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dvanced载波聚合分析与理解

LTE-Advanced载波聚合分析与理解
LTE-Advanced载波聚合分析与理解

理解LTE-Advanced载波聚合

本理解指南概述了HSPA 和LTE 网络中的载波聚合的演进,讨论了架构的含义。

一开发载波聚合(CA) 的动机

多载波应用理念是随着运营商技术的提升和数据容量方面的运营挑战而产生的。最初的UMTS部署主要重视覆盖面最大化,因此,单一载波容量就足以应付用户需求。

数据用户近一段时间快速增长,原因除HSPA 可用性外,还有更好的宽带多媒体应用程序用户体验、高速Internet 和相对便宜的智能手机的可用性等多种因素。因此,运营商获取了多个频谱许可证并部署使用多载波的HSPA网络,以满足容量需求,在首个部署情形下,这些多载波在L2和L1上独立运作。此类情形需要严格的无线资源管理和层协调,以定义负载平衡标准。

IP数据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使载波负载平衡的管理效率非常低下。联合载波资源分配的理念随之出现,并产生Release 8 中称为“相邻载波双小区HSDPA 操作”的3GPP 功能。由于降低了存在未用资源的概率,联合资源分配和载波间负载平衡的主要优点是实现了更好的资源利用和频谱效率。这种现象有时也称为“集群效率”。HSPA CA 的演进将在下一章进行介绍。HSPA+ 推出后,载波聚合又被引入3GPP Release 10 中的LTE-Advanced。

一方面,载波聚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小区间增强而一致的用户体验:

● 通过结合不同频率下可用的峰值容量和吞吐量性能,最大化峰值数据速率和吞吐量

● 通过减轻相关的低效因素改善移动性,这些低效因素是常常分散在不同频段

的非连续载波的无线部署所固有的

● 凭借跨频率和系统的负载平衡,向用户提供更好且更一致的QoS。在一个频段遇到阻塞的用户可以无缝调度,以访问在另一个频率或系统下可用的未用容量。

● 通过智能资源分配实现干扰管理。

另一方面,它向运营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以增加其现有网络吞吐量和容量,只需对已经使用多个频率的站点进行少量软件升级即可。

二 HSPA+ 载波聚合

本节将通过3GPP 版本重点介绍HSPA 上的载波聚合的演进。

3GPP HSPA+(演进)概述

双载波DC-HSDPA 是3GPP Release 8 的功能,在全球已有大量商业部署。该DC-HSDPA 限制在5 MHz 的2 个相邻载波。

在Release 9 中,相邻载波限制已经解决,可通过MIMO 提供具有单独频段的双频HSDPA 操作。而且还考虑了上行链路,引入了双载波HSPA。

在随后的版本中,先前在3GPP 多轮多载波标准化过程中开发的标准化框架再次使用,在Release 10 中提供两个独立频段上的4载波HSDPA。

下一步, Release11就是提供最高8载波HSDPA 的支持,聚合高达40 MHz的频谱,以满足ITU 对真正4G/IMT-Advanced 的需求。Release 11 也支持同一频带上非相邻载波的聚合。

图1:HSPA 载波聚合的演进

峰值速率能力随着每次演进显著提升。载波聚合是对网络进行明显能力改善的少数几个功能之一。

如图2 所示,从Release 7 下行链路理论峰值数据速率28 Mbps 开始,每个版本都将该峰值翻倍,到Release 11 时,采用2x2MIMO 可实现336 Mbps 的吞吐量,而结合4x4 MIMO 可实现672 Mbps 的吞吐量。

图2:采用载波聚合后HSPA 吞吐量的演进

HSPA 的演进推动峰值数据速率不断接近LTE-Advanced 性能,使得这一成熟技术在部署LTE 后仍得以延续。下面的章节将详细描述这些演进。然而,UE的复杂性和与W-CDMA 多载波相关的功耗也许会减缓对下一版的需求。

Release 8

相邻载波上的双小区HSDPA 操作

这一版本的载波聚合首先在Release 8 中引入,称为“相邻载波上的双小区HSDPA 操作”功能。这种技术在不使用MIMO 的情况下将峰值速率翻倍(采用64QAM),从21Mbps 提升到42Mbps。此功能结合了相邻5 MHz 带宽的2 个载波。双载波用户可在两个5 MHz 载波之间调度。

与HSDPA 技术无关的信道保持所谓的“主服务小区”,物理层过程也依赖于这个主服务小区。传输信道链是独立的,它们以类似于MIMO 的方式独立执行编码、调制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 重传。

此功能在随后章节中详细介绍,它是HSPA 多载波功能所有演进的基础。

Release 9

Rel-9 的HSPA+ 增强功能:双载波HSUPA

容量方面的相同需求推动了对上行链路中的类似双载波的支持。因此,Release 9 中引入了相邻上行链路载波上的双载波HSUPA操作。它依赖与DC-HSDPA

相同的原理:接着采用16QAM 把上行链路速率翻倍,达到23 Mbps。此外,

众所周知,上行链路条件中的UE 通常主要受到带宽而不是上行链路实际发射

功率的限制。因此,DC-HSUPA 在数据速率和可用性方面的优势至关重要。

DC-HSUPA 用户可以在两个E-DCH 2 ms TTI 传输信道上发射数据,每个信道

基于各自的上行链路载波。用户在同一个扇区的两个不同小区上由同一个Node B 提供服务。辅载波可以通过HS-SCCH 指令激活或停用。每个活动的HSUPA 载波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分别执行自己的授权信令、功率控制和

软切换。

DC-HSUPA 的一个很大限制是必须通过DC-HSDPA 操作进行配置;只有在辅

助下行链路载波也处于活动状态时,辅助上行链路载波才处于活动状态。主要

原因是辅助下行链路载波信道对上行链路操作(F-DPCH、E-AGCH、E-RGCH、E-HICH)而言必不可少。与此相反,HS-DPCCH 总是映射在主上行链路载波上,因此,辅助上行链路不是辅助下行链路操作的必要条件。

支持DC-HSDPA 的不同频段(双频段DC-HSDPA)

为了提供DC-HSDPA Release 8(其频段必须相邻)之外的操作模式,Release 9 引入了对非相邻频段的支持,通过一项称为双频段DC-HSDPA (DB-DC-HSDPA) 操作的功能来支持MIMO。它扩展了运营商的部署可能性,因为其频谱许可通常分散在几个不同的频段。因为原理相同,与DC-HSDPA 操作相比,可预期的吞吐量改进不多;不过,非并列频段有不同的传播损失和干扰系统,因此可从

中继和频域上获得额外容量增益,性能可能会有提升。

在DB-DC-HSDPA中,上行传输只能在一个载波上进行,上行载波可以被网络配置为2个频段中的任意一个。

在Release 9 中,双频段HSDPA 操作指定用于三个不同的频段组合,每个组合

适用于一个ITU 区域:

● 频段I (2100 MHz) 和频段V (850 MHz)

● 频段I (2100 MHz) 和频段VIII (900 MHz)

● 频段II (1900 MHz) 和频段IV (2100/1700 MHz)

Release 9 保留了在符合Release 9 要求的后续版本中增加额外频段组合的可能性。在Release 10 中,添加了下列新组合:

● 频段I (2100 MHz) 和频段XI (1450 MHz)

● 频段II (1900 MHz) 和频段V (850 MHz)

