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的含义英文中福利本意是“好的生活”、“安乐的人生之路”。welfare的词源well fare,fare有①车费、旅费②伙食、饮食③过日子、进步等,意味好伙食、饮食,好日子。

汉语中福利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生的美好生活状态,与福祉同义;

二是指某种生活上的利益。

社会福利的一般含义:人们幸福生活的状态及达到幸福生活的各种条件。

狭义的社会福利:对特殊社会人群的照顾(救助式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照顾(制度性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内涵与外延的演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是广义的。

社会福利制度是一定形态下的社会,根据有关社会福利思想和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剩余型社会福利以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行的《济贫法》为标志。政府只对特殊人群提供保障或照顾:严格的条件限制;耻辱印记;最低生活保障。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作用有限。

制度型社会福利政府承担全民社会福利的基本责任:全民性、普遍性、高层次性(体面的生存)

发展型社会福利主张社会福利与人的成长历程相对应,以激发人的发展能力为目标;把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投资和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国家与个人责任的结合;福利多元化。

1.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分为哪些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剩余型社会福利政府只对特殊人群提供保障或照顾:严格的条件限制;耻辱印记;最低生活保障。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作用有限。

制度型社会福利政府承担全民社会福利的基本责任:全民性、普遍性、高层次性(体面的生存)。

发展型社会福利主张社会福利与人的成长历程相对应,以激发人的发展能力为目标;把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投资和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国家与个人责任的结合;福利多元化。

2.现代社会福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社会福利对象的全民性

(3)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4)社会福利的非功利性与服务性

3.简述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物质福利——精神福利制度安排——理论与价值观的引导预防和保护——发展与提升

4.简述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将社会福利资源输送到需要者的手中。研究社会福利思想,将会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价值支持。

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理论导向作用:第一,社会福利思想解释社会福利的本质,建构福利哲学,形成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各种社会福利理论和流派。一种人类理想的表达。第二,揭示各种社会现象的福利本质与社会根源,规范社会福利实践,为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价值规范和行动原则。一种规范性社会理论。总之,社会福利思想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哲学基础。

5简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问题。

一、围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把社会福利当作实现人的权利的重要手段,以缩小贫富差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围绕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正义。社会福利何以可能?

三、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解决社会矛盾,哪一个是关键?

6简述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1993年劳动部课题组:社会保障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1运用所学知识,从社会福利角度谈谈你对当前社会中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

2从本门课程所学的知识当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位学者,阐述他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及对你的启示。

3从本门课程所学的知识当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流派,阐述其社会福利思想以及对你的启示。

4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对你有哪些启示?

1.中庸的美德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而是适中的道德品质,能控制人们的行为界限,唯此,社会才安定

2.哲学王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哲学王),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3.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4.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二、简答题

1.简述柏拉图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理论。.

A人有三种本性:理性、意志和情欲。这三种本性又都具有自己的美德:理性具有智慧,意志发展为勇敢,情欲则应节制。三者的层次不同,理性最高,意志其次,情欲最下。

B人性的这三种活动,产生出三个社会等级:治国者、武士、劳动者,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C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哲学王),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区别。

3.简述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共产主义的看法。

首先,他认为柏拉图把一切罪恶的根源归咎于私有财产制度是荒谬的,私有制不是万恶之源。实际上,所有这些罪恶都是导源于人类的罪恶本性。即使实行公产制度也无法为之补救。罪恶不是根源于制度,而是导源于人心。

其次,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私有制的合理性就在于它更符合人的本性和自然的意旨。实行产业私有,财物公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有产业,但财物的一部分给朋友,一部分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4.简要评价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1.哲学王的主张是性善的,这种性善论能否保证哲学王不会滥用自己的权力?通过哲学王内心的善性治理国家,有可能产生专制。

2.柏拉图看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但是没有看到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单在统治阶级内部实现男女平等,没有看到第三等级的男女平等,第三等级占社会上的大多数。站在贵族统治阶级立场,所谓的整体幸福的福利观实际上只是少数人的幸福。

三、论述题

1试论述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阶级结构人有三种本性:理性、意志和情欲。这三种本性又都具有自己的美德:理性具有智慧,意志发展为勇敢,情欲则应节制。三者的层次不同,理性最高,意志其次,情欲最下。

人性的这三种活动,产生出三个社会等级:治国者、武士、劳动者,分别代表智慧、勇敢欲望3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哲学王),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2.共产共妻制私有财产是国家一切灾祸的根源,理想社会应避免灾祸,实现共产制能消除私有制带来的罪恶,前两个等级应当将国家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让统治阶级过集体生活,增强彼此间的联系与合作)

3.统治阶级内部男女平等制度教育与职责上的平等。男女无很大差别,只是男子强壮些,女子柔弱些,妇女应当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鼓励女子走出家门,与男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女子也可以成为武士,在社会当中并不存在专属于女子或男子的职务,有才能的女子也可以担任高级职位。是继毕达哥拉斯之后又一位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家

4.教育是第一要务教育的作用仅次于共产制度,是治理社会的第一要务。一二等级实施高等教育,第三等级实施普通教育。

5.实行严格的社会控制

⑴人口控制:控制人口数量、实现人口的进化,鼓励体格健壮、德行高尚的男女生育,限制劣等男女的生育行为。禁止近亲结婚,限制年龄(女子20岁或20至40岁,男子30岁),选择适当的生育时间,实行小孩的体格检查制度和健康试验。

⑵控制人们的思想信仰:禁止靡靡之音与无神论思想。

⑶控制社会犯罪:尤其青少年犯罪,制定明确法律来处罚犯罪行为,但不连累家属。

6.国家规模要适度、贫富要均衡确定国家大小的标准:是否有利于统治,理想的人口规模为5040人。贫富不均是造成社会倒退的因素之一。造成贫富不均的根源:不良的教育,不公平的法律措施。

第三章

1.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英文:utopian socialism)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2.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1478年2月7日— 1535年7月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

1478年,莫尔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3.《乌托邦》

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注:最早的书名叫做“Nowhere”(《乌有乡》),1516 年在鲁文城出第一版时改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在书中着意描写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没有贫困、一切归全民所有、全体公民过着平等富足生活的完美的理想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蓝图。莫尔因此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乌托邦”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

莫尔是人类思想史上大胆抨击私有制的第一人。

4.《太阳城》

5.康帕内拉

6.梅叶

7.摩莱里

8.马布利

9.圣西门

克劳德·昂利·圣西门,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空想社会主义者。1760年10月17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贵族家庭,他早年曾以此为荣,并自豪地说:“我是查理大帝的后裔”。1825年5月19日死于巴黎

1802年,圣西门发表了第一本著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第一次提出阶级斗争的思想,初步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思想。

10实业制度

法郎吉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之为“实业制度”。所谓实业制度是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

12和谐制度

和谐制度是指克服文明制度中分散和不协调问题,实行联合协调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才能消除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保证人类的天然情欲得到自由和正常满足的社会制度。

13合作公社

合作公社不仅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新社会的基层组织。这是一个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福利社会。

14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15最低限度工资

政府对工资的规定,要考虑劳动者为“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等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是一个规律。

16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基础,从趋乐避苦的人性假设出发,

阐述了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幸福观和功利主义福利观,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影响深远。

17边沁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律思想家,毕生致力于英国的法律改革事业,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

代表作:《政府片论》《为高利贷辩护》、《道德和立法原理引论》

18两种生产19马克思20恩格斯21约翰·穆勒22西斯蒙第

23大卫·李嘉图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24马尔萨斯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年2月13日-1834年12月23日),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1789年,《人口论》匿名出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5预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虑到无力负担家庭而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马尔萨斯反对堕胎和避孕)。

26积极抑制起决定作用,即战争、瘟疫、繁重劳动、贫困、饥荒等等,灾难会缩短生命,恢复被破坏的平衡。

27亚当·斯密28趋乐避苦原则29功利原则30《自然法典》31工业革命

二、简答题

1.简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1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是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阶段。最早发生和完成于英国。

2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困、童工和女工问题、工厂工作条件问题、住房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

三、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英国、德国、瑞典、美国。

7.简述傅立叶的和谐制度的主要内容。

⑴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

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是 "法朗吉",亦称法伦斯泰尔,源于希腊语 "队伍"一词,意指 "古希腊步兵的方阵",引中为“内部团结一致的整体" ,实际是一种从生产到消费涉及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协作组织。

法朗吉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各种工业只是农业的辅助或副业。

资金来源:资本家入股,农民劳作。从这一点看,傅里叶并没有否认资本主义私有制,允许追逐利润,与“和谐制度”相悖。同时,劳动是个人爱好并非强迫或单纯为了利润的观点违背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⑵和谐制度的劳动和分配原则

人人自愿劳动和“按比例分配”是和谐制度劳动和分配的基本原则。

法朗吉的全部劳动收入分配给成员,但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分配,而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资本和才能“按比例分配”或“均衡分配”。允许资本进入,可以确保法郎吉每个成员最低生活水平高于文明制度下的公民最低生活水平。

⑶和谐制度下,家庭失去了经济单位意义,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与男子平等劳动;男女婚姻建立在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注重教育,使得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局限性:1.任然保留了富人的种种特权。2.收入分配以财产的不平等作为前提。

