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实现完美版

产品实现完美版
产品实现完美版

7.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策划的时机

7.1.2策划的内容

7.1.3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

7.1.4产品生产过程

7.1.5产品检验及验收准则

7.1.6产品符合性证据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目的

7.2.2适用范围

7.2.3职责

7.2.4工作程序

7.3产品设计和开发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7.3.7设计和开发变更

7.4采购

7.4.1采购过程

7.4.2采购信息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5产品服务提供

7.5.1产品服务提供的控制

7.5.2产品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7.5.4顾客财产

7.5.6产品防护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7支持性文件

7产品实现

为了使整个产品实现过程有序,规范并使产品和管理质量得到保证。因此,需按ISO9001:2000标准运用过程方法,对产品实现进行科学合理的划。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策划的时机:对新产品、新项目、特殊要求的合同开展策划。

7.1.2策划的内容:

a)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性能指标,可靠性指标,PPM指标等。针对所策划的产品,确定相应过程,文件和资源。

过程:采购、设计、制造、外包、储存、交付、服务等

文件: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

资源:人员、设备、设施、工装、检测手段、能源、运输等

b)产品实现策划的方法要满足顾客要求

-----项目管理(VDA),确定项目小组,责任,内容,期限,里程碑等。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要求,5个阶段,同步技术。

确保顾客的采购意向、产品开发意向及相关的产品技术信息保密。

7.1.2.3要对产品实现工程的更改实施控制(产品更改及过程更改)

-----更改的范围包括:

a)顾客要求更改:影响顾客要求的更改(成品特性的更改),要得到顾客的同意,以确保与顾客的要求相一致。

b)产品执行标准更改

c)加工方法更改,(工艺流程、加工设备、加工工艺)

d)使用材料更改及供方生产方式更改

e)检测手段及方法更改

f)更改的控制过程:具有专利权的设计控制:

-----影响外型、配合、性能等更改,要提交顾客评审

-----要评价更改的所有影响

-----有要求时,满足额外验证及识别要求,如新产品介绍。

g)更改的申请和传递

对更改可能产生的影响,要进行评审。并验证。(工艺验证及确试验)

h相关文件的更改

更改在执行前要进行确认

确认方法:进行各类试验(产品性能试验等)

7.1.3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

7.1.3.1我们质量的目标是:坚持把用户完全满意作为海宜佳永远追求的质量目标,坚持走技术创新的路线,走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始终坚持把技术质量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顾客至上,改革求实,以人为本,团结进取。

7.1.3.2我们的要求是:输入资料要完整:过程流程图,特殊特性明细表,设计任务书。D/P-FMEA报告,产品设计文件,质量计划,

顾客要求等。

·控制计划必须包括过程流程图中的所有物流描述。

·控制计划中的产品(质量特性)及过程(过程变量)

要针对过程流程图中所识别的内容填写。

·控制计划中的控制方法,要考虑P-FMEA报告中的分析

内容。

·控制计划必须包括特殊特性明细表中所描述的所有

特性。

·若质量计划,设计任务书,顾客要求中明确了具体的

加工方法,设备及相应工序,则控制计划应进行描述。

·控制计划中的进货检验,要考虑所有原材料、外协间、外包加工。

并要考虑产品设计输出的相关技术要求。

·控制计划中的最终检验,要符合产品设计、质量计划中描述的验

收准则。

·控制计划中要突出对特殊特性的控制。

·要注意试生产/现生产控制计划的区别:

◆检验频次:

◆控制方法:

◆全尺寸检验与试验:

◆其它内容:通过试生产评价后,做相应调整。

·控制计划中要包括顾客的所有要求,可以全尺寸检验/试验的形

式出现。

·要编制产品分类的平台控制计划,以简化工作。

7.1.4 产品生产过程

7.1.4.1产品生产过程的分类

技术准备过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调整劳动组织和设备的平面布置、原材料与协作件的准备等。

a) 基本生产过程:与构成产品直接有关的生产活动。毛坯制造、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

c) 辅助生产过程:为保证基本生产而进行的。动力工具的生产,设备维修以及维修用备件的生产等。

d) 生产服务过程:物流工作。如:供应、运输、仓库等管理活动。

7.1.4..2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

7.1.5产品检验及验收准则

过程及其结果(产品)是否受控、是否合格,必须进行监视、验证和确认,这是产品实现过程策划中分解(或建立)的重点过程。在哪一个过程之后设立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过程(活动),必须在策划时就予以明确。明确了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之后,还必须明确验收准则。也就是说,要明确在什么条件下接收,并让该过程转入一个过程,否则就不接收,不能转入下一个过程。对生产加工过程来说,验证和确认活动实际就是检验和试验。其他过程的验证确定虽与检验和试验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

7.1.6产品符合性证据

质量记录的作用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大量的质量记录事实上产生了产品实现过程之中。在质量计划中,必须规定在何时记录、记录什么、怎样记录、由谁记录、使用保种记录表格等内容。由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已确定了相当多的质量记录,因而可以直接引用。如果有特殊要求,则应建立新的质量记录。新的质量记录依然要纳入组织质量记录的控制中,按规定要求进行记录、标识、贮存、检索、防护、保存期限和处置。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目的

充分了解顾客的要求,并转化为公司对产品的要求,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实现顾客满足意。

7.2.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采购公司产品的有关要求的确定、评审及与顾客沟通。

7.2.3 职责

7.2.3.1供应营销部(销售)负责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的归口管理和有关信息的传递;

7.2.3.2技术部负责对顾客要求中有关技术质量指标进行评审;

7.2.3.3质检部负责对产品检测能力进行评审;

7.2.3.4 生产制造部负责对生产能力及交货期进行的评审;

7.2.3.5 供应营销部负责对物资采购能力进行评审;

7.2.3.6 财务部负责对产品价格和付款方式进行评审。

7.2.4 工作程序

7.2.4.1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供应营销部(销售)负责确定顾客需求与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等,明确顾客的要求,包括:

a) 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质量(如使用性能、可靠性等)、交付(如交货期、包装)以及与产品服务(如运输、保修、维护服务、培训等)、价格等方面的要求;

b) 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预期的用途所必须的要求;

c) 顾客没有规定,但公司必须履行的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d) 企业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如公司为了增强顾客满意而主动作出的承诺。

7.2.4.2 对产品要求的评审

7.2.4.2.1公司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承诺(如提交标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之前,应对顾客提出的产品要求的每一项要求进行评审。

7.2.4.2.2 评审要求

a) 产品的要求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如口头订单),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

b) 确保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如投标书或报价单)已解决,需要和顾客进一步协商的事项达成一致意见;

c) 公司具有满足合同或订单规定要求的能力,包括对质量、数量、交付及服务等相关的全部要求;

d) 评审军品时,对履行承诺的风险应进行充分识别、分析和评价,包括技术方面、交付方面、生产能力等。

7.2.4.3 顾客沟通

7.2.4.3.1 与顾客沟通的内容

a) 产品信息

——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对有关产品要求的信息与顾客进行沟通,以便正确理解顾客的要求。

——以与顾客签订合同或技术协议书的形式,由技术部对产品要求或技术质量指标进行评审后,由供应营销部(销售)与顾客进行电话或书面形式沟通。——以产品样本、广告、电子媒体等形式,介绍公司产品和和实现产品的能力。

b)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

——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承诺之后,对合同或订单的处理或修改,由供应营销部(销售)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沟通,使顾客了解公司所确定的产品要求及其实施

情况。

——如确有需要,顾客和公司均可对合同进行修改订,合同修订后,必要时进行评审。评审后,营销部(销售)应及时将修订内容准确无误地传递到顾客和公司相关部门,以确保各部门均按修订的内容执行。

c) 顾客反馈信息的沟通

在向顾客提供产品之后,对顾客的反馈,包括顾客的抱怨以“质量信息反馈单”形式进行沟通。

d) 对顾——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公司应不断征求顾客的意见和要求,在理解顾客的要求上取得进一步的认识,并与顾客达成共识。

——经常向顾客通报产品要求实现情况,以便得到顾客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e) 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应考虑顾客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要求,当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与顾客沟通。

7.2.4.3.2 与顾客沟通的安排

a) 供应营销部(销售)负责与顾客沟通,在产品交付前及及产品交付后,供应营销部(销售)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介绍公司产品,回答顾客咨询,并予以记录;

b) 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展反馈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改进,要与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

c) 产品交付后,要及时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做好服务工作,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

