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二十一日,宗元启: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象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

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象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我自从被贬官以来,更加意志薄弱,很少思虑。居住南方九年,增添了脚气病,渐渐不喜欢喧闹,怎能让那些喧嚣不休的人从早到晚来刺激我的耳朵,扰乱我的心绪?那么必将使我卧病不起,心烦意乱,更不能生活下去了。平时意外地遭受到不少是非口舌,唯独还没有喜欢充当别人老师的罪名罢了。

我还听说,古代重视冠礼,是借以用成年人做人的道理来要求大家。这是圣人所以特别重视的原因。几百年以来,人们不再举行这种冠礼。近来有个叫孙昌胤的人,独自下决心举行冠礼。冠礼举行过后,第二天去上朝,来到外廷,把笏板插进衣带对大臣们说:“我的儿子已经行过冠礼了。”听见这话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京兆尹郑叔则却满脸怒气,垂手拖着笏板,退后一步站着,说:“这与我有什么相干呀!”廷中的人都大笑起来。天下的人不因此去责难京兆尹郑叔则,反而嘲笑孙昌胤,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孙昌胤做了别人所不做的事。现在被称作老师的人,非常像这种情况。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因为我比您年长,学道、写文章的时间比您早,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所学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

得,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吸取哪些,扬弃哪些,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您以前想要看看我的文章,我已经全部陈列给您了,这并不是以此向您炫耀自己,只是姑且想要看看,从您的神情态度上反映出我的文章的确是好是坏。现在您的来信,说的话都对我过奖了。您的确不是那种巧言谄媚假意奉承的人,只不过是特别喜欢我的文章,所以才这样说罢了。

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才能了。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您喜爱道而又赞许我的文章,也许它离道不远了。

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翦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进行发挥是希望文章明快;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进行精简是希望文辞凝炼;剔除污浊是希望语言清雅不俗,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风格庄重不浮。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

学习写作以《尚书》为本原,以求文章质朴无华,以《诗经》为本原,以求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三礼》为本原,以求文章内容合理,以《春秋》为本原,以求文章是非明确、褒贬分明,以《易经》

为本原,以求文章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我吸取“道”的源泉的办法。参考《谷梁传》,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参考《孟子》、《荀子》,以使文章条理通达,参考《庄子》、《老子》,以使文章汪洋恣肆,参考《国语》,以使文章增强情趣,参考《离骚》,以使文章能够情思幽微,参考《史记》,以使文章显得语言简洁。这就是我用来广泛学习,使它们融会贯通,并运用来写文章的办法。

凡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来信告诉我。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或者象孙昌胤举行冠礼那样遭到人们的嘲笑,那就万幸了。宗元再告。

注评

二十一日,宗元白:白:下对上告诉,陈述。此处是对对方表示敬意的客气话。○开头点明回信时间及回信人,是古代书信的款式。

辱书云,辱:谦敬,副词,是就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说的,意思是您这样做是您蒙受了耻辱。略等于旧时套语“屈尊”,不一定翻译出来。云:说。

欲相师。想以我为师。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兼有替代宾语的作用,“相师”可以理解为“师我”。师,用如动词。○概其来信内容,提出回信所论之事。

仆(pú)道不笃(dǔ),仆:自称谦词。道:即柳宗元一再强调的“大中之道”,亦即他理想中的政治标准和道德规范。笃:深厚。

业甚浅近,业:学业,学识。甚:很,极。浅近:肤浅,浅薄。

环顾其中,环顾:向四周看,意即全面审察。其中:指自己道德和学业的各个方面。

未见可师者。可师者:值得学习的东西。师,用如动词。○言自身条件差,够不上为人师。

虽尝好(hào)言论,尝:通“常”。好言论:喜欢议论。

为文章,为:写作。甚不自是也。

自是:自以为是,自认为正确。是,对,正确。这里用于意动,认为正确。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意:料想。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亦用为对人的泛称,可译作“您”。京师:首都的旧称。《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此指唐国都长安。蛮夷。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蛮夷间,指柳宗元当时的贬谪地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

乃幸见取。乃:竟,副词。幸:副词,表示尊敬对方,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我感到幸运。可译为“幸运地”。见取:被(您)取法。

