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实习报告

3S技术实习报告
3S技术实习报告

3S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掌握GPS的定位现面积量测,并能进行野外考察采集样点

2掌握通过ERDAS,进行RS图像的监督分类

3掌握通过Arcview GIS寻监督分类图进行矢量化,建立土地利用专题图

实习材料:手持GPS、遥感影像、遥感软件ERDA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

实习内容:

1利用手持GPS进行考察野外土地利用状况,采集样点,提取不同土地利用在遥感图像上的纹理特征

2利用野外考察为基础,对2004CERBS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生成土地利用分布图

3对土地利用分布图进行矢量化,并应用GPS进行野外校正分析,建立土地利用专题图

实习步骤:

㈠遥感影像野外判读

1根据国土资源局土地类型的划分类别:

一级类二级类

1 耕地11 灌溉水田1

2 望天田1

3 水浇地1

4 旱地1

5 菜地

2 园地21 果园22 桑园2

3 茶圆2

4 橡胶园2

5 其它园地

3 林地31有林地32 灌木林地33 疏林地3

4 未成林造林地3

5 迹地3

6 苗圃

4牧草地41 天然草地42 改良草地43 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51 城镇52 农村居民点53 独立工矿54 盐田

工矿用地55 特殊用地

6 交通用地61 铁路62 公路63 农村道路64 民用机场65 港口和码头

7 水域71 河流水面72 湖泊水面73 水库水面74 坑塘水面75 苇地

76 滩涂77 沟渠78 水工建筑物79 冰川及永久积雪

8未利用地81 荒草地82 盐碱地83 沼泽地84 沙地85 裸土地

86 裸岩石砾地87 田坎88 其它

本实习要求对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依国土资源局的一级类别进行划分,因而要对一级类别的土地类型进行野外考察,以建立土地利用类型与遥感影像图的对应关系。利用GPS定位功能进行野外实地地物考查,并建立相关记录表:

考查人:考查日期:

2将定位的GPS经纬度坐标输入EXCELL表中,如下表:

3打开坐标转换工具,把GPS坐标进行转换为北京54坐标,以和遥感影像图上的影像坐标一样,如下对话框:

选择“北京54”,在中央子午线中输入“117:00:00.0000”;转换方式选择“BLH→xyH”,输入相应的GPS经纬度,点转换则转换为北京54坐标。

4新建一个EXCELL表,将转换后的坐标复制,并粘贴在表中,可将各定位采集点的地物一起粘贴,建成一个新的文档如表:

将该表另存为扩展名为dbf III的文件:

5打开工Arcview软件

点Table→Add→找到所存放的GPS野外考查点文件:

点击Views创建一个新窗→点菜单栏上面的V iew→add event theme,分别的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显示为X和Y坐标→OK:

这样GPS野外所采集的信息及地理坐标就全部转换到GIS窗口中,可通过菜单栏上的图标进行各样点属性的查询。点菜单栏上的Theme→convert to shapfile将图层保存为矢量图层。

6打开ERDAS软件,在View窗口中打开遥感影像:

点file→open(将打开文件的扩展名选择为.shp),打到所要的Shp文件并打开。

则采集的信息点会在遥感影像图层上出现:

点菜单栏的“V ector”→“viewing properties”进行GPS采集点的图标及大小的改变,也要此设置可显示各采集点的具体信息(注在ERDAS8.5中只能显示英文字母,若要显示采集点的地物信息,EXCELL 表格创建时采用英文显示):

最后野外考查在实际遥感影像图或监督分类图的显示如图,以此来进行判定具体的各种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及监督分类与野外判读的对比分析。

㈡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

1.定义分类模板(Define Signature Using signature Editor)

ERDAS IMAGINE的监督分类是基于分类模板来进行的,而分类模板的生成、管理、评价、和编辑等功能是由分类模板编辑器来负责的。毫无疑问,分类模板生成器是进行监督分类一个不可缺少的组件。

在分类模板生成器中,生成分类模板的基础是原图像和(或)其特征空间图像。因此,显示这两种图像的视窗也是进行监督分类的重要组件。

第一步:显示需要进行分类的图像

在视窗中显示<ERDASHOME>\execise\2000rswork.img

第二步:打开模板编辑器并调整显示字段

ERDAS图标面板工具子,点击C1assifier目标

→Classification菜单

→Signature Editor菜单项

→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

第三步:获取分类模板信息

可以分别应用AOI绘图工具、 AOI扩展工具、查询光标等三种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AOI绘图工具进行模板信息的提取

首先练习如何用AOI绘图工具获取分类模板信息。

在显示有2000rswork.img图像的视窗:

→点击图标(或者选择Raster菜单项→选择Tools菜单)

→打开Raster工具面板

→点击Raster工具面板的图标

→在视窗中选择红色区域,绘制一个多边形AOI

→在Signature Editr对话框,点击图标,将多边形AOI区域加载到Signature分类模板中

→在Signature Editor中,改变刚才加入模板的Signature Name和Color。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以多选择几个红色区域AOI,并将其作为新的模板加入到Signature Editor当中,同时确定各类的名字及颜色。