● In Rel-9 DC-HSDC can be combined together with MIMO

● This allows achieving a peak rate of 84 Mbps in 10 MHz

图3:Rel-9 - 与CA 组合的MIMO 的图形化表示

Release 10

四载波HSDPA

Rel-10 中引入了对四载波非连续HSDPA (4C-HSDPA) 操作的支持。它的原理与

Rel-8 DC-HSDPA 和Rel-9 双频段(withMIMO)相同。4C-HSDPA 允许NodeB 在最多四个5 MHz 载波上同时调度一个用户传输。

● In Rel-10 Four Carriers for HSDPA can be combined

● This allows achieving a peak rate of 84 Mbps in 20 MHz

图4:Rel-10 4C-HSDPA 图形化表示(无MIMO)

利用最高调制方案(64 QAM),并在每个下行载波上配置下行MIMO 2X2,理论峰值数据速率可达到168 Mbps。性能是(DB)-DC-HSDPA 可获得性能的两倍。

对于4C-HSDPA,载波使用可分散到两个频段上。此结构沿用与Rel-9 DB-DC-HSDPA 操作相似的结构。支持的频段组合如下所列(每个组合适用于一个ITU 区域):

● 频段I (2100 MHz) 和频段V (850 MHz):频段I 中一到两个载波,同时频段V 中一到两个载波

● 频段I (2100 MHz) 和频段VIII (900 MHz):频段I 中两到三个载波,同时在频段V 中配置一个载波

● 频段II (1900 MHz) 和频段IV (2100/1700 MHz):频段II 中一到两个载波,同

时频段IV 中一到两个载波

也可以仅在频段I (2100 MHz) 中配置三个相邻的载波。

可能的4C-HSDPA Release 10 配置如图5 中所示。

与Release 9 相似,后续版本中可以进一步增加频段组合。

图5 显示Release 10 将载波指定为相邻。选择这一结构的目的是简化接收器整合,减少典型的UE Release 10 兼容设备所需的接收器数量。不过,从协议角度而言,该规格允许非连续频段。

4C-HSDPA 操作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利用了为Rel-8 DC-HSDPA 和Rel-9 DC-HSDPA(with MIMO)标准化的L1/L2解决方案。

● L1 更改限于对L1 反馈信道(HS-DPCCH) 的更改。更具体而言,为了容纳双倍的L1 反馈信息,此物理信道的扩频系数从256 降为128。

● L2 更改限于UE 缓冲区大小的增加,如RLC AM 和MAC-(e)hs 缓冲区;对于4C-HSDPA 而言,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总计四个HS-DSCH 传输信道同时在主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调度UE。

与以往的多载波功能相同,对于激活的下行载波和流,HARQ 重新传输、编码和调制是独立执行的。服务NodeB 传送的HSSCCH命令也保留了处理辅助载波激活/停用的机制。

在Release 10 中,特别为支持无MIMO 的3 载波做了工作。引入了新的编码簿来支持这些配置,并维持与过往版本中相同的HSDPSCCH上行覆盖范围。

Release 11

载波HSDPA - 8-载波HSDPA - 40 MHz 载波聚合

在Release 11 中,与HSDPA 的载波聚合潜力扩展至最多8 个载波,并可在一个UE 中使用40 MHz 聚合。载波不需要相邻,而且可从多个频段中聚合载波。

与Rel-8 至Rel-10 中标准化的其他多载波功能相似,此功能有望带来类似的吞吐量增益。与Release 10 中的4 载波HSDPA相比,峰值吞吐量理论上翻倍。

8C-HSDPA 部署限于仅一个上行载波。承载CQI 和确认的相关上行信令将通过两个独立的HS-DPCCH 进行传输。Rel-10 中针对4C-HSDPA 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将重新利用:两路SF128 信道化码用于传输相关的信令。

为支持比特率提升,L2 进行了更改,即增大了MAC-ehs 窗口大小。RLC 层空间也有所增大。MIMO 可以针对每个载波独立配置。STTD 和单流MIMO 移动性将使用与Rel-10 相似的方式进行处理:只基于主载波。

Release 12 及以上

Release 11 中Nokia [R1-111060] 提议了LTE 和HSDPA 的聚合,但推迟到了Release 12。某一称为“LTE 和HSDPA 载波聚合”的研究项目正在作为Release 12 的一部分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利用HSDPA 和LTE 的理念源自运营商可能遇到的难处:既需要并行使用这两种技术,但又面临可用频谱有限的现实。

无论是在HSDPA 还是LTE 中,任何聚合背后的出发点都是为最终用户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能够动态平衡多个已部署载波之间的负载,尽可能提供最好的频谱利用率。在LTE 和HSPA 系统并存的多无线环境中,也存在着相同的出发点。这种RAT 间载波聚合能够在低/中等负载上提供最高的增强,而且它们也可让小区边缘和小区中心UE 受益。

考虑到极具猝发性的实际网络上典型的用户情况,RAT 间负载平衡切换显然不是解决方案。与RAT 间负载平衡方案相比,利用组合的调度程序可允许动态平衡下行负载(TTI 粒度),并可最大化对现有LTE 和HSDPA 多载波实施的重新利用。载波聚合调度属于MAC 层功能,因此从模型角度而言,联合调度确实需要在LTE 和HSDPA 之间进行MAC 层通信。

从上行角度上看,由于UE 功耗限制和无线覆盖范围的原因,聚合不那么有吸引力。

除了调度灵活性和数据速率增益外,HSPA+LTE 聚合还可能为HSPA 频谱的重新分配策略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图6:Release 12 及以上:聚合LTE + HSPA(4Gamerica 表示)

HSPA Release 8 及其以上中的多载波原理

本节着重阐述Release 8 中引入的名为DC-HSPDA 的双载波功能,其属于3GPP 多载波演进历程中的一部分。HSPA 中多载波原理的结构从其首次实现基础上演进。

如前面所述,多载波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联合资源分配和载波间负载平衡获得更好的资源利用率和频谱效率。因此,对于DCHSDPA而言,网络可以捆绑两个相邻的5 MHz 下行载波。具备DC 功能的HSPA UE 可以同时在两个载波上分配资源。双载波是HSDPA 的自然演进,允许用户峰值数据速率在理论上翻倍,使用16QAM 时最高可达42 Mbps。

不过,3GPP Release 8 中的双载波有下列限制:

● 双小区传输仅适用于HSDPA 物理信道;

● 两个小区属于相同的Node-B,并在相邻的载波上;

● 两个小区不使用MIMO 为双小区操作配置的UE 提供服务;

● DC-HSDPA 中配置的UE 不支持发射分集闭环模式1 (CLM1),仅支持

STTD。

不过,如上一小节中所述,3GPP 版本间的HSPA 演进克服了相应限制,允许非相邻频段的不同组合。

双小区通过动态多重用户提供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负载共享,并且通过将所有码和功率资源分配至TTI 中的单个用户实现瞬时数据速率在理论上翻番。.通过提高传输速度,缩短了回路延迟时间。10 MHz 带宽也用于在信号衰减条件下更高效地调度UE,从联合调度中获得频率选择增益和改善的QoS 增益。

图7演示了如何根据信号衰减条件调度用户。考虑3 个用户,UE1 和UE2 为单载波设备,分别处于载波F1 和F2 上。UE3 是双载波设备。无线资源根据信号衰减条件在UE间共享。

图7:DC Node-B 以及根据信号衰减条件调度用户示例

我们知道NodeB 和UE 调度程序依赖于供应商,而且并不完全由3GPP标准化。

显然演进至多载波也会以UE 和Node B 复杂度为代价,其硬件实施颇有挑战。我们将在测试部分中面临这些挑战。

DC-HSDPA 功能描述

3GPP 在Release 8 中定义了两个载波,如下所示:

