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2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2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创新中学李栋新2008年10月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审美教育成为此次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课程将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因此,《新课标》在音乐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审美素养”而不是传统音乐课程所追求的培养音乐专业人才那样去确定目标。因此,新音乐课程把学生学习音乐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出来,从而让音乐教育首先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音乐”去“教育”,这才是音乐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音乐教育在《新课标》中的价值升华本质表现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终身喜爱音乐,这种指导思想的变化,使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变化,足可以解决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问题,因为音乐课确立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价值取向。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教学设计是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教学设计让教育理论工作者知道实践者的重重阻力和视野的局限,以至进一步深入理论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案;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也让教学实践人员提高理论水平,把握教学发展动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减少教学的自主目的性和随意性。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设计具有丰富的新的内涵。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是这个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材和教学内容,已经固定,教学时间与教学方法也是千篇一律,教学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对教师来讲,教学设计并无多大可供发挥的空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从以学生为本这一改革的根本理念出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在进行相应的变革与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被给予了相对来讲比较大的活动空间。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经济体制的转型等等都在呼唤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以解决教学中的种种矛盾,因此优化教学设计已迫在眉睫。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这一点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相呼应的。

教师应在头脑中树立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观,即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非为教师的教服务的。当然,教学设计的好坏自然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这也是美国学者加涅所倡导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理念的体现。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在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时候,不应以便于教师的教学为总的出发点,也不应同十几本特定的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动态的能力提高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型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

(二)、体现创新性的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学生学习的立动性主要表现在主动建构新知识体系,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不断对自身及他人的学习进行反思。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时,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不要完全仅把教材作为中心,也不要拘泥于教学大纲,而要结合地方特色,对现有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没断丰富,以及富于创造性的重新建构,其重点是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差异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和谐健康地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一起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构建。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创造性地构建起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尝试学会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来获得知识。

二、突出以审美为核心的学科教学设计特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以审美为核心,极大地提高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最重要的特点体现为突出课堂设计的音乐审美特性。

长期以来我们以科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来设计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学科体系学习音乐,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由于受某种思潮的影响,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过分强调了音乐的德育功能和作用,将音乐教育视为德育的一种工具。应该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人们道德观念以情感上的支持。所以,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以音乐这种听觉艺术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伴奏美等等内容和形式的美感动人、教育人,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辅智、以美怡情,最终达到塑造全面发展、有创造个性的人的教育目标。音乐《新课标》的出台,更加促使音乐教师在原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调整,树立正确的音乐课堂设计观念,努力适应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设计观念,努力适应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条件。经典音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精粹的代表,是美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多选择经典音乐作品。

随着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音乐艺术的普及工作首先应遵循音乐艺术的审美规律,音乐是一种为审美主体提供感受与理解空间最广阔的艺术,因为音乐是非语义性、非造型性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先提条件,而听觉的审美体验本身就构成了音乐审美的目的之一。同时,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由于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联觉的规律,使得音乐的音响完全可能引起听觉之外的感受,从而在联觉的作用下,引发进一步广泛而丰富的联想。这种联觉机制的存在,决定了音乐艺术审美价值决不仅仅限于纯听觉的感受中,它完全能够以自己独特的途径,传达审美主体来自各方面的感受。所以对于音乐来说,没有什么比强调听觉的感受更为重要

了。但是很多音乐教师在工作学习中往往忽略了音乐艺术自身的这种审美规律,习惯于客观看待各类经典音乐作品,即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之前,往往先要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曲式结构等等,之后边听音乐边力求在脑海中浮现与文字注解相对应的画面。这种相应的画面或文字就成为教师对作品的感受。他们还会用这样的方法为学生上音乐课:在听音乐之前为学生讲相关的背景知识、音乐知识,听音乐时要求学生“听懂”音乐:听到《命运》交响曲的主题动机,就一定要学生理解“这是命运在敲门”,全然不顾学生的听觉感受、生活经验和心理体验。一旦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作品相关资料的解说不一样,即被判为“错误”、“不理解”音乐。实践证明,那种以“文字化”“美术化”的方式理解音乐;偏爱客观看待理解音乐的做法是有悖于音乐规律的、是失败的、是不被学生所接受的,是感受和体验音乐美的误区。这个误区不仅限制了音乐教师的审美感受力的提高,更会制约下一代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突出听觉审美的音乐学科特点的课堂设计势在必行。