3.实现和谐制度的途径上,鼓吹阶级合作,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8.简述欧文的合作公社理论。

合作公社不仅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新社会的基层组织。这是一个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福利社会。

1、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践“和谐公社”的前提

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公社成员和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的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而不在出于利润。除生活必需品为个人拥有外,其他物品都归公社所有。

2、一个农、工、商、学相结合的大家庭组织

合作公社应当确定合理的规模,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能力、特长有效地组织劳动。不是单纯普遍劳动,而是自愿劳动。阶级大融合,无阶级差别,无利润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资本家经济利益

3、产品丰富,实行按需分配

公社成员将通过简易、正常、健康和合理的工作,生产出满足其消费欲望还有余的为数极多的剩余产品。公社内部没有了商品、交换;各公社之间因自然条件和生产状况不同,其剩余产品可互相交换。

4、重视文化、道德教育的发展

未来社会的成员,必将是在德、智、体、劳、行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新人。实现目标,就要全面贯彻公社的教育制度。公社制度具有普遍的民主精神,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

评价他的学说比圣西门、傅立叶更加进步。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行产品的按需分配,不仅是他提出的理论主张,更是他的共产主义实验区的实践准则。

反对阶级斗争的暴力革命,拒绝一切革命行动。

宣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可以合作,幻想以和平改良的方式建设理想社会,具有空想性。

9.如何评价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共同进步点:认识并揭露资本主义不足和缺陷,提倡自由、平等、民主、幸福。

共同局限:

社会思想建立在唯心史上,未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未科学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同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把无产阶级看为忍受苦难因而需要解放的被动因素,忽视其历史主动性;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幻想和平改变、舆论力量去实现普遍福利。

10简述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亚当·斯密福利思想的核心内容:

利己主义;自由放任主义;利益和谐。

1.利己主义:

每个人追求物质财富的利己活动,不是邪恶,而是通过相互促进人类幸福的必然趋势。人的正当属性就是利己主义。“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2.自由放任主义:

实行充分的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市场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方法。

个人利益得到实现,国民财富迅速增长,社会福利得到增进。

“看不见的手”,政府三大职能:保护国家,保护公民权利,举办公共福利事业。

3.利益和谐:

改善下层阶级的生活状况,

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及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不断调整工资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工资,使劳动者分享繁荣的成果。

11简述大卫?李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1.人口、财富与工资

有些国家肥沃土地很多,但由于居民愚昧而遭受着贫困与饥饿等灾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口对生活资料产生了压力。

当人口对生活资料产生压力时,补救办法只有两种,或者减少人口,或者更加迅速地积累资本。

工资作为劳动的自然价格应该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能够满足延续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劳

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家庭的能力应该取决于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2.对济贫法制度的否定

(劳动力供求状况影响劳动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变动,这就是支配工资的法则,也就是支配绝大多数人的幸福的法则。)

济贫法制度弊端:济贫法不能改善贫民的生活状况,只能使贫富双方的状况都趋于恶化。

李嘉图坚决主张废除济贫法制度,他主张贫民应该通过个人努力摆脱自己的困难状态。

12简述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中的三个定理。

三个定理:

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即“人口的增长,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即“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

第三点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核心,称之为人口的均衡原理,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18简要介绍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19简要谈谈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a、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

b、与此同时,圣西门十分关注法国无产阶级的贫困状况。

c、资本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他必然为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d、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冷酷的利己主义。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他比圣西门更加尖锐、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和罪恶。他猛烈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无限制的金钱竞争和经济危机,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的虚伪性。猛烈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贫富不均现象。

20简要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无疑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它的原本目的是反对社会改良,为资产阶级推卸造成社会灾难的责任。

2马尔萨斯为人类描绘了一幅阴郁的未来图景:人口增长会达到食物供应的极限,这将引起贫穷和饥荒,由此也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3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抑制人口的过速增长的作用,从而成为现代人口理论的开端。

21简述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首先,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欧洲社会从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自由主义倾向。集中代表了近代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基本价值观念,即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竞争,反对依赖国家和社会。

其次,对后来的社会福利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新古典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理论做出了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理论表述。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社会福利理论又再次兴起。

23简要评价莫尔的《乌托邦》。

1.莫尔的《乌托邦》对16世纪初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进行了充分的描述,并揭示出产生社会的不平等和劳苦大众受苦受难的根本原因是财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单从圈地史方面来看,《乌托邦》至今仍然具有最珍贵的史料价值。

2.《乌托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贡献在于提出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一切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并提出一个独特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勾画了一个在当时认为是理想社会的蓝图。

1试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的社会思想。2.简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的基本观点。

在书中着意描写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没有贫困、一切归全民所有、全体公民过着平等富足生活的完美的理想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蓝图。

在《乌托邦》第一部里,他尖锐地抨击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君主的对外侵略政策,这种侵略政策不但使被侵略国家遭到蹂躏,也使本国国民民不聊生。君主为了贪图私利而对臣民进行无情剥削,

国王的谋臣们还随时为剥削百姓找出这样那样的论据。国内的大批贵族不劳而获,靠剥削在自己田庄上做活的佃农为生。同时贵族还养有许多游手好闲的仆人。主人一旦死去,他们就失去生活来源,流浪挨饿,或从事盗窃。

莫尔还重点分析了当时出现的“羊吃人”的社会问题。罪恶的根源就是私有制的统治。在私有制度下,既谈不上正义,也谈不上社会太平,每个人都尽可能把一切攫为己有。不管社会有多少财富,它总是落到少数人手里;其余的人的命运只有贫穷。前一种人一般都是凶狠奸诈的人,后一种则是谦虚纯朴的人,他们每天都为社会福利而劳动。莫尔认为,要建立公正的秩序,必须彻底废除私有制,一切局限性的改革都不能根治社会的痼疾。

在《乌托邦》第二部里,莫尔说明他的理想之国的设想。

1.乌托邦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全体官员由公民选举产生。

2.乌托邦社会在经济上是个统一体,最大特点是财产公有,全部土地都是共有财产。没有私有制,生产和消费均公有。

3.在乌托邦,农业受到很大重视,但是在这里农业并不是一种职业。农业工作是按义务劳动的原则组织的,每人必须从事两年的农业劳动.乌托邦没有真正的乡村,在乡村里只有农场。人们从城市来农场做一个时期的工作后,就又回到城市做自己的基本工作。

4.乌托邦对城市人口规模加以严格限制,不得过分集中。超出限额的部分人口则将迁往人口稀少的城市。

5.乌托邦重视国民教育和学术研究。

儿童都要上学,不但要求儿童读书求知,还重视他们的品德教育和培养。一般社会教育则着重提倡公共道德、集体主义和正当娱乐,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先由教士推荐并经行政官秘密投票选出。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可不参加劳动,如果不能胜任研究工作,得仍然去劳动。劳动者自修有成就,可不做自己的手艺,专门做学问。

6.一夫一妻

制强调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采取极为严格的惩罚措施。死刑:通奸罪叛国罪。

7.奴隶制

莫尔所说的奴隶大概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本岛犯重罪而被罚充奴隶的。

第二种是别的国家因犯罪被判处死刑的人,乌托邦或者花钱将他们买来,或者没有花钱从别国得到的。

第三种奴隶是在别的国家干苦工的人,他们十分贫困而无以为生,于是自愿到乌托邦过奴隶生活。

2.试述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之为“实业制度”。所谓实业制度是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

⑴实业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人的最大幸福

●圣西门认为,一种好的社会制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就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过上最幸福的生活。一切违背这一原则的社会都是不好的社会,只有实业制度才把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幸福作为根本目的。

●理想社会是自由、平等、幸福、和谐。自由即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平等强调起点、过程、结果三方面。自由与平等构成公民基本的权利.

⑵实业家和科学家是实业制度的领导者

把实业制度的社会权力分为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两种。

由学者掌握精神权力,集中著名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组成最高科学委员会,至于世俗权力,圣西门认为应该交给实业家,由最优秀的实业家组成最高行政委员会,主管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事务。实业阶级是社会上最重要的阶级,他们占国民人数的绝大多数,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物质资料。

⑶实业制度下的财产所有制

●财产的所有制问题是社会大厦的基础,是必须首先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原则是“使它兼顾自由和财富,又造福于整个社会”。这种所有制的社会显然有利于普遍福利的增进,但并没有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⑷实业制度的劳动与分配原则

●实业制度下,人人平等。首先体现在劳动制度上不允许任何不劳动的特权,社会地位主要是由人的劳

动情况决定的。个人的收入和他的才能和贡献相适应。

●分配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会榨取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不可能实现按劳分配。

⑸实业制度下的协作化经济

●必须制定明确合理工作计划,由科学家或科学院完成,交给实业家或实业家委员会执行并保证这个计划的实现。

⑹实业制度具有高尚的道德文明

●社会关系是平等而和谐的。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全新的社会道德风尚。

●教育要把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谴责旧的教育制度是努力培养自私自利的人,旧的教育内容崇尚古代,严重脱离实际。未来社会的教育,不仅重视完善的知识教育,同时必须十分重视道德品质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局限性:在实业制度中保留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的利润。“实业家”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而且也包括企业主、农业主、商人、银行家等。

否定阶级斗争,寄希望于学者、实业家,企图通过他们进行改良,以实现平等和福利。

4.如何评价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古典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优先于社会福利,要靠自由竞争和财富积累来带动社会福利的增加,而非将社会平等和正义放到优先的位置。“生产第一,福利第二”。

值得重视的思想:最低工资必须保障工人及家庭的需要,建立“守夜人”式的国家.