● 服务HS-DSCH 小区(或主载波):UE 的主载波具有包括DPCH/F-DPCH、E-HICH、E-AGCH 和E-RGCH 在内的所有物理信道。这一载波也有一个关联的上行链路;

● 辅助服务HS-DSCH 小区(或增补载波):在CELL_DCH 状态的双载波操作期间,UE 的增补载波是下行载波,而不是UE的主载波。不过,如上一小节中所述,3GPP 版本间的HSPA 演进克服了相应限制,允许非相邻频段的不同组合。

图8 显示信道DC操作:可以注意到,同一小区既可以是一个UE 的主小区,也可是另一UE 的辅小区。UE 主小区除了DCHSDPA外还要求HSUPA 和F-DPCH,并且同时具有DL 和UL Tx,而辅小区则仅有DL Tx。

图8:DC-HSDPA 中双载波信道映射

辅助服务小区的激活和停用命令通过新的HSSCCH 命令指示,使用一比特比特来指明HS-SCCH 命令是辅助服务HS-DSCH小区激活还是停用命令[25.212]。移动性过程基于HS-DSCH小区进行。这并不会引发问题,因为这两个小区位于相邻的载波上,因此从各种Node-B 上遭遇相同的路径损失。

物理层规格上的工作主要侧重于控制信道设计,以便支持DC-HSDPA 操作。设计选择如下方所述。

HS-SCCH 设计

UE 最多监控总计6 个HS-SCCH(每个载波最多4 个HS-SCCH)。这一数字是在限制UE 复杂度(Rel-8 HSDPA 要求UE 能够在一个载波上最多监控4 个HS-SCCH)和限制堵塞可能性(如数据包由于没有可用的控制信道而无法调度,此可能性会随着HSSCCH数量减少而升高)之间折中而来。另外,也同意HS-SCCH 映射到与其控制的HS-PDSCH 的数据传输相同的载波上。

UE 应该能够同时接收来自服务HS-DSCH 小区的最多一个HS-DSCH 或HS-SCCH 命令,以及来自辅助服务HS-DSCH 小区的最多一个HS-DSCH 或HS-SCCH 命令。

通过HS-SCCH 控制载波的激活/停用和用户映射的主要优点为:

● 改善动态负载平衡:多载波用户可由S-RNC 配置成拥有不同的主服务小区,改善拥塞管理灵活性,并可能提高数据速度。

● UE 电池省电:停用特定的载波可以让UE 关闭对应的接收器链。这可在突发流量情形中大大提高省电能力。

ACK/NACK 和CQI 报告

ACK/NACK 和CQI 报告由单一码HS-DPCCH 承载。这一选择优于双码HS-DPCCH 设计,因为从立方度量角度而言单码方案性能优于后者(即更容易被UE 传输功率放大器处理,并且需要更少的功率裕度),因而提供增强的UL覆

盖范围。

CQI 报告方案重新利用了MIMO 解决方案,即辅助服务小区激活时CQI 为10 个比特(类似于双流MIMO),而不是5 个比特(单流MIMO)。当辅助服务小区激活时,从两个单独的CQI 报告构建复合CQI 报告。ACK/NACK 报告也基于MIMO 使用2码字传输的解决方案。

性能

DC-HSDPA 与[25.825] 中报告的2xSC-HSDPA 的性能比较表明,DC-HSDPA 提高了全缓冲流量的用户和扇区吞吐量,尤其是在低负载情形中。增益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系统中的负载:随着用户数增长增益会降低,因为每个小区(载波)的多用户多样性也会变大,因而降低了DC- 和SC-HSDPA 之间的性能差异。图9 显示了扇区吞吐量根据每扇区用户数的增益。如我们所看到的,DC-HSDPA 增益在低负载时更为明显。在每扇区2 个用户时,扇区吞吐量中的增益为25%。在每扇区32 个用户时,增益为7%。

图9:DC HSDPA 对2xSC-HSDPA [TS 28.825] 的容量增益

此外,低几何条件用户的吞吐量增益要高于高几何条件用户。

DC 对于Web 浏览或VoIP 等突发流量非常有益。有结果表明,DC-HSDPA 可以在低负载到中负载上实现突发速率翻番。在低负载到中负载时,对于给定的突发速率,DC-HSDPA 可以支持的用户数是2xSC-HSDPA 的两倍多。

三 LTE-Advanced 载波聚合

在3GPP 规格的Release 10 中,DC-HSPA 在Release 8 和Release 9 中进行的基础性工作被引入到LTE-Advanced 规格中。

这一称为载波聚合(CA) 的功能是LTE-Advanced 的核心功能。CA 允许LTE 实现IMT-Advanced 强制实施的目标,同时也保留了对Release 8 和9 LTE 的向后兼容性。Release 10 CA 允许LTE 无线接口配置为具有任意数量(最多五个)载波,使用任何带宽(包括不同带宽),处于任何频段中。载波聚合可用于FDD 和TDD。下列章节中,阐述了Release 10 原理,以及Release 11 中提供的扩展。

载波聚合类型

上行和下行链路以完全独立地配置,唯一的限制是上行载波的数量不可超过下行载波的数量。每一聚合的载波称为分量载波(CC)。分量载波的带宽可以是1.4、3、5、10、15 或20 MHz。最多五个分量载波时,最大聚合带宽为100 MHz。3GPP 中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分配,以满足不同运营商的频谱状况。

频段内连续

运营商安排聚合的最简单方式是在同一运行频段中使用连续的分量载波(如LTE Rel-8/9 中定义),即频段内连续。在当今频率分配的条件下,大于20 MHz 的连续带宽方案不太可能;但是,等以后世界各地分配了3.5 GHz 等新频谱频段时,它会比较常见。连续聚合的CC 的中心频率间的间隔是300 kHz 的

倍数(与之相比Release 8/9 中是100 kHz 频率间隔),以正交方式保留了15 kHz 间隔的子载波。

频段内和频段间不连续

北美或欧洲的大多数运营商目前面临着频谱碎片化的问题。非连续分配被指定用于应对这种情况,这种分配可以是频段内的,即分量载波属于同一运行频段,但其间存在一或多个间隙;也可以是频段间的,即分量载波属于不同的运行频段。CA 分配的不同类型如下页图中所示:

图10:LTE-Advanced 中CA 分配的不同类型

部署策略

利用多个聚合频段所实现的可能性允许运营商使用许多不同的部署方案。本节中阐述其中一些选择。

频段内连续

●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F1 和F2 小区位置相同并且重叠,提供几乎完全相同的覆盖范围。两层都提供重复的覆盖,并在两层都支持移动性。相似的方案是F1 和F2 位于拥有相似路径损失配置文件的同一频段上。

● 另一方案是F1 和F2 位置相同而实现不同覆盖范围:F2 天线导向至F1 的小区边界或者F1 覆盖空洞中,以便改善覆盖范围和/或提高小区边缘吞吐量。

频段间非连续

由于不同的频段传播配置文件和硬件限制,使用非连续频段改变了运营商的方案可能性。

● 当F1(较低频率)提供宏观覆盖并且F2 上的RRH F2(较高频率)用于改善热点上的吞吐量时,可以考虑远程射频头(RRH) 方案。移动性根据F1 覆盖来执行。F1 和F2 处于不同频段时考虑类似的方案。

● 在HetNet 方案中,有望看到许多小型小区和中继在各种频段上工作。

E-UTRA CA 频段表示法

随着Release 10 中CA 的引入,对特定集合的CA 频段指定了频段聚合,这些频段对应于E-UTRA 操作频段的组合。正如我们在表1 和2 中所见,CA 配置主要由根据可能的频率区块许可而专注于其需求的运营商来推动。CA 频段的格式如下所示:

