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句法组合的制约因素

关于汉语句法组合的制约因素
关于汉语句法组合的制约因素

【出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地名】南京

【期号】199502

【页号】098-101

【作者】张世年

【标题】关于汉语句法组合的制约因素

【正文】

句法组合,按理说,应该包括词的组合、短语的组合和句子的组合。这三级组合的结果分别形成短语,单句和复句。而一般学者论及的句法组合,较多的是指词的组合。本文所讲句法组合的外延涵括上述三个层级。

大抵从现代汉语独立的语法学诞生起到现在,我们基本上是在语法范畴内讨论句法组合的。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这样的定论:所有的句法组合都是在一定的语法规则支配下产生的,不合语法规则的组合就不是正确的组合。甚至在有些人看来,没有语法,任何句法组合就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了。语法就是这样被人为地夸大到了万能的地步。

其实不然。人们在进行现实的言语交际时,如何编码即如何对语符进行句法组合,往往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语法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许多句法组合并不合语法却能积极有效地投入言语交际。

说“十个人吃一桌菜”合情合理,而说“一桌菜吃十个人”恐怕就既不合情又不合理了。“菜”怎么能“吃”!又怎么能“吃十个人”?语法、语义上是解释不通的。与此相反,有许多符合语法规则的句法组合却不具有语言交际的能力。“今天,太阳是从西边上的”这句话有没有语法错误?没有。可是恐怕连几岁的娃娃都不能

接受。为什么?又如:“李刚一定是生病了,因为他今天没有来上学”这一复句组合,如果从语法上检查,则是完全正确的,可是稍有一点形式逻辑知识的人,都会对它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制约句法组合的因素绝非仅仅是语法一方面的,还必定有其它诸多方面的因素。

另一方面,在论及汉语句法组合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语言的句法组合和言语的句法组合区别开来。语言的句法组合是普遍的、稳定的,言语的句法组合则是个别的,临时的。两者虽有联系,但多数情况下是矛盾的。

本文第二至第五部分总体是在语言范畴内讨论句法组合的,第六和第七部分是在言语范畴内进行的。

语法因素是产生正确的句法组合的基础和重要的因素。现在先来讨论这一问题。

有哪些语法的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句法组合的呢?具体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词性搭配参与句法组合的基础语言单位必须是词。而词与词能否组合,首先决定于词性及其搭配要求。“很”是副词,“热气”是名词,副词不能和名词搭配,所以“很热气”是错误的句法组合。“一吨”是数量词(组),可以同某些具体的物质名词组合,说“一吨钢材”是对的,而不能同动词、形容词,抽象名词等组合,说“一吨恶习”会让人笑话。再如,“结构一个简易的车棚”这个述宾组合也不能成立,因为“结构”是名词,不能充当带名词宾语的述语。总之,参与任何一个句法组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必须符合词性可行

搭配的原则。否则,正确的句法组合就无从谈起。

2.语义选择上面说句法组合要受到词性搭配的制约。某一类词能同另外哪些词类结合,是在词的大类范畴上而言的。实际上,在词性搭配正确的前提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能否组合,关键还取决于它们相互之间的语义选择要求。比如,名词与名词可以形成并列组合,但并不是说任意两个名词都能并列组合,必须是在语义上为同一个类属且不能存在属种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名词方可形成正确的并列组合。“水、空气和阳光”能并列组合,“农夫和蛇”这个组合在动物这个大范畴下考察仍然是对的。而“石头和思想”恐怕无论如何不能成为正确的句法组合。还有,我们常说的动宾搭配不当、状中搭配不当、定中搭配不当等,通常都不是词性搭配有误的问题,而恰恰是语义搭配不合要求,诸如“加强态度,提高友谊、非常通红,十分大型的纪录片”等即属于此。就拿“非常通红”来说,“通红”是状态形容词,本身就涵有量的增加、程度的深化,再在前面放上程度副词“非常”就是多余的了,换句话说“非常”和“通红”在语义上是排斥的。

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语义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句法组合的语义选择也是如此。例如,“十分大型、极其冰凉、中华的炎黄子孙”等是同一范畴内排斥”,毛巾和轮船,迪斯科与伏尔加、社会和黑子”等是在不同范畴内排斥,“伟大的校园、壮丽的姑娘,光荣的奖品”等是显性排斥,而“改变缺点,端正情绪,坚强志气”等则是隐性排斥。然而,不管怎么复杂,句法组合在词语“合性”的前提下必须“合义”、“合性”和“合义”是形成一般句法组合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可是,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在谈句法组合的时候,是偏重形式而轻视意义的。发展到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时候,句法组合的“合义”这个前提完全给抛弃了。在《句法结构》中、乔姆斯基认为,“一个绿色的狂热的念头在睡觉”这个句子是完全合法的。显然他是把语义从语法中绝对地抽空了。这种所谓合法的句子有什么实际效应?我们研究句法组合,是不能走这种纯语法形式之路的。