仆自卜固无取,卜:估量。固:本来.确实,副词。无取:没有可取之处。

假令有取,假令:假设,即使,连词。

亦不敢为人师。为:做,当。为众人师且不敢,众人:普通的人,一般的人。且:尚且,还,连词。

况敢为吾子师乎?况:何况,连词。○以上对韦中立的“欲相师”婉言谢绝。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一书。引文见《孟子·离娄上》。患,毛病。

由魏、晋氏以下,魏、晋氏:即魏代、晋代。

人益不事师。益:更加。不事师:不尊奉老师。○言师道衰落,不事师的坏风气由来已久。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zhé)哗(huá)笑之,辄:就,副词。哗笑:哗然讥笑。

以为狂人。狂人:指精神失常的人。○言今之不事师的风气更坏。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独:只有。韩愈:见《师说》的“作者介绍”。流俗:流行的习俗。

犯笑侮,犯:冒着。笑侮:讥笑和侮辱。

收召后学,后学:后辈学生。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因:就,于是,连词。抗颜: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

世果群怪聚骂,果:果然,果真,副词。群怪:大家都觉得奇怪。怪,意动用法。聚骂:聚在一起谩骂。指目牵引,指指点点,以目示意,拉拉扯扯。形容众人少见多怪和对韩愈轻蔑的情态。

而增与为言辞。增与:加给,此处有渲染的意思。为:编造。愈以是得狂名,以是:因此。居长安,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当时为唐朝都城。

炊(ch uī)不暇(xiá)熟,连饭都来不及煮熟,形容时间匆忙短促。炊,烧火做饭。不暇:不空,没有空闲的时间。

又挈(qiè)挈而东。挈挈:急迫的样子。东:向东,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韩愈由长安到洛阳,就河南令。

如是者数(shuò)矣。如是者:像这样的情况。数:屡次,多次。○言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至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以上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屈子赋曰:屈子:即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出身王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谗去职,被流放于今湖南湘水、沅水一带。秦破郢都之后,他悲愤绝望,投汨罗江自杀。著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诗篇。赋:文体名,此处指《九章·怀沙》。“邑(yì)犬群吠(fèn),邑:泛指一般城镇。吠:狗叫。吠所怪也。”所怪:感

到奇怪的东西。○由此及彼,引屈子赋设喻,作一类比,言反对从师的人“群怪聚骂”如“邑犬群吠”。

仆往闻庸蜀之南,往:从前。庸蜀:此处泛指四川之地。庸,古国名,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后为楚灭。蜀,古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恒雨少日,常下雨,少出太阳。恒,经常。日出则犬吠。则:就,连词。○再以自己所闻设喻,作一类比。

余以为过言。余:我,代词。过言:言过其实,过分夸大的话。○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前六七年,仆来南。指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被贬为邰州刺史,中途,加贬为永州司马事,故说来南。来南,从北方来到南方。二年冬,指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冬。

幸大雪逾(yú)岭,幸:幸而,幸好。逾;越过。岭:指五岭,即越城、都庞、荫渚、骑田、大庾等岭。岭南一般是不下雪的。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南越: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越,同“粤”。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shì)狂走者累日,苍黄:同“仓皇”,慌张。噬:咬。狂走:疯狂地乱跑。累日:连日。至无雪乃已,乃:才,副词。已:止,停止。○又以自己所见作一类比。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始:才,副词。○由“过言”而“始信”,文气婉转而自然,而又波澜起伏。先扬后抑,为下文蓄足气势。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既:已经。自以为:把自己当作。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以:介词,因(此),宾语省。病:诟病,辱骂。这里用于被动意义,被辱骂,受到辱骂。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非独:不但。见病,被辱骂。见,助动词,表被动。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然。可是,连词,岂:难道,副词。过:过错,罪过。

顾吠者犬耳。顾:但,只是。耳:而已,罢了,语气词。

度(duó)今天下不吠者几人,度:揣度,推想。

而谁敢炫(xuàn)怪于群目,炫怪于群目: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炫:炫耀,显出。怪:奇异,与众不同。

以召闹取怒乎?召闹取怒: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与前文庸蜀之犬吠日,岭南之犬见雪吠噬相应、连类,由彼及此,感慨系之,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以上连设二喻,进一步说明自己不敢为人师的原因。

