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

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
优质课评选—未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材料

《家乡的发展变化》说课稿

山丹县清泉学校史禄

一、说教材: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的第一课时“家庭生活的变化”。本课以三个层面的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习,包括“家乡生活的变化”“家乡面貌的变化”“家乡人观念的变化”。这节课从最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入手,主要以“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在调查、访问家人,在图片、实物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认识到家乡今昔发展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立志勤奋学习,做出贡献的强烈情感。

我认为本课应着眼于“变化”二字,不能误读为“我的家乡”“爱家乡”,这原本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应着力于“体验”,而这一切的变化,并不是呈现或直接告诉他,而是引导他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的,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情感。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带领学生先对

- 1 -

文本研读领悟,再结合大量课外内容能给他们以启迪。

2、课程的特色: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直观的兴趣引导,还有抽象的探究引领。本课有些内容是从生活的角度来体现的,这对学生来说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但要让学生体会家乡的发展变化就需要教师更多的搜集资料加以整理、介绍。

二、说教学理念:

1.以教材为范本,依托学生的生活,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空间。

2.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参与热情,关注过程体验。

3.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紧密结合,引领学生自学学习、合作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编写意图与教学实际的需要,特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看看家乡的现在,了解家乡的过去,从而感受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与发展。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让学生通过调查、对比,来发现家乡的巨变,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 2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家乡的巨变中,从调查、访问、参观的活动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教学难点:体会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家庭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五、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a多媒体课件;b 反映家庭生活变化的图片资料;c反映家乡山丹城市面貌、环境等变化的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访问长辈,了解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的变化,并收集实物、图片等资料,完成《我家的生活变化对比表》。

六、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播放《大美山丹》视频短片。

2.同学们,看完短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也可以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我们的家乡。

【设计意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激情的开头,能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浓厚

- 3 -

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本节课开课教师通过播放《大美山丹》宣传片入手,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山丹来引入课题,通过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介绍,使学生置身于家乡山丹的美好情景中。通过欣赏怡人的风光、悠久的古迹、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形象,又进一步开启了学生的情感之窗,使学生入情入境,有了要急于抒发的情感,有了要急于表达的赞美,使课堂生机盎然,启动了学生的求知内驱动,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接受新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活动作好情感铺垫。

活动二:慧眼识金

依次出示山丹县城老照片,让学生了解老照片中描述的地方为山丹现在的具体位置。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一”的学习,使学生从了解了当今家乡的整体面貌与时代特征,然而,通过本环节,瞬间将学生带入到上世纪中叶的山丹,感触到了古老、落后的家乡面貌。这些内容是经过较为曲折的途径,花费大量的时间搜集、整理得来的,是学生从书本上轻易看不到的,所以当学生看到这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时,心中一定被深深地震撼和吸引。另外,选用的照片内容都是在当今能找到原型的建筑或地点,通过细心观察局部特征,学生是可以辨别出现在的地址,由此学生再一次将几十年前的山丹和现代山丹进行比对,明白家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过去相比的确发

- 4 -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一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忍不住对这巨大的变迁发出感叹。与此同时,教师顺其揭示课题,带领学生进入到本课内容的主题活动中去。所以,此环节对于其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活动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自己家庭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将变化说具体一点。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生事先了解到的知识且善于表达的天性,在老师语言的归纳引导下,让学生对家庭发展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条理更清晰。

活动四:听老师讲那过去的故事

教师课件出示反映过去生活各个方面的照片,师相机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经过大量搜集图片资料,挑选贴近儿童生活、浅显易于理解且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内容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以老师童年的回忆为主线,不失对过去生活的无限怀念和亲情的渗透。配乐、配词图片展示,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过去人们生活细节的同时,相机对学生进行珍惜当今幸福生活、艰苦朴素、不攀比浪费的情感教育,同样对于本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 5 -

活动五:交流合作,对比分析

1.学生自学课本54-59页内容,小组完成59页“过去和现在家庭生活对比表”,教师全班巡视,确定典型的资料进行展示。

2.你们通过对过去生活和现代生活的对比,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以小组内交流的形式,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打开学生心灵沟通的大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使他们乐于把自己课前作业的成果和自己家庭的变化介绍分享给小伙伴。在此基础上,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体现“以情激情”,自主认识的意图,这一环节有效发挥了教师的启迪、引导作用。