5G时代终端射频前端发展趋势

射频前端——手机通信重要模块 1、射频前端基本架构与运作原理 手机终端的通信模块主要分为天线、射频前端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基带信号处理。射频前端是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模拟电路中应用于高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按照设备中产品形态分类,射频器件可分为分立器件和射频前端模组。分立器件即功放、滤波器、天线开关等各个独立器件;射频前端模组则是将器件集成在一起,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集成化和小型化技术趋势已使射频前端模组倍受推崇。 射频前端介于天线与射频收发之间,可以分为接收通道和发射通道,元件主要包括滤波器(Filters)、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PA,PowerAmplifier)、射频开关(RF Switch)、天线调谐开关(RF Antenna Switch)、双工器。 从线路看信号传输: 其接收通道:信号—天线—天线开关—滤波器/双工器—LNA—射频开关—射频收发—基带; 其发射通道:基带—射频收发—射频开关—PA—滤波器/双工器—天线开关—天线—信号。 天线用于无线电波的收发;射频开关用于实现射频信号接收与发射的切换、不同频段间的切换;LNA用于实现接收通道的射频信号放大;PA用于实现发射通道的射频信号放大;滤波器用于保留特定频段内的信号,而将特定频段外的信号滤除;双工器用于将发射和接收信号的隔离,保证接收和发射在共用同一天线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1.1天线与射频开关 天线用于无线电波的收发,连接射频前端,是接收通道的起点与发射通道的终点。天线按功能分类包括主天线、GPS定位天线、Wifi天线、NFC天线、FM天线等。天线的应用包括基站侧与终端侧,本文主要介绍手机终端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频段增加、频率升高,驱使手机天线的使用增加,同时,为实现高速、多频率、少损耗的传输,终端天线通过材料、结构、工艺的不断改进实现性能的提升。 射频开关的作用是控制多路射频信号中的一路或几路实现逻辑连通,达到不同信号路径的切换的目的,包括接收与发射的切换、不同频段间的切换等,最终可以共用天线、节省终端产品成本。射频开关的主要包括移动通信传导开关、WiFi 开关、天线调谐开关等。 它的运作原理如下:当射频开关的控制端口加上不同电压时,射频开关各端口将呈现不同的连通性。以单刀双掷射频开关为例,当控制端口加上正电压时,连接端口1与端口3的电路导通,同时连接端口2与端口3的电路断开;当控制端口加上零电压时,连接端口1与端口3的电路断开,同时连接端口2与端口3的电路导通。通过控制电压,实现了不同电路的连通。 1.2滤波器 滤波器主要是通过电容、电感、电阻等元件组合移除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保留所需要的频率分量,传输特定的筛选后的信号,消除频带间相互干扰。目前手机中常用的滤波器包括声表面波滤波器(Surface Acoustic Wave Filter,

联通LTE CA载波聚合技术介绍

1.特性概述 1.1基本定义 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 CC:Component Carrier ,分支载波。 PCC:Primary Cell,主小区 SCC:Secondary Cell,辅小区 小区集:CA载波集合主要包括PCC、SCC,小区集为PCC、SCC共同组成的集合。 1.2应用场景 3GPP Release 10(TS AnnexJ)定义了CA的5种典型场景。华为eNodeB对这5种场景的支持情况如下表所示。 场景1:共站同覆盖 目前协议明确规定CA典型场景中,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是在同一个eNodeB内,即intra eNodeB。F1:载波频率1 F2:载波频率2 场景2:共站不同覆盖

场景3:共站补盲 场景4:共站不同覆盖+RRH 场景5:共站不同覆盖+直放站 1.3载波聚合类型 标准上支持的CA载波聚合类型有:Intra-Band和Inter-Band,详细如下: 类型1:Intra-band 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 类型2: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 类型3:Inter-band non-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 注:协议规定,连续两个CC的载波间隔必须为300kHz的整数倍,以保证子载波的正交性;若非连续载波,没有要求。 1.4网元要求 CA特性对于网元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1.5载波管理 载波聚合状态: CA UE共有三种状态:SCell(Secondary Cell)配置未激活、SCell配置并激活、SCell未配置。CA UE将满足A4测量门限值的小区上报给eNodeB,如果该小区与PCell(Primary Cell)属于同一个CA Group,那么eNodeB下发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将其配置为该CA UE的SCell。当CA UE上报SCell的,通过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将该CA UE的SCell删除。 如果打开载波管理(LAOFD-00100106 Carrier Management)开关(亦即设为ON),在CA UE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去激活SCell从而节省UE在SCell的盲检、收发数据的能耗,以及上行CSI 反馈。 当CA UE数据量大于一定门限时,则可以快速激活SCell,以提升CA UE的数据量吞吐能力。如下图所示。 业务量触发的SCell激活: 当CA UE已配置SCell但未激活,满足如下条件: ●RLC缓存数据量> max (RLC出口速率* , ●并且RLC 首包时延> eNodeB将下发MAC CE(MAC Control Element),快速激活该CA UE的SCell: ●如果是GBR承载(此时业务已经在PCell上建立了),此时先判决该GBR业 务满意率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就不激活;如果不满足则尝试激活。 ●如果是non GBR承载,需要判决当前是否已经达到了UE的AMBR,若已达 到就不激活,否则激活该SCell。 为了保持eNodeB和UE侧能够同步,在UE正确接收到MAC层激活信令之后的第x个子帧(n为下发MAC信令时子帧号,n+x子帧为真正激活的时间)上,eNodeB和UE同时激活;这个x由物理层协议来确定(FDD:x为8)。

5G组网&频段说明

大家好,我叫5G NR 大家好,我叫5G NR,5G家族的一员。最近关于我的传闻太多,言三语四之声不绝于耳,为此本人今天终于鼓起勇气走向前台,揭开神秘的面纱,向大家做一个完整的自我介绍。 5G部署选项 一说到“部署选项”这事,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有点“奇葩”。 大家都知道我的前辈叫“4G”,4G系统构架主要包括无线侧(即LTE)和网络侧(SAE),准确点讲,这个4G系统构架在3GPP里叫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分组系统),EPS指完整的端到端4G 系统,它包括UE(用户设备)、E-UTRAN(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和EPC核心网络(演进的分组核心网)。 ▲EPS、EPC、E-UTRAN、SAE和LTE的技术定义

LTE双连接不同于载波聚合,载波聚合发生于共站部署,而LTE双连接可非共站部署,数据分流和聚合所在的层也不一样。 选项3指的是LTE与5G NR的双连接(LTE-NR DC),4G基站(eNB)为主站,5G基站(gNB)为从站。 但是,选项3的双连接有一个缺点——受限于LTE PDCP层的处理瓶颈。 众所周知,5G的最大速率达10-20Gbps,4G LTE的最大速率不过1Gbps,LTE PDCP层原本不是为5G高速率而设计的,因此在选项3中,为了避免4G基站处理能力遭遇瓶颈,就必须对原有4G 基站,也就是双连接的主站,进行硬件升级。

