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投融资规划框架研究_程哲

城镇化背景下的投融资规划框架研究_程哲
城镇化背景下的投融资规划框架研究_程哲

第29卷第2期工程管理学报Vol.29No.2 2015年04月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pr.2015城镇化背景下的投融资规划框架研究

程哲1,2,蔡建明1,杨振山1,王守清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E-mail:cz1251@https://www.360docs.net/doc/dd975781.html,;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摘要:为了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新城新区开发的投融资难题,保障城市规划的贯彻落实,建立城市开发的长效机制,基于项目管理和PPP理论,结合城市规划和开发实践的经验总结,构建了投融资规划的框架模型。通过在专项规划中引入投融资规划,对新城新区内项目集进行统筹考量,充分发挥项目集的项目关联优势,采取联动开发和滚动开发的策略,降低成本,应对风险,获取增量效益,最终实现新城新区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实际案例检验了投融资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新城新区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新区开发;投融资规划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59(2015)02-037-06DOI:10.13991/https://www.360docs.net/doc/dd975781.html,ki.jem.2015.02.008

Research on the Framework of Financing Planning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CHENG Zhe1,2,CAI Jian-ming1,YANG Zhen-shan1,WANG Shou-qing3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e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E-mail:cz1251@https://www.360docs.net/doc/dd975781.html,;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3.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urban development,especially new town,and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the model of framework of financing planning based on theory of program management,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and experienc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The model introduces financing planning in urban planning system,synthesizes all of the regional programs,and adopts the strategies of linkage development and rolling development.Our model took the full advantages in linkage of projects in program,so it can reduce the cost,mitigate the risk,obtain the incremental benefit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ltimately.A real case was examined 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It hopes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in the field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s:urbanization;urban development;financing planni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也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我国城镇化已达53.7%,已有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已经成为了人口、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域单元[1]。在我国的城镇化实践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不断蔓延,各地涌现了大量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新城等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级别各异,规模不同,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城镇化和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2,3]。新城新区开发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开发、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以及各类建筑的建设等,投资大,周期长,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调控力度大、土地出让萎缩、银行贷款吃紧的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新城新区开发资金紧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构建可持续的新城新区开发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4]。

在早期的新城新区开发实践中都是政府主导,通过政府成立的地方融资平台(城投公司)进行融

收稿日期:2014-1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08).

?038?工程管理学报第29卷

资、建设,资金来源除了土地出让,主要依靠银行贷款[5]。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过度依靠土地财政[6]。据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各级政府各类债务合计高达30.27万亿元。为化解困境,地方政府亟需投融资模式创新。

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强调空间布局和规模发展,注重技术性指标的预测和控制,缺乏对投融资支撑的足够重视,比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只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规定了“分析投资效益”的简单内容。对经济效益和投融资的忽视导致了很多规划在规模判断、功能配比、指标控制、开发时序等方面不够合理,使得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施性,难以贯彻落实,进而形成了规划落实的困难和不断修改,影响了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是导致规划产生“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窘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在规划阶段提升对投融资专题的重视,通过编制专项的投融资规划,增强城乡规划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障城乡规划的落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1理论基础

1.1投融资规划

投融资规划指的是为实现开发目标,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立足新城新区开发的开发机理,针对新城新区开发中的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开发策略、运作模式、开发时序等投融资专题,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有效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优化空间布局而进行的专项规划。

投融资规划作为一种非法定规划,其理念和方法是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但在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上相对不足,显著滞后于现实需要和实践进展。李伟等[7,8]较早的认识到投融资规划的重要性,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到实践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朱咏等[9]也提出编制系统性投融资规划是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投融资困难的关键问题。秦颖[10]提出了新区综合开发投融资规划的思路和建议,并以天津南淀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凌家琪[11]则针对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分析,提出了编制方法和流程。邹晓峰等[12]以现金流为基础,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构建了高新区投融资规划模型。丁刚[13]以SD模型为指导通过动态仿真以福建省交通系统为实证案例对投融资规划进行了研究。在实践中,海南已经正式出台了“十二五”投融资规划,一些重点开发新区,如长株潭城市群、关中—天水经济区也都编制了投融资规划。无论是理论储备还是实践应用,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我国城镇化趋势还是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1.2项目管理理论

依据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管理分为三个层级:单个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项目集管理(Program Management)、项目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项目集与项目组合都是由多个项目组成,区别在于项目集中的项目相互依赖,通过项目集管理,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实现项目集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实现增量效益[20,21]。新城新区开发往往由各类项目组成,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商业办公、住宅、工业等,这些项目类型各异,但紧密关联相互依赖,构成了一系列项目集,形成项目组合。在以前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单个项目的投融资,对于新区层面的项目集投融资在理论上研究较少,缺乏经验总结和研究探讨。新区投融资不同于一般的项目投融资在于新区开发项目多、投资大、开发周期长、风险高、涉及面广、利益主体众多,对投融资的规模、渠道、周期、实施策略都有更高的要求。而对于不同项目组成的项目集,应通过深入分析项目属性、不同项目间的影响和依赖,制定合理的开发时序、投资规模、融资渠道、资金使用计划等,从而获取单个项目所不具备的增量效益,实现新区的效益最大化,最终达到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1.3PPP理论

