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农业

韩国农业
韩国农业

韩国农业

韩国地处北纬33-43度之间,国土面积993.9万公顷,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占20.45%。全国人口4454.3万,农户155.8万户,农业人口5l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户均3.3人,户均耕地1.3公顷。

首都汉城人口1050万,集中了全国人口的1/4,是朝鲜半岛的第一大城。汉城是韩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国家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全国各类大企业、银行及高等学府、科研单位等大部分集于此地。第二大城市釜山也是韩国的最大港口城市,有人口32万。大丘是韩国的第三大城市,有人口160万。其他主要的城市还有仁川、光州和大田等。

自60年代起,韩国开始了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60年的60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4040美元,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自60年代以后,韩国的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农业为中心转为以工业为主。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4年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第一产业7%,第二产业43%,第三产业50%。据韩国第七个五年计划预测,1996年其比例分别为6.4%,32.2%和61.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62年的43.3%下降到1992年的7.7%;农业劳动人口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由1993年的29.7%下降到1992年的16.0%。

韩国农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1、小规模家庭经营占主要地位韩国农业属于小农体制下的家庭农业。1949年实行土地改革,土地回到了农民手中。但长期以来,经营规模小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据统计,1992年农业人口为570.7万人,农户164万。耕地面积20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户1.26公顷。其中,约80%的农户的经营规模在1.5公顷以下。以前,农户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现在逐渐向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及畜牧业发展。1994年,在155.8万农户中,以水稻收入为主的农户为91万,占总农户数的58.4%,比1993年减少10.3万户;菜农为24万户,占总农户的15.4%,比1993年增加3.2万户;果农13.3万,占总农户的8.3%,比1993年增加4000户;从事畜牧业的农户有12.9万户,占总农户的8.3%,比1993年增加5.8万户。

2、直视农业科学技术,成功推进了绿色革命1967年韩国科技人员用粳型和籼型水稻成功培育出IR667稻种,它比一般品种增产约30%,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并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以普及新稻种为中心的大米自给运动,开始了“绿色革命”。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迅速普及。加上政府提高了大米的收购价格,调整了生产结构,支持发展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绿色革命的实施,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969-1977年间,韩国水稻产量从407万吨增加到601万吨,单产从每公顷3.5吨上升到4.9吨。1975年,韩国实现了大米自给的目标。目前,韩国的水稻单产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的地位,1992年为每公顷6.3吨。

3、开展新村运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新村运动于1970年几乎与绿色革命同时开展起来的。60年代末,韩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了改变农业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状况,政府决定通过开展新村运动带动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村运动的前10年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展开的,后来逐渐扩展到全国各条战线。绿色革命是通过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新村运动则是通过改变农村面貌,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思想素质,培养勤勉、自强、团结、奉献的新农民来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新村运动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根据农民迫切要求,确定了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目标。新村运动使韩国农村和农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成功经验得到世界很多国家和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曾先后有120多个国家派有关人员参观学习。

4、农业出现衰退,农产品自给率下降韩国经济的腾飞,是与美国的大量援助分不开的。在1946-1976年的30年里,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总计高达127.4亿美元,其中包括通过“480公法”提供的剩余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和棉花。物美价廉的进口农产品大量涌入,无疑对日趋弱小的韩国农业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同时,由于受到“出口第一主义”的影响,国家忽略国内市场,没有考虑经济过度开放的负面效果,只顾进口国外农产品以维持国内较低的粮价,出现了农业衰退的局面。原来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改造,农业无法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农户收入下降,大量农村人口离农,致使国内农业出现萎缩。

政策法律

从70年代后期起,韩国的粮食自给率开始下降。农产品供应长期不足,棉花、麻等工业化急需的原料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目前在畜产品中,除了牛奶和鸡蛋基本保证自给外,牛、猪、鸡等肉类的自给率都不足50%。1993年底签定了乌拉