7.3产品设计和开发

7.3.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本阶段讨论的是策划过程中设计特征和特性发展到接近最终形式时的要素,即使是在设计由顾客进行的情况下产品质量策划小组也应考虑策划过程中的所有设计要素,包括从样件制造到验证产品和有关服务满足顾客呼声目标的所有环节。一个可行的设计应能满足生产量,工期和工程要求的能力,并满足质量、可靠性、投资成本、重量、单件成本和进度目标等。

本阶段中产品质量策划过程用来保证对工程要求和其它有关技术信息的全面和严格的评审在这一过程阶段,要进行初始可行性分析,以评定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

------策划的内容

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方案、技术、零件图),工作内容、时间要求

评审、验证、确认的工作内容及时间要求

职责、权限及相互接口关系(组织及技术接口)

策划结果形成设计开发计划,必要时,要更新。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输入为本项目的设计要求,是项目设计的依据。

7.3.2.1-输入内容包括:

功能(产品作用)和性能(作用程度)要求:来源于顾客提出,产品

标准明示,企业附加(产品定位,质量目标)

法规及法律要求

必要时,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成功与失败)

其他要求:资源要求,小组经验总结,历次服务总结等。

输入形成设计任务书,并对其进行评审:是否充分,是否适宜,是否易于理解。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结果)

7.3.3.1输出内容

-------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

--------采购信息:材料规范(原材料、外协件的技术要求)

--------制造信息:图纸、产品技术要求等工程规范

--------采购信息:材料规范(原材料、外协件的技术要求)

--------制造信息:图纸、产品技术要求等工程规范

--------服务信息:产品使用说明书(安装、使用、维护、易损件)

--------验收准则:合格与否标准(试验大纲、产品标准等)

7.3.3.2输出要求:

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要求均能在输出文件中体现

明确产品安全特性和重要特性(在相关技术文件中明确)

发布前,应获授权人批准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时机:设计的适当阶段或设计结束后,针对设计结果进行

-----评审发现的不合格,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评审方式:会议形式。设计人员参加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

7.3.5.1验证方式

-----变换计算方法

-----行样件试验

-----与类似设计进行对比

-----输出文件进行评审

-----验证表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设计完成后,小批试生产时进行

-----方式:试装车,路试,鉴定会,要模拟产品在正常使用的条件,是顾客参与的验证。

-----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措施。

7.3.7设计和开发变更

-----识别变更信息的来源:顾客提出,组织要求,市场营销结果。

-----更改后,应重新进行评审,验证,确认,(必要时),并批准。

-----更改评审内容:性能是否变化,使用是否方便,可维修性。

7.4采购

7.4.1采购过程

a)制定评价,选择供方的准则。

b)依据准则,选择供方。

c)评价方式:现场审核,样品试用,以往业绩。

d)在合格供方处采购。

e)定期对合格供方进行重新评价

-----制定重新评价的准则

-----定期依准则对合格供方进行重新评价

-----方式:现场,业绩

-----评价不合格时,应采取措施(限期整改,暂停供货,取消合格供方资格)7.4.2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应包括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

b)人员资格的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采购产品的验证:进货检验,验证材质单,供方记录,简单验证等方式

-----若在供方处验证,应明确验证方式及产品放行的.

系统集成部、工程部的检验人员按照《采购及供方控制程序》对所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及时反馈给采购部,作为对供方的控制和定期评定的依据。

-----当需要到供方处对外购产品进行验证时,由物资供应部会同物资采购申请、使用部门在采购合同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及产品放行的方式。

----- 当合同中有规定、顾客或其代表要在供方处或在本公司对供方的产品进行验证时,由物资供应部协调安排实施。本公司不能把该验证认为供方对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的证据。顾客的验证既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可接收产品的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顾客的拒收。

7.4.3.1职责

-----材料仓库负责所有物料的点收及入库。

-----检验部门依照检验标准技术要求,对高风险供应商批量供货的环保材料(含辅料)进行不定期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技术部门负责提供符合RoHS要求的相关标准,确认的样品和样品确认书。-----供应部门负责供方原材料、辅料供方目录的管理,提供《绿色合格供方名录》、供方有效的第三方有害物质符合性报告及《产品宣告表》,提供与供方签订的产品符合性RoHS环保承诺书。

7.4.3.2 管理内容和方法

-----供应商来料控制

-----检验作业

-----进料检验异常处理

----=检验后合格品入库:

经检验合格后,盖“RoHS:“印章,材料仓库把环保材料移入环保材料专用区域储存

7.4.3.3 相关文件

《绿色合格供方名录》《承诺书》《检验指导书》

7.4.3.4质量记录

-----来料检验报告

-----信息反馈单

一、7.5产品服务提供

7.5.1

1、产品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的策划及实施

A、策划的范围:制造过程的方法,程序,服务过程的范围,方式

7.5.2产品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A、基本概念:关键工序(加工成本较高,不可重复),特殊工序(质量特性

无法检验或需破坏性检验,使用后才暴露)

B、基本要求:a、识别关特工序

b、对关特工序要进行确认(工艺验证,性能试验等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基本概念

--------产品标识:为识别产品属性所做的记号(规格,型号,零件号)

--------状态标识:为识别产品状态所做的记号(合格,不合格,返工,报废)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

总则

1.1. 制定目的

为制定每批入库之物料(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以利于制造、仓储等作业辨识,并为品质责任追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章。

1.2. 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种原物料、半成品、成品之标识及追溯,均适用本规章。

1.3. 权责单位

1) 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 产品标识规定

2.1. 原物料之标识

1) 供应商提供之每批物料,其每一包装容器外,应贴上供应商之产品标签,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日期等,必要时就标识供应商作业单位或人员,以及产品保质期等。

2) 原物料进厂后,仓库点收人员提供物料待检卡,由供应商送货人员填写后贴在该批物料外包装上。待检卡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交货日期等。

3) 品管部IQC人员依照进料检验规定对原物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允收)、“不合格”(拒收)、“特采”(让步接收)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4) 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制造单位使用完之前,每一包装容器之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

2.2. 半成品之标识

1) 制造部各单位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半成品入库前,应在其包装容器外贴上标签卡。标签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必要时填入作业人员姓名)、生产日期等。

2) 制造单位物料人员对每批半成品,送品管检验前,应贴上该批物料之待检卡。待检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生产日期等。

3) 品管部FQC人员依照最终检验规定予以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不合格”、“特采”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4) 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后工程使用完之前,每一包装容器之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

2.3. 成品之标识

1) 成品包装之标识同半成品标识方法(标签卡、待检卡)。

2) 每一历史唯物主义应根据国家(或产品销售国)相关的产品质量法规的规定,标识生产日期、使用期限(保质期)、生产批号等内容。

3. 产品追溯规定

3.1. 产品追溯方式

出现产品品质问题需追溯时,可从下列方式入手:

1) 产品之生产批号、日期。

2) 产品或物料之标签卡、待检卡。

3) 各种产品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

4) 生产日报表及相关生产记录。

5) 其他可追溯之方式。

7.5.4顾客财产

其目的为确保顾客财产有识别、验证、储存和维护的方法,以及在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状况下能加以及时处理,维护客户利益。

范围:构成产品(原料,零件,包装物)供组织使用(设备,工装,检具,必要工具,图纸,软件等)

控制要求:识别,验证,保护,维修,必要时通知顾客,(损坏,不适用,不合格),并记录。

顾客技术资料、样机的管理

各部门职责

营销部负责顾客财产的接收、传递。

研发部负责顾客技术资料和样机的管理。

制造部负责顾客提供的工装、模具、设备的管理。

物流部负责配件、辅料的入库、收发、储存。

品质部负责顾客提供配件、原辅料和计量器具的检验和管理。

所有权属于顾客的,并按协议提供组织使用的财产就是顾客财产。包括:产品、知识产权、技术资料、设备、工装、检测设备、信息、数据以及代储存、运输等财产。

顾客技术资料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和《技术文件管理规定》执行。

营销部负责对顾客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样机进行点收,并填写“客户提供件转交

单”一式二份,自存一份。

营销部将收到的客户技术资料、样机及“客户提供件转交单”交研发部。

研发部收到技术资料、样机后,应根据客户类别登记“顾客财产明细表”,并将新登记好的台帐发一份给制造部技术工程处,便于对工装、模具、设备更好的管理。

技术资料和样机应妥善放置,并由指定专人保管,防止损坏和丢失。

其他部门因工作需要,需查阅技术资料和借用样机,经研发部保管员同意后,方可登记《顾客财产借用登记表》,借出查阅和借用时,应保持技术资料、样机的完好。

借用部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研发部。

研发部项目完成后,须对客户技术资料和样机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或丢失应及时向营销部汇报,由营销部同客户议定处理方式。