政企合作(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项目融资模式,是项目融资一系列具体方式的总称,包括BOT、PFI、ABS等[22]。PPP是指政府通过特许经营协议的形式授权企业建设和经营原本由政府负责的项目,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以特别设立的项目公司(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为载体,通过未来的收益作为还款来源,以项目资产和特许经营权作为担保,进行融资、建设、运营,从而实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对于投资人而言,通过PPP 可以实现有限追索、风险隔离、获取合理收益等。对于政府来说,则可以缓解建设资金紧张、转移风险、促进开发、提高效率和质量、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等。

第2期程哲,等:城镇化背景下的投融资规划框架研究?039?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PPP,沙角B电

厂是第一个PPP项目,此后几十年,历经波折起伏,

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

已经实施了近千个PPP项目,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

以前的PPP应用主要着眼于单个的项目,结构

相对简单。随着新城新区开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开发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新

区开发,新区层面的整体开发PPP项目开始涌现,

此类大尺度的项目集及项目组合形式的PPP,项目

组成复杂,开发投入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开发风险较大。新城新区开发将经营性、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捆绑打包,尤其是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物业开发等有机融合,作为一个整体授权给城市运营商进行合作开发,有效降低了成本,分散了风险,提高了项目的收益稳定性,尤其是避免了非经营性项目由于缺乏效益而吸引力不足的困境,采取PPP模式是可行且合理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城新区整体开发PPP模式将是PPP应用的热点领域。

2投融资规划框架

2.1总体定位

投融资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都有什么项目?要花多少钱?钱怎么来?能赚多少钱?存在哪些风险?目的在于通过对新区内项目进行全面的项目属性识别、恰当的业态配比设计、可行的投资收益组合、精细的财务测算、合理的建设时序安排,为项目落地提供切实可行的投融资解决方案,保证城市规划得到贯彻执行。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和方法,在开发过程和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定位一直比较模糊。李伟等[17]提出“规划设计—资金统筹—城镇建设”的三阶段模式,将投融资规划作为资金统筹的一种实现方法。这种定位没有充分挖掘投融资规划的意义和价值,由于置于城市规划阶段之后,不能通过投融资规划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优化调整,难以充分发挥投融资规划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有效指导和效益调控。考虑到不同阶段规划的内容及深度,建议将投融资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的组成部分,放在控规之前(见图1),这样有利于根据投融资的成果对控规的用地控制指标进行优化调整。2.2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指的是通过发挥新城新区项目集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形成增量效益,所采取的实施策略,要求做到成本1+1<2,效益1+1>2

图1投融资规划定位

(1)滚动开发。在根据项目属性建立合理开发时序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项目(如房地产之类的短平快项目)的开发,快速回笼资金,作为后续项目开发的启动资本金,从而通过最小的资金投入,实现新城新区项目集的滚动开发建设。

(2)联动开发。新城新区项目集的项目是相互依赖的,彼此具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基础设施项目有助于提升新城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商业项目有助于房地产项目的价格增值,反过来房地产项目凝聚的人气也促进商业项目的收益。根据新城新区内不同属性项目的统筹考虑、联动开发,将非经营性项目的成本分摊到经营性项目,通过非经营性项目的开发促进土地溢价,提升经营性项目效益,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通过商业项目和住宅项目的整体开发,实现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结合。

2.3编制流程

投融资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定性—定量—综合—模拟—比选—定案”,即在区域环境、用地类型、土地价值、上位规划、项目体系、综合效益等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发成本、市场价格、业态配比等参数的定量设定,通过财务模型的不同情景的现金流模拟测算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优化,最终选取合适可行的方案。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1)项目启动。投融资规划的启动阶段主要是准备工作,包括任务的明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此阶段要求的资料包括总规,当地建设成本和市场价格数据的收集分析,项目可供利用的融资渠道分析,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2)定性定量分析。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选取对投融资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和参数,定量参数包括开发成本、各类业态的市场价格和业态配比,包括业态的组成类型和规模。定性因素包括新城新区所处的区域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上位规划、用地类型以及项目属性和开发时序组合等。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新城新区内的项目分成

?040?工程管理学报

第29

图2编制流程

不同的类别,根据有无收入来源可以分为经营性、非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根据项目的属性分为基础设施类、住宅类、商业类、综合服务类、办公类、观光旅游类、文化休闲类等,根据开发模式分为持有经营类、出租类和出售类等。