圭回合《农业协议》,关税化和大米最低准入制度将对韩国的农业产生更大的影响。据预测,农产品自给率还会继续下降。

管理机构

韩国于1947年12月成立了国立农事改良院,后来经过几次改组。1962年4月国家颁布了《农村振兴法)),根据《农村振兴法》要求,在汉城附近的水原市西湖边成立了韩国农村振兴厅(以下简称振兴厅),振兴厅直属国务院领导。按照《农村振兴法》规定,振兴厅全面负责韩国的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同时还承担农村生活指导以及农场主的培养和农业公务员的培训等。自1978年以来,振兴厅先后成立了农村营养改良研修所、农药研究所、热带农业官室、农业遗传工程研究所、作物试验场、园艺研究所、兽医科学研究所、蚕丝昆虫研究所、畜产技术研究所和农村生活研究所等15个科研机构。此外,韩国还在各道、市、郡等地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如道(相当于我国的省)设立了农村振兴院,全国共有9个;市、郡(相当于我国的市、县)设有农村指导所,全国共有162个;每3-4个面、邑(相当于我国的乡镇)设有1个农村指导所,各指导所还有具体专业分工,农村指导所主要任务是负责农技推广工作。

农业区划

韩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左右。太白山脉绵亘在东海岸,西部和南部沿海一带以平原为主。主要河流有洛东江(525公里)和汉江(514公里)。韩国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的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夏季平均温度为25度。韩国位于东亚季风带,年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夏季的季风带来充分的雨水,集中了70%的年降雨量。

韩国的农业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其中水田约占64%,主要用来种水稻。旱地及其他约占36%,用于种植蔬菜水果及畜牧用地。1994年农业人口516.7万,占全国人口的11.6%,农户155.8万,平均每户耕地面积1.3公顷。韩国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水产资源丰富,是世界水产大国。韩国森林面积约占646.4万公顷。红松、落叶松和橡树是主要树种。

其它农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豆类、花生、芝麻等。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放开,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产品,韩国农产品与进口农产品只能在质量上竞争。选育优良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有机农业成为韩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生产的优质蔬菜、水果还大量出口日本。虽然韩国农户生产规模与我国相似,但由于高效农业和小型农业机械的配套发展,水稻生产从前期育秧到后期加工管理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

在北方,冬季日平均气温比其他地区要低得多。因此,大麦、小麦和燕麦是秋季水稻收割后的传统的轮作作物。但是现在因为这些作物产量低,农村劳动力短缺,这种耕作模式已很少应用了。因为在只种一季的情况下,早季稻产量非常高,其收入相当于短季水稻品种一大麦两季模式的总收入。因此比起南方种植模式,北方的要简单得多。

在南方,一年中连续无霜期约为200d,相对北方地区,低温对耕作系统的压力要小得多,尽管大麦和小麦的生产成本高,产出相对比较低,农业回报率为负数,仍采用了水稻—大麦和水稻一小麦模式。这个地区的另一特点是利用短生产期的蔬菜,可以进行三季生产。例如马铃薯一水稻一菠菜便是很经济的模式。

此外,其他耕作系统仍在探索中,例如水稻一大蒜、水稻一洋葱、水稻一甜瓜模式的净收人要高于水稻—休耕和水稻一大麦模式,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确认和研究。

陆地作物通常实施以季节为基础的耕作模式:冬一夏作物和夏一夏作物。

(A)冬一夏作物模式冬季作物主要有两类作物,麦类(裸麦、燕麦和小麦)和调味品蔬菜(大蒜等)。主要的夏季作物为豆类(大豆、绿豆、扁豆)、薯类(甘薯等)以及特种作物(芝麻等)和蔬菜(红椒、萝卜、大白菜)。当麦类或调味品蔬菜收获后,开始种植夏季作物,但在许多地区,夏季作物被用来间混作,最佳的间混作是大麦一大豆模式。在该模式中大麦收割前15—30d便开始耕种大豆。

(B)夏一夏作物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变化多端,豆类作物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大部分是高收益作物,例如,烟草、马铃薯、甜玉米和特种作物。

