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空气 氧气

第1讲  空气  氧气
第1讲  空气  氧气

第1讲空气氧气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2019云南)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D)

A.稀有气体B.CO2C.O2D.N2

2.(2019营口)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 A.红磷B.木炭C.细铁丝D.蜡烛

3.(2019凉山州)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刚刚削了皮的青苹果果肉略显浅绿色,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这与空气中的哪一种物质有关(B)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2019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 A.铁丝B.红磷C.甲烷D.氢气

5.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的用途有(C)

A.生产霓虹灯,作电光源B.作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

C.用于医疗急救、冶炼钢铁等D.生产氮肥、用作保护气等

6.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D)

A.多用一次性筷子B.增高工厂的烟囱

C.废弃塑料焚烧D.共享单车出行

7.(2019衡阳)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8.(2019阜新)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用途和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9.(2018襄阳)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10.(2019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

C.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

11.(2018安徽)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A .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

12.(2019青岛)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3.(2019扬州改编)实验室用KClO 3和MnO 2制O 2,反应后分离KCl 和MnO 2(难溶于水),

下列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

A .用装置甲制取O 2

B .用装置乙收集O 2

C .用装置丙过滤

D .用装置丁蒸发滤液

14.(2019沈阳)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C )

A .不用考虑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B .红磷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 .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D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 +O 2=====点燃

P 2O 5

二、填空与简答题

15.(2019武汉)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 的化学式为__O 2__。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B 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4P +5O 2=====点燃 _2P 2O 5__,该反应属于__化合反应__(填基本反应类型)。

16.(2018营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根据空气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21%(或15

)__。 ②通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氮气(或N 2);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稀有气体。

(2)“蓝天保卫战”取得了一定成效。请回答:

①下列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__B __(填字母序号)。

A .露天焚烧秸秆

B .太阳能发电

C .多开私家车出行

D .多使用化石燃料

②煤燃烧时排放的__二氧化硫(或SO 2)__、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善,酸雨问题得到了一定控制。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__。

17.(2019郴州)2019年5月18日电,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天鹊”发动

机(TQ -12)日前试车成功,这意味着我国民营航天力量首次掌握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并具备发动机研制所需的保障能力。试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氧”是__纯净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CH 4+2O 2=====点燃 _CO 2+2H 2O __。

(3)Na 2O 2作供氧剂发生如下反应:2Na 2O 2+2H 2O=== 4NaOH +O 2↑,Na 2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1__;CaO 2与水发生类似反应,请填写下列方程式空白处物质的化学式:CaO 2+H 2O ―→__Ca(OH)2__+O 2↑(未配平)。

(4)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此方法是__物理变化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氧气的用途很广,请说出一例氧气的用途__帮助呼吸(或支持燃烧等合理即可)__。

三、实验探究题

18.(2019海南)某研究小组受MnO 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启发,查阅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过氧

化氢分解影响的实验资料。100 ℃时,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24 h 的分解率见下表:

请回答: (1)MnO 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 2O 2=====MnO 2 _2H 2O +O 2↑__;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作为对照实验__;

(3)实际生产中,贮运浓度较高的过氧化氢时,使用铝罐(槽)而不使用不锈钢罐(槽),其原

因是__Al 3+不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故可以用铝罐(槽)贮运;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有Fe 、

Cr 、Ni 等,Fe 3+、Cr 3+会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故不能使用不锈钢罐(槽)贮运__。

19.(2019张家界)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酒精灯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AC __(填序号)装置组合。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连接好仪器,把导管口浸入水中,然后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 4=====△

_K 2MnO 4+MnO 2+O 2↑___。

(3)若用E 装置收集某气体,则该气体应该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密度比空气小__。

20.(2019梧州)下列是中学化学常用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铁架台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 2O 2=====MnO 2

2H 2O +O 2↑__。

(3)若用高锰酸钾固体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正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__bd __,实验前应先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再加入药品。实验结束时应注意先__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__,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发生倒吸。

能力提升

1.(2019宜昌)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 .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 .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2.(2019江西)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

