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校区办学模式研究_我校两校区办学模式初探

?229?

《中国商界》2010年12月总第212

期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纷纷异地增设新校区或多所高校合并办学,出现了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新格局。正是顺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我校在原有太原校区的基础上创办了朔州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的新格局。朔州校区的创办,拓宽了我校的教育发展空间,完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我校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太原校区和朔州校区相距较远,两校区办学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新情况,如办学成本高、管理和师资力量分散、新校区设施尚不完备等。因此,研究和探讨国内外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经验及管理模式,可以为构建符合我校两校区的管理模式提供参照和借鉴,为我校两校区办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1.国外多校区办学的成功实践多校区办学在某些国家有着长久的历史和多种模式,如英、日、美、德、法等近代高等教育兴起较早的发达国家,都进行了多校区办学的实践,其模式已渐趋成熟和完善,而且有的是学校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有的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结果,所以管理模式也因国家的管理体制、学校的办学历史等方面不同,而显示出各自的特点。考察国外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1“功能定位,集权制管理”型日本东京大学由3个校区组成,学校按照学科发展,对各校区进行了功能定位,本乡校区是学校的研究生教学、本科高年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学科布局齐全,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商共建的学科生态环境为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与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驹场校区基础教学部以基础教学为主要特色,承担中、低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任务,学校建立了综合性的学科教学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教学环境,为高质量的基础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证,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即转到本乡校区,直接进入各研究所室从事科研实践;六本木校区则是以应用型科研为主的校区,具有较为独特的办学模式和科研体制,这里的教授基本不承担或极少承担教学任务,在进行科研的同时承担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这样三个校区功能定位各具特色,互补性极强,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有序运行。

1.2“功能定位,分区管理”型韩国庆熙大学拥有汉城、水原和光陵三个校区。其中汉城校区是老校区,也是庆熙大学的校本部,设有文理学院、法律学院、政经学院、师范学院、家庭学院、牙科学院等;水原校区是新建的校区,设有外语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工科学院、产业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等;光陵校区则是研究生院。三个校区是一个整体,由董事会统一投资建设。总长(校长)负责全校工作,另有三位副总长(副校长)分别负责汉城校区、水原校区和光陵校区的工作。

1.3“联邦分权”型美国加州大学是有9个校区的大学系统,他们实际上是9个学校组合成的大学联合体。各学校之间应保持独立,没有隶属关系,在学科设置上都具有多科性的特点,只是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客观条件有所侧重。加州大学在管理模式上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了联邦分权制,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巨型大学组织。这种模式的运作基于发达的信息网络体系,图书馆、办公室、学生宿舍处处相通,而且与全美的信息网络系统相连接。加州大学的组织机构包括董事会,下设各分校(校长、校务委员会等)、学院和系所四层架构,大学决策层采用委员会制度且委员会成员组成也多元化,包括职务成员、指定成员、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等。运用“集中决策,分权管理”的管理方式,既能保证战略决策的正确,又有利于调动下设各学校的积极性。综上所述,三种类型的管理模式相同点都是在学校统一管理下的有序进行,可见,即便是联邦分权制也强调

高校两校区办学模式研究

——我校两校区办学模式初探

段赛勇/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 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外多校区办学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国内多校区办学的诸多模式,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两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两校区 模式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一个大学”的整体性概念,不同之处在于职能定位和架构的不同,以及相应学院和校区的权利大小不一。就我国国情而言,亚洲两所大学的管理模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加州大学的构建发达信息网络是未来解决我国多校区模式运行的技术支撑。

2.目前国内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在自身的扩展和相互之间联合与合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多校区的现象。我国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许多大学原有校区面积狭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高校纷纷开辟新校区,如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我校的两校区办学也属于此类型。其二,为了克服高校规模偏小,布局欠佳、学科单一等弊端,自1992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一大批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我们也称之为合并型,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由此可见:我国发展多校区大学产生的直接动因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办学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所决定的。

2.1根据权责制划分目前,我国多校区办学的高等学校在行政管理模式上大致分为三种模式:“条式管理”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以及“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三种类型。所谓“条”是指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是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向校区实施的延伸管理;所谓“块”,是指校区或院(系)的横向领导,是由校区成立的管理机构实施的本区化管理。但总体来说,在校区管理上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