3.虚词运用人们把虚词视为汉语的典型特征之一,胡明杨先生称之为“显性语法形式”。这是完全合乎汉语言实际的。不过,作为一大词类,虚词并非汉语独有,世界上有许多语言拥有虚词,只是就其语法作用和灵活性而言,则没有另外一种语言的虚词能同汉语的虚词匹敌。而汉语虚词中的介词、连词和结构助词又是

制约句法组合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语法因素。一般说来,单音节形容词可以直接修饰单音节动词,如“直说、大笑、快吃、少讲、多恩”等。而双音节形容词一般都不能直接和单音动词组合,须插入一个助词“地”,同样三音节以上的形容词也不能直接修饰双音动词,借助于助词“地”方可产生有机而自然的句法组合。请看下面一组例子:

正确的组合不正确的组合

A.热情地说热情说

B.凶狠地打凶狠打

C.颤悠悠地伸出颤悠悠伸出

D.情绪饱满地等待情绪饱满等待

又如,“很”修饰“好”可以直接组合,而补充“好”就非得用“得”不可,组成“好得很”。有些分句与分句必须通过连词才能化合为复句。“他很忙”,“按时来了”这两个分句显然不连贯,只有在前一个分句主语“他”后面加上“尽管(虽然)”,后一个分句加上“但(还是)”等,两个分句才能化合为一个整体。

由此可见,虚词是某些句法组合不可缺少的中介物。句法组合用不用虚词,用什么样的虚词,在什么地方用虚词都会造成不同的句法结构和不同的语义。“爸爸妈妈、老师学生、母亲女儿、作家作品、文学历史”等语符列都是名词与名词直接化合的并列结构,如果在它们中间插入一个“的”字,就都变成了定中结构。“最新出版的刊物”和“最新的出版刊物”两个句法组合,由于“的”字的分布不同,它们内部的结构层次和语义就不一样,可分析如下:

(附图 [图])

而像“热烈欢迎、亲切慰问、果断决定”等语符列,在其间加上“的”字则形成定中结构,加上“地”则形成状中结构。又比如:“穿的漂亮”是主谓结构,“的”字是指代性的结构助词,“穿的”是“的”字结构作主语。如果把“的”换成“得”,说成“穿得漂亮”,则是述补结构,“得”字依朱德熙《语法讲义》的说法是动词后缀。

语言交际中常有这样的现象:许多合乎语法的组合并不能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为什么?人们常说,你这话语法上没有毛病,只是逻辑上有问题。这表明,合语法而不合逻辑的句法组合仍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自然也就不能执行有效交际的任务。诚然,语言学或者具体地说语法学同逻辑学当然不是一回事,语法学是研究说话规则的,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则的,但语言和思维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必然要借助于语言工具来表达,语言中的词义、陈述句、复句同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语用角度看,语法学是逻辑学的基础,逻辑学是语法学在语用方面的深化,使语言表达不但合乎语法规则,更要合乎思维规则,进而达到更准确地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能产生交际效应的句法组合,不但受语法的制约、而且受逻辑的制约。例如:

王阿姨昨天上街买了一把菜刀、一个火锅、一只水壶、一套酒杯等炊具。

这个句子的语法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分析,即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分析,“酒杯”是不能并列包容在“炊具”一词里的,它应属于餐具类;所以说这个句法组合是不能成立的。又如:“蝙蝠属于兽类”这个句法组合有没有问题?有,这里面犯有划分不当的逻辑错误,因而它就是一个假性而无效的句法组合。再进一步说,汉语里的复句和逻辑上的判断,尤其是推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复句合语法而不合逻辑,是常有的事,例如:刚刚下过一场春雨,所以这儿的一切都很新鲜”这一因果关系的复句既合语法又合逻辑。而反过来说,“因为这儿一切都很新鲜,所以天刚刚下过一场春雨”,这就不能成立了,因为两个分句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说,逻辑是制约汉语句法组合的又一因素。

在言语交际中,有时参与交际的一方会对另一方所发言语作出这样的评定——文通理不通。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也常下这样的评语。何谓“文通理不通”?“文通”即符合语法,“理通”即符合事理。“文通理不通”是说句法组合符合语法规则,却不符合情理。比如,“太阳绕着地球转”和“他比弟弟小三岁”这两个句法组合合乎地道的语法,可是在事理上却是荒唐的。如果进行言语交际,对于无知的人来说,只能传送一个假信息,对于稍有常识的人来说,根本就毫无意义。再看下面一段话:

那是三月初二的深夜两点。我们侦察小分队从月光中见到三十米远的小河边有人影晃动,便立刻警惕起来。

咋看起来,上面这一复句组合并没有毛病可剔,可认真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有情理上说不过去的东西。既然是在“三月初二深夜两点”这个特定的时间里,按照自然规律,哪里还有月光呢?