当本批生产完毕后,研发部应将技术资料和样机退回营销部,由营销部退还客户。若顾客要求自行处理,研发部应将技术资料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和《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列册归档,样机交物流成品仓入库管理。

顾客提供的工装、模具、设备的管理

营销部负责对顾客提供的工装、模具、设备进行点收,并填写“客户提供件转交单”一式二份,自存一份。

制造部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和《工艺装备管理制度》执行相关管理。

顾客提供的配件、原辅料、计量器具管理

营销部人员接到顾客提供的配件、辅料后,填写“客户提供件转交单”,一式二份,自存一份,分发给物流部签字确认,再按《进料检验管理规定》和《仓储管理规定》执行。

相应仓管员收到顾客送货后,根据送货清单进行配件、辅料的清点核对,确定品名、规格、数量无误后,交给品质部检验员检验。

顾客提供的物料,由品质部依据送货清单及顾客样品执行抽检,具体按照《进料检验管理规定》执行。

顾客来料检验合格后,物流部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在顾客送货清单上签名,报制造部相关人员。

顾客提供的物料如有损坏、遗失或不适用时,制造部通知营销部,由营销部及时通知顾客并加以处理。

顾客提供的物料,其保存、维护、发放按照《仓储管理规定》执行

顾客提供的计量器具由品质部进行检定确认、发放登记和维护管理,按照《监视和设备的控制程序》执行。顾客财产使用注意

顾客财产必须按顾客指定的用途使用,未经顾客允许不得擅自挪作它用或处理。顾客的知识产权如图样、标准、样件、规范等,必须严格保密,未经顾客同意,不得进行扩散。

7.5.5产品防护:

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辅料

范围:自产品进厂直至交付地。

方法:标识要求,搬运要求,包装(包装物及作业指导),储存(条件,手续),保护手段。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目的是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装置的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

7.6.1试用范围:

A、用于产品特性测量的(尺,检具)

B、用于产品性能试验的(拉力机)

C、用于产品理化分析的(天平、仪器)

D、用于特殊工序工艺参数监测的(各类仪表)

1、装置失效后,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并对已测产品进行处置(隔离,追

踪,再测量)

2、软件用于监测,应确认(初次使用,必要时再确认)。方法(产品检验,

对比等)

7.6.2实验室要求

A、范围:材料性能试验,产品性能试验,组分分析,监测装置校准

B、控制要求:

----制定实验室工作程序,包括(传递,反馈、记录等)

----人员资格认定

----产品试验的具体实验,及能力的确认(可采用认可的方式)

----试验结果的评审

7.6.3确认外委实验室范围,并认可(顾客及国家)(提供资格证明)

7.6.4各部门计量管理员负责对本公司的测量设备(器具)建立台帐、编号;负

责确定测量设备的检定周期,编制周期检定计划并对测量设备进行管理。

采购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购置。

7.6.5工作程序

7.6.5.1 测量设备(器具)的分类:

7.6.5.1.1 A类测量设备

A类测量设备,应符合下列情况:

a)公司用于量值传递的测量设备(器具);

b)凡用于公司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的测量设备(器具);

用于产品关键参数的质量检验和工艺过程中关键参数的控制用测量设备(器具);

使用率高,而量值可靠性差的计量器具。

7.6.5.1.2 B类测量设备(器具)

B类测量设备(器具),应符合下列情况:

a)工艺过程中非关键参数控制用的测量设备(器具);

b)产品质量的一般参数检验用的测量设备(器具);

c)一般原材料、元器件、外协外购件的质量验收用的测量设备(器具);

d)用于企业内部核算的能源、物资管理用测量设备(器具)。

7.6.5.1.3 C类测量设备(器具)

列入C类测量设备(器具),可不建立测量设备台帐,不进行周期检定,只

在投用前进行一次性检定或验收,可不在测量设备上做标识。

C类测量设备(器具),应符合下列情况:

a)生产工艺过程、经营管理、能源管理中在生产线或设备装置上固定安装的,不易拆卸而又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测量设备(器具);

b)测量设备(器具)性能稳定可靠,而使用又不频繁的测量设备(器具);

c)低值易耗的非强检测量器具;

d)实行有效期管理,不必进行周期检定管理的标准物质。

7.6.5.2 新进测量设备(器具)的控制

7.6.5.2.1 根据所需测量的能力和测量要求,所需部门填写《计量器具购置申

请单》,经公司经理,集团计量室、审计部负责人批准后,由采购部门

实施购置。

7.6.5.2.2 申请单的内容包括:

a)购买的理由。

b)测量设备(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

c)其他

7.6.5.2.3 采购部门在采购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a)测量器具制造商是否取得了国家计量管理部门的认证许可;

b)测量器具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计量单位;

c)测量范围、精度等级是否符合本公司产品或有关规定要求;

d)为方便检修,以就近原则进行采购。

7.6.5.2.4 新购置的测量设备(器具)到厂后,委托集团计量室进行检定,合

格者办理入库手续,不合者退回供货单位。

7.6.5.2.5 测量设备(器具)的领用

使用部门填写《领料单》,经分管厂长签字后,从保管处领取。部门计量管理人员对该测量设备(器具)登入《测量设备(器具)台帐》,并编制检定周期。

7.6.5.3 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

7.6.5.3.1 各部门计量管理人员根据测量设备(器具)的检定周期编制周期检定计划,按计划委托集团公司计量室检定或校准,计量室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和属于国家强检的测量设备,经公司经理批准后,由集团公司计量室委托法定计量单位检定或校准。

7.6.5.3.2各部门计量管理员根据测集团公司计量室量器具或法定计量位

出检的检定合格证书,在测量器具上贴上“合格”标签。对不便贴标签者,只保存检定合格证书.

7.6.5.3.3 检定后判定为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执行本程序5.5执行.

7.6.5.4 测量设备(器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7.6.5.4.1使用者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检测设备/仪器,确保设备/仪器的监

视和测量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7.6.5.4.2 在使用测量设备(器具)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是否在校

准有效期内,超过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7.6.5.4.3 使用者在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

损坏或失效。

7.6.5.4.4发现测量设备(器具)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工作,及时报告

卫检科,卫检科应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的产品的流向,再评价以往的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对出现的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卫检科对测量设备(器具)故障进行分析,并按

本程序中 7.6.5.5的规定进行修理。

7.6.5.5 测量设备(器具)的修理

7.6.5.5.1 测量设备(器具)失准或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委托集团计量

室进行修理;若集团计量室无能力修理,报公司经理批准后,由委托集

团计量室送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或制造厂家进行修理,填写《测量设备(器

具)修理记录》,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修。

7.6.5.5.2 经修理后的测量设备/仪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a)经修理不能恢复原有精度,可降级使用,但必须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b)对不能修复的测量设备(器具),按本程序7.6.5.6的有关规定执行。

7.6.5.5.3 对修理后的测量设备(器具)应重新进行校准。

7.6.5.6 测量设备(器具)的报废

7.6.5.6.1 正常磨损无修复价值的测量器具。

a)一般测量器具由检定人员填写《测量设备(器具)报废单》,办理报

废手续。

b)大型或精密测量器具报废,根据检定人员填写的《测量设备(器具)

报废单》,由集团发展部核实确认、报公司分管副总或总经理签批

后,办理报废手续。

7.6.5.6.2 过失损坏需报废的测量器具,使用单位填写《测量设备(器具)