仆自谪(zhé)过以来,谪过:因过而被贬谪。

益少志虑。益:更加,副词。

少志虑:少有大志和打算。○述贬官以来的情况,一言其意志消沉。

居南中九年,南中:泛指南方。

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núo)呶者早暮咈(fú)吾耳、骚(sāo)吾心?呶呶:多言,说话唠叨,喧闹不止,含有使人讨厌的意思。早暮:早晚,从早到晚,整天。咈:骚扰。骚:扰乱。

则固僵(jiāng)仆(pú)烦愦(kuì),则:那就,连词。固:必然,副词。僵仆:指卧病不起。僵,仆倒。仆,伏倒;伏卧亦称仆。烦愦:心烦意乱。烦,烦恼。愦,糊涂,昏乱。

愈不可过矣。不可过:过不下去。过,度日。○二言身体不好,心境苦恼,再也受不了打击。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平居:平日,平时。望外:意外。齿舌:口舌。

独欠(qiàn)为人师耳。欠为人师:还没有给别人做老师的罪名。欠:缺少。○三言其慑于社会压力,平时不敢为人师尚要遭人口舌,如今地位已变,要是敢于为人师,则要受到更大的指责,招惹更多的苦恼。以上从自己当前的艰难处境,说明不敢为人师的原因。

抑(yì)又闻之,抑:助词,用在全句之首,表示要概述事物特征或阐发议论的语气。亦有称这种用法的“抑”为发语词的(如《辞海》)。古者重冠(guàn)礼,重:重视。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唐时已不流行。将

以责成人之道,将:副词,这里表示一种主观上的判断。以:凭借,介词,后省宾语“之”。以之,借此。

责成人之道;以成人之道责之。责,要求。道,道理。

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是:这,指冠礼。圣人:古时谓道德智能极高的人。尤:尤其,特别,副词。用心:注意,重视。○类比古人重师道。

数百年来,人不复行。复:再。○类比魏、晋氏以下不事师。

近有孙昌胤(yìn)者,孙昌胤:人名,生平不详。独发愤行之。行之:举行冠礼。○类比韩愈抗颜而为师。

既成礼,明日造朝,造朝:去上朝。造,往,到。至外廷,外廷:外朝。对皇帝宫内(内廷)而言。此处指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

荐(jiàn)笏(hù)言于卿士曰:荐笏:把笏插入衣带。荐,通“播”,插。笏,即“朝笏”。古时大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作指画及记事之用,也叫“手板”。卿士:一作“卿事”、“卿史”。商末、两周、春秋时执掌国家政事的官。此处泛指大臣。“某子冠毕。” 某子:某人之子。某,自称之词,指代“我”。冠毕:冠礼结束了。应之者成怃(wú)然。咸:都。怃然:茫然自失的样子,此处含有“莫名其妙”的意味。

京兆尹(yǐn)郑叔则怫(bú)然曳(yè)笏却立,京兆尹:官名,汉以来,历代以京城所在州为京兆,京兆尹是其行政长官。唐开元初,改雍州(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一带)为京兆府,常以亲王领雍州牧,而改雍州长史为京兆尹。郑叔则:人名,“则”不是虚词。怫然:发怒变色的样子。怫,通“勃”,脸上变色的样子。曳笏:指一手拿着笏而垂下。曳,拖。却立:退后而立。曰:“何预我耶!” 何预我:与我何干,

同我有什么相干。预,干预。廷中皆大笑。○类比反对师道之入的群怪聚骂。

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以:因,介词,后省宾语。非:非难,责怪。快:嘲笑:孙子:即孙昌胤。何哉?独为所不为也。(孙子)独自做了六家不做的事。为,做。○就事发表议论,说明孙子被嘲笑的原因。

今之命师者,命师:被称作老师。命,命名,取名。大类此。大类:非常相似。此:指孙子行冠礼之事。○最后落笔到“命师”,点明上文举例旨意。以上举孙子行冠礼之事与为人师类比,说明凡做别人不做的事都会遭到嘲笑攻击,见师之不可为。