据上述分析可知,具有言语交际效应的句法组合,不仅受语法和逻辑因素的制约,还受客观事理的制约。

事实上,各种客观存在是句法组合的现实基础。“机田翻译,人机对话,人可以上天”等句法组合,在若干年前绝对不会有,便有,也一定被视为荒唐之极。而在今天,对这些句法组合所表达的信息,恐怕不会有人生疑的,因为它们拥有事实依据。

在第四部分我们指示,判断一个句法组合正确与否,还须考虑是否合乎情理。情理上说不通的,即便是符合其它方面的要求,一般也不能算对,而本部分所要讨论的正好相反。不少不合语法或者不合事理的句法组合,却能得到语言使用者的认可,在言语交际中非常活跃。这又如何解释?我们且来分析这个问题。

动词“吃”一般后接固体状的东西,“吃饭、吃鱼、吃苹果”等,液态状的东西用“喝”,“喝茶、喝酒、喝汤”等。由于语言组合和聚合的双重感染,“吃”便具有了“喝”的义项,“喝酒”

可以说成“吃酒”,“喝奶”可以说成“吃奶”,但是“喝汤”还不能说成“吃汤”。还有,“药”有固体状和液体状两种。可就是很少人或者说没有人说“喝药”,一般都说“吃药”。为什么?又如,“打”本来没有“编织”义,后来由用手对它事物施加强硬的动作这个本义引申出编织义来,可以说“打毛衣”,然而“织布”为什么不说打布呢

?“读研究生”有人说,读中学生(大学生、师范生)为什么没人说?是语法因素、逻辑因素、事理因素在起作用吗?都不是,倒是语言约定俗成的因素在起制约作用。汉语言中许多有效的句法组合是形成于语言习惯的,也可说是“意合”吧。这是汉语言的事实,不妨可当作汉语言的一个特征。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在分析内似上面所列举的句法组合时,往往局限在语法语义的角度。结果是说来说去,终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在不太长的时间以前,有学者分析“恢复疲劳”这个讨论已久的句法组合,认为“恢复”是“收复”的意思。而“收复”是指把原已失去的东西夺回来,把“疲劳”收回来有啥用?可见,这样的语义解释仍不能自圆其说。

一般认为,语法是修辞的基础,修辞是语法的深化,语法偏重结构和语义,修辞偏重语义和语用。语法和修辞往往存在着既联系又矛盾的复杂关系。修辞的宗旨是增强传情达意的效果,因而它常常要突破语法的框定而以其独特的方式组合语言。这样在语法上甚至在其它方面看来不能成立的句法组合,在修辞里可以得到合法的解释,并任言语交际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使表情达意更为确切。雷抒雁有一首悲壮而深沉的诗,叫《小草在歌唱》。请问“小草”怎么会“歌唱”?然而没有人这样质疑,相反倒是会激起无限的情思。为什么?这就是移情于物的拟人修辞手法的魅力。又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世上哪有这样的事?可是人们对这个句法组合心领神会,丝毫不会产生唐突之感,这是由夸张修辞格促成的言语的句法组合。再看“锁得住我的手,锁不住我的心”这个句法组合,“心”怎么能“锁”?然而进入言语交际,这个句法组合却是具有十分形象而感人的力量的,它是运用拈连修辞手法构成的言语的句法组合。其它如“比喻、仿拟、借代”等修辞手法都可促成言语的句法组合。

在第六部分,我们主要是从辞格的运用来谈言语的句法组合的产生。其实这里面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语境问题。语境是语用学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往,我们讨论汉语的句法组合差不多是在静态的语言范畴进行的,而对在动态的语境中产生的言语句法组合几乎没有予以重视。随着语用学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已从静态逐步转向动态,进而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范围,推动着语言研究向深度,向适用方向发展。同样,讨论汉语句法组合的制约因素,也理应和语境(语用)结合起来。

首先,词在一定语境中临时变性、变义的活用手法,可以促成正确的言语句法组合。例如:

一次大潮,把刚刚推出的对虾池荡平了,一万块被海水一下子潮去了……(《小说选刊》1986年第6期)

“潮”只能是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上面这个言语句子中,“潮”被活用为动词,临时充当谓语,同“一万块”组成主谓式的句法结构。句子不仅通畅,而且形象,富有感情色彩。又如,鲁迅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这个言语句子,把名词“国”临时变性为动词,意为“成为国家”,陈述名词主语“国”,句子

就显得很有份量。再如:

走过界碑,她不禁示威般地挖了战士一眼。(王中才《三角梭》)

在语言里,“挖”和“一眼”何以配对?而在上面这个言语句子中,作者有意将“挖”赋上“看”的义项,临时同“一眼”组对,不仅没有造成语义模糊,反而使语义更加深刻、色彩更加浓厚,收到了比使用语言句法组合“看一眼”更佳的交际效果。

其次,有些在静态的语言中无法解释的句法组合,在言语中受语境的制约,即能产生积极交际的效应,这就叫做入境成话、入境有理,入境明义。例如,“张总工程师是洋老婆”这一句法组合

在情理上是解释不通的,因而听起来会叫人茫然。而把它嵌入一定的语境时,我们即可明明白白地知道其义。又如,“小王是牛皮的,我是猪皮的”。这个句法组合静止地看,显然不成话,而在前面加上“昨天我和小王各买了一双皮鞋”这一背景性句法组合时,它就合情合理,信息畅通了。