报废单》,经部门计量管理人员核实、公司经理签批后办理报废手

续,并对过失单位进行适当的处罚。

7.6.5.6.3 经批准报废的测量设备(器具)应在原台帐上注明“报废”字样。

7.6.5.7 测量设备(器具)的调转

7.6.5.7.1 使用部门不得擅自调转测量设备(器具),当需调转时,使用部门必须办理调转手续,并在申请中说明调转的原因,由部门计量管理人员组织调转。

7.6.5.7.2 测量设备(器具)的使用人因岗位变动或调离时,必须到部门计量管理员办理所用测量设备(器具)的移交手续,对于集体使用的测量设备(器具),其负责人因岗位变动或调离时,由使用部门重新确认负责人,并通知部门计量管理人员。

7.6.5.8 测量器具的封存或启用

7.6.5.8.1当测量设备(器具)由于某种原因预计一年内不使用时,由使用单位

提出封存申请,经部门计量管理人员核实批准后办理封存手续。封存的测

量设备(器具)停止周期检定,收回合格证,并在台帐中注明“封存”字样。

7.6.5.8.2封存期间测量设备(器具)能够收回的,由部门计量管理人员负责收

回,并隔离保管,不能收回的在现场就地封存并作出明显的“封存”标识。

7.6.5.8.3测量设备在封存期间,要妥善保管,每季度进行一次保养检查,

保证测量器具完好。

7.6.5.8.4需启用被封存的测量设备(器具)时,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部门

计量管理员批准后办理启用手续,使用前必须检定合格并编入周期检定计划。

7.6.5.9 测量设备(器具)的编号

7.6.5.9.1 编号方法

FX— X—XXX

表示测量设备(器具)的编号

表示测量设备(器具)的特征

吉林长春—海宜佳集团

7.6.5.9.2 公司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器具)必须进行统一的编号,无公司编号的

测量设备(器具)不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一经发现立即扣留,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

7.6.5.9.3每个测量设备(器具)只有一个编号,报废后以旧换新的测量器具可

按原编号,报废的测量设备(器具)不得流入现场使用。

7.6.5.9.4 测量设备(器具)的编号由部门计量管理员负责,其他单位不得自行编号。

7.6.5.10 质量记录的控制

对测量设备控制过程形成的质量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执行。7.6.6. 质量记录

7.6.6.1 《测量设备(器具)购置申请单》

7.6.6.2 《测量设备(器具)台帐》(可分类建立台帐)

7.6.6.3 《测量设备(器具)检定证书》

7.6.6.4 《测量设备(器具)送检单》

7.6.6.5 《测量设备(器具)修理记录》

7.6.6.6 《测量设备(器具)封存启用申请表》

7.6.6.7 《测量设备(器具)报废(遗失)单》

7.6.6.8 《测量设备(器具)调转单》

7.7支持性文件

GB/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Q/BFB4.2.3-01-2003 《文件控制程序》

Q/BFB4.2.4-01-2003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BFG-001-2003 《人事管理制度》

Q/BFB6.2.2-01-2003 《员工培训控制程序》

Q/BFB7.2.2-01-2003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Q/BFB7.2.3-01-2003 《售后服务控制程序》

Q/HDB7.3-01-2003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Q/BFB7.3-01-2003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Q/BFB7.3-02-2003 《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控制程序》

Q/BFB7.3-03-2003 《设计和开发更改控制程序》

Q/BFB7.4-01-2003 《采购控制程序》

Q/BFB7.4-02-2003 《合格供方评定选择控制程序》

Q/BFB7.5-01-2003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Q/BFB7.5.3-01-2003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Q/BFB7.5.5-01-2003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Q/BFB7.6-01-2003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Q/BFB7.5.3-02-2003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

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各工序的工艺参数、人员职责、设备、材料、测试方法和环境管理等的全过程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运营部负责依客户订单情况下达生产任务,技术开发部进行工艺和工序控制,确保作业现场基础设施适用和工作环境良好。 3.2 各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各种设备的《作业指导书》、《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和安全规程。教育员工文明生产,确保完成生产任务和产品质量、环境质量符合要求;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 3.3 人力资源部负责生产过程人力资源的配备、必要的培训和工作环境、清洁管理;财务部负责财力的提供和保障。 3.4 市场营销部依据市场需求,与各车间协调做好产品交接和保管;供应配套部、生产运营部适时做好原料供给和产品交付;市场营销部与品质保证部配合做好售后服务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计划管理 为顺利实现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为使生产过程控制得以顺利展开,应根据本公司不同的分类要求确立各项管理计划。就每一年度而言,这些计划中与质量管理相关的项目应包括: 1)物资采购计划; 2)设备定期检修计划; 3)设备的备品、备件计划; 4)计量、检测仪器仪表的周期检定计划; 5)员工培训计划; 6) 内部审核计划; 7) 对重点供应商的质量跟踪审核计划; 8) 管理评审计划; 9)经营销售计划。 4.2 生产计划控制 4.2.1 生产合同一旦成立,计划员即应根据合同要求下达生产计划排程。各车间即应对生产能力进行分析并安排生产计划,就选料、下料、设备、人力等资源措施作出妥善安排。老产品依据工艺卡执行;新产品则根据新编工艺和样品执行。 4.2.2 生产能力分析

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流程步骤

产品开发的过程是一系列活动的整合。这一整合包括了从最初的产品外观构想,到市场分析定位、市场开发、技术实现、研发生产计划以及确保各项计划有效落实的设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成功的产品开发离不开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团队应有一份设计任务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所有团队成员更应进一步找出与任务说明书有关的全部问题。只有这样,一个团队才能建立起任务说明书所反映的共同目标。 编制产品任务书时,应占有大量的技术资料,并通过分析对比,确定先进、合理、完整的结构。其资料来源有产品样本、说明书、图样、技术报告、图书、期刊及经验等。此外,设计者还可以到生产现场调研取得第一手材料。有时用户也能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因为用户是产品的使用者,最熟悉产品的优、缺点,所以,认真听取用户对产品在使用性能上的意见,设计者就能够对现有的同类型产品进行正确的分析、比较和必要的实验,从而获得最佳参数,为编制技术任务书做好准备。 一.设计任务书有以下几个项目组成: ①产品的用途及适用范围 产品的用途是指主要用途及其他用途;使用范围应说明使用地区、使用部门、工作条件和其他特殊要求等。 ②制造该产品的理由 包括说明以前有无其他同类产品,如果已有这类产品,为什么满足不了用户要求,存在什么缺点,现在是否继续生产。此外,还要说明设计的新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重要性及有无发展前途。 ③详细分析国内外较好的同类产品的结构特性。 这是技术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必须说明对这类产品应作哪些分析比较,包括这类产品的结构和部件可能有哪些不同的方案,应采用何种方案,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案等。在比较分析时应注意:①比较对象必须是类型相同、规格相似的产品,即用途和使用范围相同或相似;②应选择先进产品比较;③对产品结构和性能优、缺点的分析,应从使用、制造、维修等方面全面考虑;④对比的数据、资料应全面、可靠,先从整体比较,再到部件比较;⑤应计算比较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作为分析的依据。经过分析比较后,选择并确定产品的结构。 ④详细说明产品的各种特征并附初步总图 除说明产品特征外,还应说明应用了哪些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合理化建议,这类产品的发展趋向、使用部门、在技术上有何新的发展和要求等。

