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四、五节)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四、五节)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四、五节)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四、五节)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完成1~4题。

1.1950~1990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年是

A.1954年、1999年B.1989年、1999年C.1954年、1983年D.1967年、1971年

2.这两次水灾都是

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3.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4.长江流域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有

①台风②风暴潮③寒潮④地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03年8月24日至10月5日,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但有专家指出,今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约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2003年10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把当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据此完成5~6题。

答案:1.C从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中能看出,1954年经济损失6 000多亿元,1983年经济损失9 000多亿元。

答案:2.A两次水灾都是由于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某处,造成集中性暴雨。

答案:3.A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且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答案:4.A长江流域的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台风、风暴潮、暴雨、寒潮、海水入侵等灾害的影响。

5.“把当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的原因有

①三门峡水库修建后导致渭河部分河段成为悬河②三门峡水库防洪能力过低,加重了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③三门峡水库蓄水水位过高,加重了上游泥沙淤积④汛期三门峡水库调度失误,没有发挥较好的防洪作用

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图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5.B三门峡水库修成后使渭河河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使渭河上游因泥沙沉积速度加快而形成悬河;三门峡水库蓄水水位过高,加重了上游泥沙淤积。

6.从气象方面分析,造成渭河流域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2003年夏季风强盛

B.2003年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

C.当地气温持续偏高,多对流雨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使梅雨期延长

答案:6.A造成渭河流域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夏季风强盛,导致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渭河地区,而带来长时间的降水。

读下图,完成7~10题。

7.该时段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内蒙古中部

C.华北西部D.华北东部

8.该地区沙尘暴次数多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A.植树造林B.过度开垦C.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不当

9.沙尘暴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

A.产生呼吸系统疾病B.损坏面部神经系统

C.使人体骨骼疼痛D.造成甲状腺肿大

10.下列因素中,与沙尘暴形成无关的是

A.大风B.地面沙尘物质

C.不稳定的空气状态D.森林火灾

答案:7.B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多数地区沙尘暴次数在12次以上。

答案:8.B内蒙古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迅速,需要更多的土地,所以过度开垦现象非常严重,造成大量草场破坏从而使沙源增加,加重了沙尘暴的危害。

答案:9.A沙尘暴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产生呼吸系统疾病。

答案:10.D沙尘暴形成的三个原因是大风、地面沙尘物质、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D.干旱、洪涝

12.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

答案:11.B由图中可知该区该种灾害的分布特点是西北频率高、东南频率低,由选项可判断为沙尘暴和寒潮,二者均来自西北地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故西北多、东南少。

答案:12.A甲地处于四川盆地,因受北部高大山地的阻挡,受沙尘暴和寒潮影响较小。

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空的洞。

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沙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 600米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现在一只青海田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克的鲜草。如不及时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区的生态链条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据此完成13~15题。

13.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A.过度放牧B.滥捕鼠、兔的天敌,使老鹰、沙狐等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生活环境改善D.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

14.危害该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A.喜湿鼠B.耐旱鼠C.耐寒鼠D.喜温鼠

15.关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

B.土壤为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种地带性土壤

C.目前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2 000平方千米

答案:13.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滥捕鼠、兔的天敌,使老鹰、沙狐等减少,从而使鼠类大量繁殖。

答案:14.B西北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边缘地带分布的是耐旱鼠。

答案:15.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

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

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

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

17.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

18.下列不是我国干旱多发原因的是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土壤保水性能差

答案:16~18.16.B17.D18.A第16题,A项反映的是半干旱的西北地区,C项反映的是东北地区,D项指长江地区的伏旱。第17题,东北地区的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少,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第18题,我国热带面积最小,大部分为温带。

19.2007年2月28日凌晨1时55分左右,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11节车厢被狂风掀翻,共有4人死亡,30多人受伤。这次天气过程

①是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典型暖锋天气过程②是极地大陆气团推进造成的快行冷锋天气过程③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④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雨雪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9.D2月28日说明时间为早春,地处新疆北部,说明是快行冷锋造成的天气变化,出现狂风则说明受到极地大陆气团的作用,快行冷锋发生在我国冬、春季,若前方暖空气湿度大则造成狂风、暴雨,若前方暖空气干燥,则形成大风、沙暴天气。

20.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判断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

C.硬叶林D.针叶林

答案:20.A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我国的四大牧区,故该植被为草原。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21.(9分)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

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 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与1954年相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1954年,但洪水水位高于1954年。

(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除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灾害严重外,我国的________平原、东北平原、

________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受洪水威胁。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夏季风的移动规律反常经常引起降水的异常

(2)黄淮海四川

(3)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沉积,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4)①长江流经的大部分地区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洪水均由暴雨引起;②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而来河流中上游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长江含沙量增加,加大了因暴雨而形成洪灾的可能性,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蓄洪能力减弱,加重了洪水灾害的程度