总而言之,在言语交际尤其是在口语交际中,在语用因素的影响下,可以生成许多生动活泼、积极有效的言语句法组合,它们尽管是临时性的、有条件的,但在言语交际中频频出现,能量很大。对此,我们不可轻视,更不可用绝对静止的观点来解释句法组合,把看乎不能成立的句法组合排斥于言语交际大门之外。

以上分别从六个方面讨论了汉语句法组合的制约因素,它们以各自的特点相互区别开来,但同时它们又以

一个共同的基础——意义相互联系着。句法组合必然讲究意义,这是不用说的了。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

律的科学,每一种思维形式都和客观事物及其现象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必然要和意义关涉。说“三岁小孩每秒

能跑10米”不合事理,主要还是根据语言意义的,如果不知道“每秒跑10米”的意义,怎么能判定上面这

句是个不合事理的错误的句法组合呢?再进一步说,许多我们认可的句法组合,不管是语言的还是言语的,虽

然直接看来语义搭配上有抵触的地方,但毕竟或者说最终还是有相关性的。“救火”并不是在“救”和“火”

的直接意义上组合的,而是在相关的意义上组合的,正因为有火的地方才需要去“救”。“火”是无情物,人

们救的不是火,而是把受到火威胁的东西救出来。“喝”和本义的“西北风”不能组合,而和转义的“西北风”能组合,和“石头”无论如何也组合不起来,因为它们之间永远不能在意义上有半点瓜葛。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意合法”是汉语句法组合的理性基础,是制约汉语各种句法组合的一个内在核

心因素。这和我们民族注重形象和朦胧,而不尚抽象与缜密的传统的思维特点,以及缺乏形态的语言特点有密

切的关系。有限的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产生千变万化的有效的句法组合,绝非单一的语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

多种因素各自作用乃至综合的结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责任编辑木子)

参考书目

[1]范晓:《词语组合的选择性》

[2]张寿康:《汉语组装语法述略》(《人大复印资料》1988年第7期)

[3]沈开木:《略谈词语的语义搭配》(《华南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4]林杏光:《词语搭配的性质与研究》(《汉语学习》1990年第1期)

现代汉语语法

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 1、基本分析原则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 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例如: 我们进行社会调查 |主||____谓_______| |_述 | 宾____ | |_定)中 |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 2、分析过程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 例如: 他去年去了一趟美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谓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状中关系 |________| |__| 述宾关系 |_| |___| 述补关系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 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 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3、层次分析法的图解表示 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①切分法 切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作为一个整体,从大到小,逐层切分。 例如: 申奥成功有助于中国的改革与开放。 |_ 主 __| |______ 谓 ________________| |主| |谓| |_述_ |______ 宾___________| |__ 定_)_ 中 _______| | 联 + 合 | ②组合法 组合法是把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切分到单词,然后从小到大,依次组合起来。例如: 他弟弟在北京念大学 |_定中_| |_介宾_| |_述宾_| | |____状中____| |_____主谓______| ③树形图

