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课题结题报告

铁厂中学数学课题组(执笔:黎宗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实情况

初中数学学困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较薄弱,造成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不会听讲也听不懂,学习主动性差,造成数学成绩相对滞后,自己主动意识差,只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解。本校学生来自本镇三个完小,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之间已形成学习能力的差异;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阶段难度加深,知识范围扩大,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适应性差,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20%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学困生自学习惯差,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解题过程杂乱,无逻辑性。

(二)现实目标

1、学校“学困生”转化网络组成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学困生”转化形成合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使教学人员能更好地合作与协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每一个教师联系一个“学困生”以后,不仅要考虑到所教学科的提高,而且更要考虑其它学科的均衡发展,这就必需与同年级的教师经常联系、合作,共同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求得相互配合和支持。

3、最大限度地赢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所联系的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就得进行有效的家访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社会、家庭也在学生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一定的角色,这样一来,大大拓宽了教育的范围。

4、对推广教研活动大有裨益。对“学困生”的分析研究,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办法,措施不尽相同,通过总结,归纳,形成有效的转化措施和方法,从而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5、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好习惯,这将极大促进班风的转变。由于在学生中开展优秀生与“学困生”互相结对,在教师指导下对“学困生”的行为、品德等方面进行较好的影响。

二、概念界定

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三、研究目标:

1、研究预期目标主要分三个版块。切实从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抓好学困生的帮辅工作,采用赏识教育,爱心教育等,使学生乐学,善学,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在七年级初始阶段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及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2、对已形成的学困生,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总结经验,探寻行之有效的转化与矫治策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3、此外课题组通过研究,对部分教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教师产生影响,使其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师德修养,从而使教师和学校一起协作,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并以此引起社会、家庭共同对学困生问题的关注,共同为学困生学习形成良好的良好的环境,心理营造氛围。

四、理论依据:

1、数学新课程理论: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些观念对我们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矫治提供了方法和观念上的指导。

2、苏霍姆林斯基的“困难生”理论

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的学生”的说法。在教育实践中,对这类学生一般不单纯由某个教师去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是整个集体的义务。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教育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访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道德的最初环境。跟他们家长、邻居,以及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情况。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研究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查阅有关文献。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数学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矫治方法。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

研究的对象:初中三个年级12个班所有学困生。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对我校学困生的现状,成因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9年5月)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转变学校,教师的育人观、教育观,形成经验材料,措施。通过家访,课堂教学比赛,家长会,等形式研究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措施。研究家长、社会、学校转化学困生的动态关系,撰写研究个案,收集过程资料。

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天生不是学习数学的材料,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我校“学困生”的表现,特点如下:

1、学习不主动。主动学生仅为10.5%;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的有17.8%,这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习不努力导致学习成绩差。

2、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调查发现有13.4%上课听不懂而发生注意力的转移,25.4%上课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睡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调查发现有43.5%的学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调查发现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这类学生比例为63.4%,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5、行为类似小学生,思维紊乱,智力水平低,课堂上反映迟缓或听不懂。

我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小学数学基础差,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3、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机械识记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只一味的搞题海战,结果方法未掌握了,能力未提高,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4、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困扰,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

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一路下滑。

5、在农村,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无法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回到家里只看有无作业,很少和孩子交流学习情况,很少主动来校了解,和沟通,造成学校家庭的严重漏洞。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许多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增多,缺少父母管理,沟通;由于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生活上讲吃比穿,惰性心理极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读书无动力、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好坏不甚关注,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6、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提高。但大学生就业难,以及社会中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也自然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中的对策:是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学校、教师、家长的不同角色、不同作为来考虑的组织、操作、教育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行为和方式方法。

“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对策研究:是教师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措施,有效的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适应“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

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情感交融,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

1.教师要乐于投入全身心的爱。

每一位“学困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尤其学困生中的留守儿童,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爱心得到点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告诉他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道理,做“真人”,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师生关系融洽就会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由喜欢数学教师,到喜欢数学学习,因此爱的投入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教育的潜力,帮助孩子补习数学知识上的漏洞,共同帮助学生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2.教师要善于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有的学困生在性格上内向、自卑,认为自己反正是“学困生”,破罐子破摔,常常是消极、自卑地看待学习、看待问题,要使他们重新抬起头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从生理的角度看,当一个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时往往会不同程度地产生负面心理影响,而负面心理影响会使学生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生理状态:一方面使自己处于孤独、空虚、怨恨、失望的状态;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学困生”由于屡遭挫折,容易产生失败的心理,自卑感重、自尊心强,但又较脆弱,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宜公开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去尝试,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第一次成绩的学生再次考试的机会,孩子通过两次,甚至三次的努力终于弄懂了,也就达到了考试的预期目的。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妨将检测手段多样化,可以将知识划块,分阶段检测,重视平时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数学周记》不断为“学困生”打气,同时采用“优、低、小、多、快”的方式,帮助学困生摆脱心理阴影,建立信心,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教师要善于激励发现闪光点。

