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六堡茶化学成分分离、活性分析及茶褐素提取工艺研究

广西六堡茶化学成分分离、活性分析及茶褐素提取工艺研究
广西六堡茶化学成分分离、活性分析及茶褐素提取工艺研究

茶多酚及提取工艺

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 简称:GTP 别名:茶鞣质、茶单宁 英文名:tea Polyphenol,简称TP 定义: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 成分: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 1 外观:棕黄、淡黄或淡黄绿色粉末。 2 性状:易溶于水及乙醇,味苦涩。 稳定性:在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安全性评价:无毒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 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药理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抗衰老作用。 3.抗辐射作用。 4.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抗菌、杀菌作用。 6.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主要用途】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茶多酚提取精制工艺及含量测定-溶剂萃取法

综合实训绿茶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及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茶多酚性质、用途及植物天然产物常规提取和精制方法;掌握茶多酚提取和精制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方法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条件; [实验材料和仪器] 磁力搅拌器、离心机、pH计、真空干燥箱、抽滤瓶、真空浓缩蒸发装置、真空泵、天平、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烘箱、分液漏斗、移液管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维生素C、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 Ⅰ工艺过程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茶多酚(Tea polyphones,简称TP)是从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的多酚类化合物总称。其抗氧化活性高于一般非酚性或单酚羟基类抗氧化剂。茶多酚由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及它们的没食子酸酯类等组成,在干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一30%左右。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衰老、清除自由基、降血脂血糖、降血压、抗辐射、抗癌防癌等。食品中的很多添加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对其抗氧活性存在协同效应,因而茶多酚作为食品抗化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采取溶剂法、沉淀法、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方法提取绿茶茶多酚。由于茶多酚容易溶于热水,因此首先用热水在一定温度下将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然后对茶叶浸提液盐析除去部分杂质,利用某些金属离子与茶多酚形成络合物在一定pH下溶解度最低的特性,将茶多酚从浸提液中沉淀出来,经过稀酸转溶将茶多酚游离出来后,用对茶多酚有很好选择性的有机溶剂再次萃取分离,最后对茶多酚进行真空浓缩和干燥得到成品。常用的金属离子有Al3+、Ca2+、Fe2+、Mg2+、Zn2+等,其中Al3+、Zn2+是较适宜的弱酸性沉淀剂。 [实验步骤] 1.浸提:称取一定量过20目的茶叶,加入其重量15-25倍70-90℃的热水,搅 拌下恒温浸提20-60min,过滤得到茶叶浸提液。取样分析浸提液中茶多 酚的含量,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总量、茶多酚浸提率。 2.盐析:加氯化钠于浸提液中,使其质量分数为2-6%,静置盐析0.5-1.5h后 过滤。 3.沉淀:在上述滤液中加入茶叶重量2-5%的亚硫酸氢钠,然后加入茶叶重 量15-25%的硫酸铝饱和水溶液,加热至70-80℃,用10-20%的碳酸氢钠溶 液在快速搅拌下调节pH至5-6,此时有大量沉淀析出,沉淀自然沉降一段 时间后过滤,最后用等体积70℃的热水洗涤沉淀3次; 4.酸溶:将沉淀在快速搅拌下放入茶叶重量1-3倍的pH=2.5-4.5的盐酸水溶 液中溶解沉淀,控制酸转溶液pH=2.5-4.5,酸溶时间10-50min,少量胶状 沉淀经过离心分离除去。取样分析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量,计 算茶多酚经过盐析、沉淀和酸溶后的回收率; 5.萃取:加入茶叶重量2-5%的碳酸氢钠至酸转溶液中,然后用其体积0.3-1.5

推荐-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精品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 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年级 20XX 学院中药材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 任课教师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XX-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 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

大黄成分分析

一、大黄的化学成分 1. 蒽类 1.1 蒽醌类 含总蒽醌1.14%~5.19%,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两类。 游离型:包括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型:有大黄酸-8-О-β-葡萄糖苷(rhein-8-О-β-glucoside)、大黄酸苷A(rheinoside A)、大黄酸苷B(rheinoside B)、大黄酸苷C(rheinoside C)、大黄酸苷D(rheinoside D)、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等 1.2 双蒽酮类 游离型:有大黄二蒽酮A、B、C(rheidiin A,B,C)和掌叶二蒽酮A、B、C(palmidin A,B,C)。 结合型:有番泻苷(sennoside)A、B、C、D、E、F等,系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2苯丁酮苷类 有莲花掌苷(lindleyin)、异莲花掌苷(isolindleyin)、苯丁酮葡萄糖苷(phenylbutanone glusoside)。 3二苯乙烯苷类

