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_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MATLAB_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MATLAB_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MATLAB 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第1 章

1、案例背景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一种进化算法,其基本原理是仿效生物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化法则。遗传算法的做法是把问题参数编码为染色体,再利用迭代的方式进行选择、交叉以及变异等运算来交换种群中染色体的信息,最终生成符合优化目标的染色体。

在遗传算法中,染色体对应的是数据或数组,通常是由一维的串结构数据来表示,串上各个位置对应基因的取值。基因组成的串就是染色体,或者叫基因型个体( Individuals) 。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了群体(Population)。群体中个体的数目称为群体大小(Population Size),也叫群体规模。而各个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叫做适应度( Fitness) 。

2、案例目录:

1.1 理论基础

1.1.1 遗传算法概述

1. 编码

2. 初始群体的生成

3. 适应度评估

4. 选择

5. 交叉

6. 变异

1.1.2 设菲尔德遗传算法工具箱

1. 工具箱简介

2. 工具箱添加

1.2 案例背景

1.2.1 问题描述

1. 简单一元函数优化

2. 多元函数优化

1.2.2 解决思路及步骤

1.3 MATLAB程序实现

1.3.1 工具箱结构

1.3.2 遗传算法中常用函数

1. 创建种群函数—crtbp

2. 适应度计算函数—ranking

3. 选择函数—select

4. 交叉算子函数—recombin

5. 变异算子函数—mut

6. 选择函数—reins

7. 实用函数—bs2rv

8. 实用函数—rep

1.3.3 遗传算法工具箱应用举例

1. 简单一元函数优化

2. 多元函数优化

1.4 延伸阅读

1.5 参考文献

3、主程序:

1. 简单一元函数优化: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 画出函数图

figure(1);

hold on;

lb=1;ub=2; %函数自变量范围【1,2】

ezplot('sin(10*pi*X)/X',[lb,ub]); %画出函数曲线

xlabel('自变量/X')

ylabel('函数值/Y')

%% 定义遗传算法参数

NIND=40; %个体数目

MAXGEN=20; %最大遗传代数

PRECI=20;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

GGAP=0.95; %代沟

px=0.7; %交叉概率

pm=0.01; %变异概率

trace=zeros(2,MAXGEN); %寻优结果的初始值

FieldD=[PRECI;lb;ub;1;0;1;1]; %区域描述器

Chrom=crtbp(NIND,PRECI); %初始种群

%% 优化

gen=0; %代计数器

X=bs2rv(Chrom,FieldD); %计算初始种群的十进制转换

ObjV=sin(10*pi*X)./X; %计算目标函数值

while gen

FitnV=ranking(ObjV); %分配适应度值

SelCh=select('sus',Chrom,FitnV,GGAP); %选择

SelCh=recombin('xovsp',SelCh,px); %重组

SelCh=mut(SelCh,pm); %变异

X=bs2rv(SelCh,FieldD); %子代个体的十进制转换

ObjVSel=sin(10*pi*X)./X; %计算子代的目标函数值

[Chrom,ObjV]=reins(Chrom,SelCh,1,1,ObjV,ObjVSel); %重插入子代到父代,得到新种群X=bs2rv(Chrom,FieldD);

gen=gen+1; %代计数器增加

%获取每代的最优解及其序号,Y为最优解,I为个体的序号

[Y,I]=min(ObjV);

trace(1,gen)=X(I); %记下每代的最优值

trace(2,gen)=Y; %记下每代的最优值

end

plot(trace(1,:),trace(2,:),'bo'); %画出每代的最优点

grid on;

plot(X,ObjV,'b*'); %画出最后一代的种群

hold off

%% 画进化图

figure(2);

plot(1:MAXGEN,trace(2,:));

grid on

xlabel('遗传代数')

ylabel('解的变化')

title('进化过程')

bestY=trace(2,end);

bestX=trace(1,end);

fprintf(['最优解:\nX=',num2str(bestX),'\nY=',num2str(bestY),'\n'])

2. 多元函数优化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 画出函数图

figure(1);

lbx=-2;ubx=2; %函数自变量x范围【-2,2】

lby=-2;uby=2; %函数自变量y范围【-2,2】

ezmesh('y*sin(2*pi*x)+x*cos(2*pi*y)',[lbx,ubx,lby,uby],50); %画出函数曲线hold on;

%% 定义遗传算法参数

NIND=40; %个体数目

MAXGEN=50; %最大遗传代数

PRECI=20;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

GGAP=0.95; %代沟

px=0.7; %交叉概率

pm=0.01; %变异概率

trace=zeros(3,MAXGEN); %寻优结果的初始值

FieldD=[PRECI PRECI;lbx lby;ubx uby;1 1;0 0;1 1;1 1]; %区域描述器Chrom=crtbp(NIND,PRECI*2); %初始种群

%% 优化

gen=0; %代计数器

XY=bs2rv(Chrom,FieldD); %计算初始种群的十进制转换

X=XY(:,1);Y=XY(:,2);

ObjV=Y.*sin(2*pi*X)+X.*cos(2*pi*Y); %计算目标函数值

while gen

FitnV=ranking(-ObjV); %分配适应度值

SelCh=select('sus',Chrom,FitnV,GGAP); %选择

SelCh=recombin('xovsp',SelCh,px); %重组

SelCh=mut(SelCh,pm); %变异

XY=bs2rv(SelCh,FieldD); %子代个体的十进制转换

X=XY(:,1);Y=XY(:,2);

ObjVSel=Y.*sin(2*pi*X)+X.*cos(2*pi*Y); %计算子代的目标函数值

[Chrom,ObjV]=reins(Chrom,SelCh,1,1,ObjV,ObjVSel); %重插入子代到父代,得到新种群XY=bs2rv(Chrom,FieldD);

gen=gen+1; %代计数器增加

%获取每代的最优解及其序号,Y为最优解,I为个体的序号

[Y,I]=max(ObjV);

trace(1:2,gen)=XY(I,:); %记下每代的最优值

trace(3,gen)=Y; %记下每代的最优值

end

plot3(trace(1,:),trace(2,:),trace(3,:),'bo'); %画出每代的最优点

grid on;

plot3(XY(:,1),XY(:,2),ObjV,'bo'); %画出最后一代的种群

hold off

%% 画进化图

figure(2);

plot(1:MAXGEN,trace(3,:));

grid on

xlabel('遗传代数')

ylabel('解的变化')

title('进化过程')

bestZ=trace(3,end);

bestX=trace(1,end);

bestY=trace(2,end);

fprintf(['最优解:\nX=',num2str(bestX),'\nY=',num2str(bestY),'\nZ=',num2str(bestZ), '\n']) 第2 章基于遗传算法和非线性规划的函数寻优算法

