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与电影《英雄儿女》的诞生

巴金与电影《英雄儿女》的诞生
巴金与电影《英雄儿女》的诞生

巴金和战友们在朝鲜前线

巴金与电影《英雄儿女》的诞生

文/熊坤静

自2O世纪 60年代中期起,有一部黑白故事片经常被全国各地电影院、电

视台放映播出,它就是曾经风靡神州、家喻户晓、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的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那么,它在由小说到电影的过程中,以

及电影公映之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

巴金赴朝采风写出小说《团圆》

1952年初,受时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

会副主席丁玲的委托,时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编辑部负责人曹禺以老朋友

的身份致信上海作家巴金,动员他参加由全国文联组织的“朝鲜战地创作组”。

巴金很快复信表示同意。春节过后,当巴金赴北京报到时,有人出于好意,

说朝鲜战火连天太危险,劝他就在国内的一些工厂体验生活,但他执意要去。他在给爱妻萧珊的信中说:“… …我想还是去朝鲜好,可以锻炼一下,对自我

改造也有帮助。丁玲也赞成我去朝鲜,所以决定去了… … ”

以巴金为组长的 17名创作人员换上军装,乘火车倒汽车,于 3 月 20日辗转抵达朝鲜,开始了为期 9个多月的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活。有一次,因敌机狂

轰滥炸,他同白朗、逯斐、菡子、伊明只能乘汽车在夜间去战地采访。过了

仁川之后,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汽车便熄着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盘山公路上

爬行。与对方来车交会时,因避让不及,车翻入了路旁的小沟里。车虽然摔

坏了,所幸大家都没伤着。他们只得冒雨跋涉赶去目的地。

每次外出,巴金都是一路走,一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认真地记

录下来。这天,由于下了一场大雨,当他一觉醒来时,所住的防空洞已灌进

了齐腰深的水。在随部队首长前往 159高地视察前沿阵地的途中,他因眼镜

被雨打湿,看不清路,在跳下交通沟时脚一滑,人重重地摔进了沟里,但他

忍着剧痛继续赶路,到高地时

已成了“泥人”。

志愿军第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五八二团六连的英雄壮举令巴金特别感动。

他在该连部队一待就是2 个多月。这年 10月 5日,守卫在板门店前线 67高地的

六连,在打退了敌人的 17次疯狂进攻,坚守达 75小时之后,全连战士大都壮烈牺牲,阵地上只剩下身负重伤、双目失明的副指导员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

武了。赵遂用步话机向五八二团团长兼政委张振川报告了敌人已冲上我军

阵地的危急情况,要求派炮兵直接向自己所在阵地射击。团长从望远镜中

看到两位英雄已退人防空洞后,便向炮兵下达了向六连阵地开炮的命令。

最终,阵地虽被志愿军的反击小分队夺回,但赵先友和刘顺武却光荣献身了。战后,荣立了特等功的六连被授予“英雄坚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光荣称号,赵先友烈士被追认为特等功臣。在对六连所在团进行采访时,张振川

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

当得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后,巴金遂于 1953年 8月上旬再次赴

朝体验生活。这时他已经有了创作中、长篇小说的初步设想,因此他在信

中告诉萧珊:“ … … 至于别人的毁誉我是不在乎的。但要写出一部像样的作

品,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功夫,忙对我创作没有妨碍… … 我要回国后才能

考虑创作计划,我还想在上海仔细地读两本苏联战争小说,看别人怎样写

战争,好好学习一下,… … ”二次赴朝的 5个月里,巴金几乎走遍了北部的所

有地区。

在朝期间,巴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记叙 1952年3月 22日受到中国人民志愿

军司令员彭德怀接见的散文。《会见彭司令员》一文朴实无华地记述了这次会

见的情形,以简短的白描展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精神世界。彭德怀见稿后,致信巴金,提出一条修改意见:… 像长者对子弟讲话’ 一句可否改为像和睦

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 ? 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可否 ? 其次,我是一个很

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巴金即照此意见作了修

改。后来他将在朝鲜的见闻和感受写成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先后结集

为《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和《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书公开出版,另外他

还以朝鲜战争为题材写了许多短篇小说,相继编为《英雄的故事》和《李大海》两个集子,分别由平明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结束了第二次朝鲜之行,巴金回国后即开始实施他那庞大的小说创作计划。转眼到了 1961年,当时正在杭州休养的他,应《上海文学》杂志社约稿,经

过一番缜密的构思,很快写出了《团圆》这篇 2万多字的小说。在小说中,巴金用“我”的耳闻目睹,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中

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东,上世纪 3O年代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时,

其爱人惨死在美军水兵脚下,留下一个年仅 2岁的女儿王芳。一年后,因王

东被捕入狱,孤苦伶仃的王芳被一个名叫王复标的老工人收养。王东获救

出狱后,先是参加了游击队,后又转战大江南北,并来到抗美援朝前线。一

次偶然的机会,王东发现本部队一名女文工团员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但

他强忍着痛苦没有认亲。直至王芳的养父王复标随祖国慰问团到朝鲜同他

见面后,他才与女儿团圆。

夏衍责成长影厂拍《英雄儿女》

《团圆》发表后,引起了茅盾、夏衍、荒煤的关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

夏衍读了小说后,即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 (以下简称长影厂 )将它改编成电影。长影厂领导对此非常重视,经研究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给著名导演武兆堤。