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人,什么事都难办成。数学“学困生”主要是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差较大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比如,我以前的一位学生,虽然数学成绩比较差,但却是学校的“长跑冠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心理因素并非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艺术地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教师要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方式为主,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缺点和不足,并且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二)科学指导,做“学困生”的良师。

1.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预习的落实。“学困生”往往没有认真看书的习惯,甚至不会看书。因此,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2)听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听听他们的想法。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话语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自信得到增强。教师应把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让“学困生”也真正地放松心情,学有所获。

(3)作业习惯。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说来,“学困生”往往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马虎粗心,作业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因此,教师应对他们提出作业“三步曲”:第一,温习;第二,订正;第三,建立错题集。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适时点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4)复习习惯。复习可以巩固记忆,使知识保持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教会“学困生”掌握复习的方法。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列出提纲,在提纲中对复习时间、复习内容作出细致的安排,让他们带着问题,按提纲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2.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弥补知识缺陷,

在心理上,“学困生”其实也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但由于知识缺陷多,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为解决这一矛盾,作为教师要注意了解两点:一是“学困生”对在学习数学新知识上可能存在哪些障碍;二是“学困生”对哪些知识可能产生困难。在学习探究之前,有针对性的复习,使他们明白做题的道理。这样,“学困生”的障碍和困难就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3.加强个别辅导。

“学困生”知识缺陷多,而数学是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使“学困生”在认知上不矛盾,就得使他们前后的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进行个别辅导,让其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辅导后,这位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学习困难生的预防与转化策略研究方面的指导思想是:1、以和谐发展思想为指导,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2、用情感上的关爱去感化学困生的心灵;3、多多发现学困生心灵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师要善于为这些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华的舞台;4、及时补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开展研讨活动时,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既交流了具体做法,也得到了理性收获。共同的认识是: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层次交叉的,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困生点滴的变化,分析变化背后的对转化工作有利的因素,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发现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一面,并不吝啬地加以放大,引导和激励。2、学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呵护他们的脆弱敏感的内心,千万不能蔑视、挫伤他们,否则,一旦教师制造了沟通障碍,要想再去填平心灵的沟坎就会很困难。3、宽容,应该是教师对待学困生的师德表现和重要态度之一。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应正确看待矫治过程中出现的学困生反复现象,不能因此而滋生急躁心理,或失去信心。要认识到,转化学困生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数学的学困生,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气氛,应教育和引导其他学生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能把歧视心理、行为传达给其他学生。4、学困生需要家庭、学校共同转化,学校能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尤为重要,而家访、“家校路路通”是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5、建立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如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对学有进步或者品德行为有进步的学生加以奖励,对转差工作明显的教师进行精神或者物质的鼓励等等。

大家认识到,研究工作虽有进展,但是同样存在不少问题:1、对学困生的心理和形成的原因研究的比较多,但对教师在转变学困生的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和教学行为研究得比较少。因为学困生的形成与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有很大关系。应该尝试着研究教师,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深入探索教师的心理根源。并且寻找其对于预防与矫治学困生有利或不利的因素。2、理性设想比较多,但通过案例积累对理性设想的逐步完善比较少,因而研究显得较浅。由于个案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从个案中总结出的规律,也许在此人身上有效,在彼人身上是否有效却是个未知数。因此,把成功防治学困生个案经验逐步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在实践中验证该经验的可操作性,探索真正有效的转差措施,应是下期工作的重点。3、学校管理层面号召多,引导激励教师去研究、实践的比较少,对于学有进步的学生或者转差工作有成效的教师,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大多数教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更多关注和参与,加以反思和探索。