5.如何看待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理论及评价)

两个前提:1. 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2. 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从这两个“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出发,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比例: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增长的要快,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三个定理:

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即“人口的增长,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即“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

第三点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核心,称之为人口的均衡原理,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两种抑制:人类的抑制分为预防抑制和积极抑制两种。

预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虑到无力负担家庭而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马尔萨斯反对堕胎和避孕)。

积极抑制:起决定作用,即战争、瘟疫、繁重劳动、贫困、饥荒等等,灾难会缩短生命,恢复被破坏的平衡。

推论:

第一,平等制度不可能实现。

理由是:平等状态不适应于刺激人类努力上进,难以克服人类好逸恶劳的恶习;因为人口增长总是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经过一段时间一部分人必然要丧失生活资料,平等即被打破了。他认为不平等的制度才符合自然法则,才能最好的发挥人的能力和智慧,最有利于人类品德的锻炼和改进。

第二,济贫法的作用适得其反。马尔萨斯认为,贫民是贫困的原因,摆脱贫苦的唯一方法是让大自然发挥“抑制”的作用,强制地实现人口与食物的平衡。

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无疑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它的原本目的是反对社会改良,为资产阶级推卸造成社会灾难的责任。

马尔萨斯为人类描绘了一幅阴郁的未来图景:人口增长会达到食物供应的极限,这将引起贫穷和饥荒,由此也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抑制人口的过速增长的作用,从而成为现代人口理论的开端。

6.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的看法。(可以参照穆勒的政府论)

7.你如何看待“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参照边沁和穆勒的福利思想)

第六章

公民资格

马歇尔开宗明义:“公民资格是一种赋予人们在一个共同体内正式成员的地位,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在权利和义务上的一律平等,这种权利和义务是该地位所赋予的。”

公民的要素

公民的要素由个人自由所必须的权利组成:包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拥有财产和订立有效企业的权利以及司法权利(right to justice)。

.政治的要素(political element)

指的是公民作为政治权力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体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与其相对应的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

社会的要素(social element)

指的是从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岛充分享有社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连的机构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简述马歇尔的三种公民资格。就是三种要素二、公民资格理论

马歇尔开宗明义:“公民资格是一种赋予人们在一个共同体内正式成员的地位,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在权利和义务上的一律平等,这种权利和义务是该地位所赋予的。”

简述马歇尔关于福利国家构建的思想。

马歇尔的福利国家是对其公民资格理论的实践上的延伸,对马歇尔福利国家的理解是对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的理解的一部分。

马歇尔的福利国家的构建在马歇尔眼中,福利国家具有以下的特点:相信计划相信平等相信个人自由。(1)福利国家两大原则及其平衡“福利国家如何想要协调这两种原则,它就必须构想出使大家作为人或公民而享有的基本平等,同时又给下列认识留有空间:并非所有人的天赋都是一样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为共同体提供同样有价值的服务;机会平等意指有平等的展示差异的机会,其中有些差异是优秀的表现,它们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们必须合理地看做优于其他类型的。”

(2)机会平等目标的实现问题

机会平等目标问题的实现是存在障碍的,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

某些程度的经济不平等是必须被接受的,福利国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同样程序的划定下提供公正的、无特权的、共同的社会环境使竞争的外在条件公平。

9应当如何均衡个人权利与共同体的权利?(参照马歇尔的理论)

1.马歇尔对福利的权利的理解

⑴援助是在满足权利在英国,对穷人施以援助是义务,而不是作为穷人的特殊权利。

⑵权利与义务并存拥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⑶福利权利体系的划分及其补救办法

福利权利体系的划分,认为建立这种等级体系是完全可能的。

第一等级是被精确界定且有法律强制力的权利。第二等级是依据现行的政策,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来评估某人需要的权利。

第三等级是…合法的期望?以公开承认的政策目标为基础,是承诺提供给公民的援助或服务。

第四个层次,我们指的是一些普遍接受的标准,通过它们,社会政策及其绩效状况可以得到判断。

如何均衡个人权利和集体主义的共同体的权利呢?

马歇尔提出了承认差异和天赋的结论。

“福利国家如何想要协调这两种原则,它就必须构想出使大家作为人或公民而享有的基本平等,同时又给下列认识留有空间:并非所有人的天赋都是一样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为共同体提供同样有价值的服务;机会平等意指有平等的展示差异的机会,其中有些差异是优秀的表现,它们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们必须合理地看做优于其他类型的。”

福利国家含义福利国家有责任保障其公民某些基本的福利水准。

其基本理念是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获得国家的福利保障以免除市场社会的风险对个人生活的冲击。

英国学者皮尔森归纳了福利国家的三个指标:

第一,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

第二,社会开支的增长。

第三,公民权利的扩大

5简述福利国家的危机。

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主要表现为财政赤字。

第二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第三是失业危机。

第四,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普遍提高,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的老龄化加重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压力。

福利病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第七章

自由主义是17至18世纪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思想与运动,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在经济上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拥护限制政府权力的议会制度,提倡个人的言论、思想与宗教自由。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二、新自由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1.凯恩斯主义的衰落20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走入了高通货通胀、高失业的“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无法提出应对“滞涨”的方法。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凯恩斯主义导致了政府开支过大、国家干预过度从而引起了此次危机,应该取消凯恩斯主义;而凯恩斯主义无法有效地治理危机,也不能有力地回击的指责。

2.经济全球化是新自由主义得以兴起并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

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全球化趋势再度兴起,并在90年代达到高潮。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迫切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稳定有序、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倡导的公平与自由竞争是以它们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的。新自由主义(尤其是“华盛顿共识”)正是因为适应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集团的这种需要才“得以兴起并不断扩张”。

3.社会主义力量的衰落是新自由主义得以崛起的政治原因

社会主义运动高涨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往往迫于压力而趋于实施有利改善中下层民众福利的干预主义政策。随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衰落,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两个平行市场”的消失,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压力大为减轻。资本主义泛起向劳动阶级“复仇”的原始情绪。

三、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主张自由市场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

尽管为了稳定市场经济运行,国家干预是明显无法完全拒绝的,但新自由主义者仍推崇市场机制作用,他们认为国家对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与干预应该越少越好,更多的应是追求自由市场的利润最大化。

第二,肯定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私有制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在自由市场的调节下经济能够自动地实现出均衡状态,失业会稳定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公有制经济远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私有制能够给人们自由,如果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那么人们愿意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主张福利个人化,反对福利国家制度。

“福利国家”要采取高税收的政策,这将弱化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意向,直接导致了经济上的低效率。全民福利保障会让个人更依赖国家,从而更具惰性。

福利国家制度是不是单纯的人类行动,而是人为的制度,它忽视了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要建立“自发秩序”这个必要条件

约翰·罗尔斯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教授。

代表作:《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

正义的含义

罗尔斯的理性不单纯的是一种个人理性,它是由个人理性所达致的公共理性。

那么公共理性是什么呢?

罗尔斯认为在原始状态中个人之间经由个人理性所达成的契约能够将个人的理性在社会中结合成公共理性。

正义在罗尔斯的眼里首要的标准是公平,如果不能保证其公平,那么这一制度肯定不是正义的。

罗尔斯的正义是一种分配正义,即对社会中有关合作所产生的利益进行分配时的正义理论。

“原初状态”是一种用来达到某种确定的公平正义原则的纯粹理论假设,正义原则的达成是处于“原初状态”中有理性的个人一种公平协议或契约的结果。

“无知内幕”“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是阶级地位还是社会出身,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先天的资质、能力、智力、体力等方面的运气。我甚至假定各方并不知道他们特定的善的观念或他们的特殊的心里倾向。

两个正义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两个正义原则:

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①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②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

第一原则又称平等的自由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大致对应于社会的政治领域,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包括政治自由权、言论和集会自由、良心自由权和思想自由、人身自由等权利,这些基本自由权由宪法所规定对每个公民来说是平等的,因为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公民应该拥有同等的基本权利。

第二原则又可以分为两个原则,即机会的公平均等原则和差异原则这一原则大致适用于经济和社会领域。诺齐克“持有”的正义观

诺齐克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二战战后至今最重要的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生前是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作:《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诺齐克的“持有的正义”主张只要是财产的“持有”是正义的,他人和政府就不能对个人财产进行干预,这就是诺齐克所说的“持有的正义”。国家的再分配是不正义的,主张用“持有”代替“分配”,对某种东西只有“持有”的问题,不存在分不分的问题。

简述诺齐克持有正义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关于获取原则。

解决的是对无主物的占有问题,对无主物占有的限定由“获取原则”来确定。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附加在一个无主物上,就能产生对这件东西的所有权,前提条件是“还留有足够的和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共有”,符合这个条件,则占有就是正义的。

第二、关于“转让原则”