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3,4,3′,5′-tetra-hydroxystilbene-3-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6″-没食子酰)-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6″-galloyl)-glucoside]等。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 4其他 尚含鞣质5%~10%,包括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及大黄四聚素(tetrarin),此外,还有挥发油、脂肪酸、植物固醇等。 二、大黄的活性成分 1 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游离及结合的蒽醌衍生物。

茶多酚的提取

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及产品中茶多酚的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植物天然产物常规提取和精制的方法; 3、掌握茶多酚提取与精制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 1、仪器 电动搅拌器离心机酸度计真空干燥箱抽滤瓶真空蒸发浓缩装置水环式真空泵电子天平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干燥箱 分液漏斗微量吸管器 2、试剂 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 维生素C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 没食子酸丙酯 Ⅰ、工艺过程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30 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一类富含于茶叶中、主要由 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及没食子酸酯类等组成的多羟基化合物,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茶多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OH),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类似SOD 之功效。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8%以上,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其效果优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的强抑制物,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并具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防衰老机理。茶多酚安全、无毒,是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目前茶多酚已在医药、饮料、食品、保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由于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因此本实验首先用热水在一定温度下将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然后对茶叶浸提液盐析处理除去部分杂质;再利用某些金属离子与茶多酚形成的络合物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最低的特性,将茶多酚从浸提液中沉淀出来并高效地与咖啡碱等杂质分离;经过稀酸转溶将茶多酚游离出来后,用对茶多酚具有很好选择性的有机溶剂再次对其进行萃取分离;最后将茶多酚萃取液通过真空浓缩、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精品。 【实验步骤】 1、浸提:称取一定重量过20目的茶叶末,加入其重量20倍的70℃~95℃的热水,搅拌下恒温浸提60min,过滤得茶叶浸提液。取样分析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茶多酚的浸提率。 2、盐析: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使其质量分数为6%,静置盐析1.5h后过滤。

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图

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图 种子 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成本低,后代适应性强。但是,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种子后代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容易产生变异,不易保持 良种的优良性状。 茶籽采收 茶籽的采收茶果采收应按成熟标志及时采收。茶果成熟的标志是:果壳呈绿色,微现裂缝;种壳硬脆,呈棕褐色;剥开种南宁,籽业饱满。呈乳白色。一般茶区以霜降前后采收茶果较为适宜。采收茶果,要及时、分批进行,做到行熟先收,尽熟迟收,以保证茶籽质量。 虫蛀的茶果,不要采收。不同品种的茶果,要分别采收。采回的茶果,应摊放在干燥和荫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日光曝晒和雨淋。摊放 厚度不宜超过10厘米,每天翻动一、两次。三、五天后,茶果开始 裂开,可轻轻揉压,使果壳与种子脱离,然后用筛子蜊筛出茶籽。 脱壳的茶籽,再适当摊晾,使茶籽含水量降至30%左右。脱壳摊晾 的茶籽,去掉夹杂物及虫蛀、劣变者,然后过筛(筛孔直径12毫米) 分级,就可以播种。 播种 播种时期最好冬播。冬播比春播发芽率高,出土早,可节省茶籽贮藏的费用和人工。 浸种催芽,先将茶籽用25-30℃温水浸4-5天(每天换水两次, 浮在水面的茶籽捞出淘汰),然后摊于高在室内的砂畦上(铺砂厚5- 6厘米),厚7-10厘米,上面盖一层5-6厘米厚的细砂,砂上再盖 以稻草。室温保持在25℃左右,每天洒水一次。催芽室空气要适当 流通。当50%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可采取穴播和单粒条播,单粒条播行距20厘米,料 距3-4厘米。穴播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播茶籽4-5粒。播种后随即覆土,覆土厚度2-3厘米。冬播覆土稍厚,春播覆土宜浅。 扦插 发根的生理基础茶树营养器官,具有生理上的自然再生作用。即一部分器官丧失或残缺,在适当条件下,可以生长妯丧失或残缺的 部分,而使其本身恢复原来完整的状态。茶树扦插,是利用茶树营 养器官自然再生作用和极性现象,剪取茶树半木质化枝条上的茎叶段,将下端插入苗床,经过培育,则能生根抽枝,形成独立的新茶苗。 插穗插入苗床,插穗上下切口处附近的细胞,很快产生薄膜,封闭上下切口。在薄膜之下形成愈伤木栓,覆被切口。愈伤木栓具有 防止水分散失和微生物侵入等保护作用。这时下端切口在知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则由形成层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分裂 而产生愈伤组织。同时,从中心柱内鞘,或从髓射线和形成层交叉 点发出新根。这就是扦插发根的过程。 插穗中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糖的含量,与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通常认为,碳水化合物与阑尾炎素化合物的比率(C/N),是生根 据的重要因素。碳氮比率大,则有利于发根长苗。实验证明,枝叶 变成红棕色,达到半木质化、叶片成熟定型时,碳氮经大,扦插成 活率高,发根好,苗木健壮。 扦插发根的生理进程,与插穗所处的湿度、温度、空气、光照和土壤理化状况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有联系。在扦插 育过程中,应妥善协调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插穗发根的 生理特性。