如果对同一个专题类型(如水体)采集了多个AOI并分别生成了模板,可以将这些模板合并,以便该分类模板具多区域的综合特性。具体做法是在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中,将该类的Signature 全部

选定,然后点击合并图标,这时一个综合的新模板生成,原来的多个Signature 同时存在(如果必要也可以删除)。

2.评价分类模板(Evaluating Signatures )

分类模板建立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评价,删除、更名、与其它分类模板合并等操作。分类模扳的合并可使用户应用来自不同训练方法的分类模板进行综合复杂分类,这些模板训练方法包括监督、非监督、参数化和非参数化。

分类模板评价工具包括:

· Alarms:分类报警工具

· Contingency matrix:可能性矩阵

· Feature objects:特征对象

· Feature Space to image masking:特征空间到图像掩模

· Histograms:直方图方法

· Signature separability: 分类的分离性

· Statistics:分类统计分析

本实验采用可能性矩阵进行模板评价,可能性矩阵(Contingency Matrix )评价工具是根据分类模板,分析AOI训练区的像元是否完全落在相应的类别之中。通常都期望AOI区域的像元分到它们参于训练的类别当中,实际上AOI中的像元对各个类都有一个权重值, AOI训练样区只是对类别模板起一个加权的作用。Contingency Matrix 工具可同时应用于多个类别,如果你没有在Signature Editor 中确定选择集,则所有的模板类别都将被应用。

可能性矩阵的输出结果是一个百分比矩阵,它说明每个AOI训练区中有多少个像元分别属于相应的类别。AOI训练样区的分类可应用下列几种分类原则:平于行六面体(Parallelepiped)、特征空间(Feature Space)、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其具体步骤:在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

→在signature Editor中选择所有类别

→菜单条:Evaluation →Contingency

→打开Contingency Matrix对话框

→选择非参数规则(Non-parametric Rule ): Feature Space

→选择叠加规则(Overlay Rule): Parametric Rule

→选择未分类规则(Unclassified Rule ): Parametric Ru1e

→选择参数规则(Parametric Rule):Maximum Likelihood

→选择像元总数作为评价输出统计:pixel Counts

→OK(关闭Contingency Matrix对话框,计算分类误差矩阵)

然后,IMAGINE文本编辑器(Text Editor)被打开,分类误差矩形矩阵将显示在编辑器中供查看统计,该矩阵的局部(以像元数形式表达部分)如下:

模板评价可能性矩阵

Reference Data

lake29600000000296

road033000000336

river0042210000004221

soil000510000051

sands00002550000255

forest00000390000390

shibei0001009360100

lidi0000000000

risides00000000178178

Column 296334221522553909361815527从矩阵中可以看到在52个应该属于soil类别的像元中有1个属于了 shibei,有51仍属于farm_1,属于其它类的数目为0,有99个是属于shibei的,当中有6个属于lidi,而绿地在模板评价未被分到,相对来说lidi这一项目分类存在较大困难,帮考虑将lidi与shibei归并。并点击Signature Editor 对话框中file中的save as 命名为:2000mubang.sig。

3.执行监督分类(Perform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在监督分类过程中,用于分类决策的规则是多层次的,如对非参数模板有特征空间、平行六面体等方法,对参数模板有最大似然法、Mahalanobis距离、最小距离等方法。当然,非参数规则与参数规则可以同时使用,但要注意应用范围,如非参数规则只能应用于非参数型模板,对于参数型模板,要使用参数型规则。另外,如果使用非参数型模板,还要确定叠加规则(Overlay rule)和未分类规则(unclassified rule)。下面是执行监督分类的操作过程:

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Main→Image 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 菜单或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Classifier图标→Classification菜单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菜单项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对话框

监督分类执行对话框

在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对话框中,需要确定下列参数:

→确定输入原始文件(Input Raster File):2000rswork.img

→定义输出分类文件(Classified File):2000super.img

→确定分类模板文件(Input Signature File):2000mubang.sig

→选择输出分类距离文件:Distance File(用于分类结果进行阈值处理)→定义分类距离文件(Filename):2000super_distance.img

→选择非参数规则(Non_parametric Rule):Feature Space

→选择叠加规则(Overlay Rule):Parametric Rule

→选择未分类规则(Unclassified Rule):Parametric Rule

→选择参数规则(Parametric Rule):Maximum Likelihood

→不选择Classify zeros(分类过程中是否包括0值)

→OK (执行监督分类,关闭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对话框)

分类结果如图:

监督分类结果图

4.评价分类结果(Evaluate classification)

执行了监督分类之后,需要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价,ERDAS系统提供了多种分类评价方法,包括分类叠加(classification overlay )、定义阈值(thresholding)、分类编码(recode classes)、精度评估(accuracy assessment)等,本实验主要分类重编码进行评价。