2.1.1“条式管理”型即在核心校区的统一管理下,分校区作为其下属学院所在地,教学组织及管理由核心校区统一安排。学校领导层负责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学科建设,一切教育资源,教学组织及管理等进行统一规划;各学院是中间管理层,负责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的基本运作;系是执行实施层,主要负责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和开展科研工作。如扬州大学等一些高校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三级管理职责分明,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全校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学校的方针政策能直接贯彻到院、系教职工中去;有助于知识创新和多(跨)学科研究,新知识、新学科、新门类将层出不穷。其不足是地域较远,管理跨度大,信息传递不畅,管理成本加大,管理效率降低,容易造成不协调配合,效率不高的现象。

2.1.2“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型条块结合型管理模式是指学校根据各校区功能、地理位置、客观条件的不同 ,针对不同的校区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校区的办学资源由校本部统一调控,学校在各校区设立校本部各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代表职能部门对校区相关工作进行垂直管理,派出机构直接对相应职能部门负责。这种管理模式既具有“条式管理”的特点,有利于全校“一盘棋”,同时又加强了校区的协调管理。如东南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实行这种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全校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便于管理。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加强对各校区管理的同时 ,又给予分校区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利于全校的统一管理 ,也有利于各校区内部的管理 ,提高了管理效率。不足之处是放权不够导致协调难度较大、办事效率不高。而且由于各校区缺乏人、财、物的调控权以及与驻地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以致协调的难度比较大。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进一步明确校区的工作职责,认真研究其运行机制,同时授予其相应的权利,以便有职有权地完成协调和管理任务。

2.1.3“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型即在核心校区的统一管理下,

?230?《中国商界》2010年12月总第212

各校区作为一个或多个学院相对独立,每个校区有各自的一整套完整地管理体系(上至行政机构,下到实验室等),具有相对独立性。总部只是在大政方针上(如学校的发展规划等)给予指导。该种类型学校一般是学科门类多,统一管理比较困难的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后,成立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就是采用该类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跨度减少,校长只需宏观地领导若干个校区或大学院,以便校领导能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处理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各学院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能较好地发挥校区或学院领导和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增强校区或学院的活力,便于为校区内各学科交叉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学术氛围,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其不足之处是强化了“块”的功能后,“块”的自主度加大,造成一定程度的权力分散,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重大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难以胜任。

2.2根据校区功能定位划分

2.2.1.职能模式。职能模式是指对各个校区赋予特定的 (或不同的 )工作职能,以特定的 (或不同的 )工作职能来区别不同的校区,如“ 低年级校区、高年级校区、本科生校区、研究生校区、继续教育校区、独立学院校区、产业开发校区、合作办学校区等。职能模式的校区功能定位,其特点是把学校办学的总体职能,以一定的任务形式分解到各个校区。虽然,各校区因办学条件的差异所产生的功能差异,导致所承担的任务大小、多少有所区别,可能出现一区一职或一区多职的不同情况。但是,各校区的职责明确,任务清楚。各校区通过充分发挥本校区的职能,提高大学的整体水平,从而带动实现本校区的发展目标。我们分析一下职能模式的利弊,。从一个大学范围来看,其有利之处在于:第一,同一校区集中了全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 (无论是高年级校区还是低年级校区 ),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互补,发挥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第二 ,由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之间迁移才能完成学业,学校的整体性随着学生在不同校区之间的流转得到加强,师生对大学的整体认识也进一步得到深化 ,一个大学的完整概念得到强化,因此,有利于各校区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第三,就一个校区而言,由于职能相对单一或较少,工作内容简单,因此易于强化校区的行政管理。其不利之处在于:第一,由于学校办学总体职能的分散,必然导致办学成本的增加,每年至少增加一届学生的搬迁、安置工作量。第二,由于低年级学生与高学级学生不在同一校区,低年级学生既得不到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也感受不到高年级校区、研究生校区的学术氛围和专业环境的熏陶,感受不到大学应有的高层次的校园氛围 ,因此不利于学生全面、 快速成长。第三,不利于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在职能模式下,一个学院所涉及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活动,往往被分割在多个不同的校区,学院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学院一级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和党务工作被切割成几块,有些同一工作要重复几次,工作量加大,变得复杂和困难 ,院级管理的效率将会降低。同时,也因此将影响到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

