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曲目

黄梅戏曲目
黄梅戏曲目

黄梅戏曲目

1.黄梅戏《阿珍》1-2

2.黄梅戏《阿珍》2-2

3.黄梅戏《白蛇传》上集

4.黄梅戏《白蛇传》下集

5.黄梅戏《半边月》1-3 周源源陈小成

6.黄梅戏《半边月》2-3周源源陈小成

7.黄梅戏《半边月》3-3周源源陈小成

8.黄梅戏《棒打薄情郎》全剧(何云、周珊主演)

9.黄梅戏《陈州怨》1-4(黄新德陈小成)

10.黄梅戏《陈州怨》2-4(黄新德陈小成)

11.黄梅戏《陈州怨》3-4(黄新德陈小成)

12.黄梅戏《陈州怨》4-4(黄新德陈小成)

13.黄梅戏《大眼睛的期盼》1-5

14.黄梅戏《大眼睛的期盼》2-5

15.黄梅戏《大眼睛的期盼》3-5

16.黄梅戏《大眼睛的期盼》4-5

17.黄梅戏《大眼睛的期盼》5-5

18.黄梅戏《窦娥冤》(周源源)1_6

19.黄梅戏《窦娥冤》(周源源)2_6

20.黄梅戏《窦娥冤》(周源源)3_6

21.黄梅戏《窦娥冤》(周源源)4_6

22.黄梅戏《窦娥冤》(周源源)5_6

23.黄梅戏《窦娥冤》(周源源)6_6

24.黄梅戏《恩爱夫妻》1-2

25.黄梅戏《恩爱夫妻》2-2

26.黄梅戏《红丝错》1_6(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周源源)

27.黄梅戏《红丝错》2_6(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周源源)

28.黄梅戏《红丝错》3_6(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周源源)

29.黄梅戏《红丝错》4_6(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周源源)

30.黄梅戏《红丝错》5_6(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周源源)

31.黄梅戏《红丝错》6_6(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周源源)

32.黄梅戏《狐狸报恩》1-3

33.黄梅戏《狐狸报恩》2-3

34.黄梅戏《狐狸报恩》3-3

35.黄梅戏《刘海戏金蟾》1-2

36.黄梅戏《刘海戏金蟾》2-2

37.黄梅戏《罗成大闹九江口》上集

38.黄梅戏《罗成大闹九江口》下集

39.黄梅戏《孟姜女》1-2(李文刘华)

40.黄梅戏《孟姜女》2-2(李文刘华)

41.黄梅戏《孟丽君》1

42.黄梅戏《孟丽君》2

43.黄梅戏《孟丽君》3

评剧

001 冰雅阁纪念魏荣元诞辰八十五周年评剧演唱会002 冰雅阁评剧高山下的花环1a

003 冰雅阁评剧高山下的花环1b

004 冰雅阁评剧高山下的花环1c

005 冰雅阁评剧高山下的花环2a

006 冰雅阁评剧高山下的花环2b

007 冰雅阁评剧高山下的花环2c

008 冰雅阁评剧高山下的花环3a

009 冰雅阁评剧高山下的花环3b

010 冰雅阁评剧蝴蝶杯全剧

011 冰雅阁评剧卷席筒全剧

012 冰雅阁评剧梅香

013 冰雅阁评剧清风亭(上)

014 冰雅阁评剧清风亭(下)

015 冰雅阁评剧织女01

016 冰雅阁评剧织女02

017 冰雅阁评剧〈凤仪亭〉3_6(齐建波戴月琴)018 冰雅阁评剧《_织女》1_2(小花玉兰鲜灵霞) 019 冰雅阁评剧《_织女》2_2(小花玉兰鲜灵霞) 020 冰雅阁评剧《拜月记》1_3(小花玉兰崔莲润)021 冰雅阁评剧《拜月记》2_3(小花玉兰崔莲润)

022 冰雅阁评剧《拜月记》3_3(小花玉兰崔莲润)

023 冰雅阁评剧《搬窑》(音配像)

024 冰雅阁评剧《半把剪刀》(曾昭娟)

