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心理角度_浅析杜拉斯和她的_情人

从审美心理角度,浅析杜拉斯和她的 情人

薛芮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心理学100083

摘要:杜拉斯的 情人 回忆了她少女时期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可以说杜拉斯人生的经历赋予了她文学作品的悲剧意识。她把绝望的现实爱情重新置于文本中加以演绎,并逐步走出现实的泥淖,最终升华为一种精神层次上的情感,借此达到了对悲剧爱情困境的超越。本文从对苍老、童年、家庭、中国情人、欲望和性观念等方面对杜拉斯和她的 情人 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杜拉斯,情人,审美,心理,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09)-09-0020-2

一,关于杜拉斯和她的 情人

杜拉斯的 情人 回忆了她少女时期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层。白人少女和她的中国情人。他们在彼此生命中遇到,曾经一起交织出摇曳的舞蹈。他们曾经在一起爱过,即使不可能有家人的支持,即使他还有一个中国的未婚妻 .

玛格丽特杜拉斯,这位法国女作家,可以说她一生的遭遇是不平常的,是不幸福的。杜拉斯的父亲在她七岁时便已去世。在1940年~1942年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同时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1950年她发表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又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可以说杜拉斯人生的经历赋予了她文学作品的悲剧意识。

杜拉斯在越南出生并生活了18年。她的个人生活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小说也流露出浓郁的异域风情。(1) 我 和中国情人之间的关系充分折射出了作家被夹在东西方之间的尴尬处境。

总体上讲, 情人 在表现手法上做到了真实与浪漫的结合,整个故事既有意境无穷、想象丰富的浪漫朦胧,又有让人刻骨铭心的相亲相爱和催人泪下的离别之情。(2)

杜拉斯 情人 的创作是不拘泥于传统固定格式的。她灌入了大量的 穿插 ,把对那段异国恋情的发生与结束不规则的穿插在整个篇章的叙述中,混合了从头至尾对家庭,对她的母亲和两哥哥的叙述与不同情感的倾诉。

真实的自传性,被认为是 情人 最大魅力所在。

二,关于苍老

在 情人 一开篇,杜拉斯就描述 我 已经老了。她常常想到自己苍老的那个形象。 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变老了 ,她如是写,在她是七岁到十九岁之间,她的容颜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在十七岁到十九岁之间一个少女骤然苍老了。玛格丽特 杜拉斯于1914年出生在越南南部湄公河入海口的城市,18岁的她却必须告别东方回到法国去。 我 与情人、与东方这块土地的告别对杜拉斯而言不仅仅是一次个人爱情的历练,而且是对她所生活和迷恋过的东方文化的一次伤痛的割舍。(1)

笔者认为, 我 对自己十八岁已经开始苍老的感觉,是暗示了很多方面的。

我 在十六岁与一个中国情人发生了那段无望的沉重的爱情,在十八岁离开了成长的东方国家,离开了中国情人,这种悲伤的遭遇是带给 我 心理上很大创伤的。不幸福的童年和白人的身份已给这个生长在东方国家的少女很大冲击,在十八岁时的被迫的离开,残忍的一步步远离了深爱的中国情人,这种经历又在她情感上重重的给了一击。那段恋情是悲伤的,是沉重的,它使得她在十八岁告别越南告别中国情人告别这段在遭遇之后,苍老了。

十八岁的年龄,却苍老了容颜 苍老的,更是对这段无望的异国恋情无力的心。

三,关于童年

以精神分析学说来看,艺术家的早期经验是理解其艺术作品的一把钥匙。

杜拉斯在 情人 中多次提到了她的倾注大幅笔墨书作不幸福的童年的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

从前的那些经历仍然对她有着很深的影响。

童年的不幸和悲惨遭遇构成了杜拉斯的缺失性体验,他在文学创作动因、创作风貌、作品主题等方面都受到这一体验的规范和制约。(3)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内在影响,形成艺术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童年时期的个性心理在这个结构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常常会作为一种基调渗透在作品中,潜在地影响着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建构,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则成为独具特质的艺术风格。

