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二小2016-2020年五年发展规划

新林二小2016-2020年五年发展规划
新林二小2016-2020年五年发展规划

新林二小2016-2020年五年发展规划

(2016年2月28日)

新林二小1970年建校以来,走过了46年的风雨历程,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走上中学、走进大学、深入社会各个行业。未来五年,是新林二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创新林二小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克难期,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及国有林场改革的政策的实施,新林二小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开启新林二小新的历史征程,确保学校可持续跨越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办学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建谋发展,以教育生态树品牌,进一步解放思想,居安思危,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新有为,优化教育资源,推进依法治校,强化教育管理,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快乐个性成长,努力提升学校的优质度、公平度和满意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发展愿景

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提高办学品质的核心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生态水平,增强学校的“软实力”,着力打造教育品质优良、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生个性

鲜明、管理水平上乘、特色品牌突出,学校生态、和谐的“省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

三、具体目标

1、教育品质优良,办学质量突出。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快速发展路径,突破学校发展瓶颈,实施人文化、精细化、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2、办学条件先进,整体功能完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硬件、软件、学科课程等资源均衡配置,学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校园环境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

3、师资力量雄厚,人际关系融洽。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有效实施师德建设工程、良师执教工程、名师塑造工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搭建教师实现价值的平台,推进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4、学生个性鲜明,身心健康成长。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以学生养成教育为基础,因材施教,深化“社核”教育,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培养出一批个性鲜明、特长突出、兴趣浓厚、品位高雅的小学生。

5、管理水平上乘,体质机制高效。以“精细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管理手段,坚持依法治校,严格规章制度,创新思维能力,细化工作目标,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6、特色品牌突出,教育生态良性。树立教育生态的意识,加强学校品牌建设,传承、挖掘学校经典诗词诵读、寄

宿制管理、冰雪活动等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特征,学校教育特色进一步凸显和壮大,社会满意度、知名度和信誉度高,令百姓刮目相看。

四、保障措施

围绕发展愿景和具体目标,新林二小师生齐心协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与时俱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敢争一流的志气,克服困难,扎实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发扬实干精神,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坚实基础

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精心谋划学校未来,突破学校发展瓶颈,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做好教育的各项工作,切实干出成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认真落实“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学校长期、中期、短期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基础,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完善落实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二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完善监督机制,创设激励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课程建设,注重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探究、通用技术等课程的实施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上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实施“把握教材”、“探究模式”、“提高效率”“三大方略”,加

强教学教研的常规管理和细化工作,大力开展说课、观摩课、教学设计评比等系列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因材施教,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提高教学有效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进对教学秩序、课下辅导、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进一步重视学生及家长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意见,督促每位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把握时代的脉搏,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三是要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要导向为出发点,坚持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树立“工作即研究”思想,创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省、地级教育学会的课题立项研究和校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学科小课题研究,做好课题成果转化工作,使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改变教研形式,依托互联网,开发微课资源,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借助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打造学科教师研修团队,促进新的教学生态和学习生态的发展;发挥教研部门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作用,推进教育智库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和业务指导,丰富和完善本校资源库建设,通过校本教研,搭建共研平台,浓厚教研氛围,促进新的教学生态和学习生态的发展。

(二)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盘活

闲置资产,整合多方资源,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规范学校各室、设施器材配置,有计划实施教育项目工程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的更新,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我们要主动地思考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增强实干争先的动力,主动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勇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一是要实施师德建设工程。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强化师德师风,促进教师具有全新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转变防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先成人,后成才”的人才观、教育观,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为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品质、优良的素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二是实施素质提高工程。完善教师发展的机制体制,以“工作负荷达标、工作质量达标、工作业绩达标”基本底线,坚持“专业引领、按需施培、训以致用”的原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外聘专家与本土骨干相结合、集

中培训与个体研修相结合、师德教育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通识理论与科学教学相结合、理论提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题培训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培训模式,使教师具备创新的思维理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具有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平等合作意识等,认真钻研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教师培训提高的常态化;三是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资源的作用,创新校本研修模式,建立教学研究和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支撑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在线备课,名师引领、答疑解惑,反思互评、协作交流,使教师能够逐步掌握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进行视频、黑板、现场等多媒体立体教学,激发教师个性创造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四是实施名师塑造工程。要立足于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开展梯队式名师培养活动,以组建的名师办公室为主导,集中优秀教师力量,组建各学科专家型教师团队,名师引领,统筹组织,整体推进,构建名优教师培养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四)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德育工作放到首位,尊重教育规律,潜心研究德育工作的路径与方式,突出育人根本,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一是加强德育的薄弱环节,推进德育工作内容创新。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要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要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二是准确把握规律性,促进德育工作载体创新。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推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增强工作实效性,夯实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要加强德育规律研究,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因材施

教,润物细无声,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要突出知行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客观真实记录学生行为表现情况,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将德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确立年度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大力推动家庭教育,普及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改进家访制度,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树立科学观念,运用良好家风,促进子女成长成才。

(五)实施精细管理,努力增强教育发展创新实力

按照“精细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的工作思路,倡导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态度、管理方法,以“严格管理制度,细化工作目标,优化育人环境,推进依法治教”为措施,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细化工作目标,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要层层分解工作任务,把学校德育、教学、科研、特色、师资、后勤等项工作落实到人头,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岗位和责任,确保学校工作协同开展;要进一步树立校园安全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全面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安全工作部署、检查、反馈、整改流程,推进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学校常规安全教育,要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安全教育进教材、进教案、进课堂,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整个学期,常抓不懈,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队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每月进行一次的应急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全

面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二是推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黑龙江省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若干意见》,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规范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要按照《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督导评估体系》内容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继续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控辍”、办学行为、体育艺术特色、素质教育等督导评估工作;三是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做好现代教育手段的建设工作,科学合理配置未来电子教室及和相关设施,实现各办公室、校长办公系统自动化,形成校园网,实现远程教育;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含量,促进教师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创新学校管理理念,强化学校电子音像资源库建设,发挥软硬件的综合效益。

(六)创建艺体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树立教育生态的意识,实施“特色工程”,传承、挖掘学校经典诗词诵读、寄宿制管理、冰雪活动等办学特色,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一是发挥本地冰雪优势,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积极开展速滑、滑雪、雪地足球等冰雪运动,打造冰雪教育特色;二是探索具有校本底蕴的特色增长点,全面丰富特色内涵,提升特色品味,形成良好的书香氛围。大力开展声乐、器乐、美术、经典诵读等专项活动与竞赛,培养学生专业特长,适应未来社会发

展的需要;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结合学校特点,采取优化育人环境、增设图板、宣传资料等措施,形成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创建生态校园,推动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五、组织领导

组长:于春潮、廉艳芹

副组长:宋雪欣、许晓峰、孔令顺

成员:王波、金晓光、汝金凤、曹振国、崔东、李文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