农业,提升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环境标准;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完善服务标准。建立健全都市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链和科技链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4.旅游休闲驱动 充分发挥我市青山碧海、田园沟域、岛屿岸线融合一体的生态景观优势,紧密链接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加速由产品市场决定的供应农业向产品、服务和消费市场共同决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农业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中心,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领域。 5.生态循环提质 积极开发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和设施装备,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加强陆地、海洋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性开发,有效应对生态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挑战,大幅度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和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定位 立足大连、引领东北、影响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实现产业功能体系融合、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标准品牌集成创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06~2015) (征求意见稿) 中国农业科学院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并要求沿江城市群马芜铜宣理应成为安徽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先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的要求,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想。农业是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现代化是芜湖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虽然芜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2005年7月,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对芜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芜湖市领导和干部群众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与专家研讨,对芜湖市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芜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分析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并重点就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策划,提出了“组织领导保障建设、科技支撑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建设、体制制度保障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建设”等五项发展举措。 规划编制得到了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县区政府及农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单位为规划的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谢谢!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高山区委高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送审稿) 201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按照“双核引领、三带驱动、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早日实现“高山梦”夯实基础。 一、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狠抓提档升级,持续推进西部“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大318国道沿线、张湾蔬菜长廊等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棉花等传统低效作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新增瓜菜、水生菜基地1万亩,建设鲜食杂粮健康食品基地5000亩,新建名特水产标准化基地6500亩、精品水果基地2000亩。实施张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示范园区。推进洪北万亩果蔬基地、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永安东跃万亩蔬菜基地等建设。完善1.3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2、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生产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城市居民慢生活空间。积极创建索河省级旅游名镇,打造旅游特色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桃花源景区、索河十里荷花长廊、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等建设。推进万顷芦苇海、万顷野莲花海、万顷油菜花海、万亩彩叶园、万亩花卉产业园等生态观赏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宣传推介平台,举办油菜花节、西甜瓜节、莲花节、葡萄节等节会活动,扩大高山休闲旅游知名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张湾农产品加工园。努力引进2家投资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新农牛肉、高山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90亿元。加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5件。 4、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开展“清万渠、灌万塘”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排灌港渠整治工程,完成干支渠整治257公里,推进解决水利设施“最后一米”问题。提升侏儒、消泗、成功、桐湖等西部地区排渍抗旱能力。加快侏儒街旱涝保收高标准

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内涵与途径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北京农业发展规 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提出:着眼践行科学发展观 中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 要求,完全符合北京实际。立足于首都城乡统筹全局,跳出农业看农业,北京农业的地位、价值、环境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是实现北京农 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农业地位的再认识——少数不等于小数。 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农业增加值仅占 1.3%;农业从业人员62万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值,都是少数。但是应当看到,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农业不可替代的地 位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愈发重要和明显。从首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产业依存度增强,城市对农产品 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品种要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 障等任务越来越重;城市休闲产业正在向农业转移,农业观光、农村度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所占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宜居城市是北京的重要定位,宜居离不开生态,都 市型现代农业正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与构建宜居城市的要求是一致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发展现代 农业既能满足生产者的增收愿望,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沟通了城乡,促进了和谐。由此不难看出, 农业虽是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 第二,农业价值的再认识——隐性价值显现化。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首都经济发展呈加速趋势,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接近20000元,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正在成为人们休闲 度假的首选,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此给北京农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业价值 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满足人们“胃”的需求,而且体现在社会层面,其生态服务、生活参与的隐性价值 也开始显现,满足人们“肺”、“眼”、“脑”的需求。据有关研究显示,北京农田总服务价值为120亿元,其中生态价值90亿元,是产品价值的3倍;全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高达2100多亿元。农业的社会价值通 过各种途径显现,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和科研示范窗口;农业观光采摘园使越来越多的城 镇居民享受丰收的喜悦。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其经济价值也不断提升。在拍卖 活动中,一个西瓜卖到19000元,一个大桃卖到6800元,一个苹果卖到66000元,一条鱼卖到236000元……从过去时角度看,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确实发生了背离;但从未来时角度看,正是这种背离使我们看到农 业的多元功能,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随着城市功能的延伸,随着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业的隐性价值将会不断显现,而且不断增值。 第三,农业环境的再认识——优势得天独厚。 其一,市场需求旺盛。2006年,全市农副产品需求量超过800亿元,特别是北京拥有潜力巨大的高端 消费市场,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其二,科技资源丰富。中央在京农业科研单位有25家,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精品文案范文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 特色现代农业精彩演讲稿 根据学习实践活动安排,下面,我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做个发言,谈点初步体会和认识,与大家共同商榷。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结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筑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打牢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全市“三农”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一体化新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实现资源集约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农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采用先进管理的高投入高产出效益型农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植农民增收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可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现代农业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开放型农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近些年来,北京加大了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风貌,为更好推动和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使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意见。 壹、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壹)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郊区“十壹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深入实施“221”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在坚持和确保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集成政策,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发展保障服务支撑体系,通过支持重点领域和项目,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加强特色、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增强能力、提升效益。提升农业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加工附加值、绿色附加值,使郊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指导原则 市场引导,主体积极的原则。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确定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靠市场调动运营者的积极性。调动和整合社会、企业及个人资金,共同推进发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政策措施要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的特点,提升农业的科技、绿色、文化、加工等附加值,按照层次推进、重点推进、逐步推进的方式,实现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创新机制,集成推进的原则。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集成政策优势,整合公共资金,采取搭建平台、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予以扶持,力争实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培育亮点的目标。 优化结构,扶大成强的原则。结合“221”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整合优势资源,优项增量,培育特色的产业,促进郊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把各种资源优势变成发展的强势,集优成势,把产业扶大做强。 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贯彻落实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搭建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平台,完善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投入机制。经过“十壹五”期间的努力,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提高北京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郊区农业由单壹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使郊区农业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和谐发展。 二、政策扶持重点和条件 针对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意见重点围绕构建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种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农业大市,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自挂职以来,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经验的学习、调研,发现北京市近年来适应高端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不断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籽种农业。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加快科研攻关、品种选育、基础设施、种子贸易等关键环节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北京种业年销售额达100多亿元,主要是打造“三中心、一平台”: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多个,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20%。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市籽种经营企业1300多家,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占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北京种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二、休闲农业。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北京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休闲农园。从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狩猎等,到融合科研、观光、科普、餐饮、会议为一体,以“新技术、新品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_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30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 提案人:姜成康 主题词:农业,科学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既体现客观发展规律,也符合时代特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重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难点也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很好发展,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总体而言农业生产还处于小生产的耕作方式,对照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农业水平整体提升,以至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是自身积累很低的一个产业,靠农业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制订政策,鼓励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参与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组织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要大力发展种养在户、服务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育苗、植保、机耕、营销等方面为社员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与市场对接,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才能解决大批农民进城后,谁种地这一重大课题,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三、各地要精心组织现代农业试点工作,发挥试点单位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政策性强,面对的以盾多,涉及“三农”工作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为确保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避免形式主义和工作上的偏差,各地需要认真抓好现代农业试点工作,能过试点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新的路子。 来源:中国政协网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 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郑政文[2013]100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6 【实施日期】2013.05.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政文〔2013〕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方案(2012-2016年)〉和〈郑州市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郑文〔2012〕91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以转变农业