1.1案例背景

1.1.1 非线性规划方法

非线性规划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1951年H.W.库恩和A.W.塔克发表的关于最优性条件(后来称为库恩.塔克条件)的论文是非线性规划正式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非线性规划研究一个n元实函数在一组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且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至少有一个是未知量的非线性函数。非线性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是1951年Kuhn-Tucker最优条件(简称KT条件)的建立。此后的50年代主要是对梯度法和牛顿法的研究。以Davidon(1959),Fletcher和Powell (1963)提出的DFP方法为起点,60年代是研究拟牛顿方法活跃时期,同时对共轭梯度法也有较好的研究。在1970年由Broyden,Fletcher、Goldfarb 和Shanno 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提出的BFGS方法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拟牛顿方法。由于Broyden,Dennis 和More的工作使得拟牛顿方法的理论变得很完善。 70年代是非线性规划飞速发展时期,约束变尺度(SQP)方法(Han和Powell为代表)和Lagrange乘子法(代表人物是Powell 和Hestenes)是这一时期主要研究成果.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非线性规划的研究如虎添翼。80年**始研究信赖域法、稀疏拟牛顿法、大规模问题的方法和并行计算,90年代研究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内点法和有限储存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半个世纪是最优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1.1.2非线性规划函数

fmincon函数是Matlab最优化工具箱中用来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重要函数,它从一个预估值出发,搜索约束条件下非线性多元函数的最小值。

1.1.3 案例

1.2 模型建立

算法流程图如下:

1.3 仿真结果

非线性遗传算法寻优结果如下:

普通遗传算法寻优结果如下:

主函数代码如下:

%% 清空环境

clc

clear

%% 遗传算法参数

maxgen=30; %进化代数

sizepop=100; %种群规模

pcross=[0.6]; %交叉概率

pmutation=[0.01]; %变异概率

lenchrom=[1 1 1 1 1]; %变量字串长度

bound=[0 0.9*pi;0 0.9*pi;0 0.9*pi;0 0.9*pi;0 0.9*pi]; %变量范围

%% 个体初始化

individuals=struct('fitness',zeros(1,sizepop), 'chrom',[]); %种群结构体

avgfitness=[]; %种群平均适应度

bestfitness=[]; %种群最佳适应度

bestchrom=[]; %适应度最好染色体

% 初始化种群

for i=1:sizepop

individuals.chrom(i,:)=Code(lenchrom,bound); %随机产生个体

x=individuals.chrom(i,:);

individuals.fitness(i)=fun(x); %个体适应度

end

%找最好的染色体

[bestfitness bestindex]=min(individuals.fitness);

bestchrom=individuals.chrom(bestindex,:); %最好的染色体

avgfitness=sum(individuals.fitness)/sizepop; %染色体的平均适应度

% 记录每一代进化中最好的适应度和平均适应度

trace=[avgfitness bestfitness];

%% 进化开始

for i=1:maxgen

% 选择操作

individuals=Select(individuals,sizepop);

avgfitness=sum(individuals.fitness)/sizepop;

% 交叉操作

individuals.chrom=Cross(pcross,lenchrom,individuals.chrom,sizepop,bound);

% 变异操作

individuals.chrom=Mutation(pmutation,lenchrom,individuals.chrom,sizepop,[i maxgen],bound);

% 计算适应度

for j=1:sizepop

x=individuals.chrom(j,:);

individuals.fitness(j)=fun(x);

end

%找到最小和最大适应度的染色体及它们在种群中的位置

[newbestfitness,newbestindex]=min(individuals.fitness);

[worestfitness,worestindex]=max(individuals.fitness);

% 代替上一次进化中最好的染色体

if bestfitness>newbestfitness

bestfitness=newbestfitness;

bestchrom=individuals.chrom(newbestindex,:);

end

individuals.chrom(worestindex,:)=bestchrom;

individuals.fitness(worestindex)=bestfitness;

avgfitness=sum(individuals.fitness)/sizepop;

trace=[trace;avgfitness bestfitness]; %记录每一代进化中最好的适应度和平均适应度

end

%进化结束

%% 结果显示

[r c]=size(trace);

plot([1:r]',trace(:,1),'r-',[1:r]',trace(:,2),'b--');

title(['函数值曲线' '终止代数=' num2str(maxgen)]);

xlabel('进化代数');ylabel('函数值');

legend('各代平均值','各代最佳值');

disp('函数值变量');

% 窗口显示

disp([bestfitness x]);

第3 章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

1、案例背景

BP网络是一类多层的前馈神经网络。它的名字源于在网络训练的过程中,调整网络的权值的算法是误差的反向传播的学习算法,即为BP学习算法。BP算法是Rumelhart等人在1986年提出来的。由于它的结构简单,可调整的参数多,训练算法也多,而且可操作性好,BP 神经网络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据统计,有80%~90%的神经网络模型都是采用了BP网络或者是它的变形。BP网络是前向网络的核心部分,是神经网络中最精华、最完美的部分。BP神经网络虽然是人工神经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算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

①、学习收敛速度太慢;

②、不能保证收敛到全局最小点;

③、网络结构不易确定。

另外,网络结构、初始连接权值和阈值的选择对网络训练的影响很大,但是又无法准确获得,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

本节以某型号拖拉机的齿轮箱为工程背景,介绍使用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进行齿轮箱故障的诊断。

2、案例目录:

第3章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

3.1 理论基础

3.1.1 BP神经网络概述

3.1.2 遗传算法概述

3.2 案例背景

3.2.1 问题描述

3.2.2 解决思路及步骤

1. 算法流程

2. 神经网络算法实现

3. 遗传算法实现

3.3 MATLAB程序实现

3.3.1 神经网络算法

3.3.2 遗传算法主函数

3.3.3 比较使用遗传算法前后的差别

3.3.4 结果分析

3.4 延伸阅读

3.5 参考文献

3、主程序: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 加载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测试样本每列一个样本输入P 输出T %样本数据就是前面问题描述中列出的数据

load data

% 初始隐层神经元个数

hiddennum=31;

% 输入向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threshold=[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 inputnum=size(P,1); % 输入层神经元个数

outputnum=size(T,1); % 输出层神经元个数

w1num=inputnum*hiddennum; % 输入层到隐层的权值个数

w2num=outputnum*hiddennum;% 隐层到输出层的权值个数

N=w1num+hiddennum+w2num+outputnum; %待优化的变量的个数

%% 定义遗传算法参数

NIND=40; %个体数目

MAXGEN=50; %最大遗传代数

PRECI=10;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

GGAP=0.95; %代沟

px=0.7; %交叉概率

pm=0.01; %变异概率

trace=zeros(N+1,MAXGEN); %寻优结果的初始值

FieldD=[repmat(PRECI,1,N);repmat([-0.5;0.5],1,N);repmat([1;0;1;1],1,N)]; %区域描述器Chrom=crtbp(NIND,PRECI*N); %初始种群