根据项目的不同属性,选取不同的项目组合确定开发时序,选取的因素有:项目的区位、项目的紧迫性、项目的风险、项目对新城新区的价值提升作用、项目的投资强度、项目的投资回报程度、开发商自身的能力和专长等。一般新城新区开发期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如图3所示。导入期通过各区块内核心项目的带动作用、辐射效应,提升新城新区价值;成长期在前期龙头项目的引领下,通过大规模的项目开发,形成规模经济;成熟期基本完成主要项目的开发建设,新城新区全面发挥经济效益,开发商获取稳定丰厚的投资收益回报。当然,开发时序并不是固化的,而应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条件予以综合考虑,也有一些项目,如城市综合体,开发成本高但价值较为成熟,可在初期以投资回收快、财务效益显著的地产项目为主,实现快速回笼资金,为后续项目开发的落地奠定稳固的财务基础。

(3)综合方案比选。根据定性因素与定量参数的综合进行情景设定,可形成不同的方案。财务测算和平衡是核心和重点。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依据,构建财务模型对不同方案进行现金流模拟测算,合理且较为精确地测算出计算期内的投资额、收益和现金流量,对财务生存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最终选取效益最优方案。

(4)形成规划。根据方案比选结果,最终形

图3开发周期

成一个满足各方要求、具备可行性的投融资规划,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选取合适的融资渠道,提供有效的投融资建议和对控规中的控制性指标进行

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投融资规划有核心的战略诉求和内容框架,但并非一成不变,而应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环境以及开发商的需求,在内容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比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旅游区开发等在投融资规划编制上都有较大的差别。2.4

运作模式

为了分散风险和提高效率,可采用PPP 的运作

模式,即由政府在法规范围内出台一些政策和给予一定支持,通过招投标或其他形式进行招商,授权适合的投资人负责开发。投资人成立项目公司(政府平台公司可参股采取混合所有制),负责新城新区的融资、建设和运营。以项目公司为载体,以项目资产和特许经营权益为保证,以项目收益为还款来源,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从而实现项目的顺利开发及运营,获取合理回报。如果新区内项目较多,且规模也较大,可根据项目的大小和属性成立专门的项目子公司,实现多级项目融资。运作模式架构如图4所示。

图4运作模式

第2期程哲,等:城镇化背景下的投融资规划框架研究?041?

3实证分析

3.1项目概述

四川成都市某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项目位于

成都市西北片区,距离市区约10km,项目占地86

公顷(含生态绿地54公顷),总建筑面积58万m2,

项目总投资35亿元,项目由当地政府引进某大型

国企负责开发。项目的定位就是打造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地、西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城市近郊

