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行政伦理问题及其实质_刘可风

 第56卷 第3期2003年5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 Vol .56.No .3May 2003.295~300 ○伦理学

论中国行政伦理问题及其实质

刘 可 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0)[作者简介]刘可风(1953-),男,湖南茶陵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经济学博

士,主要从事经济伦理学研究。

[摘 要]讨论行政伦理问题不能从原则出发,而应从现实出发。真正的行政伦理问题不

是那些正确的好听的口号,而是如何处理现实行政伦理关系中必然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如何走

出行政主体的行为选择所面临的伦理取向的两难境地。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处于行政系统

中的人,是首先满足向直接上级负责、让上级满意和高兴的伦理要求,还是首先满足向下负责,

让群众满意和高兴的伦理要求。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构成了行政伦

理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社会既是一个“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社会,又是一个“官本位”

盛行的等级身份性社会。只有真正完成中国社会的转型,建设起现代公民社会,行政伦理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关键词]行政伦理;公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B 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 (2003)03-0295-06

一、当前行政伦理研究质疑

当前中国行政伦理研究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基调:第一,在公共行政体制内界定行政伦理的内涵;第二,却在公共行政体制外提升行政伦理的层次。按照第一个基调,“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政

府过程中的伦理”[1](第3页)。“行政伦理是指国家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以及行政道德

规范现象的总和”和“行政体制、行政领导集团以及党政机关在从事各种行政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事务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和行政道德的总和”[2](第73页)。行政伦理“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行政机关整体

的伦理约束、导向的机制,二是行政机关人员,即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操作”[3](

第6页),是这两类相互联系的行政主体的道德理念、道德准则、道德操守的学说。行政伦理甚至就是一种职业行为规范,是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按照第二个基调,“行政伦理处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最高层次”,是“伦理

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1](第3页),是“公共行政主体即整个行政系统的特殊伦理要求”[4](第2页)。

应当说,这样教科书式的界定行政伦理概念的内涵和层次,具有从原则出发的一般抽象意义。但是,如果我们承认行政伦理是实践伦理,这就有值得商榷之处了。

首先,讨论行政伦理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任何行政主体都是处在一定类型的社会运行结构之中,不同的社会结构形态决定不同的行政主体及其伦理关系、伦理精神、伦理观念、行政人格、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选择的道德倾向和评价标准。那么,我们在讨论行政伦理之前,是否应该先考察一下它的主体所赖以存在的社会运行模式呢?如果一个国家行政机关是建立在传统等级身份性社会 收稿日期:2003-02-25

296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56卷 

中,整个社会运行机制是自上而下的“大政府小社会”模式,行政权力高于公民权利,行政权力覆盖全社会一切事物,控制和调配全社会一切资源;或者如果这个国家行政机关是建立在权利平等的公民社会中,社会运行模式是“小政府大社会”,公民权利高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不过多介入社会经济生活和经济资源配置,而是为公民享受和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行政伦理的内涵、规范和功能显然是不一样的。因此说,脱离既定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模式,不顾社会、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把中国古代行政伦理、西方行政伦理与现代中国行政伦理混为一谈,就会流于空泛的概念演绎,这正是当前行政伦理研究的误区:人们热衷于用传统农业社会的清官伦理情结来引导现代中国社会的行政伦理行为,或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革命伦理和道德理想来衡量今天中国市场经济社会的行政伦理行为,或用西方市民社会的公职伦理来类比中国特色的行政伦理行为。

其次,将行政伦理置于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层次,或将行政伦理视为特殊必要,无论论者主观意图如何,实际上是基于社会权力等级结构,并从权力和权力者的视角出发所做的界定。因为这种层次上的界定,隐含了政府高于社会,官员高于公民。表面上看,似乎可以通过提出这种高层次的道德要求给予政府及官员更强的伦理约束,抑制腐败蔓延,实际上却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政府官员居高临下的权力意识和道德优越感。由于在这种假定官员道德高尚,而现实中官员道德观念又并不比一般公民高尚,且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官员的败德就是难免的。

最后,最重要的是,上述两个研究基调并没有把行政伦理作为一个真正可以讨论的伦理问题,更没有触及行政伦理问题的实质。所谓行政伦理问题,应该是指从伦理角度,发现和讨论行政主体在其作为时有没有内在的必然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伦理冲突,如何看待和解决这种冲突。如果没有内在冲突或者刻意回避冲突,只是泛泛论证一些永远正确的应然判断,如笼统地论证行政伦理的价值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行政伦理研究,就流于空话、套话甚至废话;如果承认冲突,但却事先规定了冲突一方有伦理依据,另一方则没有伦理理由,如论证行政伦理的价值冲突是廉洁奉公与以权谋私的对立,行政官员是做公仆、清官,还是做老爷、昏官、庸官、贪官,这样的行政伦理研究因为有不言而喻的明显是非标准,也变得毫无意义。真正的行政伦理问题应该是指,行政主体行为发生相互冲突的选择,且都有伦理依据,都存在一定的伦理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主体应当怎么办。其中,隐藏在各种具体的特殊的行为选择冲突背后的伦理矛盾,就是真实的行政伦理问题。显然,在不同的社会运行体制下,对这种行政伦理问题的认识、评价和把握是有别的,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条件,先天地绝对化地确定其是非对错。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行政伦理问题及其实质