%% 优化

gen=0; %代计数器

X=bs2rv(Chrom,FieldD); %计算初始种群的十进制转换

ObjV=Objfun(X,P,T,hiddennum,P_test,T_test); %计算目标函数值

while gen

fprintf('%d\n',gen)

FitnV=ranking(ObjV); %分配适应度值

SelCh=select('sus',Chrom,FitnV,GGAP); %选择

SelCh=recombin('xovsp',SelCh,px); %重组

SelCh=mut(SelCh,pm); %变异

X=bs2rv(SelCh,FieldD); %子代个体的十进制转换

ObjVSel=Objfun(X,P,T,hiddennum,P_test,T_test); %计算子代的目标函数值

[Chrom,ObjV]=reins(Chrom,SelCh,1,1,ObjV,ObjVSel); %重插入子代到父代,得到新种群

X=bs2rv(Chrom,FieldD);

gen=gen+1; %代计数器增加

%获取每代的最优解及其序号,Y为最优解,I为个体的序号

[Y,I]=min(ObjV);

trace(1:N,gen)=X(I,:); %记下每代的最优值

trace(end,gen)=Y; %记下每代的最优值

end

%% 画进化图

figure(1);

plot(1:MAXGEN,trace(end,:));

grid on

xlabel('遗传代数')

ylabel('误差的变化')

title('进化过程')

bestX=trace(1:end-1,end);

bestErr=trace(end,end);

fprintf(['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nX=',num2str(bestX'),'\n最小误差err=',num2str(bestErr),'\n'])

第4 章基于遗传算法的TSP算法

1、案例背景

TSP (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是典型的NP完全问题,即其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按指数方式增长,到目前为止不能找到一个多项式时间的有效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进化算法,其基本原理是仿效生物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化法则。遗传算法的做法是把问题参数编码为染色体,再利用迭代的方式进行选择、交叉以及变异等运算来交换种群中染色体的信息,最终生成符合优化目标的染色体。实践证明,遗传算法对于解决TSP问题等组合优化问题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

2、案例目录:

第4章基于遗传算法的TSP算法

4.1 理论基础

4.1.1 遗传算法概述

4.1.2 TSP问题介绍

4.2 案例背景

4.2.1 问题描述

4.2.2解决思路及步骤

4.2.2.1 算法流程

4.2.2.2 遗传算法实现

1. 编码

2. 种群初始化

3. 适应度函数

4. 选择操作

5. 交叉操作

6. 变异操作

7. 进化逆转操作

4.3 MATLAB程序实现

4.3.1 种群初始化

4.3.2 适应度函数

4.3.3 选择操作

4.3.4 交叉操作

4.3.5 变异操作

4.3.6 进化逆转操作

4.3.7 画路线轨迹图

4.3.8 遗传算法主函数

4.3.9 结果分析

4.4 延伸阅读

4.4.1 应用扩展

4.4.2 遗传算法的改进

4.4.3 算法的局限性

4.5 参考文献

3、案例实例及结果:

本案例以14个城市为例,假定14个城市的位置坐标为:

表4.1 14个城市的位置坐标

城市编号X坐标Y坐标116.4796.1 216.4794.44 320.0992.54 422.3993.37 525.2397.24 62296.05 720.4797.02 817.296.29

916.397.38 1014.0598.12 1116.5397.38 1221.5295.59 1319.4197.13 1420.0992.55从某个城市出发访问每个城市一次且仅一次,最后回到出发城市,如何安排才使其所走路线最短。

结果:

优化前的一个随机路线轨迹图

图4.1 随机路线图

随机路线为:

11—>7—>10—>4—>12—>9—>14—>8—>13—>5—>2—>3—>6—>1—>11

总距离:71.1144

优化后的路线图:

图4.2 最优解路线图

最优解路线:

5—>4—>3—>14—>2—>1—>10—>9—>11—>8—>13—>7—>12—>6—>5总距离:29.3405

优化迭代过程:

图4.3 遗传算法进化过程图

4、主程序:

clear

clc

close all

load CityPosition1;%个城市坐标位置

NIND=100; %种群大小

MAXGEN=200;

Pc=0.9; %交叉概率

Pm=0.05; %变异概率

GGAP=0.9; %代沟(Generation gap)

D=Distanse(X); %生成距离矩阵

N=size(D,1); %(34*34)

%% 初始化种群

Chrom=InitPop(NIND,N);

%% 在二维图上画出所有坐标点

% figure

% plot(X(:,1),X(:,2),'o');

%% 画出随机解的路线图

DrawPath(Chrom(1,:),X)

pause(0.0001)

%% 输出随机解的路线和总距离

disp('初始种群中的一个随机值:')

OutputPath(Chrom(1,:));

Rlength=PathLength(D,Chrom(1,:));

disp(['总距离:',num2str(Rlength)]);

disp('~~~~~~~~~~~~~~~~~~~~~~~~~~~~~~~~~~~~~~~~~~~~~~~~~~~~~~~~~~~~~~~~') %% 优化

gen=0;

figure;

hold on;box on

xlim([0,MAXGEN])

title('优化过程')

xlabel('代数')

ylabel('最优值')

ObjV=PathLength(D,Chrom); %计算路线长度

preObjV=min(ObjV);

while gen

%% 计算适应度

ObjV=PathLength(D,Chrom); %计算路线长度

% fprintf('%d %1.10f\n',gen,min(ObjV))

line([gen-1,gen],[preObjV,min(ObjV)]);pause(0.0001)

preObjV=min(ObjV);

FitnV=Fitness(ObjV);

%% 选择

SelCh=Select(Chrom,FitnV,GGAP);

%% 交叉操作

SelCh=Recombin(SelCh,Pc);

%% 变异

SelCh=Mutate(SelCh,Pm);

%% 逆转操作

SelCh=Reverse(SelCh,D);

%% 重插入子代的新种群

Chrom=Reins(Chrom,SelCh,ObjV);

%% 更新迭代次数

gen=gen+1 ;

end

%% 画出最优解的路线图

ObjV=PathLength(D,Chrom); %计算路线长度

[minObjV,minInd]=min(ObjV);

DrawPath(Chrom(minInd(1),:),X)

%% 输出最优解的路线和总距离

disp('最优解:')

p=OutputPath(Chrom(minInd(1),:));

disp(['总距离:',num2str(ObjV(minInd(1)))]);

disp('-------------------------------------------------------------')