关于功能安全编程的软件实现方法

关于功能安全编程的软件实现方法 Author: Zhanzr21 @ 21ic BBS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其实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很重要但相互独立.在汽车电子设计中,两个安全都很重要,但是功能安全往往涉及到很严重的事故,所以显得更为重要. 功能安全-一般使用Safety这个词 信息安全-使用这个词:Security 但是到了中文两者都是安全,本文只涉及到功能安全,也就是前者Safety. 关于功能安全,业界一直在积极研究与推行相关标准.比如IEC,VDE.应该说功能安全的研究与发展永远不会停止,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够达到百分百的绝对安全标准. 功能安全与EMC测试联系较为紧密,因为电磁辐射会影响其他部件或者使用者的健康,而如何防范EMC噪音也是评价功能安全的一项指标. 兼容IEC,VDE的标准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是一个非营利,非政府的标准制定组织.IEC制定的标准主要关注安全,性能,环保,电气能效与再生能力.IEC与ISO和ITU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制定的标准不仅包括对硬件的规定也有软件方面的.另外这些标准一般会根据应用场景细化为若干子标准. 除了老资格,国际化的IEC之外,这个领域中比较知名的,认可度较高还有德国的VDE,英国的IET,美国的IEEE.其中VDE还包括一个测试与认证机构专注于软件功能安全方面的前沿性研究.该机构属于德国的国家注册的认证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给各家电子制品厂商提供标准符合与质量检验服务. IEC的标准中最为人熟知的是IEC 60335-1.这个标准主要覆盖家用或类似场合的电子制品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规范.其原则:被测品应该在各种元器件失效的情况下保持安全.从此标准的角度观察,微控制器(MCU)也属于众多器件之一.如果电子器件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安全性,那么在连续的两次失效后该制品依然能够保持安全.这意味着该制品必须在微控制器不工作(正在复位或者运行异常)且硬件发生失效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安全. 如果安全取决于软件,那么软件被当做第二次失效来考虑.该标准规定了三种软件的安全类型: Class A: 安全根本不取决于软件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1、目的: 确保组织为策划产品实现所需之过程控制。 2、范围: 适用于产品从接受审查(评审)至交付后及服务等过程之管制。 3、权责: 3.1产品审查:市场部、工程部、品质部、资材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 3.2样品确认:工程部、生产部、品质部 3.3产量及生产管理:生产部 3.4交付与仓储管管理:资材部 3.5售后服务:市场部、品质部 3.6资源提供:总经理 3.7数据分析:品质部 4、定义:无 5、作业内容: 5.1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 5.1.1业务部跟单人员接获客户之相关订单信息后依据《顾客要求评审程 序》及相关信息对客户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传阅相关部门评审后并 将评审结果书面回馈给客户,并保存其相关记录。 5.1.2业务部跟单人员对顾客反馈的产品的信息或服务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反 馈相关部门。 5.1.3工程部依据顾客要求按《生产及服务过程控制程序》进行样品制作。 5.1.4必要时工程部制作样品放置于样品柜中供顾客选择参考。 5.1.5生产部依据《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制订产品及服务的【作业规 范】﹑【操作规范】等文件资料并在现场进行宣导周知。 5.1.6品质部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制订相关品质管理要求﹑品质目标 ﹑各项监控与测试﹑确认﹑验证等过程之【检验规范】并知会相关权 责部门。 5.1.7仓库依据《产品防护及管理程序》对产品进行仓储管理与交货作业的 管理。 5.1.8业务部跟单人员依据《顾客要求评审程序》﹑《客户满意度调查程 序》、进行客户意见调查与整理分析。

产品设计基本流程

产品设计流程 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流程时常被大家关注,合理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在大家把产品的功能和特性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开发和项目的管理至关重要,而产品的设计却往往被忽视,开发团队会为了那些晦涩难懂、令人费解的功能而夸夸其谈,复杂的产品特性通常会迫使产品团队放弃优雅简洁的设计,用户体验永远是可能是项目过程中最不重要的环节。如果你和你的团队希望重视产品的设计,就应该首先从团队架构和项目流程上来进行改造,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优先、用户至上。当然技术团队和产品开发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你需要将设计和开发的流程无缝的整合起来。 下面的团队架构和流程应该适用于各种产品、软件和网站的设计(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者不同的看法,可以直接留言或者邮件给我) 产品设计团队的六种逻辑角色 你也许不需要六个人来组成团队,但每个人的职能必须清晰。《》中关于“团队组织”的建议值得参考,他告诉你了在这个快速的软件开发时代如何去组建一个高效的产品团队。 业务负责人() 通常是你的、产品最初的策划人或者是整个产品的业务主管,他们会分析产品的市场、定位客户、定义品牌、提出想法,同时拿定主意,产品团队里面的万金油产品经理() 对产品负责的人,产品主管,他们会提出概念、收集确定需求、制定计划、控制进度并保障产品质量。在很多团队里面“业务负责人”和“产品经理”通常是同一个人。 产品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工业设计)(信息架构设计)。将这三种职能混合起来,因为他们并不能孤立存在,我们统称为产品设计。他们决定产品的所有功能细节,配合产品经理制作产品原型,与视觉设计师和用户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产品的详细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产品功能说明文档将由他们来跟踪完善。 视觉设计() 产品团队中最有艺术细胞的人,他们完成产品的外观和界面设计,是否好看由他们说了算,他们作为产品团队的艺术设计权威指导。 用户研究() 最接近用户并了解用户的人(不需要技术高手或者是逻辑人),他们从产品的原型阶段就介入,配合产品设计师们做典型用户分析和用户目标分析,并对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并制定最终的可用性测试计划。在很多产品团队里面,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用户研究通常会由一到两个人来担任,设计师会做用户研究,视觉设计是会做信息架构分析。 产品开发() 产品团队中的技术开发人员,网页制作或者程序开发,他们是产品的最终实现者,他们开发并进行单元测试,控制产品的最终品质。 产品从设计到发布的六个阶段 产品开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整个产品设计环节的最终实现部分,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它是一个把理想变成现实的神秘阶段

完整的新产品设计流程图

完整的新产品设计流程图 现在一些公司的需求还停留在视觉设计上,随着行业的发展,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用户体验,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我们整理了较为完整的新产品设计流程图,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关键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我们将在六个阶段根据需要提供产品物。 第一阶段:基础调研 竞争产品分析 寻找市场上的竞争产品,挑选若干代表性产品进行解剖分析。整理竞争产品的功能规格,分析规格代表的需求,用户资料和用户目标;分析竞争产品的

功能结构和交互设计,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解释其优缺点及其原因,成为我们产品设计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领域调研 结合上述分析基础和资料,纵观领域竞争格局、市场状况,利用网络论坛、关键字搜索、访谈等各种手段获得更多用户反馈、观点、前瞻性需求。 产出物:对比分析文档和领域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产品分析 产品定位 分析产品推出的意义和重点关注的方面,执行性评估,明确列出产品定位,通过讨论修缮取得决策层的认可; 用户定位及分析: 结合竞争产品的分析资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获得对目标用户在概念层面的认识;通过用户调研手段(如观察、访谈, 焦点小组等), 了解用户及其使用场景,包括用户心理行为模式,为后继设计提供良好基础。 产品概述 以最简短的文字,向用户清晰、重点突出的介绍产品; 功能需求规格整理 归纳关键功能,结合竞争产品规格整理的认识,从逻辑上梳理需求规格,重在逻辑关系清楚、组织和层级关系清晰。划定项目(设计和研发)工作内容; 产出物:用户分析文档和产品概述、功能规格列表 第三阶段:交互设计(功能结构和交互流程设计) 产品概念模型分析 从产品功能逻辑入手,结合相关产品使用经验和对竞争产品的认识,及对用户的理解,设计概念模型,成为产品设计的基础框架; 功能结构图 在产品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丰富交互各部分,并清晰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 使用场景分析 模拟典型用户执行关键功能达到其目标的使用场景; 交互流程分析 模拟在上述产品框架之中,用户使用场景的关键操作过程(即鼠标点击步骤和屏幕引导路径);推敲调整,使其以最高效的方式交互。