六、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题组为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教师更是发现了思考的乐趣。很多课题教师一改往日凭惯性做学生思想工作或进行教学工作的做法,逐步带着理性的思考意识来关注学习困难生问题,加以反思、探索、提升和积累。他们对待学困生的良好态度和做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其他非课题组教师。研究意识也辐射到部分非课题组教师,转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困生,研究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我们发现,不断地有教师对该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识到自己平时的工作与该课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积极要求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教育观念的提升,带来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意识的逐步增强。教师尝到了思考的甜头,本来很少动笔的教师,现在能积极撰写随笔、论文。

2、课题的研究使学困生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

部分学困生,在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部分单科学困生有很大的提高,有的更是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可以说,是课题研究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人生的拐点,人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考取镇安县中的张和鑫同学给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寄来了感谢信。“为了增强我学习数学的信心,您经常和我交谈,您对我的教导我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您说过,只要努力,积极与您配合,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就因为您多次的鼓励,使我重获信心,决定将数学学好。对于您的每一个要求,我都尽力做到……您总是耐心地问我不会做的原因,而不是批评我,使我的信心越来越足……我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无比的敬意,是您造就了现在的我,我对您的感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张峰、陈剑等同学都是在课题组吕爱清等老师的激励下,激发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习动力,奋起直追,考出了他们原来根本不敢奢望的好成绩。可见,对学困生进行鼓励、赏识,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并施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对调适学困生的心理,改变学习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课题的研究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每天与学困生的沟通,对学困生宽容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处理方式,更多的关怀厚爱,诸多的言传身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对学困生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应该和学困生做朋友,不能歧视和孤立学困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学生对学困生的态度也渐趋理智,比较宽容。这从课题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调查并撰写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另外,就在这些调查报告中,更意味深长的是,作为学困生的同龄人,在某些方面(如成绩方面、反复现象等),比教师看待学困生显得更加富有同情心,体现了同学间淳朴的感情。这种良好的现象可以成为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重要条件,对于转化工作来讲,非常有利,值得教师重视。这也提醒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换种心态看待学困生问题,可以为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4、课题的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间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这部分同学的预防与矫治的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对某一个学困生而言将是能否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终生大事,因此,不仅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这个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社会上的地位,甚至影响一个学校的生存。因而,若能充分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将给学校带来很大的效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各成员,学校都逐步把学困生问题摆到议事日程上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教学,当然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从管理层面上逐步启动激励机制,对有进步的学习困难生、部分转化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物质或者精神鼓励,这将使课题深入研究得到有力的保障。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各成员学校在会考中,总体成绩都有提高。应该说,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也为学校教学质量上新台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他们的提高,也许比其他学生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从2006年9月份开始到现在,,通过多次考试对比后15%学困生的考试成绩位次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我们看到了这部分学生令人可喜的变化。下面的数据说明了这一变化: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率(学困生后测成绩名次与前测成绩名次之差大于零的人数÷学困生人数)为55.7%,显效率(学困生提高5个名次以上[含5

个名次]的人数÷学困生人数)为34.1%;数学学科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率为62.5%,显效率为31.8%;为及时总结经验,寻找学困生转化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5、课题的研究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课题组老师与家长的频繁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在学校的触动下,也逐步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子女的影响,一些学困生家长原本对孩子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家长对孩子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教师了解学困生情况,解决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6、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推动了学校的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姜银芳同志07年撰写的《点线面体》教学案例在第三届“华软杯”全国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同年4月刊于商洛市教育科研成果论文集;2009年《数轴》教学设计在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三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2)黎宗福同志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及对策》在教师报全国第十一届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教师报上发表,2009年荣获商洛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文本类二等奖,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获市级二等奖,《应用题点评及教学建议》获县优秀论文,并在08年全县“阳光师训”活动中公开交流;《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报告》获县优秀论文,《怎样转变学困生的一点思考》在教师报第十二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3)彭世呈同志的论文《浅谈数学“情景”的创设》获省级三等奖,《转变学生学习方法途径》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

(4)杨彩云同志的论文《更新观念实施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论文《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获市二等奖,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获市级三等奖,并在08年全县“阳光师训”活动中做示范课教学;

(5)李从政同志撰写的《怎样学习平面几何》,何在波同志撰写的《教书育人,乐在其中》,倪德庆同志撰写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体会》、《如何转化学困生》等6篇论文被评为县级优秀论文,有四名教师获县优质课教师。