第5章基于遗传算法的LQR控制器优化设计

1、案例背景

LQR控制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LQR最优控制,其最优性完全取决于加权矩阵的选择,然而该加权矩阵如何选择并没有解析方法,只能定性地去选择矩阵参数,所以这样的“最优”控制事实上完全是认为的。如果选择不当,虽然可以求出最优解,但这样的“最优解”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加权矩阵的选择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需要设计者根据系统输出逐步调整加权矩阵,直到获得满意的输出响应量为止,这样不仅费时,而且无法保证获得最优的权重矩阵,因此获得的最优控制反馈系数不能保证使系统达到最优。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模仿自然界生物进化机制发展起来的全局搜索优化方法,它在迭代过程中使用适者生存的原则,采用交叉、变异等操作使得种群朝着最优的方向进化,最终获得最优解。鉴于LQR 控制方法权重矩阵确定困难的问题,本案例以汽车主动悬架作为被控对象,将遗传算法应用于LQR控制器的设计中,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以主动悬架的性能指标作为目标函数对加权矩阵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LQR的设计效率和性能。

2、案例目录:

第5章基于遗传算法的LQR控制器优化设计5.1 案例背景 5.1.1 LQR控制 5.1.2 基于遗传算法设计LQR控制器5.2 模型建立 5.2.1 主动悬架及其LQR控制器 5.2.2 基于遗传算法的主动悬架LQR控制器优化设计5.3 模型及算法实现 5.3.1 模型实现 5.3.2 遗传算法实现 5.3.3 结果分析5.4 参考文献

3、案例实例及结果:

4、主程序:

clear

clc

fitnessfcn = @GA_LQR; % 适应度函数句柄

nvars=3; % 个体变量数目

LB = [0.1 0.1 0.1]; % 下限

UB = [1e6 1e6 1e6]; % 上限

options=gaoptimset('PopulationSize',100,'PopInitRange',[LB;UB],'EliteCount',10,'CrossoverFractio n',0.4,'Generations',20,'StallGenLimit',20,'TolFun',1e-100,'PlotFcns',{@gaplotbestf,@gaplotbestin div}); % 算法参数设置

[x_best,fval]=ga(fitnessfcn,nvars, [],[],[],[],LB,UB,[],options); % 运行遗传算法

第6 章遗传算法工具箱详解及应用

1、案例背景

MATLAB自带的遗传算法与直接搜索工具箱(Genetic Algorithm and Direct Search Toolbox, GADST),可以较好地解决与遗传算法相关的各种问题。GADST可以通过GUI界面调用,也可以通过命令行方式调用,使用简单方便。本案例将对GADST函数库的遗传算法部分进行详细的代码分析和讲解,并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介绍GADST的使用方法。

2、案例目录:

第6章遗传算法工具箱详解及应用6.1 遗传算法与直接搜索工具箱 6.1.1 遗传算法与直接搜索工具箱简介 6.1.2 GADST详解

6.1.2.1 遗传算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6.1.2.2 stepGA函数

6.1.2.3 fitscalingrank函数和selectionstochunif函数

6.1.2.4 crossoverscattered函数mutationgaussian函数 6.1.3 GADST的使用

6.1.3.1 GUI方式使用GADST

6.1.3.2 命令行方式使用GADST 6.2 案例分析

6.2.1 模型建立 6.2.2 GADST的应用

6.2.2.1 使用GUI

6.2.2.2 使用命令行 6.2.3 结果分析6.3 参考文献3、案例实例及结果:

作为案例,这里将使用遗传算法与直接搜索工具箱(GADST)求解一个非线性方程组。求解以下非线性方程组:

优化过程如下:

得到的最优解为[x1,x2] = [-0.247800834353742, 1.62131572868496]

4、主程序:

clear

clc

fitnessfcn = @GA_demo; % 适应度函数句柄

nvars = 2; % 个体所含的变量数目

options = gaoptimset('PopulationSize',100,'EliteCount',10,'CrossoverFraction',0.75,'Generations',500,'StallG enLimit',500,'TolFun',1e-100,'PlotFcns',{@gaplotbestf,@gaplotbestindiv}); % 参数设置

[x_best,fval] =ga(fitnessfcn,nvars,[],[],[],[],[],[],[],options);% 调用ga函数

第7 章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

1、案例背景

针对遗传算法所存在的问题,一种多种群遗传算法结构模型(Multiple Population GA,简称MPGA)可以用来取代常规的标准计算模型(SGA)。

MPGA在SGA的基础上主要引入了以下几个概念:

(1)突破SGA仅靠单个群体进行遗传进化的框架,引入多个种群同时进行优化搜索;不同的种群赋以不同的控制参数,实现不同的搜索目的。

(2)各个种群之间通过移民算子进行联系,实现多种群的协同进化;最优解的获取是多个种群协同进化的综合结果。

(3)通过人工选择算子保存各种群每个进化代中的最优个体,并作为判断算法收敛的依据。

图 7-1 MPGA的算法结构示意图

复杂二元函数求最值:

遗传算法优化相关MATLAB算法实现

遗传算法 1、案例背景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一种进化算法,其基本原理是仿效生物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化法则。遗传算法的做法是把问题参数编码为染色体,再利用迭代的方式进行选择、交叉以及变异等运算来交换种群中染色体的信息,最终生成符合优化目标的染色体。 在遗传算法中,染色体对应的是数据或数组,通常是由一维的串结构数据来表示,串上各个位置对应基因的取值。基因组成的串就是染色体,或者叫基因型个体( Individuals) 。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了群体(Population)。群体中个体的数目称为群体大小(Population Size),也叫群体规模。而各个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叫做适应度( Fitness) 。 2、遗传算法中常用函数 1)创建种群函数—crtbp 2)适应度计算函数—ranking 3)选择函数—select 4)交叉算子函数—recombin 5)变异算子函数—mut 6)选择函数—reins 7)实用函数—bs2rv 8)实用函数—rep 3、主程序: 1. 简单一元函数优化: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 画出函数图 figure(1); hold on; lb=1;ub=2; %函数自变量范围【1,2】 ezplot('sin(10*pi*X)/X',[lb,ub]); %画出函数曲线 xlabel('自变量/X') ylabel('函数值/Y') %% 定义遗传算法参数 NIND=40; %个体数目 MAXGEN=20; %最大遗传代数 PRECI=20;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 GGAP=0.95; %代沟 px=0.7; %交叉概率 pm=0.01; %变异概率

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终极版(带目录)

MATLAB 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终极版) 1 基于遗传算法的TSP算法(王辉) 2 基于遗传算法和非线性规划的函数寻优算法(史峰) 3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王辉) 4 设菲尔德大学的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王辉) 5 基于遗传算法的LQR控制优化算法(胡斐) 6 遗传算法工具箱详解及应用(胡斐) 7 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王辉) 8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函数寻优算法(王辉) 9 多目标Pareto最优解搜索算法(胡斐) 10 基于多目标Pareto的二维背包搜索算法(史峰) 11 基于免疫算法的柔性车间调度算法(史峰) 12 基于免疫算法的运输中心规划算法(史峰) 1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函数寻优算法(史峰) 1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PID控制优化算法(史峰) 15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TSP寻优算法(史峰) 16 基于动态粒子群算法的动态环境寻优算法(史峰) 17 粒子群算法工具箱(史峰) 18 基于鱼群算法的函数寻优算法(王辉) 19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TSP算法(王辉) 20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聚类算法(王辉) 21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HEV能量管理策略参数优化(胡斐)