025 冰雅阁评剧《包公赔情》(蒙嫂娘十八年将弟来抚养)王杰(名段欣赏)

026 冰雅阁评剧《包公赔情》全剧-音配像_1

027 冰雅阁评剧《包公赔情》全剧-音配像_2

028 冰雅阁评剧《包公赔情》全剧-音配像_3

029 冰雅阁评剧《包公三勘蝴蝶梦》1_2(音配像)

030 冰雅阁评剧《包公三勘蝴蝶梦》2_2(音配像)

031 冰雅阁评剧《包公审太后》(筱俊亭)

032 冰雅阁评剧《保龙山》1_2

033 冰雅阁评剧《保龙山》2_2

034 冰雅阁评剧《伯虎吟》[史双寅、赵三凤]

035 冰雅阁评剧《曹雪芹》1_2(李朋念张秀云)

036 冰雅阁评剧《曹雪芹》2_2(李朋念张秀云)

037 冰雅阁评剧《茶瓶计》1_2(花淑兰)

038 冰雅阁评剧《茶瓶计》2_2(花淑兰)

039 冰雅阁评剧《丑荣归》

040 冰雅阁评剧《丑荣归》(杜宝珍宫静)

041 冰雅阁评剧《打狗劝夫》1_2(音配像)

042 冰雅阁评剧《打狗劝夫》2_2(音配像)

越剧全剧

1.[白银飞、赵海英]国色天香

2.[毕春芳、周雅]三笑

3.[毕春芳]卖油郎

4.[陈飞、丁礼]赖婚记

5.[陈飞、吴凤花、吴素英]木兰别传

6.[陈飞、吴凤花]穆桂英挂帅

7.[陈飞、吴素英、吴凤花]白蛇前传

8.[陈岚、王桂萍]芳草魂

9.[陈娜君、乐彩珍]双狮宝图

10.[陈少春、吴媚娟]刘海砍樵

11.[陈书君、石丽萍]巡按斩父

12.[陈书君、童小青]金殿拒婚

13.[陈晓红、丁小蛙]警世情缘

14.[单仰萍、陈雪萍、谢群英]绣花女传奇

15.[单仰萍、吴凤花、董柯娣]虞美人

16.[丁赛君、金采凤、张桂凤]桃花扇

17.[樊婷婷、吴群、王清]汉文皇后

18.[范瑞娟、傅全香]梁山伯与祝英台

19.[范瑞娟、袁雪芬]梁山伯与祝英台(选场)