(完整版)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语法体系,学习起来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故人们往往疏而远之。甚至有人说,语法没什么实际用处,不懂语法照样能写好文章。诚然,写文章不必一味拘泥于语法的限制,但不等于写文章可以不懂基本的语法知识。只要我们仔细地阅读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就不难发现有明显语法错误的病句比比皆是。因此,要想在作文时能准确而规范地使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不学一点基本的语法知识,是不能如愿以偿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内容包括汉字的特点,字词句的区别、联系及其使用规则,以及字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变化规律等等。囿于篇幅和笔者的水平,本讲只能着重而简略地讲一讲现代汉语中通用的词法和句法这两大问题。(上篇讲词法,下篇讲句法。) (一)词法 词法,即运用词语必须遵循的一般语法规则。所谓“一般语法规则”,即人们约定俗成并为人们广泛认可和应用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在《词语的运用》一讲中我们已经进过,词语是具有实在意义并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从学习词语开始,首先应该学一点词法的基本知识。接下来,我想择其要讲两个问题:词语的构词方式,词类和词的兼类。 〔1〕词语的构词方式现代汉语中的词汇绝大多数是由两个有具体意义的字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联合式和偏正式是双音合成词的两种主要的构词方式。例如“考试”和“考场”这两个合成词,“考”和“试”的意思相近,合为一个词表示一个意思。这两个字是并列的联合关系,它们的意义没有主次之分。而“考场”则不同,“场”是场所、场地的意思,“考”说明做什么用的场所、场地。其中的“场”是主体,“考”是附加的,起限制、区别的作用。两个字的意思有主次之分。由此可知,如“考试”这类由两个意义并列,不分主次的字构成的合成词,叫联合式合成词。如“考场”这类由两个有主次之分,意义有从属关系的字构成的合成词,叫偏正式合成词。 联合式合成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A)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并列构成。例如“土地、城市、房屋、戏剧、海洋”等等。(B)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字并列构成。例如“收发、开关、买卖、出纳(词中两个字意义相反);方圆、左右、始终、尺寸(词中两个字意义相对)”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两字意义相反的合成词的意义,代表事物的全面和整体。两字意义相对的合成词的意义,表示一种不确定的抽象意义。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字,有的可以颠倒,意思不变。如“互相”也可写成“相互”。有的则不能颠倒,否则意思就不同了。如“生产”不能写成“产生”。而汉语中的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字,绝大多数是不能颠倒的。 偏正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也有两种情况:(A)後一字词是主体,前一个字起修饰限制作用。如“火热、热爱、粉碎、微笑(修饰作用);铁矿、马路、汽车、布鞋(限制作用)”等等。(B)后一个字对前一个字起补充说明作用,表示动作的结果和趋向。如“说明、提高、扩大、改善、抓紧”等等。 以上所说是合成词的两种主要构词方式,此外还有其他几种构词方式:(A)前一个字表示动作,后一个字表示相关的事物,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或人和事物名称的词。例如“动员、带头、出席(表示动作行为);司令、领队、导游(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等等。(B)后一个字说明前一个字的情状。如“地震、心疼、性急”等等。(C)前一个字表示事物名称,后一个字表示事物的单位,这类合成词多半成为一种“类”名。例如“布匹、纸张、车辆、船只、诗篇”等等。 (2)词类和词的兼类——汉语里的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我们把用法相同的词归为一类,即为语法上的“词类”,也称“词性”。汉语里所有的词按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即具有实在和明显意义的词。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正因为实词都有具体实在的意义,所以它们只要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成为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理解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理解 词与词组合构成句法结构.句法结构可以是词组也可以独立成句例如"他去"这个句法结构可以是主谓词组也可以单独成句.词组与句子的区别在"语法单位"一节已讨论过了.本章所涉及的"句法结构"(或"结构")若不用作句子与"词组"或"短语"同义. (注,本人在原文基础上用蓝字加注释,理解不一定对;令本人进行了文档结构编排,供学术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文库账号) 1句法结构的分类 1.1从部组合的方式看 1.1.1基本结构 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五种.这五种类型体现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关系我们把它们叫作基本句法结构分别称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和联合结构. 1.1.1.1主谓结构 结构部两个成分之间有述和被述关系.例如: 鲜花盛开身体好今天晴天门开了窗台上放着一盆鲜花 1.1.1.2动宾结构 结构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例如: 去是老师买一本写钢笔站着一个人 1.1.1.3偏正结构 结构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例如: A高尚的情操崇高理想南国风光春天般的温暖他的到来老人的孤独这部著作的出版 B都去很好应该去认真学习严格地训练慢慢地走 A组是"定语+中心语"(即为"定中关系")B组是"状语+中心语"(即"状中关系").

结构部两个成分之间有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例如: 打扫干净好极了走出来跑了两趟好得很听得清楚高兴得跳起来 1.1.1.5联合结构 结构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它们之间有并列或选择关系.例如: 语言文学准确鲜明生动谦虚谨慎研究决定少而精 讨论并通过容和形式今天或明天 1.1.2非基本结构 除了上述五种句法结构以外还有同位连动兼语紧缩等结构. 1.1. 2.1同位结构 结构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例如: 英雄城革命摇篮井冈山他们俩你自己雷锋同志坚医师工人周大勇 1.1. 2.2连动结构 主语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书面上没有逗号隔开没有关联词语;动词性成分之间有先后方式目的等关系.例如: 走过去开门站着说话坐在台上看球赛赖着不走借书看有理由提出 (连动结构可以看成:基本结构的组合,走过去+开门整体式一个偏正结构,其中走过去是补充结构;站着说话:站着+说话是偏正,站着是补充;坐在台上看球赛:坐在台上+看球赛是偏正,坐在台上是补充,看球赛是动宾;赖着不走:赖着+不走是偏正,赖着是补充,不走是偏正;借书看:借书+看偏正,借书动宾) 1.1. 2.3兼语结构 由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合而成动宾结构的宾语兼作主谓结构的主语.例如: 领着我们走请他讲一讲使他相信送他出国叫他来托他帮忙派小王去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资料讲解

浅析现代汉语语法中句法结构的分类类型 摘要:现代汉语的语法中,词和词相搭配构成短语和句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就是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和框架,也是现代汉语在交流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对句法结构的分析是现代汉语构词成句固定性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相关例子的枚举和分析,浅要探析现代汉语语法中句法结构的主要类型。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句法结构搭配分类 词与词组合构成句法结构.句法结构可以是词组也可以独立成句。从内部组合的方式看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五种。这五种类型体现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关系。我们把它们叫作基本句法结构。分别称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和联合结构。 一.基本句法结构的分类 1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是指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例如:“鲜花盛开”中鲜花为主语,盛开为谓语,两个词之前呈现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与之类似的还有:身体好,今天晴天,门开了,窗台上放着一盆鲜花,等。 2动宾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例如:“上车”中动词“上”支配名词“车”,新城动宾结构。 因此,“去北京”“是老师”“买一本”“写钢笔”“站着一个人”等结构都属于动宾结构。3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是指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例如:“帅哥”中形容词“帅”修饰名词“哥”,两个成分构成偏正结构。与之属于同类的还有“高尚的情操”“崇高理想”“南国风光”“春天般的温暖”“他的到来”等。 以上所叙述的是偏正结构中"定语+中心语"(即为"定中关系")。除此之外偏正结构中还有一种情况,例如:“都去”“很好”“应该去”“认真学习”“严格地训练”“慢慢地走”,这些属于是"状语+中心语"(即"状中关系")。 4补充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例如: “打扫干净”“好极了”“走出来”“跑了两趟”“好得很”“听得清楚”等,以补语补充中心语(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出现。 5联合结构 结构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它们之间有并列或选择关系.例如: “语言文学”“准确鲜明生动”“谦虚谨慎”“研究决定”“少而精”“讨论并通过”“内容和形式”“今天或明天”中,前后几个成分的关系是相对单独并列或选择的,所以称为联合式结构。 二.特殊句法结构分类。 除了上述五种基本句法结构以外,汉语中还有同位、连动、兼语、紧缩等特殊形式结构的存在。 1.同位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例如: “首都北京”中“首都”从功能和象征意义上、“北京”从名称上指代同一座城市,因此构成同位结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英雄城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他们俩”“你自己”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丁玎 学号:2013801102 指导教师姓名:程树铭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