22 蚁群算法的优化计算——旅行商问题(TSP)优化(郁磊) 23 基于蚁群算法的二维路径规划算法(史峰) 24 基于蚁群算法的三维路径规划算法(史峰) 25 有导师学习神经网络的回归拟合——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汽油辛烷值预测(郁磊) 26 有导师学习神经网络的分类——鸢尾花种类识别(郁磊) 27 无导师学习神经网络的分类——矿井突水水源判别(郁磊) 28 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基于乳腺组织电阻抗特性的乳腺癌诊断(郁磊) 29 支持向量机的回归拟合——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郁磊) 30 极限学习机的回归拟合及分类——对比实验研究(郁磊) 智能算法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算法,主要包括遗传算法,免疫算法,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爱又恨,爱是因为熟练的掌握几种智能算法,能够很方便的解决我们的论坛问题,恨是因为智能算法感觉比较“玄乎”,很难理解,更难用它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组织了王辉,史峰,郁磊,胡斐四名高手共同写作MATLAB智能算法,该书包含了遗传算法,免疫算法,粒子群算法,鱼群算法,多目标pareto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神经网络,SVM等,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案例为导向,每个案例针对一

最优化算法-Matlab程序

CG程序代码 function [x,y] = cg(A,b,x0) %%%%%%%%%%%%%%%%%CG算法%%%%%%%%%%%% r0 = A*x0-b; p0 = -r0; k = 0; r = r0; p = p0; x = x0; while r~=0 alpha = -r'*p/(p'*A*p); x = x+alpha*p; rold = r; r = rold+alpha*A*p; beta = r'*r/(rold'*rold); p = -r+beta*p; plot(k,norm(p),'.--'); hold on k = k+1; end y.funcount = k; y.fval = x'*A*x/2-b'*x;

function [x,y] = cg_FR(fun,dfun,x0) %%%%%%%%%%%%%%%CG_FR算法%%%%%%%%%%%%%%% error = 10^-5; f0 = feval(fun,x0); df0 = feval(dfun,x0); p0 = -df0; f = f0; df = df0; p = p0; x = x0; k = 0; while ((norm(df)>error)&&(k<1000)) f = feval(fun,x); [alpha,funcNk,exitflag] = lines(fun,0.01,0.15,0.85,6,f,df'*p,x,p);%%用线搜索找下降距离%% if exitflag == -1 disp('Break!!!'); break; end x = x+alpha*p; dfold = df; df = feval(dfun,x); beta = df'*df/(dfold'*dfold); p = -df+beta*p; plot(k,norm(df),'.--'); hold on k = k+1; end y.funcount = k; y.fval = feval(fun,x); y.error = norm(df);

Matlab图形绘制经典案例

Matlab图形绘制经典案例 1、 三维曲线 >> t=0:pi/50:10*pi; >> plot3(sin(2*t),cos(2*t),t) >> axis square >> grid on

2、一窗口多图形>> t=-2*pi:0.01:2*pi; >> subplot(3,2,1)

>> plot(t,sin(t)) >> subplot(3,2,2) >> plot(t,cos(t)) >> subplot(3,2,3) >> plot(t,tan(t)) >> axis([-pi pi -100 100]) >> subplot(3,2,4) >> plot(t,cot(t)) >> axis([-pi pi -100 100]) >> subplot(3,2,5) >> plot(t,atan(t)) >> subplot(3,2,6) >> plot(t,acot(t))

3、图形样式、标注、题字(也可以利用菜单直接Insert) >> x=0:pi/20:2*pi;

>> plot(x,sin(x),'b-.') >> hold on >> plot(x,cos(x),'r--') >> hold on >> plot(x,sin(x)-1,'g:') >> hold on >> plot(x,cos(x)-1) >> xlabel('x'); >> xlabel('x轴'); >> ylabel('y轴'); >> title('图形样式、标注等'); >> text(pi,sin(pi),'x=\pi'); >> legend('sin(x)','cos(x)','sin(x)-1','cos(x)-1'); >> [x1,y1]=ginput(1) %利用鼠标定位查找线上某点的值x1 = 2.0893 y1 = -0.5000 >> gtext('x=2.5') %鼠标定位放置所需的值在线上

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篇一: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智能算法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算法,主要包括遗传算法,免 疫算法,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既 爱又恨,爱是因为熟练的掌握几种智能算法,能够很方便的解决我 们的论坛问题,恨是因为智能算法感觉比较“玄乎”,很难理解,更 难用它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组织了王辉,史峰,郁磊,胡斐四名高手共同写作 matlab 智能算法,该书包含了遗传算法,免疫算法,粒子群算法, 鱼群算法,多目标pareto 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神经网络,svm 等,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案例为导向,每个案例针对一 个实际问题,给出全部程序和求解思路,并配套相关讲解视频,使 读者在读过一个案例之后能够快速掌握这种方法,并且会套用案例 程序来编写自己的程序。本书作者在线,读者和会员可以向作者提问,作者做到有问必答。 本书和目录如下:基于遗传算法的tsp算法(王辉) tsp (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是典型的np 完全问题,即其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按指数方式增长,到 目前为止不能找到一个多项式时间的有效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进 化算法,其基本原理是仿效生物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演 化法则。遗传算法的做法是把问题参数编码为染色体,再利用迭代 的方式进行选择、交叉以及变异等运算来交换种群中染色体的信息,最终生成符合优化目标的染色体。实践证明,遗传算法对于解决 tsp 问题等组合优化问题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 基于遗传算法和非线性规划的函数寻优算法(史峰)遗传算法提供 了求解非线性规划的通用框架,它不依赖于问题的具体领域。遗传 算法的优点是将问题参数编码成染色体后进行优化,而不针对参数 本身,从而不受函数约束条件的限搜索过程从问题解的一个集合开始,而不是单个个体,具有隐含并行搜索特性,大大减少陷入局部 最小的可能性。而且优化计算时算法不依赖于梯度信息,且不要求 目标函数连续及可导,使其适于求解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大规模、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 用于模式分类、模式识别等方面.但 bp 算法收敛速度慢,且很容易 陷入局部极小点,而遗传算法具有并行搜索、效率高、不存在局部