如前所述,行政伦理问题产生于特定行政主体赖以存在的特定社会,那么,欲考察中国的行政伦理问题及其实质,必先考察中国社会。近25年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人治国家向法治国家、特别是由等级身份性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这一转型期的特点是,新旧两种社会运行体制和结构要素的痕迹并存,并直接间接地影响到行政伦理的建设,使中国现实的行政伦理观念与实践呈现十分矛盾的状况。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中国社会从20世纪中叶起,建立了人民共和的国家制度。共和即由公民选举产生国家代表机关与国家元首的制度,它标志着公民这一概念所拥有的“主权在民”的基本权利,标志着公民权利派生国家行政权力,也昭示出人民决定国家命运,而不是国家决定人民命运的历史法则。事实上,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初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行政主体最清廉公正的时期。无论是恢复国民经济还是土地改革运动,无论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还是第一部共和宪法的颁布,真正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于当时的国家行政机关和人员直接来自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为人民出生入死,与人民血肉相连,与旧政权的腐败、独裁、与战乱形成了鲜明地对照。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国家的目标努力。市场经

济一方面造就了无数自主决策的利益主体和法人主体,一方面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惟一主体的社会管理方式,公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人格,出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介性的民间社会组织和交往形式,从而使中国公民社会逐步展现其合理性和现实性,为新型行政伦理加固了体制性根基。反映在社会伦理和行政伦理之间的基本的伦理关系,就是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主体,政府公务员是全体公民的公仆。在这个关系之上,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是公正、廉洁;价值核心是勤政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价值目标是让人民满意。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等级森严根深蒂固的身份性社会,其行政伦理思想,是恪守“五伦”特别是君臣之礼、父子之伦的臣民或子民伦理道德规范。虽然其中也有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行政伦理思想传统的精华等。但从根本上说,即使是其精华,也笼罩在皇权家天下的封建关系之下,表现为一种特权,是上下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固定不移的等级身份行政伦理体系。所谓“爱国”就是“忠君”;所谓为整体和国家而献身,就是臣子下属对“主子”和上司不得逾矩、不得僭越、俯首听命的等级身份伦关系。这种等级身份伦理关系是产生双重行政人格的温床,在行政系统内以官阶职位的高低定守于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由于中国近代没有像欧洲中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那样,由传统等级身份性社会转型为以自由和契约为特征的市民社会,没有公民道德赖以产生的公民权利的社会背景和制度基础,丧失了历史机遇,因而中国传统社会及其传统行政伦理与建立在现代公民社会之上的现代行政伦理在本质上是格格不入的。

中国的人民共和制度建立以来,传统的等级身份性社会关系及其伦理观念并没有真正被消除,而是换了一种形式存留了下来,并且在一段时间里,借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行政权力得以巩固和强化。由此形成了尚不够格的新型公民社会与超稳定的旧行政伦理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其主要表征是“官本位”,并表现在社会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双重伦理关系中:

在社会系统,一是中国社会长期一穷二白,经济资源短缺,物资供应匮乏,使得公民平等的经济权利不可能充分实现,而行政官员则可以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地位合法占有各种稀缺的物资资源。不同的社会身份和是否握有行政权力,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诸方面所能享有的权利之间有巨大差异。一个普通公民,即使他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也不能到专门为高级行政官员开设的特供商店购买特供商品,乘坐飞机和火车,入住宾馆和医院病房,甚至订阅某些报刊资料,都受到限制。这种“官本位”社会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公民来说,只是被要求履行公民义务,而不能实现自己应有的公民权利。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里,争取获得甚至夺得行政权力,是阶级斗争的头等大事,谁掌握了权力,就意味着谁可以支配、给予或剥夺他人公民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伦理服从于政治权力斗争,基本上无道德可言。

二是为了整治旧中国留下来的一盘散沙的烂摊子,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新中国建立并不断强化了过于庞大的国家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方面造成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各个村落、街道,吃财政饭的“国家干部”过剩,机构臃肿,使普通公民背负着养活比重太大的行政人员的义务;另一方面造成公民自组织萎缩,公民社会所必备的各种非政府的法人组织、民间社团、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寺庙和公园,几乎一律官员化、行政化、等级化,出现了官僚泛化现象,使人们普遍缺乏公民自我意识,公民的权利只能徘徊在对其当权者越来越深的依赖和要求中,只能以行政权力机关制定的道德标准为惟一尺度。以至于一旦政府权力退出或一时“缺位”,人们反而无所适从。由于行政权力全面介入社会生活,使得一旦独揽某项管理权限的人,有了进行权力“设租”的大量机会,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特别是中国采取市场经济取向的渐进性改革后,在较长的摸索阶段,行政权力介入市场太深,仍然掌握着调配大部分社会资源的权力。这里,权力带来的个人或小集团收益的诱惑和刺激,远远大于行政伦理约束的力量,行政官员的败德行为和权力腐败就不可避免。

三是由于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小农经济如汪洋大海,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大企业,企业小社会”的计划经济模式和不间断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使社会与行政系统之间处在不间断的分散主义与家长制一言堂、无政府主义与权威主义的磨擦、冲突和妥协之中。社会中297 第3期刘可风:论中国行政伦理问题及其实质

29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56卷 

每一个单位甚至家庭都是各自独立的“行政权力”中心,都有着各自的“一把手”。它们对上要求分权,对下要求集权。这里的行政伦理是,处于各个单位的人,首先是按照本单位的利益和伦理要求,特别是“一把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后是对上级负责,最后才是对其他单位和社会公民负责。