甘草的研究概况

疗.中医正骨,1993,4(3):13. 〔3〕张国忠.中药治疗痛性骨质疏松症28例报告1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4):29.〔4〕于康冉,韩宜印1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64例.四川中医,1995,13(4):49.〔5〕梁立.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1992,33(11):39.〔6〕刘佳珍.中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 质疏松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1993,6(1):7.〔7〕刘珂军.健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 床研究.湖南中医杂志,1994.10(6):19.〔8〕马禄林141例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热敷治疗.中 国骨伤,1993,6(2):31.〔9〕范增源.愈骨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观察.四川中医,1995,13(1):43.〔10〕邵金莹.龙牡壮骨冲剂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 松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89,5(4):25.〔11〕赵咏芳,石印玉,沈培之,等1仙灵骨葆对卵巢 切除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中医正骨,2000,12(4):3.〔12〕冯坤,刘月桂,张灵菊,等1中药坚骨液对卵巢 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血、尿生化的影响.中医正骨.1996,8(1):3.〔13〕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补肾密骨片对大鼠 卵巢切除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影响.中 华骨科杂志,1996,16(7):462.〔14〕王贤才主译.临床药用大典.青岛:青岛出版 社,1994.1709~1728.〔15〕王云钊,曹来宾.骨放射诊断学.北京:北京医 科大、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8,394.〔16〕柴本甫.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及治 疗.中华骨科杂志,1984,4(1):58.〔17〕张华俦.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 的初步疗效观察.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50.〔18〕陆强.1(OH )亚乙基二磷酸盐长程、间歇、周期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计量学变化.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3,1(3):封3.〔19〕陈慧.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物—异丙氧黄酮. 医学综述,2000.6(3):136.〔20〕刘忠厚,薛延.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1992.208~210.345;423.〔21〕蒋位庄,王和鸣1中医骨病学.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89.258.〔22〕郭世绂.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华骨 科杂志,1995,15(5):312. (收稿日期:2000-07-18) 甘草的研究概况 李 明 (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甘肃 兰州 730000) 作者简介:李明(1963-),女,黑龙江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摘 要:从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栽培及综合利用几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我国甘草的研究概况。随 着对甘草的深入研究,甘草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今后应加强开发甘草在食品、轻工方面的产品研制及在防治爱滋病方面的机理和临床的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栽培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00)03-0059-04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 lycyrrhiza )植物。其根和根茎是最常用的中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愈来愈深入和广泛。甘草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等方面。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人们也将它应用于环保方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研究 摘要: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由全人类共享。大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它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之功效。通过对中医方剂理论的学习,对大黄有了初步了解。在此,我们开展了对大黄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研究活动。 关键字:大黄、成分提取、纯化研究。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is a science, science is evolving and will be abandoned. "Nei Jing" to "Shen Nong's Herbal," Zhang to "typhoid" and so on, reflect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ommon wealth of mankind, it should be shared by all humanity. Rhubarb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spilled heat-enteroviru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ling blood detoxifi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ith an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hubarb. Here, we have embarked on the active ingredient extracted Rheum purification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Key words:rhubarb, component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esearch. 一引言(Introduction) 大黄为棕褐色或黄褐色干燥粉末,味苦,有大黄特殊气味,易吸潮。溶于水和乙醇。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 论文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年级 2010 学院中药材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 任课教师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13-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 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