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的、景观的、生态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农业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示范区,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景观农业的样板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引领带动我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2.基本原则。一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示范区建设要与郑州都市区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高标准规划,分步分区推进实施。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完善示范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工商资本等参与示范区建设,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示范区经营管理机制。三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统筹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形成建设合力,集中用于示范区建设。四要坚持科技领先、示范带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积极研究应用工程、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等现代农艺技术,努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加快示范区内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推广,辐射带动区域农业整体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13年起,通过3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10个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管理经营机制完善、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的示范区,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区3-5个,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总体布局 按照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郑州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The connotation,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孔祥智 Xiangzhi-Kong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 100872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城乡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包括: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安全农业、观光农业、组织化农业、信息农业。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 Abstract: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is the outcome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developing into certain stag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The developing keystones of Beijing’s modernistic peri-urban agriculture include: high-tech agriculture,brand agriculture, safety agriculture, tourism agriculture,organizing agriculture and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 work about developing Beijing’s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 【关键词】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 Keywords: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Peri-urban Agri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京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共同投资于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十一五”期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郊区的比例不低于50%,全市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区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横向对比看,这一比例是最高的。当然,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的目标中,生产发展始终占居最重要的位置,生产发展是“本”,是其他目标实现的基础。而就京郊而言,由于常规农业早已失去了竞争优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一、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解 尽管都市农业的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早在50、6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出现了都市农业的理念和做法。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比较公认的理解是“地处城市郊区

有关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本附件】 关于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级 市级 不】 【时效性】有效 【公布单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位】 【文号】京政农发[2005]66 【颁布日2005-11-03

期】 【来源】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的全面升级,大幅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适应城乡互动进展,构建和谐社会,依照首都功能定位,结合本市经济社会进展实际,现提出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指导意见。 一、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定性和必要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在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 我市农业进展定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进展现时期的客观要求。北京农业正处在特不重要的历史性转型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十分必要,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首都农业进展方向的必定选择。 从外部环境看,北京作为全国最大、最密集的消费市场之一,具有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

高等特点,要求农业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和二、三产业迅速进展,科学高效利用各种资源是首都农业的巨大优势。北京集聚了大量的科技、金融和人才等各种社会资源,成为巨大的能量集合体,对郊区经济社会进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首都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差不多成为都市可持续进展的重要任务,农业的环境贡献功能需要进一步彰显。北京山区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62%,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需要我们开发利用,放眼以后,丰富的山区资源将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进展提供较大的进展空间。 从农民增收的实际要求看,由于受生产资源的制约,农业进展差不多不能单纯通过数量规模的扩张满足农民增收的愿望,要充分发挥农业对郊区农民增收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进展,就必须进一步依照首都经济社会进展变化,拓展农业进展空间,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快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当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社会已逐步形成城乡统筹进展的合力,同时北京的经济进展具备了都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部分区县已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究和有益实践,因此,北京农业适时转型,借势推动都市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