科研推广

一、韩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情况

韩国近30多年,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走向富裕,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央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十分重视。韩国一开始也模仿西方国家的教育、科研、推广三结合的体制,但在多年的实践中,紧密结合本国国情,进行多次改革和完善,逐渐形成了适合韩国农业特点的科技发展和管理体系。

二、农业科研机构的改革

1997-1999年,韩国农村振兴厅根据国际形势(WTO协议)和农村发展需要,对所属的科研机构进行了积极稳健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优化结构,加强创新;二是分层次管理,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三是精简人员,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优质、低成本的成果和服务。具体做法是:(l)将专业相近的小研究所进行合并和改名,并将合并后的研究院待遇提高了半格;(2)将设在地方的区域试验场进行下放,并将下放给地方的试验场改为技术研究院;(3)根据形势和工作需要,新建了国家种子经营管理所和国家农业专门学校。机构调整后,研究所由原来的15个减少到10个,科技人员通过自然减员,减少了近2O%。目前,振兴厅有研究人员2088人,推广人员6843人,行政及其他人员1315人,共计10246人。科研经费总量没有变化,人均事业费的投资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农村振兴厅10个研究所每年总投人为3100亿韩元(合人民币24亿元),其中科研经费1300亿韩元(合人民币10亿元),像作物、园艺这样的研究所,每年人均科研经费l亿韩元(合人民币币77万元)。

三、农业科研机构管理特点

机构调整后,农村振兴厅的具体职责是:(l)统一管理和指导全国农业科研、教育和农技推广工作;(2)其他公共团体需开展对农业的指导,事先要向农村振兴厅提交指导计划并得到批准;(3)地方农村振兴机构虽隶属地方政府管理,但人事权和科研项目选题由农村振兴厅统一掌握和协调,以避免科研课题的重复;(4)新成立的国家种子管理所负责全国的种子经营管理,农村振兴厅各研究所培育出新品种统一交种子管理所,专业研究所不从事良种推广工作;(5)研究员必须研究《农村振兴法》所规定范围内的课题或振兴厅临时下达的研究任务;(6)农村振兴厅的国家农业专门学校免费为农村培养农技推广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由此,韩国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的管理呈现以下特点:

1、农业科研计划与项目管理非常规范,统一协调,充分显示了国家宏观调控作用

每年农村振兴厅下属研究所要报年度预算计划,包括科研经费预算,各所上报的科研课题统一由振兴厅专业委员会进行协调,尽管韩国各道也有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它们的科研经费由地方财政投资,但在研究课题上不能重复,农村振兴厅代表国家有权进行宏观调控。国务院直接领导的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与日本国家农业综合研究所一样,是国家唯一有权研究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权威单位,研究室主任兼韩国农林部的顾问。

2、韩国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工作协调发展,分工明确,为科学研究创新和技术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农村振兴法》规定,国家级农业研究机构不从事推广工作,培育出新品种由国家种子管理所指导地方农村振兴院和农村指导所进行示范和推广。同时,农村振兴厅还针对韩国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和农民素质有所下降问题,以及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及时创办了韩国农业专门学校(大学),该学校最大的特点是:政府出钱直接培养各省、市、郡农场主和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学生由地方政府推荐,上学经费政府全包,课程内容主要是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和提高自己动手与指导生产的能力,大学毕业后必须在农村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或生产经营工作6年以上,并可免除兵役。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推广的衔接问题。

四、农业科学技术

韩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在研究、普及推广方面以及农业教育等方面主要进行以下各项工作:

l、开展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努力开展组织培养、细胞融合、核置换、基因工程等基础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实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两方面的突破。

2、培育水稻新品种。韩国的水稻高产技术为实现大米自给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目标是培育出水稻新品种,在稳产高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稻米质量。另外,还致力于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计划在10年之内分三个阶段完成这一目标,即从1990年开始推广中苗机插技术,1995年开始推广幼苗机插技术,到2000年开始推广直播栽培技术。