吾子行厚而辞深,行厚:品行敦厚。辞深:文辞含义很深。

凡所作,皆恢(huī)恢然有古人形貌;凡:凡是。所作:指韦中立所作的文章。恢恢然:阔大的样子,此处指气魄宏大。形貌:风貌,风格。虽仆敢为师,虽:即使,连词。

亦何所增加也!亦:又,副词。何所增加:能增加些什么,有什么帮助。○言以己为师无益。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假而:假如,连词。以:因为,由于。年先吾子:生年先于吾子,生年在您之前,即年纪比您大。先,动词。

闻道著书之日不后,不后:不在您之后,即比您早。诚欲往来言所闻,诚:的确。

则仆固愿悉(xī)陈中所得者,固:当然。一说,必,一定。亦可通。悉:全部。陈:陈述。中:心中。吾子苟自择之,苟:随便,副词。择:选择。取某事,取:吸取,取法。某:指事而不明言其名的用词。去某事,去:去掉,扬弃。则可矣。则:就,连词。○以“假而”一转,言愿意彼此交流学习,将自己所知的东西全部告诉他,供其取舍。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若:如果。连词。定:判定。仆材不足,材:同“才”,才能。

而又畏前所陈者,前所陈者:指前边所说抗颜为师,遭人非笑的情况。其为不敢也决矣!我不敢当老师是肯定的。其:指代说话人自己。其为不敢,主谓短语作主语。决:肯定。作谓语。○以“若”字一转,回应前文,重申不敢为人师。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既:已经,副词。悉:全部,副词。以:把(它们),介词,宾语省。陈之:陈列给您。之,指代对话的对方。

非以耀明于子,以:用来,介词,宾语省。耀明于子:向您炫耀。子,对人的尊称,多用于男子,相当于“您”。

聊(liáo)欲以观子气色,诚好(hào)恶(wù)何如也。聊:姑且,副词。气色:人的精神和面色,神情态度。

诚好恶何如:(我的文章的)好坏实际上怎么样。今书来,言者皆大过也。言者:指夸奖的话。不过:太过分。

吾子诚非佞(nìng)誉诬谀(yú)之徒,佞誉诬谀:花言巧语地赞美奉承。佞,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诬,欺骗,虚伪地。之徒:之流,这一类的人。

直见爱甚故然耳。直:只不过,副词。见:助动词,这里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见爱,爱我。故:所以,连词。然:这样,代词。○言韦中立对自己作品的过誉,只是由于他的特别喜爱,而并不是由于有什么值得炫耀之处,表现了作者为人的谦逊态度。以上说明自己虽不愿象韩愈那样“抗颜而为人师”,但愿意相互交往学习,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帮助中立。这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开启下文。

这一部分主要是谈师道问题。作者从社会风气之恶劣与自己处境之艰难诸方面分析,论述了为什么“不敢为人师”的道理。

始吾幼且少(shào),为文章,以辞为工。把辞藻漂亮当作工巧。辞:文辞,辞藻。工:工巧。及长(zhǎng),及:到。乃知文者以明道,乃:才,副词。文者以明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

是固不苟为炳(bǐng)炳烺(lǎng)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是固:因此。固,通“故”。苟:轻率地。为:讲究,追求。炳炳烺烺:谓漂亮,有光彩,形式上好看。炳炳,光明。烺烺,火明的样子。务:勉力从事,此处有“追求”、“讲究刀之意。采色:指辞藻的华美。声音:指文章的声韵。以为能:以(之)为能,把它当作自己的才能。○以自己创作上的前后变化,说明文章是用来“明道”的,而不是为了追求辞采声律。

凡吾所陈,凡:凡是,所有的,副词。所陈,陈列(在您面前的)文章。

皆自谓近道,谓:以为。近道:接近于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果,果真,副词。远乎?

吾子好(hào)道而可吾文,好道:喜爱道。可吾文:以吾文为可。可,意动用法,认为可以,认为还不错,有“赞许”之意。

或者其于道不远矣。或者:可能,也许,副词,表示不敢肯定。其,指自己的文章。于道不远:同道距离不远。于,同。○从对方之“好道而可吾文”,说明其文是“近道”的。

这一段,作者从文学的社会功用上,强调了“文以明道”的主张。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未尝:不曾,从未有过。轻心掉之,即“掉以轻心”,轻忽,不经意。此处形容写文章的漫不经心的草率态度。轻心,轻率之心。掉,大摇大摆,指放纵,随便。