三、结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上,还需要和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充实和完善本研究。在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音乐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促进音乐教学设计理论的系统发展,为音乐教学实践服务;进一步把音乐教学设计理论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学内容处理模式”的研究;把音乐教学设计研究与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理论研究联系起来,在大量音乐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提高音乐教学设计能力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可操作性更强的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提倡做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新课程理论背景下,为了使音乐教师更快把握提高音乐教学设计能力,可以结合国内外音乐教学改革理论进一步探讨面对新课程改革,音乐教师如何从事教科研活动,使音乐教学活动更有成效,使音乐教师的研究工作更有实践意义,使音乐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研究者。

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26757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南高小学孙若士 微课名称音乐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知识点来源学科:音乐年级:三年级 知识点描述让小学生了解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实验型□练习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其他类型 适用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课很喜欢,对音乐知识却拒之千里,但是出现在音乐教材中基本的音乐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和明白。如果仅靠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任何兴趣。针对不同的课,音乐知识也不一样,我所教唱的这首歌曲《摇船调》中出现的音乐知识是:让学生掌握反复跳跃记号的唱法。因此,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讲解歌曲的体裁风格,然后找到歌曲结束部分的特别的记号。认识反复跳越记号。通过字母图的方式呈示给同学们看,并在歌谱当中进行讲解,通过细细聆听歌曲,仔细揣摩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很好的掌握,如果需讲解反复跳越记号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教学目标1、能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悠长而流畅的声音唱《摇船调》。 2、通过认一认、唱一唱反复跳跃记号,掌握歌曲演唱的顺序。 3、通过认识附点四分音符,能掌握音的时值,唱准歌

曲。 教学重点声音唱的轻巧而富有弹性 教学难点唱准休止符 教学过程内容时间 导课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30秒以内 正文讲解第一部分内容: 什么是反复跳越记号? 反复跳越记号是反复记号的其中一种形式,当乐谱 出现一段或多段时,在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 复时跳跃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越记号。 60 秒 第二部分内容: 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讲解字母图的含义 将字母图放在歌谱中进行讲解。 120 秒 第三部分内容: 聆听歌曲,认识反复跳越记号,细细体会反复跳越 记号的唱法。 170 秒 结尾 授课完毕,谢谢聆听!1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了比较有趣的课件,如“会动的直线”,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重点总结

1、什么是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教育与音乐两个领域的重要范畴。在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文化教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音乐领域中,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重要活动基地。前者称为普通音乐教育;后者称为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传承文化,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音乐的专门技巧,从事音乐的各项理论研究,培养音乐表演、创作、理论、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2、音乐教育的分类。 音乐教育一般又被分为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这四类。 3、教育学会包含哪些教育委员会? 学校音乐与教师教育,职业音乐家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与音乐医学,社区音乐活动,文化、教育与大众传媒中的音乐 4、美育的特征主要有: 1、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的。 2、美育寓于具体形象、具体情感之中。 3、美育寓于娱乐、欣赏之中,而非乏味说教中。 4、美育是主动的创造的,而非被动的灌输性的。 5、音乐教育的目标 1、实施美育——美育目标 2、传承文化——文化目标 3、学习音乐——学科目标 6、什么是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学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之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是揭示人类社会中的音乐教育规律,音乐教育目的,音乐教育形态和特点的一门教育科学,是普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7、音乐教育学研究的范围 (一)、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 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史学等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等基本问题;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感性把握与审美体验;社会学与人类学: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音乐;音乐教育史:研究人类社会各阶段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音乐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 9、当今我国的音乐课程体现了哪些音乐教育哲学观? 从政治教育转向人文教育,从学科知识技能教育转向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育,从忽视个体转向重视学生个性及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人文、审美和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主要体现了美育论和实践论的哲学观。