升级后的4G基站,或者说R15版本的4G基站,叫eLTE eNB,同时,迁移入5G核心网的4G基站也叫eLTE eNB,因为5G核心网引入了新的NAS层,这在后面会讲到。e就是enhanced,增强版的意思。 但一定有运营商不愿意对原有的4G基站升级,于是,3GPP就推出了两个“变种”选项——选项3a 和3x。 嗯!总有一款套餐适合你! 选项3a 选项3a和选项3的差别在于,选项3中,4G/5G的用户面在4G基站的PDCP层分流和聚合;而在选项3a中,4G和5G的用户面各自直通核心网,仅在控制面锚定于4G基站。 你不是嫌升级4G基站麻烦吗,这下我跳过4G基站得了。 选项3x 选项3x可谓选项3的一面镜子。为了避免选项3中的LTE PDCP层遭遇处理瓶颈,其将数据分流和聚合功能迁移到5G基站的PDCP层,即NR PDCP层。

联通LTE-CA载波聚合技术介绍

1. 特性概述 1.1基本定义 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 CC:Component Carrier ,分支载波。 PCC:Primary Cell,主小区 SCC:Secondary Cell,辅小区 小区集:CA载波集合主要包括PCC、SCC,小区集为PCC、SCC共同组成的集合。1.2应用场景 3GPP Release 10(TS 36.300 AnnexJ)定义了CA的5种典型场景。华为eNodeB对这5种场景的支持情况如下表所示。 场景1:共站同覆盖 目前协议明确规定CA典型场景中,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是在同一个eNodeB内,即intra eNodeB。

F1:载波频率1 F2:载波频率2 场景2:共站不同覆盖 场景3:共站补盲 场景4:共站不同覆盖+RRH

场景5:共站不同覆盖+直放站 1.3载波聚合类型 标准上支持的CA载波聚合类型有:Intra-Band和Inter-Band,详细如下:类型1:Intra-band 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 类型2: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

类型3:Inter-band non-contiguous component carriers aggregated 注:协议规定,连续两个CC的载波间隔必须为300kHz的整数倍,以保证子载波的正交性; 若非连续载波,没有要求。 1.4网元要求 CA特性对于网元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根据3GPP 36.104 6.5.3要求: ●intra-band CA (contiguous)两频点采用不同RRU/RFU,同步时延需 在130ns以下; ●intra-band CA (non-contiguous)两频点采用不用RRU/RFU,同步时 延需在260ns以下; ●inter-band CA两频点采用不同RRU/RFU,同步时延需在1.3us以 下。 根据3GPP 36.808 5.7要求,intra-band CA (contiguous)中心频点间隔 要满足300khz的整数倍: 连续的20MHz+20MHz,中心频点间隔为19.8MHz;20MHz+10MHz, 中心频点间隔为14.4MHz。计算公式如下: 以苏州联通为例,CA演示选用频段及频点为:

LTE网络20M+20M载波聚合开发项目测试报告

LTE网络20M+20M载波聚合开发项目 测试报告 2014年2月

目录 1概述 (1) 1.1.测试目的 (2) 1.2.测试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测试总体情况说明 (2) 2.测试环境 (3) 2.1.测试设备连接与组网 (3) 2.2.测试系统配置 (5) 2.3.测试工具及仪表 (5) 2.4.测试系统基本配置 (6) 3.测试项目 (6) 3.1.激活/去激活辅载波 (6) 3.1.1.激活辅载波 (6) 3.1.1.1.测试目的 (6) 3.1.1.2.测试配置 (6) 3.1.1.3.测试原理 (6) 3.1.1.4.测试方法 (7) 3.1.1.5.测试结果分析 (7) 3.1.1.6.测试小结 (7) 3.1.2.去激活辅载波 (8) 3.1.2.1.测试目的 (8) 3.1.2.2.测试配置 (8) 3.1.2.3.测试原理 (8) 3.1.2.4.测试方法 (8) 3.1.2.5.测试结果分析 (8) 3.1.2.6.测试小结 (9) 3.2.载波聚合和非载波聚合终端近、中点下行速率测试 (9) 3.2.1.测试目的 (9) 3.2.2.测试配置 (9) 3.2.3.测试原理 (10) 3.2.4.测试方法 (10) 3.2.5.测试结果分析 (10) 3.2.6.测试小结 (13) 3.3.载波聚合和非载波聚合终端覆盖性能对比测试 (13) 3.3.1.测试目的 (13) 3.3.2.测试配置 (13) 3.3.3.测试原理 (13) 3.3.4.测试方法 (13) 3.3.5.测试结果分析 (13) 3.3.6.测试小结 (14) 3.4.双载波与双载波小区的切换 (14)

LTE试题讲解

单选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TD-LTE相比3G具有更低的接入时延 B. TD-LTE采用扁平化的网络结构 C. TD-LTE可以采用同频组网 D. TD-LTE产业链进展严重滞后于FDD-LTE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TD-LTE标准是一种国内标准 B. TD-LTE只能异频组网 C. TD-LTE核心网兼容2、3G D. TD-LTE的核心网不能兼容FDD-LTE 3 MiFi与用户终端的通信连接技术是() A. TD-LTE B. TD-SCDMA C. Wi-Fi D. 蓝牙 4北美目前最大的LTE运营商是() A. AT&T B. Verizon C. Sprint D. Metro-PCS 5相对于3G,LTE取消了哪个网元() A. NodeB B. RNC C. HSS D. DRA 6 LTE中,自组织网络SON可以实现那些功能() A. 自配置 B. 自优化 C. 自愈合 D. 以上三种功能都可以实现 7 LTE/EPC网络实现语音业务的解决方案包括() A. CS fallback B. 多模双待 C. SRVCC D. 以上都正确 8下列哪个是LTE没有采用的带宽() A. 1.6MHz B. 3MHz C. 5MHz

9 LTE下行方向,若同时给同一用户分配了多个SB,则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多个SB在频率上必须是连续的 B. 多个SB在频率上可以是不连续的 C. 多个SB在频率上必须是不连续的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0 LTE系统带宽在哪个信道中承载() A. PBCH B. PDCCH C. PDSCH D. PHICH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LTE 上行同时,最多支持2天线发送 B. LTE 下行,最多支持4天线端口发送 C. 一个LTE子帧在时间上是1毫秒 D. LTE 上行同时,最多支持1天线发送 12 3GPP R8 及以后的SGSN与MME之间的接口是() A. S6 B. S3 C. S4 D. S12 13 LTE/EPC网络中,手机成功完成初始化附着后,移动性管理的状态变为() A. EMM-Registered B. ECM Connected C. ECM Active D. EMM-Deregisted 14 LTE/EPC网络中,手机完成业务请求后,状态变为() A. EMM-Registered B. ECM Connected C. ECM IDLE D. EMM-Deregisted 15以下哪个节点负责UE的移动性管理() A. S-GW B. P-GW C. MME D. eNodeB 16 LTE上行为什么未采用OFDMA技术() A. 峰均比过高 B. 实现复杂 C. 不支持16QAM D. 速率慢 17调度器可以给UE分配的最小资源单位是() A. 一个RB B. 12个RB

LTE的载波聚合技术

LTE的载波聚合技术 人们对数据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 成为运营商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什么是载波聚合?简单一点说,就是把零碎的LTE频段合并成一个“虚拟”的更宽的频段,以提高数据速率。 我们先来看看全球CA发展历程。 1)2013年,韩国SK电信首次商用CA,其将800MHZ频段和1.8GHZ频段聚合为一个20MHZ频段,以获得下行峰值速率150Mbps。LGU+一个月后跟进。 2)2013年11月,英国运营商EE宣布完成inter-band 40 MHz载波聚合,理论速率可达300Mpbs。 3)2013年12月,澳大利亚运营商Optus首次完成在TD-LTE上载波聚合。紧随其后,日本软银、香港CSL、澳大利亚Telstra等也相继部署或商用载波聚合。