7、课题组教师的案例、教学反思、论文已经编印了课题成果集。

七课题讨论与建议

1、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应用拓展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3、应用拓展内容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年来的实验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参加实验的教师认识参差不齐,因而在实验与效果上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工作繁忙,有些老师实验观测工作不够经常,观测记录不详细;二是对实验资料的归纳、总结、提炼缺乏理论支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更新观念,大胆实践,不断总结,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工作,力争取得有价值的实验成果。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成因及对策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调查研究表明,国内外都存在学龄儿童在某种程度和方式的学习困难问题,这说明小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才引发国内外许多学者加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行列中。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学困生的数量不在少数,存在阅读能力低下的更是不少。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如果忽视对语文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就无异于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 (一)研究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笔者发现:对学习困难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研究内容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多数还是集中于心理特征、诊断与评估、教育与矫治等内容的探索,学习困难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研究成果从后期开始兴起,相对有些零散、有限。虽然有一些研究者亲临一线与许多的学困生进行深入的内心交流,其研究目的仍是为探讨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策略,但并没有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进行研究性指导。本课题力图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来探究我校语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现状、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及培养策略。通过此研究可以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还可以充实与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既要确保每位小学生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又要确保其获得适合自身的优质教育。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研究的过程中对这个因素要充分考虑。这类学生因受其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成为班级中的语文学困生。本次调查主要以我校的语文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对本校的语文学困生及其家长和教师采取问卷和访谈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详细了解了本校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揭示导致他们当前语文学习状况,尤其是阅读能力不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的探索和思考,提出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素养,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表现自己,在家长的帮助下改变自己,逐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为其探寻新的使之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舞台的方法与策略,实现教育艺术的真谛。 (二)研究培养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符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莫定基础。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一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一.成因: 造成一年级学习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除了极个别由于智力的某一方面(主要是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发展水平低于当前课程要求的水平的原因,学不懂,理解不了。大多数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跟上平时上课的进度,有的学生知识听,来不及思考其中道理,听的是一知半解,而课后又不及时复习、深思。 2、一些语文基础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分不清左和右,不是他对知识的不理解,而是对有些题目理解困难。比如我就发现,很多小孩让他在课堂上练习,对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就是弄不清,叫到跟前一提醒就会了。 3、不良的读题做题习惯。如:不听老师念题;做题不按顺序;没有检查的能力和习惯等。考试时也经常是这样,不听清楚老师念得题目,自顾自的答题,就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而导致成绩不理想。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学生。 二、对策 1、真情感化法