4.1分类重码

对分类像元进行了分析之后,考虑到在原先划分类别中类别road与类别risides分类结果较为不理想,因而本实验将这两类归为一类roadandrisides,同时将类别lake与类别river归为类别water。通过Viewer 打开要重编的图像,点击菜单栏上的“raster”→“recode”,要归为同一类的在“New value”中附以同一值。

重编码对话框

这样本实验共分为六类:road and resides、water 、bare soil 、sands、shibei、forest。

重编码分类结果图

4.2分类精度评估

分类精度评估是将专题分类图像中的特定像元与已知分类的参考像元进行比较,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将分类数据与地面真值、先前的试验地图、航空相片或其它数据进行对比的途径之一。下面是具体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在视窗中打开原始图像

在Viewer中打开分类前的原始图像,以便进行精度评估。

第二步:启动精度评估对话框

ERDAS 图标面板菜单条:Main→Image Class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或ERDAS 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Classifier 图标→Classification菜单

→选择Accuracy Assessment菜单项

→打开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精度评价对话框

Accuracy Assessment 对话框中显示了一个精度评估矩阵(Accuracy Assessment Cellarray)。精度评估矩阵中将包含分类图像若干像元的几个参数和对应的参考像元的分类值。这个矩阵值可以使用户对分类图像中的特定像元与作为参考的已知分类的像元进行比较,参考像元的分类值是用户自己输入的。矩阵数据存在分类图像文件中。

第三步:打开分类专题图像

Accuracy Assessment 对话框菜单条:File→Open

→打开Classified Image对话框

→在Classified Image对话框中确定与视窗中对应的分类专题图像

→OK(关闭Classified Image对话框)

→返回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第四步:将原始图像视窗与精度评估视窗相连接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工具条:点击Select V iewer图标(或菜单条:选择View 菜单的Select V iewer)

→将光标在显示有原始图像的视窗中点击一下

→原始图像视窗与精度评估视窗相连接

第五步:在精度评价对话框中设置随机点的色彩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菜单条View →Change Colors菜单项

→打开Change color面板

点参考颜色板

→在Points with no Reference确定没有真实参考值的点的颜色

→在Points with Reference确定有真实参考值的点的颜色

→OK(执行参数设置)

→返回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第六步:产生随机点

本步操作将在分类图像中产生一些随机的点,随机点产生之后,需要用户给出随机点的实际类别。然后,随机点的实际类别与在分类图像的类别将进行比较。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Edit →Create/Add Random Points

→打开Add Random Points对话框

检查点生成对话框

→在search Count中输入1024

→在Number of Points中输入71

→在Distribution Parameters选择Random单选框

→OK(按照参数设置产主随机点)

→返回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可以看到在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的数据表中出现了71个比较点,每个点都有点号、X\Y坐标值、 Class、 Reference等字段,其中点号、 X/Y坐标值字段是有属性值的。

说明:在Add Random Point对话框中, search Count是指确定随机点过程中使用的最多分析像元数,当然这个数目一般都比Number of Point大很多,Number of Points设为50说明是产生50个随机点,如果是做一个正式的分类评价,必须产生50个以上的随机点。选择Random意味着将产主绝对随机的点位,而不使用任何强制性规则。Equalized Random是指每个类将具有同等数目的比较点。stratified Random是指点数与类别涉及的像元数成比例,但选择该复选框后可以确定一个最小点数(选择Use Minimum Points),以保证小类别也有足够的分析点。

第七步:显随机点及其类别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View. →Show All(所有随机点均以第五步年设置的颜色显示在视窗中)

→Edit→Show Class V alues(各点的类别号出现在数据表的class字段中)

检查点随机生成图

第八步:输入参考点的实际类别值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在数据表的Reference字段输入各个随机点的实际类别值(只不要输入参考点的实际分类值,它在视窗中的色彩就变为第五步设置的Point With Reference颜色)

第九步:设置分类评价报告输出环境及输出分类评价报告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Report →Options

→通过点击确定分类评价报告的参数

→Report→Accuracy Report(产生分类精度报告)

→Report→Cell Report(报告有关产生随机点的设置及窗口环境)→所有报告将显示在ERDAS文本编辑器窗口,可以保存为本文件→File→Save Table(保存分类精度评价数据表)

→File→close (关闭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精度评价报告表

Class Name

Reference

Totals Classified Totals

Number

Correct

Producers

Accuracy

Users

Accuracy

residesandroads273027100.00%79.41%

water131313100.00%100.00%

bare soil65583.33%100.00% sands454100.00%80.00% shibei19161684.21%100.00%

forest222100.00%100.00%

total 71 71 67

总体精度达93.37%,KAPPa系数为0.9537

通过对分类的评价,如果对分类精度满意,保存结果。如果不满意,可以进一步做有关的修改,如修改分类模板等,或应用其它功能进行调整。

5.4分类重码(Recode)

作为分类后处理命令之一的分类重编码,主要是针对非监督分类而言的,由于非监督分类之前,用户对分类地区没有什么了解,所以在非监督分类过程中,一般要定义比最终需要多一定数量的分类数;在完全按照像元灰度值通过ISODA TA聚类获得分类方案后,首先是将专题分类图像与原始图像对照,判断每个分类的专题属性,然后对相近或类似的分类通过图像重编码进行合并,并定义分类名称和颜色。当然,分类重编码还可以用在很多其它方面,作用有所不同。

