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半月谈汇总

2015年半月谈汇总
2015年半月谈汇总

2015年《半月谈》第24期:文山会海

也是腐败

谈及这几年的官场风气,舆论普遍认为是明显好转了。

但是,走访城乡基层,还是听到不少抱怨:又见文山重重会海泛滥,不堪承受有苦难言。竟然有地方一年收到某个上级部门下发的80多份文件,应接不暇疲于奔命;少数地方会多会长会滥,干部在工作日里居然有半数时间在应付大小会议。

望得见文山,看得见会海,想得到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显然,这也是腐败。

三年前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明令要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后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就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当下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更是强调要在查找和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为什么文山还在增高会海还在加深?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在回潮还在涨潮?

我们看到了政府改革的滞后。

政府权力过大,承揽过多,包袱过重,早已是社会共识。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也已是改革聚焦。但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顽强阻挠,社会组织的发育缓慢,基层政权的对接不畅,至今放权收效不大,政府难以从文山会海中幡然转身。精兵简政,转换职能,虽有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决心,但积重难返,机构重置人员膨胀问题突出,机关借调花样百出乱象丛生,有人就要用权,用权就要找事,开会发文自是驾轻就熟,也能彰显政绩。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建立,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这就是要限制权力无度扩张,厘清

政府职能边界,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但至今部门之间权力界定不清、职能交叉重合问题并未得到根治,文件的叠床架屋、会议的陪会串会现象也就蔓延不止。

我们也看到了为官心态的变异。

怕脚踩红线,触犯规则;怕外界曲解,惹上麻烦;怕受到牵连,追究责任。避险不担当,考核要政绩,谁也不想犯上“走岔道”的错误,谁也不愿背上“不作为”的评价。于是,投入文山会海便成了一些官员稳妥的工作选择。看起来,他们是“有作为”,“忙作为”,说穿了,他们是在“秀作为”,“装作为”。

确实,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改革探索中的深层次矛盾正凸显,反腐推进中的复杂性风险待求解。但是,我们应当抱持的态度不应是等待观望,更不应是敷衍塞责。“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中央的要求如此明晰坚决,我们还总在等着完备明晰的顶层设计,总在盼着尽善尽美的先行文本,总在想着万无一失的改革创新,这在现实中可能有吗?不敢直面问题,不敢担当责任,不敢迎战风险,那还要我们党员干部干什么?愿作为,善作为,首先就要敢作为。明知文山沉重会海泛滥增加行政成本,浪费社会资源,降低工作效率,消磨干部意志,损害政府形象,还沉湎其中不肯自拔,这是十足的懒政、惰政、庸政!

我们还看到了行政文化的劣化。

文山会海背景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复活、抬头,其深层是行政文化的劣化和工作伦理的沉沦。一些领导干部日常言行的背反、职业道德的流失和政治人格的裂变,已经衍生出、蜕变成一种新型腐败现象。

我们见识了一些官员在各类教育活动中的表态,高调自责,认乎其真,从价值观念到工作作风,从公共服务到个人修为,自我解剖深挖狠批。但是,在行动上如何落实呢?雨过地皮湿,对那些花拳绣腿表面文章照样乐此不疲,忙得轰轰烈烈。知易行难,其实知也不易,只因这个知并非是认知的知,而是良知的知。再看其许多公共场域中的表现,冠冕堂皇,阳光满面,形象包装费尽心思,文山会海中义正词严游刃有余。但是,在个人私下活动中呢?则全然是另一套话语体系,另一种议事规则,让人猜不出哪一个是假我哪一个是本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内容也在拓展形式也在翻新,一些地方在基层工作考核评价活动中就多有“创意”,上级部门既不实地走访也不核实下情,单靠通过随机抽样打电话的方式来进行民意调查。上面别出心裁另辟捷径,下面也有智慧也有高招,拿出了砸重金“走偏门”应付民调的对策。基层干部痛切呼吁:“不怕事多任务重,就怕要求不实用。”

文山该搬了,会海该填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秀作为”“装作为”也该收手了。

政府改革还须持续深入。简政放权,转换职能,优化服务,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创新政府,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还应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工作激励导向和改革容错机制。民主建设亟待加快跟进。老百姓最反感“花架子”,最欢迎“捣实锤”。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使民众有更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障权力廉洁高效作为。执政伦理也得立根固本。否则,再正确的改革举措也可能在实践中被扭曲、阻滞,再先进的制度变革也可能流变为一种博弈、一种应景。我们共产党人的工作境界应当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颗心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人民群众的坚定忠诚。

2015年《半月谈》第23期:地下炒油

乱象

地下炒油乱象:做局者吸金投资者巨亏

炒油路变成巨亏路

“短短一个多月,亏损60多万。”南京的张先生提起自己的炒油经历,总有些不敢相信。他告诉记者,他先是在QQ上被加为好友,随后对方热情邀请其进入一个网络聊天室,声称讨论股票投资,可以寻求投资良机。没想到,噩梦由此开启。

张先生表示,刚开始网络聊天室的确关注股票投资,然而没过几天,主题完全转变--有人开始说股票行情不好,没有炒油赚得快,并不断截图展示投资原油的收益。由此,与现货原油相关的“一条龙”服务成为聊天室的主角。有人提供开户,有人提供指导,今天这个