MATLAB统计分析与应用:40个案例分析

MATLAB统计分析与应用:40个案例分析 ISBN:9787512400849 分类号:C819 /115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大量的案例详细介绍了MA TLAB环境下的统计分析与应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利用MA TLAB制作统计报告或报表;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到MA TLAB;从MA TLAB中导出数据到文件;数据的平滑处理、标准化变换和极差归一化变换;生成一元和多元分布随机数;蒙特卡洛方法;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Copula理论及应用实例;方差分析;基于回归分析的数据拟合;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图像处理中的统计应用等。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的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利用MA TLAB生成Word和Excel文档 1.1 组件对象模型(COM) 1.1.1 什么是CoM 1.1.2 CoM接口 1.2 MA TLAB中的ActiveX控件接口技术 1.2.1 actxcontrol函数 1.2.2 actxcontrollist函数 1.2.3 actxcontrolselect函数 1.2.4 actxserver函数 1.2.5 利用MA TLAB调用COM对象 1.2.6 调用actxserver函数创建组件服务器 1.3 案例1:利用MA TLAB生成Word文档 1.3.1 调用actxserver函数创建Microsoft Word服务器 1.3.2 建立Word文本文档 1.3.3 插入表格 1.3.4 插入图片 1.3.5 保存文档 1.3.6 完整代码 1.4 案例2:利用MA TLAB生成Excel文档 1.4.1 调用actxserver函数创建Microsoft Excel服务器 1.4.2 新建Excel工作簿 1.4.3 获取工作表对象句柄 1.4.4 插入、复制、删除、移动和重命名工作表 1.4.5 页面设置 1.4.6 选取工作表区域 1.4.7 设置行高和列宽 1.4.8 合并单元格 1.4.9 边框设置 1.4.10 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最优化方法的Matlab实现(公式(完整版))

第九章最优化方法的MatIab实现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通过各方面的论证从中提取最佳方案。最优化方法就是专门研究如何从多个方案中科学合理地提取出最佳方案的科学。由于优化问题无所不在,目前最优化方法的应用和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生产和科研的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运输调度、生产控制、经济规划、经济管理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用最优化方法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技术称为最优化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数学模型即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最优化问题。模型中的数学关系式反映了最优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各种约束条件。 2)数学求解数学模型建好以后,选择合理的最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最优化方法的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包含有多个分支,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等。 9.1 概述 利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可以求解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多目标规划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线性、非线性最小化,最大最小化,二次规划,半无限问题,线性、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线性、非线性的最小二乘问题。另外,该工具箱还提供了线性、非线性最小化,方程求解,曲线拟合,二次规划等问题中大型课题的求解方法,为优化方法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途径。 9.1.1优化工具箱中的函数 优化工具箱中的函数包括下面几类: 1 ?最小化函数

2.方程求解函数 3.最小—乘(曲线拟合)函数

4?实用函数 5 ?大型方法的演示函数 6.中型方法的演示函数 9.1.3参数设置 利用OPtimSet函数,可以创建和编辑参数结构;利用OPtimget函数,可以获得o PtiOns优化参数。 ? OPtimget 函数 功能:获得OPtiOns优化参数。 语法:

Copula理论及MATLAB应用实例

%-------------------------------------------------------------------------- % Copula理论及应用实例 %-------------------------------------------------------------------------- %******************************读取数据************************************* % 从文件hushi.xls中读取数据 hushi = xlsread('hushi.xls'); % 提取矩阵hushi的第5列数据,即沪市的日收益率数据 X = hushi(:,5); % 从文件shenshi.xls中读取数据 shenshi = xlsread('shenshi.xls'); % 提取矩阵shenshi的第5列数据,即深市的日收益率数据 Y = shenshi(:,5); %****************************绘制频率直方图********************************* % 调用ecdf函数和ecdfhist函数绘制沪、深两市日收益率的频率直方图 [fx, xc] = ecdf(X); figure; ecdfhist(fx, xc, 30); xlabel('沪市日收益率'); % 为X轴加标签 ylabel('f(x)'); % 为Y轴加标签 [fy, yc] = ecdf(Y); figure; ecdfhist(fy, yc, 30); xlabel('深市日收益率'); % 为X轴加标签 ylabel('f(y)'); % 为Y轴加标签 %****************************计算偏度和峰度********************************* % 计算X和Y的偏度 xs = skewness(X) ys = skewness(Y) % 计算X和Y的峰度 kx = kurtosis(X) ky = kurtosis(Y) %******************************正态性检验*********************************** % 分别调用jbtest、kstest和lillietest函数对X进行正态性检验 [h,p] = jbtest(X) % Jarque-Bera检验 [h,p] = kstest(X,[X,normcdf(X,mean(X),std(X))]) % Kolmogorov-Smirnov检验 [h, p] = lillietest(X) % Lilliefors检验

最优化方法及其Matlab程序设计

最优化方法及其Matlab程序设计 1.最优化方法概述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通过各方面的论证,从中提取最佳方案。最优化方法就是专门研究如何从多个方案中科学合理地提取出最佳方案的科学。最优化是每个人,每个单位所希望实现的事情。对于产品设计者来说,是考虑如何用最少的材料,最大的性能价格比,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则是如何合理、充分使用现有的设备,减少库存,降低能耗,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 由于优化问题无所不在,目前最优化方法的应用和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生产和科研的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运输调度、生产控制、经济规划、经济管理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用最优化方法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技术称为最优化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数学模型。 即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最优化问题。模型中的数学关系式反映了最优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各种约束条件。 2)数学求解。 数学模型建好以后,选择合理的最优化算法进行求解。 最优化方法的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包含有多个分支,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等。 2.最优化方法(算法)浅析 最优化方法求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优化算法的选择。这里,对最优化算法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并对一些比较常用的典型算法进行解析,旨在加深对一些最优化算法的理解。 最优化算法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这里根据优化算法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可以将最优化算法进行一个系统分类: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智能优化方法;变分法与动态规划。 2.1 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 线性规划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军事和科研的各个研究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以获取最大效益;如何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艺流程或调制产品成分等,使所消耗的资源(人力、设备台时、资金、原始材料等)为最少等。 线性规划方法有单纯形方法、大M法、两阶段法等。 整数规划有割平面法、分枝定界法等。 2.2 非线性规划 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效的算法——如一些非线性规划算法。非线性规划广泛用于机械设计、工程管理、经济生产、科学研究和军事等方面。