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生产实现过程控制程序1 目的 对生产过程实施管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使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认证范围内的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 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负责公司产品生产管理的全面协调工作。负责本程序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负责对公司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负责公司生产车间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工作。负责下达年度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统计报表,随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和通报有关部门。 3.2 生产车间 负责执行生产过程管理,并结合生产特点,编制生产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实施;负责生产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认真填写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指导。 3.3 研究所、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 研究所提供产品实现所需的技术支持;物流部负责采购生产原材料等;仓储部负责保管原材料、成品等;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并对购进材料,产成品进行检验。 4 工作程序 4.1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见下页) 4.2 生产准备 4.2.1 研究所组织技术部门及有关业务人员根据合同设计文件进行图纸设计,设计绘制出技术图纸,列出合同工程的材料表。为生产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 4.2.2材料表交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生产车间各一份,仓储部对材料表进行再确认。所有图纸的发放、传递和保存依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实施。 4.2.3 对一般工程由生产部总监批准实施;对工期紧、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被公司列为重难点工程的合同,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组织生产。 4.2.4 生产车间要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配备必需的生产规范、生产工艺图纸等技术性文件和管理办法。 4.2.5 按生产设计要求,执行《设备管理办法》,使生产设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生产工具的使用执行《工具管理规定》。执行《模具管理办法》,保证模具的精度,满足生产需要。 4.2.6 物流部依照《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组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采购。 4.2.7 材料检验 4.2.7.1 质量部检验人员应对所有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行进货检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1.ID造型; a.ID草绘..... b.ID外形图...... c.MD外形图... 2.建模; a.资料核对............ b.绘制一个基本形状............ c.初步拆画零部件............ 1.ID造型; 一个完整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从ID造型开始的,收到客户的原始资料(可以是草图,也可以是文字说明),ID即开始外形的设计;ID绘制满足客户要求的外形图方案,交客户确认,逐步修改直至客户认同;也有的公司是ID绘制几种草案,由客户选定一种,ID再在此草案基础上绘制外形图;外形图的类型,可以是2D 的工程图,含必要的投影视图;也可以是JPG彩图;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需注名整体尺寸,至于表面工艺的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完整;外形图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以下简称MD)的了; 顺便提一下,如果客户的创意比较完整,有的公司就不用ID直接用MD做外形图; 如果产品对内部结构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公司在ID绘制外形图同时MD就要参与进来协助外形的调整; MD开始启动,先是资料核对,ID给MD的资料可以是JPG彩图,MD将彩图导入PROE后描线;ID给MD的资料还可以是IGES线画图,MD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后描线,这种方法精度较高;此外,如果是手机设计,还需要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方案,甚至实物; 2。建摸阶段, 以我的工作方法为例,MD根据ID提供的资料,先绘制一个基本形状(我习惯用BASE作为文件名);BASE就象大楼的基石,所有的表面元件都要以BASE的曲面作为参考依据; 所以MD做3D的BASE和ID做的有所不同,ID侧重造型,不必理会拔模角度,而MD不但要在BASE里做出拔模角度,还要清楚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建议结构部的同事之间做一下小范围的沟通,交换一下意见,以免走弯路; 具体做法是先导入ID提供的文件,要尊重ID的设计意图,不能随意更改; 描线,PROE是参数化的设计工具,描线的目的在于方便测量和修改; 绘制曲面,曲面要和实体尽量一致,也是后续拆图的依据,可以的话尽量整合成封闭曲面局部不顺畅的曲面还可以用曲面造型来修补; BASE完成,请ID确认一下,这一步不要省略. 建摸阶段第二步,在BASE的基础上取面,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拆分方式以ID的外形图为依据; 面/底壳,电池门只需做初步外形,里面掏完薄壳即可; 我做MP3,MP4的面/底壳壁厚取1.50mm,手机面/底壳壁厚取2.00mm,挂墙钟面/底壳壁厚取2.50mm,防水产品面/底壳壁厚可以取3.00mm; 另外面/底壳壁厚4.00mm的医疗器械我也做过,是客人担心强度一再坚持的,其实3.00mm 已经非常保险了,壁厚太厚很容易缩水,也容易产生内应力引起变形,担心强度不足完全 可以通过在内部拉加强筋解决,效果远好过单一的增加壁厚;

“ 功能安全产品实现技术“系列讲座 第2讲 功能安全与安全相关产品

PROCESS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Vol.34No.7July 2013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3-05-14三 作者谢亚莲(1966-),女,1991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可靠性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可靠性技术和功能安全技术的研究三 功能安全产品实现技术”系列讲座第2讲 功能安全与安全相关产品 Chapter Ⅱ Functional Safety and Safety?related Products 谢亚莲1,2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1,上海 200233;上海仪器仪表自控检验测试所功能安全中心2,上海 200233) 摘 要:介绍了引入功能安全的原因和功能安全的目的,以及危险二风险二安全功能二安全完整性和安全相关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三通过一个安全相关系统的实例,给出了几类安全相关产品确定安全功能和设定安全完整性目标值的方法;同时指出了执行机构和阀的特殊性,并针对这种特殊性,引入了部分行程测试这一解决方法三关键词:功能安全 危险 风险 安全功能 安全完整性等级中图分类号:TP202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The reasons for introducing functional safety and the purposes of functional safety ,as well as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among hazards ,risks ,safety function ,safety integrity ,and safety?related system are described.With a safety related system as practical example ,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safety functions and setting target values of safety integrity for several types of safety related products are given.In addition ,the particularities of the actuator and valve are pointed out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particularities ,the solution of partial stroke test is introduced. Keywords :Functional safety Hazard Risk Safety function Safety integrity level 0 引言 IEC 61508(GB /T 20438)是完整的二系统性的关于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的基础标准;以基于风险的方式确定E /E /PE 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要求规范;采用整体安全生命周期模型作为技术框架,系统地论述了为保证E /E /PE 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所需进行的活动三 本文通过对危险二风险二安全功能二安全完整性二安全相关系统二安全相关产品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介绍,有助于大家了解以下几个概念,即安全相关产品为什么要具有这样的安全功能,并达到这样的安全完整性与安全完整性等级三 1 功能安全 功能安全,首先是安全的概念,所谓安全就是不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这种风险是指由危险的发生而造 成的对人身健康的伤害二财产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三功能安全是属于受控装置(equipments under control,EUC)和EUC 控制系统的整体安全的一部分三用于避免使在爆炸气体中的设备成为潜在点燃源的安全装置,如处在爆炸气体中的笼型转子,当转子的温度超过某一限值,将会引起气体爆炸三要限制笼型转子的温升,采用一个依赖于电流的安全装置,即将测量转子的电流作为输入信号,当电流超过某一限定值,采取措施切断笼型转子的供电电源,从而防止爆炸危险的发生三这属于功能安全三采用风扇抽风强制降温的方式,也属于安全的一个例子,但它不能保证防止危险的发生,不属于功能安全三 由于EUC 和EUC 控制系统潜在的危险而导致风险的存在,从而引出了对功能安全的需求三功能安全的起因是危险和风险,功能安全的目的是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功能安全的实现是通过电气/电子/可编程安全相关系统(简称E /E /PE 安全相关系统)二其他技术安全相关系统和外部风险降低设施正确执行其功能三 功能安全的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三 2 9功能安全与安全相关产品 谢亚莲

关于功能安全编程的软件实现方法

Author: Zhanzr21 @ 21ic BBS 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其实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很重要但相互独立.在汽车电子设计中,两个安全都很重要,但是功能安全往往涉及到很严重的事故,所以显得更为重要. 功能安全-一般使用Safety这个词 信息安全-使用这个词:Security 但是到了中文两者都是安全,本文只涉及到功能安全,也就是前者Safety. 关于功能安全,业界一直在积极研究与推行相关标准.比如IEC,VDE.应该说功能安全的研究与发展永远不会停止,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够达到百分百的绝对安全标准. 功能安全与EMC测试联系较为紧密,因为电磁辐射会影响其他部件或者使用者的健康,而如何防范EMC噪音也是评价功能安全的一项指标. 兼容IEC,VDE的标准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是一个非营利,非政府的标准制定组织.IEC制定的标准主要关注安全,性能,环保,电气能效与再生能力.IEC与ISO和ITU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制定的标准不仅包括对硬件的规定也有软件方面的.另外这些标准一般会根据应用场景细化为若干子标准. 除了老资格,国际化的IEC之外,这个领域中比较知名的,认可度较高还有德国的VDE,英国的IET,美国的IEEE.其中VDE还包括一个测试与认证机构专注于软件功能安全方面的前沿性研究.该机构属于德国的国家注册的认证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给各家电子制品厂商提供标准符合与质量检验服务. IEC的标准中最为人熟知的是IEC 60335-1.这个标准主要覆盖家用或类似场合的电子制品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规范.其原则:被测品应该在各种元器件失效的情况下保持安全.从此标准的角度观察,微控制器(MCU)也属于众多器件之一.如果电子器件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安全性,那么在连续的两次失效后该制品依然能够保持安全.这意味着该制品必须在微控制器不工作(正在复位或者运行异常)且硬件发生失效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安全. 如果安全取决于软件,那么软件被当做第二次失效来考虑.该标准规定了三种软件的安全类型: Class A: 安全根本不取决于软件 Class B: 软件能够防范不安全的操作 Class C: 软件主动防范特殊危险