20.[范瑞娟、张桂凤、钱妙花]唐知县审诰命

21.[方雪雯、洪瑛]汉宫怨

22.[方雪雯、江瑶、颜佳]红丝错

23.[方雪雯]祝枝山嫁囡

24.[傅全香、陈少春、吴小楼]织锦记

25.[傅全香、范瑞娟、张桂凤]劈山救母

26.[傅全香、范瑞娟]李娃传

27.[傅全香、范瑞娟]小忽雷

28.[傅全香、陆锦花]庵堂认母

29.[傅全香、陆锦花]劈山救母

30.[傅全香、陆锦花]情探

31.[傅全香、陆锦花]双推磨

32.[傅全香、张桂凤、范瑞娟]梁祝

33.[葛佩玉、甘向宁、史济华]香妃与乾隆

34.[龚利、汪立群]风筝缘

35.[郭丽英、李敏]宋弘传奇

36.[郭敏、马央央]画眉

37.[韩婷婷、方亚芬]蝴蝶的传说

38.[韩婷婷]金缕曲

39.[杭州越剧团]盘夫索夫

40.[何江、张弓]石钟缘

41.[何炯华、董柯娣]白兔记

42.[何赛飞、史]祥林嫂

黄梅戏表演形式及表演内容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2954959.html, 黄梅戏表演形式及表演内容研究 作者:何丽琼 来源:《参花(下)》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以黄梅戏表演形式及表演内容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黄梅戏表演形式为主要依据,从超越行当的表演、表演形式的无程式化、歌舞化的表演、语言的多样化发展这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丰富黄梅戏表演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的大众喜爱黄梅戏,使黄梅戏在当前这个发展快速的时代中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黄梅戏表演形式表演内容改变 黄梅戏为我国五大戏曲之一,表演形式各式各样,在我国戏曲中最具活跃特色。它的表演内容主要来自于大众,因此受到人文文化与庙堂文化的影响较小,极具民间文化特点。步入21世纪之后,黄梅戏融和自身特性,不断优化与革新,探寻发展新方向。黄梅戏在寻求新道 路时,务必要保证自身的独特风格,并借助自身表演特色,同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吸引更多受众喜爱,为继续传承黄梅戏奠定基础。 一、超行当表演 在表演黄梅戏时,表演者不能单单地局限于自身的表演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与优化,应突破限制,进而使黄梅戏表演更加生动形象。表演者每每表现出的表演性不仅不会受性别所限制,而且还不会受行当所限制。比如黄梅戏能够将话剧的表演技巧或是影视的表演技巧融入其中,能够进行反串表演。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让不同形式互相融合,从而满足当下社会群众所需。 黄梅戏最初的表演形式为独角戏,随着时代的变更,黄梅戏从最初简单的形式发展至今天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在此种发展背景下,未来的黄梅戏一定會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黄梅戏的表演特点比较自由,并不会受条框所约束,十分注重真实。此种自然、亲切且清新的表演风格并非是僵化的表演能够体现出来的。黄梅戏与京剧有所不同,京剧比较注重精细化,而黄梅戏则纯真且活泼,需要其不断创新,融和社会新热潮。它在当前影视与话剧的感染下发展,取长补短,持续且健康地发展。 二、无程式化的表演形式 不管是哪类戏曲,在进行表演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表演特点,当然黄梅戏也如此,它也存在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只是因黄梅戏发展相对滞后,以及源于乡村因素,使黄梅戏的旧俗比较少,与京剧、昆剧的绚丽表演形式存在一定差距。黄梅戏在汲取影视表演技巧与话剧表演技巧时,需给予创新与优化表演形式高度重视,将优质元素皆融入到表演特征中,从而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模仿黄梅戏《女驸马》,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发展 教学目标: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感受地方戏的特点,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3、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女驸马》的唱腔特点,以及黄梅曲调和地方语言咬字的准确表现。 教学过程:一、感受黄梅戏: 导入新课: 1、老师表演一段戏曲,请同学猜一猜戏名及曲种。(多媒体音乐伴奏) 2、夫妻双双把家还地方戏——黄梅调 二、了解黄梅戏 1、起源: 谈话:师:“泱泱中华,5000年的漫长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 ①、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有关黄梅戏的资料。(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学情。)②、教师介绍黄梅戏: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采用民间小调“采茶调”而得名,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课件显示关键词):黄梅戏采茶调黄梅县(湖北)安庆 ③了解戏曲的名家名角――严凤英 a、黄梅戏的广泛流传,离不开那些为了黄梅事业贡献自己生命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看断片介绍) b、简介严凤英,原名严鸿六,出身贫苦,15岁学戏,演旦角,后来又向老艺人丁老六学习,并不断吸取昆曲、京剧、话剧的表演艺术,大大丰富了起源于茶歌的黄梅戏的音乐和表演。严鸿六在演出《菜刀记》中的柳风英时一举获得成功,于是由师兄作主,改名为严凤英。解放后严凤英又师从北昆演员白云生,学习北昆的表演和唱法,用以丰富黄梅戏,被成为“黄梅戏中的梅兰芳”。 C、欣赏《女驸马》片断(课件) a、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艺术家出场,先猜猜她要表演的是哪个唱段里的扮相?仔细的聆听这位黄梅艺术大师的精彩唱段。

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教案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教案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玩法,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新猴子学样教案吧。 一、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优质课教案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黄梅戏新老五朵金花文档