音乐微课设计与制作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一般5-10分钟,时间较短),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便于网络传输与播放。而且利用平板电脑上的Showme软件就可以完成最方便、快捷的微课制作。 因此,我们也可以用4个字来记住微课的本质特征 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 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精:教学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 正是微课的这些特点,让它在教育领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作为创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手段,与课程教学整合;同行交流分享,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3.微课的设计类型 在我们脑海中已经能够呈现:短、小、精、悍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们应该稍微深入的知道一些微课设计是如何能用自身的特点发挥极致的。而且特别是应用在我们音乐课堂中。我们一起来先了解它有的一些类型以及在设计上的一些关注点。 (音画结合): 微课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用于课堂教学,用于课后巩固复习等等。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服务课堂提升效率,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可以积累教育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等等。可以说核心还是为了课堂教学,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学生课堂微课。“教师成长微课”。 一节完整的音乐微课的诞生,大致要从分析,设计,制作,应用,评价等五个阶段层层把控。设计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音乐知识点的选取,课件音响等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维展示方式,录制方式选择等方面都是需要精心设计。 例如:认识音名3、5、6的设计……

我们音乐微课的制作目前主要有上述四种方式:PPT+录屏软件,手机+纸笔,手写板+录屏软件,课堂+摄像机。 PPT+录屏软件这种形式较为普遍,我们这次微课的录制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手机+纸笔,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要注意录制画面要清晰,就是用笔在纸上边讲解边写画,用手机将这个过程录下来;比如我们音乐课堂中指挥拍式的运行图示,可以以这种形式展示,边讲解边演示,简洁易懂。 课堂+摄像机,就像课堂实录,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为了可以得到大多数播放器支持,便于在移动终端播放。建议存储格式为.mp4 或.avi。微视频大小建议控制在50M。 另外在很多细节处也要注意,例如时间的把控,音乐的插入,字体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容设计及讲解时,要做到精准控制,要将设计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整体效果追求“妙”,就是要达到讲解时将设计思想完美展示,传达的是清晰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空做到结构又相对完整,语言准确,让教师观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的与众不同的精妙之处,让学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设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而印象深刻,达到掌握该知识点之目的。微课时长限制在5——10分钟,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音乐微课容可选择的题材有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音乐教材的解读、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片段的赏析等。题材多种多样,不用局限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 1.选取教学知识点—— 2.进行教学分析—— 3.制定教学目标—— 4.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四大块容。 步骤一、选择“小而精”的教学知识点。 微课的设计,教学容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是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容。教学知识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有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容。简单的说,就是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以一年级欣赏教学《三个和尚》的微课设计为例,我把该课的教学知识点定

谈谈自己对音乐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谈谈自己对音乐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刘新庄学校马晓方 关键词:新课程内容教学理念转变审美 兴趣语言 摘要:任何学习都必须通过学生接受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 气氛。因为学生只有在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气氛时,精神才 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 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正文: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再适应素质发展的要求。为此,国家进行了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课程内容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更加提倡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更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让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初中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

才,要是没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开发。为此我们教师要最大程度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是他们充分表达个人的情智,因材施教,我们还要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比较以往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内容更加综合,与其他姊妹艺术互相融合,使音乐内更加丰富,更注重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新课程内容的安排还很好的顾及到了传统和时尚,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爱国热情。同时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了尊重外国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认识到这些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中的贡献,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懂得了应该怎样尊重、理解、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树立起平等的多元文化观。 在音乐教学中,我认为以前的教学方法也已经不能和现在的教学理念相符,所以所以必须做一些调整,当然这首先体现在老师教学理念的变化。 首先,老师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让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真正的触动他们的心灵,是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再把学生当成被动灌输的工具。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要尊重、爱护、平等的对待学生,这也要求老师必须更高技能和道德水平,具有先进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含计划)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方面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演唱时很开心、充满了感情。每名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还有小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教材分析 本学期继续运用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的特点还是天真、可爱、好奇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还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创作和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创造是人类的希望,从小让学生有这样的良好的创造环境,使学生爱音乐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及创作欲望。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教学目标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特点

