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司”它是平舌音,是哪个字少了一笔?“同”

3、齐读课题两遍。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姓(复姓)光是他的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遇事善于动脑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听故事。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1)(看动画、听朗读)

2、我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自由读课文一遍,边读边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的字、词多,课件出示(2)下列词,给生字着色,放大。学生说出读音、结构、读出词。(指名开火车认读之后,全班齐读一遍)。

假山水缸别人慌忙吓哭

叫喊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假(假山、假话)(放假、请假、假期)

4、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指名领读、齐读,以开火车方式进行)。

5、扩词训练(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

使—使用、使劲、大使;

慌—慌忙、慌张、心慌、慌乱;

司—司机、公司、司法、官司;

假—假山、假话、假货、放假、请假、假期

6、大幕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找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大水缸、几个小朋友、一块石头。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读后回答: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2、真是虚惊了一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课件图示3(文字:有个………掉进……。)

①、指名读第3小节:“有个小朋友……”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要读出害怕的语气来。怎么读?谁会读?指名读。

②、在这紧急的时刻,别的小伙伴都怎么了?课件图4(文字:别的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喊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指名学生边喊边做动作,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语气来。

③、司马光的表现怎样呢?他在做什么?看图,课件图5(文字:司马光没有慌、举、砸)。在课文里画出描写司马光表现的词,用-------画出写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动作的词(举、砸)试着做一做司马光的动作。

④、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就砸破了?几下子,使劲说明了什么?

⑤、想一想,议一议: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沉稳、镇定的语气读)

⑥、用高兴的语气读第6小节。 (课件6)

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4、在这个故事里,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课件7)

四:拓展、讨论:(课件8)

1、司马光是用砸缸的办法救了小朋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2、如果是一件玩具或别的什么东西掉进缸里了,用不用砸缸?

3、总结:同学们平时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危险的游戏不要玩,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五、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课文

六、创新故事会:(可以加上动作、语言、表情和想象)(课件9)

1、指名讲故事。

2、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

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Sima Guang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 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救人的情境,在再现的情境体会中,感受到孩子落水的危险,体会时间的紧迫,知道司马光砸得正是时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拓展整合教材,在多元的材料中走近司马光。【教学过程】

一、学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容易出错的字多读,生字掌握不好的同学多读。) 2、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读。)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受本课的愉悦,尊重他们的主体选择,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自由空间。) 二、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可你们知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⑴ 学生听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缸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2018最新改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司马光主要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司马光砸缸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案教学设计 周次星期课题13、司马光砸缸第 1 课时(累计共课时) 教学目标1、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2、读讲一至三自然段。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 课前准备卡片、投影、录音机 课型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修改: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1)读准每个字音。(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

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思考: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教后感: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读通课文,注意读好停顿,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小小年纪临危不惧,聪明机智的品质。 4.能初步认识文言文与一般课文的区别,了解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难点:借助注释,自己讲一讲课文中的故事;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2.师揭示课题“今天来学习《司马光》。学生齐读,教师板书课题。师提示“司”的读音。(公司,司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师再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的读音,跟随老师读好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群儿戏于庭”。读准“庭”。

庭:庭院。戏于庭:(于庭戏)在院子中做游戏。 教师启发学生:文中一个字表示的是一个词语的意思。 师示范翻译:一群小朋友们在庭玩耍。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读准“瓮,登,跌,皆,弃”。 请学生举手提问自己不明白的字义。师解释。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可理解为缸。 跌:跌倒。没:淹没 小组合作,借助老师的提示了解句子大意。指名小组说说句子大意。 (3)学习“众皆弃去,光持石,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全,都。光:司马光。 持:拿着。水迸:水流了出来。 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从地上捡起一块,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的小孩也得救了。 4.出示注释及课文,请学生借助注释自己讲一讲故事。 可按照提示: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些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 出示白话文版的《司马光砸缸》,让学生比较读一读两篇文章。 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司马光》第二课时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刘艳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生齐读课题:司马光) 2.师: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能读准吗? 出示词语:花园爬上古时候 哭喊掉进司马光 别的使劲流出来 指名分行读词语。 3.上节课学习的五个生字,还记得吗?我们来书空一下。 师:“花园”的“园”怎么写?生书空 师:对!“元”字掉进方框里。 师:“古时候”的“候”怎么写?生书空 师:中间短竖不能忘! 师:“掉进”的“掉”生书空 师:下一个,老师想先请小朋友猜一下!“同学”的“同”少一竖。 生猜一猜并书空。 师:“别的”的“别”生书空 4.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现在让我们看着图说出课文的内容。 古时候一天花园里假山下面缸里 看来,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小朋友掌握得很好,来夸夸自己! 二、品悟课文 学习第二节 1.师过渡: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正当他们玩得高兴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小朋友掉进大水缸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 师:是的,还有谁来说?那其他小朋友呢? 师:那课文中又是怎么写得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2课,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书本稳稳手中拿,还要微微向外斜!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师:小朋友们读得特别认真!谁来读? 指名读第二段。 3.师:“爬”是本节课要学的一个生字,这个字由爪和巴组成。 在古文字中,“爪”表示动物的爪子,“巴”表示动物的身体,动物的爪子和身体贴着地面移动就是“爬”。 因为和动物的爪子有关,所以“爬”是爪字部。(生读)来书空一下。 爪和巴组成爬,我们一起来书空。 师:课文中是“爬上了假山”,我们还可以给“爬”找哪些好朋友呢? 生给“爬”组词。 师:孩子们积累的词语还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给“爬”换一换偏旁。 4.师:孩子们,一个“爬”字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汉字,现在我们再来读这句话,谁来读? 生1读 评价:掉进了大水缸里,可真是太危险了,谁还想读? 生2读 评价:是啊,危险就在眼前 生3读 5.师: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那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反应呢? 生1:有的跑去找大人 师:你怎么看出来?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教案

