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二力平衡(导学教案)

§12.6二力平衡(导学教案)
§12.6二力平衡(导学教案)

§12.5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实验器材】:木板、小车、钩码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教学难点】:●掌握力和运动相互关系及分析方法

●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导学引申、循环大课堂

【学生学法】: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各组交流结合教师精讲点评

【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景,引入课题:

【实验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二力平衡

二、进行新课

第一环节:基本知识点与方法指导

(一)目标自学:结合P41~43

⑴、学习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前提条件,及平衡力的条件。

2.初步掌握力和运动的关系。

⑵、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研究二力平衡的方法。

2.能理解和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3)、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难点:1.掌握力和运动相互关系及分析方法。

2.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知识理解与方法指导:(初中阶段运用)

该环节采取提出明确目标:

1、什么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我们称什么情况下的力叫平衡力;

3、平衡力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由小组讨论5min,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与老师的交流、精讲掌握基本实用方法。

1.同一直线上的合力: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的作用,这两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我们就说这个一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

①、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

大小:F=F1+F2

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②、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F1>F2):

大小:F=F1—F2

方向:与F1相同

2.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当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力就叫做平衡力。

书中所描述的平衡状态,就是运动状态不变的状态,也就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还可以总结得出: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其运动状态不变

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其必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

3.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区别就在于受力物是否是同一物体,如果是就是一对平衡力,反之就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课堂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为小组交流和教师精讲做好准备)

(二)展示与发现:

(1)、基本知识点:

1.判断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应该直接分析物体是否处于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状态。

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应该直接分析物体是否受到_________作用或_________。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物体上、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_而且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它受到的力是____________,且合力为_________。

(2)、课堂小结:(记忆或总结本节知识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

这一环节可采取学生课前进行目标自学,或者用新课进行前5~8min让学生自学。自学过程,学生根据目标独立思考后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本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理解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一、本学习过程采取小组讨论,自由(小组代表举手回答)展示上述几个成果或抽问部分小组,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或者,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根据答案进行小组讨论。

【课堂记录】:(记录实验中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为小组交流和教师精讲做好准备)

闪光点:

不足:

可补充的:

【导学—精讲点评】

该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学和分组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精讲点评。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来补充和相互校正,但一定要注重知识过手,最好不采取齐声回答的方式,让仍然有疑问的同学反馈出问题,教师根据反馈采取让掌握了的同学进行相互帮助,若有特别突出的问题:

如:1、研究二力平衡的方法是否有不足。

2、再一次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

直接点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指出方法: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

3、惯性现象的理解:

任何物体无论质量大小如何、形状如何、运动状态如何,都具有的性质:保持其原来运动状态不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如:踢出去的足球,为什么还能继续滚动?(因为它具有惯性)

既然具有惯性,为什么它的速度越来越慢并最终静止呢?(受到了阻力作用)其它问题:在课堂记录基础上收集和分析讲解

【第一环节小结】

该小结部分,主要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起到导的作用就行。

但与此同时必须规范结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生自学交流和教师精讲点评后,要求学生用3min左右的时间进行记忆、整理笔记。之后,进行课堂定时过手训练。

(三)、课堂定时过手练习:

在上述环节基础上,课堂进行三定过手练习

第二环节知识巩固与能力培养

(1)、本节目标:

1、巩固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相关知识:

2、掌握相关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堂定时训练与巩固:

1.重104 N的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3倍,则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_____。

2.起重机以2 m/s的速度匀速提起重物时,钢丝绳施加的拉力是6000 N.如果起重机改为3 m/s的速度匀速提起此重物,钢丝绳施加的拉力应为______N。

3.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103N的重物,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N;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5×103N;当物体以1.5m/s的初速度加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5×103N;当物体以1.5m/s的初速度减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5×103N,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5×103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吊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的电灯,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天花板的拉力

B.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电线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5.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6.图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图(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8.一人用大小为120N的水平力推着一木箱在水平地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箱重350N,那么木箱所受的阻力的大小为( )

A.470N B.350N C.230N D.120N

9.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0.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四)精讲归纳结论及经验总结:(方法体验与迁移应用)

1、各小组或部分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和分析解决的方法

2、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点评,并指出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学生自我思考和巩固。

如:

3、学生相互讨论并总结实验方法、规律以及得失。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⑴、预习目标:

1.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纤细那个。

⑵、课堂记忆与小结:

