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教师:培养优秀学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国防科技大学教师:培养优秀学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国防科技大学教师:培养优秀学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国防科技大学教师:培养优秀学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我热爱,我努力,我执着。”这是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战斗在教学一线全体教师的心声。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军用光电人才,他们用责任担当和真情奉献书写“师魂”。

为让学生听懂每一堂课,高铁上、飞机上都留下程湘爱老师敲打电脑键盘的身影。一次,她从北京乘坐高铁返回长沙,眼睛从一上车就没离开过电脑,全心准备第二天的军用光电课。由于长时间在颠簸环境下紧盯电脑,下车后眼睛适应不了,摇摇晃晃走出车站。第二天,当学生看到程湘爱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的样子,怎么都不敢相信她昨晚是在恶心呕吐中度过的。

对于程湘爱这个“毛病”,她的爱人半心疼、半开玩笑地说:“没事,只要站在三尺讲台上,你的精神就全来了,什么病都退避三舍。”曾有人问她:“你在教育战线工作近三十年了,又获得过军队育才奖金奖,讲那点东西还不是手到擒来,何必这样和自己过不去呢?”程湘爱笑着回答:“在教育领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怎么能‘总啃老底,总吃剩饭’呢?为了让今天的新知识明天就能被学生掌握,再累我也愿意。”

为了吸引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被学员亲切称为“军中绿花”的施建华副教授,可以说是费尽心血。2012年,世界范围的MOOC教育刚刚兴起,就引起了青年学子的广泛关注。从未接触过MOOC的施建华,一头扎进MOOC教育模式研究。她多次赴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MOOC发展趋势,查阅大量有关报道,仔细研究这一新兴授课模式的特点规律,很快成为学院第一批研究实施MOOC课程的核心人物。

为打造《军用光电技术及应用》MOOC课程,施建华多次到武器装备研究所、靶场和部队调研,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武器装备引入教学,强化对学生“自主、前瞻、创新”能力的培养。线上线下、白天昼夜,只有二十分钟的MOOC课程,她整整准备了半年,一上线就受到众多学员“热捧”,很多内容被学生应用于创新实践。

朱志宏副教授承担的《光子晶体前沿》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硕士生专业课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毫无绘图基础的他学起了绘图,在课上用浅显易懂的物理图像取代复杂的公式,即使是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该专业课程的学生也能轻松学懂。

搞教育和搞科研一样,需要摒心静气、排除杂念,既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也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不懈精神,这是该院教师的共识。

学员王桢参加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时,正赶上实验室雷兵老师踝骨严重骨折。为了开拓王桢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雷兵每天都拖着打着石膏的脚来指导。攻关阶段,他和学员研究问题,一站就是一天。当王桢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领奖台上,面对飘扬的五星国旗,他感慨地说:“这枚金牌的获得,离不开雷老师的艰辛付出。”近四年来,雷兵直接指导的学员,在国际微纳传感器技术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等竞赛中,先后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