用来解决转移而来的物品合法性问题,

那些通过盗窃、抢夺、欺诈,强占等得来的持有都不是合法的、是不正义的,

只有在交换自愿的条件下,转移持有才是正义的。

第三、关于“矫正原则”。

在提出前两个原则之后,诺齐克觉得前两个原则在获取或是转让的过程中有可能是不正义的,怎么办?为此,他提出了“矫正原则”来纠正前两个原则的不正义,如果前两个原则都是正义的,则无需第三原则。“最弱意义的国家”

简而言之,就是那种不侵犯个人权利而仅对三大正义原则保障的国家。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英国的济贫法:内容、颁布原因、影响、新济贫法(35)

1601年伊丽莎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

原因:为了缓和同被剥夺农民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以解决日益恶化的贫困问题。

内容: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建立收容场所;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影响:实施斯宾汉姆制度,实行院外救济,以家庭人口数量为依据实施救济,会刺激人口无节制的发展,进而加剧贫困现象和济贫费用的增加。财政不堪重负。

英国1834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

实行严格的院内救济,所有希望得到救济的贫民必须进入济贫院中才能得到救济,院外救济尽量减少。进入必须经过严格的财产审查。

新济贫法起到了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但不能遏制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

三、美国的罗斯福社会保障法:(37)

时间比西欧晚。罗斯福“新政”。1935《社会保障法》。涵盖老年、残疾、遗属、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福利补助等项目。

社会保障基金采取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和个人共同支付;社会福利基金或福利保险由个人与企业共同出钱办理。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比重下降,失业者得到一定补偿,社会趋于稳定。

四、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50)

由于生产在整个经济关系中的基础作用、流通作为生产的构成要素则则依赖于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研究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 17世纪的威廉.配第,18世纪的亚当斯密,19世纪的大卫李嘉图为代表人物,都围绕“劳动价值论”阐释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五、威廉配第经济学中的福利思想(51)

最低工资理论:工资的确定要考虑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价值。(名词解释)

六、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国富论》(53)

《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对自由经济即市场的系统阐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独立的学科地位;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圣经。

他的经济学说的中心思想是阐释自由经济的原理;他认为只有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才能使财富的创造最优效率、最大化,才能满足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并使之与社会的幸福相协调。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不矛盾,个人幸福合在一起就会促进社会幸福;提出“经济人”的假设。

福利思想:自由经济理论认为:自由竞争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的方法,反对国家干预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主张“最小政府”和“守夜人式国家”;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三个:保护国家不受侵略、建立严格公正的司法制度保护公民权利、举办公共福利事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能在一个及其有限的范围内,比如控制货币的发行量、依法管制信息、制定公正的规则并充当自由竞争的裁判员等;也应该推行强制教育保证市场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

七、马尔萨斯(54)

古典经济学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从人口学角度研究贫困和社会福利问题。导致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在“人口法则”的作用下穷人生育过快导致了劳动力供大于求,从而导致失业和贫困。消除贫困的方法只能是通过抑制穷人人口增长过快。济贫和社会改革是无济于事的。另一方面,贫困也起到抑制人口增长的作用,因而反对实施《济贫法》。“冷血”

八、累进税制(55)

累进税制是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或相对比例的大小而分级规定,且逐级提高的一种递增等级税率,又称“累进税率”。它将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分为若干个级距,某一级距适用于某一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越高。累进税率没有单一税率,是一种多层次的税率结构,每一个税种的税率都是由若干个高低不同的税率所组成,包括最低税率、最高税率和若干中间税率。它与比例税率相比,更能体现公平税负,量能负担的原则,使纳税人的负担水平与纳税能力相适应,但其税额的计算相对较繁。累进税率按对其累进的方式,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等。

九、功利主义原则(58)

功利主义属于自由主义思潮的一部分,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潮。

人生而追求幸福。这种对幸福的追求是受人的心里感受支配所引起的心理联想。边沁认为人的行为都遵循趋乐避苦的原则,即在人的一切行为中,人所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快乐。凡是最大程度地使快乐超过痛苦的事态就是最善和最幸福的事态,在道德上就是善,在法律上就是人的权利,在政治上就是进步和优越的。

判断一种事态是否合于功利,一种行为和一项政策是否正当,根本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增加个人或社会的幸福,并且这些增加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这就是功利原则。

边沁提出的社会改革措施:改革宪法刑法和民法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经济方面主张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外交上反对殖民主义、反对扩张行为、主张殖民地独立。

十、最大幸福原理(59)

简单的乐与苦:那些由直接的感官快乐或痛苦组成的。

简单的快乐:由感觉引起的快乐、财富带来的快乐、和睦、声望、权力、仁慈、期望等带来的快乐。

简单的痛苦:就是由上述感觉引起的痛苦。

复杂的快乐与痛苦:各种简单的快乐与痛苦的集合。

任何行动中奔向幸福的趋向性称之为功利性;而其中背离的趋向称为有害性。两者是相对立的。

计算幸福和痛苦的方法:先将一种行为最初产生的乐与苦的价值,以及从这种最初的乐与苦中产生每一项快乐和痛苦的价值计算出来,然后计算它们的总价值,看看是快乐大于痛苦还是痛苦大于快乐。如果是快乐大于痛苦,这种行为对个人来说是值得追求的行为;如果是痛苦大于快乐,这种行为就会产生坏的趋向。对于社会来说它所追求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个人幸福的总和就等于社会的最大幸福。十一、劳动异化(63)

资本主义生产的非人性特征,劳动本来是人控制对象世界的本质力量,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劳动本身不仅不能给劳动者带来更多、更好的福利,相反,劳动却成了人民苦难的根源,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受到的控制就越大,他就丧失更多的自由。这种情况被马克思称为劳动异化。所以,在私有制下,人们把劳动当着惩罚。

第二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十二、社会民主主义(69)

其含义基本上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推进和支持社会改良主义的政党和团体所持的思想理论。

(一)社会民主主义及其思想渊源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普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以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社会主义运动在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上有分歧:革命?改良?。

改良主义:可以运用和平的手段实现国家的民主化。通过议会来控制国家政权,然后通过国家政权来改善社会经济状况,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哥达提纲”就是受拉萨尔思想影响提出的。马克思在世时批评它的错误在于把国家看作是中立的,不必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

马、恩逝世之后社会主义运动分裂为两个派别,一派认为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即后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派则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存在着错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不符之处,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即后来的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的重大变化:不再把推翻资本主义作为目标,而是把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目标。也作为争取工人和广大的中产阶级的手段。

首先,推进政治民主化:宣传公民权利意识和扩大公民选举权。

其次,在社会福利思想中推进了平等的意识和以普遍主义原则来提供社会福利的思想和实践。一些社会民主党把自己塑造成“人民党”,推行一种全民福利思想。

另外,推动国家承担更多的社会福利责任:公共产品、关注弱势群体、举办国有企业。

总之,社会民主主义者提出的最低工资制、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累进税等社会政策对西方社会福

利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三、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理论(71)

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与马克思的预言并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更加复杂多样;企业尽管存在着资本集中、企业规模在扩大的情况,但是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数目也在增加;产生了新的中间阶级,即白领工人和公职人员;生产资料所有权非但没有更加集中,反而是正在走向分散化(股份制)。工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在工会的努力下国家的民主化也有了明显改善,工人有了选举权,保护女工童工和限制工作时间有了立法保障;

无产阶级没有绝对贫困化,资本主义也没有崩溃;无产阶级发动革命理由就不存在了,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们追求的的道德理想。

在复杂的社会中推行社会变革会危害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因此渐进的改良的方式是合理的。

十四、德国历史学派产生背景、主要思想(75)

19世纪产生于德国的一个经济学派,通常分为旧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李斯特是历史学派的先驱(因为其首倡国家经济学)。

新旧历史学派的共同点是:对国家的作用、民族的历史经历的特殊性给予了特殊的关注。

德国历史学派形成历史环境:1,德国对知识和教育的特别重视有密切关系。19世纪德国的社会改革中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是一项主要内容,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洪堡大学)。2,改革派主要是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贵簇子弟,从而使大学和知识分子有极高的地位。

(一)19世纪德国的历史情况

其他西欧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德国至19世纪中期仍然诸侯林立,各自为政。中世纪的德国是欧洲经济的中心,也是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后来土耳其人占领了东罗马帝国后,由地中海通往东方的航路受阻,德国的工业城市很快就衰落。原来处于边缘地位的普鲁士农业区成为了为新经济中心提供粮食的基地。

受欧洲西部与北部诸国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贸易的拉动,普鲁士地区的封建贵族通过粮食贸易跟上了世界潮流。这种发展不是新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形成,而是原来的封建贵族利用新的经济机会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蒂宾根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教授李斯特首先指出了统一的国民经济体系与民族统一之间的关系。1841年出版了《国家经济学》,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和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思想。

他认为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发挥不同的作用。就当时德国的情况而言,德国应当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这种保护是有限度的,主要是保护幼稚行业,对成熟的有竞争力的行业则不必保护。

十五、德国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性:()

比英国晚一个世纪;从铁路为龙头的工业化。(英国则是从纺织业为龙头开始。开始时德国也是从纺织业开始工业化,但英国的垄断地位使其已经没有机会。)

以铁路为龙头的工业化的特点: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巨大(煤炭、机械、冶金、采矿、投资规模);需要国家的介入(投资巨大、非常重要的行业)。