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及练习

精心整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现代汉语 句法成分

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语法第五节句法成分 目录 目 录 1. 句子概说 2. 主语和谓语 3. 动语和宾语 4. 定语和状语 5. 补语 6. 中心语 7. 独立语 8. 句子成分练习 第五节 句法成分

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语法第五节句法成分句子成分概说 概说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特定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第四节句子成分 (1)能够单用; (2)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语义; (3)具有特定的语调,前后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表示。 句子作为一个语法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语法第五节句法成分一、主语和谓语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 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含主谓短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语法第五节句法成分请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句子: 经济管理学院最近又培养出三名工商管理学博士。 || 主谓 ] 状中 ] 状中 | 动宾 〈 中补) 定中 量词短语) 定中 ) 定中 ) 定中 ) 定中 请说说这个句子的主语是 什么?谓语是什么?各是 由什么短语充当的?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天天 是 ?天是天。 用简略符号标记法分析句子。 ||] [[]|〉 〈()() () — — ? ?

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语法第五节句法成分 主语和谓语2 ?写小说成了他的第二职业。||主谓动宾动宾定)中 定)中 动宾短语作主语?把这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太 不容易了。||()()|| 主谓] 状中] 状中 ] 状 中 介词短语 )定中 量词短语 〈 中补 动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 ||][][动词性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节约光荣。 ||主谓 ||问题:这句话中的主语“节约” 是动词还是名词?谓词性词语作主语 谓语应当 是形容词 或非动作 动词。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词与词组合构成句法结构.句法结构可以是词组也可以独立成句例如"他去香港"这个句法结构可以是主谓词组也可以单独成句.词组与句子的区别在"语法单位"一节已讨论过了.本章所涉及的"句法结构"(或"结构")若不用作句子与"词组"或"短语"同义. 一句法结构的分类 (一)从内部组合的方式看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五种.这五种类型体现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关系我们把它们叫作基本句法结构分别称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和联合结构. 1主谓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例如: 鲜花盛开身体好今天晴天门开了窗台上放着一盆鲜花 2动宾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例如: 去北京是老师买一本写钢笔站着一个人 3偏正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例如: A高尚的情操崇高理想南国风光春天般的温暖他的到来 老人的孤独这部著作的出版 B都去很好应该去认真学习严格地训练慢慢地走 A组是"定语+中心语"(即为"定中关系")B组是"状语+中心语"(即"状中关系").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例如: 打扫干净好极了走出来跑了两趟好得很听得清楚 高兴得跳起来 5联合结构 结构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它们之间有并列或选择关系.例如: 语言文学准确鲜明生动谦虚谨慎研究决定少而精 讨论并通过内容和形式今天或明天 除了上述五种句法结构以外还有同位连动兼语紧缩等结构. A同位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例如: 英雄城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他们俩你自己雷锋同志赵坚医师 工人周大勇 B连动结构 主语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书面上没有逗号隔开没有关联词语;动词性成分之间有先后方式目的等关系.例如: 走过去开门站着说话坐在台上看球赛赖着不走借书看 有理由提出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综述: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音韵、文字等方面,而语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弱点,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晚,可以说是以《马氏文通》为起点,它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法研究深受西方语言法学研究的影响,当然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也是如此。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摘要: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了。众多学者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等。那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进行了这么多年,其中历经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知识,我对此做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句法分析、演变、汉语、作用 正文: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所谓句法分析就是指对句子中的词语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比如“我来晚了”,这里“我”是主语,“来”是谓语,“晚了”是补语。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已经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到语义指向分析法,句法分析逐步走上兼顾形式和意义的道路,可以说句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是我国语言研究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句法分析法,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次提出了“六大句子成分说”,为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句子成分分析法,我们比较熟悉。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的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这种分析方法,分析的对象是句子,认定句子有六个大的句子成分,即所谓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一个句子中,做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而且分析时,应该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述语,再看述语是哪一种动词,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形容性附加语和副词性补足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是:第一,容易找出句子的脉络;第二,可以分析由中国特色的句子,如兼语句。但是它只能分析单句中的主谓句,不能分析单句中的非主谓句,不能分析复句,也无法分析句组;分析歧义句的能力差,忽视了句子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被语言教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小学教学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来给学生进行句法分析。它对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句子成分分析法之后,又一句子分析法出现在我国的语言界——层次分析法。它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方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一、了解一下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语素→词→短语(也称词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比如:单音节语素(山)、双音节语素(徘徊、坦克)、多音节语素(高尔夫、奥林匹克)。 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能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 其中“语素”“句群”不需了解,“词”“短语”作一般了解,学习的重点是“句子”。 二、词、短语、句子 (一)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1)教育 ..了我。 ..要面向未来。( ) (2)这件事教育 ( ) (3)话说得很明白 ..。( ) (4)一席话使她明白 ..了很多道理。 ( ) (5)他在.教室。 ( ) (6)他在.教室看书。 ( ) (7)他在.修自行车。( ) (8)小只是 ..哭,你问她,她什么都不说。( )