黄梅戏大“五朵金花”: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 1。马兰:安徽太湖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是迄今为止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在舞台剧方面,先后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国家文化部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奖;在电视剧方面,获中国电视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全国电视十佳演员称号。曾任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主要作品有电影《龙女》,电视剧《严凤英》、《西厢记》、《劈棺惊梦》,舞台剧《无事生非》、《遥指杏花村》、《风尘女画家》、《梁山伯与祝英台》、《女驸马》、《红楼梦》、《秋千架》等。马兰在海内外华人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表演,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在人物性格塑造、内心刻划、舞台节奏和演唱厚度上广受好评,被学术界公认为“国内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最好的极少数表演艺术家之一”。 2。吴琼: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吴琼以唱功见长,声音委婉、动听,如珠落玉盘余音绕耳,能高能底、能细能厚。1975年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1980年进入黄梅戏剧院。1992年调到北京中国广播艺术团改唱黄梅歌。她主演了《女驸马》,《凤铃》,《孟姜女》,百集黄梅戏《戏缘》等。曾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 3。杨俊:安徽当涂人。1980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班,毕业后即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团之后,在《春香闹学》中饰演春香、《女驸马》中饰演春红、《天仙配》中饰演四姐等,又在电视剧《飘然太白》中饰演杨贵妃,《西游记》中饰演白骨精 (1989) 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成立,被调至该团,担任主要演员,并任业务副团长。先后主演了《天仙配》、《女驸马》、《未了情》、《双下山》、《春江月》、《喜脉案》、《不倒的门楼》,以及黄梅戏电影艺术片《血泪恩仇录》、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貂弹》等。她主演的《未了情》,荣获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她本人获戏剧表演“梅花奖”;由于她表演技艺精湛,获湖北省最高文艺奖“青年金凤奖”、“牡丹花杯奖”;1995年,安庆市黄梅戏艺术节,她主演《双下山》,又获表演金奖……她的嗓音细润舒柔,唱起来声情并茂,尤其能抒发出人物的感情。她扮相俊美,戏路子也宽,早年善演小花旦的戏,演得十分逗人喜爱,如在《春香闹学》中饰演春香,将一个调皮活泼,但又十分善良的小姑娘,刻划得活龙活现。近年来工闺门旦的戏,越发见其功力。她演出的每一出戏,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从人物出发,揭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能性格迥异,十人十样,并非是一个面孔。 4。吴亚玲:安徽芜湖人。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荣获全国青年演员黄梅戏电视大赛“十佳演员奖”。中国安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表演银奖”。她扮相俊美,气质温存,表演含蓄。她在电影《龙女》中演珍姑;电视剧《狐女婴宁》中饰演婴宁,《遥指杏花村》中饰演桂芳;舞台剧《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女驸马》中饰演公主;《红丝错》中饰演张榴花;《千秋架》中饰演公主;尤其在《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更是生动的体现了她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5。袁玫:安徽芜湖人。1978年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黄梅戏,毕业后与马兰等一道成为安徽黄梅戏的“五朵金花”;1983年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在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袭人一角;1988年成为广东电视台演员剧团演员,后主演过《公关小姐》、《赵氏孤儿》、《孙武》等多部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2000年开始策划电视连续剧《故乡的云》;2004年4月,《故乡的云》在广州开机,袁玫正式出任执行制片人。 黄梅戏新“五朵金花”:何云、程小君、王琴、吴美莲、仝婷。 何云:“新梅”香自龙套来 跑了整整6年的龙套,当她在舞台上重复扮演着那些只有几句台词甚至没有台词的小角色时,她安慰自己说:“跑龙套也没什么不好,连蒋建国院长这样成熟的黄梅戏演员也是跑