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MATLAB 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 智能算法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算法,主要包括遗传算法,免疫算法,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爱又恨,爱是因为熟练的掌握几种智能算法,能够很方便的解决我们的论坛问题,恨是因为智能算法感觉比较“玄乎”,很难理解,更难用它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组织了王辉,史峰,郁磊,胡斐四名高手共同写作MATLAB智能算法,该书包含了遗传算法,免疫算法,粒子群算法,鱼群算法,多目标pareto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神经网络,SVM等,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案例为导向,每个案例针对一个实际问题,给出全部程序和求解思路,并配套相关讲解视频,使读者在读过一个案例之后能够快速掌握这种方法,并且会套用案例程序来编写自己的程序。本书作者在线,读者和会员可以向作者提问,作者做到有问必答。 本书和目录如下: 1 基于遗传算法的TSP算法(王辉) TSP (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是典型的NP完全问题,即其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按指数方式增长,到目前为止不能找到一个多项式时间的有效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进化算法,其基本原理是仿效生物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化法则。遗传算法的做法是把问题参数编码为染色体,再利用迭代的方式进行选择、交叉以及变异等运算来交换种群中染色体的信息,最终生成符合优化目标的染色体。实践证明,遗传算法对于解决TSP问题等组合优化问题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 2 基于遗传算法和非线性规划的函数寻优算法(史峰) 遗传算法提供了求解非线性规划的通用框架,它不依赖于问题的具体领域。遗传算法的优点是将问题参数编码成染色体后进行优化,而不针对参数本身,从而不受函数约束条件的限制;搜索过程从问题解的一个集合开始,而不是单个个体,具有隐含并行搜索特性,可大大减少陷入局部最小的可能性。而且优化计算时算法不依赖于梯度信息,且不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及可导,使其适于求解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大规模、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 3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王辉) BP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模式分类、模式识别等方面.但BP算法收敛速度慢,且很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而遗传算法具有并行搜索、效率高、不存在局部收敛问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遗传算法的寻优过程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盲从性,多数情况下只能收敛到全局次优解,且有过早收敛的现象.为了克服遗传算法寻优过程的盲从性,将有监督学习的BP算法与之结合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全局搜索能力的目的。 4 设菲尔德大学的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王辉) Matlab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优化工具箱是基于基本操作及终止条件、二进制和十进制相互转换等操作的综合函数库。其实现步骤包括:通过输入及输出函数求出遗传算法主函数、初始种群的生成函数,采用选择、交叉、变异操作求得基本遗传操作函数。以函数仿真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中级)教学大纲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中级)”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要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等专业学生的智能计算开发软件系统的安装部署、系统管理、系统调测、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及中级应用开发测试等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完成软件开发系统的软件安装部署、计算资源调测、人工智能基础算法产品的应用开发测试等工作任务。本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华为等世界级主流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企业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

体系中,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先进和实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以参加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1+X认证考试,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工智能软件库、IDE的安装配置的主要工作内容; 2.掌握智能计算平台的存储资源扩容和升级改造原理; 3.掌握人工智能专用型服务器系统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4.掌握智能计算平台系统调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5.掌握大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搭建知识; 6.掌握ETL的基本操作和流程; 7.掌握数据标注的方法; 8.掌握数据库管理相关的知识; 9.掌握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概念、工具和流程; 10.掌握机器学习基础算法; 11.掌握人工智能基础应用软件开发测试的流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具备人工智能软件库、IDE的安装配置能力; 2.具备智能计算平台的存储资源扩容和升级能力; 3.具备人工智能专用型服务器系统管理能力; 4.具备智能计算平台系统的调测能力; 5.能够搭建和使用大数据采集系统; 6.能够实现数据的ETL; 7.能够标注数据; 8.能够管理数据库; 9.能够执行日常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10.能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与测试人工智能应用软件。 (三)素质目标

最优化算法实验报告(附Matlab程序)

最优化方法(Matlab)实验报告 ——Fibonacci 法 一、实验目的: 用MATLAB 程序实现一维搜索中用Fibonacc 法求解一元单峰函数的极小值问题。二、实验原理: (一)、构造Fibonacci 数列:设数列{}k F ,满足条件: 1、011F F == 2、11 k k k F F F +-=+则称数列{}k F 为Fibonacci 数列。(二)、迭代过程: 首先由下面的迭代公式确定出迭代点: 1 1 1 (),1,...,1(),1,...,1n k k k k k n k n k k k k k n k F a b a k n F F u a b a k n F λ---+--+=+ -=-=+ -=-易验证,用上述迭代公式进行迭代时,第k 次迭代的区间长度缩短比率恰好为 1 n k n k F F --+。故可设迭代次数为n ,因此有11121211221111223231 ()()......()()n n n n n n n n n F F F F F F b a b a b a b a b a F F F F F F F ------= -=?-==?-=-若设精度为L ,则有第n 次迭代得区间长度111 ()n n n b a L b a L F -≤-≤,即 就是 111 ()n b a L F -≤,由此便可确定出迭代次数n 。

假设第k 次迭代时已确定出区间[,]k k a b 以及试探点,[,]k k k k u a b λ∈并且k k u λ<。计算试探点处的函数值,有以下两种可能:(1)若()()k k f f u λ>,则令 111111111,,()() () k k k k k k k k n k k k k k n k a b b f f F a b a F λλμλμμ++++--++++-=====+-计算1()k f μ+的值。(2)()()k k f f u λ≤,则令 111121111,,()() () k k k k k k k k n k k k k k n k a a b f f F a b a F μμλμλλ++++--++++-=====+-计算1()k f λ+的值。 又因为第一次迭代确定出了两个迭代点,以后每迭代一次,新增加一个迭代点,这样在迭代n-1后便计算完了n 个迭代点。因此第n 次迭代中,选用第n-1次的迭代点以及辨别常数δ构造n λ和n μ: 1 1n n n n λλμλδ --==+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判断:(1)、若()n f λ>()n f μ则令 1 n n n n a b b λ-==(2)、若()n f λ<=()n f μ则令 1n n n n a a b μ-==这样便可确定出最优解的存在区间[,]n n a b 。

Matlab经典案例

M a t l a b经典案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三维曲线 >> t=0:pi/50:10*pi; >> plot3(sin(2*t),cos(2*t),t) >> axis square >> grid on 2、一窗口多图形 >> t=-2*pi::2*pi; >> subplot(3,2,1) >> plot(t,sin(t)) >> subplot(3,2,2) >> plot(t,cos(t)) >> subplot(3,2,3) >> plot(t,tan(t)) >> axis([-pi pi - 100 100]) >> subplot(3,2,4) >> plot(t,cot(t)) >> axis([-pi pi - 100 100]) >> subplot(3,2,5) >> plot(t,atan(t)) >> subplot(3,2,6) >> plot(t,acot(t)) 3、图形样式、标注、题字 (也可以利用菜单直接Insert) >> x=0:pi/20:2*pi; >> plot(x,sin(x),'b-.') >> hold on