ERDAS 图标面板菜单条:Main→Image Interpreter→GIS Analysis→Recode→Recode对话框

或ERDAS 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Interpreter图标→GIS Analysis→Recode →Recode对话框

在Recode对话框中,需要确定下列参数:

→确定输入文件(Input File): 2000_super_clump_eliminte.img

→定义输出文件(Output File): 2000_super_clump_eliminte.img _recode.img

→设置新的分类编码(Setup Recode): 点击Setup Recode按钮

→打开Thematic Recode表格

分类重编码对话框(1)分类重编码对话框(2)

→根据需要改变New value字段的取值(直接输入)

→OK (关闭Thematic Recode表格,完成新编码输入)

→确定输出数据类型(Output):Unsigned 4Bit

→OK(关闭)Recode对话框,执行图像重编码,输出图像将按照New V alue变换专题分类图像属性,产生新的专题分类图像)可以在视窗中打开重编码后的专题分类图像。

㈢实习报告矢量化及专题图的建立

实习步骤:

打开Arcview GIS地理信息软件→OK

点菜单栏上面的“File”→“extenions”如图,在要打开的文件格式类型前打钩→OK

点菜单栏上面的,在Data source type中选择“Image data source”,通过目录找到文件→OK。

在左边view下方所要显示图像的名称前打钩,则所要矢量化的图显示于窗口中

2点菜单栏上面“View”→“New theme”创建一个全新的“点、线、面”主题

在ArcView中创建一个全新的主题是项目设计的重要而非必要的工作之一。根据ArcV iew中“项目”的等级管理原理,一个“项目”之下包含“视图”、“表格”、“图表”、“图面设计”等组件;一个“视图”可以包含多个“主题”;一个主题又可由多种空间图形“要素”所组成,这些要素按其基本形态可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想要创建的新主题的图形要素类型(注意:只能选择点、线、面——多边形三种基本类型其中一种),在本实习中点多边形,并单击“OK”钮确认。在左边的显示栏中就多了一层图层,以用来进行矢量化。

点菜单栏上的,则弹出如上图的工具栏,在进行独立面状多边形时,选择相应的多边形图标,这样鼠标

就变为十字丝,在图中按住左键,沿线条进行跟踪矢量化。遇到有共同边的多边形时,则点图标,从相邻多边开的内侧出发,沿线条跟踪到相邻公共边的另一侧内部,双击鼠标左键即实现多边图层的矢量化。

要对某一边进行调整时先要点击,再点击要修改的多边形,则多边形会变成如下图所示,将鼠标移到要改变的边上进行调整即可。

绘图工作结束后,Arc V iew将会自动生成一个与当前主题图形要素相对应的“主题属性表”,打开

该表即可见其外型。

新表显示,它仅含有两个字段“Shape”和“ID”。其中,前者记录着用户给当前主题所添加的所有“图形要素”的“类型名”(本例为“Polyline”);后者的所有记录均为0(即为“空白”记录)。

给新主题的属性表添加字段和记录:要添加字段,其方法是先从“编辑”(Edit)下拉菜单中选择“添加字段”(Add Field)项,然后在对话框内进行相应设置即可完成;要添加记录,首先必须从“工具条”内单击选择“编辑”工具,然后将鼠标指针指向目标记录区,当鼠标指针变为小手形状时,单击定位,输入新的记录内容即可。注要在表打开的前提下,点“edit”才有增加修改表格属性一栏。

至此,一个包含着“图形要素”和“属性要素”的新的Shape主题的创建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3对各图区域要增加点状图标或公路线,则必须如前面建立面状图层一样,建立一个新的图层。

不论对点、线或面状图层要进行编辑,只要点相应图层的框标,即弹出编辑对话框,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

4专题图的生成

打开项目窗口,单击专题地图(或版面设计)图标,目前业已存在的所有的Layout将以(文件名)列表形式立即出现在项目窗口的右窗格之中。

在项目窗口内,选中“版面设计”图标,单击“新建”(New)按钮,ArcView便自动生成一个新的空

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 年级 地理 科辅导讲义(第 讲) “3S”技术专题复习 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 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电磁波 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 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3)、应用: (1)、工作原理与功能

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 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 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 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 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 4、报警; 5、选择最佳 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其他领域 交通 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 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 迹显示;2、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3、提供出行路线规划;4、车辆跟踪等 空中 导航 公路 水路 作 用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 ) (1)、应用和特点 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利用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结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 建立能反映区域内 部联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的模型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价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研究区域地理环境 (2)、核心知识: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获取外界地理信息,其本身主要表现在对地理信息的处理上。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首要工作是建立地理数据库,对于图形数据的输入,常用的方法是扫描纸质地图后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一个GIS 系统中,可能包含多个图层。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涉及部分图层,而不是所有的图层。 二、“3S”技术的应用与区别 (一)、GPS (全球定位系统) 1、把握关键词: ——定位、导航、三维坐标、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时间、速度、精确、精准等。 2、注意应用对象: ——点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3s技术及其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3s技术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遥感(RS)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 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环境、灾害动态监测、遥远地物感知(遥远的获取信息)、采集、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A、环境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B、灾害监测:包括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1/ 31