转载: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特点 一、注重教学价值的多种取向 传统的音乐教学关注的是学科,追求的是授于音乐、学会音乐,而音乐新课程教学关注的则是学生,追求的是让学生会学音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成长。因此无论是情境教学法、创造教学法还是研究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都通过创设情境、突出主体位置、改变师生关系、注重学习过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不仅追求学生音乐审美、表现、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追求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塑造人的工程这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的更新,注重教学价值的多种取向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 二、充分重视教学主体的兴趣调动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十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

和令人愉快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强调教学并重师生互动 音乐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音乐教师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许多音乐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象刘宏伟教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陈运成老师的教学都反映出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把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学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并重的。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显著要特征。 四、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有歌唱教学法,其中包括模唱法、听唱法、视唱法、合唱法、演唱法等;欣赏教学法,其中包括整体欣赏法,局部欣赏法,对比欣赏法等。这些方法针对了音乐艺术的特点,应对了音乐学习的特性,突出了音乐学科教学规律性,是音乐教学必须采用的教学方法。但音乐新课程目标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啊、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还强调学生的爱好情趣、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全面素质发展和提高。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使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虽然我们在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课中发现歌唱法、欣赏法、律动法仍是音乐教学不可不用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音乐 年级:七年级 课型:微课 单位:涉县西达中学 授课人:任青旺 时间:2016.0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延音线的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2、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找到切分节奏型,并且正确视唱。 二、教学重难点 延音线的灵活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三、教学准备 节奏型、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看这个谱子,音符上面是一条向上或向 下弯曲的弧线,这个弧线叫什么?有什作用? 2、新课 (1)这个符号叫作延音线,乐谱标记符号之一。 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 相连。那么拍值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看实例:这个1上面的线就叫 延音线,这个1的音要连续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们看这个谱子 5 6 6 i 请 同学们为这个乐谱划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视唱一 遍。 如果把中间相同的音6用延音线连起来,如图: ,又该怎么划拍子?请同学们试

一下划出拍子来。 (3)同学们划的拍子看和我一样吗?\ ∧/ 怎么打拍子?请跟我打一下(老师示范)。 这个音在一小节内书写的时候也会变化为: 5 6 i (4)总结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 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 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 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②休止强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为强拍。 (5)拓展:请同学们在歌曲《凤阳花鼓》谱子中 找出切分节奏,并打节奏正确演唱。 五本节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我们学习掌握了一种新的节奏类型,节奏是一个音乐的灵魂,把握好节奏就能更进一步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读《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学习体会 ——读《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天一邢灵燕利用课余时间,我学习了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该书以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为参照,全面系统的论述、介绍了基础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教学领域、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和音乐教师素质诸多方面的内容。较全面的覆盖了当代小学音乐施教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内容很少重复以往的教学论方面的成果,无论是在理念的表述上,还是在方法的介绍上,都洋溢着一股清新的理论气息。它不仅是一本有创意的新教材,同时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阅读本书后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十章——“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素质”。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的因素是人。对于音乐教育改革来说,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是核心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中,音乐教师极其关键,可以说,能否让音乐教师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真正地接受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实施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集教学、科研于一身,既有教学实践,又有理论研究,既熟悉教育规律,又了解教学艺术的新型音乐教师。然而,新型音乐教师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新型”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指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调整,使自己的教学身份得到新的确认,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升华。 在我的音乐教学里面,我有时也会犯下一个错误,过分的依赖教参,把我自己的思想强加了给学生,而在书中提到, 1、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 2、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 3、不要用成人化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 4、不要用“支解的碎片”代替完整的音乐。 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必要做到这样几方面:多倾听、多感受、多思考、多积累。由于音乐一方面是音响的时间艺术,另一方面又是音响的情感艺术,即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没有时间流动过程,音乐中的情感就无从释放。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活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