3.(2019成都)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长颈漏斗__。

(2)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 2O 2=====MnO 2 _2H 2O +O 2↑__。

(3)用C 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c__(填选项字母)。

a .排水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C 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 装置上端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__。

(5)C 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 1、K 4,关闭K 2、K 3,其中打开K 1的目的是__排出A 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气压过大__。点燃D 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 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剧烈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待红磷熄灭,C 装置冷却后,打开K 3,观察到的现象是__烧杯B 中的水进入装置C __。

4.(2019常州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仪器a 的名称是__分液漏斗__;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__蓝紫__色火焰;装置C 中的现象是__溶液褪色__;

(3)装置D 的作用是__2NaOH +SO 2===_Na 2SO 3+H 2O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 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__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__,并观察装置C 中的现象;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 g ,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写出计算过程) 解:过氧化氢的质量为51 g ×6%=3.06 g

设理论上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

2H 2O 2=====MnO 2 2H 2O +O 2↑

68 32

3.06 g x

6832 =3.06 g x

x =1.44 g 答:理论上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44 g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的结论.(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2.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这是因为.(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改进后的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 2S 4 )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 2S 4 +O 2 +2H 2 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 2S 4 )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 化钠. 根据第3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 0.1%).4.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第3章第1节《空气与氧气》习题1

《第1节空气与氧气》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享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 若大量有豁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 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2. 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A. CaCO3 B Al2(SO4)3 C. Al(NO3)3 D.Fe(OH)3 3.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A.将木条带火星的一端伸入集气瓶B.将木条燃着的一端伸入集气瓶 C.将木条带火星的一端放在集气瓶口D.将石灰水倒入集气瓶 4.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 闻气味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观察颜色 D. 将带火星的木箱伸入集气瓶中 5. 下列物质示属于氧化物的是() A. H2O B. H2O2 C. P2O5 D. CaCO3 6. 如图所示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 5 7. 仔细观察下图所示的各个反应,下列有关这几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硫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人体内的呼吸作用铁生锈 A. 都是氧化反应 B. 都是缓慢氧化反应

C. 产物都含有氧元素 D. 都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 8. 质量、浓度都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二氧化锰,下列图象表示放出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9.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 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0.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生成氧化铁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后,瓶口出现白烟 D. 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 11.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收集一氧化氮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集所法B.排水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1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 13.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改变的物质 B.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前后都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的结论. (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2.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这是因为.(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改进后的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 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2020年中考复习化学考点解读:第1讲 空气 氧气

2020年中考复习化学考点解读:第1讲空气氧气 中考考点20讲 第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考试说明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了解典型的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 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 和用途。 4.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知道催 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5.完成学生基础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考点1 成分含量用途 氮气78% 1.制______和______的原料 2.常用作______,用于食品防腐和延长灯泡寿命 3.液氮作制冷剂,用于超导材料 氧气21% 1.______,如潜水、医疗急救 2.______,如燃烧、炼钢、气焊等 二氧 化碳 0.03% 1.是______作用的原料 2.固态CO2(俗称干冰)作制冷剂 3.工业上用于制碱、尿素、汽水等 稀有 气体 0.94% 1.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性质很稳定,常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来隔绝空气 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 途的电光源 (2)空气中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考点2 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______、二氧化氮等)和______ 污染物的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植被破坏引起的沙尘等 空气污染造成的 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______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防治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使用,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空气 【温馨提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臭氧等。 考点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液体,固态氧是淡蓝色的雪花状的固体。

空气与氧气教案

第三单元第1节空气与氧气 谢塘镇中学黎松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实验准备: 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请同学收集) 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 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 引导学生思考: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 学生: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 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