活动六:凝神聚力、境界提升

1.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确实感到家乡人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让我们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活动小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带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从票证的消失到市场的繁荣,这一切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体现了出来。

【设计意图】

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认识,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 6 -

- 7 -

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进而认识到今天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七:畅想未来,总结升华

1.我们的生活发展这么快,大家试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2.为了家乡的明天更美好,你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

3.播放歌曲《越来越好》结束课堂。

【设计意图】

品德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其归宿,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深化。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拓展升华,每位同学在参与畅想未来家乡的过程中,深化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家乡的发展变化

——家庭生活的变化

珍惜幸福生活

衣 食 住 行 用 改革开放 富民政策

本课板书设计巧妙利用“家庭生活发生变化”的五个关键词依次排开作为手指,党徽作为手心,与促使家乡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结合起来,形成一只大手的形状,意在表明:人民生活水平要取得进一步的提高,离不开双手的劳动与创造。板书设计寓意深刻,主旨鲜明,对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本着在情境中积淀情感体验,活动中引导情感体验,在交流中丰富情感的设计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力图在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轻松、自然、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1.教材与生活相融

回归学生生活是品德课标的基本价值取向,这节课从课前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到课上的交流,展示,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得到的“衣、食、住、行、用”。学生走进充盈着现实生活的课堂,交流展示着自己家庭发展变化的情况,让学习从教材走向学生的生活,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代化教材,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课堂上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相互碰撞,对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教育意义。

2.多元的课堂,多样的学习方法

- 8 -

课堂教学策略多样化,有活动、有小组合作、有交流感悟、有自主探究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辨,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知识灌输”“教材呈现”和“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真正成为触动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培养学生能力,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之学会学习。课程才真正成为促进其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 9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品德与社会《传递文明的纸》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寻根问祖”主题二“伟大的发明”课题一《传递文明的纸》。本单元让同学从现实生活中体验感受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了解纸的发明、制作过程和纸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蔡伦成功的原因以及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⑵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鞭策、鼓励学生,发扬古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2、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鞭策、鼓励学生,发扬古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学准备:(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容,加深体会,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 ⑴学生查阅与造纸术有关的资料

⑵学生体验活动时所需的各种材料,如:小块的石头、竹片、皮革、树叶、铅笔、钢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传递文明的纸》这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体验活动和思想交流等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深刻地意识到纸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感受认识到造纸术的伟大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设计理念 ㈠教学目标的确定: 针对《传递文明的纸》一课,“教师用书”中是这样表述教学目标的: 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 3、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我仔细分析这一教学目标,发现它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的。“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是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提出的。“讨论、探究、体验、对比、感悟、了解、认识”是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提出的。“感悟中国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结合新课改,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增强了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非常重要。只有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