3、培育蔬菜、水果、花卉优质品种及推广大棚、温室栽培技术。为了促进农业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提高水果的出口创汇能力,正在开发优质苹果“园交3号”、梨“园交8号”等,同时利用水耕栽培技术,开发生产无公害的高售、番茄、黄瓜等蔬菜品种。

4、韩国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将牛肉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并不断改良肉质,正在大力推进韩国牛与国外优良种牛沙若拉牛的杂交及品种改良工作。另外,韩国在牛的人工受精技术方面比较成熟,普及率也较高。

5、利用计算机联网和遥感技术等先进通讯设施,建立全国性的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

更好地引导农民参与市场,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同时,随时掌握农产品市场动向,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6、加强农民的农业技术教育。通过各种交流会和学习班,定向培养农业接班人和农村指导员,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教育。另外,利用各种设施和手段,如广播、电视以及开放式、巡回式讲座等,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农业经营和农政等方面的培训。

农业教育

一、韩国的农业及农业教育

韩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被经济学家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10,约为460万人。其农业做为一个产业部门已融人世界市场体系。受市场规律制约,那些成本高、品质差或产量低不能盈利的农产品生产已经萎缩,其主要农产品有大米、蔬菜、果品(以橘子为主)、花卉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本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韩国自上而下成立了“农协”组织。农协是分级网络型经济组织,有自己的资本、产业(如银行等),有一定的社团功能,但很少政治色彩。从农协中央到地区农协类似于一个大型农业托拉斯,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经济方面,从收购农产品,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到成立银行发放农业信贷,办教育培养跨世纪农民,其目的都在于抵御经济风险,保护农民利益,发展本国农业经济。

韩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主要是由农协中央和各级农协举办的,其网络遍布全国。从实用技术培训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3—5d的短训班、每周3d为期1年的半脱产班到全脱产2年制的正规高职班,从培训一般农民、骨干农民、农协职员到培训各级农协的领导者,

韩国的农业职业教育是一个功能齐全、涵盖层次众多的教育体系。

二、农协大学和安城教育院概况

农协大学和安城教育院是韩国农协中央所属的不同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机构。农协大学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农协工作人员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农协大学研修院主要培训各级

农协的领导者,安城教育院主要培养骨干农民。

1.农协大学占地30万m2,教职工45人,在校生总数1400人,其中二年制全脱

产高职班200人,其余为各类半脱产班,包括:农协会员班60人,农业科技班14人,农协工作人员班340人,农产品营销班100人,居民女子大学600人。

农协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经营管理、农产品流通、金融信贷知识、农协组织管理和

新兴农业生产技术。市民女子大学学习家政知识、健康知识、汽车修理等。

该校各类短训班的上课方式是每周2-4d(含晚上),学制4-12个月不等,基本是半脱产学习。该校的教育经费90%来自农协中央拨款,10%来自学生交费。与收入水平对比,

韩国农业院校的个人交费是非常低廉的,是象征性的。

2.安城农协教育院始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60000m2,建筑面积8000m2,教职

员34人,可容纳学生250人。办学以短训为主,类似于中国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具

体教学内容有:农业生产经营的最新技术、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的防治、最佳营农方案的选择、农业贷款程序、农产品流通等。

该院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教学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营销,教学方法主要是实践性教学。该院有完整的实践教学场所,其中“新知识农业学习场”是由15个塑料大棚构成的,棚内陈列着有关农业生产的农机具、种子、优质产品等,分成“农民发明馆”、“农业机械馆”、“节约型Idea馆”、“环境农业素材馆”、“农民职业病防治馆”等;“特殊农法示范圃”包含立体栽培示范圃、野生花草栽培示范圃、无农药栽培示范圃等。此外“新知识农业教育馆”、“新物‘流教育馆”也是现场观摩操作形式的实践教学场所。由于该院所学知识实用,取得该院培训合格证后又可以得到政府贷款的优先权,因而,农民学习积极性很高,迄今,该院已经培训过25万人次。