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精)

大黄的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文献回顾,对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大黄的活性成分大体上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药理作用主要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炎,甚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结论:中药大黄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 关键词:大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1]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二蒽酮类,茋类,鞣质和多糖研究最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2-4]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加之人们对中医药的不断认可,使得大黄临床使用量逐年加大,药材价格也随之攀升。[5]现就近年来国内有关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1 活性成分 1.1蒽醌类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均含有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游离型蒽醌类成分。结合型蒽醌类成分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大黄酸苷A~D(药用大黄不含大黄酸苷类等成分,[6]大黄还含有大黄蒽类衍生物与葡萄糖结合成的苷类和蒽酮类如蕃泻苷(Senno sideA,B,C,D,E,F等。[7] 1.2 蒽酮类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1]

1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 一、实验原理 1.超声波提取技术 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左右的电磁波,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超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的正负压强交变周期,在正相位时,对介质分子产生挤压,增加介质原来的密度;负相位时,介质分子稀疏、离散,介质密度减小。也就是说,超声波并不能使样品内的分子产生极化,而是在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声波空化作用,导致溶液内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爆破压缩,从而使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与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目标物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速率。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无损检测等,是一种非常成熟且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2.超声波萃取的原理 超声波萃取中药材的优越性,是基于超声波的特殊物理性质。主要是主要通过压电换能器产生的快速机械振动波来减少目标萃取物与样品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固--液萃取分离。(1)加速介质质点运动。(2)空化作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产生特殊的“空化效应”,“空化效应”不断产生无数内部压力达到上千个大气压的微气穴并不断“爆破”产生微观上的强大冲击波作用在中药材上,使其中药材成分物质被“轰击”逸出,并使得药材基体被不断剥蚀,其中不属于植物结构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分离出来。加速植物有效成份的浸出提取。(3)超声波的振动匀化(Sonication)使样品介质内各点受到的作用一致,使整个样品萃取更均匀。 3..超声波萃取的特点 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萃取,是中药制药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煮醇沉萃取方法的新方法、新工艺。与水煮、醇沉工艺相比,超声波萃取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无需高温。在40℃-50℃水温F超声波强化萃取,无水煮高温,不破坏中药材中某些具有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特性的药效成份。(2)常压萃取,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易行,维护保养方便。(3)萃取效率高。超声波强化萃取20~40分钟即可获最佳提取率(4)具有广谱性。适用性广,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各类成份均可超声萃取。(5)超声波萃取对溶剂和目标萃取物的性质(如极性)关系不大。(6)减少能耗。由于超声萃取无需加热或加热温度低,萃取时间短,因此大大降低能耗。(7)药材原料处理量大,成倍或数倍提高,且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净化。(8)萃取工艺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微波萃取机理

绿茶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优化

绿茶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优化 一、实验目的 了解茶多酚性质、用途及植物天然产物常规提取和精制方法“掌握茶多酚提取和精制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方法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条件。 1、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白色晶体,易溶 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在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学名:Camellia sinensis茶叶简称: GTP 别名:茶鞣质、茶单宁 CAS号: 84650-60-2 分子式: C17H19N3O 分子量: 281.36 EINECS号: 200-053-1 2、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重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茶多酚可以消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同时具有抑菌,杀菌,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能。目前,茶多酚被广泛的用作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 (离子沉淀法)茶多酚易溶于热水,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并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很低,形成的金属离子络合物溶于酸溶液后,茶多酚再次转变成游离状态,再对茶多酚有更好选择性的溶剂进行萃取、浓缩和干燥,即可得茶多酚的纯品。 二、实验内容 1、茶多酚地提取精制 茶叶预处理:将干燥的茶叶去杂研碎备用 超声波辅助浸提:准确称取2.0000g茶叶末在30ml容量瓶中,按料液比1:15加入65% 的乙醇,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设定浸提温度50℃,浸泡30min,浸提2次;将浸提液过滤并入100ml容量瓶中,蒸馏水定容。 2、茶多酚提取率测定:取0.4ml提取液加入25ml容量瓶中,加入4ml蒸馏水和5ml酒石酸 亚铁溶液,再用磷酸缓冲液定容,静置10min。在540nm处测吸光度A,按公式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3、茶多酚的沉淀:按沉淀剂:茶叶=2:30加入沉淀剂,用1mol/L的NaHCO3调节ph=6.0, 在50℃下进行沉淀,沉淀后迅速离心分离。 沉淀转熔:在得到的沉淀中加入25%HCl溶液转溶,适当震荡至沉淀消失。