在行政系统内,“官本位”的体制安排是领导职务刚性、身份固定化。即一个人一旦获得了行政职务,在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只要无过错或有过错而不被追究,他就只能上不能下;即使退休,他的身份、级别及其待遇不变。由于行政权力结构呈金字塔状,这就必然造成官员过剩和滞留,进而形成错综复杂的行政伦理关系。冗员除了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和办事效率低下以外,在行政体制内的最大危害是,由于僧多粥少,为了争夺较为稀缺的权位,必然形成跟人而不跟法律政策的内部通行规则,人们热衷于运用各种手段建立官场人际关系,把行政公职关系、工作关系变成私人关系,甚至以行贿谋取高位,使行政系统内明哲保身、弄虚作假、阿谀奉承、投机钻营、拉帮结派、尔虞我诈之事不绝,形成庸俗的关系网和复杂多变的派系,忠诚老实、踏实肯干、襟怀坦白、勤政廉正、亲民守法的人有时反而处境艰难,这一切则造成“人治”盛行而“法治”难行,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由法的公正变为人(上级领导)的偏好。

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系统内形成了一整套自身适用的职业伦理规范,即在上下左右纵横的多维行政关系中,其实际上的价值取向和核心目标是朝上的,就是服从上级,向上级负责。这里的上级,包括上级组织和上级个人。在许多情况下,对个人(“一把手”或直接领导者)的服从超过了对组织的服从。这一价值取向的逻辑前提是,上级比下级高明,上级永远是对的,上级的决策一定是正当的和和善的。因此,任何一级行政机构和官员,在做行政决策或行为选择时,首要的直接的行政伦理要求是,严格按上级指示办,与上级保持一致,让上级满意;更进一步的伦理要求是,揣摩上级意图,投其所好,让上级不仅满意,而且高兴。正如相声大师马三立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言:“领导不高兴就是我们犯错误”。

上述现实行政伦理关系的矛盾现象,形成了中国行政伦理的真正问题,应该予以充分的审视和分析。而作为行政职业规范的现行行政伦理,在社会体制转型和双轨的情况下,同时并行着两套规则。一套是以法规、文件等文本形式出现的显规则,这套规则要求行政主体在社会系统中按照向下的价值取向,即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选择行政行为,在这一前提下,在行政系统内按照向上的价值取向,即个人服从组织、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的价值取向选择行政行为,这套规则在国家大政方针、事关全局的宏观领域、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件中,对行政决策和官员行为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另一套是以习惯、俗成等非文本形式流行的潜规则,这套规则要求,无论在社会系统还是在行政系统,也无论上级组织或上级个人对错,下级首先必须服从上级,包括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下级个人服从上级个人、下级组织服从上级个人,它在日常行政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起作用,是大多数行政人员能够入此行、进此门、站稳脚跟的最起码规范,就像《红楼梦》里的“护官符”一样,须叟不能离身。

在实际行政行为选择中,两个规则的伦理冲突是大量存在的。冲突的焦点就是,当发生上级意志与群众意志不统一时,作为行政公职人员,应该怎么办,是选择首先对下负责,还是选择首先对上负责。这是一个实践伦理难题,是一个两难选择。我们既不能以后一规则否定前一规则,也不能简单地以前一规则否定后一规则。因为“对下负责”是为人民服务这一行政伦理宗旨的直接体现,而“对上负责”则是所有行政组织系统得以保持正常运转的基本规范和行政人员个人起码的职业要求。一旦发生上下意愿错位和分歧,处于中间的行政人员的伦理处境是两难的。极端的如彭德怀,选择“对下负责”、“为民请命”,而不为潜规则所容,被罢官;又如陈少敏,选择“对上不盲从”,成为惟一不举手表决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中央委员,而被批斗和弃用;至于中下层行政人员由于触犯了潜规则而遭“封杀”者不胜枚举。故大多数官员宁可有时违背自己的良知和做官的初衷,也选择服从上级,在伦理上是有合理性的,因为在两种选择的权衡中,他们所承担的伦理责任有所不同。如果他们选择后者,人们会因为他们身在官场,身不由己地卷入伦理选择冲突,不得不牺牲自己立场而谅解他们;如果他们选择前者,则由此引起的所有的伦理责任将由他们个人承担。选择后者的合理性还在于,只要看准了和跟定了某个上级,其在仕途上的风险最小,而获得成功和升迁的概率最大,这符合人们刚性的心理预期和人的本性要求,因而无可厚非。

上述行政伦理矛盾的产生是必然的,其根源在于行政主体所处的特定社会。如果在纯粹“官本位”的封建社会,这种矛盾不存在,因为官员只要忠君和惟上就行了;如果在理想的民主社会,这种矛盾也不成立,因为公职人员只要真正以民为本就行了。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当代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又很不够格,仍然没有完全走出“官本位”的等级身份性社会。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现实,就是中国行政伦理问题的实质所在。

三、行政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条件刍议

行政伦理问题的解决是可能的,但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从理论上说,其假设条件是,在社会系统和行政系统之间、或在行政系统之内,上下意志完全一致。这样,对上负责就是对下负责,反之亦然。这种假设在现实中很难成立。并不是说中央意志与人民意志不一致,而是说在庞大的社会和行政系统中,上下级关系层次繁多,不可能做到层层统一。某一层次的行政官员的行为选择,即使能够做到上对得起国家,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下对得起百姓,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但仍然不一定能与上级一致,让上级满意。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当一位农村基层行政干部向中央反映“三农”问题的时候,虽然可以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肯定,达到向中央负责和向农民负责的高度统一,也达到维护党的政策和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但仍然可能是他的直接上级所不能容忍的,因为他破坏了行政伦理的潜规则。除非是特例,一般而言,他的行政生涯、他的仕途就此终止了。

现实的条件是,如果行政主体赖以存在的这个社会仍然是一个等级身份性很强的社会,那么,解决行政伦理问题的惟一可行途径就是,通过对直接上级负责,间接实现对下负责;或者先选择对上负责,而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对下负责。这种解决方法具有较大的不可靠性。