各种活动中实现。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如在教学《腾飞的祖国》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播放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神五成功发射”等精彩的画面,激动人心的画面很快吸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此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内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 一、《课标》要求:健康、安全地生活: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愉快、积极地生活: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二、单元目标: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做家务的习惯。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体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单元内容: 主题一:我的家 主题二:我的事情我来做主题三:我为家庭添欢乐主题一我的家主题目标:1.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2. 使学生知道父母的一些基本情况。 活动准备:1.实物投影仪、电教设备、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好爸爸、坏爸爸》玩具兔。2.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纸、笔。 活动时间:2 课时主题活动过程:第一课时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课堂预设)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介绍自己的家 二、创造氛围,通过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兴趣,同时为学生示范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人。 三、我爱我的家人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人的具体情况,来激发他们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课堂总结 五、课外准备师:人人都有一个家,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吗?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吧! 师:在投影仪下教师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师:小朋友们,这是老师的全家福照片,我非常愿意把我的家人介绍给你们认识。我很爱我的家人,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快乐。师:你愿意把你幸福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大家吗? [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3—5 人] 师:在小朋友们刚才介绍家庭成员时应该先把长辈放在前面,然后再介绍晚辈。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朋友的家庭成员,知道了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或前后位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 学生之间交流,并互相认识家庭成员]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自己家人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吗?那就请你把家人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的情况3—5 人] 师:现在我们就请愿意介绍的同学带上他的照片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他的家人的情况。1.家庭情况我知道: 师:你对你的家庭了解有多少?对家里人的生日都了解吗? [ 学生互相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比比谁知道的多。] 2.我的家庭资料本:结合自己了解的家庭成员的情况,完成教科书第七页的内容。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课本第七页“家庭生日簿” 里填上自己家人的生日,拿出小剪刀把属于自己家人的属相剪下来,贴到生肖栏里[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我们都有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每个家庭成员为了全家的幸福也共同努力。回家收集一些家庭成员为自己的家庭付出努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讲一讲。 课堂检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课堂预设)二次备课 一、活动:“幸福的家”故事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诚实是金》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诚实是金》说课稿 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岗位的概念还是停留在有个与众不同的名称这个表面上,所以,我们利用救灾志愿者的故事图片来引出岗位的概念.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让学生明确寻找岗位的目的.在课前了解学生现状时发现,的确有部分学生找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为同学服务,而有的是为了管别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气等,所以,课中先组织大家讨论,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三种意见,这也是教材上所出现的,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讨论,缩小了讨论范围,使讨论的目的更明确.可是怎样化抽象的书面语为实际的理解,我们组织已经有岗位的学生来谈谈他们在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绍自己,有介绍同伴在已有岗位上工作中的闪光点.我们尝试引导学生来寻找岗位,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更加直接地体会岗位责任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与时俱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下面是一篇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诚实是金》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诚实是金》,我将从以下几 点开始说起。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暑假旅游的照片,以及西藏之行的录像为切入点,再让学交流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并把向有关的照片和纪念品展示出来。同学们的交流非常踊跃,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 了下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诚实是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课文分为四个部分:1、诚实守信。书中用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诚实做人的 原则。2、小洞不补,大洞难补。书中通过小刚贪小便宜的例子,让学 生认识到说谎成习惯后的危害性。3、诚实是金。课文通过列举的两组 内容,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都要坚守诚实的品质,帮助他们认识诚实 的重要性。4、“活动角”——模拟情境表演。书中安排了四个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感悟和体验,在活动中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民诚实的态度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成为 一个受人尊重和信任的人。本节课,我安排完成课文的前两个部分。 二、说目标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 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时 期竞争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下面笔者试图就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一、民主讨论法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二、故事讲解法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三、情景设计法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二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班集体 单元目标: 1、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的欢乐,体验融洽的同 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2、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能与同学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3、增强对集体的责任感。 单元内容: 主题一集体生活真愉快 主题二班集体真温暖 主题三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主题四我为集体添光彩 主题一集体生活真愉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各种方式介绍自己的朋友,讲述自己跟同学之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游戏交流绘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的欢乐。 【教学重点】:能够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学习、劳动、游戏。 【教学难点】:能通过活动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课前准备】:纸笔鼓接力棒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快两年了,在这个集体里,你们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我很高兴我也是你们的大朋友。今天,我们一起

来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吧! 二、猜朋友。 ⒈请学生以有趣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不要说出它的名字,请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⒉学生仔细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介绍。 ⒊以击鼓传花的形式轮流进行介绍。 三、大家一起玩。 ⒈指名说一说:和去年相比,你多了几个好朋友?他们都是谁?你们是怎样交上朋友的? 学生自主发言: 学生1:我和他是在一年级时就在一起学习。 学生2:他曾经在学习上帮助过我,我俩就成了好朋友。 学生3:我和他经常一起回家,所以就成了好朋友。 …… ⒉学生共同策划游戏的具体方案,如唱歌、跳舞、朗诵、绘画、讲故事、好朋友结伴赛跑等。 ①学生分组准备。如几个好朋友合作编儿歌;送给朋友一句真心话;为好朋友 画像;说出关于好朋友的最难忘、最开心或闹别扭的故事。 ②邀请同伴参加活动,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班集体召开联欢会,使学生体验与 更多的同学交往的乐趣,体验集体生活朋友多多、快乐多多的日子。 ⒊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离开班级的日子。 在讲述时,要求学生要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⒋“友情棒”接力赛。 好朋友之间组成一组,进行分组接力赛,也可以往返障碍跑等有趣形式进行。 四、好朋友悄悄话。 师: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什么悄悄话?现在对他说一说吧! 学生1:找到好朋友向他(她)说悄悄话,指出好朋友的不足。 学生2:向好朋友献上祝福。