武兆堤看完小说后,被它充满亲情、友情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但

他又感到,要把这个好作品改编成电影,就必须再找一个人来合作。于是,他想起了抗大时期的同学、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将军

的秘书毛烽。毛早在 14岁时就投身于革命工作,又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武兆堤带着小说《团圆》风尘仆仆地赶往北京,在一家旅馆里与毛烽见了

面。看了小说之后,毛烽深受感动,决定和武兆堤一道将它改编成电影。

紧接着,武兆堤通过夏衍向傅钟将军说明情况,傅将军准了毛烽的假。

这样,武、毛二人便来到北戴河,在宾馆中开始了剧本的改编工作。经反复

推敲、斟酌,他们决定将人物感情戏作为整个剧中的灵魂,并从《团圆》中

着墨不多的王成这一人物身上打开突破口,为其设置了相应的情节和对话。为了着力塑造“王成”的英雄形象,武、毛二人绞尽脑汁,一连琢磨了几天。

前后历时 20多天,《英雄儿女》剧本终于问世了。它很快得到长影厂领导的

首肯,继之又经巴金同意,并被文化部通过。夏衍还指示有关方面:“重点

拍这部电影,胶片要用从英国进口的!”

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在全国播映后,极为轰动。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兼作家协会副主席巴金携妻子在上海观看了该片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 看‘长影’故事片《英雄儿女》,改得不错。关于王成的一部分加得好。

王芳的形象也很美… … ” 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观看了这

部影片后,一天晚上打电话给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的刘白羽说:“… … 我想作家一定要到火热斗争中去… … 你们不都是到了火热斗争中才写

出了新的作品吗 ?这事,你跟总政商量一下… …请巴金带个头,他抗美援朝,深

入生活很好嘛 !写出了《英雄儿女》那样好的作品。当然,不可勉强,要征求

他同意,还要保护他的安全。”

历经风雨半个世纪余音不绝

不料 1959年彭德怀元帅被打倒之后,巴金的《会见彭司令员》一文就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文化大革命”中,它又被造反派诬指为“彭德怀

和巴金的反革命勾结”的“罪证”,使巴金遭批挨斗,被关进了“牛棚”,妻子也

受尽折磨,含冤病逝。《英雄儿女》虽然还在全国各地不断地上映,但原著

者巴金的名字却被从银幕上抹去。

进入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英雄儿女》仍在播映,不过,报纸、杂志上频

频出现了寻找现实中的“王芳” 和“王成”的消息。如关于寻找“王成” 的报道,《中国青年报》就有篇题为《寻找英雄儿女》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1993年8月 12日《中国青年报》——王成的原型就是一级人民英雄、原某

团副参谋长秦建彬。

“1994年 2月 26日《解放军报》——王成这一艺术形象是根据南京军区某

师名叫王万成的志愿军烈士塑造的。

“1991年 6月《人民政协报》——反映王成这个主人公的背景人物叫王英,曾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

“北京军区某团竖立着一座塑像,塑像底座上刻着巴金的题字:‘王成式

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每当别人就有无“王芳”、“王成”这对“英雄兄妹”的生活原型而询问巴金

时,他总是笑着回答说:“没有什么生活原型。我这是小说,人物和情节都

是创作的… … 我在朝鲜共生活了一年多,访问过许多战斗英雄,也访问过许

多文工团员,没有听说过兄妹在朝鲜战场上相见的事,更没有访问过兄妹俩。”

至于巴金给特等功臣赵先友烈士的塑像题字,则是真有其事的。 1991年夏,赵先友烈士原所在部队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党委决定在营区为赵

先友烈士立一座塑像,并想请巴金在碑石上题个词。曾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的张振川受托给巴老修书一封,并派人送到正在上海住院治病的巴金手上。巴金阅信后,很快就用颤抖不已的手写下了“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

臣赵先友巴金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这样一幅字。

巴金与英雄儿女

【责任编辑:卜一】

国产黑白老电影100部

国产黑白老电影100部,看你看过多少 1. 国产黑白老电影《独立大队》 2. 动画片《小号手》1974(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3. 经典黑白老电影《林海雪原》 4. 国产反特故事片《神秘的旅伴》 5. 国产彩色故事片《海鹰》 6. 国产解放战争故事片《赤峰》(1959) 7. 动画片《东海小哨兵》197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8. 经典老电影《刘三姐》 9. 国产经典老电影《侦察兵》 10. 国产彩色武打故事片《无敌鸳鸯腿》 11. 国产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 12. 国产反特故事片《古刹钟声》(1958年) 13. 国产彩色故事片《闪闪红星》 14. 纪录片《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 15. 南斯拉夫故事片《桥》1974(北影译制) 16. 文革时期反特故事片《东方剑》 17. 《渡江侦察记》74年彩色版 18. 体育题材故事片《女跳水队员》 19. 反特老电影《斩断魔爪》(1954) 20. 老电影《艳阳天》(1973) 21. 经典国产故事影片《咱们的牛百岁》 22. 古装彩色武打故事片《岳家小将》 23. 国产反特故事片《岸边激浪》 24. 反特电影《南海的早晨》(1964年) 25. 文革反特彩色故事片《第二个春天》1975(上影) 26. 国产反特黑白故事片《前哨》 27. 国产反特故事片:《波斯猫在行动》(1986)长影 28. 解放战争故事片:《南岛风云》(1955) 29. 抗美援朝故事片:《长空比翼》(1958) 30. 抗美援朝故事片《心灵深处》 31. 文革时期老电影《枫》 32. 国产反特故事片《徐秋影案件》 33. 体育题材故事片《沙鸥》 34. 动画片《半夜鸡叫》 35. 印度爱情老电影《大篷车》Caravan (1971) 36. 国产反特老电影《熊迹》(1977) 37. 国产黑白老电影《风雪大别山》 38. 国产彩色老电影《拔哥的故事》 39. 文革时期老电影《第十个弹孔》 40. 文革时期彩色故事片《春苗》 41. 《蓝光闪过之后》(1979) 42. 文革老电影《欢腾的小凉河》