人赚发了,明天那个人又赚乐了。在“即便门外汉也能轻松赚钱”的鼓动下,很多网友开始心动。张先生也经不住诱惑,最终加入了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的原油交易。

“开户时,深油所的代理机构说必须要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操作。”张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还小赚,可随着本金投入的增多,亏损越来越大。

相对张先生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操作,投资者李先生则要“幸运”得多。“慢慢我发现所谓指导老师的‘指示’,业内俗称的‘喊单’,其实很多是和市场价格变动相反的。”李先生表示,意识到问题后,他就不再严格按照老师的“喊单”操作,最终还挽回了部分亏损。

记者调查发现,具有类似“炒油”经历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记者被邀请加入一个维权受害者QQ群中,参与者达1000多人,其中亏损维权的讨论尤其热烈,涉及深圳、北京、四川、福建、山东以及宁夏等多地的现货炒油平台。“一些受害者已选择通过法律维权。”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易民胜告诉记者,近期已有35位投资者把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告上法庭,涉及金额超过1300万元,其中亏损较多的超200万元。

现货平台无“现货”

投资者屡屡亏损、疑点重重的炒油交易是否得到了“国家认可”?原油交易是否合法合规?记者查询了多家开展原油交易的平台。这些平台大多是经地方批准的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开展的多是现货大宗商品的网上电子交易。

“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原油在国内市场仍属管制商品。”南京一家交易市场负责人坦言,和黄金一样,原油的进口、流通都受到严格管制,现货电子交易平台推出的原油及相关油品的交易是在“打擦边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此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从事原油、成品油进出口、批发、仓储、零售的企业,都必须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质条件,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经营许可。截至目前,商务部尚未批准任何一家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

上海一家交易中心副总裁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原油交易平台主要采用做市商模式,即交易中心批准的做市商是普通投资者的交易对手,投资者的盈亏理论上都来自做市商。

“在这一模式下,做市商通过承接投资者的交易单,首先在内部进行对冲,如果不能完全对冲则通过海外市场规避风险。”这位副总裁说,理论上做市商是中性的,其持有的头寸是完全对冲的,但国内原油交易迅速发展,做市商良莠不齐根本无法实现完全对冲。为了避免亏损,一些做市商和投资者对赌,甚至引导投资者参与和市场价格运行相反的交易。

地下炒金?地下炒油?

在业界看来,当前的“炒油”与此前国家大力打击的“地下炒金”如出一辙。“除了没有现货外,交易模式、运行方式都差不多。”一位业内专家说,“地下炒油”平台大多采用海外的油价进行结算,而对赌交易全部在国内市场运行,不受国际油价影响,“也就是说投资者的交易资金根本不会进入国际市场,而更多是在国内对赌盘内封闭运行。”

“地下炒金”曾屡爆大案:2006年“联泰黄金案”涉及金额达239亿元,其后爆出的“世纪黄金案”涉案金额达583亿元,一度为全国最大的非法期货经营案。

实际上,不仅是原油、黄金,一些农产品等现货电子市场也屡屡违规。“现货电子盘炒作的共同点是集聚大量的个人投资者,一些投资者甚至对相关品种根本不了解。”南京一家交易中心负责人说,虽然并非所有现货市场都违规,但现货电子市场行业始终存在三大乱象:一是违规招揽投资者。曾在某交易平台上进行投资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交易平台一开始对投资者许诺各种条件,提供专人指导,让投资者“心动”掉入陷阱。

二是以商品流通之名,行金融交易之实。“现货电子交易更多是为了便利现货流通和转让,而不少电子盘打着这一旗号,其实只是希望投资者参与投机交易,他们好从中渔利。”华东地区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说,一些现货电子盘常常偏离市场,容易对现货产品的生产、贸易发出错误信号,扭曲大宗商品的行业发展。

三是交易市场和合作单位“暧昧不清”,误导投资者。“为了让投资者相信资金安全,大多数交易所都大肆宣传资金由银行第三方存管,实际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银行资金存管完全是两码事。”一位银行人士说,现货电子市场和银行签署的是转账协议,并不涉及第三方资金托管问题,不能确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监管亟待加强

为规范现货电子市场乱象,此前国务院曾连续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类交易市场总数并未减少,一些新的模式还在不断涌现,做市商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大宗商品专家刘心田说。

“按照目前的管理规定,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实行属地管理,即‘谁的孩子谁抱’,但地方监管部门专业能力缺失,缺乏执法力量,最终沦为‘地方发批文,没有机构善后’。”一位业内专家说。

为此,一些专家建议,亟须推进地方政府和中央专业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切实防范风险。“可以参考金融危机后场外市场的集中统一清算模式,引入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目前江苏就正在引入统一监控的制度,但现货市场仍需回归现货。”南京一家交易所负责人说。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做的是投机交易,并不是以现货交割为前提,与现货市场的设立初衷不符。”大宗商品专家邱跃成说,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应对自然人投资者作出门槛限制。

“对于广大投资者,国家要开放更多的投资机会,提供更多的合格产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说,由于老百姓的投资需求旺盛,在监管严格的市场,除了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上市外,加强投资者教育、培育机构投资者、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才是长远之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