因此,我们必须创造这样一个条件:实现由等级身份性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转变,使行政主体处于现代公民社会中,行政伦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在这种社会中,行政人员的惟一伦理取向就是向公民负责,让公民满意;并且通过向公民负责来实现向上级负责,从而维护行政组织的内部正常运转。现代公民社会与传统等级身份社会的行政伦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允许行政伦理像后者一样,特殊于和凌驾于社会道德体系之外与之上。现代行政伦理一刻也不能脱离公民道德而独存。

从因果关系来看,公民道德是行政伦理的基础,行政伦理的水平和完善,取决于公民道德的水准和健全。我们不能企求在一个公民道德素质低下、公民道德意识淡漠的社会建立起高层次的行政伦理,因为所有的行政官员都应来自普通公民,都应是作为合格公民被其他公民公推产生;所有的行政伦理规范都应来自社会伦理规范,都应是作为大多数公民认同的规范被归纳出来。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一个道德自觉性普遍低弱的群体,还可能要么产生出道德上和自己一样差甚至更差的官员,要么寄希望于出现一个天赐的道德高尚的拯民于水火的清官,那么在现代社会,这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从内涵来看,传统的行政伦理,无论是讲清廉公正,还是讲爱民如子,都隐含着行政权力居高临下地俯视和施恩,而权利已被剥夺或部分剥夺的老百姓却感恩戴德、顶礼膜拜的不对等关系。而现代的行政伦理的基本点就是把这种不平等变为平等,其内涵是维护和保障全体公民依法享有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利并承担相应的公民义务,实现公民本位而非“官本位”。

从功能来看,行政伦理并不是解决行政官员是否追求或具备崇高的理想道德境界,而是解决他们是否遵循行使行政权力或做行政事务的约定行为规范的问题。行政官员个人品德能否达到高层次是有差异的,他是否愿意追求高境界是他的自由,但无论他境界如何,都必须达到起码的行政规范要求和公民道德要求,才能形成行政伦理秩序的正常有序状态。行政行为不是在行善,不要求行政官员甘愿清贫和乐意付出而不求社会回报,成为圣人;而是在追求实现正当,正当也可以说是善,是善的一致性的体现,但更多的是指人们利益关系的合理性和权利义务的对应平衡,与个人的德性境界无直接关系。正当在行政伦理的功能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度和重要性,正当的要求先于善的要求。行政伦理与公民道德的299

 第3期刘可风:论中国行政伦理问题及其实质

300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56卷 

一致性就在于,所有社会成员,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行政官员,只要通过正当手段和程序,追求正当利益和权利,使正当需要获得满足,都是道德的。因此,行政伦理不是外在于公民道德的另一种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只要求两点:第一,行政官员只能平等地享有公民权利,却要比一般公民付出更多的义务,承担更多的责任。第二,对于一般公民是一种“应当”的道德规范,对于官员来说,就是“必须”。而无私利他的忘我境界则是行政伦理主体的应当。

从监督机制来看,行政伦理必须把自己时刻置于公民道德的约束和监督之下。这种监督应分为两种:自我监督和公民监督。自我监督指行政官员必须首先具备公民道德意识,首先把自己看做是与其他人权利义务平等的公民。在公务活动时间和场所之外,像普通公民一样融入平静安宁的生活,融入公民社会,不能有任何特殊待遇和特权。公民监督则有赖于全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又何论行政伦理呢?

[参 考 文 献]

[1] 王 伟.行政伦理论纲[J].道德与文明,2001,(1).

[2] 王 伟,车美玉,[韩]徐源锡.中国韩国行政伦理与廉政建设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3] 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4] 罗德刚.行政伦理的涵义、主体和类别[J].探索,2002,(1).

(责任编辑 严 真) On China's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Its Essence

LIU Ke-feng

(School of Humanities,Z hongnan U niversity o f Finance&Law,Wuhan430060,Hubei,China)

Biography:LIU Ke-feng(1953-),male,Doctor,Professor,School of Humanities,Zhong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Law,majo ring in economic ethics.

A 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should begin with reality not with principles.The real problems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are no t those correct slogans w hich are pleasant to hear,but those inevitable contradictories and conflicts w hich appear in dealing w ith the relations in realistic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the dilemma of which administrators have to choose how to get out.This problem displays itself mainly in the ethical requirements w hich require that the person in administrative sy stem should first satisfy his superior or his subordinates.But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perior an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bordinates are not completely in agreement,w hich constitute the problem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The essence of this problem lies in the fact that China is both a socialist society w hich puts its civilians in the first place and a hierarchy society which puts its officials in the first place.So o nly when the real transfer of the society has been completed and the civil society has been established can the problem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be solved.