要让差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解除他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 2、优先提问法 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差生使之得到转化。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要讲究层次性,让差生也时时刻刻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给与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节课上都体会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3、优先批改作业法 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他们的作业尽量当堂批改。作业的评价也很重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会做了,就允许他们将错误擦掉,填上正确的答案。老师看到改对后就给画颗五角星,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又养成了有错就该得好习惯。 4、及时表扬法 差生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他们取得进步活成功时,及时肯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少数语文学习困难生,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语文老师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班级里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即使是发言了,也是闪烁其词,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又谈何理解和体验呢?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奉贤区塘外中学陈春美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均衡发展,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教学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牵绊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等若干文件也积极提倡教学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者来沪打工的民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区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区县重点中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学困生的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专家、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中国人民教师》杂志,曾专门阐述学困生的几大困惑,并提供老师及时、有效的辅导案例,同时指出“(1)辅导要与激发兴趣有机结合起来;(2)辅导要新旧结合;(3)辅导要重点突出;(4)辅导中要争取家长配合。”许多优秀的教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如:袁妙月(河南省洛阳孟津第一县直中学)发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黄鸿基(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杏坛学校)谈论了在辅导过程中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心理上让学困生不再怕学习,给了很好的指导。李瑞菊老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从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改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进步、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并做好学法指导以及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等方面对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有关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今年来已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中小学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制度来推行。我们学校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农村初中数学的研究中,学困生已成为教学最大的问题,但通过有效策略可让学困生脱困,重燃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确定为研究课题并申报,作为学校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中的一小块,旨在通过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个案探讨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个案探讨 概要:农村数学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又有着其特殊性和普遍性。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很好地分析出其形成的原因,只要我们农村的数学教师能追根溯源,找到解决的方法,学困生也可以迎来春天。 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能否有效地解决学困生这个普遍存在 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接下来,我就从学困生的个案出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探究出形成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的原因,然后就其形成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个案综述 五华县平南中学是地处农村的一所中学,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学生数学成绩参 差不齐,丁某是我校初中八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也是我教的一名学生,其在数学学习中表现较差,是一名典型的数学学困生。 1.数学基础不扎实,缺乏自信,上课分心,作业要么不交,要么照抄同学的。 2.数学成绩差,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上数学课非常不专心,甚至找借口请假。 3.在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不够深入;(2)没有扩散思维和逆向 思维;(3)对抽象的知识理解有难度;(4)没有良好的归纳分析能力 4.在数学考试中往往有如下特征:(1)考试前高度紧张,或者烦躁不已,有 严重的考试恐惧;(2)考试时常常怯场,无法发挥正常水平;(3)对考试结果的反馈,麻木不仁。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别调查、询问、分析、发现形成农村数学学困 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思进取。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上课开小差,甚至扰乱课堂,学习没有恒心,作业不按时完成或根本不交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三泉学校符婕 【摘要】: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造成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学困生比例的增加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以公办初中更为突出。因此,“薄弱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本课题结合三泉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角度分析英语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行动跟踪、具体案例,理论实践双结合的方式找到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可行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英语成因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三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彭浦地区偏僻的西北角,在宝山和闸北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学生生源较差,学困生比例很高,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牛津英语教材以其图文并茂、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牛津英语过大的词汇量使得两极分化现象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出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有些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连Monday都不认识,甚至有人只识得26个英文字母!由于从低年级开始“欠债累累”,导致最后的“雪球效应”,想要挽救已为时已晚,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在公办“薄弱学校”显得尤为困难。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普通公办初中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在初中低年级时找出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如何有效地转化他们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 纵观20世纪教育发展史,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困生的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同意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我班的学困生有:郭津源、郭恒源、谭欣然、丁浩、王栋、张家畅、杨卓函、程俊哲、张卓、葛育嘉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我班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无动力,自主性差。他们在学习上都有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好动,容易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怕动脑筋等。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1、当今社会环境还是一种应试的氛围。2、有的家长们都忙于挣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而有的太过宠爱。3、一些是因为在早期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零乱,记忆力差,理解不深,加之消化不良,造成知识掌握不牢。 三、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有些学生一遇到比较复杂的题,或是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就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自卑感强,自暴自弃。丧失学习的信心。 今后对待学困生的方法: 一、针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我要和家长结合,改变一味批评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学生的微小进步,对他们每一点努力和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学好的,老师和家长对他有信心。

二、对于学困生的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我仍需要和家长结合,让家长在家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时间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去做。养成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学习时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我要花大力气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哪怕牺牲一些学习进度。 三、树立榜样。学困生的作业的书写质量一般都很差,在班里要重点表扬作业好的同学,把他们的作业让全班学生传阅,用这种正面强化的方式来激励后进生。 四、继续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困生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出现分心现象,因此余部引导他们在有干扰的环境中或有限的时间内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小学相志辉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类型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这些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有该如何应对,以及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等。 一、学困生的界定: 1、确定依据: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包含非智力因素的学生)主要是符合以下几点的学生。 (1)平时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速度太慢和正确率较低的学生; (2)基础知识较差,许多知识点都记不住。因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时对时错。 (3)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正常测试成绩在70分到45分左右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 1、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困生”。他们主要因为基础薄弱,脑海中的基础知识记得少,用什么知识都是糊里糊涂。所以总是跟不上同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2、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这类学生态度是好的,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时间一长,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好是自己天生太笨,渐渐的也就变成了“学困生”。 3、意志薄弱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比如做题,一遇到难题就等着抄袭答案。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学困生”。 4、多动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掉头与别人讲话,就是玩学具等。因此他们的听课效率低,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5、对授课老师缺乏好感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对上课老师没有好感,上课自然就没了兴趣,日子一长,也就成了“学困生”中的一员。 三、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在的意志力、学习意识,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小官庄中心小学“学困生” 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数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的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而学生中有的属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先天不足,很多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教学内容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科原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而数学的系统性也很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会遭成学习困难。然而,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学生自身因素

在我班上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们普遍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他们自感周围的老师、同学等瞧不起自己,于是因卑生闭,表现出脱离群体,特别是怕接触老师,整天沉默寡言,有惑怕问,呈闭塞的心态,从而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极大的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身边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一些不良影视、网络、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和家庭中的矛盾及父母离异现象,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 尊重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