记忆本节课堂学到的知识,或者交流不太理解的地方,力求在本节课掌握。

【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课标要求 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本专题涉及如下条目: 2.2.5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4 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 课标解读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本专题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本条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认知性学习目标,具体说明如下: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中的“认识”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该条目处于“认识”水平。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要了解实验中让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发生改变,就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为此需要做好对比实验,需要准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根据控制变量的要求,小车刚进入水平面的速度必须相同,为此需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远。这样通过实验,使学生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设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到的阻力时,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不会停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要能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说明该规律适合于所有物体,具有普遍意义。“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现实中不存在,但物体在某个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是有的。“总保持”是指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物体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则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说明物体只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一种状态,究竟处于哪种状态,由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瞬时状态决定。由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知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的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需要明确,虽然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推理是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它以真实的科学实践为基础,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以正确的逻辑法则为依据,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地抽象分析。由于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它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 课题: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过程与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就称为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 (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5、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分析思路a、确定研究对象

b、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c、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d、根据已知条件和二力平衡条件的知识确定力的大小 例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1000N,你能说出他们受到的阻力吗? 练习:质量是0.5kg的灯泡悬挂在电线上静止不动,电线对灯的拉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受平衡力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2、跳伞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开始一段时间内速度越来越大,这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受到的空气阻力,当降落伞打开一段时间后,运动员匀速下降,匀速下降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受到的阻力。(填“大于”“小于”“等于”)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吊起重物在空中静止不动时,钢索的拉力是4×105N,若起重机以0.2m/s速度把重物匀速下落, 则钢索的拉力将() A.大于4×105N B.等于4×105N C.小于4×105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小结: 1、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板书设计:§6.3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导学案

第二节、二力平衡导学案 备课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总课时数 学习目标: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___________运动状态。但现实 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二、自主预习 1、学生看书完成预习检测 2、预习检测: (1)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把物体的这两种状态叫平衡状态. (2)若物体受到的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我们就说这几个 力,此时物体处于 . (3)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图1中,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的两个平衡力是和,若电灯的重力为5N,则 绳子对它的拉力为N;图2中,书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和,若书的重力为10N, 则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为N;图3中,若人和伞受到的总重力为 900N,则他们受到的阻力为N. 图1 图2 图3 三、合作学习 探究一、平衡力和平衡状态 看图并阅读课本20页完成: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这些物体虽然 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________,我们就说这几个力_________, 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包括状态和状态) 探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1、提出问题: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 2、做出猜想: 3、设计实验:如下图:让木块水平方向受两个力,当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观察二力的大小,方 向,作用点,从而确定二力平衡的条件。 4、进行实验: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 用线系住,并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可以认为两边的砝码盘所放砝码相同时,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相同,否则拉力大小不同. (1)要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时,应该选择图中的甲和对比;结论: 当桌面上木块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左右两个拉力大小。 (2)要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和对比; 当木块处于图丙位置,松开手,木块会转动,当小车静止时观察拉力的方向并且在。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受平衡力,相互平 衡的两个力满足的条件: 【例1】如图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探究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注意: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反过来,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例2】起重机吊拉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一、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总结物体二力平衡时的规律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实验 [教具和学具]: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挑战:任务一——你可以用笔尖顶起小鸟吗?(学生挑战成功) 师:同学们都成功啦,那现在加大难度,任务二——你可以在小鸟的嘴部用笔尖顶起小鸟吗?(学生挑战失败) 师:笔尖能否顶起小鸟,就是一个平衡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平衡的知识。板书标题二力平衡 二、平衡状态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张图片,你能否将它们分成两类?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类回答)引入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板书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师: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能否根据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分类呢?怎么分?(学生思考回答)一类:只受两个力两类各选一例,请二位学生画力的示意图(其他同学在自己书上画)另一类:受到四个力 3.师:刚才我们根据这四个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受力多少的不同进行了分类,那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特点呢?(引导学生它们都受到力的作用,都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板书:平衡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生活经验了解惯性,并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l.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 力.2.通过与生活中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 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 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一、重点 1、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延伸 3、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将物理知识回馈生活。 二、难点:

1、实验+推理的物理方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准备】 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滑滑板车,引出甲乙两方观点——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展现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的 三、新课教学 [师]回顾刚才的问题,很久很久以前对这一问题就有了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后来通过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提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阻力。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阻力对物体运动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介绍实验器材,学生自学导学案上的内容,将实验方法补充完整。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及从哪看出。 [师]简单点拨 [生]分小组开展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及结论填写。

