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毫无根据的观点

[VIP专享]毫无根据的观点
[VIP专享]毫无根据的观点

毫无根据的观点

今后,我们将按根据来划分各种观点—直至这种做法成为一种

习惯。对于我们所遇到的每一种观点,我们都应该问:“我们是如何知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它?这种说法有什么‘根据’?”我们可能会吃惊于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毫无根据的说法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致于有必要将其归类。这些说法或是仅仅基于传统,或是仅仅基于某人毫无证据的武断而已......

我们最初接受的简单的“建议”可能会成为一种观点,并且此后我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现在已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习惯。也许某人于某时、某地告诉我们某件事,我们就不加批判地接受并相信了。这种做法或许可以追溯到我们早起的童年时代——在我们有能力质疑别人可能告诉我们的任何事情之前。我们许多的根深蒂固的信念都是那时建立起来的。而现在长大了,我们却发现甚至连质疑这些信念的真实性都相当困难。这些信念在我们看来“显然”是正确无疑的。

但是,如果最坚定的罗马天主教徒和长老会教友在婴儿时期就被互相交换,并且在相反的家庭与影响下被抚养成人,我么几乎不会怀疑结果会是怎样。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可以推断出,两人长大后会持有与现在完全相反的观点......每个人于是就会像现在确信自己的观点正确无疑一样——去相信对方观点的正确性。当然,除了宗教信仰以外的许多其他观点也同样的情形。如果我们生长在一个认为一夫多妻制、割取对方首级作为战利品、杀害婴儿、

持剑格斗或者武力决斗是正常和自然的事情的社会中-----那么我们

长大后就会认为这些做法“显然”是自然的、完全符合道义而且正常的。如果一个英国婴儿被一个德国家庭收养并抚养长大,成人后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英国人,那么他的所有的情感与观念就会是“德国式”的而非“英国式的”。我们的许多观点——许多根深蒂固的基本信念----完全是由我们在其中被“抚养长大”这个事实所决定的。

当然,我们成年后并不会停止仅仅根据建议就接受新观点。我们在一生中或多或少无意识地这样继续着。这里只需要举几个最明显的例子,如报刊的巨大影响力与技巧娴熟的广告所带来的效应。许多诸如此类的流传的观点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根本不是思想,不过是鹦鹉学舌般的盲目重复偶然的获得,不加质疑地拿来为己所用。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仅仅是鹦鹉学舌而已。但是随着我们告别儿童时代,我们更容易只接受那些与自己己有观点相一致的新观点,所有与其发生冲突的观点在我们看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荒谬。

只因为“每个人都这么说”而被接受的观点必须要归于同一类。这种教条可能并非某个特定个人的观点:而可能是一个人传给了另一个人,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而形成的教条性的观点,有可能已流传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了。这种教条可能是某个民族火种族的传统观念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它是我们从过去某一历史时期传承下来的社会遗产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仅仅从过去继承下来的观点必定源于某个时期,那时人

们了解的东西远比现在知道的少得多。因此,某种观点被说成是“古老的”并不是对其有利的支持。

当遇到某些看似“显而易见”正确的观点时,我们需要格外警觉。

当我们发觉自己持有一种观点,并且认为对它的任何探究都显得荒谬、多余、讨厌或者恶毒时——我们就可以说这种观点是非理性的。

当我们想说任何普遍真理都是“显而易见”的,以致对其提出质疑都是荒谬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在人类的思想的整个发展历史过程中都充满了这种“显而易见的真理”在受到人类不断增长的知识与理性的检验时被推翻的例子。例如,很多年以来人们认为奴隶制是很自然、合理、必要而且正确的,似乎没有什么比这更显而易见和不容置疑的观点。某些人种“显然”是“天生的奴隶”,质疑这种观点是不可能的。

同样,两千多年来人们“不可能想象”行星是以轨道而非圆周形式运行的。而圆形“显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因此设想行星按圆周的轨道运行是“很自然的”而且“不可避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智者们经过长期斗争推翻了这一设想,这成为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心脏——而非大脑——是意识的器官,这在以前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用大脑思考同样的“显而易见”。许多现代人觉得很难相信人们曾做出另一种设想。然而——人们的确

这样做过。

地球一定是平坦的这个事实在以前似乎是如此显而易见且不言而喻,以致提出任何其他可能的说法都会——事实上也的确——被视为笑料。

一个重物体一定会比一个轻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千年来这种观点一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且“显而易见”的。这个设想或教条性的观点已作为“显而易见”的事实而被普遍接受,当它面临挑战时,人们就会引述亚里士多德的教条来加以支持。在伽利略证明与之完全相反的事实之前,似乎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可能或更不容置疑的。