惧其剽(piáo)而不留也;剽:轻捷。此处引申为“轻浮”、“浮滑”。留:指含蓄深厚。

未尝敢以怠(dài)心易之,怠:懈怠,偷懒取巧,易:治,从事的意思。

惧其弛(chí)而不严也;弛:松弛,松散。严:谨严。

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昏气:昏昧之气,此处指昏昧的态度。一说,指头脑糊涂,不清醒,两说皆可通。

惧其昧(mèi)没(mò)而杂也;昧没:隐蔽不明,此处意为晦涩,不明朗。

未尝敢以矜(巾)气作之,矜气:骄气,骄矜之气。此指骄傲的心理。矜,自以为贤能。

惧其偃(yàn)蹇(qiān)而骄也。偃蹇:高傲不恭,此处意为盛气凌人。○言写作时所要禁忌的四种毛病,说明写作态度应严肃认真,同时要注意品德修养。

抑之欲其奥,抑:遏止,抑制,此处指不尽情发挥。奥:深奥,此处指含蓄。

扬之欲其明;扬:发扬,此处指发挥。明:明快。○言在内容表达上要既“奥”又“明”,即内容必须深刻透辟,含蓄不露,而表达起来则又鲜明具体,意义明朗,不晦涩艰奥。这就必须有“抑”有“扬”。前者主要指主题和题材的加工锤练,思想不断深化;后者是指表达方法的明白晓畅,一目了然。

疏之欲其通,疏:疏通,疏导。通:通畅,畅达。

廉之欲其节;廉:廉洁,精简,即要严格创意造词,删削繁冗。节:节制,引申为精练,简洁。○言在文气上要既“通”又“节”,即行文要意到笔随,气势贯通,一泻无阻,但也有所节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能铺陈起来,漫无边际。

激而发之欲其清,激而发之,本指阻遏水势使之腾涌,比喻剔除污浊。清:清新,清雅。固而存之欲其重。固:凝聚。存:保存。

重:庄重,不轻浮。○言在语言风格上要既“清”又“重”,用语要清新不俗,摈弃陈词滥调,避免因袭套用,但是又要庄重不浮。

上面“奥”、“明”、“通”、“节”、“清”,“重”六个字,是作者提出的检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三条标准,它们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互有补偏救弊的作用。此吾所以羽翼夫(fú)道也。所以……:用来……的方法。羽翼:辅佐。夫:那,代词。○总一笔,归结到“道”上,言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是讲究方法技巧的出发点。

这一段,主要是谈创作态度和写作的方法技巧问题,是作者长期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其作品得以成功的原因。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根据,以……为本原。本之《书》:本于《书》,以《书》为本原。之,介词,同“于”。下文“本之《诗》”、参之《谷梁氏》等类同。《书》:即《尚书》,亦称《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质:质朴。柳宗元认为《尚书》的优点是叙述朴实,不尚藻饰。本之《诗》以求其恒,《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恒:常,久。柳宗元认为《诗经》有永恒的情理。本之《礼》以求其宜,《礼》:指《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三礼》。《仪礼》,简称《礼》,亦称《礼经》,或《士礼》。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一说周公制作,一说孔子订定。《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

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一说周公所作,一说汉末刘歆所伪造。《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西汉戴圣编纂。宜:合理。柳宗元认为《礼》这几部体现封建等级关系的著作的优点是合理。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春秋》:编年体春秋史,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解释《春秋》的有《左氏》、《公羊》、《谷梁》等三传。断:判断,指有褒有贬,判断是非的能力。本之《易》以求其动。《易》:即《易经》,亦称《周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易”有变易(究穷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动:变动,变化。《易》由六爻(yoǔ)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演为六十四卦。《易一·系辞上》:“是故谓之象(指六十四卦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又“鼓天下之动,动者存乎辞(爻辞)”。故柳宗元认为《易》有“动”的优点。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所以……:……的办法。原:本原,源泉。○言其写作以五经作为“取道之原”,着重汲取其思想内容。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参考,参照。《谷梁氏》:指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寊)所撰的《谷梁传》,亦秋《春秋谷梁传》或《谷梁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专门阐释《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西汉时才写成书。厉其气:炼其气,加强文章的气势。厉,磨,磨炼,此处有“加强”的意思。气,文气,文章的气势、连贯性。范宁《春秋谷梁传序》:“毅梁清而婉,其失也短。”杨士勋疏:“清而婉者,辞清义通。”柳宗元认为《谷梁传》的文气是值得学习的。