在杜拉斯身上,童年的缺失性体验带来的深刻的孤独和绝望已成为贯穿其一生的生命体验,对其创作影响深远。她的作品中总是带有的那种浓厚的异国情调,永远弥漫着的那种强烈的漂泊感、绝望感和孤独感也与此有关。

这种关于童年的阴影,使得她一生都在寻求爱,寻求温暖,然而她笔下的爱情大多是沉重绝望的。

杜拉斯用写作来掀开自己童年痛苦的记忆,表现出自己曾深刻感受的文化冲突中的孤独、漂泊感和殖民地凄凉、痛苦的生活。

四,关于母亲和兄长

杜拉斯是以自己的家庭为蓝本写小说而引人注目的。(2)

母亲 是贯穿杜拉斯作品始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4)从杜拉斯的处女作 厚颜无耻的人 的诞生似乎就预言了她作品中母性情结的降临。而后来的一系列作品如成名作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享誉世界的 情人 似乎一次又一次印证了处女作定下的基调。

父亲的早逝,使母亲同时扮演了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生活的逼迫导致了母亲偏执、倔强得近乎荒唐,她偏爱两个儿子,尤其纵容长子,从而导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恶化和扭曲到了极点。从内心深处来说,杜拉斯对母亲是爱恨交加的。

在母亲眼中,似乎只有那个 可恶 的大哥哥,杜拉斯和她的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9期

小哥哥在这种扭曲的状况下遭受着痛苦。

杜拉斯对她的大哥哥是厌恶的。在 情人 中她一次又一次提起甚至希望大哥哥去死。

而在这种令她绝望的母亲情节的成长环境下,她的小哥哥是惟一疼爱她的人,是她童年的守护神,是她的崇拜者和爱慕者。在杜拉斯眼里,小哥哥是 男子汉 的象征,是集父爱、母爱、兄长之爱、情人之爱于一身的角色。

笔者认为,家庭的因素,也是导致白人少女恋上中国情人的原因之一,其中包含她对爱和温暖的渴求,也包括在非完满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对爱情的另类与大胆 非传统的爱上中国男子,并且是有着未婚妻的中国情人。

五,关于异国情人

爱情是神圣的,爱情这个主题几乎贯穿着杜拉斯的全部作品。杜拉斯在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时,常常用 叫喊 、 呼唤 和 高吼 的办法来描述爱情发展的顶点,呐喊成了杜拉斯小说里人物感情的最高流露。(2)

写作 情人 时杜拉斯已不再年轻,当她对威望名声、公众的舆论已不在乎的时候,当她排除了早年的那种羞耻心之后,她越来越大胆地把自己超出常规的初恋披露出来,并且越来越美化中国情人的形象。(5)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讲,艺术作品往往反应艺术家或欣赏者潜意识中的情节。

笔者认为,杜拉斯作品中对中国情人形象的描述,暗示了其对绅士、稳重的男人的欣赏,和对相应的关怀与爱的渴求。通过杜拉斯对其小哥哥的描述可以发现,其实中国情人和她的小哥哥是有某些相似点的。之前也曾提到,她对于小哥哥的感情是极其深刻的,在那不完满的家庭中,小哥哥确实由始致终疼爱着她的。

六,关于欲望,性观念

有学者评论马格丽特杜拉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和电影作品,展现出非常丰富的艺术才情,她拒绝一切规则,凭借着非凡的激情去生活和写作。(6)

关于 情人 中的情欲诱惑,既是欲望的肉体层面,也是异域情调的浪漫化想象。(1)