十六、旧历史学派的内容:

即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即试图在古典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之间建立一门新的经济学-以历史方法为基础-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结合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它的潜台词就是认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它的目的是要论述德国发展的特殊性:英国可以自由放任,德国必须有政府干预。

评价: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理;没有构建一种真正超越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也没有在思想上超越社会主义者。但是他们的国家干预经济的观念对后来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对外贸易中实行必要的保护对德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十七、效用理论

商品价值形成的争论:英国古典经济学观点: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法国重农学派的通俗经

济学:萨伊因的生产要素论-劳动、资本和土地同等地参加生产、创造价值。生产过程就是创造效用、创造使用价值。

效用价值论:物品能够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决定物品的价值;效用价值论的矛盾:大价值小效用-钻石;小价值大效用-水、空气;

边际效用论的提出: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提出-把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但它把价值完全归结为主观的东西而受到置疑。现代经济学更多的把边际分析作为一种方法。

十八、消费者剩余:

一个人愿意得到而不愿放弃某种商品所支付的价格,决不能超过超过或很少能接近由此购买所得到的满足,故由此购买所得到的满足总是超过其实际支付的价格,这种超额的的满足就是“消费者剩余”。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十九、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以英国的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

新福利经济学:美国的肯尼斯.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标志。

两者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差异,但都关注两个基本的问题:第一,福利的界定。第二,效用的定义。

庇古和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福利经济学之父、1912年《财富与福利》,1920年扩展为《福利经济学》,构建了福利经济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对福利的分类。分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两类。经济福利对社会福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福利难以计量,经济福利可以通过货币来计量。

第二,个人福利可以计量。可以通过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计量。

第三,把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等同。

第四,坚持正义原则,强调收入的均等化。

第五,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化。

二十、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福利”:个人或群体在收入所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社会福利”: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

“效用”: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

福利经济学通过福利和效用两个概念,来试图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二十一、幸福方程:

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幸福=效用/欲望

效用本质上是人对自我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其基本内涵是指人从物品中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效用也就越大。

福利经济学对效用的测量: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

二十二、消费者剩余(概念)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一个关键概念。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萨缪尔森却认为这个概念不重要。

消费者剩余本质是一种心理感觉,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有经济学家就认为这个概念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是经济学家的一厢情愿。

二十三、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

帕累托最优: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效用的前提下,如果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达到了最优状态。即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影响因素:资源配置、社会的价值观、社会冲突等

二十四、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129)(论述)

一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

一)通过社会计划在不同人群的利益之间实现均衡

社会政策的制订深受福利观念的影响:对公众的意愿与社会需要的考虑往往需要在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平衡;决策者既要考虑多数人的意见或想法,也要顾及到少数人群的需要和利益,这样制订出来的政策才能取的好的效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

二)政策推行过程中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实现公平

投票或者说“全民公决”是保证社会选择过程公平的最常见的方式。

公共选择的规模及其效益是否按照既定的方式得以实现,取决于选民的构成与投票方式。强制投票、利益集团的游说和政治家的控制等都会影响社会福利资源的再分配;在国家内部,国家的管制与选民的组织等都会影响特定社会政策的推行效果。

三)对集体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

在传统的集体决策时:民主、公平、低风险是决策者所主要关心的。随着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的深入,对集体决策的方式和结果有了新的讨论。

这种新的认识表现在:在对社会福利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决策时,决策者将考虑不同决策方式和后果进行评估,以减少单一决策方式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将决策的风险降至最低。避免出现“集体决策逻辑的错误”。

二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

一)对社会政策理念的影响

由于福利经济学关心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用满足最大化,使得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社会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解决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目标,还要把福利资源的配置效率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

二)对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效率的认识

传统的认识:政府是社会政策的主要角色,是社会福利最可靠和最好的提供者。

随着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福利服务效率的认识,因为福利国家出现“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因此,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福利提供和服务方面的作用获得了新的认识和重视。相比较而言,非政府组织结构简化,没有体制弊端的束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迅速,并注意保持服务质量。

三)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的启发

萨缪尔森、弗里德曼、马丁费而德斯坦等学者对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实践和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萨氏对美国的影响大,费而德斯坦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

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安排中的个人自由与政府承担责任所带来的风险。通常来讲,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在一些国家则允许个人根据自身的收入和投资偏好来安排未来的生活。

此外,失业保险或失业救济引发了失业问题也是经济学家所思考的新问题。

另外,在退休金制度、贫困救助、健康照顾与住房政策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一方面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维护必要的社会公平。比如:133页

三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与实践的影响

一)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的影响

强调研究个人福利可比较的信息;尊重社会选择中个人权利的保护和个人选择偏好;判定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水平时,除了测量福利总量外,还要关注收入差异水平。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二)对当代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日益成为经济决策和社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这种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福利的多元主义:资源的配置的多渠道-政府、就业市场、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

第二,福利服务的多元化:政府、其他服务提供者、

第三,不仅要考虑资源可获得性和效率的重要前提,还要充分认识个人尊严、权利、能力发展与社会团结。

第四章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十五、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38)

概览: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标志着西方国家经济由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折。经济学史上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两个因素有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是为经济大萧条开出的一剂处方,是经济危机的产物,直接为经济危机服务。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首先,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生产大幅下降、贸易空前萎缩、失业人数激增。1932年整个祖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1/3以上:美国、德国、英国的数据139页;失业人数达四五千万:美国、德国、英国的数据139页。

其次,范围广。

工农业、商业、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货币流通等领域。股市暴跌、交易所破产、挤兑风潮、抢购黄金、银行破产、金融制度崩溃。

最后,持续时间长。

以前不过几个月、十几个月,这次达几年,美国甚至长达五年、德国为纳粹上台提

供了机会。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改变

各国政府的策略:仍然想通过自由经济制度自我调节来摆脱危机,可实际上毫无成效,各国政府束手无策。“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被迫改变传统的政策取向。

二十六、萨伊定理:(142)

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他认为,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之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形成对于其他的需求。由于任何生产活动创造出参与该产品生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人们的收入除去用于个人消费之外的剩余部分形成储蓄,并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储蓄=投资。

供给决定需求;因此不存在由于生产过剩而导致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局部的、暂时的、偶然的过渡性失调;不存在大量的自愿失业现象;失业现象充其量是“摩擦性失业”或“自愿失业”。

经济大萧条

147)(重点)

社会有效需求水平决定了社会就业水平;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源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和投资不足受三大心里规律影响: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提出了有效需求管理和政府干预的政策主张。

二十九、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人们天生就有储蓄的心理倾向;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在整个收入中用于消费的份额就会随着收入的递增而递减,即,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收入和消费这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全部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

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他认为,边际消费倾向越来越低。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相对来说越来越不足,从而会影响到消费品部门的生产和就业-厂商会解雇工人,缩减生产规模,从而产生非自愿失业;如何解决?增加社会投资来扩大生产,刺激消费。

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越是需要扩大投资来刺激消费,否则,失业量会越来越大。

边际资本效率递减:

资本的边际效率就是资本的利润率;它是每增加一个单位投资与这笔投资所能带来的新利润之比;凯恩斯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越多,生产越多,资本家的利润率就越低,这就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影响因素:一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即对投资预期的信心高低;二是利息率。

投资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资本家就会把钱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

不管信心高或低,资本的边际效率都是递减的。

在有效需求中,消费需求是相对稳定的,投资需求则波动较大,因此,刺激投资需求是提高有效需求更为重要的方面。

三十、流动偏好规律

利息率直接影响资本家的投资冲动,而利息率受流动偏好这一心理规律的影响。

流动偏好:人们在心理上更喜欢以现金的形式来保存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和财富。

流动:资产在不损害其价值的前提转换成现金的难易程度。现金和其他资产相比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流动偏好存在的心理动机:交易动机-应付业务和日常生活上的开支需要一定数量的现金;谨慎动机-用于应急;投机动机-寻求获得更大收益的机会并抓住机会需要持有一部分现金。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基于人们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也随之增加,但这种需求比较平稳;投机动机会引起对货币需求的剧烈波动,它对利息的变化十分敏感;利息高时会吸走人们手中的现金,利息低时人们手中的现金则会增加;

利息是对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利息高低与流动偏好成反比。

流动偏好使大量现金闲置于人们手中而不能转化为社会投资,直接压低了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另一方面,为了使人们放弃流动偏好,需要提高利息率,而这又会造成资本边际效率的降低,不利于社会投资的扩大。

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影响:有效需求经常低于社会总供给水平,导致就业总是小于充分就业水平。

三者中,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处于主导地位,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投资需求的“乘数效应”:投资可以引发新的投资,最终取得数倍于初始投资的社会有效需求,反之亦然。凯恩斯对经济危机的诊断:有效需求由两个方面造成:边际消费递减规律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三十一、有效需求管理

有效需求管理的要点:扩大政府职能:摈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对经济领域进行积极的干预;扩大社会消费:摈弃传统的节约原则,设法提高消费倾向;扩大社会投资;

基于上述理论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降低利息率;扩大财政开支、发行公债、推行赤字财政、增发货币;促使物价温和上涨;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

