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及其相关因素对痤疮影响的研究进展

?62?

?综述?

雄激素及其相关因素对痤疮影响的研究进展

谢骏逸1.陈力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医医院,南京210029)

摘要: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理与雄激素密切相关。目前多项研究表明脱氢表雄酮、性激素结合蛋白、雄激素受体及靶器官皮脂腺等相关因素直接影响雄激素代谢及其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

关键词:痤疮;雄激素;性激素结合蛋白;脱氢表雄酮;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709(2010)01-0062-02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常起于青春期,随着性激素水平的升高,皮损由粉刺为主转变为严重的炎性脓疱、结节,部位由前额、双颊累及前胸后背、颈部等。年轻男性较年轻女性更易出现泛发皮损,而女性在经期前一周左右可能出现丘疹脓疱性皮损加重。痤疮的发病与雄激素密切相关已得到各家的认同,文中就近几年痤疮与雄激素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雄激素在皮脂腙中的代谢

雄激素是一种含19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主要有睾酮(testosterone。T)、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脱氢异雄酮(dehydroisoandrosterone。DHIA)和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D),以睾酮为主。皮脂腺是皮肤内唯一表达所有和雄激素代谢有关的酶类的场所,如I型3B一羟甾类脱氧酶、Ⅱ型5a一还原酶、17B一羟甾类脱氢酶等。皮肤活性雄激素主要来源于皮脂腺的分泌。雄激素在皮脂腺内主要代谢途径: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前体DHEA、DHEAs和雄烯二酮以雄激素受体蛋白(androgenreceptorprotein,ARP)为载体经血循环进入皮脂腺细胞.经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作用产生活性雄激素睾酮和DHT,和细胞核内的雄激素受体(AR)相结合,激发相关基因的转录,引起相关生物活性效应。皮脂腺可以根据皮肤的需要调节雄激素合成。

2雄激素受体(AR)与痤疮发病

高碧珍等…通过试验发现,不同个体血清雄激素水平的高低与痤疮皮损程度不成正比。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的方法,发现患病部位的局部AR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非患病部位。而蓝长贵等f2嗵过实验研究认为人的皮脂腺中AR阳性率较其他部位更高。雄激素受体理论认为,受体敏感性的增加或分布的改变可能对痤疮的发病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即使血清雄激素水平不高,只要受体敏感性增加也可以致病,这或许可以解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不成正比的现象。

目前对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R基因、CYPl7基因和CYPlla基因。AR第一外显子包括两个三核苷酸串联重复

通讯作者:陈力.E-mail.'wandyyf@sina.eom片段CAG和GGC的多态性。庞莹等p研究北方汉族痤疮患者238例。证实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限制性片段长短与痤疮严重性呈负相关。研究还认为雄激素受体转录活性与CAG重复数目呈负相关。田黎明等14】对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研究结果显示,寻常性组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微卫星片段平均长度较囊肿性的长,AR转录活性较低,对雄激素的敏感性不如囊肿性,因此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不同类型痤疮对AR的敏感性高低不同。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的轻重。

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雄激素对其表达及功能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发现存在雄激素的情况下,AR的降解速度明显减慢,是无雄激素存在情况下降解速度的1/6,同时活化的AR也增加,约为无激素作用下AR水平的2~4倍,从而可增强雄激素的生物活性效应【习。可以说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在痤疮发病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3雄激素与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B球蛋白103,与雄激素有很高亲和力,也可以结合雌激素。血液中约80%一85%的睾酮与SHBG结合171,结合的睾酮无生物活性,只有l%.3%是游离活性雄激素。SHBG在调节血中游离雄激素的浓度中有重要意义。当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下降时。游离睾酮增多,其生物活性提高。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增高时,睾酮结合状态增加,使游离的生物活性的睾酮浓度降低。雌激素及孕激素可刺激肝脏合成SHBG,降低血清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睾酮(Fr)水平,减少皮脂腺的分泌,改善痤疮的症状。而雄激素则起相反作用。

4雄激素与脱氢表雄酮(DHEA)

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酯(DHEAS)是一种由人体肾上腺网状带中合成的C19类同醇激素。DHEA能转化成为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和皮质醇等其他激素,被誉为多向性“激素缓冲剂”ISl。DHEA不但可直接经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变为睾酮,其本身也有雄激素样作用。DHEA在血液中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DHEAS),DHEAS具有弱的雄激素样作用.为一种缓冲激素,DHEA和DHEAS可以相互转化嘲。DHEA在外周血组织中更加活跃,在成年(20~35岁)男性中DHEA、DHEAS的血浓度较女性高10%一20%。DHEAS血浓度比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第9卷第l期

DHEA血浓度高300—500倍,比其它肾上腺激素高20倍I?OI。同时人们在应用DHEA治疗衰老、抗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时发现,大剂量使用,短期副作用为痤疮样皮炎Illl。马海田等1121给予各实验组大鼠经口灌胃纯度>99%的DHEA,纪录实验前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自(LDL—C)、总胆固醇(TC)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DHEA有降低循环HDL,抑制LDL降解代谢,而使LDL水平升高的作用,原因与DHEA的雄激素作用有关。