甘草的功效与禁忌

甘草的功效与禁忌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 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 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 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 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 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 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 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 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 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 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10.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 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甘草的禁忌 甘草不要多服、久服或当甜味剂嚼食尤其是儿童,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脂激素样的副 作用,使血钠升高,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症,出现浮肿、软瘫等临床表现。 久服甘草,还会引起低血钙,出现钙性抽搐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 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但是,只要辨证准确,适当配伍利尿、理气药可防患于未然。如若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用甘草。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特大黄的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的功效。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游离,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游离的苷元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存在。结合状态的蒽苷是泻下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酮苷。双蒽酮苷中的番泻苷是致泻的主要成份。 1 大黄的药理作用 1.1 泻下作用 大黄的泻下作用,古人早已肯定,如《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记载为:“药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大黄经吸收后,结合状态的葸苷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肠内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蒽酮或蒽酚,刺激肠黏膜,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大肠内水份增加,肠蠕动亢进而致泻,部分蒽苷由小肠吸收,在体内还原成蒽酮(酚),再经大肠或胆囊,分泌入肠腔,并发挥作用。大黄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并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无影响。但大黄生用导泻,久煎则止泻,主要由于蒽苷久煎可水解为致泻作用很弱的苷元,又因大黄含鞣质较高,故致泻后常可产生继发性便秘。 1.2 抗感染作用 大黄抗感染作用确切,常用于火热上炎、热邪壅盛所致头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丹毒、热毒痤疮、乳痈、肠痈以及赤白下痢等一切实热火证。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机理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并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1.3 利胆作用 大黄利胆退黄,清化湿热多与茵陈、栀子同用治疗湿热黄胆。大黄还能加强胆囊收缩,使奥荻矢括约肌松弛,从而使胆汁排出增加。 1.4 止血作用 大黄能泻火凉血,引血下行,常用于火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证。大黄能缩短凝血的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动增强;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但对正常人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2 大黄的临床应用 大黄常用于胃肠实热所致急慢性或习惯性便秘、热积便秘兼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者,常配芒硝、厚朴等如大承气汤;兼津液虚亏,配玄参、麦冬,如增液承气汤;改善肌体状态,致使热解,如为下痢赤白,常配以芍药、黄连,如芍药汤;若为寒积便秘常配伍附子、干姜。 大黄治疗实火上炎所致的吐血、衄血以及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常配以黄连、黄芩如泻心汤。目前用大黄或复方大黄治还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出血的治疗,机理主要是:其能抑制上消化道的运动,缩短凝血时间,并能促进细胞外液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稀释等。