>> plot(x,cos(x),'r--') >> hold on >> plot(x,sin(x)-1,'g:') >> hold on >> plot(x,cos(x)-1) >> xlabel('x'); >> xlabel('x轴'); >> ylabel('y轴'); >> title('图形样式、标注等'); >> text(pi,sin(pi),'x=\pi'); >> legend('sin(x)','cos(x)','sin(x)-1','cos(x)-1'); >> [x1,y1]=ginput(1) %利用鼠标定位查找线上某点的值x1 = y1 = >> gtext('x=') %鼠标定位放置所需的值在线上 4、 >> fplot('[sin(x),cos(x),sqrt(x)-1]',[0 2*pi]) M文件: 内容如下: function y=myfun(x) y(:,1)=sin(x); y(:,2)=cos(x); y(:,3)=x^(1/2)-1; 再运行:>> fplot('myfun',[0 2*pi]) 同样可以得到右图 5、 >> [x,y]=fplot('sin',[0 2*pi]); >> [x1,y1]=fplot('cos',[0 2*pi]); >> plot(x,y,'-r',x1,y1,'') >> legend('y=sinx','y=cosx')

最优化方法matlab作业

实用最优化方法 ——matlab编程作业

题一、 初值为[-1;1] 其中g0、g1分别为不同x值下得导数,f0、f1为函数值 MATLAB程序: x0=[-1;1]; s0=[1;1]; c1=0.1;c2=0.5;a=0;b=inf;d=1;n=0; x1=x0+d*s0; g0=[-400*(x0(2)-x0(1)^2)*x0(1)-2*(1-x0(1));200*(x0(2)-x0(1) ^2)]; g1=[-400*(x1(2)-x1(1)^2)*x1(1)-2*(1-x1(1));200*(x1(2)-x1(1) ^2)]; f1=100*(x1(2)-x1(1)^2)^2+(1-x1(1))^2; f0=100*(x0(2)-x0(1)^2)^2+(1-x0(1))^2; while((f0-f1<-c1*d*g0'*s0)||(g1'*s0

最优化方法的Matlab实现(公式完整版)

第九章最优化方法的Matlab实现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通过各方面的论证从中提取最佳方案。最优化方法就是专门研究如何从多个方案中科学合理地提取出最佳方案的科学。由于优化问题无所不在,目前最优化方法的应用和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生产和科研的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运输调度、生产控制、经济规划、经济管理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用最优化方法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技术称为最优化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数学模型即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最优化问题。模型中的数学关系式反映了最优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各种约束条件。 2)数学求解数学模型建好以后,选择合理的最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最优化方法的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包含有多个分支,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等。 9.1 概述 利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可以求解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多目标规划问题。具体而言,包括线性、非线性最小化,最大最小化,二次规划,半无限问题,线性、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线性、非线性的最小二乘问题。另外,该工具箱还提供了线性、

非线性最小化,方程求解,曲线拟合,二次规划等问题中大型课题的求解方法,为优化方法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途径。 9.1.1 优化工具箱中的函数 优化工具箱中的函数包括下面几类: 1.最小化函数 表9-1 最小化函数表 2.方程求解函数 表9-2 方程求解函数表

3.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函数 表9-3 最小二乘函数表 4.实用函数 表9-4 实用函数表 5.大型方法的演示函数 表9-5 大型方法的演示函数表

MATLAB应用实例分析

Matlab 应用例题选讲 仅举一些运用MATLAB 的例子,这些问题在数学建模中时常遇到,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方便、快捷的使用MATLAB 解决数学建模中的问题,并善用这一工具。 常用控制命令: clc :%清屏; clear :%清变量; save :%保存变量; load :%导入变量 一、利用公式直接进行赋值计算 本金P 以每年n 次,每次i%的增值率(n 与i 的乘积为每年增值额的百分比)增加,当增加到r ×P 时所花费的时间T 为:(利用复利计息公式可得到下式) ) 01.01ln(ln )01.01(i n r T i P P r nT += ?+=?(12,5.0,2===n i r ) MATLAB 的表达形式及结果如下: >> r=2;i=0.5;n=12; %变量赋值 >> T=log(r)/(n*log(1+0.01*i)) 计算结果显示为: T = 11.5813 即所花费的时间为T=11.5813 年。 分析:上面的问题是一个利用公式直接进行赋值计算问题,实际中若变量在某个范围变化取很多值时,使用MATLAB ,将倍感方便,轻松得到结果,其绘图功能还能将结果轻松的显示出来,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将一目了然。 若r 在[1,9]变化,i 在[0.5,3.5]变化;我们将MATLAB 的表达式作如下改动,结果如图1。 r=1:0.5:9; i=0.5:0.5:3.5; n=12; p=1./(n*log(1+0.01*i)); T=log(r')*p; plot(r,T) xlabel('r') %给x 轴加标题 ylabel('T') %给y 轴加标题 q=ones(1,length(i)); text(7*q-0.2,[T(14,1:5)+0.5,T(14,6)-0.1,T(14,7)-0.9],num2str(i')) r T 图1

群智能优化算法_萤火虫算法

2012年第32 期 群智能算法是人们受自然界或生物界种群规律的启发,根据其原理,仿生模拟其规律而设计求解问题的算法。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机制以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仿生智能算法相继被提出和研究。群智能算法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萤火虫算法是一种新颖的仿生群智能算法,是受自然界中的萤火虫通过荧光进行信息交流这种群体行为的启发演变而来的。萤火虫算法目前有两种版本:a)由印度学者Krishnanand等人[1]提出,称为GSO(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b)由剑桥学者Yang[2]提出,称为FA( firefly algorithm)。两种算法的仿生原理相同,但在具体实现方面有一定差异。 本文分析了萤火虫算法的仿生原理,并从数学角度对两种版本的算法实现优化过程进行定义。 1.GSO算法 1.1算法的数学描述与分析 在基本GSO中,把n个萤火虫个体随机分布在一个D维目标搜索空间中,每个萤火虫都携带了萤光素li。萤火虫个体都发出一定量的萤光相互影响周围的萤火虫个体,并且拥有各自的决策域r i d(0<r i d ≤r s)。萤火虫个体的萤光素大小与自己所在位置的目标函数有关,荧光素越大,越亮的萤火虫表示它所在的位置越好,即有较好的目标值,反之则目标值较差。决策域半径的大小会受到邻域内个体的数量的影响,邻域内萤火虫密度越小,萤火虫的决策域半径会加大,以便找到更多的邻居;反之,则萤火虫的决策域半径会缩小。最后,大部分萤火虫会聚集在多个位置上。初始萤火虫时,每个萤火虫个体都携带了相同的萤光素浓度l0和感知半径r0。 定义1萤光素更新 l i(t)=(1-ρ)l i(t-1)+γJ(x i(t))(1) 其中,J(x i(t))为每只萤火虫i在t迭代的位置x i(t)对应的目标函数值;l i(t)为荧光素值转化为荧光素值;γ为荧光素更新率。 定义2概率选择选择移向邻域集N i(t)内个体j的概率p ij(t): p ij(t)=l j(t)-l i(t) k∈N i (t) Σ(l k(t)-l i(t)) (2) 其中,邻域集N i(t)={j:d ij(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