Key words:administrative ethics;civil society

1、浅谈中华传统美德”信“

浅论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信 (曾小华老师布置的作业)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孔子认为,讲信誉是做人的根本,言而无信,就好比“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一样,只能寸步难行。传统文化把“信”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论语》提到“信”字有38处,其中24处是作为名词,主要释义“诚实守信”,此外还作为动词,释义“相信”、“使之信”,以及形容词、副词的用法。 “仁、义、礼、智、信”被称儒家“五常”,自西汉董仲舒提出,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者爱人”,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智”是辨别能力,是正确实施仁义的前提。“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仁、义、礼、智”如果落实不到“信”字上,就会蜕变为哄人、骗人、坑人的假象。 历代贤人圣哲关于“信”的强调不绝于书,治国理政要讲“信”。《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信,国之宝也,民之所

庇也”,意思是说统治者有“信”,是立国的根本,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础。《尚书》写道:“信用昭明于天下”。《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但同时也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孔子在回答“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时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领导一个大国,要敬于事,守诚信,节财用,有爱心,役使民众不违农时。又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取得民众的信任。迫不得已时,宁可去掉军备、去掉粮食,也不能失去民心。商鞅变法,刚开始,老百姓不相信,商鞅导演“南门徙木”事件,从而使他的新政很快得以推行。《贞观政要》中唐代名相魏征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把“信”作为治国之大纲加以强调。《旧唐书》写道:“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 为人处事要讲“信”。老子说:“言,善信”。意即说话要恪守信用。《诗经》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信誓旦旦”。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韩非子》记载曾子杀猪的故事,教育孩子言而有信。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像这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国家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其影响不可忽视。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相互激荡的今天,认清传统文化对政府公民的影响,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正面作用,使得政府与公民和谐相处,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开其负面影响,是摆在政府和行政管理学着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传统行政文化行政管理 中国特有的传统行政文化对中国当代制度创新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如黑格尔所说,传统是活的东西,影响着现在、未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 的背景下, 我们需要吸收国外现代行政文化之所长, 对中国传统的行政文化进行批判性改造, 建设中国自己的现代行政文化, 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服务。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存在两千多年,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及其稳固和严密的官僚机构,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不受包括法律在内的任何约束, 整个官僚机构呈金字塔式结构。与这种政治结构相适应,而这种形式被历代皇朝加以研习和改进,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独特行政文化。这套独特的行政文化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家长本位制红楼梦中叛逆的贾宝玉见到父亲就如坐针毡,因为贾父不仅是自己的父亲,而且背后还透漏着浓郁的传统封建色彩,在家他是家长,在国他又是一品官员,家与国在他身上完美结合。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它是一种伦理性家庭家族的组织结构,家就是国家的一个缩影,因此,就为民众宣传一种家国同构的思想,而在后来,家庭这种形态慢慢演化成一个政治国家的组织形态,家长即国家最高领导人。意味着国,家国一体,并且相通。因此, 家长制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组织的核心精神, 也是这个国家数千年历史中政治生活的缩影。家长意味着拥有绝对的权利。五伦三纲既是一种礼制秩序, 又是一种角色规范, 从而固化了家长本位的行政文化。家长的全能地位必然造就出这样一种情形: 以己为政治序列中的原点, 对下是颐指气使的主子, 而对上则是卑躬屈膝的奴才, 人与人间不存在平等关系, 政府与公民间是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权力崇拜权力 由于家长拥有绝对权力,在家长本位传统下,只能把官员当父母, 听凭他们安排自己的命运。由此导致成为一种唯权利独尊的社会价值取向,把权力看作高于一切的力量, 盲目追随甚至试图谋求它。这种现象在我国两千多年传统的封建性政治体制中常见,以封建皇权为尖顶的金字塔型官僚体系按权力大小和官位高低进行生存生活资源分割的现实, 成为对于社会成员的直感刺激,权力崇拜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 并作为谋求社会利益资源的基本手段和衡量人的价值实

中国各级行政区划的英文表达

中国各级行政区划的英文表达 中国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 division)分为几个级别(government level/level);宪法(Constitution)规定了三个级别(de jure level),但实际上有五个级别(de facto level/practical level)——33个省级(province/province-level region/province-level division)、333个地区级(prefecture/prefecture-level region/prefecture-level division/second-level division)【非宪法区划】、2862个县级(county/county-level region/county-level division)、41636个乡级(township/township-level region/township-level division)及无数村级(village/village-level region/village-level division)【非宪法区划】行政