为什么能进行遥远的感知呢?因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例如,植物的叶子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中的叶绿素对太阳光中蓝色和红色波长的光强烈反射的缘故。 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特性叫做光谱特性

---------------------------------------------------------------最新资料推荐------------------------------------------------------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与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3/ 31

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的是 A.宇宙飞船 B.人造卫星 C.宇宙飞船 D.人造卫星飞机人造卫星飞机高空气球高空气球飞机高空气球飞机B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江刘方成李保珠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并对3S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此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GIS;RS;GPS;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3S”技术是英文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1];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像片)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为3S技术的核心[2]。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健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3]。 另一方面,3S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4]。下面以一些具体实例说用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至今已40多年,始终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由于对GIS技术研究视角、应用目的的不同,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 认为“GIS是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 博士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我国著名GIS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查询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虽然这些学者对GIS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GIS具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目前,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地貌演变、地形分析和天体运动这三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3S技术简介

3S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 一、3S的概念及基本知识 "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遥感技术的实际操作虽然很复杂,但其结果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天天都能用到!您也许每天都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吧,"天气预报"中所播放的"卫星气象云图"就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云"的图像。气象观测只不过是遥感技术众多应用的一个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信息总量中有85%的信息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就叫地理信息。这样的信息相当广泛,如耕地的分布、林地的分布、城镇的分布、楼房等建筑物的分布、道路、河流、海岸、人口、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管线、派出所、商店、井位、门牌、电闸、水表、开关等等,只要能用"位置"去描述的东西,都属于"地理信息",遥感所提取的信息也全部包含在地理信息之中。 全球定位系统(GPS),一种系统,由处于2万公里高度的6个轨道平面中的24颗卫星组成。此系统用于在任何时间,向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时间信息,或给用户提供其邻近者的这种信息。 我们知道,一张像片是没有坐标的,而像片上的信息,特别是遥感图像上的信息,是需要定出位置的,只有 "有位置的信息",才能成为地理信息。那么怎样来给遥感像片确定位置呢?有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段,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您在确定位置时,仅需要一台像手机大小的"卫星定位仪"就可以了。 二、3S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下面将举例说明。 1、精准农业与3S的应用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recision Farming,Precision Crop Management)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精准农作和处方农作.是近年来国际上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实际上是主要应用3S技术,还有作物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在定位采集地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害、杂草、产量等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相适宜地耕种、施肥、灌水、用药,其目的是以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并保护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说:精准农业就是利用RS作宏观控制;

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关于气候变化、臭氧耗损监测及土地覆被监测、预测等影响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上的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最成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之一。美国用于整个业务气象卫星系统的费用每年6000万美元,而由于台风监测成功减少的损失就可达20亿美元。 海洋是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的70.8%。遥感在海洋调查中显示了它独特的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河口泥沙规律研究、海水监测、海温监测、海况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渔场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空间规模宏大和时间变化迅速的厄尔尼诺效应、黑潮、赤潮、墨西哥湾流等的监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植被是地球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地球环境的最好标志,也是遥感图像反映的最直接信息。植物又是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人口增加、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开垦利用已造成水土流失,沙化和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因此对植被进行宏观监测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关系到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将是什么样的地球。目前利用NOAA气象卫星AVHRR遥感数据通道1和通道2计算出的归一化差植被指数可以很 好地反映植被的生物量状况,植被生物量越高,植被指数值也越高。 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已能进行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分析,可以对全球的环境演变进 行动态的监测,借助于高速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支持,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就能对过去历史过程进行近似的再现与模拟,温故知新,对未来的环境演变进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环境演变的周期绵长,一旦环境失衡,很难复原,同时,造成的灾难也是致命的,因此监测环境的演变、模拟环境演变带来的后果,预警环境灾难的发生,防祸于未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3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已体现了它的强大功能和实际价值。 2、RS+GPS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不仅为掌握区域的环境状况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数据,还可实现环境状况的多时相信息及形象的图像图形显示。而GIS强大的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又可将RS+GPS所获得的海量的地理信息,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完全合一(统一的数据结构),可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建立区域环境的空间变化模型,具有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 3S技术和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因为3S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精准农业,同时也促进了3S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脱离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技术, 21世纪的农业要走集约化的道路, 实现节水农业、优质高产无污染农业, 需要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而测绘行业的3S技术, 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和遥感( RS)技术, 能为农业发展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为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地运用GPS、RS与GIS中的某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综合工程的需要,不能提供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对地测量、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把RS、GIS、GPS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构成一个一体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技术系统,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各自技术特点的空间技术应用体系,并逐步成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学科,简称为“3S”集成技术。 论文简要介绍了“3S”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并通过解读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阐述了“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精准农业的相关概念。