而精神分析论中关于力比多的观点讲:艺术创作与审美是以社会允许的方式宣泄被压抑的本能欲望。

笔者认为,白人少女对欲望和性的观念是大胆的。

书中描写:房间里光线暗暗的,她没有要他打开百叶窗。她对他说,我宁可让你不要爱我,即便是爱我,我也希望你像和那些女人习惯做的那样做起来。

16岁的她对性并非执传统的保守的少女观念。可以说她 不在乎 与她的中国情人发生性关系,甚至是主动提出了发生性关系。

白人少女在与中国情人的关系中似乎总是占着主动、支配地位。(5)在情人面前,她总是显得居高临下,傲气十足,自然流露出对情人蔑视、厌恶。

此外, 情人 中 我 的身上存在着自恋,而这种自恋是绝望彻底的。甚至说得极端一些,就是自私的,她以个人强烈的意志与感觉来改变周围的环境事物。(7)

在 情人 中,杜拉斯大胆而放纵的描述了情欲,从中表现出了一种性观念。然而在那轰轰烈烈的情欲背后同样深深地弥漫了绝望。

八,关于 情人 无望的爱情。

世界和生命中,最富悲剧性格的是爱。爱是幻想的产物,也是醒悟的根源。

杜拉斯把绝望的现实爱情重新置于文本中加以演绎,并逐步走出现实的泥淖,最终升华为一种精神层次上的情感,借此达到了对悲剧爱情困境的超越。(8)

与中国情人的这段恋情是绝望的。从头至尾都是一种潜藏的绝望。

离别的时候,当轮船发出第一声告别的汽笛鸣声,人们把跳板撤去,拖轮开始把它从陆地拖引开去,离岸远了,这时,她也哭了。

而他。他那黑色长长大大的汽车停在那里,他坐在后面,那模样依稀可见,一动不动,沮丧颓唐。她知道他在看她。她也在看他;她是再也看不到他了,但是她看着那辆黑色汽车急速驶去。最后汽车也看不见了。港口消失了,接着,陆地也消失了。

这段无望的异国爱情,随着一切的消失,给人以巨大的凄凉悲感。

也许她已经知道白人少女的存在。她身边有一些沙沥当地人女仆,她们对那个故事了若指掌,肯定会讲出来的。她不会不知道她的痛苦。她们大概年纪相仿,都是十六岁。在那天夜里,她有没有看到她丈夫哭泣?看到了,有没有给他安慰?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一个三十年代的中国未婚妻,她能不能安慰这类要她付出代价的通奸的痛苦而不觉有背于礼?有谁能知道?也许她受骗了,也许她也和他同哭共泣,无言可诉,度过了那未尽的一夜。哭过之后,爱情也就随之来临。

白人少女对他的未婚妻,对那一件件,一桩桩,一无所知。

多年后,他的声音出现在电话里,说,我仅仅想听听你的声。

他的声音突然打颤。那颤抖的声音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那么,当岁月抹煞记忆后,当不知道多少年月已轻易掠过的某一天,她和他,彼此还是否记得对方的模样,彼此是否还在对方心中最深的地方。这一切,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明朗。

参考文献

[1]袁玉梅,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 论杜拉斯小说中 中国情人 形象的文化内涵及意义,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 o.l26N o.2,A pr.2008

[2]陈晓明,欲望的诗意:杜拉斯文学创作审美特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VPL14.NO2,MAR2006

[3]李佩菊,论童年的缺失性体验对杜拉斯小说创作的影响,徐州工程学院学报V o.l22N o.9,2007

[4]何婷婷,母性:杜拉斯笔下的一方圣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 o.4V o.l26,Ju l.2008

[5]吕沙东,遥远的 他者 :杜拉斯笔下的中国形象,河池学院学报V o.l28N o.3Jun.2008

[6]李祈越,马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的扑朔迷离及其疯狂意蕴,东莞理工学院学报,VOL15.NO4.AUG.2008

[7]陈坤, 情人 中体现出的女性文学的文本特征,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V o l.15,N o.1,M arch,2006

[8]杜名义,论杜拉斯文本的悲剧意识,语文学刊(高教版) 2007年第7期

文学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