5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与雄激素

蔡华东等113l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青年学生840人,选择70例痤疮患者为对象,15名健康人为对照,以证素辨证和性激素为指标迸行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心火旺盛、湿热蕴脾型雌二醇(E2)高于肾虚火旺、肝郁化火型,心火旺盛型睾酮(T)值高于其他各型。五个症型均以“热”为基本病机,作者提出T值的升高可能是热证形成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提出,情绪反应与内分泌的关系非常密切,认为“肝郁”是高级神经活动紊乱而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女性肝郁化火型患者常表现为月经前皮疹加重,可能与月经前雌激素降低,雄激素相对高,T/E2比例升高有关。王海鹰等f'飞lZ对不同证型的痤疮患者进行性激素水平观察,结果显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血清T、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分泌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探讨痤疮患者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提高痤疮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一些成方经研究也有激素样作用。杜锡贤等llSl用大鼠做实验,先把雄大鼠的睾丸去掉,分别给予自拟痤疮饮、睾酮,然后取其精囊腺及前列腺称重。结果表明睾酮组的精囊腺和前列腺的重量明显高于痤疮方加睾酮组,说明痤疮方确有抗睾酮的作用。类似的实验还有用痤疮饮对雌小鼠灌胃,给药l周后取子宫。结果显示给药组子宫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痤疮饮有雌二醇样作用。新琳琳等f16靶69例30岁以上女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平痤饮组与安体舒通、甲硝唑、美满霉素联合组。1个月后观察疗效及性激素变化。结果显示平痤饮总有效率高,能明显降低睾酮含量。提示中药方剂有调节血清睾酮的作用。这些实验及临床观察为中医药治疗痤疮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对单味中药调节激素水平治疗痤疮的研究中。丹参酮首当其冲,它是中药丹参根的乙醚提取物。小鼠子宫重量法及阴道涂片法实验证明,丹参酮具有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可作用于体内的性腺靶器官,调节其激素分泌。鞠强等11研究发现丹参酮可直接抑制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或间接下调节皮脂腺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而具有抗皮脂腺活性的作用。陈伟等ll羽对门诊156例痤疮患者分别给予口服丹参酮胶囊与罗红霉素胶囊.两组对照,治疗后测定患者前额皮脂分泌率(SER),进行疗效评分.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证实丹参酮通过拮抗雄激素、皮脂分泌,治疗

?63?

痤疮疗效确切。

5小结

综上所述,痤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雄激素贯彻始终。游离活性睾酮进入靶器官皮脂腺组织中,使皮脂分泌旺盛、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堵塞管腔,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增多。导致痤疮发病。局部组织中的雄激素受体及各种酶类的参与。使患者发病部位相对特定,机制更为复杂。雄激素的生成代谢还受到脱氢表雄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直接影响。目前血清雄激素水平与局部组织中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及激素代谢过程中各类酶的一系列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痤疮。

参考文献:

[1]高碧珍,李灿东。蔡东华,等.痤疮患者局部皮肤性激素受体及性激素与中医相关证型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704—705.

[2]蓝长贵,周光平.正常人体皮肤雄激素受体的研究【J】.四川医学,1999,20(6):24—25.

[3]庞莹,何春涤,刘勇,等.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痤疮的相关性【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2):796—799.

[4]田黎明,胡耀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与囊肿型痤疮的相天性研究【J】.北京医学。2009,31(2):97—100.

【5]HiortO,HuangQ,SinnockerGH。eta1.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analysisofandrogenreceptorgenemutationsinpatientswith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s:application

fordiagnosis,geneticcounselling。andtherapy[.I].JClinEndoerino|Metab,1993。77:262—266.

[6]姚泰.生理学[MI.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9.

[7]于中蛟.痤疮与雄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啪.承德学院学报,2005.22(4):349—350.

[8]LabileF'VLuu_1rheV,B61angerA。da1.Isdehydroepiandrosteroneahorraone?[JlJEndocrinoL2005,187:169-196.

[9]LabileF.Luu—TheV,LabileC,eta1.Endocrineandintraerine80urce8

ofandrogensinwomen:inhibitionofbreast

cancarandotherrolesofandrogensandtheirprecursordehydroepiandrosterone叽EndocrineRev。2003。24:152-182.

【10]FlymnMA.1ienS,KrauseG,eta1.Dehydroepiandrosteronereplace-mentinaginl矗J1.JClinEndocrnolMetab,1999,84:1527-1533.

[11]史丙俊,陈德宇.脱氢表雄酮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3,24(4):174—177.

[12]马海田,田朝阳。周思湘,等.氢表雄酮对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中围应用生理学杂志,2009,25(1):95—96.

[13]蔡东华.闵莉,高碧珍,等,寻常痤疮中医证素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知Jl巾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2):73--75.

[14]王海鹰.周聪和,陈国勤.痤疮患者中医证型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研究【J1.新中医.2005,37(5):24—25.

[15]杜锡贤.汪五清.中药痤疮饮性激素样活性的实验研究【刀.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6):553—554.

[16]新琳琳,马静霖.平痤饮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及其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I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15一18.

【17]鞠强,尹兴平.丹参酮对人皮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及雄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L玎.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2):98一101.[18]陈伟,刘忠全.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小6):38—39.

(收稿13期2009--08—1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