2.2.2. 学院模式。学院模式是指一个校区有一个或多个以学科门类为基础或者以一级与二级学科为基础建立的办学层次 (就本校所函盖的办学层次而言 )相对比较完整的学院。学院模式的校区功能定位特点是,各个校区虽然只是学校整体中的一个子系统,但是,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各个子系统都相对独立、完整。各校区虽有一区一院和一区多院之区别,但是,各校区可以通过形成各自的学科特色和办学水平来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从而推动各校区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学院模式下,一个学院或若干个学院集中在某一校区。就具体一个学院而言,其办学的各类教育资源和教育对象比较集中,学院的完整性强。因此,较之职能模式的校区功能定位,院级行政管理、党务工作比较简单,院级办学成本下降。因此,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院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学术氛围、专业环境的形成,有利于学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突出学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但是,学院模式的校区功能定位 ,不利于不同校区之间学科的交叉、渗透和互补 ,因而,不利于充分发挥多学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

2.2.

3.混合定位模式混合定位模式是是指综合应用职能模式和学院模式对某一校区进行功能定位,即对同一个校区既赋予其若干个工

作职能,同时,又在校区内建立一个或若干个办学层次相对完整的学院。如:某校区既作为低年级校区,又有若干个完整的学院,同时可能还具备若干其它职能。就具体的某一校区而言,综合模式校区功能定位的利弊大小,关键在于该校区“综合程度 ” 的高低。一区一职是极端的职能模式;一区一院是极端的学院模式。在一区多职多院的情况下,对该校区各个完整的学院而言,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其办学积极性,有利于这些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有利于突出学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同时,也有利于各学院之间的学科交叉、渗透和互补。但是,对于在该校区内的若干“不完整 ” 的学院而言,职能模式的弊端仍然存在。然而,就全校范围来看,这些学院又体现出职能模式的有利之处。此外,综合模式校区功能定位的“综合程度 ” 高低,受到校区办学条件的限制。因此,对综合模式校区功能定位的利弊大小问题,若从不同的角度 (学校或学院或校区 )来分析,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但是,提出综合模式校区功能定位的最重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模式和学院模式校区功能定位的优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述两种模式校区功能定位带来不利因素。

2.3按部门建制划分

2.3.1.校—院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院下不设单独的系,只设教研室或研究所,学院掌握绝大部分行政权力,教研室或研究所没有行政管理职能。

2.3.2.校—院—系模式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合并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学校内部设立多少不等的学系,仍然保留系与教研室两级机构设置。

2.3.3.校—学部—院—系模式有些合并高校基于学院大量增加的现实,为了促进各学校的交流和合作,在学院之上设立学部,作为相关学科学院的协调机构,主要是承担学术管理职责,具有学位评审、职称评定、学术研讨、对外交流等职能。综观国内外高校多校区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能看出,高校多校区的管理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和体制,由于高校的发展轨迹不同,因而高校多校区的管理格局也不同。虽然目前国内外高校多校区的管理具有多样性,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有益的启示,来指导今后我校两校区的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3.我校两校区办学模式的思考

3.1在行政管理模式上,建议我校采取“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模式。因为采取“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一校两区,各有侧重,功能定位明晰”的新格局。“各有侧重”是指两个校区的功能各有所侧重,学校低年级本科基础型教育和专科教育以朔州校区为重心,高年级本科工程应用型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等工作以太原校区为重心。“功能定位明晰”体现在:一是两校区的职能部门在行政管理上受总校的统一领导,在业务管理上受部门领导,以块管理为主,条块结合,协调管理。二是两个校区在学校财务的统一安排下,根据划拨到太原校区和朔州校区的各项经费预算,其校区下属的部、处、二级学院可能依据学校规定的报销审批权限,实行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避免两校区之间的经费管理出现混乱;三是两个校区的管理干部相对固定,学校8位领导中1应有1~2名副职分别相对固定在两个校区和书记、校长、其余副职、则视工作需要在两校区工作。明确工作重点的部门正职领导必须相对固定在所在校区工作,副职领导相对固定在另一校区工作;其余部门正副职负责人分别相对固定在两个校区工作。使两个校区的管理真正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时间到位、精力到位。

3.2在校区功能定位上,建议我校按照“混合型定位”模式划分两校区功能,即按学科定位,又按工作职能定位。太原校区设有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主要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朔州校区设有低年级本科和专科教育。本科基础性教育为主,积极拓展新型相关专业的基础教育。当然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特点,我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大胆地实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模式。我校朔州校区今年已开办学先河,各方面工作已基本走上正轨,但在地理位置上与太原校区相距较远,因此,我校更应坚持“一校两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发展原则,采取“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更为恰当。

3.3在部门建制上,建议我校采用校—院—系模式。校本部和新校区之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太原校区与朔州校区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行政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图书查阅系统、会议视频系统等,使各类管理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收

?231?

