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

ICU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
ICU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

摘要

目的探讨ICU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办法,以便进一步保证ICU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观察解放军452医院ICU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寻找相关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护解决方法。结果ICU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影响因素大体分为生物性、物理性、生理性三大类,并且对工作人员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结论ICU工作环境存在相关职业危害因素,对长期在ICU工作的医护人员可能会留下健康隐患,应积极寻求预防及防护等安全措施。

关键词ICU;医护人员;职业危害;防护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8)20—2144—02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危重病患者

聚集的重要治疗场所,ICU病人来自全院不同科室、不同专业,有重症感染病人、大手术后需进行生命支持病人、多器官衰竭患者、呼吸支持等内外科病人,因而决定了ICU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正是这种特殊性使ICU医护人员常年暴露在多种相关危害因素之中,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但其严重后果一直未能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减少ICU医护人员的危害因素,加强身心健康,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院ICU医护人员常常面临的几方面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如下。

1生物性危害因素

我院ICU采取封闭式管理,病人都是来自全院不同科室、不同专业的危重症患者,院内感染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潜在问题。我院ICU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包括El常生活护理都是ICU医护人员完成的,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来自感染患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这些传染源可能会经污染的医疗器械损伤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的机会。据文献报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而且感染率随工作年龄增大而增加。

其次,ICU的重症感染患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在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或建立人工气道过程中,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随时会喷出,飞溅到操作者面部、眼睛等,直接给操作者带来了感染机会。众所周知,2003年“SARS”时期,医务人员被患者传染就是最好的例证。在SARS病高峰期,医护人员单日最高发病率8.85%,是非医护人员单日最高发病率的2.06倍。

2心理性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害因素主要是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生活缺乏规律引起的口J。ICU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繁重的工作环境中,精神高度集中,长期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系列异常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如躯体不适感、疲倦感、焦虑、易怒等,引起心理疲劳、性格改变和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等-IL,身疾病。研究显示,长期在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和照顾病人的护士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甚至出现抑郁 ?3,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健康问题愈来愈严重。

由于ICU病人来自不同科室,患者所患疾病各有不同,包括慢性心肺疾病急性发作、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及死亡等,疾病种类本身都会影响医务人员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

另外,ICU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病房内细菌耐药增加,耐药菌株对医务人员身体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至少肯定的是部分医务人员对耐药菌株有一定的恐惧。

近几年,随着举证倒置制度的实施,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和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高期望值,医患和护患冲突加剧,各种医疗纠纷大幅增加,在众多的纠纷中,所涉及的病人大部分在ICU,由于

ICU内是由受过特殊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用较完善的电子装置和血液、生化检查等对病人实施严密监测、强化治疗和精心护理,以及对衰竭的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医疗费用相对昂贵,当病人或家属花了昂贵的费用,付出了痛苦的代价,而最终疾病难以治愈或出现死亡时,病人及家属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表现出愤怒情绪,最终产生纠纷。

而医护人员在给病人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面对患者家属的不理智情绪,努力做好解释工作。在无法取得家属理解的情况下或遇到纯属无理闹事者,医护人员人格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医护人员的心身受到威胁或侮辱。据美国劳动统计局BLS的估计,1999年发生在医院工作人员中的非死亡性攻击事件有2637起(其攻击率为8.3/10000),这个比率远远高于私营企业的人员所遭受的攻击率(2/10000)。我国医务人员遭受暴力事件也有发生,虽无统计数字,也应引起关注。

3物理性危害因素

3.1锐器伤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ICU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创性操作、配药、清除引流物等,直接暴露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面前机会较多。因此,一旦皮肤发生外伤,极易感染血源性疾病。有文献报道,有80%一90%的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是由针刺伤所致,据报道可经针刺传播20多种疾病 ?J。

3.2辐射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监护仪器和各种新设备的问世,现代ICU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医用仪器,这些仪器可以产生各种辐射,长期处在辐射环境中,会造成白细胞计数下降,不良生育、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致癌、致畸口】。