区。各个级别又有不同名称,下面加以详细讨论【具体数字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准】。 省级行政区具体包括22个省(province)【台湾省也可以叫‘据称’的省份,claimed province】、五个自治区(autonomous region)、四个直辖市(municipality/centrally-administered municipality)及两个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AR)【香港(Hong Kong)与澳门(Macau/Macao)】。直属(subservient to)中央政府(central government)。省长叫governor。 地区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7个地区(prefecture)、30个自治州(autonomous prefecture)【少数民族叫ethnic minority)】、283个地级市(prefecture-level city)及三个盟(league)。 县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464个县(county)、117个自治县(autonomous county)、374个县级市(county-level city)、852个市辖区(district)、49个旗(banner)、三个自治旗(autonomous banner)、一个林区(forestry area)和两个特区(special district)。 乡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4677个乡(township)、1092个民族乡(ethnic township)、19522个镇(town)、6152个街道办事处(subdistrict)、11个区公所(district public office)、181个苏木(sumu)及一个民族苏木(ethnic sumu)。 村级行政区具体包括807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neighborhood committee)【社区叫neighborhood或community)】及623669个村民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四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中央行政组织: (1)国务院(行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成员 总理:温家宝 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回族)张德江王歧山 国务委员:刘延东(女)梁光烈马凯孟建柱戴秉国(土家族)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马凯 (注: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院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2)国务院办公厅(行政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马凯 国务院办公厅内设机构如下:秘书一局;秘书二局;秘书三局;中办国办信访局;人事司;行政司 *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务院综合性日常办公机构,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务院组成部门。 (3)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行、署)(行政机关) 1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 2 国防部部长:梁光烈 3 教育部部长:周济 4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5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 6 国家安全部部长:耿惠昌 7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 8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 9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 1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 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12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 13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14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 15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16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 17 水利部部长:陈雷 18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19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20 文化部部长:蔡武 21 卫生部部长:陈竺 22 监察部部长:马馼 23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 2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 2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 2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 ☆监察部与中共中央纪检委机关合署办公,机构列入国务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 ☆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牌子;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保留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牌子; 环境保护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4)国务院特设的直属机构(行政机关)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 (5)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行政机关) 1 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 2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 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 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 6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 7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 8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 9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10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王君 11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12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 13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 14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崔占福 15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 16 国家预防腐败局(在监察部加挂牌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机关)局长:马馼 注: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部(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卫生部管理) (6)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行政机关) 1 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局长:王学军 2 国家粮食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局长:聂振邦 3 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4 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局长:孙志辉 5 国家测绘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局长:鹿心社 6 国家烟草专卖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局长:姜成康 7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8 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局长:季允石 9 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局长:尹蔚民 10 国家邮政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局长:马军胜 11 国家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局长:杨元元 12 国家文物局(由文化部管理)局长:单霁翔 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管理)局长:王国强 17 国家外汇管理局(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局长:胡晓炼(女)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及原因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及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反思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反思 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行政人员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具体是指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影响甚至决定行政参与者行为的一系列行政思想、行政意识、行政理念、行政心理、行政道德、行政习惯、行政规则等。而构成上述那些文化要素,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对于行政决策活动的展开,对于行政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对于行政人员的行为道德状况,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特定的行政体制文化、行政决策文化、行政法治文化、行政道德文化等等。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说过:“一个社会要想从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来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离开文化传统的基础而求变、求新,其结果必然招致失败。”由此可见传统行政文化的重大意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行政文化对中国现代行政管理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行政思想、行政价值观、行政心理和行政行为。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有许多可以继承利用的现代资源,但也有许多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方面。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涵。有学者把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主体内容归结为传统行政思想文化和传统行政制度文化两方面。前者主要包括:德政礼治思想、无为而治思想、以法治国思想、为政用人思想、行政决策思想;后者主要涵盖:机构设臵制度、官吏管理制度、财政管理制度、行政监察制度等方面。 二、传统行政文化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我们对传统行政文化的研

究,从负面论述的居多,而积极的因素深入不够。因此,对于传统行政文化的研究,除了对负面特征的认识,也有合理优良因素尚待开掘,需要我们去审视与辨析。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传统行政文化对于促进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实现、推动行政关系的协调、促进行政道德的建设等方面都有帮助。有学者对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挖掘和创新,认为传统行政文化中固有的行政哲学、道德哲学和法哲学价值理念,经过扬弃可作为公共行政新文化系统建构的价值来源。 1.强调以德自律。中国传统行政文化所固有的自律性,是现代行政管理所不可或缺的。道德作为中国传统行政中的自我约束机制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被奉为行政官员的修养格言。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也充分证明,即使最现代的行政管理、最完善的行政制度也是离不开行政道德的自律。 2.注重以人为本。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人本思想在现代行政管理中也是很重要的。中国的行政管理,一向把对人的教化和对人的管理臵于重要位臵。人本思想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就道出了行政文化中更深层的人本主义涵义。 3.德才兼备的科举制度。中国传统发达的科考制度是传统行政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每个朝代都设有严格的科举考试和选拔制度,用人强调不拘门第、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考试与晋升制度,并将道德考察列于先行条件,力求公正地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种用人机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包括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尚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感情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等。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庞大体系来看,“仁、义、礼、智、信”具有主导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广泛性、深远性影响来看,“仁、义、礼、智、信”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的传统美德却有很多人选择了漠视。在新时代我们应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亲身去践行这些传统美德。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形成;核心内涵;儒家思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 在春秋初期,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春秋末,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显然老子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随后,战国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整理归纳出来,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汉代的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在汉建初四年的白虎观会议以后,官方把“仁义礼智信”明确为整个国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

浅谈中国行政文化的现状

浅谈中国行政文化的现状,问题和出路一.行政文化的内涵 (一)行政文化的概念。 (二)行政文化的内涵。 二.中国行政文化研究的现状及与世界的对比 (一)国外对行政文化的研究现状 (二)当代中国的行政文化的研究现状 三.中国现状文化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中国行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行政信念上存在全能政府的观念 2)行政意识上存在行政人格化得特征 3)行政传统上存在官僚主义和浮夸作风 4)行政习惯上存在形式主义习气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的影响 四.改革中国行政文化的出路 (一)建设服务型的行政文化。 1)建设服务型文化的必要性 1.服务型行政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2.服务型行政文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

3.服务型行政文化是我国顺应国际范围内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2)建设服务型行政文化的途径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 2.对当代行政文化的重塑 (二)促进行政文化的现代化。 1)行政文化的现代化的必要性 1.行政文化现代化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2.行政文化现代化有利于提高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权威和信誉。 3.行政文化有利于提高行政主体者素质。 2)促进行政文化现代化的途径 1.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必有之路 2.健全行政机制是行政文化现代建设的制度保证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行政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以国家制度创新推动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进 1)推动行政文化建设的根本路径是创新国家的具体制度 1.权利约束机制 2.内部管理机制 3.中介互动机制 4.文化保障机制