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孟》:即《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战国时孟子(名轲)及其弟子万章等著。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唯心主义的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荀》:即《荀子》,战国时苟子(名况)著。其内容总结和发展了先秦哲学思想。畅其支:使枝条舒畅。此处指:文章的条理通达。支同“枝”。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庄》:即《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及其后学著。其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老》:即《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春秋末老聃(dān)著。肆其端:主要是指《庄子》文章的汪洋恣肆,无端生涯。肆,放开,放纵。使动用法,端,端绪,头绪,此指文思。庄子曾说他的文章是“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时恣纵而不傥。”(见《天下篇》)所以柳宗元这样说。至于《老子》的文章,十分谨严,此处虽与《庄子》并提,但实际只是起个陪衬的作用罢了。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国语》:我国第一部分国记事的史书,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可与《左传》相参证,故有《春秋外传》之称。博其趣:增强文章的情趣。博,大,此处用于使动,有“扩大”、“增强”之意。趣,情趣,情味。柳宗元认为《国语》的文章富有情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离骚》:《楚辞》篇名,战国时楚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致其幽:求得文意的幽微。致,达到,求得。一说表达或穷尽,亦可通。幽,指《离骚》文字的幽深微妙和感情的幽愤抑郁两个方面。参之《太史公》以著(zhù)其洁。《太史公》:指

西汉史官太史令司马迁著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显著,此处为使动用法,有“使其显著”之意。洁:指语言简洁。柳宗元认为《史记》的文章是精炼的。他曾在《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也说:“谷梁子、太史公甚峻洁。”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旁推交通:意谓旁及子史百家,广泛学习,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旁推,广泛推求。交通,交互贯通。以为之文:当作“以之为文”,用各家的写作经验来写文章。○言其向子史学习文章作法,使写作技巧精益求精。这一段,谈关于学习历史遗产,借鉴前人创作经验的问题,作者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要出自五经,而写作方法则可以向子史百家广泛地吸取。

这一部分主要谈写作问题。在文学的社会功用上,强调“文以明道”;在写作态度和方法上,主张严肃认真,精益求精;重视学习历史遗产,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

凡若此者,:所有。若此者:这样的主张和做法。○概其上面所述一切,总收前文。

果是耶?果:究竟,到底,副词。非耶?有取乎?取:可取之处。抑无取乎?抑:还是,表示选择的连词。

吾子幸观焉,幸:表敬,副词,可译为“请”。择焉,有余以告焉。以告:把(意见)告诉我。介词“以”后省宾语。有余:有空时。余,余暇,空闲。一说,指对于所读的各书有更多的心得。○征求对方对自己所说的意见。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 原文: 段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②为尚书,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士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邠宁节度使白孝德③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②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节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受封汾阳王,权柄隆重。 译文: 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暂时驻军在邠州,纵容士兵违纪枉法。有些士卒用贿赂手段使自己有军队的名号,恣意妄为,官吏都不能干涉。邠宁节度使白孝德虽然内心忧戚,但因为郭子仪的缘故不敢加以管束。 段太尉从泾州用文书报告白孝德,表示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却无动于衷。大乱将要发生,您怎么办?”白孝德说:“我愿意听您的指教。”段太尉说:“我担任泾州刺史,很空闲,事务不多;现在不忍心百姓没有外敌却惨遭杀害,使得天子的边防被扰乱。假如你任命我为都虞候,我就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白孝德说:“太好了”,便听从了段太尉的请求。 段太尉担任都虞候职务一个月后,郭晞部下十七人进街市拿酒,又用兵器刺酿酒的技工,砸坏酒器,使酒流进河沟中。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全都砍了头,把头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郭晞全军营都骚动起来,纷纷披上了铠甲。白孝德惊慌失措,把段太尉叫来问道:“怎么办呢?”段太尉说:“没有关系!”白孝德派几十名士兵跟随太尉,太尉全都辞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选了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牵马,来到郭晞门下。全副武装的士兵涌了出来,段太尉边笑边走进营门,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呢?我带着我的头颅来啦!”士兵们大惊。 郭晞出来会见太尉。段太尉说:“副元帅的功勋充塞于天地之间,应该使其流传。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大乱从您这儿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阅读答案及译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阅读答 案及译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 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 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 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 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 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 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