第八单元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的。包括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掌声》写了一次掌声改变了一位残疾姑娘的生活态度的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很重要。《灰雀》描写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炮火中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事迹,赞扬了白求恩大夫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内容简说 司马光 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缸救落入缸中的孩子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掌声 课文通过写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因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而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 灰雀 课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对男孩的关爱和尊重,以及男 孩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手术台就 是阵地 本文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抢救伤员的事,表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 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 际主义精神。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3.学会默读,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救人英雄司马光和白求恩,了解掌声的意义,看看“剃头大师”的趣事。 4.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表现一个人品质的技巧。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 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3.学习文章中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的人物写作技巧。 4.学习文章中的人物的优点:如司马光的机智勇敢。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4.《司马光》……………………………………………………… 1~2课时 25.《掌声》………………………………………………………… 2~3课时 26.《灰雀》………………………………………………………… 2~3课时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收集名人故事。在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4.司马光 课题司马光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 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司马光砸缸教案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析: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这正是这单元的主题内容——小故事里学大智慧。这个小故事生动形象,是训练学生说、写的好素材。 二、目标拟定: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感悟内容中蕴含的道理,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法、学法 1、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随机点拨提升。 2、学法

填换词语,补充空白,提出问题,说心里话。仿说仿写训练。 三、教学设计 (一)、回顾全文,交代目标1、与老师接读课文,老师的导语: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什么呢?有一回,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怎么做的?司马光呢?这样,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容易抓住主要内容。 2、给出词:司马光,使劲,砸缸,救出。学生连词说主要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样训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二)、自主学习,交流训练 1、课件出示学法提示: (1)、填换词语——() (2)、补充空白一一…… (3)、提出问题——? (4)、说心里话——!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按学法进行边学边标注。这几招学生都会,很乐意参与学习,为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准备。 3、先交流前两项,有的在花园前填“美丽',在假山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结合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情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读10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换个语境还认识生字,认识足字旁、石字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书写“出”的笔顺。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孩子。 3、能借助拼音正确的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和“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三、教学重点 1、会读10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换个语境还认识生字,认识足字旁、石字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书写“出”的笔顺。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孩子。 四、教学难点

能借助拼音正确的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和“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并帮他纠正读错的字。 2、教师考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集体更正错别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小组间合作的能力,从他人身上查缺补漏互相学习并通过“同学们知道了那些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提问: 1、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水缸在哪儿?缸里有多少水?当时情况怎样呢?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他是用什么办法救落水的小孩子的?……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司马光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古文字词学习方法,读好词句间的停顿,会理解并书写“众”并背诵课文。 2.进一步感受古文语言精练、意思丰富的特点。 3.学会带着问题默读。 【教学重点】: 学会带着问题默读。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古文语言精练、意思丰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古今对比,聚焦朗读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接触了第一篇小古文《司马光》,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古代学堂,学习这篇小古文。 1.古今对比,聚焦语言 师:其实,这篇小古文的内容我们在平时已经读过了,那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们瞧,一篇小古文变成了一个故事。PPT出示:古今文章对比师:你们能找出“群儿戏于庭”这句话在故事里对应的句子吗? 教师总结:古文字虽然少,却很简练,这就是古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学习古文,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要多读。 2.读中感悟,多读多悟 全班读