日本早期电影

xx电影之xx电影 一、xx电影的诞生 1.现存最早的xx电影: 歌舞伎片《赏红叶》 (1899) 2.新派剧: 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歌舞伎改革运动,最早与电影联手。 3.xx最早的故事片: 《闪电大盗》 (1899)用新派剧演员拍摄。 4.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业中所有女性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 5.1910年代日本电影生产基地开始建立: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日活)组建,在东京(现代题材的新派剧)和京都(历史题材的旧剧)—— 以两大城市为电影制作中心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为日本电影制造两副面孔。日本电影沿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怀旧式肯定和对现代的西方价值观的追随这两条完全分离的线索发展而来。 二、xx电影中的“活弁” 1.活弁: 活动弁士(辨士),为电影做解说表演的。 2.电影和弁士的组合与日本口传文艺的渊源有关,如文乐中的净琉璃,歌舞伎中的义大夫等。

3.在真正意义上,日本从来不存在无声电影。 4.活弁的三种职能: ①作为叙述者与声优; ②作为评论阐释者; ③作为观众代表的表演。 5.弁士在30年代后期几乎销声匿迹,但影响有: ①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会有不出场的旁白者冗长的画外音; ②惯用全景镜头和长镜头。 6.弁士的存在使日本电影独自探索出日本独有的电影叙事方式。 三、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世纪20-30年代) 1.纯映画剧运动: ①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 ②电影不应是对下等戏剧的简单模仿,而必须以某种纯粹的状态呈现出电影独有的本质。 主张不要舞台剧本而要电影剧本,不要男旦而要女演员,不要弁士而要字幕。指出真正的电影离不开速度、写实和幻想。 ③试验性作品: xx的《生之xx》、《xx的少女》 (19)。2.两大创作群体: xx和日活 松竹:1920年在日本东京莆田创立制片厂,《路上的灵魂》

世界电影的诞生时间

世界电影的诞生时间:1895。12.28 地点: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 第一部电影:丰泰照相馆任庆泰《定军山》 第一部短故事片:张石川、郑正秋《难夫难妻》 短故事片趋于成熟的标志:张石川《劳工之爱情》 第一部长故事片兼凶杀片:任鹏年《阎瑞生》 民族电影确立的标志:张石川《孤儿救祖记》 第一位女演员:黎民海《庄子试妻》中的严珊珊 第一部电影剧本:洪深《申屠氏》 第一部爱情片:但杜宇《海誓》 第一部侦探片:管海峰《红粉骷髅》 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第一部歌曲配音片:联华孙瑜《野草闲花》 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蜡盘配唱[出自野草闲花] 第一部完整的歌曲配音片:明星张石川《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袁牧之《都市风光》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蔡楚生《渔光曲》 无声电影达到顶峰之作:吴永刚《神女》阮玲玉主演 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 第一位女导演:王苹 第一部富于史诗特点的战争片:《南征北战》 海誓的相关信息: 但杜宇的第一部电影。创作上,为拍电影专门写的剧作—本事;人物上,多为时尚新女性,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上追求女权,自由与民主的思想;艺术上,不同的景别、角度与剧情的关系,服饰、背景西化;表现手法上,用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人物的关系,心态及影片的感情基调。 第二章 电影公司的创作特色:【明星】改良社会,娱乐大众【长城】以问题为中心,探讨人生意义【神州】看重电影的艺术品位,重视电影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民新】宗旨务求其纯正,出品务求其优美【大中华百合】欧化【天一】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力避欧化,尚古【上海影戏】唯美 影戏观的内容:注重教化性;讲求戏剧性;强调情节性;突出场面性 第三章 古装片的代表作:天一的《梁祝痛史》和《义妖白蛇传》 武侠片的代表作:《火烧红莲寺》 联华公司概说:罗明佑创立,打出“复兴国片,改造国片”旗帜,宗旨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是一个具有垄断性特征的现代企业。初期拍摄的影片被称为“新派” 孙瑜的导演特点:富于清新浪漫气息的导演风格赋予“银幕诗人”称号 第四章 左翼电影文化运动【定义】:指在中共的领导下,以往电影界输送左翼进步人士,制作进步电影的手段,唤起民众抗日和反抗阶级斗争的政治意识的一场电影文化运动。【成就】:改变了电影创作的倾向,使电影探索与时代、政治相结合;显示了进步电影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大大提高了电影创作的质量,创作了一批中国电影史上艺术性、思想性很高的优秀电影作品,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影音乐。 夏衍电影:《狂流》《春蚕》【特点】:理性而细腻的现实主义风格;最早将新文学改编成电影