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 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 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 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 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 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 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 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 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⑤, 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 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 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 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 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 广是道: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原文及译文赏析.doc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及得政()(2)读者咸悲恻() (3)柳人以男女质钱()(4)走数千里从宗元游()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宗元少/精敏绝伦 B.播/非人所居 C.无/辞以白其大人 D.出己/钱助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10.【甲】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1.【乙】诗首句的“”字最能体现出柳宗元当时的心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托诗中,正如【甲】文中所说的“,”。(3分) 12.综合【甲】文和【乙】诗,说说诗人明明面对的是春天,为什么会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3分) 参考答案: 7.(4分)(1)到,等到(2)都(3)用(4)跑

《柳宗元传》阅读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阅读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全文以译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文/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着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远矣。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騒》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着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甚! 宗元白。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

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 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 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 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 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译文: 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三月,乙酉 (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 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 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 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如此说来,刘属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第二天,刘属锡便被改任 为连州刺史了。 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 繁茂的。有人问他其中的道理,郭橐驼回答说:我本人并不能够使树木延长寿 命并且生长繁盛。大凡树木的本性,树根喜欢舒展,喜欢让人培上旧土。将树木种植好后,不需挪动它,不需为它担心,离幵它后,便不用再去看管它。裁种树木时,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将树木放入土中后,就象将它抛弃了似的,这就使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发展了。别的种植树木的人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使树木的根部拳

柳宗元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 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 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 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 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 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 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 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 分)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 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 (2 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 的话概括。(3 分)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参考答案: 5.(1)交换,改授(1 分) (2)妻子儿女(1 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 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 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 “子”。 6. A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 是“把”的意思。A 把;B 因为;C 如果;D 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 分)解析:此题 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 分) (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 分) (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 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 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 “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 一定会成为 名士。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加注版

答韦中立1论师道书 柳宗元 【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因“永贞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后又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本文亦是此时所作。它是柳宗元文学理论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2,欲相师3。仆道不笃4,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5。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6也。不意7吾子8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9。仆自卜10固无取;假令11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12”。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13,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14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15,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16,又挈挈17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18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19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20。二年21冬,幸大雪逾22岭被23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24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 1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柳宗元又有《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称“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试其艺益工,久与居,益见其贤,然而进三年连不胜”。后于元和十四年(819)中进士第。 2辱书云:辱,谦敬,副词,是就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说的,意思是您这样做是您蒙受了耻辱。 3欲相师:想以我为师。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相师”可以理解为“师我”。师,活用作动词。 4笃:深厚。 5可师者:值得学习的东西。 6自是:自以为是,自认为正确。是,对,正确。这里用于意动,认为正确。 7意:料想。 8吾子:尊称对方,表示亲切。 9乃幸见取:乃,竟,副词。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见取,被(您)取法。 10卜:估计。 11假令:假使,如果。 12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语见《孟子,离娄上》。 13犯笑侮:犯,冒着。笑侮,讥笑和侮辱。 14抗颜:举首仰面,指态度严正。 15指目牵引:指指点点,以目示意,拉拉扯扯。形容众人少见多怪和对韩愈轻蔑的情态。 16炊不暇熟:连饭都来不及煮熟,形容时间匆忙短促。 17挈(qiè切)挈:急切貌。 18屈子赋:指《九章·怀沙》。 19雨(yù):下雨。 20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又贬为永州司马,故说来南。 21二年: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22逾;越过。 23被:覆盖。 24苍黄:同“仓皇”,慌张。

文言文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晋文公问守原①议 (唐)柳宗元 ①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②勃鞮,以畀③赵衰。 ②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 。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 ③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④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 ④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 (有删节)[注释]①原:地名。②寺人:宦官。③畀:给予。④竖刁:齐国宦官。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矣 B.哉 C.乎 D.耶 22.作者否定晋文公在“原”地守臣问题上谋及寺人的行为,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择重要地方守臣是执政大事,不容有失。 B.谋及寺人致使选取官员不贤,对政事有损。 C.与寺人相谋,是伤害贤能损害政事的源头。 D.守原关乎周王之命,谋及寺人则有辱王命。 2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21.A 22.B