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 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红磷的量不足;(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讨论2: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讨论2:我们能否用碳来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所示。 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 内大约1/5体积处 。 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 红磷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1/5体积的氧气, 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反应方程式为:4P + 5O 2 ==== 2P 2O 5 。 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 、装置气密性不好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 3、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 (如铁丝不行);(2)燃烧时只消耗 氧气 (如镁带不行);(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如硫粉、木炭等不行)。 4、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氮气 ,其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 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5、其他常见变形装置如下图: 装置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即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注意:该实验应从1、实验现象的描述;2、实验原理;3、实验的改进;4、药品的选择;5、实验推断的性质等五个方面去掌握) 典例解析 1、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 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 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 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 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 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 ③ D.①②③④ 2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 40 mL 的试管作反应容 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 容积为60 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 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点燃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章空气与生命 第1节空气与氧气 要点详解 知识点1 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组成成分 说明①空气成分含量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而且是个粗略值。 ②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也会有所差别。 ③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舍勒和拉姆塞(发现稀有气体)。 2.空气组成成分的探究 (1)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①试剂:。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1所示)。 ③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变浑浊的速度较慢。 ④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2)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①检验用品:小木条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2所示)。 ③现象:燃着的小木条继续安静地燃烧。 ④结论:空气中有氧气。 (3)探究空气中是否含有水蒸气 ①试剂:无水硫酸铜粉末。 ②实验过程及装置(如图3所示)。 ③现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④结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例1 (湖州中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C.氮气D.氧气 知识点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在一个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物质(如红磷或白磷)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倒流入密闭容器内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易燃物质以红磷为例,下同) (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集气瓶内水面上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4.实验现象 红磷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1讲 空气 氧气

第1讲空气氧气 一、选择题 1. (山西)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2. (重庆A卷)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78% B. 21% C. 11% D. 58% 3. (郴州)空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21%的气体是() A. N2 B. CO2 C. 稀有气体 D. O2 4. (兰州)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氮 C. 臭氧 D. 一氧化碳 5. (苏州)“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 利用风力发电 B. 增加绿化面积 C. 节约用水用电 D. 直接排放废气 6. (天津)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7. (宿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 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 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8. (滨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 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 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 (西宁)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10. (东营)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 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 mL。下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_30

八(下)3-1《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2. 了解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利用,认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2. 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等进一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学会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各种科学实验体会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 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空气与生命的第一节,是本章的启始节,重点侧重于学会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中的一些组成,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证据收集与现象观察、逻辑推理的能力。教材从活动证明二氧化碳、氧气入手,引导学生设计证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通过测定氧气含量的多少引申到空气中所有气体的含量的了解。然后通过性质决定用途这条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物质的用途,从而对空气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小学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空气的成分已有初步掌握,对于部分气体的证明方法已初步了解。但这些了解仅仅是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不一定与科学知识相符合,对于空气到底由什么组成、各成分到底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并未全面了解,但是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已经具有足够的了解,对学习这节课有着扎实的基础。这个阶段学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渴求意识,尤其是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 五、实验准备: 试管、抽气泵、集气瓶、水槽、塑料瓶、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一次失败的实验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玉环县楚门镇第一中学金敏华内容说明 这是《科学》教科书中一个普通的实验,通过消耗空气中氧气的方法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过笔者认为这个实验的价值不在于实验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相符,事实上用该实验装置很难测量出准确值来,因此实验往往是失败的。该实验的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失败的实验,让学生思考失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寻求完善该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甚至更好的实验方法。在失败中打破常规,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 学生的思维是单纯的,在普遍的正向思维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往往形成了定势,唯书本为经典。但是,《科学》教科书中该实验装置的确存在不合理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该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当然通过改善气密性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该实验装置。但其二的致命性缺陷,即红磷在瓶外点燃到放入集气瓶、再塞紧瓶塞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存在瓶中的空气与瓶外的空气进行交换,就会产生极大的实验误差,甚至实验失败。 正是利用这次失败的实验,打破学生常规的正向思维方式,来个彻底的逆向思维。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实验都是人为的,实验装置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实验都有失败的可能,即使在成功的实验结果上也必定存在着误差。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任何实验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于是克服学生的思维惰性,也打破教科书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的地位。 案例描述 在做该实验以前,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对实验进行预习,熟悉实验装