一二年级音乐教案【全册】教案

一二年级音乐教案【全册】教案 听《口哨与小狗》 唱《一对好朋友》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并能背唱歌词。 2、能够专注地聆听音乐,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改编的歌曲,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两个孩子一块儿放鸭、放牛,一块儿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时的愉快情景,表现了孩子们之间真挚朴实的友谊。 《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倚音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听听想想——感受音乐 吹一吹: 请会吹口哨的学生吹几声,让大家欣赏,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听一听: 要求大家安静地聆听《口哨与小狗》全曲。 想一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谈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应该用怎样的心情表现自己的心情? 说一说: 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出现了几次小狗的叫声?可以用什么样图形表示小狗的叫声,还可以要求大家用嗓音模仿小狗的叫声叫声,并说说小狗叫声的节奏特点是什么? 走一走: 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表现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脚步与音乐节奏相吻合。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乐 学唱新歌《一对好朋友》 教师导语: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呀?请小朋友们认真聆听歌曲《一对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 第一次完整地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并说一说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动物的叫声。第二次聆听歌曲,听完后要求大家模仿歌曲里鸭子和小牛的叫声,要求节奏和歌曲节奏相吻合。 第三次聆听歌曲,要求学生在歌曲中出现衬词“哩喽喽”时,轻声跟唱。 跟老师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音乐 年级:七年级 课型:微课 单位:涉县西达中学 授课人:任青旺 时间: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延音线的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2、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找到切分节奏型,并且正确视唱。 二、教学重难点 延音线的灵活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三、教学准备 节奏型、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看这个谱子,音符上面是一条向上或 向下弯曲的弧线,这个弧线叫什么有什作用 2、新课 (1)这个符号叫作延音线,标记符号之一。其作 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 连。那么拍值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看实例:这个1上面的线就叫 延音线,这个1的音要连续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们看这个谱子 5 6 6 i 请同学们为这个乐谱划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视唱 一遍。 如果把中间相同的音6用延音线连起来,如图:

,又该怎么划拍子请同学们试一下划出拍子来。 (3)同学们划的拍子看和我一样吗\ ∧ / 怎么打拍子请跟我打一下(老师示范)。 这个音在一小节内书写的时候也会变化为: 5 6 i (4)总结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 奏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 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 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 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②休止强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为强拍。 (5)拓展:请同学们在歌曲《凤阳花鼓》谱子中 找出切分节奏,并打节奏正确演唱。 五本节教学小结

读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读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尽力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并以令人注目的速度顺利的推进。音乐新课程理念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加给学校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探索和总结,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遮阴历练的音乐教学方法。 这本书上讲到了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素分别是: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的;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的;因为行为必须是冕下全体的最低底线。 我认为判断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实现获得情感体验与切实的进步,而不是教师的主观的愿望。如果我在交给学生一首歌的时候,把目标设定成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歌曲中的人物,或者要演唱的水平提高多少都是不实际的。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有真正的熟悉、理解、研究学生,才能制定出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实际水平的行为方式。在行为程度上若一味的看好尖子生而忽略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可取的。音乐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既能符合多数人的实际程度,又要给那些接受的快的学生拥有在的空间。确定合理有效的目标不仅能将音乐的个性体现出来,也会给学生最佳的效果。我作为一工作两个月的新教师来说,要设立好一个教学目标是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把教学目标设定的的千遍一律,要好好的思考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力求得到好的效果。我还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 书中还讲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理念与策略认为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我觉得要将这种审美核心体现出来音乐教学方法上既要注重审美原则,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的审美因素。从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等方面都可以体现音乐的审美核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我想艺术有着他自己的个性,它不能容忍说教和“填鸭式”的

音乐微课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第三小学赵银铃 微课名称音乐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知识点来源学科:音乐年级:三年级 知识点描述让小学生了解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实验型□练习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其他类型 适用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课很喜欢,对音乐知识却拒之千里,但是出现在音乐教材中基本的音乐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和明白。如果仅靠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任何兴趣。针对不同的课,音乐知识也不一样,我所教唱的这首歌曲《摇船调》中出现的音乐知识是:让学生掌握反复跳跃记号的唱法。因此,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讲解歌曲的体裁风格,然后找到歌曲结束部分的特别的记号。认识反复跳越记号。通过字母图的方式呈示给同学们看,并在歌谱当中进行讲解,通过细细聆听歌曲,仔细揣摩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很好的掌握,如果需讲解反复跳越记号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教学目标1、能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悠长而流畅的声音唱《摇船调》。 2、通过认一认、唱一唱反复跳跃记号,掌握歌曲演唱的顺序。 3、通过认识附点四分音符,能掌握音的时值,唱准歌