ICU危重患者需要在病房内行x射线或CT检查,医务人员为了病人的安全,检查过程中需全程陪在病人身边。长期处于没有完善防辐射设施的病房,其受害的程度可能超过专业的放射科工作人员。

病房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所用的化学消毒液大多具有挥发性、刺激性,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皮肤性疾病、眼睛损害等。

另外,紫外线消毒时可引起皮肤红斑、眼角膜炎,长期接触可致皮肤癌。

3.3噪声

目前,ICU大多是采用大病房,患者的治疗、操作及护理都在其中,病房内有病人术后疼痛的呻吟声、躁动患者的叫喊声、电动吸引器工作声音、监护仪器报警声、呼吸机报警声及抢救病人或转运时的嘈杂声等。据测定,ICU正常工作时的噪声一般在50—70dB,有时可高于70dB。这些噪声长期影响医务人员的精神及身心,容易产生烦躁情绪,降低了工作能力。

4防护对策

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医护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医院应加强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硬件设施到位,防护用品充足,改善工作环境,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防护措施,同时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采取科学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尽可能使生活工作规律。同时,加强医护人员自身心理素质,不断提高-tL,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悦的心境,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科室活动,放松心情。建立内部个人身体健康档案,重点检测职业危害因素并进行评估,适时调整工作环境或工作强度。

建立各种相关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制度,各种有创性操作应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规范》执行。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并标记明显。在处理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或建立人工通气道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降低ICU内的噪声,合理设置仪器报警范围,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5参考文献

[1]高明广,续锦。血源性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探讨.中国厂矿医学,2004,17(6):

522—523.

[2]姜红,胡兰,王晓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其防护.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53—56.

[3]牟进英,腾秀珍.患者临终前的护理.实用护理学,1999。13(4):215.

[4]戴青梅,王立美,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试题及答案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1. 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D )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 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 B )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3. 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 A 同性恋者 B 性乱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 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D )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不用戴手套 6. 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D )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 D )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8.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 A )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9.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 C )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二、多项选择 (每题3分) 1.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意外,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A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 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C 接触了艾滋病感染病人 2.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B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E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3. 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那三种类型: ()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暴露源不明 E 以上都对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题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5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15题) 三、填空题(18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就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就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就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就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与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轻度的就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就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与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就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就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标准防护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 规范洗手内容: “六步法”洗手 摆式洗手龙头 抗菌洗手液 取缔公用毛巾 加盖污物桶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1、职业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 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时,可能接触许多危害身体健康的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使人体产生职业性损伤,严重的产生职业病。但是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绝大多数使可以预防的。只要人们懂得职业卫生知识,充分了解职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有害因素是怎样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进而改善劳动条件,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2、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是强调人的健康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科学。所关心的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疼痛的存在,更重要的在于重视工作环境安全、卫生问题与人类身、心、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3、容易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进行操作时,光线不足、体位不稳、患者不配合 徒手传递锐器徒手缝合创口 徒手安装或拆卸手术刀片注射器使用后用双手会套针帽 用手分离注射器和针头弯曲针头 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破损玻璃等锐器 用手直接抓取污物用手直接挤压污物 锐器盒放置不合理、不方便及时处理锐器 锐器使用后处理不及时锐器盒装载过量 4、CDC1995年提出“标准预防” 其核心容包括: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5、标准预防包括那些关键措施?