(9)这件事,他和.我谈过。( ) (10)这件事,他和.我都知道。 ( ) (11)山,好大的山啊.!( ) (12)啊.!好大的一幅画! ( ) (二)短语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故又称词组。 1.短语按其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分为: (1)名词性短语:以名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名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如:三贤故里、历史人物、负责人。 (2)动词性短语:以动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如:走与停、吃得香、大力发扬。 (3)形容词性短语:以形容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形容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也可作主语、定语。如:真与假、不土不洋、格外高兴。 2.短语按其部结构关系分为: (1)常见结构类型: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 ①妙!②谁?③刮风了。④他身体很壮。⑤只有努力学习的同学,才能取得好成绩。 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类型一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上面的举例①—④都是单句。 1.句子成分

在一个完整、典型的句子中,句子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一般是: 例句:(全体) 同学‖ [都] 做〈完〉了(语文)作业。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划分句子成分时一般要用“符号图示法”: 2.句子的主干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 如: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这个句子如作分析,是这样的:(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主语:北京的工人们;谓语:立刻修好了一座桥;动词“修”的宾语:一座桥。 那么如上分析,把句子主语、谓语中包含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下去,因宾语是短语,压缩掉其定语,那么句子的主干就显露出来了。这个句子的主干:工人们修桥。 关于主干,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句子主语、谓语以及宾语的中心语。 再看几个例子: (我)的弟弟‖[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主干:弟弟准备用品。 (我)的朋友‖[最近]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主干:朋友写小说。 抓句子的主干,可使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分得较清楚,对理解比较长的复杂的句子是有帮助的。 如:马克思‖[第一次][彻底]地解释〈清楚〉(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个句子比较长。谓语的中心语是“解释”,前面有两个状语,后面有一个补语和宾语;宾语又是由一个短语充当,其中心语是“规律”,前面又有一个名词性短语作定语。那么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马克思解释规律”,理解这样一个较长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 由此可以看出,抓主干、压缩枝叶,便于逐层分别检查,有利于迅速准确找到句子的语法毛病。但是,这只是一种方法,主干的意思不等于原句大意。因为没有了定语、状语及对概念的限制,实际上就扩大了概念范围。有些句子抽出主干连读,就成了病句。 例:他的表叔是我的弟弟。抽主干:表叔是弟弟。这就错了。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做深究,只是掌握找句子主干的基本方法就可以了。 【即时应用】 1.划分并标注下列各句的句子成分。 (1)他读书。他读书。 (2)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3)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4)我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我‖[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5)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6)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7)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8)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现代汉语句法

法关系或语义不同。下面从语法结构、语义联系和语用色彩三个角度考察“的”的作用: 举例语法结构语义关系语用色彩 一 1 骑自行车人不成立无义与有义对立无用与有用对立 骑自行车的人偏正短语 2 这桌子偏正短语有义与无义对立有用与无用对立 这的桌子不成立 3 修理汽车动宾短语支配与修饰的语义对立语用对立 修理的汽车偏正短语 二 4 牛脾气偏正短语描写性与领属性语义对立语用对立 牛的脾气偏正短语 5 三斤鲤鱼偏正短语限制性与描写性语义对立语用对立 三斤的鲤鱼偏正短语 三 6 中国历史偏正短语语义不对立语用对立 中国的历史偏正短语 (四)多层定语

1、分析原则:以左统右,即左边的词语修饰右边所有的词语。 2、定语次序:领属、时处、指示代词或量词、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表示性质范围类别的动词或名词。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二)状语的意义类别 限制性状语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描写性状语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或名词性成分。 (三)多层状语 原则:以左统右,即左边的状语修饰右边的中心语。 次序: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充当。(二)补语的意义类别: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 2、程度补语: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限于用“极、很、透、 慌、死、坏”。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之间都有“得”。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的次数,由动量短语充当。 6、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点、处所、动作终止地点。用介词短语充当。 7、可能补语: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不能实现。 (三)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1、补语在宾语前如:我们走进了张老师的办公室。(趋向补语+处所宾语) 2、补语在宾语后如:他去过北京两次。(处所宾语+动量补语) 3、宾语在两个趋向补语中间如:他拿出一本书来。 (四)补语和宾语辨别