刚开始,载波聚合部署仅限于2载波。2014年,韩国SK电信、LGU+成功演示了3载波聚合。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相信未来还有更多CC的载波聚合。当然还包括TDD和FDD、LTE和WiFi之间的载波聚合。中国电信在2014年9月成功演示了FDD和TDD的载波聚合,这也是载波聚合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了说清楚载波聚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LTE的频段分配。

载波聚合的分类 载波聚合主要分为intra-band 和inter-band载波聚合,其中intra-band载波聚合又分为连续(contiguous)和非连续(non-contiguous)。 对于intra-band CA (contiguous)中心频点间隔要满足300kHz的整数倍,即Nx300 kHz。 对于intra-band 非连续载波聚合,该间隔为一个或多个GAP(s)。 3GPP关于载波聚合的定义

LTE载波聚合

首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Primary Cell(PCell):主小区是工作在主频带上的小区。UE在该小区进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开始连接重建立过程。在切换过程中该小区被指示为主小区(见36.331的3.1节) Secondary Cell(SCell):辅小区是工作在辅频带上的小区。一旦RRC连接建立,辅小区就可能被配置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见36.331的3.1节) Serving Cell:处于RRC_CONNECTED态的UE,如果没有配置CA,则只有一个S erving Cell,即PCell;如果配置了CA,则S erving Cell集合是由PCell和SCell组成(见36.331的3.1节) CC:Component Carrier;载波单元 DL PCC :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下行主载波单元 UL PCC :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上行主载波单元 DL SCC :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下行辅载波单元 UL SCC :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上行辅载波单元 一. 简介 为了满足LTE-A下行峰速1 Gbps,上行峰速500 Mbps的要求,需要提供最大100 MHz的传输带宽,但由于这么大带宽的连续频谱的稀缺,LTE-A提出了载波聚合的解决方案。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是将2个或更多的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 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最大为100MHz)。 每个CC的最大带宽为20 MHz。 为了高效地利用零碎的频谱,CA支持不同CC之间的聚合(如图1) ·相同或不同带宽的CCs ·同一频带内,邻接或非邻接的CCs ·不同频带内的CCs 图1:载波聚合 从基带(baseband)实现角度来看,这几种情况是没有区别的。这主要影响RF实现的复杂性。 CA的另一个动力来自与对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的支持。后续会在跨承载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中对异构网络进行介绍。 Rel-10中的所有CC都是后向兼容的(backward-compatible),即同时支持Rel-8的UE。 ?R10版本UE支持CA,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来自多个CC(对应多个serving cell)的数据 ?R8版本UE只支持在一个serving cell内,从一个CC接收数据以及在一个CC发送数据 简单地做个比较:原本只能在一条大道(cell或cc)上运输的某批货物(某UE的数据),现在通过CA能够在多条大道上同时运输。这样,某个时刻可以运输的货物量(throughput)就得到了明显提升。每条大道的路况可能不同(频点、带宽等),路况好的就多运点,路况差的就少运点。 二.PCell / SCell / Serving Cell / CC

5G通信网络优化载波聚合特性参数描述

5G RAN 载波聚合特性参数描述 1 变更信息 变更信息不包含参数/性能指标/术语/参考文档等章节的内容变更,提供其他章节的如下变更: ?技术变更 技术变更描述不同版本间的功能和对应参数变更。 ?文字变更 文字变更是在功能没有变更时,仅对文字内容进行优化或修改描述问题。 1.1 5G RAN 2.1 Draft A (2018-12-30) 相对于5G RAN2.0 02 (2018-10-30),本版本变更如下。 技术变更

文字变更 无。 2 文档介绍 2.1 文档声明 文档目的 特性文档目的如下: ?让读者了解特性相关参数原理。

?让读者了解特性使用场景、增益衡量以及对网络和功能的影响。 ?让读者了解特性对运行环境的要求。 ?让读者了解特性开通以及开通后的观测与监控。 说明: 由于特性部署及增益验收与具体网络场景相关,本特性文档仅用于指导 特性激活。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增益效果,请联系华为专业服务支撑。 软件接口 特性文档中的MO、参数、告警和性能指标与文档发布时的最新软件版本一致。 如需获取当前软件版本的MO、参数、告警和性能指标信息,请参见随当前版本 配套发布的产品文档。 体验特性 体验特性是由于产业链配套(终端/核心网)等原因在当前版本无法正式商用,但可以满足客户测试和商用网络体验的特性。客户如要体验,需和华为沟通, 正式体验前需要和华为签署MOU声明。此类特性在当前版本不销售,客户可免 费体验。 客户承认并接受,体验特性因缺乏商用网络验证存在一定风险,客户使用体验 特性前应充分了解其预期增益和对网络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客户承认并接受,因华为对体验特性并没有向客户收取相应费用,华为不对客户因不能使用或/和使用体验特性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体验特性本身出现问题,华 为不承诺本版本内解决。华为保留在后续R/C版本中,将体验特性改为商用特 性的权利。后续版本中若体验特性转为商用特性,客户需支付许可费,购买相 应的License,方可使用。如果客户未购买License,新版本升级后体验特性自动失效。 2.2 特性映射 本文档描述以下特性: 3 概述 定义

4G+解释

从去年下半年来时,4G+、Volte、载波聚合等名词在运营商的宣传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虽然科普已经有多很多,但受限于通信专业名词,大多数人即便看过了也未必能看懂。如何简单地来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呢? 通信专业博士@奥卡姆剃刀日前发布长微博,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介绍了Volte、载波聚合,相信你只要大致读一遍,就明白个七七八八了。 以下为文章全文(节选): 2016年来到了,运营商将普遍进入到4G+时代,4G+就是比4G还快的意思,下载速率可达300M。这个“+”的帽子并不能乱戴,必须得应用了两个新技术才可称为4G+,这两个新技术就是VoLTE和载波聚合。 VoLTE是让通话质量更好,载波聚合是让上网速度更快,通话和上网是手机的两大功能,这些都将在4G+中得到提升,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当然不能错过,可您的手机未必支持,不妨查一下自己手机的移动网络设置吧。

那什么是VoLTE和载波聚合呢?其基本原理是什么?不少网友向我咨询。我知道他们也都百度过,但那种用通信术语来解释通信概念的说法令他们更加懵逼,而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奥的通信技术问题是我的独门武功,于是他们找到了我。 言归正传,啥是VoLTE?这不妨碍从开“两会”时的交通管控说起,开两会的代表人数挺多,为了保证代表们不至于因堵车而迟到,长安街上会有警察进行管控,搞出一条专道只允许代表的车辆通过。

我们传统的电话传输采用的就是这样专道模式,例如你身在北京给广州的朋友打电话,电话局就要建立一条从北京到石家庄、石家庄到郑州、郑州到….一直到广州的电路,在通话期间,您的话音就从一站交换到下一站,整条电路都是您专用的,这种模式叫到“电路交换”。 根据统计,两个人正常通话时约六成时间是没声音的,如果情侣之间生闷气打电话都不吭声,那没声音的比例就更大了,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啊~好比是长安街管控,您在拥挤的车道上龟行,看到旁边的专道上根本没车,心想如果自己拐一把进了专道该有多爽,当然您也只是想想。 现在您看出来了吧,传统的“电路交换”就是牺牲了至少一半的资源,来保证通话时不被打扰,这种牺牲其实是很必要的。 互联网兴起后,信息的交换有了一个新模式,即先把信息分组并编号注释,然后不留空隙地往信道中塞满,这句话您一定不明白,那不妨再举个栗子:一列火车运送新兵去不同的地方服役,如果按车厢区分目的地,例如1号车厢去保定,2号去石家庄….那有的车厢会挤死,而有的会很空。如果换一种区别方式,给每个新兵的胸前都别个条,上书“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然后打乱车厢次序有座就坐,座位利用率就高多了,每到一站后列车员就查胸条,判断他是否该下车。