置,想象实验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这个实验简单易懂,通过预习让学生确立正的思维模式,以便为实验后打破该思维模式作铺垫。 在笔者演示该实验前,还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描述,同学们基本上描述为:“红磷被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然后在集气瓶中完全燃烧,产生白烟,接着水槽里的水就被吸入了集气瓶中。”对于学生的描述,笔者没有作评判。为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下去就开始做实验。 点燃红磷,将燃烧的红磷放入集气瓶,塞紧瓶塞。瓶内出现了大量白烟,与水槽相接的导管中有水柱上升。一切似乎都按照预先的设想进行。但意想不到的是,当水柱上升一点点高度时就不再上升了,更没有水到达集气瓶中。 “水怎么没有到集气瓶呢?” “瓶中的是白烟吗?那是什么啊?” 一些细心的学生还发现了特殊现象,“老师,导管怎么先有气泡冒出再有水柱上升呢?” 学生强烈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描述一下刚才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一下就是: “先安放集气瓶、水槽,再连接导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点燃红磷,再把点燃的红磷小心的放置在集气瓶中,瓶中迅速充满了白色物质,这时老师把瓶塞塞紧,发现导管口有几个气泡产生,这时红磷不再冒烟了,再等了一会,导管中有水柱产生,水柱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停止了。” “老师,不是说集气瓶中上升的水与原来的水进行对比再算氧气的量吗?现在水根本没有多出来,那怎么计算呢?” “是的,这当然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氧气,只能说明这是一个失败的实验!” 失败的实验!对于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显得既失望又好奇,学生们课前设想的泡泡已经破灭了!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第1讲:空气、氧气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空气氧气 命题点1空气的成分和用途、化学史(6年6考) 1.(2017·山西·1题·2分)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 A.拉瓦锡 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 2.(2016·山西·1题·2分)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 A.N2 B.CO2 C.H2 D.O2 3.(2013·山西·3题·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A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2015·山西·5题·2分)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D.露天焚烧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5.(2014·山西·5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命题点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6年4考) 6.(2017·山西·21题·3分)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并初见成效。 A.电动出租车B.垃圾清扫车 C.喷水雾汽车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空气污染(答案合理即可)(任选一项回答)。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SO2(合理即可)(用化学式表示)。

最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 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 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 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 求 答 出 两 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 室 温, 打 开 铁 夹 后, 水 能 否 进 入 集 气 瓶? 为 什 么? ________________ 。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 地 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 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 A 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 为单位的刻度.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 操作过程如下: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入水并调整 B 的高度.使A 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 处;c .将过量的 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 .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 B 的高度使 容器A 、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操作a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 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 A.红磷 B .木炭 C .铁粉 ⑶ 往操作d 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c m (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 结束时, 装置A 中液面刻度在11cm 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_____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⑷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 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 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精品文档 -* 电10? -■'-] 气 I I I h

空气中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几种常见装置 江苏省连云港市朐山中学赵美荣 序号装置实验操作 图 1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一 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 2 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发热,温度达到40℃时白 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装置冷却后,由于左侧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 减小,水会在左侧中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处。 图 3 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 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 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 烟。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 4 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足以使白磷着火 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 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5 在一封闭的试管内放一颗白磷,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注射器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注射器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注射器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6 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 7 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燃烧。 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 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 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 度5 cm处。 图8 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40℃。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 图 10 在一玻璃管的两端,通过橡皮塞装上两只注射器, 玻璃管内装几团细的铜丝,把一个注射器内的空 气体积调到50mL的位置,另一只注射器不留空气 加热玻璃管的铜丝部位。 待铜丝被灼热后,把注射管缓慢地以2~3次/分的 速度左右推动。 大约3~4min之后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 后,注射器内空气减少。 图11 在滴管中盛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燃着的硫粉迅速插入集气瓶内,硫粉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初中中考化学复习基础第1讲 空气、氧气