休闲消费体验地等三大发展目标。项目紧扣文化和

生态两大主题,主要由文化休闲街区、文化创意街

区、文化休闲居住区和文化休闲农业区四大板块组

成,通过服务核心和多级服务轴整合各个片区,形

成系统有序的整体布局。

项目由于用地限制,生态用地比重大,建设用

地较少,且包含大片集体用地,土地获取价格较高,

开发商迫切需求通过编制投融资规划过对项目进

行深入分析论证,在现有的用地限制和价格环境

下,建立合理业态配比和开发时序,从而实现最佳

投资效益,并做到资金平衡,项目可行,多方满意。

3.2投融资规划编制

根据业主要求和本项目的构成、属性、制约,

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编制了针对

性的投融资规划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总体分析。由于该新区具备一定的成熟

度,土地价值较高,初期投入大,溢价潜力大,市

场空间广,项目相互依赖程度深。针对新区特点,

从土地和资金入手,力求二者的最佳平衡,扬长避

短,采取了“期初一次拿地、分期滚动开发、引擎

项目带动、新区持续发展”的总体开发策略(参见

图5)。同时对园区内规划项目从用地性质、项目属

性、收益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运营模式建

议。

图5开发策略

(2)开发时序。在总体策略的指导下,将新

区项目集分为先导期、成长期、成熟期等3个阶段

(见图6),每个阶段由不同的项目组成,侧重点也

不一样。先导期通过住宅、招商中心、购物广场和

观光基地的开发,集聚人气,快速回收资金,以项

目的收益作为后续期的自有投入资金,实现项目集

滚动持续开发;成长期主要是餐饮酒店等商业地产

和博物馆等文化项目的开发,奠定功能布局,形成

集聚效应,促使新区基本形成项目集联动开发的增

值效益;成熟期是在前二期基础上的功能体系和空

间分布的完善,实现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内在增

长。

图6开发时序

(3)模拟测算。在确定了开发策略和开发时

序之后,对各期和总体的项目集进行了财务测算,

主要对项目的投资估算、收益评估、现金流量分析

和投融资分析,主要包括总体现金流、分期现金流、

全投资现金流、自有资金现金流、资金来源和应用

等。通过财务测算结果为开发时序提供依据,并对

其进行合理修正,也为项目集的融资策略和渠道提

供参考。经过多次对开发时序和项目经营方式进行

调整,最终测算得项目的总投资为34.9亿元,税前

内部收益率(IRR)为14.9%,税前净现值为61149

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5.7年,项目基本可行。

(4)其他关键问题。项目的开发资金除了自

有资金,考虑到投资人作为一家大型国企的优势,

融资渠道主要采用“现金池”委托贷款方式,充分

利用集团公司内部闲置资金,更好地实现投资收

益。

在财务测算时,对物业价格进行准确的估价和

预测直接关系到项目未来收益判断,也涉及到业态

配比的设计。本案例中,除了对区域房地产市场总

体情况,如供求关系、成交情况、发展趋势、目标

客群和市场偏好等进行调研分析论证,还采用市场

?042?工程管理学报第29卷

比较法,在周边选取条件相近、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可比实例,通过交易日期、交易情况、区位因素等修正调整,其中主要比较因素包括区位状态(商业繁华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环境景观、公共设施、临路状况等)、交易状况(土地使用权年限、规划限制条件等)、实物状况(建筑规模、建筑结构、平面结构、工程质量等),得出住宅、商业、办公等物业租售价格预测,并对各业态未来价格走向、年均涨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预测。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最终编制了多方案比选的投融资规划,为城市运营商进行新区开发提供了决策参考和依据。

4结语

投融资规划可以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操作性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推进各类新城新区开发,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证项目落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值得加以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基于项目管理和PPP理论提出了新区投融资规划的框架,并将其应用到具体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投融资规划是一个实践性较强且较新的领域,处在不断摸索总结和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本文只是尝试着提出了一个参考性的指导框架,需要结合实践进一步深化。在具体项目应用时,要充分考虑未来的不确定性、项目所处环境、投资人自身条件等因素,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细化和调整,从而使投融资规划更为合理,决策更为科学。总之,投融资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架构,需要根据实践中不断涌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姚士谋,陆大道,王成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策略

问题探讨[J].现代城市,2014(4):5-10.

[2]朱孟珏,周春山.国内外城市新区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J].热带地理,2013(3):363-372.

[3]方创琳,马海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新区建设与

土地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3(7):4-9.[4]崔健,刘东,林超英.后金融危机时代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投融资模式选择与创新——基于政府融资平台视角的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3(7):68-71.[5]马庆斌,刘诚.中国城镇化融资的现状与政策创新

[J].中国市场,2012(16):34-40.

[6]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

南金融,2009(9):9-10.

[7]李伟,苏中友,陈民.城市开发演进管理的决策支

持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3):34-39.[8]李伟,资亮,宫朝岩.通过投融资规划优化城镇开

发流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3):50-55.[9]朱咏,黄苏萍.创新区(县)投融资模式,破解资金

瓶颈[J].科学发展,2012(2):71-77.

[10]秦颖.基于区域综合开发的投融资规划思路探讨—

—以天津为例[J].经济视角(下),2013(5):27-28.[11]凌家琪.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划的思考——

以黄山市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3(2):39-41.[12]邹晓峰,许悟.基于政府视角的高新区园区开发投

融资规划:线性规划[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84-85.

[13]丁刚,陈阿凤.SD模型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投融资规

划中的应用——以福建省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30-33.

[14](美)项目管理协会.项目集管理标准(第二版)[M].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5]米歇尔·西里.项目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16]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

PPP)[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程哲(1979-),男,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项目融资;

蔡建明(1961-),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可持续发展;

杨振山(1979-),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地理;

王守清(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项目融资(PPP),项目管理。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科左后旗城镇化建设以建设蒙古族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坚持南移东扩的发展格局,抓规划、绘蓝图,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上档次,抓美化、变面貌,各项基础工作整体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左后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力度,做大县城、做精集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甘旗卡镇建城区面积13.24

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近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万人)。老城区三街六路总长29.12公里,新城区道路为九街五路,目前已完成铺设20公里。完成的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了博王大街、潮海街、巴彦路延伸、团结路延伸、建设路延伸及南工业园区路网工程。(2)市政工程。通过实施亮化改造,镇区路灯总数已到3000盏,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0余座,人行路彩砖硬化面积30万平方米,更新、扶正路边石8万延长米,新铺和改造雨水管网100公里。(3)园林绿化工程,每年自繁自育在各街路栽植各类花卉30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达到24平方米。(4)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20万平方米。(5)垃圾处理场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即将竣工。(6)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近期1.5万吨/日,远期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此外建筑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五年来共完成各类房屋建设工程271项,面积146.83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 (一)科学规划管理,拓展城镇空间。科左后旗投资135万元,聘请北京、沈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甘旗卡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金宝屯镇城市总体规划》、《甘旗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甘旗卡镇区 5.44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甘旗卡镇37平方公里和金宝屯镇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构筑了甘旗卡镇“东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之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之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公布,全文3万多字,共计31章。 《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第一时间做出了初步解读。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