黄梅戏表演的形式及其表演内容

黄梅戏表演的形式及其表演内容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之一,虽然和其他的戏曲内容一样都有具体的表现手法,但是表演的实际形式多种多样,黄梅戏的实际内容是通过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民间的各种故事而来的,因此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主要受到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快黄梅戏的戏曲传承李,有效地发挥黄梅戏的市级特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黄梅戏不断结合自己本身的实际特色,在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中不断优化,已经逐渐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独揽大旗。现阶段黄梅戏的发展,仍要不断贯彻落实黄梅戏的自身特色,结合黄梅戏本身的表演风格,在社会现状的基础上,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让黄梅戏的传承更加深入。 一、表演形式不断创新 为了充分提升黄梅戏的表现形式,让黄梅戏的风格更加多元化,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应当结合实际不断的进行创新,打破传统黄梅戏表演形式的桎梏,形成新的表演形式,让黄梅戏的故事更加的生动立体,深入人心。在现阶段的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表演形式已经不再受到自身性格的约束,同时也不会受到不同行当的限制。例如在进行《红楼梦》的演唱过程中,很多表演者将话剧的表演方式与传统的黄梅戏表演方式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不仅脱离了人物性别、表演行当的限制,同时也能符合当前的观众要求,实现黄梅戏的高效发展。在传统的黄梅戏历史中,黄梅戏的表演主要是以单人的表演为主,这种表演形式根本不能将一段故事有效地表现出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黄梅戏结合多种元素的戏曲文化特点,将多人多角度的故事表演方式作为黄梅戏的主要表演形式,不仅让黄梅戏的表演更加的融入社会,同时也更能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 二、结合情感的自由表演形式 在我国传统的样板戏表演中可以发现,所有的戏曲表演形式都较

黄梅戏论文题目(精选110个)

黄梅戏论文题目(精选110个) 黄梅戏,清道光年间诞生于安庆,以其动人婉转的唱腔,醇厚甜润的韵味,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载歌载舞的欢快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仅100多年,这个传唱与乡间草台的小戏,就迅速崛起为全国五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名播海内外。下面以“黄梅戏论文题目”为例,给大家带来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黄梅戏论文题目一: 1.论黄梅戏旦行表演体系的形成——以严凤英的戏曲表演艺术为例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以安庆市罗岭镇黄梅村为中心的考察 3.黄梅戏视野下戏曲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 4.安庆黄梅戏博物馆的设计探析 5.论黄梅戏演员自身修养的提升 6.五年村晚回望——戏乡村晚真有“戏” 7.戏曲伴奏中扬琴的运用探讨 8.黄梅戏《天仙配》——我与“董永”一路走来 9.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 10.黄梅戏唱腔中的腔调特点 11.基于地域视角研究黄梅戏的唱腔特色 12.探讨黄梅戏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13.安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建议 14.谈学习、演出黄梅戏《女驸马》的体会

15.民间传说生产性保护的短板及相关思考——以镇江董永传说为例 16.浅议黄梅戏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设计——以《牛郎织女》为例 17.黄梅戏的语言特征浅述 18.小生的表演艺术风格探讨 19.黄梅戏文化群体空间结构及变迁机制 20.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再造与传播 21.安徽省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发展研究 22.黄梅戏演唱发声训练的几点意见 23.新媒体时代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24.浅谈黄梅戏的时代回归 25.黄梅戏传承中的困境与发展策略 26.基于文献计量的黄梅戏研究综述 27.嫁给黄梅戏的妹娃 28.从黄梅戏选段《天女散花》中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戏曲风格的演唱与教学 29.黄梅戏电影研究 30.黄梅戏《窦娥冤·斩娥》中窦娥的人物塑造 黄梅戏论文题目二: 31.吴美莲带露莲花梅韵醇 32.黄梅戏《一个都不能少》滁州演艺集团演出 33.挖掘情感意蕴展现人性之美《一个都不能少》创作谈 34.在平视中求真崇善评黄梅戏《一个都不能少》何爱菊的人物塑造 35.新时代黄梅戏海外传播中的译介探究——基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

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教案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黄梅戏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黄梅戏 汉服团整理提供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起源地有安徽怀宁、桐城,湖北黄梅,安徽宿松四种说法。王兆乾(黄梅说的提出人)晚年承认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缺乏理性的思考。四种说法中,以宿松说最为可靠,[1] 后在清末传入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黄梅戏,是中国名闻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黄梅戏起源地有四种说法。 ●安徽怀宁说