老电影大经典对白

老电影10大经典对白 1、“向我开炮!”(《英雄儿女》,王成) 《英雄儿女》是反映抗美援朝的影片。影片中,王成是一名炮兵观察员。在守卫某高地的战斗中,战斗非常激烈,战友们相继牺牲,最后只剩下王成一个人。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王成喊出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即,抱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王成的原形之一是着名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杨根思只身坚守阵地,最后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杨根思说过一句充满有我无敌豪迈气概的话,“只有我们的勇敢,没有敌人的顽强。” 2、“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进攻隆化。当时的隆化中学是主战场之一,敌人在这里修建了很多碉堡工事。为炸毁一座桥型暗堡,19岁的董存瑞用手举起炸药包,舍身炸碉堡,英勇牺牲。据战友回忆,董存瑞牺牲前最后遗言并不是“为了新中国,前进!”从炸药包拉响到爆炸的7至8秒时间里,董存瑞不停地对战友喊,“卧倒!卧倒!快趴下!”“为了新中国,前进!”是电影《董存瑞》的艺术创作。但是,毫无疑问,董存瑞以自己的英雄壮举“喊”出了这句时代的最强音。英雄在最后时刻震撼人心的语句,激励了几代人。 3、“向天空放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冰山上的来客》,扬排长) 面对洁白冰峰,面对万丈涯谷,面对逝去战友们的音容笑貌,扬排长动情地命令:“向天空放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这是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最经典的一幕。边防哨所的战士们,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战斗在异域的高原冰峰,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如同冰山上的雪莲一样纯洁高尚,他们的崇高理想信念、浩然正气和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人们称颂。他们,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4、“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冯·迪特里施) 瓦尔特是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英雄人物。七十年代在我国瓦尔特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是南斯拉夫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据说,瓦尔特的原型是南斯拉夫人民的领袖铁托。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来到萨拉热窝的任务就是抓住瓦尔特,最终他失败了。就在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冯·迪特里施若有所思地望着迷雾中的

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

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 8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自豪吧母亲》 《他爱谁》 《他们在相爱》 《海之恋》 《第二次握手》 《最后八个人》 《丹凤朝阳》 《戴手铐的旅客》 《白莲花》 《奸细》(1980) 《残雪》(1980) 《不是为了爱情》(1980) 《枫》(1980) 《丹心谱》(1980) 《白蛇传》(1981) 《名剑》(1980) 《诸葛亮吊孝》(1980) 《越剧胭脂》(1980) 《元帅之死》(1980) 《雪花和栗子球》(1980) 《舞厅》(1980) 《透过云层的霞光》(1980) 《山狗》(1980) 《塞外夺宝》(1980) 《亲缘》(下)(1980年) 《亲缘》(上)(1980年) 《见面礼》(1980) 《盜禦馬》(1980) 《阿凡提》(1980) 《屠夫状元》(1980) 《新兵马强》 《潜网》 《年轻的朋友》 《苦果》 《她从雾中来》 《春归红楼》(1981) 《第三个被谋杀者》(1981) 《端盘子的姑娘》(1981)

《知音》2(1981) 《智截玉香笼》(1981) 《归宿》(1981) 《姑娘的心愿》(1981) 《邻居》(1981) 《鹿鸣翠谷》(1981) 《剑魂》(1981) 《海神》(1981) 《路漫漫》(1981) 《钟声》 《子夜》1981 《孔雀公主》 《第三女神》 《刀光虎影》 《仇侣》 《R4之谜》 《赵钱孙李》(下集) 《赵钱孙李》(上集) 《张铁匠的罗曼史》 《今夜有暴风雪》(1982)《大雁北飞》(1982) 《布谷催春》(1982) 《彩色的夜》2(1982) 《彩色的夜》1(1982) 《大海在呼唤》(1982) 《红象》(1982) 《骆驼草》 《十六号病房》 《没有航标的河流》(1983)《流泪的红蜡烛》(1983)01 《你在想什么》(1983) 《锅碗瓢盆交响曲》(1983)《流泪的红蜡烛》(1983)02 《飞虎》(1983) 《何处不风流》(1983) 《道是无情胜有情》(1983)《被控告的人》(1983) 《包氏父子》(1983) 《搭错车》(1983) 《经理室的空座位》(1984)《家庭琐事录》(1984) 《碰海人》(1984) 《南拳王》(1984)