小学思想品德 说课稿名师优秀资料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不胆小》这一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3册第二单元成长乐园中的第2课。这个单元是一个以成长快乐为主题的教育单元,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本课图文并茂,安排了:“说一说胆小的时候”、连环画“咕咚来了”、“辨一辨谁是勇敢者”、“勇敢者点子发布会”和“制作信心卡”五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正确认识勇敢,引导儿童体悟到成长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存在娇弱、胆小的性格特征,而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也在初步形成之中。他们很可能把鲁莽、逞强、蛮干等行为误认为是勇敢。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求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而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 2、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初步形成对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3、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教法: 现代思品教学研究证明: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因而,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讨论、讲故事、实践操作、小品表演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促使良好品质的形成。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观察和操作,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发表时间:2017-03-14T16:25:26.007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2月总第225期作者:魏玉斌 [导读] 由于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 山东省平度市旧店小学266700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力求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应对策略 一、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由于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品德与社会》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儿童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并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这些现象导致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上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应试教育氛围浓。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应对现状的基本策略 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门的教师从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工作;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让《品德与社会》课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2.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1)广阔的教学阵地。(2)交互的动态讨论。(3)多样的情景表演。 3.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理论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坚持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课内外结合,使《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严格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手段,必将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走进农村小学。

我的兴趣爱好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我的兴趣爱好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一、教材和学情 《我的兴趣爱好》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尝试自主学习》中的第7课,本单元阐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自主学习的培养,本课则着重于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它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知识,提高本领,发展智力,都是有好处的。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锻炼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但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三年级学生对接触到的更多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比较缺乏选择能力,对兴趣爱好的选择还处于从不稳定性向稳定性过渡的阶段。实际生活中,学生真正爱好的活动范围并不广泛,有局限性。所以根据这个现状,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本课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了解这些兴趣爱好对人成长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认知目标: 1、知道自己的学习兴趣所在。 2、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3、知道兴趣爱好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活动产生兴趣,并愿意持之以恒地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行为目标: 1、能选择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2、通过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三、教法 在本课中,我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去引导学生自身去参与、体验、感悟,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才能转化为外在的正确的道德行为。 1、媒体教学法。 运用这种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出示直观形象的物品,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说说自己喜欢的课程、小小辩论会、才艺展示会和过关游戏几个环节运用多媒体形、声、色的渲染,还有展示的学生作品,使得学生自然受到吸引,产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展示给学生的场景是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在课始,通过丹丹的兴趣展示,引导每个同学都来说说自己最喜欢学习什么课程,交流学习中的兴趣爱好。这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和启发。在“小小辩论会”中,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偏科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方法】 观察,访问,交流。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山和水、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打古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我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分享的快乐》 打古小学:邱贤方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本课的教学内容学分别是:我们班的“分享日”、活动天地、我们共享用和故事与思考。 1、我们班的“分享日”:从“分享别人的”和“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活动中,理解“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2、活动天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合作体验,分享快乐。 3、我们共享用: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加深对分享的理解。 4、故事与思考: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分享不仅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本课的四个内容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目标定为以下三个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从而乐于与他人分享。 四、教学措施: 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教学措施。 五、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准备,桂圆若干,多媒体课件,纸。 学生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孩子都是在活动中学习。因此,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每个环节主要采用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一)第一个环节是初步感受分享的快乐,导入新课。 主要采用了活动分桂圆(我把带来的桂圆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一开始就和学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同时,也可激发起学生