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有独特的福利文化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政策体系和社会行政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发生着重要变化。随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不但在宏观政策上,而且在机构层面上都要加强社会行政建设,并且推动了社会行政人才队伍的发展。通过对社会行政这门课的学习,了解了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我国未来社会行政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字:社会行政、社会服务、社会福利、 社会行政是社会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策的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提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行政是站在国家公共行政与人民之间,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行动,从而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和个人身上。社会行政的含义是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活动的过程。社会行政主要是与帮助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相关的行政活动,它包括在促进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改善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益,保障公民的居住权益,以及促进老年人福利方面的行政活动。 任何国家或社会的福利制度都与其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福利思想有关。因为社会福利作为通过社会财富再分配而是人们更好的生活的手段总要受一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制约,受社会结构和福利医师形态影响。社会行政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度性安排及过程,它受到政治、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一、中国社会行政的历史及其背景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秦汉以来,中国社会的主体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实行皇权专制和宗法制度的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发展是中国成为典型的实行封建制度的国家。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是复杂的。社会制度是在一定社会省会领域中存在的指导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范体系,它们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们有意设计的,会福利制度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社会福利制度分为官方的与民间的两种。官方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指由国家政府通过颁布、实施社会福利政策而形成的制度,民间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民间社会中对社会福利问题的、一定程度的制度化的解决方法。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以家族为基础的互助救济制度与政府的以救灾济贫为主要的福利制度构成,它们都是局部的,制度化程度较低,福利理念是怜悯、施仁政和预防社会动乱,官方福利的行政体系与政权体系是高度合一的。 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的发展在清代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福利体系,乾隆元年清政府

浅谈从“品德”到“道德”

浅谈从“品德”到“道德” ——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路向,传统道德如何现代化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从话语伦理学出发,哈贝马斯论证了道德视角重建的必要性,其理由是,传统的道德视角是上帝的“超验视角”,道德律令的规范有效性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上帝的至上的和绝对的权威失去了,宗教及神学不再是一种被所有人认可的道德有效性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西方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可以说是“去上帝化”。但是,中国与西方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并 意义上的差异。 一、以道德”。 个人修养、的方式。国人缺少“ 九,而公“私德” 不讲“扫清自己 化》说:公觉到。” 极。 那德”?代意。 那样把道德放在文化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个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着名的“三不朽”论断,把立德至于首位。儒家经典《大学》标榜的“大学之道”,是“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也是把对完美道德的追求看作“唯此为大”。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道德的阐述,也是“公德”和“私德” 兼顾的,并没有厚此薄彼,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也。儒家为中国人所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其起点为“修身”,其终点为“平天下”,也可以看出儒家对于“私德”和“公德”的强调。 但是,以现代眼光审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道德只是“品德”,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何谓“道

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研究行政管理

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研究 目录 一、行政文化的含义、特点 (1) (一)历史性 (1) (二)阶级性 (1) (三)民族性 (1) (四)变动性 (2) (五)连续性 (2) 二、行政文化的构成 (2) (一)行政思想 (2) (二)行政价值 (2) (三)行政道德 (3) (四)行政精神 (3) 三、古代行政思想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3) (一)“民为邦本”和“仁政”的行政价值观 (3) (二)“和而不同”的行政协调观 (4) (三)以德治国的行政伦理观 (5) 四、面对当今行政文化研究提出的拙见 (5) (一)突出行政文化建设的伦理性 (5) (二)加强行政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6) (三)树立典型的践行者 (6) 五、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行政文化构成并依次叙述了它们的含义能使人们大概了解一下行政文化的组成。重点论述了古代行政思想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能够使现社会出现的一些腐败官僚主义的官员们深刻反省和修正自身的错误,严于律己,勇于承当道德责任,做先进文化的示范者,真正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这才能为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极其重要的带头作用并通过本文叙述采取些什么措施来完善行政文化。 关键词:行政文化;行政精神;民为邦本;仁政 一、行政文化的含义、特点

要研究行政文化,首先要弄清楚行政文化的含义。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行政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受到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体系、法律意识、价值观念以及一般的社会道德伦理和心理的影响、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些文化现象。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现象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历史性行政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首先,行政文化的出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就人类历史而言,行政文化的出现以国家行政活动为前提,是社会私有制、阶级、国家等历史现象的伴随物。其次,行政文化随社会行政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实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行政文化,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条件,亦会造成行政文化的相应变化。 (二)阶级性行政文化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行政文化的阶级性质,根本的并不在于行政文化的问世以第一个阶级社会为历史条件,而在于行政文化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一定阶级意志的表现,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不同阶级的行政文化,其阶级性既有相互对立、对抗的一面,又有相互同一、转化的一面,但前者更为直接,是阶级性的主导性构成。行政文化的阶级性,不仅是现实阶级关系的反映,而且同时又是以往的阶级关系的体现,但前者为基本属性,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后者为次要属性,处于逐渐消减的过

中国各级行政区

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 山西省 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 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长治市城区郊区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市 晋城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县 晋中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临汾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吕梁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辽宁省 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顺城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 营口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 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辽阳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灯塔市辽阳县 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洼县盘山县 铁岭市:银州区清河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 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 中的意义 姓名: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 学号: 联系电话: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 在上您的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脱节,没有很大的联系,自从您讲了阴阳八卦和易经之类的,我才真正明白我们虽然生存在现代社会里,却也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中。这种文化的得失与消长,无时无刻不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把握的深浅,认知的高低,运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事,决定着我们的事业成败,影响着我们人生命运的兴衰。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既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与历代圣哲学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家文化主要内容是维系社会、稳定家庭、规范人伦的(君臣父母夫妻)“三纲”。为了理想社会的实现,中国儒家文化要求社会成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重于个人一已私利,要求人们能“克已复礼”;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治世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文化是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人、主观与客观、肉体与精神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冷静的思考后所产生的更具超前意识的思想体系。儒家文化崇尚阳刚,道家文化崇尚阴柔,二者恰恰构成一个“太极”道家认为客观规律既不可制造,也不可改变,更不可抗拒,因此强调“清静无为”,进而认识它,遵循它。道家也追求社会的自然、和谐与宁静,因而强调与世无争。 佛教文化发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早已衰落,十三世纪后濒于绝迹,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次呈现出了它的辉煌。佛教文化是以宇宙与人体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宗教文化。佛教文化把物质世界称为器世界,把有生命的动物称为有情众生;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整合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以文化为纽带,以思想为桥梁,产生巨大的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情上的拥戴、行为上的遵守,如同一只无形之手将人们联系起来,形成“同心同德”的社会整合力量,将整个