遵守手卫生规。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面部时,要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皮肤或衣物时,要穿防护服。 每一个都要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收治患者时要根据感染源的可能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仪器/设施和环境怀疑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污染后清洁消毒。 收集患者使用过的织物时应避免抖动,以防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 遵守安全注射的原则。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6、正确处理废弃物品 禁止回套针帽,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条件,可用单手操作手法 7、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不使卫生保健人员因接触产生任何危害 不使废弃物对社会环境构成危害 8、口罩分几类?如何选择口罩? 口罩有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规范洗手内容:“六步法”洗手摆式洗手龙头抗菌洗手液取缔公用毛巾加盖污物桶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如果用后的针不能立即处理,应使用单手回套;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的利器收集箱中;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掉手套; 摘掉手套后或接触体液后立即洗手。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戴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隔离衣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试题及答案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针刺B切割C直接接触D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B) A一般预防B标准预防C直接接触D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 A同性恋者B性乱交者C静脉吸毒者D医护人员 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B性接触C日常生活接触D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戴手套B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C戴防护眼镜D不用戴手套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72小时内B36小时内C24小时内D4小时内 8.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A) A6-8小时B4-6小时C8小时以上D10小时以上 9.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B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C立即更换D再加套一副手套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 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意外,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A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C接触了艾滋病感染病人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B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C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E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3.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那三种类型:() A轻度B中度C重度D暴露源不明E以上都对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职业暴露后:()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48981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医院为医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必要的防护用品,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检查和预防治疗费用,以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二、院感办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及相关技术指导。 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要佩戴手套。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四、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需带防护眼镜;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需穿上有防渗透功能的隔离服或围裙。 五、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抽血时使用真空采血器,并使用蝶形采血针。 六、严禁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锐器刺伤或划伤。 七、严禁共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与物体表面、衣物或病房以外的人员接触。 八、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诊疗或开始另一个诊疗操作时,每次均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洗手。 九、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放入相应的废物袋中,并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置。 十、对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高危部门的医务人员及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进行免疫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实施相应处理,并报告院感办。院感办针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查找原因,组织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并对暴露人员进行观察和相关治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就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就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就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她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与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与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与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与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与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与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与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完整版)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测试100题含答案

一、判断题 1、标准预防强调的主要是对医务人员负责的原则。(×) 2、当前国际上所共同采取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标准预防+额外(基于传播途径) 预防。(√) 3、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必须戴手套。(×) 4、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5、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区,医务人员由污染区返回潜在污染区,脱防护用品的程序 是: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6、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7、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8、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9、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10、隔离衣每周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1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代替洗手。(×) 1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3、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消毒,后洗手的原则(×) 14、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15、医务人员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利于手的卫生。(√) 16、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17、口腔科医生给病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必须戴手套。(√)

18、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19、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20、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 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 二、单项选择题: 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时间是:(D)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6-8小时 2、艾滋病预防性用药应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 不得超过___小时。(B)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3、艾滋病预防用药的方案是(D) A 基本用药程序B强化用药程序C基本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 D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 卫生工作操作时,要戴(C) A无菌手套B清洁手套C双层乳胶手套D耐热手套 5、HBV暴露,24小时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一支(400U),3-4周再加强注射一支 (400U)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且乙肝抗体检查阴性者或较低者,于___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最迟24小时应接种完毕。(B)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10小时 6、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针刺 B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7、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B)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定义:本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该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涂上消毒药水。 2、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科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

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4、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什么是护理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的护理活动中,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如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因中毒而死亡,白求恩大夫手术中感染破伤风,2003年SARS流行中医生护士感染SARS 而牺牲,2005年12月14日安徽省三医院神经外科34岁护士长丁艾梅身患重病坚持工作,以身殉职等。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空气、土壤、水、阳光各种植物等组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体系,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受到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二)护理职业暴露环境危险因素 构成护理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有: 1、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细菌可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血液、尿液、粪便、积液、脓液等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病人的衣物及用过的器具中。 病毒常见的有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中。 细菌与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环境,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2、化学因素 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如氯制剂、醛类、细胞毒类化疗药等。 3、物理因素 主要有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如:X线、非电离辐射、微波、超声波、紫外线等以及锐器切割伤、针刺伤等。 4、运动功能性因素 护理工作中由于负重过度,搬病人、用物。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造成肌肉骨骼损伤。超时静立、走动,引起静脉曲张等。 5、社会心理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流程