《中国商界》2010年12月总第212

期集、处理和传递,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 教学远程化、会议视频化,打破传统意义上管理的物理距离界限。这样,新校区和校本部之间公文流转、学生选课、举办名师讲座、召集跨校区工作人员开会等一些常规管理的难题,就可以较大程度通过在线共享得到有效的解决,有利于三级管理体制的完备和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督导制度是在1986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恢复重建的。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近年来,不少高等学校在教学工作上引进了基础教育的督导制,建立了教学督导机制,履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职责,在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树立教学典范、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初步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一、督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不少高等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工作上引进督导机制,自主建立起教学督导机构,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督导的范围和内容限于教学工作,教学督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督导活动的重点是导,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着眼于激励和调动教学两个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是通过督导机构和人员,以专家身份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以便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教学督导不仅具有巡视、检查、监督、评价的职能,而且更具有反馈、指导、咨询、服务的职能。

二、 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建议

作为控制环节的教学督导应该如何建构,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强化高校教学督导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199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性质、督导机构的职责、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和改善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督学的作用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尽管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教育部高教司可以借鉴《意见》的做法,在总结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订“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指导和规范高校教学督导工作。

(二)督导与评估相结合

对学校而言,教学评估既是教学督导的任务之一,又是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教学督导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提高其信度和效度的方法,也是评判教学督导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标准,将严格的监督管理与科学的评估体系联系在一起,使其“科学化”。

(三)明确教学督导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

教学督导不只是督导教师、督导学生和督导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都应是督导和评估的对象。如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基本建设和资源管理、教学后勤支持和服务等,也都应纳入督导、监控和评估范围。如果工作范围和内容仅限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运行,督导机构在教学管理行政化的组织中难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关于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薛俊生/吉林工商学院

【摘 要】 教学督导制是高校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初步显示出重要作用。【关键词】 教学督导 教学管理 思考

(四)教学督导和教师培训相联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因素,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师德风范、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指导作用。

(五)创新督导模式与机制

从国内外教学督导的成功范式和成功经验来看,保证督导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因此,设置相对独立的校级教学督导机构,厘清教学督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享有充分的独立性是使教学督导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三、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几个关系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职能和作用,在督导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下面几个关系:

(一)督与导的关系。在督导过程中.要做到督与导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首先从检查、督促入手,督是一种压力,但督中有导,着力于正面指导和引导,化压力为启动他们内在的动力,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二)督导与领导的关系。督导人员由学校领导授权开展督导工作,理应为领导负责,为学校负责,为教学负责,要摆正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和职责,当好领导的“耳目”、参谋和助手。

(三)督导工作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的关系。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负有组织、安排、管理整个教学工作的职责,以保持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转和通畅,它具有决策和执行的行政职能。督导部门则比较超脱,它通过检查、指导,配合管理职能部门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随机进行专家权威监督。

(四)督导人员与教师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督导人员与教师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督导活动是督导人员与教师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双方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才能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教师既是督导对象,又是教学的主角,他们经过专业培养,具有某门学科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处在教学第一线,有自己对教学的见解。因此,督导人员深入课堂听课,应本着向教师学习的态度,去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要以谈心的方式,启迪点化,引导激励,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做到“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督导人员要尊重教师,满腔热情,平等待人,做教师的良师益友。督导人员和教师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宽容、平等、合作、信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郭学东.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体系[J].中国教育报,2007 (3).[2] 李泽民.高校教学督导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80.

[3] 叶翠. “三督一体全方位”教学督导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6 (4).

[1]沈玉洁 张瑜 《高校两校区办学模式研究》 教育论坛 2008.10[2]孙远雷 陈敏 《多校区管理中的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分析》 科学导报 2002.06

[3]王国均 《美国多校区研究及其启示》 比较教育研究 2002.02[4]耿有权 《多两校区办学主要问题及基本对策》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04

[5]邱云岳 《高校多校区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 江苏高教 2001.06[6]沈红 《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6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属本科院校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的阶段成果,合同号为:吉教科文合字【2008】第216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