联通LTECA载波聚合技术介绍精修订

联通L T E C A载波聚合 技术介绍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1.特性概述 1.1基本定义 CA:CarrierAggregation,载波聚合。 CC:ComponentCarrier,分支载波。 PCC:PrimaryCell,主小区 SCC:SecondaryCell,辅小区 小区集:CA载波集合主要包括PCC、SCC,小区集为PCC、SCC共同组成的集合。 1.2应用场景 3GPPRelease10(TS36.300AnnexJ)定义了CA的5种典型场景。华为eNodeB对这5种场景的支持情况如下表所示。 场景1:共站同覆盖 目前协议明确规定CA典型场景中,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是在同一个eNodeB 内,即intraeNodeB。 F1:载波频率1 F2:载波频率2 场景2:共站不同覆盖 场景3:共站补盲

场景4:共站不同覆盖+RRH 场景5:共站不同覆盖+直放站 1.3载波聚合类型 标准上支持的CA载波聚合类型有:Intra-Band和Inter-Band,详细如下: 类型1:Intra-bandcontiguouscomponentcarriersaggregated 类型2:Intra-bandnon-contiguouscomponentcarriersaggregated 类型3:Inter-bandnon-contiguouscomponentcarriersaggregated 注:协议规定,连续两个CC的载波间隔必须为300kHz的整数倍,以保证子载波的正交性;若非连续载波,没有要求。 1.4网元要求 根据3GPP36.1046.5.3要求: intra-bandCA(contiguous)两频点采用不同RRU/RFU,同步时延需 在130ns以下; intra-bandCA(non-contiguous)两频点采用不用RRU/RFU,同步时 延需在260ns以下; inter-bandCA两频点采用不同RRU/RFU,同步时延需在1.3us以 下。 根据3GPP36.8085.7要求,intra-bandCA(contiguous)中心频点间隔 要满足300khz的整数倍: 连续的20MHz+20MHz,中心频点间隔为19.8MHz;20MHz+10MHz,中心 频点间隔为14.4MHz。计算公式如下: 以苏州联通为例,CA演示选用频段及频点为: 1.8G:下行频率——1860MHz频点——1750 2.6G:下行频率——2640MHz频点——2950 说明 BWchanne(1)、BWchannel(2)分别为两个载波的带宽。

LTE无线信令接口消息诠释

LTE无线信令接口 消息诠释 2014-11

目录 LTE信令软采接口消息诠释 (1) 一、UU RRC协议功能 (3) 二、UU RRC层消息解释 (5)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5)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 (9) 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 (9) 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 (9) 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Complete (10) 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ject (10) RRCConnectionRequest (10) RRCConnectionSetup (11) 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 (12) RRCConnectionReject (13) RRCConnectionRelease (13) SecurityModeCommand (15) SecurityModeComplete (15) SecurityModeFailure (15) MeasurementReport (15) 其他消息 (18) 三、X2 X2AP协议功能 (21) 四、X2 X2AP消息解释 (22) HANDOVER REQUEST (22)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23) 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RE (24) SN STATUS TRANSFER (24) UE CONTEXT RELEASE (25) HANDOVER CANCEL (25) 其他消息 (25)

LTE-A载波聚合原理及参数指引20150616

LTE-A载波聚合原理及参数指引 1LTE-A载波聚合技术概述 3GPP在Release 10(TR 36.913)阶段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通过将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载波聚合成更大的带宽(最大 100MHz)。载波聚合后,在MAC层完成上层数据流映射到聚合的各载波中进行传输。eNodeB为每个载波在每个TTI构建一个(空分复用时为两个或更多)传输块(Transport Block),每个载波使用单独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和链路适应机制。 在载波聚合中,分别定义了主载波小区(Pcell)和辅载波小区(Scell),对于每个CA UE其主载波小区上的系统信息获取方式跟非CA相同,辅小区上的系统信息通过RRC重配信息获取,UE根据其能力选择工作在CA模式或者非CA模式。 2LTE-A载波聚合技术基本参数配置 2.1华为系统载波聚合技术基本配置 1)CA group配置: a)将两个CA小区互配为异频邻区;需要与3G配置非优化切换,重选 及邻区关系 b)添加小区集; c)在小区集中添加CA小区; ——华为要求:逻辑上两个小区,物理上一个小区,覆盖方向一致,互配异频,配置与3G的eHRPD关系及邻区 2)邻区配置: a)LTE两个载波间配置邻区关系 b)LTE两个载波均与3G配置邻区关系

2.2中兴系统载波聚合技术基本配置 1)CA 协作关系配置: a)互配置要进行CA的两个小区的邻接关系,包括相邻、同覆盖、包含 和被包含几种关系; b)配置两邻区小区的下行CA协同关系; 2)邻区配置: a)LTE两个载波间配置邻区关系 b)LTE两个载波均与3G配置邻区关系 3主载波选择原则 空闲态CA终端和非CA终端均根据系统下发的频点优先级进行空闲驻留,优先驻留到高优先级的小区(CA终端空闲态也只驻留到一个小区),若两个频点优先级相同,则随机驻留到某个小区。(目前广州两个载波优先级配置的一致,CA UE随机驻留,驻留在哪里,哪个就是主载波) CA空闲态驻留的小区即为该终端的主载波小区,CA终端只在主载波上建立一个RRC连接。辅载波上无RRC连接。——针对业务态时候 4TE-A载波聚合辅载波增加/删除原理及参数 4.1华为系统辅载波增加/删除原理 4.1.1华为系统辅载波增加原理 1)若SCC盲配置开关打开,即ENodeBAlgoSwitch.CaAlgoSwitch的子开关 “SccBlindCfgSwitch”打开,eNodeB不需要下发A4测量的配置消息,直接尝试通过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将同一CA Group 标识下的Cell配置成SCell。——不需要A4测量,直接加另一个小区作为SCC即可

高级LTE载波聚合技术介绍x

Learning experience powered by Alcatel-Lucent University
高级LTE载波聚合技术介绍
LTE-Advanced关键技术介绍 1
COPYRIGHT ? ALCATEL-LUCEN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LTE到高级LTE技术(LTE-Advanced)
高级LTE (LTE-Advanced)定义: ? 3GPP自R10开始为达到IMT-Advanced目标而定义的LTE增强技术
3GPP 第 3 阶段
2009
R8 提案 R9
2010
2011
R10
2012
R11
2013
2014
R12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ITU IMT-Adv Process
LTE-Advanced 在Rel-10达到 IMTAdvanced要求 下行大于1Gb/s
Rel-11 & Rel-12 提供 LTE-Advanced 的增强特性
评估 汇总 规范
LTE-Advanced关键技术介绍 2
COPYRIGHT ? ALCATEL-LUCEN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定义
? Carrier Aggregation 是一种3GPP R10的特性, 它能够支持一部终端同时 在最多5个LTE载波上接收与发送数据,最大频宽可达100MHz 当前由于终端限制,CA技术近期只提供两个载波的聚合能力。
max. 5 CC, max. 100 MHz 载波聚合
20 MHz 20 MHz 20 MHz 20 MHz 20 MHz
?
Possible CC bandwidths 1.4, 3, 5, 10, 15, 20 MHz
? 载波聚合的主要优点 ? 终端上网速度更快 ? 载波间负载更加均衡
LTE-Advanced关键技术介绍 3
COPYRIGHT ? ALCATEL-LUCEN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除高通外 没有其他4G基带芯片供应商