中国30年经典电影

导演:张铮/主演:陈冲、刘晓庆、唐国强 推荐词:本片以真假小花与哥哥三人的情感纠葛,展现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影片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流传至今。 ●《哪吒闹海》(1979年) 导演: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 推荐词:这部优秀动画片的背后是几十人近4年的心血。导演王树忱是为数不多的留学苏联的专业动画美术人才。其绘画风格、配乐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天云山传奇》(1980年) 导演:谢晋/主演:石维坚、王馥荔 推荐词:这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大胆而有深度地揭示出“右派”这一特定时代的悲剧群体,并从多个角度探索悲剧的根源。 ●《庐山恋》(1980年) 导演:黄祖模/主演:张瑜、郭凯敏 推荐词:优美的自然景色、真挚的男女情恋,构成了一部抒情的风光片。影片以景生情、以景抒情、借景写情,描绘猫游记山河之妖娆,展现人物爱国之情怀。 ●《牧马人》(1982年) 导演:谢晋/主演:丛珊、朱时茂 推荐词:影片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围绕主人公许灵均的命运,展示出普通人身上真善美的光辉,并用深沉的笔触挖掘出深刻的生活哲理。 ●《人到中年》(1982年) 导演:王启民、孙羽/主演:达式常、潘虹 推荐词:影片以朴实无华的故事、饱蘸深情的画面,展现出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遭遇,成为具有强烈现实主义批判锋芒的时代力作。 ●《城南旧事》(1982年) 导演:吴贻弓/主演:沈洁、张丰毅、张闽 推荐词:影片根据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影片中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有人评价它: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技术发展史 一.早期电影技术奠基时期 1.电影技术发展的奠基 先是大约公元前400年左右针孔成像原理被发现,后有1800年英国科学家Thomas?Wedgwood首次尝试通过化学的方式对图像进行记录,再到光刻摄影法、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的诞生,到湿板火棉摄影法与定影胶体的探究、彩色摄影的实现等。这些摄影技术和载体的发现与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影技术的诞生做出了铺垫。 2.电影技术的诞生 1872年,美国参议院Leland Stanford与好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用24架照相机,拍下了24张照片。这些照片被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这就是最早的电影技术的诞生! 二.电影技术快速发展时期 1.电影放映方式与胶片的变化 在一开始,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 在1891年, William Kennedy Dickson向柯达公司创始人Geroge Eastman 订购了35mm 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Thomas Edison原始的Kinetograph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 2.有声电影的出现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拍出《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浇水园丁》等短片,标志着电影诞生。1927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标志着在电影技术史上从无声到有声的大变革。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彩色电影的出现 30 年代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飞跃。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 Toll of the Sea》。 50年代初,柯达公司的单带伊斯曼彩色胶片处理技术——将三层染色集中在一卷胶片上——结束了特艺色在色彩处理方面的垄断,在短短几年中,伊斯曼彩色胶片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安全的醋酸片基取代了易燃的硝酸片基。 三.现代电影技术发展 1.立体电影 用于区分影院与小的电视屏幕,并将观众重新吸引回到影院的技术之一就是三维(3-D)

40部经典儿童电影

40部经典儿童电影 电影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有共通之处,世界是成人主宰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拍给成年人看的。纯粹拍给孩子们看的电影,在各个国家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儿童的世界应该是充满欢乐的,虽然有很多可怜的孩子出生在贫穷落后、以及战火纷飞的国度,但是他们同样有权利享受童年应有的一切。儿童电影就是拍给孩子们看的,不需要大人们来指手画脚,只要孩子们觉得满意,这就是一部出色的儿童电影。 1、《小鞋子》国别: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基迪 这是一部充满童趣而又写实的儿童电影,家住在德黑兰的阿里是个听话懂事的小男孩,他不慎把妹妹的鞋子弄丢了,阿里贫穷的家境导致他只好和妹妹共用一双鞋子,两人上课时间不一样,正好可以换着穿。学校举行长跑比赛,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跑第一都不成问题的阿里,这回要为了第三名而奋斗了。 全剧的最高潮就在长跑比赛这场戏上,阿里时常要放慢脚步让后边的选手超越他,这样才能保证他跑到第三名,这可能也是影史上最奇特的一次长跑比赛了。 《小鞋子》这部电影就像她的名字一般,朴实而又简单,是阿里那颗真诚善良的童心打动了观众,是影片中处处闪现的人性之美,成就了她的经典地位。 2、《霹雳贝贝》国别:中国导演:翁路铭 中国电影百年就没有几部科幻片,《霹雳贝贝》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部。不仅仅是因为她稀有,更是因为她好看。贝贝在出生之时被外星人赐予了电力,他从此可以通过自身发电,从而引发众多的喜剧和闹剧。孩子是天真而又无知的,贝贝从最早的滥用电力,到后来懂得运用自己的能力做好事,最后又懂得去照顾别人,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 任何一个80后生人都会对这部影片留有印象,她不仅是经典的,也是精彩的。 3、《少年黄飞鸿之铁猴子》国别:中国香港导演:袁和平 黄飞鸿已经成为功夫电影的图腾式人物,但是少年黄飞鸿有什么传奇经历吗?这个疑问在这部电影中会得到解答。 侠盗铁猴子劫富济贫,少年黄飞鸿和老爸黄麒英不明就里,还帮助官府捉拿铁猴子,结果黄麒英引起公愤,连个馒头都买不着。黄飞鸿后来帮助他老爸和铁猴子一块惩奸除恶,上演了一场正邪火海大战。