该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农协投资,数量与农协大学相当。由于教育经费充裕,所

以对学员收费极低。

三、韩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1.院校规模较小,教职员队伍精干,设备先进。

2.行业代表(农协)投资办教育,体制健全,教育投入充裕,效果显著。

3.农业职业教育网络涵盖全国,这个网络既是教育网又是农业推广网,起着从开发农

业新技术到推广农业新技术的纽带作用。

4.重视文化传统教育,农业职业教育中渗透着素质教育。

对外贸易

农业对外贸易1994年韩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83.6亿美元,农林水产贸易额为151.7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7.6%。其中进口额为118.6亿美元,占农林水产贸易额的78%;出口额为33.1亿美元,占22%。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国家。

近年来韩国的农产品进口增加较快。粮食除了国民的主食大米能够保证自给及大麦保持一定量供给外,小麦、玉米及大豆等产品大部分依靠进口,1994年谷物进口额为15.7亿美元。畜产品进口额基本呈上升趋势,1994年牛、猪、鸡肉及肉制品等进口额为5.9亿美元。苹果和梨等水果和蔬菜的出口额有所上升,如1994年的出口额达到2.8亿美元,但进口额则从1991年起有了较大的提高,1994年进口额为4.9亿美元。除此之外,水产品是创汇的大户,1988年出口额达到17.8亿美元的高峰之后,近些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在13亿-14亿美元之间,1994年为14.1亿美元。水产品出口,一是靠从国外进口鱼类后,经加工(如罐头、鱼松、熏鱼等)再出口;二是靠出口一些上等的海鱼如金枪鱼等。另外,韩国的木材进口一直居高不下,1994年进口额达32亿美元。

经验教训

一、通过新村运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韩国的新村运动能够获得成功,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1、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各部门相互协作,事先制定周密的计划和目标,事后进行评定总结,建立了目标管理制度、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这是新村运动成功的基本保证。政府还在政策、制度、资金等各个方面给予倾斜,并给予了充足的财政投入。例如,在1971-1978年的财政预算中,农村开发项目费用就增加了7.8倍,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合计增加82倍。为了推进新村运动,国家无偿给农民提供水泥、钢筋等生产资料,建立农民和农民骨干的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了促进农协(特别是农协金融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等,为新村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为运动的持续和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让农民得到实惠。韩国政府注意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入手,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首先是帮助农民安装电灯、自来水,然后是修路架桥、建立村公共澡堂、洗衣房等,之后转入发展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新村运动使往日破旧落后的农村焕然一新,全国村村通电、通汽车,家家有自来水。农户收入显著增加,由1966年的208.94万韩圆增加到1981年的422.09万韩圆。在1974-1977年4年间,农村居民收入曾超过了城市工人的收入水平。进入90年代后,彩电在农村的普及率为123.6%,电冰箱为105%,煤气炉100.4%,电话99.9%,汽车20.9%,电脑为6.7%。

3、注重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在新村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运动成功的保障。农民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村村都建立了“村民会馆”这个思想教育阵地。通过讲课、讨论会和发放宣传品等形式,向农民灌输正直诚实的价值观,培养农民勤勉、自强、团结和奉献的主人公使命感,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对农村领导人和农民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教育,使农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二、支持绿色革命,重视农业科技和教育韩国绿色革命的成效比较显著,得益于政府对绿色革命的政策支持和对农业科技和推广的一贯重视。为了配合绿色革命,制定了有关增加化肥、农药生产和稳定供应的政策;以《农产品流通及价格稳定法》为基础,提高了稻谷的收购价格等,促进了高产水稻的普及。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办培训班或讲座,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高产水稻的育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应的栽培技术。自1960年颁布的《农村振兴法》以来,在韩国农村振兴厅的直接领导下,农业技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农林水产业的发展速度由1967-1971年平均1.2%提高到1972-1977年的平均4.8%。