可以坦率地说,诸如此类都是仅仅假设或教条而盲目地不加质疑地接受的观点。人类思想的进步似乎主要在于摒弃这样盲目的观点。

人们持有其他观点是出于利己之心。现代心理学使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我们接受并且坚持某些观点是因为——或者部分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我们“获益”。不过,一般说来出于利己之心持有某种观点的人大概是世界上最不可能在自己身上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实际上,如果有人告诉他,任何熟悉现代人心理学的人能够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他可能会十分愤慨。将所有的观点——甚至政治观点——都归因于利己主义是相当错误的。但是否认这一点是一个有说服力的因素同样也是错误的。

首先“利己”从普通意义上理解指的是一个人挣钱谋生与获取

财富的方式。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词的意思引申到一个人对社会地位的兴趣,受伙伴欢迎的程度,以及他所重视的人对他的尊重与友好。利己还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事业的兴趣,以及作为某个运动或机构,某个宗教团体、某个其他社团或群体的领导者之一——或者至少是作为一位受重视的支持者——而享有的声望。有许多人无意识地被迫坚持某种观点,因为他在某个圈子里是个“重要人物”——如果他一旦摒弃那个观点,他就会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无名之辈。

从广义上说,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直接间接地取决于能否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改变观点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包括物质或其他方面的利益时——我们就应该总是对这样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与此有几分相似的情况是因渴望——很可能相关认识还未认识到——证明自己的本质、地位或行为是正当的——而接受某种观点。懦夫会很容易接受一种似乎为懦弱辩护的哲学——但是,当然“懦弱”不是他给与的叫法!懒惰而笨拙的人会接受一套让自己满意的观点来证明“葡萄是酸的”——而“葡萄”就是那些更加精明能干的人获取的回报。

许多毫无根据的观点由于情感联想而为人所有。思维与有着相同观点的人群的记忆有关联——不管这些记忆是令人高兴或是令人不悦。人们发现,许多在童年时代对父亲怀有敌意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总是对父亲曾表达的任何看法都有成见。不过,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亲、母亲、老师以及其他某个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有过重大

影响的人拥有美好记忆的话,情况则相反。

正如我们经常观察到的那样,在成人生活中,一场恶吵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对某人的敌对往往会导致对他观点的敌对;对某人的怨恨也常常会延伸到他所支持的观点上。我们在轻视或攻击那些我们妒忌或怀恨的人的观点时会感到多么强烈的满足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某个人的友好情感无疑会使我们对他的看法也感到友好。

还有,其他一些观点是由我们最好称之为潮流或时尚的东西来决定的。举例来说,我们对某些作家、诗人或作曲家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受时尚潮流左右。但是,时尚的影响力远比这广泛:我们几乎在每个地方、每个思想领域都能发现他的踪迹。我们非常强烈地倾向于像其他人那样去感受或相信同样的事物。可能并不是和所有其他人一样,但却是与我们类似的那些人。

但是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在自己的一生当中不断地随时尚潮流的每次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迟早有一天我们的思想会固定下来。许多人之所以持有他今天的观点——是因为那些观点碰巧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或五十年前曾经流行过。

一旦某个观点被人接受,不论接受的原因是什么,它都有相当大的可能性继续存在下去。每当我们沿着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时,都会使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更加容易,。这就可以称作思维“习惯”。“思路”变得如此陈旧,神经中枢的模式由于不断使用而变得如此相互连贯,以致神经流实际上找到了一条没有阻力的路线,

于是它几乎总是走相同的线路。

我们都认识那个肚子里有一连串趣闻轶事的人。我们也都认识那个总是有某些陈腐观点和看法来发表的人——无论他何时收到“暗示”,他都几乎会用同样的话语来表达。我们都知道一些男女的大脑像留声机一样运转。放张“唱片”在上面,播放有关过去的好日子,或者有关禁酒时期,或者有关恶毒的资本家们,或者有关懒惰、得过且过的工人们,或者有关于堕落的乡村,或者有关摩登女郎,又或者是某些冗长乏味的轶事:什么我对他说的话,他给我说的话,我说...他说...于是我直接告诉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开始——世上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停下来——直到“唱片”全部放完!

所有观点与信念都是如此,人们在持有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说它们在频繁运用中已在人们脑海中打上了深深地烙印,以致现在几乎无法改变。我们年轻时不断地接受新观念,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并重新“作出决定”。随着我们逐渐衰老,我们越来越没有能力接受任何不符合我们已有思维方式的新观点。于是,我们变成了詹姆斯所说的“老顽固”。有时候,我们的思维模式在我们好相当年轻时就已定型。有时,那些思维模式甚至在高龄时期还保持开放或者变通,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一个人可能会在十七岁或七十岁变成老顽固。“我几乎不敢这样说(詹姆斯语),但是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老顽童思想在他们大约二十五岁时就开始了。”

然而,当全面考虑所有这些决定观点形成的非理性因素时,仍存在着——不是所有人思想中或者多数人思想中——存在着,保留

着一种渴望揭开事实真相:以清晰、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不惜任何代价去获取真理,不论结果会怎样!谨以此文献给这样的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