甘草化学成份

甘草化学成份 1、三萜类化合物:甘草根和根茎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得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分子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betinic acid)。近报导根尚还分解得24-羟基甘草次酸,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0-酸(3-β-Hydroxyolean-11,13(18)-dien30-oic acid)、3β- 羟基齐墩果叶烷-9(11),12(13)-二烯-30-酸。光果甘草 (G. glabra)的根和根茎除分离得甘草酸、甘草次酸之外,尚分得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去氧甘草次酸I(Deo-xyglycyrrhetic acid I),去氧甘草次酸Ⅱ(Deoxyglycyrrhetic acidⅡ),18-α-羟基甘草次酸(18-α-Hydroxyglycyrrhetic acid),异甘草次酸(Liqui-ritic acid),甘草萜醇(Glycyrrhetol),甘草内酯(Gabrolide)等。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甘草属不同种的植物进行较广泛的研究,迄今为止,已知的三萜类成分达20余种。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药甘草和提取甘草次酸的原料资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对国产的几种甘草进行了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见下表。 六种甘草中甘草次酸与甘草甜素的含量种类拉丁名产地次酸含量%甜素含量%甘草 G.uralensis内蒙古4.25.2甘草G.uralensis新疆7.1211.1甘草G.uralensis甘肃 3.488.6光果甘草G.glabra新疆 3.40 4.02胀果甘草G.inflata甘肃 3.724.6黄甘草 G.korshinskyi甘肃4.166.8云南甘草G.yunnanensis云南2.52未作粗毛甘草G.aspera 新疆0.72未作以上表中几种甘草用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了甜素和次酸的含量,测定结果,甜素的含量均高于次酸的含量,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注] 分析方法:(1)定性方法:取定量用的氯仿提取液一份,浓缩至10m1,用毛细管点于硅胶石膏薄层板上,于板上同时点上甘草次酸标准品的氯仿溶液作对照。(2)定量分析方法:精密称取甘草粉末0.1g,加20ml12N硫酸,在水浴上回流1小时后,加入70m1水,50m1氯仿,回流15分钟,洽却,将此液移至250m1的分液漏斗中,振摇数分钟,将氯仿层分至另一分液漏斗中,硫酸液再用氯仿两次每次25m1振摇,合并氯仿液,用100ml2%碳酸氢钠液振摇,分去碳酸氢钠液,再将氯仿层通过装有25g无水硫酸钠柱子,收集氯仿液100m1。吸取氯仿提取液2.5m1至带塞的10m1刻度试管中,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加入5ml80%硫酸,置沸水中5分钟,后在冰中冷却,再加95%乙醇5ml,1%香草醛水溶液0.5ml,冷却后,将试管塞上摇匀,放至室温,用72型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5nm测定其光密度。然后由回归方程式Ye =0.3404×-0.004977计算出甘草次酸的含量(mg)。式中Ye为甘草次酸在5ml比色杯中的mg 数,x为光密度(比色杯长为1公分)。再换算出100g甘草样品中的百分含量。样品中甘草次酸的%含量=光密度×(0.3404—0.004977)×100/样品重。 2、黄酮类化合物:镇痉作用是甘草的药效之一,已经注意到它依存于甘草中的黄酮类。其中首先发现了黄酮甙之一的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甘元(Iso-liquit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dl-liquiritigenin-7-β-D-glucopyranoside),新异甘草甙(Neoisoliqui-titin,trans-isoliquiritigenin-4-β-D-glucopyranoside),异甘草呋喃糖甙(Licu-razid,trans-isoliquiritigenin-4-β-D-glucopyranosyl-2-β-D-apiodic-orifur-anoside),鼠李糖异甘草甙(Rhamnoisoliquiritin)等。从光果甘草(G.blabra)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出以上黄酮化合物之外,尚分离出光果甘草甙(Liguirito-side),光果甘草甙元(Liquiritogenine),异光果甘草甙(Isoliquiritoside),异光果甘草甙元(Isoli-quiritogenin),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甘草查耳酮(Licochal-cone)A及B等。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案(精选.)

设计性实验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实验方案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葡工162班 姓名:王勇峰 学号:220162712 指导老师:阿不都热依木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用无害溶剂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2.分离、纯化茶多酚粗品,掌握溶剂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原理及方法。 3.定量分析茶多酚产品含量。 二.实验原理 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在粗茶叶萃取溶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水用氯仿萃取可得到水层和有机层,咖啡碱存在于有机层,而茶多酚则存在于水层中,根据萃取及过滤原理,将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进行浓缩、萃取,即可得到相应粗产物。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天平;分析天平;铁架台;抽滤装置;超级恒温水浴槽;长颈漏斗一个;滤纸若干张;分液漏斗一个;100毫升的烧杯(三个);玻璃棒一个;药品: 1.乙醇水溶液(50%); 2.干茶叶原料; 3.氯仿(分析纯); 4.Na2SO4溶液馏水