22.(12分)2010年5月14日8时,该年第一号强热带风暴“珍珠”加强成为台风,下图是“气旋位置及路径图”,结合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当台风中心处在B处时,汕头吹________风,海口吹________风;当台风中心处在C 处时,汕头吹________风。

(2)从大气运动形式看台风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珍珠”路径图看,我国受其影响最大的两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

(4)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5月29日发布的台风“珍珠”防御工作评估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号台风“珍珠”共造成30人死亡,5人失踪,共导致1.45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85.5亿元。试简要评价台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5)简述防御台风的主要具体措施。

答案:22.(1)偏北偏南偏南

(2)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3)广东省福建省

(4)台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缓和或解除旱情起积极作用;但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警报,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计划地转移广大民众,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解析: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当台风中心处在B处时,受其影响,汕头吹偏北风,海口吹偏南风;当台风中心位于C处时,汕头吹偏南风。台风有“功”也有“过”,对其评价不能只看其危害。

23.(9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了我国部分地区两种水文灾害严重的地区,一种是洪涝,另一种最有可能是________。

(2)图中A处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该处历史上虫神庙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处常见害鼠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区鼠类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1)风暴潮

(2)小麦锈病棉铃虫病历史上A处蝗灾较多,人们崇拜虫神较盛行

(3)褐家鼠小家鼠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的类型及其关系,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图中A处多洪涝灾害,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暴发,历史上人们崇拜虫神较盛行。

24.(10分)2010年岁末,一部以禽流感为主题的K铃制造倾情奉献贺岁大戏《我不想说我是鸡》,用一种幽默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息。天真无邪的童声将一只被厄运困扰的小鸡拟人化,用她那咿呀的歌声唱出了动物们对灾难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立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全球候鸟迁徙路径图”,完成下列问题。

(1)禽流感属于自然灾害中的________灾害,这种灾害还有哪些?(至少列举两种)

(2)禽流感是全球热门话题之一。若在局部地区发生了新型禽流感,科学家担心会蔓延到全球。据图分析科学家担心的理由,以及目前防止蔓延的措施。

(3)东南亚是最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产方式和开发有关。写出东南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这一地区禽流感病毒扩散的原因。

答案:24.(1)生物虫灾(蝗灾、棉铃虫灾等)、鼠灾、病灾。

(2)图中的8条候鸟迁徙路径都相互交叉,新型禽流感病毒会在候鸟交叉中传染,然后蔓延到全球。措施:对栖息地的候鸟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疫情,尽可能地把它控制在候鸟栖息地;最主要的是防止家禽被感染,对病禽和死禽进行焚烧,人类绝对不可以食用病禽和死禽。

(3)水稻种植业(中南半岛)和热带种植园农业(马来群岛)。对这一地区的过度开发会使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动物种类锐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会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大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增加。生态平衡的破坏存在病毒向人类居住地扩散的危险;大规模家禽饲养,也极易导致病毒感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5-6题。 5.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完整word)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Array 1、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 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 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沙尘暴——西北、华北 5、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 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6、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 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段);厄尔尼诺现象、凌汛等。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占用河道、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完整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 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内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三.危害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每年9月,鸿雁会陆续离开日渐寒冷的繁殖地.受冬季季风影 响,鸿雁的繁殖地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A. 寒潮 B. 洪涝 C. 台风 D. 滑坡 2.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 列正确的一组是()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3.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 B. 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 C.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 在室外时,到空旷的地方 4.2017年6月2号前后,我国台湾和福建发生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②地震③泥石流④滑坡⑤台风.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5.海南岛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 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 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 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6.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 大陆性气候显著 D. 地形复杂多样 7.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其中在西北地区发生频次较高的是() A. 洪涝 B. 干旱 C. 台风 D. 寒潮 8.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此完成第1~2题。 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A. 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B. 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 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整理]中国主要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流构成 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从自然和人文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结合中国的实际,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总结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地质灾害 1.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有、、等。 2. 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请以该区为例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⑵人文原因: 3.简要描述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直击高考] 1.(04上海地理卷)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D.内 蒙古高原 2.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图示地点(34.4°N,7 3.6°E)发生里氏 7.6级地震(下左图)。该地强烈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张裂加剧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减弱C.非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挤压加剧 D.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速度加快 3.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 有。 4.(05江苏文综卷)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 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城关中学地点:综合楼 2 层办公室 全体地理教师2013年 10 月 17 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 ]结合课本55~ 56 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 2.48“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2021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2021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二章第四节自 然灾害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B.干旱、洪涝、地震、水污染等 C.滑坡、台风、寒潮、干旱等D.寒潮、洪涝、大气污染等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生时间通常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 B.寒潮一般从北太平洋一带侵入我国 C.云贵、西藏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D.可以冻死害虫,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3.鞍山中考2021年6月12日,台风“苗柏”登陆我国,给广东、香港等地带来狂风和大暴雨,当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 ) A.华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北地区 1