电影与动画的诞生基础

电影与动画的诞生基础 一般来说,在当代,动画被包括在电影的范畴之中,也被人们称为影视动画艺术。在艺术的理论分类中,电影一般被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以及美术片四大片种,美术片在其下又分为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又产生出新的三维电脑动画,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占据传统动画片的阵地,仿佛有把传统动画消灭之势。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美术片”一词最初指地是广泛意义的动画片,包括各种动画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的“美术片”的含义基本上被“动画片”一词所取代,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和专业制作者那里,我们一般会习惯性的把各种动画形式一概称为“动画片”。因此,现在的“动画片”一词,在意义上指各种形式的动画。 从动画片的所处的大的学术分类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动画艺术与电影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如二者在诞生过程中所依赖的视觉连续的技术,无论是电影的拍摄,还是动画片的逐格绘制,都依赖于“视觉暂留”原理。当1824年,英国人彼得·罗杰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视觉持续性及其与运动物体的关系》中提出了“视觉暂留”现象,之后,很多人针对欧洲和美洲的市场作了一些动画短片和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工具,如西洋镜、幻透镜等,如法国人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一张张绘制图画并将其投在幕布上,实现了早期的动画放映。另一方面,电影与动画在艺术特征的层面上共同遵循着“蒙太奇”的叙述方式,在镜头的衔接和视听语言的运用上,二者并无本质的异处。在某种程度上,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影响,在电影的诞生之初的技术探索阶段,更是交织在一起。 毫无疑问,电影艺术诞生于西方,甚至连具体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都有据可查。有人认为,中国的皮影戏对电影的诞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甚至提出皮影是电影艺术的鼻祖。据考证,皮影戏出现于我国汉武帝时期,13世纪由蒙古军队带入中亚各国,至明朝传入埃及与土耳其,到了18世纪的清朝,法国的剧场已经出现了“中国影戏”的表演。后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受到“中国影戏”中火光投照影像的启发,在爱迪生的“电视透镜”的基础上,解决了如何把影像投射在银幕上的难题,创造了“活动电影机”,并最终发明了电影,完成了“皮影”与电影的对接。在这里,我们看到,皮影戏对电影艺术诞生产生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如何“投影”,而另一个重要的技术“连续摄像”,则不是皮影戏所能解决的。 在动画艺术中,皮影戏和走马灯是与动画最为接近的艺术形式,因为这二者与动画艺术在某些层面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并对动画的产生分别起着不同的影响,一个是影像投射,另一个则是运动的分解记录。 与电影的“真实拍摄”有所不同,我们在动画片中看不到真实记录的世界,动画片中的人物或角色也不像电影那样由真人演员表演而成,或者说,动画片的纪录是“不真实”的,或者叫做假定性。与皮影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对动画影像投射产生的影响相比较,我认为,这种不真实性恰恰是动画与皮影戏最接近的地方。比如说,简单看下皮影戏与中国戏曲的异同,就可以分辨出动画片与电影的最大不同。戏曲与电影都是“活人”表演而成,动画与皮影,是通过某种美术样式来实现的,或者是绘画艺术,或者是镂刻艺术。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是皮影戏对电影的诞生产生了影响、电影又间接地对动画有所影响,还是皮影对电影与动画分别产生着影响,但二者对皮影戏所吸收的营养并不相同,至少说有所偏重。电影主要在于影像的投射,而动画则在于“不真实”的视觉语言的应用上。相比之下,走马灯或许对动画片的影响更大些,至少可以说走马灯原理解决的是影视艺术中记录层面的技术。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天马电影制片厂 女篮五号(1957) 情长谊深(1957) 雾海夜航(1957) 幸福(1957) 椰林曲(1957) 布谷鸟又叫了(1958) 兰兰和冬冬(1958) 铁窗烈火(1958) 千女闹海(1958) 前方来信(1958) 三毛学生意(1958) 两个巡逻兵(1958) 林冲(1958) 鲁班的传说(1958) 苗家儿女(1958) 三八河边(1958) 无名英雄(1958)(1958)沙漠追匪记(1959) 香飘万里(1959) 钢铁世家(1959) 地下航线(1959) 地下少先队(1959) 春满人间(1959)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 斗诗亭(1960) 风流人物数今朝(1960)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向阳花开(1960) 红色娘子军(1961) 英雄小八路(1961) 女理发师(1962)

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 魔术师的奇遇(1962) 燎原(1962) 金沙江畔(1963) 红日(1963) 宝葫芦的秘密(1963) 蚕花姑娘(1963) 双珠凤(1963)(1963) 球迷(1963) 槐荫记(黄梅戏)(1963) 武松(京剧)(1963) 柳荫记(黄梅戏)(1963) 血碑(1964) 家庭问题(1964) 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 柜台(1965) 年青的一代(1965) 舞台姐妹(1965) 戏曲集锦(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赣南采茶戏)(1965)戏曲集锦(采茶戏)——小保管上任(高安采茶戏)(1965)上海之春(音乐舞蹈)(1965) 江南电影制片厂 不老松(1959) 不夜城(1957) 乘风破浪(1957) 凤凰之歌(1957) 护士日记(1957) 阿福寻宝记(1957) 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大全 呼我(2000) 聊斋.席方平(2000) 一声叹息(2000) 益西卓玛(1999)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艺术大家庭中最年轻的成员—— 一、影视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一)电影 1.产生背景:19世纪后期,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促成电影艺术的诞生。 2.世界电影诞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售票放映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影片。 3.中国电影诞生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自购摄影机,拍摄由京剧名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等片断。 4.世界有声电影诞生: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5.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联合摄制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洪琛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蜡盘配音的方式。 6.有声电影的发展: ①20世纪30年代,光学录音技术被采纳应用。②40年代末,磁性录音技术被普遍采用到电影中。③60年代以后,电声学及现代录音技术进一步改进,声音的清晰度和保真度达到较高水平,同期录音亦更加完善。特别是多声道立体声环绕音响系统的出现,产生了70毫米电影六声道立体声系统的道尔贝(光学)电影立体声系统,在影院里创造出使观众身临其境的音响环境。 7.彩色电影的诞生 《战舰波将金号》人工涂出来的颜色。①20世纪30年代初,彩色感光材料的发明,为彩色影片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1935年,美国好莱坞影片《浮华世家》。 ②50年代末60年代初,普及世界各国,色彩逐步由单纯地表现颜色到成为电影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 8.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电影