关键字: 3S技术,精准农业,遥感,信息处理 正文: 1.3S技术的概念: 3S 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 IS)和遥感( R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1.1.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1.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

关于3S技术应用的简单例谈

关于3S技术应用的简单例谈 说句实话,一谈到现代技术,尤其是3S技术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总感觉底气不足。原因很简单,自己不熟悉,使用不熟练。3S技术在课堂上究竟应该怎样使用?如何使用效果会更好?平时这样的教学设计太少,感觉还不是很成熟,也没有现成的资料可查。 把3S技术引入地理课堂,使之真正为地理教学服务,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自己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用不同时期遥感图像的判读可以解决很多地理变化问题。例如:分析比较某城市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功能分区的变化、现状,工业、商业的布局等,尤其是对交通线路更是一目了然。 二.对不同区域遥感图像的判读可以对比区域特征。例如:通过对两个不同区域的农业分布图,可以判断对比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深入探究形成这些农业类型的原因。 三.监测区域环境变化。遥感图像可以表示大尺度范围的地理事物,对于研究区域环境特征很有帮助。例如:通过对比某个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可以监测区域环境变化;而对两个不同区域的遥感图像对比,既可以比较两个区域的环境差异,对污染严重区域更是有很强的指示性。 四.灾害监测。例如:在讲授水灾、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时,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来解决问题;又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可以看出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大的范围。 五.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商业的选址。例如:把人口分布情况、交通情况和其他商业区分布情况的资料叠加就可以得出最佳的商业布局方位。 六.建立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之上的电子地图,可以作为学习的基本工具使用。 自评:这几个简单应用的实例,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没有一点新意。希望通过这一次研修平台,能看到、学到更多优秀教师的案例。广泛的交流可以让智慧碰撞出火花,实现资源的共享,必将对这一部分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完整)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 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电磁波 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 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3S”技术专题复习 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 ) (1)、工作原理与功能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 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 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 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 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 4、报警; 5、选择最佳 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其他领域 交通 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 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 迹显示;2、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3、提供出行路线规划;4、车辆跟踪等 空中 导航 公路 水路 作 用

3s技术的特点,优点及其相互关系

3S技术的特点,优点及其相互关系 3S集成,即将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有机地组合成一体化的、功能更强大的新型系统的技术。在3S 技术集成中,GPS 主要是实时、快速的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 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GIS 则是多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分析的平台。 遥感是指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利用遥感器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RS具有实时、快速、动态获取大范围地表信息的能力,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数据范围大、精度高,获取信息周期短、手段多等特点。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GPS 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的高度灵活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指在计算机硬件支持下,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信息输入、存贮、查询、运算、分析、表达的技术系统,同时它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描述,通过时空构模,分析地理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深化过程,从而为咨询、规划和决策提供服务。GIS 的本质就是对不同类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而GIS具有很强的地学分析手段。 3S技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RS用于提供大量实时、动态、快速、廉价的地理信息; GPS用于空间数据快速定位,为遥感数据提供空间坐标,并对遥感数据进行校正和检验; GIS用于对空间数据进行存贮、管理、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将大量抽象的统计数据变成直观的专题图和统计报表等。集RS、GPS、GIS技术的功能为一体,可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各种应用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以解决用户可能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 RS、GIS、GPS的结合,实际上是将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3S”集成系统可以自动、实时地采集、处理和更新数据,还能够智能化地分析和运用数据,为各种应用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并能够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 3S 技术具有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便捷性,综合性等特点。而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核心技术的3S技术作为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已从各自独立发展进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 3S的整体集成应用广泛,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功能也更为强大。从目前来看3S集成技术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S技术及其应用结课论文

3S技术及其应用结课论文 3S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1.前言;1.绪论;地铁(隧道)工程规模大造价技术复杂工期长涉及面广;以GIS为核心的3S(GIS、RS、GPS)技术;2.国内外研究现状;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开始将遥感技术以用在工;二.3S 技术的应用;1.GPS的应用;GPS作为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用基础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软硬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在地铁建设中3S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 1.前言 1.绪论 地铁(隧道)工程规模大造价技术复杂工期长涉及面广,是城市中最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地铁的规划设计施工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引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以期科学、高效、低耗地建设地铁。 以G I S为核心的3S(GIS、RS、GPS)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达能力可以为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并有力地促进勘测、设计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3S技术已走出实验室,正在发展成为直接为规划设计等领域服务的一种高新技术。目前,3S技术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地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应用特点和应用前景,论述了部分相关技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开始将遥感技术以用在工程领域。1976年京广线南岭隧道(长6.06 km)开始使用卫片和航片进行地质判释,即利用卫片判释,查明岩溶发育受到阻碍;1976---1981年完成洛阳黄河水下铁路隧道(长15.86 km)地质遥感判释;1984年完成大秦线军都山隧道(长8.46 km)遥感判释;1986年在京广线大瑶山隧道(长14.295 km)遥感判释,并进行航空遥感试验;1992年完成南昆线米花岭隧道(长9.392 km)地质遥感判释;1998年完成内昆线新寨隧道(长4.409 km)和闸上隧道(长4.068 km)遥感判释;2000年完成渝怀线金洞隧道(长9.105 km)遥感判释。另外,还对宜万线8座长大复杂岩溶隧道进行了遥感判释。近年,还相继在西安一安康线秦岭隧道(长18.448 km)、朔黄线长梁山隧道、京九线孟良