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关注盘古智库(微信搜号码:pangoalzhiku,查找公众号:盘古智库),回复关键词“316”,可以看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全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第一篇规划背景 第一章重大意义 第二章发展现状 第三章发展态势 【第一篇规划背景】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 第一章重大意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80 摘 要: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 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又是当今城镇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当前发展的问题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阐释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发展小城镇应把握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城乡规划的角度为怎么发展小城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 ;机遇;挑战;策略Abstract:Developing small cities is a way to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lso, following a new path of urbanization is a trend in toda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 of small citie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i n t e r p r e t i n g t h e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small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in the end.Keywords:new urbanization;small cities; opportunities;challenge;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6-0080-02 1 引言 随着2011年我国内地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在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小城镇作为沟通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不仅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必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现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城乡问题,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保持稳健的城镇化进程,关键在于发展小城镇。 2 小城镇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2.1 小城镇的定义 关于对小城镇的具体定义,各个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小城镇是指建制镇(包括县城镇),有的人认为小城镇是指小城市和建制镇,还有的人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农 村集镇。从行政建制来说,宪法规定,“镇”作为“县”以下层次的一级行政建制,其对应的行政管辖范围一般是面积达几十甚至几百平方公里的、包括大量农业用地和以农业人口居住为主的村庄在内的“镇域”。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镇”又分为“镇域”和“镇区”两部分,镇区通常为镇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面积通常很小,是一个镇的核心区域;镇域则包括其他的农田、林地等农业用地和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村庄用地。 综合各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小城镇一般是指以建制镇政府所在地的镇区部分,具有一定的非农业人口、非农产业聚集规模,并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是当地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小城镇发展不仅仅是指发展和完善原有镇区区域,还应包括以原有镇区为基础,带动周边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移,实现农村城镇化。 2.2发展小城镇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小城镇不仅对农村地区有重要意义,对大、中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和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仇保兴部长总结了小城镇具有中间传导、分工、示范、提供就业、吸引劳动力和服务农业发展六大功能。具体来看,小城镇首先承担着大中城市向农村的经济辐射的传递功能,是农村和城市进行商品、信息交换的中转站;其次,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在生产成本、环境容量、自然禀赋三方面有协同作用;第三,小城镇是向农民展示城市文明的橱窗,也是推行科学技术的示范基地;第四,小城镇的创业与就业的成本较少、门槛较低,可以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五,小城镇是农业调整结构的引导中心,可以服务农民和农业。可见小城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我国小城镇发展概述 3.1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以来,我国的小城镇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到2011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10683个(含县城关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18万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39亿。在这些建制镇中,已经有14674个建制镇编制了总体规划,占总数的87.5%。全国村镇建设总投入达到10808万元(2010年《全国城乡统计年鉴》)。 3.2小城镇发展的问题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但具体来看,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处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背景下,再加上部分领导政绩工程的心态,导致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我国的小城镇规模普遍较小,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城镇规模源于长久形成的行政区划,由于早期我国的经济水平较低,而较小的城镇规模有利于管理,故形成了现阶段城镇规模较小的局面。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以及改革的深化,小规模的城镇由于发展空间以及辐射区域的狭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又难以扩大其规模,形成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聚集。 第二,资金短缺导致小城镇建设高速度、低质量。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大问题,也是关键问题。我国小城镇建设,虽然投融资体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对于大部分小城镇来说,地方政府投资仍是主要渠道。由政府主导投资的建设虽然速度快,阻碍小,成果明显,但是受到乡镇官员任期的影响,建设项目往往投入短,见效快,生命周期较短。并且小城镇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不能依靠市场手段调节和维系其投资建设,缺乏吸引企业投资的能力,使得小城镇的建设缺乏长久的动力和支撑,小城镇发展质量不高。 第三,小城镇建设重“工”轻“农”。忽视发展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我国目前小城镇发展的一大特点。虽然我国大力推行以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城乡统筹战略,但是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其发展不可能脱离农业和农村经济而成为另外一个经济体。目前我国的小城镇发展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一味地壮大其工业结构,占用大量土地新建工业园区,企图通过招商引资来获得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会造成对土地及资金的浪费,而且引进的多为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对原有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笔者认为对于小城镇来说,农业是其区别与城市的优势产业,是小城镇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推力,故小城镇的建设应该重视和农业的关系,把握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尺度。 第四,小城镇建设缺少合理规划。 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小城镇开始主持了总规的编制,但是有的小城镇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过分地强调其发展优势,夸大其定位,忽视其资源禀赋,使得在实施层面很难得以落实;其次,在规划实施中往往是优先布局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较为迟滞, 作者简介:周维思(1991-),女,湖北黄石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Small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周维思 Zhou Weisi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作者:泛华志达 2015-04-13 13:16 关键词:北京,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人气188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还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北京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重复欧美城镇化的老路,也不走拉美城镇化的道路,不是城市功能在郊区的线性延伸,简单走“新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也不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单递加,而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北京市市情的要求,结合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和时代特征,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根本制度性鸿沟基础上的重新调整,既是郊区农村发展的机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以往北京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模式总结,提炼为开发商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农民与村集体主导模式、绿隔征占模式、整建制转居模式五种。 1、开发商主导的模式 目前,完全由开发商主导的模式已不多见。一些村在发展初期,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政府财政相对紧张,往往是以开发商为主导,开发商拿走了大量的好地,产生许多遗留问题。 这类开发建设模式主要采取由开发商征占土地,依靠土地使用权证向银行融资,进行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完成城市化建设。开发商在拿走大片土地的同时,还需完成征地拆迁、人员安置以及公共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2004年以前,这类开发建设模式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混淆,比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本应由政府配建的项目交给开发商开发,而开发商往往不落实。纯利润导向,开发商开发项目以利润为导向,并不能很好的考虑村民的利益。单项目平衡,开发商只追求单个项目开发的平衡,不进行区域统筹考虑。一次性合作,项目开发完成后,开发商便对该项目不再进行任何投入。 2、政府主导模式 近年来,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方式,开始掌握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改造建设的主导权,并以大区域资金平衡的办法,使多年搁置的改造建设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有效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形式是以区县和乡镇政府为实施主体,主要通过土地储备的运作机制,依托土地储备中心解决融资,进行征地和一级开发,同时解决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偿、转局和社保问题。在此模式下,农民的利益教有保障,一些难以开发的地块,也得以有效推进。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xx,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xx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