三、支持农协的发展韩国的农协是1961年成立的。它是由农民出资、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从事供销、信用、保险、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经营活动。据统计,到1994年全国农协的农民会员共200万人,基层单位农协1359个,特殊农协44个。它起初有中央、市郡、基层三级组织,1981年改为中央和基层两级组织。农协承担着农业经营和生产技术的指导工作。在新村运动中,农协加强了农业指导体制,广招营农指导员,他们长期活动在农村和农民之中。农协专门大学、农协指导员教育院、新农民技术大学和农业经营技术支援团等相继成立,定期定点地培训农民技术骨干。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农协金融机构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扶植。1967年农业银行并入农协,极大地加强了农协的金融力量,并使基层农协的互助金融业得到迅速发展。互助金融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比一般银行的储蓄年息要高出2%-3%。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投资、补贴大部分是通过农协金融机构进行的。

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特别在国际贸易自由化呼声日趋高涨的今天,保住国内农产品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是韩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韩国政府把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作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区域特产”和设施园艺。

1989年开始开展的“区域特产”运动与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相似,目的是开发具有韩国传统特色的产品,使其在质量、风味、色泽及价格上能使国内消费者称心,乐于接受和选购。特产中既有初级产品如各种蔬菜、水果、花卉、人参、蘑菇等,也有很多加工品,如泡菜、辣酱、果酒及肉类制品,同时还有一些民间民俗工艺品。

1991年,韩国政府增加拨贷资金,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增加附加值,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基础上不断地扩大出口。目前大棚和玻璃温室的面积已达4万公顷,其中玻璃温室面积约占3%,并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预计到2004年,玻璃温室面积将要发展到800公顷。由于区域特产和设施园艺的发展,主要蔬菜、水果和传统特产占领了国内主要市场,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五、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衰退韩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失策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未能及时保护农业,农业结构和规模未能予以调整,致使农业发展滞后而日趋衰退。农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由1962年的43.3%下降到1992年的7.7%,农业劳动人口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由1983年的39.7%下降到1992年的16%。农业地位的下降和农业人口的流失,给韩国农业带来了严重影响。

首先是农业后继无人,农业人口趋于老龄化(1994年,50岁以上的农业人口占总农业人口的43.5%)。多数年轻人对农业不感兴趣,弃农离乡者众,与韩国老一代务农敬业的传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一些边远地区、山区甚至出现了“老人村”和“无人村”。其次是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韩国大米、小麦、玉米、肉类、蔬菜、水果等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除了大米等少数农产品可以自给以外,小麦的自给率由1973年的7.5%下降到1990年的0.1%,玉米由一10.1%下降到2%。大米自给的代价也很高,1986-1988年的平均价格是当时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6倍。韩国政府对农产品进口曾严加控制,但由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呼声日趋高涨,不得不逐渐开放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束后,国外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将势不可挡,韩国的农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总之,韩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政府未对农业实行及时和有效地保护和调整,农业已经伤了元气,前景未卜。尽管后来工业对农业实行了反哺,使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农业后继乏人和农产品自给率下降等后遗症难以治愈,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植物保护

.

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是确保农业生产丰收的关键。韩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种类也比较多,尤其是水稻病虫的发生比较突出,经常造成灾害的病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粘虫等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特别是稻飞虱的严重发生频率较高,分别于1967-68、1975-77、1983、1990-91和1997年有较大面积发生,近年来韩国由于重视发展环保农业,注意保护农田害虫天敌种群,加强对病虫的生态控制,农药用量逐年减少,同时随着病虫监测手段的改善,预报水平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加快,防治物资充足,控灾能力提高,因而,病虫造成的损失在逐年下降。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治理

1、虫害的监测和预报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工作,在1980年以前就建立了全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报网络体系,并于1992年实现了全国病虫监测计算机联网,可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预测。最近由农大、农业科技院和技术指导局及有关计算机专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开发小组,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发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管理系统,拟在3年后投入使用。

2、.病虫监测体系

韩国的病虫监测体系由中央农村振兴厅技术指导局作物保护课和农业科学技术院、道农村振兴院技术指导局作物技术课和技术研究局植物环境课,以及郡(市)农村指导所及部分农户构成。韩国全国有176个郡(市),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病虫测报站有200个(其中水稻病虫150个,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50个)。这些测报站同时隶属中央、道和郡,要直接向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汇报病虫调查结果。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根据各测报站的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发布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措施意见。这些测报站设在各郡(市)的农村指导所内,由技术推广课负责,测报站