师:老师听出来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点磕磕绊绊。怎么读好这个长句,谁能再来读一读? ①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 ②全文读停顿(全班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间隔号可以帮助我们读出古文的节奏,但是我们还得读出古文的韵味呢!③读韵味(师带读,男女分读,全班读) 过渡: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这次,我们要邀请一位朋友——默读。通过默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 二、学会默读,质疑思考 师:默读是有要求的,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1.质疑问难 师:那我们要怎么默读呢?学贵有疑,请你默读古文,边读边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运用上节课的古文学习小法宝,能解决的自己先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一起交流。(贴板书) (1)交流不懂的地方 (2)运用古文小法宝攻克词语难关 (3)带上问题再次默读,思考:从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能用一两个词来夸夸他吗?(预设:机智、冷静、勇敢) 2.圈圈画画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再次进入古文,默读课文,用铅笔在文中找一找,在你认为体现出司马光聪明、冷静的地方圈画出来:

司马光(优秀教案设计)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播放录像)。请小朋友边看边想,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 二、读读演演,激活情感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指导读好轻声。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读。 3、(示多媒体)花园里有些什么? (再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自由读,想想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点击“大”“装满”,指导读好)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呀?(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自由读。 (1)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去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什么叫“一不小心”?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 (2)水缸这么大,水又满满的,小朋友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这句话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2、这时,小朋友们怎样了?(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1)“慌了”(点击:慌)就是怎么了?指导读词。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3)(示多媒体)谁来学着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4)表演读这句话。 (5)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①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②还有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事呢?说话交流。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此时,司马光不喊不叫不慌,在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从哪儿看出司马光没有慌?(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示多媒体)从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点击:大石头)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2)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2、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读出高兴、轻松的语气。 4、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三、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

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课文中的人都有美好的品质。《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学时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本课重在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课时】: 1课时 【教法】: 情境创设法、读书释义法,教师示范法。 【学法】: 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每日一诗,背诵司马光《梧桐》。 一、导入 1.课前我们背诵的《梧桐》的作者是?(板书:司马光) 2.“司马”是复姓,历史上有写《史记》的司马迁,有三国大将司马懿,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读题:司马光) 3.司马光的父亲在光州做官,司马光又出生在光州光山,因此其父为他起名为“光”。 (读题:司马光) 4.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先看单元导读,看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美好品质)那司马光身上又有什么美好品质呢?(板书“?”)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了解单元主题,了解“司马”姓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司马光砸缸教案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司马光砸缸(1)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买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想办法)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解决光和缸的念法)幼:《司马光砸缸》 师:你从这个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幼:司马光砸缸救人过渡语:在这个动画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段? 三、分段欣赏动画,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

儿说完整的话(1)播放开头至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游戏?幼:他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 幼:……(2)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后至司马光砸缸前师: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幼:幼: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小朋友去叫大人了……(3)播放司马缸砸缸至最后师: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了他呢?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师:你喜欢司马光吗?幼:喜欢。 师:为什么?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比赛讲故事吧,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适当提示。 五、延伸活动:分角色表演故事附故事: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跌”“庭”等7个会认字,会写“司”“登”“跌”三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间的停顿,试着读出停顿。 3.指导学生通过“知情节”一环节学会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知情节”一环节学会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文 1.生讲故事。指名回顾《司马光》的故事。 2.师讲故事。老师用文言文讲《司马光》的故事。 3.初步认识司马光。(1)板书课题(2)拓展“司马”姓氏文化 二、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同桌互相帮忙。) 2.共学难字,牢记于心。(共性的难认字,集中学习。) 3.认准生字,读通课文。(生字牢记于心,送入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走进文本,反复诵读 (一)一读会停顿。 第一部分的读,主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停顿,通过反复诵读,读出停顿。 1.老师示范读,感受停顿。 2.学生认真听,找出停顿。 3.自由读课文,读出停顿。 小结过渡:大家已经读出了停顿,要想把这篇文言文读得更好,我们还要知道它的意思和情节。随机板贴:知情节。 (二)二读知情节 第二部分的读,为了让学生知道故事的情节,理解之后,读出语气。 1.故事里都有谁? (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都有哪些人?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群儿”“一儿”“众”“光”“儿”。(补充“一儿”和“儿”是同一个人。) (3)突出人物读文。(让听的人,一听就知道故事里有谁。)引导学生用重读、拖长音读的方法来突出人物。 小结过渡:我们已经找到课文中都有谁,找到了司马光和他的朋友们。 2.他们都做了什么?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结合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情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读10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换个语境还认识生字,认识足字旁、石字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书写“出”的笔顺。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孩子。 3、能借助拼音正确的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和“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三、教学重点 1、会读10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换个语境还认识生字,认识足字旁、石字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书写“出”的笔顺。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孩子。 四、教学难点 能借助拼音正确的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和“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并帮他纠正读错的字。 2、教师考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集体更正错别字。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小组间合作的能力,从他人身上查缺补漏互相学习并通过“同学们知道了那些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古时候的一位小朋友,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 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5)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如果去掉“满”好不好?为什么?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你能用“一不小心”说话吗?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如果是你会不会到假山上去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就是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