20世纪90年代,影片使用计算机合成技术。美国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没有动用一人一笔,完全由1500多个电子计算机制作的镜头组成的。 9.科技对电影的贡献: 科技的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电影艺术各个流派的产生与发展。 ①.声音进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 ②.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实现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的美学追求。 (二)电视 1.电视的产生: 电视与电影、广播相比,是最年轻的传播工具,却比其它艺术门类、传播媒介发展得快。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开始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法国1938年,美国和苏联1939年相继建立电视台,并定期播出电视节目。2.彩色电视的产生: 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了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苏联也于这一年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中国电视的诞生: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年6月15日,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4.新型电视出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录像机、有线电视、卫星直播电视,以及多功能电视、多声道立体声电视、数码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型电视产品层出不穷。 家庭录像机在70年代问世,80年代大批投入生产,如今普及到千家万户。尤其是90年代中期家庭影碟机,即VCD机、DVD机等相继问世,使“家庭影院”逐渐成为现实。这加快了电影与电视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进程。

电影史复习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20世纪一战前后)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 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 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 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 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 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火车大劫案》所塑造的电影艺术形象,用今天的便准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当时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书24——25)格里菲斯对美国电影的贡献:(书25——-) 第四节英国布莱顿学派:镜头的运动与思维的组接

1000部国产老电影老影片【经典收藏】

1000部国产老电影老影片【经典收藏】1000部国产老电影老影片 编辑制作:温柔细雨 老电影《哀乐中年》(1948) 老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老电影《白衣战士》(1949) 老电影《表》(1949) 老电影《长恨天》(1942) 老电影《长相思》(1946) 老电影《乘龙快婿》(1947) 老电影《春》(1942) 老电影《春蚕》(1933) 老电影《大团圆》(1948) 老电影《都市风光》(1935) 老电影《二百五小传》(1949)

老电影《风雨江南》(1949) 老电影《歌女之歌》(1948) 老电影《各有千秋》(1947) 老电影《孤城烈女》(1936) 老电影《光芒万丈》(1949) 老电影《红楼梦》(1944) 老电影《花外流莺》(1948) 老电影《还乡日记》(1947) 老电影《回到自己队伍来》(1949)老电影《混江龙李俊》(1940) 老电影《家》(1941) 老电影《狼山喋血记》(1936) 老电影《浪淘沙》(1936) 老电影《劳工之爱情》(1922) 老电影《丽人行》(1949) 老电影《留下他打老蒋吧》(1948)老电影《马路天使》(1937) 老电影《莫负青春》(1947) 老电影《母亲》(1949) 老电影《母与子》(1947) 老电影《木兰从军》(1939) 老电影《南国之春》(1932)

老电影《怕老婆》(1929) 老电影《桥》(1949) 老电影《清宫秘史》(1948)老电影《情海重吻》(1929)老电影《秋海棠》(1943) 老电影《如此繁华》(1937)老电影《塞上风云》(1942)老电影《三毛流浪记》(1949)老电影《神女》(1934) 老电影《生死恨》(1948) 老电影《十字街头》(1937)老电影《松花江上》(1947)老电影《太太万岁》(1947)老电影《体育皇后》(1934)老电影《天伦》(1935) 老电影《天堂春梦》(1947)老电影《铁扇公主》(1941)老电影《王老五》(1937) 老电影《乌鸦与麻雀》(1949)老电影《无形的战线》(1949)老电影《武则天》(1939) 老电影《希望在人间》(1949)

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精)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浅谈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

浅谈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纪录片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诞生的,它的发展对当今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简单阐释了纪录片的起源和基本概念,以及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纪录片;起源;定义;真实性;纪录片的发展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它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变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基本特性。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文字、绘画和照相技术等传统手段难以比拟的。记录片用“声情并茂”的方式为人类记录事件的本质。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于世。 1.纪录片的起源 纪录片诞生以后,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伊文思等电影大师对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1.1弗拉哈迪与纪录片的雏形 罗伯特·弗拉哈迪(1884-1951),在1922年制作出了他的一部电影《北方的纳努克》,他被称为美国的“记录电影之父”。同时也被作为纪录电影的创始人和鼻祖。这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弗拉哈迪将纪实的手法用于拍摄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观照,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 以《北方的纳努克》为例,纪录片具有独特的审美和价值观念。同时影片是非虚构的搬演。而非虚构行为的产生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真实的时间②真实的空间③真实的需求。只有在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行为的本身才不是虚构的。这是纪录片形成的首要条件。其次,弗拉哈迪在拍摄影片过程中做到了深入了解对象。这种力求表现鲜活对象的方法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效仿。他的拍摄强调画面效果,而不是依靠蒙太奇。蒙太奇手段在纪录片中的使用经常被指责为“宣传”。弗拉哈迪凭着直觉,开创了一种相对“纯粹”的叙事方法。 1.2维尔托夫与先锋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电影 吉加·维尔托夫(1896-1954)是一个曾被大家长期忽略的早期记录电影探索者。他的纪录片创作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是电影史上最早探索纪录片样式并产生影响的人物之一。维尔托夫的与众不同在于他的探索是在先锋派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浓厚的理论和实验色彩。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是与一般虚构故事电影完全不同的东西。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摄影机主体理论②非表演体系③蒙太奇的构成体系。