21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生产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实施管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规X 要求,使顾客满意。 2 适用X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认证X围内的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 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负责公司产品生产管理的全面协调工作。负责本程序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负责对公司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负责公司生产车间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工作。负责下达年度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统计报表,随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和通报有关部门。 3.2 生产车间 负责执行生产过程管理,并结合生产特点,编制生产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实施;负责生产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认真填写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指导。 3.3 研究所、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 研究所提供产品实现所需的技术支持;物流部负责采购生产原材料等;仓储部负责保管原材料、成品等;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并对购进材料,产成品进行检验。 4 工作程序 4.1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见下页) 4.2 生产准备 4.2.1 研究所组织技术部门及有关业务人员根据合同设计文件进行图纸设计,设计绘制出技术图纸,列出合同工程的材料表。为生产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 4.2.2材料表交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生产车间各一份,仓储部对材料表进行再确认。所有图纸的发放、传递和保存依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实施。 4.2.3 对一般工程由生产部总监批准实施;对工期紧、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被公司列为重难点工程的合同,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组织生产。 4.2.4 生产车间要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配备必需的生产规X、生产工艺图纸等技术性文件和管理办法。 4.2.5 按生产设计要求,执行《设备管理办法》,使生产设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生产工具的使用执行《工具管理规定》。执行《模具管理办法》,保证模具的精度,满足生产需要。 4.2.6 物流部依照《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组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采购。 4.2.7 材料检验 4.2.7.1 质量部检验人员应对所有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行进货检

产品实现的主要过程

产品实现的主要过程 公司主要业务活动为:医疗产品与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 一、业务过程质量计划的控制 a)建立/完善控制的流程,即由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实施、修订、控制的全过程; b)业务过程质量计划的内容可包括:项目概况/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组织结构、人员职责、职能分配/项目作业的策划与控制/业务过程出现各种异常如何处理等; c)项目作业的策划与控制包括;文件和技术资料/作业方案及作业方法/作业进度计划/主要技术措施、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现场准备/各类资源供应计划/项目作业检验标准、规范等。 二、顾客要求识别与合同评审控制 a)识别/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质量要求、价格要求、货期要求、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等;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法规等;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b)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要建立/完善评审的流程,即意向接收订单/合同—评审订单/合同—批准订单/合同—确认鉴定订单/合同—执行订单/合同,对全过程进行控制; c)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发生变更时要再进行评审。 三、顾客沟通控制 a)与顾客的有效沟通,要在适宜的阶段反复进行; b)作业前,对产品的信息进行沟通; c)作业中及作业后沟通的内容包括:问询订单/合同的处理,包括订单/合同要求的变更;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的接收与处理。 四、采购过程控制 a)建立/完善新的物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商选择、评价程序,即现场考查—(样品送检)—相关部门/人员评价—授权人批准—列入合格供应商;选择/评价的内容包括:经营范围及资质/供应能力/检测能力/信誉状况/物料外观、功能/材质证明文件/贮存保管能力/其他认为必要的条件; b)建立/完善现有主要物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商的定期评审的程序,定期评审的内容可包括:供应物料或外协加工的质量情况/履约情况/供应物料的使用效果/服务质量 c)建立供应商/外协加工商的档案资料,建立对供应商/外协加工商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科学选择、评估合格供应商/外协加工商,确保供应商/外协加工商提供的材料和加工符合质量要求。 d)采购计划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和生产进度计划编制物料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信息必须清晰,包括物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质量要求、数量、需用日期、供应商、产地、单价等,必要时应注明所需的技术标准;确定采购计划的编制、审批、批准、实施及进度跟踪的流程。 e)采购合同要求信息清晰:物料的名称、规格型号、单价、计量单位和数量,特殊要求的还应注明产地、生产人员资格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物料的质量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质量等级、包装要求、交付时间、地点、方式、验收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处理等,必要时还应注明适用的加工图纸和顾客确认的样品。采购合同的审核、批准的授权人要有明确的规定。 f)采购物料的验证是确保采购物料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手段,采购物料的验证包括文件验证和实物验证。

9.功能安全产品的设计流程

功能安全产品的设计流程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更多的舒适性和灵活性,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些好处背后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工业领域中让人引以为傲的高精密生产线,它们应当是易于使用,并能提供高度舒适和安全的操作性。 本文深切认为技术系统不应当为人们和环境带来超出允许风险范围的安全风险。完全没有风险是不现实的,所以风险可接受与否在于其严重程度。每个领域对可接受风险程度都有自己的定义,并使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对其进行衡量。对于电气和可编程系统来说,得益于一系列标准建立,由此形成了关于功能安全的共识。这些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但它们都基于由IEC61508标准派生出的安全理念。 图1:常见的功能安全标准概览 IEC61508标准覆盖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着重为系统中可能出现危险的部分制订了相关规范。该标准旨在提供从零开始设计系统的最安全方式。实现功能安全的普遍措施是添加额外的元器件,用于监控功能的正常运行以及在发生不正常的情况时对系统进行控制。这个理念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或过程工业领域中。 IEC61508标准定义了功能安全的操作模式:低要求操作模式、高要求操作模式和连续模式。操作模式则由每年对于安全功能的使用频率决定。 同时,针对功能安全领域中的标准控制功能的设计方法是可选的。IEC61508标准中定义的连续模式包含这些信息。 通常做法是从分析所有可能对系统产生影响的关键问题开始。所有被定位的问题必须使用参数进行衡量,如暴露时间、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脱离伤害的可能性。这是典型的风险分析措施,必须在没有额外电气保护系统的情况下对受控设备施行。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部分均必须使用该措施。凭借风险图,风险分析将提供要

产品实现的内容

1.组织的产品类型可以是硬件(如机器、汽车、服装等),可以是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化工原料等),也可以是软件(如计算机程序、 电子词典等)、服务(如商贸零售批发、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服务等),还可以是流程性材料(如液化气体等)。但一个组织的产品也可能既包含了硬件成分又包含了软件成分,如许多自动化生产设备,既有硬件设备又有控制软件;提供家用电器,往往必须有维修服务,而作为服务业的商贸零售,其商品大多是硬件。不同的产品由于其类型和复杂程度不同,其实现过程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ISO9001:2008标准允许在第7章中实施删减。 2.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和开发,是保证产品达到质量目标和要求的重要手段。 3.产品实现过程涉及产品、项目/订单或合同的策划、执行所有的有关过程,而产品实现的策划也涉及对质量管理所有过程的策划。 通常将组织的过程分为三类:MP管理过程(方针/目标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SP支持过程(采购、设备管理等)和COP顾客导向过程(包括标准第7章所涉及的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交付和运送等)。 4.组织无论提供哪类产品,都要对该类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即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如设计和开发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等)进行 策划,而组织针对某一特定的产品项目、合同或过程的策划,规定由谁以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就是针对该种产品项目、合同或过程的质量计划。通常,质量计划中的通用部份可直接引用手册、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 5.对产品实现的某一过程进行策划时,应与标准4.1节对同一过程的管理要求相一致。如标准8.2.4节的监视和测量,是依据7.1 节的策划安排进行的,而标准4.1节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这一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也同样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要求,这时标准7.1节及4.1节对同一过程的要求应一致。 6.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1)确定要实现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该目标属标准5.4.1节质量目标的一部分,可包括产品质量特性的目标值;该要求包 括应满足顾客、法律法规有组织自身的要求。 (2)针对要实现的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确定应建立的过程及文件和资源的需求,即识别并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 程,同时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设施,以确保产品的实现,确定需编制哪些文件(如程序和作业指导书),以确保过 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受控。 (3)确定为实现该产品所需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设计的验证、评审和确认、过程的确认、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产品或过程的监 视和测量(见标准8.2.3节、8.2.4节)以及各阶段产品的接收准则。 (4)建立能证明各产品实现过程和这些过程的结果(即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记录。 7.策划的输出形式可因组织的规模、产品的特点而异,可以是口头的形式,也可以是文件的形式,还可以是实物的形式。质量计划是 一种常见的输出形式。 8.标准7.3节的要求是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要求,但组织也可将7.3节的要求应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 1.组织只有充分了解与产品有关的全部要求后,才能做到通过满足要求而达到顾客满意。 2.需确定的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 (1)顾客明确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产品固有特性的要求(如使用性能、可靠性、电视机的分辨率等),对产品交付的要求(如交期、包装等),对产品支持方面的要求(如售后服务、回收或最终处置等)。这些要求通常是在招标书、合同、订单等 文件中明确规定,或以口头订单的方式得到规定。 (2)顾客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预期的用途所必然要包含的要求。如宇航员使用的太空笔的制造,也许在合同中顾客并未明确规定此产品将在失重环境中使用而只是说明产品将在空间站使用,则其已知特定的使用环境或已知 的预期用途要求,要求组织必须考虑在失重状态下如何实现顾客要求。 显然,相对与产品有关的其他方面的要求而言,顾客未明确规定的要求是最难全面识别的,可能需要通过市场调研、顾客满意度测评(含对产品的改进建议、顾客投诉及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竞争对手分析)等方式和渠道来获取相应的 信息。 (3)与产品有关的法律规定要求,包括环境、安全、健康等方面与产品及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法律规定要求(如餐饮业中冷食的制作要遵循的《食品卫生发》)。