政策的重心:赤字财政政策。

有效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其中投资需求不足是造成失业和危机的根源;就业量主要决定于投资量;因此政府的干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扩大社会的投资方面(消费倾向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函数,短期内不易大量增加);

“投资社会化”:政府进行大规模投资,而不能依靠资本家来扩大社会投资。

国家干预的具体形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凯恩斯偏重于财政政策;具体讲就是扩大政府开支和减税,来刺激投资和增加消费;如何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发行国债,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投资和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凯恩斯认为,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使个人收入增加,财政即使出现经常赤字也无所谓,因此政府应当承担公共事业投资,承担社会福利责任,举办各种社会保险与救济,为私人企业提供订货和贷款等等。

补偿性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有意识地扩大或紧缩政府支出,使财政起到反危机的作用。

(二)辅助政策: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

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影响:

1.通过积极地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

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

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

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把握)

?1.对英美的影响

?纳粹德国完全接受凯恩斯的思想,认为它完全是合用来论证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战后西方各国都

把凯恩斯主义奉为国策;与罗斯福新政有密切联系:新政是主义的前奏。

?罗斯福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是现代社会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家庭和邻里互助也不再适

用;社保制度应该与国民的自我保障结合起来,尤其社会保险应该是自给的;把消极的社会救助和积极的社会救助结合起来:失业救济与以工代赈结合起来;

(二)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美国:受凯恩斯主义影响最深的国家;有限保障的社会福利体系:覆盖面较窄、政府干预少、承

担的责任有限、财政负担轻、保障待遇较低、制度设计以效率为主,兼顾公平。

?英国、瑞典:典型福利国家;面宽、责任多、负担重、高福利水平、重公平。

第五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三十三、贝弗里奇报告内容和影响:(166)

一、贝弗里奇报告的福利理念: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来完善国家的功能;把社会福利的发展看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手段。

二、贝弗里奇报告的产生

1、贝弗里奇:爵士、长期担任食品大臣、二战期间劳工干预部主席、老年退休金和国家保险规划顾问、牛津大学毕业、生于印度、曾到伦敦东区的汤因比馆实习,热心社会事业。

2、1942年发布、《社会保险及其相关服务》

三、内容:对福利国家的制度设计

1、国家的福利职能:

战后英国重建的最主要任务:革除“五恶”,即贫困、疾病、愚昧、污秽和懒惰。

福利国家的基本目标:实现充分就业,让每个国民能够享受到国家所给予的从生到死、抵御各方面风险的安全保障,并且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国家的责任范围,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这实际上是对国家职能的重新设计,将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包含在福利职能之中。

《贝弗里奇报告》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民基本需求的匮乏;对失业、疾病、意外变故、年老、生育、死亡、婚变而是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提供基本的保障,以形成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领域的社会安全网。

2、《贝弗里奇报告》确定的社会保险基本原则:

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原则;统一管理原则;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全面性原则;社会保险的分类型原则。

3、所设计的国民补助:用来满足所有那些没有被包括在社会保险之中的国民需求。作用是在于保障那些从社会保险中不能得到赔付的国民。

4、自愿保险: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1、改革三原则:

第一,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第二,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体系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整个社会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三,社会保障的实施不能限制或损害公民个人的自由。

2、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是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低:原因——失业、疾病、年老、寡居等。二是调节家庭收入:儿童补贴

三、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1. 战后英国通过一系列法案标志着福利国家的形成:《家庭津贴法案》1945、《国民健康服务法案》1946、《国民保险法案》1946、《儿童法案》1948、《国民救助法》1948。

2、继英国之后,西欧国家掀起建立“福利国家”的浪潮: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福利国家的建立,

普遍采用了《贝弗里奇报告》中所阐述的基本原则。

三十三、马歇尔的以公民权力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理论(影响)(189

公民权利理论

1、民事权利:市民权;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自由地支配自己所必须拥有的权利—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拥有财产和签署有效契约的权利、法律权利。

2、政治权利: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或政治团体成员或是政治团体成员的选举者;政治权利在于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平等拥有了选举权,参与社会政治事务。

3、社会权利:过一种文明体面生活的权利;把改善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状况、保护并增加人民在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福利看做是国家行动的目标;即把实现公民的福利和社会保障看做是一种公共责任;社会权利是实现民事权和政治权的前提;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为现代社会福利理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成为英国建成福利国家制度

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公民权利的理论推动了全民福利制度的建立,为福利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政治道德根据。在

公民权利的理论下,福利成为公民在国家中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公民权利理论使社会的弱势群体拥有了向国家要求福利的基本权利。

?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理论让福利的享有者避免了被标签化,接受福利援助不再伴随不平

等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三十四、福利国家的危机(197)

1.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

3.失业危机

4.人口老龄化危机

第七章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十五、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的含义:(232)

消极的自由:即禁止对私人领域特别是私人财产的干预行为,以避免个人受专狠的压迫,个人可以自由地做任何法律和社会规范没有明确禁止的事情。强调个人自由或选择的绝对性。保护个人自由比追求社会平等更重要。

积极的自由:反对社会不平等,主张社会正义。只有平等的自由才是真正地自由,才能使每一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经济学上表现是采取积极地措施来保障个人的收入和生活安全;在政治学上主张公平的社会正义观。

三十六、“新自由主义”的含义:(232)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再度兴起的自由主义思潮,其新在对古典自由主义所强调的政治上的个人自主、经济上的自由放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从理论上论证了国家或政府在维护个人需求、保障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必要作用;所持的是积极自由的社会价值取向。(new liberalism)(neo-liberalism) 经济学上的新自由主义:一种社会思潮,主要针对社会民主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等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而进行攻击的现代自由放任主义。

政治学上的新自由主义所关注的问题是:在经济领域确立了以效率为核心的市场原则后,在政治领域如何解决各种基本的社会价值资源的分配问题。

三十七、新自由主义的哲学理论:(237)

1.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2.反功利主义的个人权利论

3.对经济不平等的辩护

4.必须限制国家的作用。

三十八、哈耶克的社会会福利观:(241)

1.有限度的保障:大家都能够获得的,不是什么特权,而是人们可以期望的正当目标。为了防止严重的物质匮乏的保障,即确保每个人维持生计的最低需要,也是在市场体系之外对市场体系的补充。

绝对的保障:在自由社会里,这种绝对的保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得到,也不应该当着特权给予任

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2-11-10 作者简介:郭心悦(1988-),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政策研究。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郭心悦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063000) 一、费边主义的历史沿革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主义流派之一,费边社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最初是为了讨论美国学者托马斯·戴维逊的一些观点而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团体,随后,在戴维逊返回美国后费边社便分裂成两个组织,一个称作新生活联谊社,仅存在几年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另一个比较注重实际的、战斗的和政治的组织则发展成为后来的费边社。Fabian一词源于公元前203年古罗马的一位将军的名字,他在战斗中计划周密、打击敌人、取得胜利,所以费边社的建立者们希望效仿费边将军,等待时机,伺机而发,有效实行社会改革。费边社的发起人包括专业人员和高级职员阶级中的一批有教养的人士,如高级文官、证券经纪人、新闻记者和一般的资产阶级,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萧伯纳、悉尼·韦伯、悉尼·奥利维尔和格雷厄姆·华莱士。这些发起人也决定了他们建立费边社的最终目的,即“是要尽可能根据最高的道德标准争取重建社会”。他们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演说等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就是通过对一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和决策权的领导人物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实现费边社的社会主义纲领。在英国1892年的普选中,反对派自由党的领导人针对爱尔兰自治问题就证明了费边社的主张的正确性。二、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从1887年通过的费边社纲领中可以看出,费边社成员除了十分关注政治问题,也格外重视民生问题,希望把对人本身的关注当作一种社会福祉广泛推广开来,惠及全民,他们是福利国家论的早期倡导者。根据费边社的各种会议文件和其成员所发表的文章和所作的公开演讲,将费边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核心进行归纳,即由国家承担社会福利责任,由社会为消除贫困、维护和提供人民的福利水平支付资金,由专业人员和专门的政府委员会应对各种使人遭受痛苦并寻求帮助的麻烦。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社会福利思想 费边社成立目的之一,在于对社会进行重新改造,具体方法如下。 经济上,费边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将土地和资本从阶级和个人的占有中解放出来,实现公共所有,人民公平地共享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得的利益,以谋取公众福利,使人们得到最大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费边主义主张实行地方公有化,只将一些重 要经济部门收归国有,其他则由地方代为管理,并实现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另外,在私有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萧伯纳提出,由土地和资本产生的“租金”应该用来补充劳动报酬,或者由社会直接接管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政治上,费边主义认为,国家是为整个社会工作的,国家是全民的代表。费边主义主张通过公众舆论、民主选举实现社会主义,同时,他们还主张通过对地方和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即由民主选举出来的社团代表进行管理。分配原则上,费边主义最早主张实现国民生活的最低标准,这体现在工资、劳动时间、健康、安全、住房、公共事 业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个标准。一旦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社会上的每个人就可以达到“文明生活的最低标准”。并且,随着公共财富的不断累积,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变不同阶级和个人之间收入悬殊的重要问题。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上,费边主义反对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他们受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影响,认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摘要: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流派之一,以萧伯纳、悉尼·韦伯等人为代表的费边主义者致力于研究各种政 治和社会问题,出版书籍,进行公开演讲,力图实现社会改革。其中,费边主义者关于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张,如实行地方公有制、提倡八小时工作制等,对日后英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着深远影响。而费边主 义者的一些基本社会福利思想更是对中国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费边主义;福利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75-02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75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钱宁