一、职防业原则护 1、基本防护 防护象:对在医疗构机中从诊疗工作的事所医有、、技护员。人 着装求:要作服、工作工、医帽口用、工作鞋。凡接触罩染病传时人要加穿离隔衣。 2、加强护防: 防护对象:进行液或可体疑染物操作污的医人员;务传病流行期染发热门诊,的离隔病等区区的域工人作;员转运确诊疑或似传染为病患的者务医员和人司机。 着装求要在基本:防护的础上,可按危险程基加度以下用护用品:防隔离衣、科外口罩N/9口5罩鞋套、、套、防手眼罩护、面罩等。 3、严密护防: 防护象:对进行有操创作,给特殊病人如进气行管管、插开吸痰等操切作作和传病染人尸解医务的人员。 防护要:在求加强护防的基上全方础防护,位使用应罩面、吸防护器呼。 二、本预防基制控措施 1、医务员人严要遵格守作规操程,强增我保自意识护掌,常见握 感染的传病播径、隔途离防技护术,少职业减危害。 2、遵照标准防的预则,在接触原病原质时,应当采物取以下防护 措施: (1)在接病人血触、体液、液泌分、物泄物排时戴等手套,作完操毕,脱手去后套即洗立,必要手时进手消毒行。 (2有)能可生发血液、体喷液时溅应,防戴护眼镜防护面罩,或穿 隔离或衣水围裙防等。 (3)行进侵性诊袭疗护理、作过程中操要保,证充的足光线,尽量 减少口创出,并特血注别意防被针止头、缝针合刀、等锐片刺器伤者或划伤。 (4)理针头处时不要太匆忙手,针头和持器时利不,让要器面锐对 着他,人为不合在作的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人作,协用的针头使不可再套原回针帽,内如一果定套回,要采用单则复帽手技术,不要将锐利具器接传直给递他人,用使的后锐器直接放利器盒,入要不折锐利毁器具。等(5)医人务员手皮肤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有能可触病人接血、液体 液的疗诊护和理作操须时双戴手层套。 3、在标预防准基础的,上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的的应 隔离措,包括施触隔接、离气空隔离和飞沫离。隔 4、严执格行手卫规生范。 5、对手术前输血及患前者须必格严行“感进筛查染”。门诊手术小 等有操作前创应,循遵者知情患意同和自愿则下原做“染筛查”,如感病人同意不做,应“在告知单”上签,科字留存备查。室 6、检科接验收患者到血液的标后本,应24于时内报小“告染筛感 查”果。对结HI于抗V体筛实验阳初的性标本检验,科立即应告报医感院染理科管病人所在和室科责人负,医感染管院理科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保护患者要隐私。 三、发生血传液疾播病业暴职露的应急处理后 1、用肥皂液和动水流洗清污染的肤皮,生理盐水用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当应伤在旁口近由端心向心端轻远轻压挤尽可能, 挤出损伤的血处,液用再肥皂和液流动水行冲进,禁止进洗伤行口局的部挤压。 3、伤受部的位口伤冲洗后应,用消当液毒,:7如%乙醇5者0.5或% 碘伏进行消毒,包扎并口;伤被暴的露膜,应黏当复反用理盐生水洗干净。冲 4、发生艾滋病毒病职业的暴后露医,科务时组织院内相关学科及 专家依卫生据部医《人务员艾病病滋毒业职露暴护防作指导原则》工其暴露的级别对暴和源的病毒露载水量进行评平和确定,估确定是否预性防药,如用需药,制定用具的预体防性药方案。用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一、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概念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等。 二、“标准预防”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一)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二)基本原则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三、“普遍预防”的概念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四、“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 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五、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的概念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六、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 试行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求 1.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 , 发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科。一旦发生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和医务处。 2.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免疫接种。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间应暂时离开直接触病人和无菌物品的工作岗位。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 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 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 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露 , 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 ,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环氧乙烷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对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 (4) 液体化学消毒剂 : 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5) 使用和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3.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 , 严禁工作时间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外环境。 4.放射性防护要求: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放射性防护有关知识,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一旦发生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按照医院关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5.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按照医院关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相关规定执行。 二、坚持按需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基本要求:适用对象,在医院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如:白大衣、工作裤、隔离衣、工作鞋、工作帽和医用口罩等。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2.加强防护基本要求: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及相关工作人员;可能接触传染性或感染性病的人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有创操作的医务人员等。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的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或进入传染病区时使用。防护镜:一般在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或进入有特殊传播途径的染病区时使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或进入呼吸道传染病区时使用。手套:一般在进行有创操作、医务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使用。面罩:一般在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面部时使用。防护要求:医务人员认真评估医疗活动的危险性,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注意利器的安全使用与收集,有效防止伤害,坚持标准预防,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3.严密防护基本要求:防护对象: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如进行气管插管、气管理切开或吸痰时;或给不明原因死亡患者进行尸解时。防护配备: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 , 可使用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要求:严格执行所有防护程序 ,坚持标准预防,认真洗手和手消毒。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及时按要求收集,严密防范利器伤害,用后规范收集。 三、对感染性疾病防护具体措施:按照医院下发的“预防感染性疾病造成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的具体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84270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责 1.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共同负责青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管理工作。 2.医院应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配置完整、充足。 3.医院有关科室与部门应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配置完整、充足、便于工作人员获取和使用。 4.医务人员应掌握相应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5.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后勤保障部等负责相应人员与部门的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与督查工作。 二、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的概念及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置规定 1.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是指预防针刺伤、血液体液暴露等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相关防护措施。 2.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涵盖的人群包括:青医附院工作人员、在青医附院工作的实习学生、进修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3.上述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时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流程”立即采取适宜的处置措施,并按照要求及时报告,并到相应的业务科室或机构就诊、随访。感染管理科按要求将职业暴露的相关信息进行报告。