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 宁越敏 杨传开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Ning Yuemin Yang Chuankai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As China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s are gradually emerg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the transition of urban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 the concept of new urbanization is put forward, and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hot topic and focus of attention. The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in China, and then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Last,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four strategic focus of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传统城镇化道路逐渐显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在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的推动下,城镇化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新时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回顾了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然后从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角度探讨中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最后就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若干思路。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城镇化发展新动力;以人为本,促进社会融合建设包容性城市,推进以国民为对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推进体制创新,关注小城镇发展,提升小城镇发展活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会融合;生态文明;新型工业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相辅相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作者简介:宁越敏、杨传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 1、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时期是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2、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城市的产生与人类技术的进步和阶级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3、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历史上将由“采集”和“狩猎”向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演讲,称为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4、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当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人们需要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于是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劳动分工。此时,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逐渐发展为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5、发达的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第二节城市的概念 6、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差别:P4 7、城市的设置标准:P5 8、城市的类型:P6 9、城市的布局形式:P7 第三节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0、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古代城市发展阶段和近现代城市发展阶段,以18世纪末蒸汽机为界。具体见P9 11、近现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和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P13 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的集中发展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弊端是环境污染和交通困难。 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卫星城镇,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 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典型现象是,在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大、中、小城市连绵发展,形成巨型城市群或城市带。典型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城市连绵区”、“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12、城市未来发展趋势:P22 13、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P28 第四节城市化 14、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过程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它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也包括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前者是直接的城市化过程,后者是间接的城市化过程。P32 15、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虽然有多个指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水平,但能被普遍接受的是人口统计学指标,其中最简明、资料最容易得到、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指标。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16、城市化的阶段规律: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P3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工业地产发展的机遇与趋势

编者按 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工业地产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趋势下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实践方式。工业地产是我们企业必须要具备的发展能力之一,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分析研究与实践。作者在此文中,详细介绍了工业地产的发展历史和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并大胆地预测了工业地产良好的发展前景,观点鲜明地表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工业地产的信心和希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工业地产发展的机遇与趋势 前言 今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这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通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展开,也成为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最大亮点。在《规划》出台之后,伴随着国际形势趋于利好,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转型与升级,工业地产必然在生态工业园区、智慧城市、工业物流地产等方面迎来新一轮的市场发展机会。 新型城镇化针对目前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过分追求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等问题,未来单纯以住宅为主的新城新区规划将受到严格限制。而对于现有的新城新区,未来将加强功能改造,“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逐步纠正新城新区空心化。很明显,要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创建宜商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必然离不开工业地产的发展,工业地产的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中之重。 可见,在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工业地产所面临的新机遇和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工业地产的概念、环境、机遇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来重点阐述和分析。 一、工业地产综述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从报告中可以得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而工业地产是这一进程的必然产物。 工业地产是指在新经济、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以工业楼宇、工业厂房、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用房为主要开发对象,集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为一体的工业物业总称。工业地产的发展与工业园区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在专业的工业地产商出现之前,工业地产就是工业园。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2019年投融资策划咨询模式创新能力建设 试卷

2019年投融资策划咨询模式创新技能里建设试卷82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万亿元。 A.0.5 B.1.2 C.1.35 D.1.5 2.保险资金投资的PPP项目,承担项目建设或运营管理责任的主要社会资本方的主体信用评级不低于()。 A.AA B.BBB C.AA+ D.AA- 3.在PPP项目的股权投资者中,()通常是财务投资者。 A.施工企业 B.设备供应商 C.投资运营商 D.金融机构

4.要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服务实体经济 B.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C.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D.落实去杠杆的总体要求 5.可以长期积累“中产阶级的养命钱”的金融产品是()。 A.投资基金 B.信托产品 C.保险产品 D.互联网金融 6.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中使用了()。 A.世行贷款 B.亚行贷款 C.国开行贷款 D.西班牙政府贷款 7.主要由省级国有企业负责投资的基础设施行业是()。 A.铁路