福利: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社会福利特征:①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②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③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④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思想: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托马斯·阿奎那主要观点 ①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天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二者的对立。②托马斯反对早期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欲的否定。③自然法赋予人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性关系和抚养后代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自然倾向,这使人身上存有一种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肯定了世俗幸福的必要性。④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的支配。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颁布 主要内容:①将贫民分为三类:体健的贫民;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老、病、残。②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具体实施由地方教会组织实施。③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 意义:标志这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是社会救助出现的标志。 1834年通过《济贫法》的修正案:济贫措施更严厉、明确了济贫责任在社区和教会、取消院外救济、对接受救济的人的权利做了苛刻限制。 1911年英国《国民保险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1883年到1889年《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德国是世界上最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趋势 ①首先是社会福利的性质是全民的普遍性福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多方面的福利待遇;②其次是社会福利把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作根本目的,使各国政府或执政者都把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当做执政的首要任务;③再次是社会福利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形成一个有着众多子系统的社会福利网络;④最后是社会福利的供给也在不断多元化,由单一的国家供给向社会化的福利体制发展,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分担福利责任的格局,社会福利的实施过程,包括管理、服务、监督和评价诸环节在内整个过程,都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童工和女工问题、工厂工作条件问题、住房问题。②社会问题导致工人阶级强烈不满,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激烈。③资产阶级国家在推动民主和提高福利方面的社会福利建设实践。 莫尔《乌托邦》 从六个方面对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进行了描述:①财产共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②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生产劳动,增进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③以务农为本,保证所有居民的粮食和禽蛋副食供应充足。④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居住规模,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⑤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⑥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良好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消除愚昧无知和犯罪现象。 威廉配第最低工资理论:工资的确定要考虑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价值。 对古典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评价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古典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欧洲社会从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自由主义倾向。其次,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是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七章

第七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福利理论发展 新趋势 第一节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 一、全球化的特征与趋势 1、作为一个过程的全球化 ?阿尔布劳的观点; ?全球化的特征: ?融合vs分化与冲突; ?客观过程vs民族意识; 2、各种全球化的观点 ?全球村的观点:麦克卢汉的“同时性”、“压缩”、“收缩”概念;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全球化; ?现代性的制度性扩张; ?文化全球化的观点; ?世界体系论的观点; 3、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是由各种全球化趋势构成的; ?在现代性条件下,人类活动在多重领域多层面展开的过程; ?全球化是一个不平衡发展与冲突的过程; ?全球化充满不确定性和重大负面影响; 二、新右派与全球化 1、何谓“新右派”? ?由传统的放任自由经济学、极端自由意志论和反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混合体;

?共识:反凯恩斯主义和反福利共识;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 ?前者力图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恢复自由主义传统;后者恢复传统价值观;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异同; 2、新右派对全球化的态度 ?全球化的积极鼓吹者和推动者; ?重视传统、秩序和自由等价值; 三、全球化的后果及其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1、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独立性的冲击 ?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治理方式; ?跨国公司权力的扩张; ?全球化的两面性: 2、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 ?为保障人们生活安全提供物质基础; ?激发人们对福利问题的关注; ?克服封闭市场的低效率和政治腐败; 3、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消极影响 ?经济效率vs人民福利的矛盾; ?经济上的贫富、政治上无权与强权的两极化; ?对民族国家和地方社会传统的破坏; ?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失效; 第二节社群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群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社会理论; ?兴起于对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试图以社会共同体传统来克服个人主义和道德利己主义;

社会福利思想简答 (2)

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对自由、平等的看法:自由应该是积极的自由;对个人主义的看法,凯恩斯还是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它可以提高效率和保障个人自由。 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情况。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就业不均衡。 有效需求的理论: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国家干预的主张:一方面,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者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 另一方面,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政府可以采用“财政赤字”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影响: 1纠正放任自由主义的缺陷 2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 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 4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鼎盛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是国家财税的危机; 二是滋生养懒汉的现象,相应的高税收也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意愿。《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 1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 主要措施:改善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1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低。 2调节家庭收入,对儿童给予补贴。 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式:为保障基本需要而实施的社会保险、为保证特殊需要而实施的国民补助、为满足基本需要以外的需求而实施的自愿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统一管理、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保险的全面性、保险的分类原则。 《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 对战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为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西欧国家纷纷对其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掀起了一个建设福利国家的浪潮。 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体制的构想,以取代那些零散的分立的社会保障项目; 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制度设计上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风险包括在社会保险之中; 提出了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最低保障线的设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生活在这个水平之上。 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 1按照《贝弗里奇报告》有关社会保障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精神,我们应努力建立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和行政监管统一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一个国家的经济和财政困难,不能成为推迟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由。 3社会保障需要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相结合。 4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划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委员会来完成。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 1有助把握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 2有助探寻各种社会思想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3把握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规律(各国不同) 4有助正确认识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5维护自己的社会福利权益 社会福利思想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助理念(15、16世纪-19世纪中期) 1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 2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第二阶段:国家福利理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 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1社会救助制度2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3追求建立“福利国家”第三阶段: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 柏拉图 城邦的起源思想 总结:整体福利观、城邦的建立是为了全体城邦成员的幸福、财产所有制是为了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亚里士多德 城邦及其政体 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理想状态的社会 总结: 1共和政体对实现公民福利有重要影响2中产阶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 3平等与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4私有制、重视家庭及教育 中国古代早期的灾害预防与救济思想: 1、灾害预防:祈天消灾思想重农思想仓储思想 2、灾害救济思想:赈济思想移民调粟思想减徭薄赋和节约思想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世俗性与政治性预防与救助并重伦理性 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太阳城》《论公民义务》 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劳动,增进国家财富;3以务农为本,保证居民粮食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6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的知识素养,消除愚昧无知的犯罪现象。 康帕内拉——《太阳城》、《论最好的国家》 一、主张公有制,实行按需分配和和谐的社会分工 二、强调科学研究,重视国民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主张实行公妻制度。 四、注重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体系》《新基督教》 圣西门的“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人类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人类“开化初期”、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神学和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解体的“过渡”时期、未来的“实业制度”。 1、社会发展的思想 2、为民造福的思想主张 3、“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 傅立叶——《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主要思想:和谐制度论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内容