《二力平衡》知识点总结

二力平衡知识点总结 一、情境导入 二、课堂探究 知识点1:力的平衡 阅读课本第20页,完成下列问题: 1.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处于_______状态。花瓶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桌面对花瓶的_______。 2.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处于___________状态。在竖直方向上,汽车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汽车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3.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受力的情况下,物体有时也会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 4.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这几个力叫_______力. 5.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 知识点2:二力平衡(活动3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___________。 举例:电梯受_______和向上的_______,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2.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猜想:二力平衡可能与作用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装置,木块与小车的质量相等,如图所示.____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小汽车放在(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个盘内砝码的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汽车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发现小车,这是由于小汽车所受的两个拉力F1和F2 。 (4)如果将小车从中间锯开,小车的两部分______________(能不能)平衡。 总结: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_________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知识点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和方向. (1)如图1所示,吊在空中重为5N的电灯,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_______N。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茶杯受到_________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3)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汽车受到的重力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或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图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9、1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二力平衡的现象,认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知道平衡状态的物理意义。 2.会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并能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预习过程】 1、分析课本图9-1中各个物体分别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和所处的状态 (a)静止在桌上的花瓶,受到和力,花瓶处于状态; (b)在青藏高原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受到、、和力,列车处于状态; (c)静止的叠石,受到和力,石块处于状态; (d)起重机匀速起吊的重物,受到和力,重物处于状态。 2、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简称。 【学习过程】 一.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 对图9-1四个物体所受的力和所处的状态的分析 小结:1、上述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平衡状态包括:和.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叫 . 2、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简称。 举出日常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有: 练一练:作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情况: 上图中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它们受到的都是平衡力,其中最简单的平衡力是:.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平衡力中最简单的情形就是二力平衡,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呢?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2、实验中从几方面去考虑相互平衡的二个力?应怎样控制? 。 3、实验中选择哪一种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来研究?为什么? 。 本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为何要用到滑轮?其作用是。 阅读课本实验方法,思考: 1.卡片受几个力的作用?卡片的重力为什么可以忽略不计? (画出力的示意图)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合集.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六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学习主题】二力平衡 【学习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六节的学习内容。本节教材分为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本章前两节已学习了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或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5、通过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对比“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5、6、7、8、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9、10检测目标4的达成。 (4).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3的达成。 (5).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5的达成。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学时认识惯性、用惯性解释简单的现象。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和两个方面。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3-5个象棋子塑料尺纸条硬币纸杯硬纸板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二、惯性 活动3: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并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初步认 识惯性 1.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立定跳远不如急行跳远跳的远 (2)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为什么很难立即停下来 2.观看老师演示图1和图2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1的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如何打击硬纸板 (2)在图2中,当小车碰到木块时,小车和车上的木块的 说明 从身边的简单现 象开始,让学 生大胆假设和 分析 在演示的同时注 意提醒学生注意 观察各部分运动 状态的变化

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填一填 填一填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或的性质。 2.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活动4:学生分组实验,利用自己带来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 来进一步认识惯性 1.利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5:观察下面的图片,增强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并回答问题1.观察图3中的两幅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教案 武进区三河口中学徐琴朱岳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团队精神。 二、教学用具: 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笔、橡皮泥、水杯两只、水、盐水、弹簧测力计、密度计.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2、演示实验:铅笔、小刀、和手指(三力平衡)。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新课教学 看图分析: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缓缓降落的神州飞船回收舱。 师:a、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 b、他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 师: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平衡力。师:以上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师: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提出问题]:二力平衡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家大胆的猜想。 [学生猜想]: 师:哪位同学猜想的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验证。[实验探究一]: 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示: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1)、使用在小卡片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_____ _____。(平衡/不平衡) 2)、使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_______ __。(平衡/不平衡) 3)、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结论]:(学生归纳出)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即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满足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实验探究二]:(学生实验) 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挂100g砝码,让弹簧测力计按下列要求运动,观察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受力情况。 1)、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

二力平衡学案

二力平衡学案 知识梳理: 1.识记: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 二力平衡: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同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理解:一对平衡力的特点共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向方向相反 等大大小相等 知识回顾: 1、力的三要素:、和。 2、力的作用效果:、。 3、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思考问题一: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物体一定不受力吗? 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本39~40页上半部分内容,填写下列问题: 1、物体处于或状态,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 举出周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找出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概念。 3、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自学反馈(一)二力平衡 1、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自由下落的苹果 B.加速上升的火箭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机车 2.处于下列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文具盒 B.加速下落的雨滴 C.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的人 D.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的汽车 思考问题二:一对平衡力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呢?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实验探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自学课本40页内容,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 1、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给左端增加一个钩码改变了 3、扭转物体改变了 4、从中间切开改变了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一对平衡力大小: 方向: 作用: 受力物体: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思考问题三:该研究对象只受了这两个力吗? (一)物体受多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 竖直方向上 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2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进行新课】 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7.5二力平衡 教案