曲。 教学重点认识反复跳跃记号,体会反复跳跃记号的唱法。 教学难点唱准休止符,会唱反复跳跃记号的曲谱。 教学过程内容 导课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正文讲解第一部分内容: 什么是反复跳越记号? 反复跳越记号是反复记号的其中一种形式,当乐谱出现一段或多段时,在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跃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越记号。 第二部分内容: 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讲解字母图的含义 将字母图放在歌谱中进行讲解。 第三部分内容: 聆听歌曲,认识反复跳越记号,细细体会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结尾 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自我教学反思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了比较有趣的课件,如“会动的直线”,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420 课程名称:音乐教学法 英文名称:Improvisation of Piano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32 指导自学学时: 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治疗) 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无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本课是音乐治疗专业的必修课。课程设置主要目的为学生今后从事音乐治疗、特殊音乐教育以及康复治疗师等职业掌握理论与技能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专业技能提高的作用,课程集音乐性、技能性、知识性为一体。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治疗、以及特殊音乐教育与康复领域技能打下基础。 3.学生通过对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法。学生通过实践实习全面提高音乐活动编创与掌控能力,具备面向正常学生和特殊学生为教学对象的教学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今后从事音乐治疗与特殊音乐教育时能够具备爱岗敬业、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教学精神,尤其对于将来从事特殊音乐教育的学生,要做到对待特殊学生充满爱心耐心,做到平等无歧视。 2.知识目标:通过理论学习掌握音乐教学法的理论概念,以及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原理。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对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的学习,能够实践运用这些教学法对各类、各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教学,并能够自我编创音乐教学活动。 1)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等教学法方法,学会编创音乐课程,并能做到因材施教。 2)方法能力:掌握各类音乐教学方法和技能并能够较熟练综合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特殊儿童各项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安排在第5—6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掌握与课程编创; 1 《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难点: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重点章节是第3章、第4章、第6章。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7章。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结合课本上的口风琴吹奏标记,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决定是先奏后唱,还是先唱后奏,把演唱、演奏放在不难为学生的基点上操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爱护,逐渐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 5.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编创与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还可以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0”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表演《郊游》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要有让学生听会的思想,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 2.可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音乐课教学模式

歌曲学唱课“主动唱演”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功能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教学改革的春风四面吹起,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校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的主题下,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属于了学生。 二、操作流程 1、引唱--唱趣--欣赏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学唱--唱会--感受美(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3、演唱--唱美--表现美(演唱歌曲、表达意境) 4、编唱--唱活--创造美(表现歌曲,实践创造) 5、总结--评唱--延伸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三、模式解读 “主动唱演”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五步进行,下面就具体说说各环节的作用、目的以及如何实施的: 环节一、引唱--唱趣--欣赏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操作方法一、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好比是早餐中的牛奶、丰盛宴席的第一道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这里,可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同学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方法二、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巧妙引入新课。 方法三、感知旋律,了解背景。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或不同季节变化,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风情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环节二、学唱--唱会--感受美(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学科教学音乐.doc

学科教学(音乐)(045111)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历史发展之后,呈现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研究领域日趋专业化的发展态势。本学科是在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音乐教育理论的实践等问题。 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为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并将此学科的发展纳入到音乐学理论研究的整体框架中,为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一般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出发》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与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与一般特点。 3、听辨与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与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与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就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就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与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与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2.春风呜—呜—… 3.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4、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 5、布谷鸟布谷O布谷O布谷O布谷O…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郊游》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

经过学习,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了解了音乐课程目标为何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另外,在书中,我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 在“实施建议”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里对于“演唱”提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在“演奏”的要求上,新标准由原来的“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改为和演唱一样“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奏课堂乐器”。同时,新标准在音乐基本技能目标中将原标准“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里的“音乐创作”也归属到技能范畴。 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新标准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在“识读乐谱”上依然强调要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如:在课程内容中的“表现”领域特别提出:“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在“创作实践“标准中,新提出了运用乐谱的要求,如3-6年级提出:“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 音乐课标更加体现了学科的本体性,需要教师更好地去解读文本,挖掘音乐教材内涵,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节课。目前我校课改基本吻合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将朝着这个方向,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努力探索、钻研音乐学科的教学课堂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