除高通外没有其他4G基带芯片供应商 2019年01月23日08:23 新浪科技我有话说(110人参与)收藏本文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3日早间消息,美国科技媒体9to5 Mac援引彭博社本周刊登报道,详细介绍了苹果手机系统架构总监马蒂亚斯·萨奥尔(Matthias Sauer)如何向公司解释,苹果向除高通以外的供应商寻求4G基带芯片供货,但没有任何公司能及时提供已做好准备的此类芯片。

这个消息对高通来说是利好。高通正在应对指控,即该公司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迫使手机制造商支付固定的、过高的芯片授权费。 近期,苹果和高通之间的纠纷正愈演愈烈。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被发现推动苹果在iPhone XS、XS Max和XR中使用高通芯片,但高通拒绝与苹果做生意。 就在几天后,高通表示,如果没有高通,iPhone“将不可能存在”。至少在本周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听证中,高通试图证明这点。 周二是高通首次有机会陈述自己的立场。该公司表示,FTC的诉讼基于“有缺陷的法律理论”。高通认为,客户选择高通芯片因为高通芯片是最好的,而且高通从未停止向客户提供处理器,即使双方关于授权存在纠纷。 关于萨奥尔的证词,他解释称,苹果早在2012年就寻求爱立信、博通和英特尔提供服务,但没有一家公司能达到苹果需要的技术标准。 萨奥尔表示,早在2012年的新产品规划阶段,苹果就将爱立信、博通和英特尔等公司列为设备的元件供应商,但这些公司的产品都没有达到苹果期望的技术标准。直到2016年9月苹果发布iPhone 7,除高通之外,没有任何其它公司可以为支持LTE的苹果设备供应芯片。

解读5G八大关键技术

解读5G八大关键技术 【摘要】5G不是一次革命,5G是4G的延续,我相信5G在核心网部分不会有太大的变动,5G的关键技术集中在无线部分。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觉得首先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5G?不是因为通信工程师们突然想改变世界,而炮制了一个5G。是因为先有了需求,才有了5G。什么需求? 未来的网络将会面对:1000倍的数据容量增长,10到100倍的无线设备连接,10到100倍的用户速率需求,10倍长的电池续航时间需求等等。坦白的讲,4G 网络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所以5G就必须登场。 但是,5G不是一次革命。5G是4G的延续,我相信5G在核心网部分不会有太大的变动,5G的关键技术集中在无线部分。虽然5G最终将采用何种技术,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综合各大高端论坛讨论的焦点,我今天收集了8大关键技术。当然,应该远不止这些。 1.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我们知道3G采用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DMA ,DS-CDMA)技术,手机接收端使用Rake接收器,由于其非正交特性,就得使用快速功率控制(Fast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来解决手机和小区之间的远-近问题。 而4G网络则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技术,OFDM不但可以克服多径干扰问题,而且和MIMO技术配合,极大的提高了数据速率。由于多用户正交,手机

和小区之间就不存在远-近问题,快速功率控制就被舍弃,而采用AMC(自适应编码)的方法来实现链路自适应。 NOMA希望实现的是,重拾3G时代的非正交多用户复用原理,并将之融合于现在的4G OFDM技术之中。 从2G,3G到4G,多用户复用技术无非就是在时域、频域、码域上做文章,而NOMA在OFDM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功率域。 新增这个功率域的目的是,利用每个用户不同的路径损耗来实现多用户复用。 实现多用户在功率域的复用,需要在接收端加装一个SIC(持续干扰消除),通过这个干扰消除器,加上信道编码(如Turbo code或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等),就可以在接收端区分出不同用户的信号。

LTE-CA载波聚合测试技术

LTE-CA载波聚合测试技术 载波聚合是什么 为了满?单?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于是富有远见的?程师们将?光放在了载波聚合技术上,LTE-Advanced系统引??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也简称CA),载波聚合 技术将2~5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起,实现最?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了上下?传输速率,终端根据??的能???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个载波进?上下?传输,如图1为有?载波聚合下的传输?式对?。当前市?上很多?机已经?持载波聚合CA技术如华为?部分?机等。 图1 有?载波聚合对? 载波聚合测试?案及原理 经过?量的优化、改进,不断吸收客户需求,?前新益技术有限公司LTE-CA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测试?案已可以轻松应对?机终端载波聚合测试。作为国内唯?成熟的载波聚合测试?案,新益系统在华为等客户处进?了严格论证,获得多位客户充分认可与好评,印证新益技术领先的技术实?和服务能?。 新益技术载波聚合CA系统设计师李美秀指出:“传统测试系统主要是采?SISO技术来测试?机2G、3G、4G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法模拟出真实环境中存在的多径和?扰同时对?持CA技术的?机不能进?吞吐量测试,?法对?持CA技术?机的性能进?评估,因此迫切需要?个切实可?的载波聚合CA测试?案。”

图2 CA载波聚合测试原理 图3 3GPP规范CA测试图 2015年8?新益技术基于《3GPP TS 36.508 version 12.9.0 Release 12》、《CTIA Test Plan for 2x2 Downlink》等法规、参照《MIMO and Transmit Diversity Over-the-Air Performance》规范对2*2测试模式的说明和《MIMO OTA Handset Performance and testing》规范对2*2测试规范推出?主知识产权的载波聚合CA测试系统(如图2所?)。 该?案配合罗德公司提供的R&S CMW500可以实现双通道载波聚合,从?精确甄别具有载波聚合功能?CA终端设备的性能表现。该?案?CMW500综合测试仪替代基站模拟器和信道仿真仪,配合新益暗室实现,如图4 LTE CA OTA载波聚合测试?案所?。

载波聚合技术(Carrier Aggregation)

LTE载波聚合简介 首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Primary Cell(PCell):主小区是工作在主频带上的小区。UE在该小区进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开始连接重建立过程。在切换过程中该小区被指示为主小区(见36.331的3.1节) Secondary Cell(SCell):辅小区是工作在辅频带上的小区。一旦RRC连接建立,辅小区就可能被配置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见36.331的3.1节) Serving Cell:处于RRC_CONNECTED态的UE,如果没有配置CA,则只有一个Serving Cell,即PCell;如果配置了CA,则ServingCell集合是由PCell和SCell组成(见36.331的3.1节)CC:Component Carrier;载波单元 DL PCC: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下行主载波单元 UL PCC:Uplink Primary ComponentCarrier;上行主载波单元 DL SCC:Downlink SecondaryComponent Carrier;下行辅载波单元 UL SCC:Uplink SecondaryComponent Carrier;上行辅载波单元 为了满足LTE-A下行峰速1 Gbps,上行峰速500 Mbps的要求,需要提供最大100 MHz的传输带宽,但由于这么大带宽的连续频谱的稀缺,LTE-A提出了载波聚合的解决方案。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是将2个或更多的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 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最大为100MHz)。 每个CC的最大带宽为20 MHz。 为了高效地利用零碎的频谱,CA支持不同CC之间的聚合,如下图: ?相同或不同带宽的CCs ?同一频带内,邻接或非邻接的CCs ?不同频带内的CCs 从基带(baseband)实现角度来看,这几种情况是没有区别的。这主要影响RF实现的复杂性。 CA的另一个动力来自与对异构网络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的支持。后续会在跨承载调度(cross-carrierscheduling)中对异构网络进行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