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日期: 2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小学相志辉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类型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这些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有该如何应对,以及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等。 一、学困生的界定: 1、确定依据: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包含非智力因素的学生)主要是符合以下几点的学生。 (1)平时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速度太慢和正确率较低的学生; (2)基础知识较差,许多知识点都记不住。因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时对时错。 (3)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正常测试成绩在70分到45分左右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 1、基础差,底子薄的“学困生”。他们主要因为基础薄弱,脑海中的基础知识记得少,用什么知识都是糊里糊涂。所以总是跟不上同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2、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这类学生态度是好的,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时间一长,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好是自己天生太笨,渐渐的也就变成了“学困生”。 3、意志薄弱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比如做题,一遇到难题就等着抄袭答案。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学困生”。 4、多动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掉头与别人讲话,就是玩学具等。因此他们的听课效率低,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5、对授课老师缺乏好感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对上课老师没有好感,上课自然就没了兴趣,日子一长,也就成了“学困生”中的一员。 三、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在的意志力、学习意识,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小官庄中心小学“学困生” 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数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的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而学生中有的属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先天不足,很多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对社会而言,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因此,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产生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这一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予以研究,进行了探讨。 二、课题研究意义 实践意义:学困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高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 三、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习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4、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内容主要有: 1、课题界定: (1)小学学生:指小学阶段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明天。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学困生已经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每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 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出发,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必要 性以及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学习兴趣;成功体验;转化对策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 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及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 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 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因此,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初 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出发,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必要性以及转化初中数学学困 生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 困难的学生。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困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多年来的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 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 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 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 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2.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调查表明,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初中生, 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 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导致数学科的成绩下降 3.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学困生往往受到冷落,上课时很少受到 关注。教师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学生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使得本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较差的学生变得更加消 极和被动,从从而导致他们怕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4.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幅沉重的负担,长 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 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基础不扎实。这些数学学困生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基础就很差,在数学运算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科原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而数学的系统性也很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会遭成学习困难。然而,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学生自身因素 在我班上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们普遍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他们自感周围的老师、同学等瞧不起自己,于是因卑生闭,表现出脱离群体,特别是怕接触老师,整天沉默寡言,有惑怕问,呈闭塞的心态,从而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极大的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身边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一些不良影视、网络、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和家庭中的矛盾及父母离异现象,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 尊重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朱文俊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学生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进行阐述; 并从教师的引导、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探讨转化方法和采取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措施 我们温州育英国际实验高中,地处温州市瓯海区,是一所民营学校,公正的说,瓯海区一流的初三毕业生到温州中学,二流的学生到瓯海中学去了,剩下的才可能涌到育英高中。对这些中考成绩暂居三流的学生,我们全体老师实际上就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怎样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怎样让他们成人成材?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当然更为关注这些孩子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就我个人浅见,学生之间数学学科的差异比较明显,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教,考130多分的有,考30多分甚至更低的也不乏其人。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差异呢?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我认为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及城市中的普通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及对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及对策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个人认为除智力因素外,数学学困生形成的非智力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缺乏自控能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生具有保持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薄弱的特点。因此,一些学生上课时总是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兴趣易迁移,这些不良的学习行为久而久而之形成习惯,使他们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特别是由于数学知识前后逻辑性较强,长此以往在数学学习上形成了障碍。 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上课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偏重于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甚至题解的记忆,造成条件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对于所学习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结构松散零乱,再加上理解不深影响后继数学知识的掌握。 三、缺乏恒心。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学习。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或是计算步骤稍繁琐,或是一次尝试失败,或是一看题目较长,甚至是听老师或同学说是一道难题,就产生畏惧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恒心。 四、缺乏自信。自卑感强,自暴自弃。数学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常常遭到部分老师的白眼,同学的冷落、歧视,甚至家长的打骂,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加之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