设有病虫调查圃。由专业人员对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农田小气候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在向上级汇报病虫发生情况的同时,还发布当地病虫的调查结果和趋势预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另外在全国病虫监测体系中有1650个设在农户常规防治田的病虫观测点,由农户对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定期上报。

3、病虫信息的采集

全韩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病虫调查预测圃。调查预测圃共分三类,即病害预测圃,不施杀菌剂;虫害预测圃,不施杀虫剂;无化学防治区,不施杀菌剂和杀虫剂。每类圃面积2000平方米,统一按常规措施进行农田管理。虫害和病害预测圃种植2-3个当地代表性品种,无化学防治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超过4个。预测圃设有昆虫诱集灯(黑光灯、高空捕虫网、孢子捕捉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等,可自动观测田间湿度、结霜时间长短、风速、风向、温度和雨量等,除黑光灯、高空捕虫网诱集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及孢子捕捉仪捕捉的孢子种类和数量需要人工计数,输入计算机外,其他气象指标则由气候采集器直接与计算机联网,计算机可随时获取有关的田间小气候资料,并且每5分钟进行一次分析处理,达到更准确、及时地监测和控制病虫害。上述病虫及小气候监测数据,须每日调查输入或直接自动录入计算机,同时每隔10日要对田间预测圃病虫的发生实况进行调查,并在当目录入计算机。对于每一种病虫,每一个测报站的调查内容、时间及汇报内容和格式全国都作了统一规定,实现了统一和规范化。

4、病虫信息的传递

韩国于1992年就建成了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计算机网络,目前所有病虫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已全部由计算机来实现。中央、各道及郡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和掌握全国各地的病虫发生情况。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病虫发生情况,判定各地的病虫发生轻重,绘制发生程度分布图。网络用户同时可通过计算机,查询各地的病虫发生及防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另外,在农林部农业技术课、环境农业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课室都拥有气象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可随时收看及监测全球及韩国各地的气候情况及变化动态,通过了解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和动向,对于系统分析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和监测气候灾害、加强田间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林部农业技术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都与国家气象台进行了联网,有关的气象观测数据每1小时公布变换一次。这些气象资料的及时获得,对于辅助分析大区病虫发生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病虫预报的发布

——预报的种类韩国病虫预报的种类,与我国相比有所不同。根据预报的用途和性质,将预报分为三类:(1)预报,用于病虫处在平稳发生阶段,没有明显上升势头,暂时不需要防治的病虫,这类预报采用淡绿色纸张印制;(2)注意报,当病虫有明显上升势头,需要引起农户及有关部门的注意时,发注意报,采用黄色纸张印制;(3)警报,当某些病虫病情及种群动态迅速加重和增长,在近日内即可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时,发警报,以动员农户及时进行防治,采用红色纸张印制。

在预报的时间及期限上,类似于我国气象的中期预报。每年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每旬发布一次预报,预报期限一般为10日内的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意见(在病虫情况稳定时,道、郡也可以每半月发布一次预报)。有关病虫的中长期预报,即预测期限10天以上,一个月乃至一个季度的预报,韩国目前尚未开展。一是由于信息传递迅速,防治物资贮备充足,短期预报可满足生产需要;二是以前也曾探讨过一些病虫中长期预报方法,但由于科学依据不够充分,误差幅度较大,利用价值较低。

——预报的发布。中央农村振兴厅的预报首先由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提前一周负责将全国各地的病虫调查监测结果及气象信息等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出一些有比较性的概况材料,然后分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农村指导者、气象台、大学及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并定期召集他们进行病虫发生趋势会商,讨论作出预报结果。道农村振兴院也要通过会商,确定预报结果。预报的发布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视台、电台以及印制预报等途径发表。其中印制的病虫预报要发送中央及各道、郡、邑、面等有关行政机关及农村指导部门和农药厂商等。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在不断改进病虫监测和预报手段,提高预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防治技术的开发与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防治和用药水平。