小学品德与社会《从我做起》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品德与社会《从我做起》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在教师招聘和资格证考试中,教学设计是试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试讲离不开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对教学设计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学设计到底应该包括哪些环节。 因此,今天教师之梦的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从我做起》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祖国,保护地球,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等。 【能力与方法目标】 能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出一份力。 【知识目标】 知道目前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并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能够为保护地球做的事情都有哪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明确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难点】 培养时时刻刻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故事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邮递员还是公司经理,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的故事。全城40%的交通都是由自行车承担的。 提问:为什么荷兰首都的居民都愿意以自行车来作为代步工具呢?它与私家汽车相比,会为城市带来哪些好处呢? (学生思考,代表发言) 小结: 因为自行车与汽车相比,不仅低碳环保,而且能减轻交通压力,并且也能让人们得到很好的身体锻炼。所以荷兰首都的居民愿意为了维护他们良好的居住环境而做出努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知道,保护地球应该从每个人做起。那作为中国小公民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小组讨论:争做环保小卫士 师:教师用ppt展示几组环境污染的图片(洗衣污水倒入河流、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雾霾天越来越多…)。 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如果派你去当环保小卫士,请你为这些环境问题出谋划策。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小组1:天气好的时候选择骑车上学,不让爸妈开车接送,为大气环境出一份力。 小组2:洗衣用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拖地等,不能直接倒入干净的河流中。 小组3: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不适用一次性塑料袋;不购买一次性筷子。 小结:大家出的主意都特别棒,看来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的确,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改变地球的现状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我们应该从小处着手,从自己做起。 (二)我与动物做朋友 视频播放:近期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中曲筱绡照顾流浪猫的短片。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然而,审视当前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以下现象:教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运用匪夷所思的活动材料,追求新奇震憾的活动效果。但学生在经历了五光十色的课堂旅程后,真正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品德与社会课是综合课程,尤其注重以活动为载体达成教学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相对于那些有明确知识点的学科来说,其有效性的追求更是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那么,如何加强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呢?我简单谈谈自己体会比较深刻的几点: 一、精选资源,提高投入与产出比。 从经济学理论来讲,对效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投入与产出比。如何在活动中实现时间、资源配置上效益的最大化?首先就要精选课程资源。有人说:课改前,课程就是整个世界;课改后,整个世界都是课程。这句话形象地刻划了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观念嬗变。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源、精选、善用无疑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有的老师选择了一段毛线上了一节《集体力量大》,孩子们尝试了毛线的几十种用途,一节课上毛线被反复使用,深刻地诠释了教学目标。还有用切苹果来体会淡水的稀缺,小组捏橡皮泥来领悟“竞争与合作”的真谛等等。以上这些活动资源看似十分常见,但却运用得恰到好处、别出心裁,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匠心独具。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能够充分用透、用好这些材料,在一堂课中不断反复、探究、拓展这些资源的深层次利用。恰似西方的回旋曲,主旋律在不同时段反复出现,却能呈现别样风情,逐渐升华主题。 二、主线简明,细节饱满。 有效的课堂有8字诀:“主线简单,细节饱满”。一节课如果安排5~6个活动,那绝对只能走马观花,一般只能安排3~4个环节。但如果只有粗线条的课堂设计,那么课堂肯定是肤浅、平庸的。温馨、感动将与之无缘。人说:滴水可藏海。的确,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巧妙的细节处理,绝对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例如有位教师上《我心中的那颗星》一课,她的细节处理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说课稿-虚心接受意见浙教版

浙教版思品课《虚心接受意见》说课稿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以毛主席所欣然接受秘书对他的意见,以及雷锋诚恳接受师傅师傅批评为例,展现了毛主席和雷锋在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时的虚心态度。通过这些事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当我们有了缺点和错误,别人向我们指出时,应该虚心接受并改正。由于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与人沟通,自尊心很强,当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或错误时,他会觉得没面子,因而难以接受或改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不断进步。 2、能力目标: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有了缺点和错误能承认并改正。 3、知识目标:知道虚心使人进步,在对待别人的意见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学重点:在别人向自己指出意见或批评时,能虚心接受并改正错误和缺点。 难点: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时,不能强辩或表示不满,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生活化、活动化”为本课的教学指导理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引导孩子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道德认识。课前,我引导孩子们搜集古今有关“虚心”的榜样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 下面,我重点讲讲预设教学流程,共由五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首先,我谈话导入,“同学们喜不看动画片,老师这儿有一个片子,想不想看?然后把课前用电脑制作成的动画片《我要的是葫芦》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不作任何评价。 喜欢看动画片是小学生的特点,上课时,我用动画形式引入故事,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变成动态的具体可感、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学生说一说,充分暴露出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做好铺垫。 活动二:学习榜样,初步体验 教师先进行这样的引导:“刚才,同学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有些同学提到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因为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心爱的葫芦枯死了。可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多么重要啊(板书课题) 然后引入课文的引言。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和提出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改正缺点和错误,能使我们进步。因此,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下面,老师让同学们听一故事,看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怎样对待别人的意见的。 首先,我用录音出示课文毛主席的“改得好!改得好!”这一故事,并借助课件,把课文内容由静态的转变成动态的,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学生听后思考:毛主席是怎样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作适当点拨。在这个问题上引导他们从毛主席的地位及态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使学生认识到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要能放得下架子。 接着,我又引出雷锋的故事,那么当一个人无意中出了错,别人的批评过于严厉了,我