《师说》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师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班级:姓名: 空白默写版: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10、“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一致。 参考答案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

【名家古文】柳宗元古文习题训练含答案

【名家古文】柳宗元古文习题训练含答案(一)辨《墨子春秋》 柳宗元 ①司马迁读《墨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 ②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 ③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 【背景材料】 (景公)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矣。”(节选自《晏子春秋》)

23.“背景材料”中晏子“对曰”的内容印证了柳文所说的墨家“”和“”的思想。(2分) 24.对柳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晏子春秋》中的晏子,应该属于墨家学派的人。 B.《晏子春秋》的作者,应该是墨子门徒中的齐国人。 C.《晏子春秋》体现了墨家思想,应该把它列入墨家著作。 D.以后编纂诸子书籍的人,应把《晏子春秋》列入墨家。 25.柳文第①段“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一句的意思是 26.从句式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7.柳文用来证明“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的论据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墨家好俭,晏子也因节俭传名,墨子的门徒用抬高晏子的方法来推行自己的学说; 23.兼爱(1分)非攻(1分) 24.A(2分) 25.(司马迁)推崇《晏子春秋》,但是不知道这本书的写作情况。(2分) 26.用倒装的句式来强调“甚矣”,语气肯定而强烈,突出了作者对刘向等“数子”观点(考证不周详,错得离谱)的批评和否定,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更信服作者的观点。(3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阅读答案及译文原文及翻译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阅读答案 及译文原文及翻译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 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 2.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仆自卜固无取卜:占卜 B、犯笑侮,收召后学犯:冒着 C. 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D. 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中:心中

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突怒偃蹇:形容山石奇崛之状。②嵚然:山石高峻的样子。8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沿着 B.殆.不可数大概

C.货.而不售卖,出售 D.以效.兹丘之下效法 88.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以.兹丘之胜《诗》可以.兴 B.即更.取器用洗盏更.酌 C.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贺兹丘之遭也师者,所以 D.是其.果有遭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遇,实际上暗含着作者自身的遭遇。 B.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 C.“果有遭”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是它有了好的际遇,得到了赏识,二是说自己的遭遇同小丘一样,得到了朝廷的赏识。D.“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顽强地抗争逆境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也可看作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 90.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

护:料理,护送。 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

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古诗文《渔翁 柳宗元》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28分) (一)(5分)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①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 13.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忙碌的渔翁,请逐句品读诗歌,补充下面的句子:(2分) 渔翁夜宿,晨起汲水,燃烧楚竹,日出。 14. 品读诗歌5、6句,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三、 (一)(5分) 13.(2分)西岩摇橹(撒网、捕鱼) 14.(3分)无忧无虑,悠闲的心情;向往自由的心情 (二)(13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 (3)小惠未徧(4)必以信 1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何以战 A.以其境过清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2011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 .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 .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 .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 .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 .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 .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 .明道B.为统治阶级服务 C.温柔敦厚D.思无邪 4.陆机《文赋》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是在说( A.文章对景物的描摹B.文章的毛病 C.文章的艺术想象D.文章的感情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 气势 A.艺术准备B.艺术想象 6钟嵘《诗品》云:“照烛三才,晖丽万C.篇章结构D.文辞修饰 A.天、地、人B.人、鬼、神有”,其中“三才”指的是( 7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尔曹身与名俱C.上、中、下D.天地万物 A.李白B.初唐四杰C.庾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句是在评论( 8.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的是皎然在 信‘D.曹植 《诗式》中提出的( A.滋味B.取境C.神韵D.妙悟 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的切入角度是( ) A.以画喻诗B.以书法喻诗C.以文论诗D.以词论诗 10.李清照《论词》中“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做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一句在批评( ) A.以学问为词B.以诗为词c.瞄文为词D.以议论为词 11.陆游所谓“工夫在诗外”的具体涵义是( ) A.提高作家的个人修养B.重视作家现实生活的体验 C.追求诗歌的艺术形式D.写诗要在平时多下工夫 12.《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诗,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 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B.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 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 13.《录鬼簿》中“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列在首位的是( ) A.白朴B.关汉卿C.董解元D.马致远 14.何景明提出文学复古要“舍筏登岸”,具体的涵义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