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一、3S技术概述 3S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个名称的英文缩写,是GIS、RS、GPS这3项相互独命、而在应用上又密切关联的高新技术的简略统称。3S技术的集成是当前测绘技术、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地图制图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专家系统和定位技术及数据通讯技术的结合与综合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l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具有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操作运算、数据查询检索、应用分析、数据显示及结果输出、数据更新等基本功能,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和多维结构等基本特点,是综合处理与分析多源时空数据的理想平台,是空间信息的“大管家”和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2)遥感(remote sensing)利用飞机、卫星等空间平台上的传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激光等传感器),从空中远距离对地面进行观测,根据日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经过校门、变换、图像增强和识别分类等处理,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地物特征和周边环境信息,获得实时、形象化、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具有探测范围大、资料新颖、成图速度快、收集资料方便等特点,遥感图像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实时性等优点 3)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电波信号,以卫星为基准求出接收点位置的技术,由空间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的24颗卫星)、地面监控站和用户接收机下部分组成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无需通视、操作简便、全天候作收等特点,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导航,还可用于测速、测时等,提供野外基础测绘的控制数据。 二、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GIS是规划直观和理性的工具 (2)GIS具有规划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功能 (3)GIS在规划决策中起决定作用 (4)GIS在动态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方面有着技术作用 (5)GIS的城市三维可视化中应用 2)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特点 (1)辅助性 (2)局部性 (3)阶段性 (4)广泛性 3)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阶段 (1)信息统一管理 在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阶段,建立规划地区范围的GIS现状基础信息库,为规划前期的各种分析,提供现状空间与属性信息的统一管理、查询检索和动态更新服务。 (2)规划分析决策 利用各种基础数据资料,基于GIS环境的空间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各类规划编制的条件分析、方案制定与评价选择提供空间分析支持和决策辅助。 (3)规划数字成果 在规划最终成果的制作阶段,提供基于GIS标准的规划成果数字产品,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得到直接为GIS系统所接受的规划成果,方便规划管理部门更好地利用GIS技术优势,为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服务。

测量学与3s技术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与3s技术知识点 一、绪论 1.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 2.GPS的相对测量精度能达到毫米级。 3.按点位坐标的表达形式不同,坐标系统可分为三位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两种。 4.按所依据的基准面不同,坐标系统可分为参心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 5.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可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曲 率对高程的影响远大于水平面)对水平距离测量的影响。 6.进行高程测量时,如果距离极短也不能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7.测量的基本要素:角度,距离,高差和坐标 8.测量地面点的三维空间位置,采用的方法有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 9.测量学的分支学科: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海洋测量学等。 10.测量学的主要内容:测定、测设 11.大地高指地面点沿法线至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12.地理坐标是地面点在球面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值,通常用经度纬度表示。 13.地球曲率对测量基本要素的影响即对距离和高程的影响。 14.高程的定义是: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高程 15.国际上规定,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16.过地面点和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叫做该点的子午面,子午面和地球表面的交线 叫做子午线。 17.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的基准面分别是大地水准面和水准面。 18.世界上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低点是马里亚纳海沟。 19.在测量学中,自由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0.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为了避免测量错误,防止测量误差的积累,要遵循的基 本原则是:布局要“从整体到局部”,程序是“先控制后碎部”,精度按“由高级到低级”,工作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才能确保测量成果精确可靠。 21.直线定向的目的:确定底面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3s技术与测绘学发展

3S 技术与测绘学科发展 姓名:庄敏学号:21509102 学院:交通学院 摘要介绍了3S, 即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技术与特点, 论述了3S 技术与测绘学科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学科Abstract: The basic concepts, modern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s of 3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3S techniqu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bject has been discussed. It must have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GPS;RS;G IS;surveying and mapping subject 0 引言 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技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测绘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是:研究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

3S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RS部分 1、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按传感器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性质不同分类分类 - 摄影机成像、扫描成像、雷达成像;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资源遥感、气象遥感、环境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 2、黑体:是一个理想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 何的反射与透射。也就是说,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 向移动。 3、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散射,而透 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可摄影窗口(0.3 - 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 近红外窗口(1.5 - 2.5μm),近红外、中红外波段,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 中红外窗口(3 - 5μm),中红外波段,反射+地物自身热辐射;