4.节假日及夜间发生职业暴露时报总值班室。 5.上述人员发生针刺伤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在初诊及随访期间产生的检查费、预防性治疗费由相关人员持有效证明材料,经预防保健科及分管院长签字后到规划财务部报销。 三、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⑴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⑵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⑶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情况

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情况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危险因素)之中[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体会如下。 1 职业安全防护 1.1 遵守医院日常工作的职业防护原则 1.1.1 医院环境总体布局合理,环境清洁、整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定时对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及灭菌,进行灭蚊、灭蝇、灭鼠和灭蟑螂等灭四害工作。污物及医疗垃圾必须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严格遵守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管理规定。以湿式清洁为主,每日开窗通风换气至少2次(09:00—10:00;14:00—16:00,因这两个时段内沉积在大气低层的有害气体已散去,不容易危害人体健康),以保持室内保持空气清新。 1.1.2 思想高度重视,增强防护意识这是做好职业防护的基础。首先护理人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安全防护重要性,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危害性,树立普遍预防的职业防护观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通过不同渠道积极主

动参加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学习、培训,不断增加自我防护知识,提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能力。 1.1.3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这是保障护理人员健康安全的基本措施。如手卫生、消毒隔离制度、转诊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护理人员要有慎独精神,无论有人监督,或无人监督;无论白天,或黑夜都一样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1.4保持良好心态及稳定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学会识别自己的心理反应、寻找应激源、有效应用心理防御机制稳定情绪,保持良好心态。这样,才容易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专心工作,防止职业暴露发生。 1.1.5 重视护理人员的个人保健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是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抵抗力的有效手段。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白中夜班次,生物钟被打乱,更要保证充足营养及充分休息,尤其上下夜班当天要保证充分休息和充足睡眠。更不要因为累不吃饭而呼呼大睡,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不但不行,而且三餐要合理,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特别早餐不吃,其营养是其它餐怎么也补不回来的。而且食物要多样化,平衡膳食。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重视体检,必要时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