B.航空 C.电力 D.高速公路 8.赣州市章贡区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PPP项目的合作期限为()年。 A.10 B.15 C.20 D.30 9.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各地要落实()责任,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 A.主体 B.属地 C.领导 D.监督 10.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中,()是对接其他各方主体的中心法律主体。 A.SPV B.原始权益人

C.信用评级机构 D.受托管理机构 11.浦东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中,合资公司中外方的持股比例为()。 A.30% B.49% C.50% D.51% 12.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亿元引导基金。 A.500 B.1000 C.1800 D.3000 13.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约定的争议解决机制不包括()。 A.运营协调委员会友好解决 B.专家小组调解 C.仲裁

浅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浅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摘要: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基于国际城镇化历史 演变的一般趋势,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历史积累与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新型城 镇化更加注重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实现城镇化,包括物质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和 权利的需求。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 引言 虽然当前国家推行的“特色小镇”建设,赋予了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等重任,但“特色小镇”仍然需要回归到现代城镇体系,惟有此,“特色小镇”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如 今房地产业两极分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去库存”的背景下,以房地产企业主导的“特色小镇”建设非但不可行,而且势必会导致房地产库存增加,只有小镇产业发展的特色化,才能使“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背景、关键特征与发展机遇 1.1 基于宏观层面的发展机遇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宏观层面的发展机遇探索主要要首先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正如2014年我国所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所指出,应该做到对城镇生产区、办公区、商业区、生活区等等功能区的有效规划与建设,并全面推进功能 混合与产城融合,实现对城镇化空间结构与管理格局的发展方向优化。对于特色小镇的规划 建设而言,它应该基于先质后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来推动小镇综合发展,实 现它对于城市中心人口过于密集的疏解功能。从特色小镇的宏观发展规划来看,它也应该充 分体现自身特色产业,将农业服务与“三农”真正结合,大力开发特色资源与区位优势,将小 镇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并通过新型城镇化理念引导,包括市场培育运作、商贸物流、资源 加工配合交通枢纽大力建设来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城镇。本文认为,特色小镇在发展规 划方面一定要抓住城镇化优化发展机遇,做到科学发展自身定位,明确城镇功能内容,实现 对人口经济集聚能力的有效导向,即将人口与产业从大城市及城市主城区中引导、分散、转 移出来,为城市周边小镇带来更多资源与发展机遇,实现城市乡镇共同发展。 1.2 基于中观层面的特色小镇发展指导响应 从中观层面来看,特色小镇规划必须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 大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动资源、项目与产业整合,实现区域性产业集聚与升级,为特色小镇持续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再看中观层面,特色小镇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对产业进行 定位,对文化内涵与社区功能进行明确实施,进而实现发展空间平台的有效完善,为地区生 态环境发展助力,特别是强化政府方面的引导,做到服务保障到位。 2 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要素 2.1 “新”—创新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有别于传统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修正和优化,更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新”理念。一是创新,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变革趋势,将智慧城市、“互联网+”、健康城市、低碳经济等新的发展理念融入特色小镇建设,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创新创业新载体和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协调,从传统城镇化的二元结构框架向 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框架转变,将特色小镇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乡镇产业转型升级结合 起来,突出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互补性;三是绿色,在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中要遵循资源 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原则,坚持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依托现代技术开发新能源、新材料, 打造绿色城镇;四是开放,顺应全球化发展需要,在开放环境下谋求发展,既要打破行政区 划限制,在大开大合的城镇体系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又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 手段植入新鲜活力;五是共享,既要实现城乡人民共享特色小镇发展成果,同时又要增强特 色小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2.2 “特”—强化特色塑造 特色小镇建设要在“特”字上做足文章,强化特色塑造,避免小城镇建设的同质化。“特”重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 焦点。下面是为大家搜索的一篇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社会经济转 型的关键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妥善应对种种挑战。城镇化的成功将大力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扬州地区城镇化建 设经历了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低速起步阶段和90年代中后期 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城乡差距明显,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弊端;近 年来,为了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扬州开始步入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早在“十一五”期间,扬州就已经认真贯彻城镇化发展纲要,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扬州市“十二五”发展更是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它是“创新扬州、精致扬州、 幸福扬州”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我们要肯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分清形势,勇于发现不足,善于抓住机遇,沉着迎接挑战。 本调研报告将分析解读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文件, 全面分析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挖掘现