一、简答题(20分,4个题) 1.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福利三个层面的关系 (1)社会福利是什么?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忙和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个层面以及三个层面的关系 三个层面:理论、政策、社会服务。 关系: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实践并创新社会福利理论;而理论的研究则通过形成福利思想和价值观为社会福利实践提供证据。 社会福利思想:(I)(解释为什么提供服务)→→社会服务 (II)(宣扬)→→→→→→→→→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提供什么服务)→→→→→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具体的服务层面。 2.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以及类型 (1)社会福利制度定义: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 (2)类型: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以及制度性的福利制度。早期的福利制度是前者,后者是现代福利制度的主要形式。 (3)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通常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性的福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使福利保障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关系人们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 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过程 (1)人道主义思想。 (2)公民权利的观念。 (3)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4)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 4.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 (2)需要以渐进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5.费边社的基本思想观点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课程编码:B052107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0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现代社会福利课程的讲授以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人物、代表性学派为线索,根据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分述古代(包括中国、古罗马、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和现当代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过程和主要脉络,了解世界社会福利发展进程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建设的重要启示,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教学内容】 社会福利的概念;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简要历程。 【教学要求】 掌握社会福利的概念;了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和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简要历程;理解和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社会福利的概念;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 【教学内容】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西方中世纪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中世纪的社会福利思想;掌握基督教的社会福利思想和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重难点】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章中世纪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内容】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宗教改革及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教学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历史;了解和理解宗教改革及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掌握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重难点】 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第四章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 【教学内容】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空想共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了解和理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掌握空想共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重难点】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五章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内容】 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和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掌握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 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和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六章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学要求】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 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 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 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 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制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后置课:无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主讲教师:黄斌 选定教材:丁建定,魏科科.社会福利思想[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以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为主线,注意从多角度研究、阐述和讲授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思想的内容,在讲授和阐释某一流派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时,注意历史发展进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在阐述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社会福利思想时,以参考和引述其社会福利思想经典作品为主。该课程内容包括: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和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福利经济的发展,等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了解社会福利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解和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史中主要流派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思想,以及各个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联系微观、宏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加强学生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国家发展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通过理论的学习来达到加强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社会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逻辑推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1至3章考点汇总、考题透视)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背诵内容和落后的记忆力之间的矛盾。 (简答)简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狭义的社会福利是什么?) 福利是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多选、重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制度 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这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多选、简答)六种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组织形式——主要功能——社会福利功能) 亲属——家庭——繁衍后代、社会化、保护、情感支持——抚养、家庭间的经济支持。 宗教——教会——精神感悟、培养信仰——宗教性质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慈善救济。工作单位——行政的、商业的办公室、工厂、农场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管理等——职业福利。 市场——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家庭)——金钱和实物的交换——商业化的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 互助机构——邻里、支持群体志愿机构——互助、慈善——自助及自愿服务、非营利性社会服务。 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资源的筹集和分配——消除贫困、经济保障、医疗、教育、社会服务。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 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思想 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简答、多选)两种福利观概念: 个人主义: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和需要的东西,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追求平等和公正,必然会使一部分人的所得被另外一些人所占有,这种损害一部分人的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书本重点概括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制民恒产论的主要内容:1,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2制在这里看来有规定或制定之意3,孟子还奖人们的经济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1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了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3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1管子分析了百姓贫穷的原因2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3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的问题。 韩非反社会福利思想主张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论和自利自为(1,父子,母子关系中的自为自利2君臣关系中的自为自利3一般社会职业中的自为自利评价:他通过事实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戳破了儒家为人伦关系披上的一层温情面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利益原则无疑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把人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极端地片面地夸大了,绝对否认人类间还有亲情的一面,陷入了极端主义的泥潭) 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思想,表现在社会福利问题上有几点:1统治者的有为是百姓的灾难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题及答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设置、一种制度,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保障措施。 2、凯恩斯 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人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才华横溢的理论创新者、杰出的经济理论学家。 3、《贝弗里奇报告》 答:《贝弗里奇报告》所揭示的福利理念及所勾画的福利国家蓝图,代表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普遍理性化的具体实践,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它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也成为西欧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重要政策基础。 4、福利 答: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5、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的理论。 6、空想社会主义 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经过16-18世纪的产生和发展,到19世纪初达到最高阶段------“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欧文 答:欧文是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现代福利思想。 答: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和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相联系的。国家颁布的宪法和各种保障人民福利权利的法规,以制度化的福利表达了中国现代福利思想的含义,这就是国家从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促进人民生活幸福的角度给予人人福利保障,突出了国家的福利责任。同时。人民也有承担自己的福利发展的责任,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承担各种社会义务,自主的谋求自己的福利。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完成了其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 2、简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 答:第一,围绕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以公民权利的政治理念为核心,把社会福利当作实现人的权利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社会福利的实施来缩小贫富差别,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第二,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第三,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为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线索,使我们阐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学习和掌握其特点和主要理论,并对它们表达的理论观念进行分析和思考,揭示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本质的基本依据。 3、简述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 答:第一部分是对不合理社会的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平等的描述,第二部分则是他所谓的理想社会。他对私有制和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深刻揭露,表明他对乌托邦社会的描述,是针对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问题而构想出来的,绝非一般所谓“乌有之乡”的虚构。4、简述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社会福利问题? 答:马克思对待社会福利问题的态度是站在彻底的社会批判的立场上,对造成贫困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把一切关于社会福利的政策和措施归结为资产阶级用以维护和改良其统治的工具。

现在社会福利思想

现在社会福利思想 1.什么是福利 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人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目的给予这个概念以不同的解释。根据日本学者一番ク濑康子的解释,社会福利“是泛指解决有关…福利?问题的各种社会方法和政策”。但是,仅仅作这样的解释是不足以帮助我们掌握社会福利的意义和价值的。因为,福利也涉及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的生活状态,并且和各种社会事项相联系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来讲具有四个特点: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每一项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社会福利的普遍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维性,即不要求被服务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服务;社会福利较社会保险而言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被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 广义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狭义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2.福利的角色有哪几方面 1,利他主义表现2,利已主义表现3,权力的行使4,走向就业的过程5,总结再走机制(责任感) 3.什么是济贫法 运用某些简易方法来救助其遭遇困顿的老百姓,首先一类是体健的贫民,对他们的福利措施主要是提供工作让其自食其力。二类是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让他们到贫民习艺所学习必要的生活和生产技能,促其自立。三类是老、病、残人士,向他们提供救济服务,其次,在所有这些救助行为中,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而具体的实施则是由地方教会,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其三,救助分为院外救济,救助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的人,而且是不能从其他家庭或者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 4.什么是德国社会保险法案 从1881年至1889年,先后制定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等一系列法案,在世界上最先建立起了社会保险制度。 5.从亚当斯密人类行为6种动机,分析其经济学福利关系 自爱,同情,正义,劳动习惯,交换,求自由欲望 第一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自由竞争使财富最大化,利益最大化 第二强调整体幸福 第三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第四实施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 第五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 6.从凯恩思想的社会福利1,就业一般论2,有效需求论,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现状p137-139

社会福利思想

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 【摘要】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自主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而社会福利思想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福利实践而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福利制度,也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思想。本文通过对某些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进行介绍分析,并从中得出对现代社会福利以及对中国社会福利实施的一些启示。 【关键字】社会福利;大同社会论;理想国;功利主义 一、社会福利思想 所谓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 论,也是人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和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哲学思考。围绕 着关于社会福利的价值论和社会理想的争论,就形成了各种社会福利思 想,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而在每种社会福利思想背 后或多或少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各种 社会福利思想,才能让它们有利于则甚的发展,还有社会的发展。接下 来主要介绍三中社会福利思想,分别为中国古代孔子的“大同社会论”、 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一)孔子“大同社会论” 大同社会论,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理想社会建构的有代表性并有深远 的思想,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孔子在《礼 记.礼运》中曾这样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各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为公”不仅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确立政治公平思想的一个理论前提。这里的天,随着学者们的论述,也多被替换成了民意与正义,孔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观念革命,其实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包括孟子后来的“天民合一”观,都是在这个体系中说的,而这一政治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的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长幼有序,亲疏有别。而大同社会的提出则是提倡要突破原有的社会伦理关系的局限,以实行公有制为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有,生活上实现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力去劳动,所以的社会成员均有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并没有变为现实,因此被称为是中国社会的“乌托邦”思想。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 《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社会和谐的完善国家。这个完善的国家就是正义城邦。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理想国》一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柏拉图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理想都是围绕着正义来展开论述的。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试题整理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试题整理 一.判断题(10*2) 二.简答题(4*10) 1、社会福利思想与社工的关系 奠定了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对社会工作具有理论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1)社会福利思想就是一种人类理想的表达,能为社会政策的制定、福利选择与社会服务的实施提供价值依据。它帮助社会工作建立行动的基本坐标,从而使各种社会福利的实践或社会工作实务不致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经验与各种价值冲突中迷失方向;(2)社会福利思想也就是一种规范性社会理论,为实施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价值规范与行动原则。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思想就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具备能够审视社会价值取向、发现与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挑战社会不合理性的能力,以及反思自我,发现并纠正自身的价值偏差。解决自己内部矛盾的能力。这种专业特性要求它必须将自己同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基础上,从中获取理论与价值观的支持。 2、亚当、斯密 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反对国家与政府干预市场。她认为由市场决定价值这只“瞧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供求关系比国家干预更有效,国家与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的角色,除了那些绝对必要的干预,国家应该把自己的作用降到最低;第二,强调整体幸福。斯密认为,整体幸福就是“宇宙秩序”的第一要求,整体幸福更能体现仁慈美德,体现广博的仁慈性,所以整体幸福应优于个人幸福;第三,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斯密虽然反对济贫,但就是她强调社会有责任为穷人提供公共工作好良好的公共教育,包括发展具有工作机会的商业经济等手段,确保穷人能参与市场竞争,改善自身状况,以此更好的解决贫穷好不平等问题。同时她还强调通过税收来平衡社会不同阶层消费,主张对华丽的车辆与马车收缴更高的通行税,就是富人为平民的救济做出贡献;第四,实行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提出要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供应,要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当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当生活必需品的平均价格上涨后,劳动工资也要相应增加。但就是这一切不应该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都应该就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第五,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她提出,国家可以在各教区设立低廉的专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纲要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纲要 ——LQF 一:填空题(40*1) 1、社会福利是一项需要政治和道德支持的普遍的社会事业。 2、所谓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的表达。 3、伊丽莎白的《济贫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有古代向近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 4、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和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基督教思想家的《上帝之城》等,都是这种乌托邦意识的表现。 5、康帕内拉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公有制、普遍参加劳动、平等分配生活必需品这三个基本原则之上。 6、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后来法国的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等。 7、社会民主主义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8、庇古1912年出版的《财富与福利》一书,在1920年扩展为《福利经济学》,创造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从而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9、1939年N·卡尔多发表《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一文,标志着新福利经济学的形成。 10、贝弗里奇所设计的福利国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国民补助、自愿保险三个方面。 11、蒂特马斯将社会福利分成三类即:社会或公共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 12、在民国时期当时的政府按照孙中山的思想建立了“四大政策纲领”的社会政策体系,包括:民族保育政策、劳工政策纲领、农民政策纲领、社会安全制度。 13、康帕内拉把消灭私有制、消除贫富对立、实现社会平等当作改造社会的目标,阐述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和幸福生活的理想。 14、傅立叶提出了“和谐制度论” 1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由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创立的。 16、《贝弗里奇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来完善国家的功能,并把社会福利的发展看作是困扰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各种社会问题主要手段。 17、贝弗里奇认为英国战后重建的最主要任务是革除“五恶”即:贫困、疾病、愚昧、污秽、懒惰。 18、仁爱精神与仁政理念是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伦理基础。 19、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残补型或剩余型、制度型两种基本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