4.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在路边抱着高压电线杆 B.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D.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5.下面有关我国天气或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B.旱涝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C.台风只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四省区 D.寒潮只在冬季发生,并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巨大灾害 保定中考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日要求各城市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指( ) A.寒潮B.洪涝C.台风D.地震 7.浙江省要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大B.地震活动频繁 C.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 D.河流稀少 8.2021年6月2号前后,我国台湾和福建发生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 ②地震 ③泥石流 ④滑坡 ⑤台风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 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A.寒潮B.沙尘暴C.春旱D.洪涝 10.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

新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案

新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if !supportLists]-- 1、!--[endif]-- 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if !supportLists]-- 1、!--[endif]--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if !supportLists]-- 2、!--[endif]--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if !supportLists]-- 1、!--[endif]-- 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if !supportLists]-- 2、!--[endif]-- 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if !supportLists]-- 1、!--[endif]-- 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if !supportLists]-- 2、!--[endif]-- 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新课标第一网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施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是发生在今年9月下旬的一次台风,台风天兔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造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持续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5省区34人死亡,1人失踪,78.1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约220.6亿元。 承转过渡:前面两个灾害都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举世瞩目,破坏巨大。台风天兔是今年夏天刚刚过去的的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你能描述一下图片吗?图片反应了什么?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同样的,请你描述一下图片,回答图片反应了什么情况?再请同学描述一下后面的两张图片的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我们看,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干旱,下面的呢?都是台风。那么他们都是自然灾害吗?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 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2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3、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

☆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我国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4、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 5、洪涝(属于水文灾害) ☆我国洪水灾害: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量丰富;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河道弯曲。 ②(地形方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中下游河道的调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

④中游围湖造田、建垸,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 ⑤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放大了“灾情”。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6、 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注:除风暴潮之外,海啸、海浪、海冰 、赤潮等造成的灾害也都属于海洋灾害。 7、咸潮

8、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9、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练习新人教版

《自然灾害》 一、基础达标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冰雹砸坏了农田里的西瓜 B.废水污染了农田 C.干旱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D.泥石流造成道路损坏 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自救方式是错误的() A.在楼上,应尽快使用电梯离开大楼 B.在野外,应远离斜坡,躲避到空旷地方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桌椅下 D.在课室,不要急于跑下楼梯,以免互相挤踏 4.台风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的灾害是() A.狂风和特大暴雨 B.大风降温 C.寒冷干燥 D.霜冻暴雨 5.影响我国最频繁的灾害性天气是() A.旱涝灾害 B.寒潮 C.台风 D.冰雹 6.用地理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我们的生活品味,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当灾害发生时,图中行为正确的是() A.地震了,快从楼上跳下去 B.海啸来了,快去看呀,太壮观了 C.台风来了,广告牌下避风观景,一举两得

D.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 7.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二、综合提升 1.(一)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地震属于哪种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由地震引起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列举: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工作?(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图回答: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如图为我国2013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

河北省邢台市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一些避灾常识。 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自主预习 1.读课本54页,自然灾害的定义。 2.自然灾害的分类:和。 3.气象灾害主要有、、、。 地质灾害主要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4.我国自然灾害多,分布;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 5.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就显得特别重要。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 1.读图 2.46,图2.47写出下列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 洪水多发区: 干旱多发区: 寒潮: 台风影响地区: 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地区: 2.利用所学分析一些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原因 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解释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的原因?

洪水多发生在南方地区的原因? 3.俗话说“祸不单行”,说明一种自然灾害往往会带来其他的次生灾害。 说说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4.试说说台风有利的方面 5.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救灾措施 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 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 课堂小结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 反馈练习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因为雷击造成人员伤亡B蝗灾 C燃烧秸秆造成雾霾天气D长时间的阴雨天气造成农作物减产 2.我国以下各地区中最易发生旱灾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3.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是()A台风B寒潮 C旱涝D梅雨 4.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B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河流众多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专题练习和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专题练习和答案 1. 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 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 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 D. 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2. 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 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 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 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3. 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4. 在我国1998 年的洪涝灾情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的监测网有( ) ①气象监测网②地震监测网③水文监测网④海洋监测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③④ 5. 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 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C. 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D. 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6. 下面对自然灾害防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包括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 B. 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灾害和损失为目的 C. 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中进行防御 D.20 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属于非工程性防御 7. 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其优点是( )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地进行动态分析②受地面的限制少,可避免人员的伤亡 ③获取信息量大④探测的范围广,可在客观上进行监测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B. 龙卷风来时,应紧闭门窗 C. 遇到泥石流时,要向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D. 台风强风过后,出现风平浪静,此时可以外出活动 9. 遥感技术灾害监测评估中的作用是( ) A.动态监测 B. 成因分析 C.动态模拟 D. 灾害评价 10. 对长江流域洪灾进行监测的理想技术手段是( ) A.应用遥感技术 B. 人工监测 C.水上快艇监测 D. 航空目测 11. 下图中的M地带,常年8 级以上大风超过百天,大风严重影响了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当地将该地带称作“三十里风区” 。风灾是新疆的主要灾害天气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