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空气、氧气 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 体积 计算,大约是 氮气 占78%, 氧气 占21%, 二氧化碳 占0.03%, 稀有气体 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说空气是一种 混合物 。 2.氮气化学性质 不活泼 ,常作 保护气 ,如制造氮肥和硝酸的原料、食品防腐等(利用其 化学性质 )。氧气可 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等;可 支持燃烧 ,如炼钢、气焊、航天等(利用其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是 氦 、 氖 、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稀有气体常被称为惰性气体,常作 保护气 (利用其 化学性质 )和制作霓虹灯(利用其 物理性质 )。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反应原理: 4P +5O 2=====点燃 2P 2O 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 大量白烟 ,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原容器且水的体积约占原容器中空气体积的 1/5 。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该实验还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使用的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集气瓶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观察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红磷点燃后,伸入过慢;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 。 (6)实验室不能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红磷,因为 木炭、硫 燃烧后生成气体,不会造成压强差;而 铁丝 在空气中不燃烧。 4.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无色 、 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大 , 不易 溶于水。液态时为 淡蓝色 ,固态时为淡蓝色雪花状。

2019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一节 空气与氧气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

第3章空气与生命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一、选择题 图3-10-9 1.如图3-10-9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A)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A.④⑤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带入其他气体,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C) A.硫粉 B.细铁丝 C.红磷 D.木炭 图3-10-10 3.图3-10-10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B)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满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为100 mL,则其中氧气的体积约为( D)

A.20 mL B.35 mL C.40 mL D.25 mL 图3-10-11 5.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3-10-11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B)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7.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他发现没有空气和水,那么他在月球上可能完成的实验活动是( B) A.点燃蜡烛 B.土壤取样分析 C.种植花草 D.放养动物 8.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 A.CO2 B.CO C.NO2 D.可吸入颗粒物 9.前央视记者柴静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发网友热议。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即PM2.5。下列事实与形成PM2.5无关的是( A) A.风力发电 B.工业粉尘 C.汽车尾气 D.煤炭燃烧 10.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B)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红磷过量,燃烧时才能比较完全地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完全消耗,原因是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红磷熄灭后,瓶内仍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剩余空气的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导管事先未注满水,会引起测量结果如何改变? 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存在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故氧气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 4、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实验要求只有冷却到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去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一般不用。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均为气体),而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导致测得结果误差加大;而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瓶内空气的体积几乎不会变化,因而集气瓶内水面几乎不上升。 6、由以上分析可知,做此实验选择可燃烧时的两个条件: 一是该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 二是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 7、在分析与探究中,就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类详解,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①瓶内仍混有残余的氧气; ②装置漏气; ③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耗尽; ④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⑤导管未先注满水。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仪器总结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化学方程式:4P + 5O 2 ===== 2P 2O 5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后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 O 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注意事项: 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红磷要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B. 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②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6)水的作用:降温 (7)根据本实验推测氮气的性质: 1.氮气不溶于水 2.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点燃

C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仪器总结 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不漏气,只有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使得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显著减小,水才能进入到广口瓶中。②红磷足量才能将氧气消耗完,测量结果才准确。③火焰熄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由于热胀冷缩缘故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④红磷不能使用硫磺、木炭来代替,因为硫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为气体,不能使装置内气体压强显著减小。 例: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右图所示的是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是: ?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 ? 是 、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

第1节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在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4.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A.氮气B.木炭C.红磷D.铁 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6.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关于这两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放出热量B.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反应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7.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相关的结论。此类题往往要求根据实验操作不当带来的问题加以讨论并利用有效方式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例题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热棒接通电源后,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 是 。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通过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注意“烟”与“雾”的区别,并且不能将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相互混淆;分析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的原因时,要结合实验原理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 (1)红磷开始燃烧,产生白烟,随后火焰减小并慢慢熄灭(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 (3)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或烧杯的水面下降),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5 1 变式题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不足5 1的原因是 。 (2)采用电热棒加热的优点是 。 (3)假如用木炭代替红磷,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能否取得成功?为什 么? 。 解析 本题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式。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不足5 1,原因可能是装置内氧气没有消耗完,即反应物的量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等。对照教材实验装置我们可以发现,使用电热棒后,就形成了一个密闭体系,避免红磷点燃后再塞胶塞时,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选择反应物时,除了要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外,还得在反应后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故反应物一般为固体,且只与氧气反应,反应后生成固体。 参考答案 (1)红磷量不足(或) (2)形成密闭体系,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避免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3)不能。因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无法使密闭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 拓展题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 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 mL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 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 电热棒 足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