四.实验步骤 1、温度设定:打开超级恒温水浴电源开关,使温度达到90℃ 2、称量:称取30克干茶叶,放在100毫升小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40毫升50%乙醇水溶液,倒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干茶叶完全浸润在乙醇溶液中。 4、加热:将干茶叶和乙醇水溶液的混合液置于超级恒温水浴槽中,加热20分钟。 5、过滤:将加热完毕的混合液取出,冷却到室温; 用长颈漏斗对混合液进行过滤,滤除茶叶残渣。再对残渣进行乙醇萃取. 6、分离萃取: 1)对分液漏斗进行试漏,调整好铁架台高度; 2)用量筒量取20毫升氯仿①,置于100毫升小烧杯中;将茶叶滤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将氯仿倒入其中,再倒入少量Na2So4溶液②,轻轻摇匀,使之混合充分,静置,分层,上层应为茶多酚水溶液,呈茶色,下层为氯仿乙醇混合液,为无色。 3)将下层溶液小心放至小烧杯中,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至100毫升小烧杯中; 7、抽滤浓缩: (1)安装好减压抽滤装置; (2)将布氏漏斗里的滤纸用少量茶多酚水溶液润湿,开启抽气阀,一边缓慢倒入液体,一边抽滤。

多酚提取方法

1.1溶剂提取法 多酚就是多羟基化合物,它的结构特点决定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提取法主要有水溶剂提取与有机溶剂提取两种。水溶剂提取植物多酚类物质早90年代就有报道,该法由于工艺简便、成本低、纯度高而被广泛使用,但此法提取率低。有机溶剂提取就是利用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回流提取,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此法可提高提取率、缩短反应时间。姚永志[2]等人在比较水溶剂及乙醇溶剂提取花生红衣多酚物质的研究中报道,当以水作溶剂提取花生红衣多酚物质时,最佳工艺:水浴温度40℃、液料比75、提取时间lh、提取率为6.41%,而乙醇作溶剂时最佳工艺:乙醇浓度55%、水浴温度6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37.5,提取率达到7.858%。但有机溶剂成本高、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 1.2微波辅助提取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就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提取率的一种技术。在微波提取过程中,微波辐射能 够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吸收微波能,产生大量热量,使细胞内温度迅速上升,液态水汽化,从而使产生的压力在细胞膜与细胞壁上形成微小孔洞,使胞外溶剂可以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出胞内物质,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产率,降低反应时间,减少溶剂的使用量。由于目前微波的设备比较普遍,因此,微波提取植物多酚的方法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与使用。宋薇薇等[3]人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石榴皮多酚类化合物,确定了石榴皮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4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g:m1)l:35,微波功率为242 W,提取时间60 s,提取三次,以该优化条件提取时,多酚粗提物得率26.52%,这个结果较贾冬英[43以2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g:mL)1:20,温度50℃,提取时间1 h,以该优化条件提取所得石榴多酚得率22.86%高,与醇提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能强化浸取过程,体系受热均匀,提取物中多酚含量高,提取时间较短等优点。 1.3超声波辅助提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就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加速度、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作用等,可加速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并可避免高温对提出成分的影响。超声波提取的操作具有简便快捷、提取温度低、时间短、提取率高、提取物结构不易被破坏的特点.该法的缺点就是获得产品纯度不高。陶令霞c5]等人对苹果渣中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提取时间50 min,提取功率200 W,料液比1:15,提取温度35℃,提取2次,苹果多酚得率为4.29g/kg。同时,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在荷叶多酚大麦多酚、以及诃子多酚中也有相应的报道。 1.4生物酶解提取 生物酶解提取技术就是根据酶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酶,水解或降解细胞壁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果胶,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内的成分溶解、混悬或交溶于溶剂中,达到提取目的。酶法提取最大的优势就是反应条件温与。由于酶法提取就是在非有机溶剂下进行,所得产物纯度、稳定性、活性都较高,无污染,解决了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回收困难、用量大等缺点。此外,酶法提取在缩短提取时闻、降低能耗、降低提取成本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6]。刘军海等人[7]以低档绿茶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在较低温度下提取茶多酚。以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pH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用量为0.2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80 min、pH为4.6,在此工艺下茶多酚提取率为13.6%,其中儿茶素占茶叶干重的含量比沸水提取法高出 2.31%。1.5离子沉淀法离子沉淀法就是利用多酚能与金属离子络合生成沉淀,使其在浸提液中与其它物质分离而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多酚。目前常用金属离子有A13+、Zn2+、Fe2+、M92+、Ba2+、Ca2+等,其中A13+、Zn2+较为理想。离子沉淀法优点就是不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