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苏南和浙江等地城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最后得出关于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新型城镇化是我党十八大制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重要的改革发展引擎。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1.2新型城镇化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镇化,我党正确分析传统城镇化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新”的内涵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本次新型城镇化提出了7大原则,即: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将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同步发展;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触觉的延伸,以乡镇为单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结合我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形势,做出符合国情现状的城乡规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这对当下我国城乡规划的理念、模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会促使我们在进行城乡规划时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以便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对当下城乡规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转型。 标签: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经济社会条件和区域的差异性,小城镇拥有不同的矿产、文化、自然、人文、经济等资源。我国小城镇经济化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小城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制定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目前,根据我国小城镇自然、区位、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不同,我国的小城镇表现为不同的类型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是基于促进城镇化的全面发展和根本转型而提出和实施的,相当于开辟了一条新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以促进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要实现这些就必须要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从物到人的转变:首先,应该重视对于人这个个体的全方面发展,并且充分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其次,要从城乡关系上,实现城乡一体化格局,得实现只重视城镇发展而忽视乡村发展向城乡互相带动、共同发展的转变,最后要从动力机制上,实现农、工、商向城市的转变,保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平衡发展。在制度创新上,要从自下而上的探索向顶层设计和基础创新相结合的政策保障方向转变。 二、城乡规划转型的必要性 我国的城镇化需要从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转变。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是要把农村都变成城市,更不是追求城乡的“一样化”。而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不是追求城乡的一致化,更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按照规律协调发展,整个世界都有它特定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没办法脱离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事物独立的发展,城镇的发展和乡村的发展协调是个典型的例子,走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道路,包括城乡空间的协调发展、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的协调发展、城乡文化和风貌特色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内容。同时要保证城镇与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小城市的发展也不能滞后,不能一味地发展大城市,否则很容易失去平衡。 三、城乡规划转型思考之“以人为本”

投融资概念创新

投融资概念的创新 传统的投资、资金、资本、金融、融资和筹资等有关概念难以准确的描述经济现象。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投融资”这一全新概念并在实际部门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学术界对于投融资概念的认同感却显得相对不足。为此,我们对投融资概念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意义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专门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愿为进一步推广这一新概念尽微薄之力。我们的主要观点与结论如下: (一)、投资概念与金融概念之间相互交叉重复。 现实中对投资的定义可大致归纳为如下三类:即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中与消费相联系的投资概念;与固定资产相联系的基本建设投资概念;与股票、债券等相联系的金融资产投资概念。金融的概念一般可理解为资金融通,也有视其为“货币流通的调节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其中,金融资产投资概念就集投资和金融概念于一身。 从融资方式角度看,虽存在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说法,但从内容上往往让人产生与其它概念重复交叉的感觉:第一,总体上看,间接金融与金融的定义近一些,而直接金融与投资,尤其是金融资产投资的定义近一些;第二,从间接金融的三方看,不可能全是“融资方”,按中文的理解和说法应该是: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向银行借款是筹资,作为处在资金剩余方和资金不足方之间的中介机构即银行才是融资,而作为资金最终供应方的居民则是投资(符合在银行开设存款户头的投资定义);第三,从直接金融的各方看,也不可能全是融资方,实际情况是作为资金需求而发行有价证券的企业方是筹资,作为资金供应而购买有价证券的居民方是投资,作为不同于银行中介机构的券商充其量也只能视为起到融资的作用而已。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以下几点:一是金融概念比较总括和笼统,即如果对应筹资、融资、投资等各具相对内涵的概念,“金融”到底是什么就显得不那么清晰了。二是金融与投资在概念上存在重合或交叉。这是因为就实际资产的形成而言,投资概念是独立的。但从金融资产角度看,就很难区别有价证券的投资与直接金融,开设存款户头的投资与间接金融的差异了。三是投资与融资概念也有交叉。这是因为如果以“为着预期收益而进行的投入”来定义投资的话,那本来作为融资概念出现的银行发放的贷款也符合这个定义,因为它可以说是“为获取利息收益而投放本金的活动”。 (二)、使用投融资概念的意义 投融资概念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既能函盖传统概念中各自的内容,又能在实际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形成、筹资、融资与投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以对相关现象的准确描述来面对在传统概念下难以解决的问题:适合对独立现象作分别或综合的描述,此为其一。投融资=投资+融资,既可以包含传统的投资,又可以指传统的融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适合对现实经济中复合现象的描述,此为其二。我们知道,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Stagflation)概念,是对以往Stagnation(停滞)和Inflation(膨胀)两个独立现象合为一体的综合描述即一种新经济现象。同样,如果将投资(Investment)和融资(Finance)合成为“投融资”(Invesnance)的话,那么这一概念也具有反映投资和金融两个独立现象的综合特征。 一种现象是“投资融资化”。当前,投资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投资额大于资本金,其特定含义是两者之间的缺口不但来源于银行的贷款,而且这种以债权债务为内容的“非出资”形态成为投资额的主要部份。这种对于企业而言是投资或者说是实际投资,而对于银行来说则是融资或者是金融资产形成的状况,无论使用投资还是金融概念似乎都不合适,非投融资概念莫属。 另一现象是“融资投资化”。与居民在银行储蓄,银行运用储蓄向企业贷款,企业运用银行融资从事投资的各自独立行为相比,“融资投资化”则体现在有价证券的发行市场方面,表现为通过股票、可转换债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行为。例如,传统概念把投资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金融也可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