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一些学困生在未接触到某些数学知识之前,就对所学知识产生畏惧心理,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学习这些知识,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丧失信心,最终放弃数学学习。 调动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一、树立自信心,使学困生“能学”。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目标、理想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便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因此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是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要建立学困生的自信,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不训斥、不冷落,多注意观察、了解、分析他们,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同时指出他们的智力水平、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比较并不弱,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意志比较薄弱。要善于观察,力求在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给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在学困生有失误时,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再尝试。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来制定学习目标,采用“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模式,让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感,学困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消除对学习的畏惧心理,继而树立信心。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困生“想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乌申斯基),现代教育实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主观因素在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时,主要针对小学低高年级的两位学生进行了研究。我班二年级男生涛涛,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单亲家庭,父亲忙于工作没时间管他。涛涛虽是一个男生,平时很少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缺乏学习积极性,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主动去请教老师,在家只能在父亲的监督下他才能完成作业;同时对数学的题型应变能力比较迟钝,涛涛在一个遇见难以解答的题型时会表现出沮丧感,并且为之有愤怒、反应冲动等不良情绪。另外我班学生刘清,他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父母是做生意的,从小对其爱护有加,性格非常活泼。平时喜欢和同学交流,由于性格过于活泼,他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交头接耳,学习态度很差,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导致害怕跟老师直接交流。回到家后也是在父母的逼迫与监督下完成作业,欠缺学习的积极性。涛涛与刘清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高与其自身的内在因素既即自身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a. 数学学习习惯不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好数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学困生之所以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困难,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一个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 b. 数学学习动机不明所谓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是指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能够维持数学学习活动,并使数学学习方式趋向于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当前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

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效率的 提高。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动机不明确,都是被动性的学习。由此 得出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客观因素 a.家庭原因学困生涛涛,就其家庭来看是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缺乏 母爱,父亲为忙着事业更很少与之沟通交流,从而使其性格内向化,并且缺少家长的管教。再加上父亲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不能够给孩子 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式,就目前小学低年级来说还能够给予与一定的指导,如果到了高年级的话父亲也爱莫能助。学困生刘清,就其家庭情 况上看父母还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够为其解决不会做的数学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做生意,所以也很少有时间管他,但其父母对其过 于溺爱与放纵,在孩子的学习上过分宠爱,几乎达到有问必答的程度,所以这样也会造成孩子依赖的心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b.学校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学校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比如涛涛,由于他的数学分数相对较低,严重拖了班级数学学习成绩的后腿。为了提高他的成绩,老师给他多布置了数学作业,同时又找到涛涛的父亲,要求父亲对其严加管教,也因为老师的每次访谈致使每次老师来以后,父亲都会对其格外严格。,致使涛涛对数学这门课程更加的厌恶,同时与老师的交流也就更少了。还有一些教师在一味追求成绩的时候,忽

最新-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精品

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 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背景1:我们学校地处天河区最北面,在白云区、萝岗区交界处,是一所典型城乡结合部学校,每次学生数学的测验及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很大部分的题目失分都是在计算部分,如何提高“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在一至六年级“数与代数”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与代数”这方面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成绩,提高学生困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极具实用性。 (二)、课题的意义1:通过提取一至六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这方面的作业,练习、测验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进行诊断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这方面的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及时清除其学习上台阶障碍,使其后续的学习得以顺利的开展。 课题的意义2:一直以来数学教学的成绩困绕着我们数学教师的心,我们行政及教师也从不同角度分别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未能很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此课题很好地从学生计算题方面进行研究,从最简单的式题做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成绩的真正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的意义3:也许我校地处偏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上级部门足够的重视,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教师很难开展理论研究,如何结合实践开展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们的共同愿望。近一两年来很荣幸得到教研室的帮助,在第二次课题的申报中得到审批,希望在教研室教研员及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老师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依据:

初中数学学困生如何教

通过分析原因,我们知道,没有人一出生就烙上数学学困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1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有很多教师一谈到学困生,总是习惯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单一的认为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聪明,贪玩,不愿意学等,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问题。对学困生进行责怪,抱怨和惩罚,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因此,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 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责任心。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使全体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把各部分知识都讲到,至于学生学不学是他的事,这种缺乏责任心的行为,原则上讲根本谈不上教育,更不用说如何转化学困生了。作为合格的教师,时时刻刻都要心系学生,心系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全面发展,同时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处境,力争不丢下一个学生。 (2) 公平的师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无论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众所周知,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着冷落,

喝斥,嘲笑,辱骂甚至是体罚,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在同学中没有尊严,更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号召班级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人格尊严,从而促进他们自主的改掉缺点,健康成长。 (3) 拥有足够的耐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的基础知识往往差异很大,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往往根深蒂固。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不要寄希望于一时,尤其是数学教师更要做好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衔接性很强,而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听不懂、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数学更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应对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4)教师要有进取心 在新课程的严峻挑战下,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只管教书,这种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懂的如何做科研,教师进行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5)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