远红外窗口(8 - 14μm),又叫热红外窗口,远红外波段,注意为热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微波窗口(0.8 – 2.5cm),微波波段,主动遥感,全天候观测。 4、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 的核心。 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5、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 - 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型等; 间接判读标志 - 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应遵循“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的原则。 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6、热红外遥感图像阴影:是像片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在像片上 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包括本影及落影。 热阴影:由于温差的存在,在光照消失之后,热图像上的阴影并没马上消失而仍然存在,这种阴影称热阴影。与地物本身热特性差异有关。 7、水的热图像:水体白天为暗色调,夜晚为浅色调。 8、水系:一个流域范围内整个地表水网的总称,是主流、支流和更小的支沟 等多级水流(水道)组合体。 一个地区的水系特征,是该地区岩性、构造和地貌形态所决定,是地质解译中最重要的解译标志之一。 水系类型的影响因素: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岩石抗蚀能力、透水性、可溶性、成层性;气候;地形相对高差、坡度、侵蚀基准面;植被分布; 人工改造等。 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指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 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 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3、遥感的特性: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 济性;局限性。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 称为电磁辐射。

解析3S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作用

解析3S 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全球化科技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技术手段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关系日益密切,在信息搜集方面,3S 现代信息技术系统被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在地质与水文方面的检测也运用了3S 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水文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增强水文信息的准确性效果,也对水污染防治和水文灾害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 关键词:3S技术;GPS; GIS; RS;水文监测;技术优势;作用 1 3S信息技术系统在水文监测工作中的运用 全球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不可挡,从上世纪90 年代 中期,我国就意识到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GPS (全球定位 系统)最先应用在民用和商业的环境和信息监测领域,随后,RS (遥感技术)和GIS (地理信息系统)也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的经济建设中。直至今日,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仍走在世界前列,尤其在地质行业的水文监测方面应用3S技术是 相当有必要的,这取决于我国现实的基本国情。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密度大,使得水资源的人均分配量明显不足,而且,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也使得水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差异明显,数量严重失衡。不仅如此,近

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日增加,水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在这种状况下,在水文工作中采取先进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如3S 信息技术系统将更快更好的对我国的整体水资源现状开展检测和评估工作,进而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还可以通过系统的检测开发出潜在的水资源因素,有效的缓解我国严重的人水矛盾。此外,我国科技现代化的趋势要求通过 3S 技术手段 实现水文监测系统的现代化。3S 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解决以往靠传统手段解决不了的水文问题,还可以对水文检测时的自然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加强水文监测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快速性和可靠性,进而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合理化方案。可以说3S 技术的应用将为我国水文监测工作带来飞跃式的发展。 2 3S 技术的优势以及在水文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3S技术是集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系统GPS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的过程快速高效准确,使得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速度呈现快速蔓延的趋势。RS系统的运行是依靠遥感 卫星接受各类物质的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实现物质的远程控制。它的特点包括信息获取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广泛性,信息分析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物力,其

3S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esc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 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 遥感(Remote Sensing)一词首先是由美国海军科学研究部的布鲁依特(E?L?Pruitt)提出来的,顾名思义意为遥远的感知。60年代初在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等组织发起的环境科学讨论会上正式被采用,此后“遥感”这一术语得到科学技术界的普遍认同和接受,而被广泛运用。而遥感的渊源则可追溯到很久远以前,其发展可大致分为遥感的萌芽及其初期发展与现代遥感发展两大时期。遥感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 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千米。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与此同时,遥感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再者,遥感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遥感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 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环境类问题,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资源衰竭等,都与我们的地理因素有关。地图制作和地理分析已不是新鲜事,但GIS执行这些任务比传统的手工方法更好更快。而且,在GIS技术出现之前,只有很少的人具有利用地理信息来帮助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38分) 1. (4分) (2016高二上·绍兴期中)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 .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①③ 【考点】 2. (2分)下图表示广东省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其中数字表示该事物的个数)。

该事物的名称和得出此图结果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 . 肯德基店 GIS B . 蔗糖厂 GIS C . 发电厂 RS D . 公共汽车站 GPS 【考点】 3. (2分) 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送入预定轨道。结合下图回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是() ①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 ②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 ③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④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环境监测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3S技术在环境监测 中的应用现状 课程名称:旅游环境监测 学院:林学院 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年级: 2011 学号: 1109030094 学生姓名:柏正刚 指导教师:李秀君 2013年12月22日

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柏正刚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监测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传统的监测只能解决局部的监测问题 ,而综合整体且准确完全的监测结果必须依赖3S技术。3S 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最具生命力的高新技术。文章对环境监测的意义和我国环境监测现状以及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3S技术;环境监测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 ,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和压力与日俱增 ,环境监测的研究工作与监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环境的监测由传统的实地监测发展到了如今的信息化监测,而生态环境的信息化监测主要基于3S 技术;3S 技术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球环境变迁及进一步探讨人类本身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强大技术支撑。3S技术具有连续观察空气,水体污染状况变化及生态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未来环境质量等优良特点;扩大了环境监测范围,提高了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的能力,为环境监测动态监控区域环境质量乃至全球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极大促进了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发展,实现了监测的实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1】。为此,我们就环境监测的意义和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情况以及3 S 技术早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2 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 环境监测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收集自然环境资源信息的方法,在 20世纪 6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2】。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