功能安全 Functional Safety ISO26262-1

ISO 26262-1 词汇表 ISO26262是基于IEC61508标准演化而来的一项标准,旨在满足道路车辆电子电气系统领域的特定需求。 这种改编适用于由电子电气元件和软件组件组成的安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活动。 安全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一些新的功能,在驾驶员辅助、动力、车内动态控制和主动&被动安全系统等方面日益牵涉到越来越多的系统安全工程。这些功能的开发和集成会增加对安全系统开发流程、并证明所有合理的系统安全目标都得到满足的证据的需求程度。 随着技术复杂度、软件内容和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系统失效和随机硬件失效的风险也越来越大。ISO 26262会提供适当的要求和流程来避免这些风险。 系统安全是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来实现的,通过应用各种技术(例如机械、液压、气动、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并在开发过程的各个层面上应用。尽管ISO26262涉及到电子电气系统的功能安全,但是它也会提供其他系统常用安全技术的框架。ISO26262可以: a)提供车辆安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管理、开发、生产、操作、服务、报废); b)提供车辆专用的风险评估方法(ASIL,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s,汽车安全完 整性等级); c)使用ASIL评级提出可实施的功能安全需求,来避免不合理的剩余风险; d)向供应商提供功能安全需求。 功能安全受到开发流程(需求规范、设计、实现、集成、验证、确认和配置)、生产和服务流程、管理流程的影响。 安全问题与以功能为导向、以质量为导向的开发活动和工作产品交织在一起。ISO 26262阐述了开发活动和工作产品等安全相关的内容。

新产品上市步骤(史上最全版)

新产品上市步骤 成功新品上市第一步:发现市场机会 新产品的开发要有的放失,先创意新产品,然后给这个新产品找市场是赌博游戏式的做法,正确的思路是:先去分析市场,了解市场整体趋势、了解目标市场上的竞品有那些弱点可以利用,消费者还有那些需求没有满足、有没有还处于空白阶段的细分市场区格,最终通过理性的分析找到市场空档,把自己的产品根植于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成功新品上市第二步:新品概念的提出 市场机会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新产品概念的具体化(产品的克重、规格、价格、包装、诉求点等要素的初步确定)是为了锁定新市场机会,新品概念的提出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针对市场机会的量身订做。 成功新品上市的第三步:新品可行性评估 根据市场机会量身订做的新产品从逻辑上推断应该是可以成功上市的,但问题是这个新品的开发及上市本企业是否有实力去完成?上市这个产品所要求的生产设备、财务支持、必备销售网络等方面企业是否存在先天不足的障碍——市场上机会很多,但这个机会是不是属于你,还的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估。 成功新品上市第四步:新产品开发及准备 确认该新品上市切实可行后,就要马上行动,把停留在创意阶段的新产品概念(包括产品本身及产品的包装、广宣品等附属物)变成实物。生产车间试车出来的新品样品一定符合原始创意吗?很难讲,最妥当的方法是就拿试车样品的包装、口味、价格等要素去市场上做实物测试,一直测试到结果表明该产品在各方面符合原创意、符合市场机会、而且有市场优势为止。 成功新品上市第五步:新产品上市的计划与安排

新品开发及准备工作结束,接下来就面临着产品上市、广宣品及产品的批量生产、广告片完成、各项促销活动设计与执行等一系列问题,营销谋定而后动,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是新品上市成功的前提。 成功新品上市第六步:新产品上市计划执行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充足准备,新产品终于走上市场。所谓市场机会把握、新品概念提出及论证、新品开发准备、新品上市计划的拟订都是为了新品上市执行这临门一脚做服务。业务部门能否把上市计划执行到位、铺货能否迅速达标、促销资源能否有效利用直接决定着新品上市效果,市场成败在此一举! 成功新品上市第七步:上市后表现追踪 新品上市执行不应该是销售人员孤军作战,市场策划人员要为其“保驾护航”。从新品上市第一天起严密监控新品上市的销量、促销、铺货、价格等关键指标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改良方案,不断矫正新品上市计划中的不足之处,实现策划与执行的完美结合。 新品上市规范推进, 各项工作环环相扣、节节递进,最终新品上市完全在掌控之中,上市成功也变的更加理所当然 新品上市7步骤

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流程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流程 从一个项目提出到结束,按照ISO9001:2000的项目管理流程,大致有如下步骤: 1、产品立项报告 按照公司的管理流程,由公司有关人等都有可能提出《产品立项报告》,比如公司老总、市场部门、研发部门,一般是在公司组织的定期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经初步讨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之后,由公司领导提交到公司负责产品开发立项的部门,比如,总工办,然后,按照公司的管理流程,由该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讨论,最后指定某人进行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提交《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在《产品立项报告》中,初步描述该技术的国内、国外现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指定的某人提交《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会议上产品立项讨论通过,指定项目经理,对该产品提出《初步设计》。 在这里,要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控制:要求,新技术在产品中的使用比例不要超出30%。 如果这个产品大量使用新技术,那么,质量和进度往往不容易保证。 新技术,一般是需要先期做一些知识储备。使用太多的新技术推出的产品,一旦出现了不可控制的缺陷,将是灾难性的损失。 以上过程产生项目经理。以下步骤在项目经理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 3、初步设计 由项目经理负责编写。 在这里,要对成本、进度、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产生《初步设计》后,经讨论修改通过后,把《初步设计》提交给该项目的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分别提交《硬件详细设计》、《软件详细设计》和《结构详细设计》; 在初步设计中,指定该项目负责的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样机生产负责人、测试工程师等。 在初步设计中,由项目经理对项目总成本进行核算。 并由项目经理或者测试工程师产生《测试大纲》,由总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对《测试大纲》进行批准。 4、硬件详细设计

2017年新产品开发全套流程图方案图

2017年新产品开发全套流程(内部资料) 一、决策阶段 是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必要的先行试验,作出开发决策的工作阶段。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初期工作,对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包含下列程序。 (一)市场调查和预测 内容包括: 国外市场有无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 1、国内外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技术水平对比; 2、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价格及市场竞争能力等; 3、顾客对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使用意见和对新产品的要求; 4、提出新产品市场预测报告。 (二)技术调查 内容包括: 1. 国内外技术方针策略; 2. 过内外现有的技术现状,产品水平和发展趋势; 3. 专利情况及有关最新科研成果采用情况; 4. 功能分析; 5. 经济效果初步分析; 6. 对同类产品质量信息的分析、归纳; 7. 同类企业与本企业的现有技术条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特点; 8. 新产品的设想,包括产品性能(如环境条件、使用条件、有关标准、法规、可靠性、外观等),安装布局应执行的标准或法规等; 9. 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关键,根据需要提出攻关课题及检验大纲。 (三)先行试验

(四)可行性分析 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的可行性分析,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其内容: 1. 分析确定产品的总体方案; 2. 分析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含功能参数; 3. 提出攻关项目并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 4. 技术可行性(包括先行试验情况,技术先进性,结构,零部件的继承性分析); 5. 产品经济寿命期分析; 6. 分析提出产品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 7. 企业生产能力分析; 8. 经济效果分析: (1) 产品成本预测; (2) 产品利润预测。 (五)开发决策 1.对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技术文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报告及开发项目建议书一类文件。开发项目建议书内容: (1) 新产品开发项目(顾客需要、目标预期效果); (2) 市场、顾客调查结果(市场动向、预测需要量); (3) 技术调查结果(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分析); (4) 新产品基本构思和特点(初步设想、包括外观要求); (5) 开发方式(自行开发或需引进技术,确定先行研究的内容); (6) 必要的投资概算; (7) 可行性分析; (8) 销售设想(时间、数量、价格、利润)即竞争性分析。 2.厂长批准开发项目建议书,正式列入企业性产品开发计划。 二.计划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