第五节二力平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3).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过程与方法: 在解释二力平衡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 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 法教育;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 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能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受力的关系以及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课前准备】实验器材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___第25页至27页____部分,勾画重难点和疑点,完成课后练习及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2、【基础知识归纳】: 1) 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 3、【尝试练习】: 练习册第20页1.2.3.4.题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1)、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2、合作探究: 1)、理解二力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课本P25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实验探究》内的问题。 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即F合= 。 3、展示交流:分组展示 4、总结提升: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简称“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三)【拓展落实】 【当堂检测】1.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 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_状态,我 们就说__________。 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 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牛,方向是_______, 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 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 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 力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4、重2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用F=2N的力水平向右作用,使其匀速运动时,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判断下列哪个是一对平衡力,并说出你的理由。

苏科版第九章 第一节 二力平衡

鞍湖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教案主讲人:薛书连 课题: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和学具: 两端带有滑轮的木板、小车或卡片、细绳、钩码(3或4个相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放在地上的课桌、停在水面上的船、匀速下降的降落伞等物体各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进一步举出事例: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并引导学生分别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进行分析此时小汽车的受力情况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引导学生从电灯的静止状态、知道电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然后 进一步了解到其它的几个物体受到的力也是相互平衡的 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师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物体的平衡状态、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概念。 指出: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 2、演示课本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研究对象:木块的状态 (1)大小相等: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方向相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在同一直线上: 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 平衡力的合力为0 3、二力平衡的应用: 例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定)研究对象:电灯. (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 (判)运动状态:静止. (找)两个力的关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 例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 (1)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2)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3)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生活物理社会 三、小结 四、作业WWW 1、2、3 五、教后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的。它为后面学习测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专题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 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结论,请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四、教学资源准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331

个人复备 第九章第一节 二力平衡(第1课时) 【教学时间】_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以及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自主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观察与思考:课本P62中图9-1所示的物体各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分别 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阅读课本,完成下面填空: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 或 ,我们就说该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 、方向 且 在 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平衡。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概念 1.交流:【预习探学】第1题。让学生画出各个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个人复备 2.交流:【预习探学】第2(1)题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提出问题:符合什么条件的两个力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 2.猜想:结合图9-1中四个实例的分析,可知,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它们的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且在物体上。 3.设计实验: (1)由于决定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多个,因此必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2)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在实验中: ①如何改变两个拉力大小? ②如何让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如何让两个拉力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 推论:物体在平衡的两个力作用下,处于,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或不改变)若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 物体受到的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二力平衡》 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第1节二力平衡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学生参与画力的示意图,分析教材上的四个实例,引导学生自学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为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由三个图片引导学生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最后通过练习掌握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思路编排符合初中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其中通过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存空间探索的欲望。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最终由学生总结结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六二力平衡学案

六、二力平衡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一)【知识回顾】 举例说明惯性的利弊: (二)【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47-47 1.什么是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 2.平衡状态指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但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处于或状态。 3.平衡状态与力的平衡的关系 4. 什么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三)【合作交流】 .1.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联系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猜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设计实验: 讨论:(1)什么情况下左右两边的力平衡了? (2)怎样改变左右两边力的大小、方向、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平衡了。 2.判断下列哪些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 甲乙丙丁 3. 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A:例举生活中受二力而平衡例子。 B: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其中的一个力,则可求出另一个力。 例题:1、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一木箱,但没有推动,则与推力相平衡的力是,方向,大小是。 2、重50N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则重物所受阻力的大小是()

A.10N B.40N C.50N D.60N 讨论答疑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影响实验结论的因素是 2.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四)【当堂达标】 1、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体是() A、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B、正在刹车的汽车 C、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000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A.12000N B.6000N C.3000N D.无法判定 4、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5.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 C.因为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没有惯性 D.它不会自动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 的个数.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 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第27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让学生领略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施 钩码、细绳、小卡片、两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小剪刀、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a.停泊在水中的充气船。 b.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c.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d.静止在桌上的杯子。 2.教师:片中的充气船、飞机、运动员、大象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才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呢?

3.讨论并提出猜想。 4.师: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请你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力平衡)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平衡状态 其实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这涉及到力的平衡问题。物体虽然受到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板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板书)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1.探究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上台操作,台下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分四步进行) (1)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砝码多的一方运动。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静止不动(平衡状态)。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a.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大小相等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卡片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受力方向运动。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b.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方向相反才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卡片静止,用手旋转卡片至某一角度,使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可以看到:卡片旋转,不能平衡。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c.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剪刀把卡片剪成两块小卡片,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两卡片都不能静止。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d.“二力平衡”指的是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2.学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板书) 3.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哪两个力平衡。(教师把例子写在黑板上) 4.回放引入⑴中,请学生分析直升机跳伞员、充气船、运动员、杯子受到的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