中国经典电影100

中国经典电影100(排名不分先后,按时间顺序) 001.1923:《孤儿救主记》张石川 002.1933:《姊妹花》郑正秋 003.1934:《神女》吴永刚这部影片代表了中国无声电影的思想艺术成就004.1934:《大路》孙瑜诗意电影,左翼电影的经典作品 005.1934:《渔光曲》蔡楚生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006.1934:《桃李劫》应云卫中国有声电影的一座里程碑 007.1937:《马路天使》袁牧之风格极为独特,典型的中国式影片008.1947:《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最优秀的进步电影之一009.1947:《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中国传统电影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 010.1947:《假凤虚凰》佐临早期经典喜剧作品 011.1948:《万家灯火》沈浮中国早期电影艺术杰作 012.1948:《小城之春》费穆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经典佳作013.1950:《我这一辈子》石挥具有深度人文关怀的电影 014.1951:《误佳期》朱石麟、白沉(香港)香港经典喜剧作品015.1956:《祝福》桑弧1957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016.1959:《林则徐》郑君里、岑范具有民族化风格的历史传记片017.1959:《林家铺子》水华1983年12届葡萄牙菲格拉福滋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018.1962:《李双双》鲁韧 019.1963:《农奴》李骏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大奖 020.1963:《早春二月》谢铁骊中国具有争议的禁片 021.1963:《梁山伯与祝英台》李翰祥(台湾)1963年第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 022.1964:《养鸭人家》李行(台湾)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代表作023.1971:《秋决》李行(台湾)反思文化电影作品 024.1972:《精武门》罗维(香港)中国经典功夫片 025.1973:《侠女》胡金铨(香港)新派武侠片经典作品,1975年第28届法国戛纳电影节综合技术大奖 026.1979:《蝶变》徐克(香港)香港新电影的开山之作 027.1979:《疯劫》许鞍华(香港) 028.1980。:《天云山传奇》谢晋1981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 029.1982:《城南旧事》吴怡弓1983年第2届马尼拉电影节金鹰奖最佳故事片 030.1983:《风柜来的人》侯孝贤(台湾)台湾新电影里程碑作品031.1984:《一个和八个》张军钊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 032.1984:《黄土地》陈凯歌第五代发标之作 033.1984:《玉卿嫂》张毅(台湾) 034.1985:《黑炮事件》黄建新黑色幽默经典佳作 035.1985:《警察故事》成龙(香港)中国功夫片和西方警匪片的有机融合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 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1895年3月22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

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二、构成电影基本要素的内涵及功能: 组成一部电影的元素有七个,即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和镜头。 1、电影语言是由许多有相应意义的声音、音乐和镜头组成的,它们被有目的的运用的时候就形成了电影语言。 2、故事是电影的核心,是语言被有目的运用的对象,也是其他五个

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一、最初的实验发明 ●从诡盘、电影透视箱到活动的摄影机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早期电影的纪实风格 ●梅里爱:电影与戏剧的联姻 二、鲍特和格里菲斯的贡献 鲍特剪辑手法的确立 格里菲斯(1875—1948)现代电影观念的奠基者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的贡献: 将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形成电影特有的节奏和叙事性。 平行蒙太奇与“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叙事模式。 特写、闪回、分割画面等拍摄技巧的运用。 第二节电影的成长与成熟时期 一、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⒈“库里肖夫效应” ⒉维尔多夫的“电影眼睛理论” ⒊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 ⒋爱森斯坦的对比蒙太奇 蒙太奇学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前苏联的艺术家群体,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做出过贡献。 该学派代表人物有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多夫。 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带领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室做的剪辑实验,将影帝莫兹尤辛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与不同镜头组合,产生不同意义。 面部特写一杯羹------饥渴 一具尸体----忧伤 嬉戏的小女孩----慈爱 结论:有目的地将不同镜头加以并列,可以获得新的涵义、新的艺术特质。

维尔多夫:“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的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它们的立足之地。如此这般,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普多夫金:“分散的镜头犹如分散的词汇,必须组成句子才具有完全的意义。一部电影是一系列影像的组合,并非是仅仅自成一体的个别镜头。镜头之间必须相互建立联系,才能实现电影叙事。在银幕上对真实事件用特定的方式予以描述,使它有别于事件本身,这就使电影成了一门艺术。——《电影技术和电影表演》 二、好莱坞电影的崛起 好莱坞:电影经营的乐土 制片厂制和明星制 默片时代的喜剧片:卓别林与基顿 三十年代好莱坞的类型片: 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侦探片 西部片的经典模式 最富于美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特点;植根于美国西进的历史。以广袤奇险的西部旷野为背景。写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文化殖民主义倾向。 模式化的情节和人物:铁骑劫美、英雄解困、除暴安良、打斗枪杀。智勇双全的牛仔、警长;杀人越货的盗寇草莽;妖魔化的印第安人。 西部片的发展:50年代的殖民文化心理批判,60年代后的反英雄化过程与历史文化反思。 歌舞片 舞蹈与歌唱的融合(以歌为主或以舞为主)。歌剧式的舞台空间与大型舞蹈场面。 喜剧气氛。叙事的真实性与歌舞的抒情性。 第一部歌舞片:《爵士歌王》(1927) 歌舞片的经典之作:《雨中曲》(1952) 科幻片:科学幻想与恐怖 飞动科学想象,展现世界奇观,反思现代科学,感受震惊体验。 内容构成:科学与生命伦理;史前探险与外星人挑战;超自然力威胁。 好莱坞第一部、影响最大的科幻片:《弗兰肯斯坦》(1931,环球公司)当代美国影坛著名科幻三杰:斯坦利·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乔卢·卢卡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