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014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课题名称: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学生姓名:范盛桂 指导教师:冯皓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年10月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国家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相互激荡的今天,认清传统文化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影响,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正面作用,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开其负面影响,是摆在政府和行政管理学着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与决策的影响,分别阐述了其正面和负面影响,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审传统文化;行政管理;管理理念;公共事务管理

目录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涵 (4) 二、研究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4) 三、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影响行政政策的机制 (5) 四、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5)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正面影响 (5) 1. 强调以德自律 (6) 2. 注重以人为本 (6) 3. 德才兼备的科举制度 (6) 4. 礼治思想有助于提高决策主体的自身素质 (6) 5. 变易思想为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6) 6. 集权理论为现代决策体制的构建起了有益作用 (6) 7. 传统文化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7) 8. 民本思想为决策民主化提供了理论契机 (7) 9. 法治思想为决策法制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7) (二)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负面影响 (7) 1. 官本位的行政文化,强调权威主义,人身依附思想严重 (7) 2. 行政文化中的“潜规则”意识 (7) 3. 形式主义至上、效率意识淡薄 (8) 4. 轻视自然科学技术的传统阻碍着决策科学化 (8) 5. 专制主义传统阻碍着决策民主化 (8) 6. 人治主义传统阻碍着决策法治化 (9) 7. 传统行政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决策现代化 (9) 参考文献 (11)

浅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浅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同时更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一种道德是否是进步的道德,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并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思想意识。任何民族的奋飞,都需要培育出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因此,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进行长期、艰辛、有效的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的精神是民族文化与传统的积淀。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需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如何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雄浑刚毅的精神风范,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思想观念,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意志,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气节,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献身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等优良的民族风范和品格教育和熏陶中,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正是鉴于上述的思考,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社会是一个具有广阔教育空间的舞台,社区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的教育阵地,不但可以检验学校、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成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传统美德,固化美德成果。通过营造良好的区域风气、协调的人际关系,达到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旅游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行政活动领域即表现为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与行政相关的文化,它包含人们行政行为的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等,具体来说包括人们的行政观念、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理想、行政道德、行政心理、行政原则、行政价值、行政传统等。行政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的文化,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族特性、文化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行政活动培育出不同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旦形成则具有不少相对稳定的特性。如(1)时代性和民族性。神权政治时代的行政文化是迷信的、神秘的,封建专时代的行政文化是尚权威、重服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行政文化是讲人权、尚实效、重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代的行政文化则重科学、为民众、尚服务。行政文化又往往因不同的国度和民族形成不同的模式和色彩,美国的行政文化通常表现为民主、自由、积极、奋发的特色,德国的行政文化表现为重法、守纪、严正、整齐的特色,英国的行政文化则有尚典、守旧、泥古、重名的色彩。(2)社会性和积淀性。行政文化是一种社会积淀物,是人们在长期行政活动中知识、经验、理想、信仰、道德、价值的积淀,是通过长期创造、延续、传承而实现的。(3)整合性与多元性。行政文化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治国安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不同社会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由不同的区域和人群逐渐整合而成,不同的人群和区域使行政文化呈现出多元的特性。(4)普遍性与连续性。行政文化是连续的、持久的和无所不在的,行政文化一经形成将广泛地、持续地影响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活动。(5)渗透性与隐蔽性。行政文化往往以比较隐蔽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个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中,渗透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行政文化的形成及其特性决定了行政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其影响是巨大持久、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对行政行为的影响。任何特定的行政活动无不受到行政文化的制约,无论是行政决策还是行政执行都是如此。行政文化通过人们行政心理、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习惯对行政行为发生作用。行政文化对行政行为的影响是全面的、直接的,不仅影响行政决策是否果断、科学、可行,而且影响行政执行是否快捷、完整、灵活。具有自觉行政意识和进取行政思想的人,能够成为当机立断、独立思考的决策者和坚定、灵活的执行者;反之,则成为优柔寡断、固步自封的决策者和僵化、拖拉的执行者。开放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的行为具有开放、民主、效率倾向;相反,封闭型的行政文化氛围则会使决策者因循守旧,唯书唯上,思想僵化。民主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的决策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相反,专制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专横武断,刚愎自用。晦暗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心胸狭隘,玩弄权术,争功讳过,造成行政风气腐败;相反,明朗型的行政文化氛围则会使决策者胸襟开阔,宽宏大度,公平正直,坚持原则,从而形成廉正健康的行政风气。当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判断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标准是不同的。但无论评价标准如何,行政文化对人们行政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二是对行政观念的影响。行政文化对人们行政观念的影响是长远的、深层的。行政文化作用于行政活动往往是通过行政人员的观念、信仰、习惯来实现的,行政人员是行政活动的主体,在行政活动过程中,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人员的观念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社会成员进入行政活动领域后,不可避免地带有原有行政文化影响下各种积极或消极的因素,并在一定的行政体系内和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如官僚主义,高高在上,遇事推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政不廉,任人唯亲等行政观念很大程度上与封建的等级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等行政文化氛围有关。 三是对行政体制的影响。行政文化从多方面影响行政体制,这种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复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