安徽省黄梅戏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柏龙驹说,如果“戏因县名,县因山名”,湖北黄梅县有个黄梅山,就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那么,安徽怀宁也有个黄梅山,两个“黄梅山”,究竟哪个“黄梅山”与黄梅戏有瓜葛呢?柏龙驹先生进而考证,黄梅戏的语言和声腔是以安庆、怀宁地方话为依托,与怀宁黄梅山一带民歌小调完全一致的,而与湖北黄梅县地方话大相径庭。 ●安徽桐城说 黄梅戏是在桐城县罗岭镇严凤英的一出《天仙配》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之后,才真正形成一个剧种的。严凤英是黄梅戏的开山鼻祖,桐城罗岭(安庆市郊区)的山水、风俗人情孕育了这位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没有严凤英就没有当代的黄梅戏。 ●湖北黄梅说 湖北省黄梅县在“黄梅概况”中自称该县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其理由是:黄梅戏在黄梅采茶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因县名,县因山名”(黄梅县西二十公里处有一山曰“黄梅山”)。此观点最早见于汤金城在《黄梅戏艺术》1989第二期增刊上发表的《话说黄梅县与黄梅戏》一文,在这里作者把县名“黄梅”与戏名“黄梅”划为等号。

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大班音乐活动新猴子学样教案主要包含了作品,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等内容,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听过故事《猴子学样》,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一、作品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音乐赏析论文_黄梅戏鉴赏

浅谈黄梅戏 摘要: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初,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调。关于黄梅戏的起源地一直都在争论不修,目前百度给的资料是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关键字:黄梅戏安徽严凤英发展 正文: 这学期上了这门音乐鉴赏课程学到了很多,也有了这个契机谈下的黄梅戏,对于黄梅戏到底是起源哪里的这个话题,早已经争论了很久,湖北和安徽的戏曲爱好者都有各自的理由,我自己对黄梅戏也有自己的一番情缘。 人们只要提到黄梅戏,就会不自觉的哼唱起《天仙配》,今仍为千古咏唱的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活力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最灿烂的历史文化杰作。中国戏曲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体现了炎黄子孙的美学追求。经过历代多个时期编演,通过舞台实践而保留下来的传统剧目,凝聚着历代文人的智慧,饱含着历代艺人的辛酸,反映了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把它发掘整理、汇集成书、留传后世、古为今用,是历代剧作家和民间艺人,以及当代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黄梅戏作为中国戏曲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其传统剧目经过历代黄梅戏艺人和剧作者的共同努力,积累十分丰富,鄂、赣、皖黄梅戏、采茶戏艺人习称“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亦称七十二小帷)。它题材广泛,

地方特色浓厚,是中华民族戏曲遗产中的一份重要财富。 但是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黄梅戏音乐是否需要“换形”的问题上,不少创编人员,尤其是处于创作第一线的作曲家,革新的态度是坚决的。时白林老先生就一贯倡导改革,他认为“戏曲音乐的发展是观众的需要,同时也是黄梅戏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每一个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都不能不注意倾听来自广大戏迷观众的信息反馈。无论是观众在剧场的现场反应,如观众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他们的掌声和倒采,或是观众观看演出之后发表的口头或书面的意见。从戏曲欣赏者的反馈中,表演者可以切实了解自己的艺术创造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并且有可能根据这种反馈来调整和改造自己的艺术创造。美国音乐家科普兰说“既然听众的联合反应最能深刻地影响作曲和演绎的艺术,说音乐的未来是掌握在听众手里也许是有道理的”。①人们往往强调表演者对观众的影响,而忽略了观众的反馈作用。黄梅戏文戏较多,谈情说爱、家长里短、典故传说是它表现的主要内容。“歌调”式的唱腔很受观众喜爱。重视观众的培养是开拓演出市场的重要举措。欣赏活动对于一个时代的表演风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具有高水平的欣赏能力的社会环境往往能造就一些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而一个欣赏水平低下的社会环境却往往会吞没艺术天才。 从表面上看,戏曲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它同时还是一种积极的,具有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戏曲欣赏是一种意识性的心理感受,而表演实体却是以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出来。现象学美学家认为,音乐欣赏是欣赏者意向活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