小学品德与社会《江山多娇》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江山多娇》说课稿 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说课稿怎么写?下面以为例,为大家展幵 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 本课选用教材(追逐跑和投掷轻物),都是人最基本的活动方 式。教学以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充分和谐的活动中达到身心两健;同时本课力求从单纯技术教学向技能运用教学的转化,将教学内容有机融 合起来,充分运用情境引导和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陶冶情操,发扬精神,并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台匕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江山多娇》 《江山多娇》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九 州方圆》中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懂得千百年形成的具有特殊价值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从中激发学生热爱国 土的情感。 本学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 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

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 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使学生既学 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从 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我设计了两个小问题,第一题是直接或间接的给出圆心坐标 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 第二题是给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 学生熟练掌握圆心坐标、 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 面探究圆的切线问题作准备 “旅游”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而且大多学生都 有旅行经历。但学生对我们祖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甚少。 教学时我以自己亲历的西藏之行 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片欣赏中进入课文学习, 以激发学 生的情感。学习中,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身感 受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游览过的地方, 初步感受到我国旅游资源 的丰富。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我们伟大祖国 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 和半径,这两题比较简单, 可以安排学生口答完成, 目的是先让 为后

《一诺千金》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一诺千金》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一诺千金》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一诺千金》全文是围绕着做人要讲诚信来展开的。要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讲究诚信的故事,格言比比皆是,当今诚信又是社会呼吁的热点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诚信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所向往的是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 本课的教学我们预想分两课时完成,糜老师所执教的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书中的历史坊(一诺千金的故事),七色光(承诺的形式),金点子以及身边讲诚信的实例,我们期望在本课时教学中能达成 “1、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知道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诚信形式,愿意做诚信的小公民。”这三个目标。诚信格言的交流,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例,诚信所牵涉到的法律责任等内容,我们将放在第二课时重点学习。 今天,糜老师的课将带给我们几个亮点: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所做的一个说出真心话的承诺。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对现象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但是往往在教学中不善于说,不敢说,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就会针对此提出要求,相信大多数学生会愿意许下承诺,当教学结束之时,教师会让他们对于自己是否履行承诺给于一个评价,这样一个教学设计看似不起眼,

其实它不但保证了在课堂上孩子们能吐露真实的心声,展示真实的想法,更是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说到要做到的过程。 教学事例来源于学生生活,指导学生生活也是一个亮点。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和社会真实事件的教育价值,把社会基础知识教学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原则,我们也力图在这堂课上能有所体现。在各行各业都大力提倡诚信之风的今天,诚信的事例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很多的事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对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指导性也不强。于是,我们从小处着手,找到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为教学的内容。教学之初教师将会组织一个模拟的情景辨析,从学生的心态出发要不要还车钱展开辩论,让学生感受到讲诚信是一种做人的基本准则。生活中信守承诺的事例是学生感受最深的,也是受益良多的。在讲故事后设计一个学生交流的板块,把时空的距离在与学生生活拉近,学生可以在说一说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再现,激发起心中对诚信的向往。在指导践行时,将会出现了一些学生生活中常会面临的情景,请孩子们出出金点子,并且演一演,说一说补救的办法,这就是对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明确可以怎么做。 关注学生的年纪特点,采用适当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在备课之时特别关注的地方。我想四年级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思考往往也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他们在教学中也更向往与教师的平等地位。

全册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