汉语的句法演变与词汇化

中国语文2009年第5期(总第332期) 汉语的句法演变与词汇化3 董秀芳 提要 本文对汉语历史上由于句法演变所引起的词汇化的几种情况做了分析。实词功能的 变化、虚词功能的变化、词序的改变等都有可能促使相应句法结构中的某些形式发生词汇化。 不过句法演变并不是发生词汇化的必要条件。由句法演变所引起的词汇化和与句法演变无 关的词汇化是可以分辨的,二者具有一系列不同之处。 关键词 词汇化句法演变虚词 1.引论 这里所讲的词汇化是指由非词形式变为词的历时变化(董秀芳,2002)。 这里顺便说一下概念名称的问题,同样是指这一现象,在文献中有人使用“词化”这一名称(包括董秀芳2002也在一些章节中使用过“词化”,比如用了“词化程度”的提法)。那么到底是用“词汇化”合适还是用“词化”合适呢? 有人可能会觉得“词汇”是指词语的总汇,是个集合概念,说“词汇化”不如说“词化”更合适。而且,“词化”是双音节,更符合汉语复合词的构词主流。 笔者主张采用“词汇化”这一术语,现在这一术语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们采用“词汇化”这个术语,不仅仅是从音节数量和内部构造上对应于“语法化”这一概念,而且也有意义上的考虑。正像语法化是指非语法性的(non2gra mmatical)成分变为语法性的(gra mmatical)成分或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语法性较高的成分,词汇化指的是非词汇性的(non2lexical)成分变为词汇性的(lexical)成分或者词汇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词汇性较高的成分。在语法化和词汇化这两类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某个形式(或范畴的)语法性或词汇性的程度,而不是语法或词汇,因此“语法化”(gra mmaticalize/gra mmaticalizati on)和“词汇化”(lexicalize/lexicalizati on)这两个术语中的“语法”(gra mmatical)和“词汇”(lexical)都是形容词性的词基(base)①,词缀“化”(对应于英文的2ize或2izati on)的作用是使一个形容词变为动词或进一步使该动词变为名词。而且,用“词汇化”这一术语比用“词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涵盖“习语化”(idi om ize/idi om izati on)这样的现象。习语化指的是由短语等非词汇性单位变成习语(idi o m)的变化,习语不是词,但却是具有词汇性的单位,很多词汇化过程的第一步或说初级阶段就是习语化,即先由自由短语变为固定短语,然后再进一步向词发展。因此,用“词 3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的词汇化与句法演变”的资助(项目批准号:08CYY022),曾在第四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新加坡国立大学,2008年9月)上宣读,在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演讲,吴福祥、洪波、陶红印、贝罗贝、罗端、曹茜蕾、彭国珍等先生对本文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谨此致谢。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第一节层次分析

第一节层次分析 1.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 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是句法格式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内部有一种层次的透景。(松紧程度不一样) 如:他刚来。(这三个词内部的松紧程度不一样。“刚”和“来”关系紧密,“他”和“刚”关系疏远,“刚”和“来”先组合,再和“他”组合) 2、结构的三个特点: *整体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具有整体性。) *可分割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可以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有规则性(一个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一定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这好几个部分组合的时候,它是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 如:形声字:形+声,再+字(“形声字”这个词,不是一些语素随便凑成,而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有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时,其内部一定有层次结构。】 *音节也是有层次的,如:天[tian55] 这个音节也是有层次的: 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 韵母——韵头+韵部(韵基) 韵基——韵腹(主要元音)+韵尾 【由此,我们可以说的宽泛一点,这叫语言的层次构造,这种构造,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不论是语音、词汇、句子都有这样的层析构造问题。】 3、层次分析:在分析一个句子,或是句法结构的时候,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并说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手段就是层次分析。 如:他刚来 “他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他+刚来主谓 谓语“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刚+来状中 4、层次分析包含两个内容: 二他所写的文章怎么切分? 切分:怎样断句 定性: 层次分析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从小到大、框式、树型图: 5、怎么切分? 同一结构如何切分 例句:他所参观的工厂。 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 他所参观? 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的工厂会导致他和工厂有领属关系 所以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怎么分析? 他参观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精心整理 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的方法 (公开课资料) 导入: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介绍: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按以上次序排成的,称为常式句。但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或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在现代汉语称为变式句,古汉语中则称为倒装句。 语法功能:变式句对于常式句而言,能保留常式句的基本句义,与此同时,变式句又能在保留常式句基本句义基础上,通过语序的变化,衍生出了一些常式句所没有的语义,因此,就具有了修辞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当人们在一定的语体、语境、情景中需要突出、强调句子某一个句法成分时,就可以在汉语句法运作的机制的基础上,将这个句法成分调离原来的位置,同时按照汉语的句法规则,将之置于可以出现的位置上,从而,达到突出、强调这个句法成分所负载的语义的作用。文言文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 ⑤大哉,尧之为君也!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现代汉语词性与句子成分分析讲解学习

现代汉语词性与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的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其中前6种是实词,后6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实词。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的词。 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四、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代词:可以代替实词和短语的词。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