1、综合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韩国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工作起步较晚,但当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从政府到农户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增加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农林部将原植物防疫课,改为环境农业课,农业科学技术院也成立了环境管理所和IPM研究室等,有关道农村振兴院都成立了植物环境课。在农药的使用上,他们吸取以前和别国过量使用农药的教训,国家预算出资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IPM项目,严格限制剧毒农药登记进入市场。并且制订了农药限量使

用计划,全国每年农药用量以10%的速度递减,到2000年底,农药用量要比90年代中期减少50%。综防意识和环境意识已渗透到每一个农村指导者和农民心中,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病虫防治行动中。

2、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和病虫管理水平,国家制订了全国农民培训计划,根据农民不同年龄层次及性别,培训不同的内容,提高农户的科学务农技能和经营才能。尤其对年龄23岁以下的农民开展4-H教育,即智能教育(Head头脑)—培养掌握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有科学文化头脑的农民;道德教育(Heart心)—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心境;技能教育(Hand 手)—培养有较高操作技能、勤劳的农民;健康教育(Health健康)—培养体魄健壮、身体健康的农民。另外,对于23—40岁的年轻人,培养其农田经营才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农田经营专家;对于40—55岁的中年人,培训他们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技能,使他们成为农村指导者;对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培养她们的产后加工技能,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目前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分布于在全国各地,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示范和推广作用。

3、积极探索生物防治和非化学防治措施

由于全国已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农业科研人员十分重视新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在露地辣椒生产中发明了一种光解膜,铺在地面上,既可增温保墒,同时可预防蚜虫和叶螨的危害,这种膜在半年内可完全分解;二是在蒸馏水中加入500ppm的盐水进行电解,将电解出的PH值在2.5-2.7之间的水用于防治草莓病害。一般发病情况下,每周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为0.7-1升,发病高峰时,可3日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可增加到1.5-2升;三是在蔬菜大棚中,正在试验应用音乐大棚,每日早晨6-8时,蔬菜大棚播放轻音乐,因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不同,音乐的曲目还要进行调整。据介绍,这样,第一可以提高蔬菜产量,第二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4、重视和支持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治工作

对于突发和暴发的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的害虫,政府采取行动,通过发送农药和补贴防治费用,动员大范围防治。如1997年韩国稻飞虱又是一个重发年份,由于夏季持续高温,后期稻飞虱发生和危害时间较长,为了控制稻飞虱的危害,中央和道地方财政共拿出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亿元)购买农药,组织农民开展防治工作。农林部和农村振兴厅有关局及课、室负责人及全体职员更是放弃节假日,分赴各道、郡及防治第一线,组织、宣传和督促农户开展防治工作,较好的控制了稻飞虱的危害。

三、病虫害监测之借鉴

1、改善病虫监测手段,提高预报水平

韩国全国耕地仅203.3万公顷,仅相当于我国的五十分之一,但他们在全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200个病虫预测站,测报站设置的密度相当于中国的25倍以上。这些测报站不仅标准统一规范,而且设备齐全,并且实现了全国联网。就每一病虫而言,其调查内容、整理格式由于全国计算机联网,都实现了统一。除一些需人工调查的病虫数据资料需人工录入计算机外,大部分的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资料都可以直接自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计算机进行病虫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对全国病虫发生情况可达到更快、更详尽的了解与掌握,对病虫害的发生达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国自70年代后期就建立了全国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在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韩国相比,在病虫监测、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站已与全国27个省、市、区和部分地、县植保(测报)站初步进行了计算机联网,在病虫信息的传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经费不足,进展较慢,远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建议国家早日立项,尽快建成我国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科学治理水平。

2、贯彻综合防治原则,发展可持续农业

韩国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通过多年来全国大范围的农民培训,使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防治思想深深地扎根于农民的头脑之中。4H教育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贯穿于整个农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位农业行政官员及技术工作者都以它为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学校以及农民田间培训学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具有很高的环境意识和持续农业意识。在防治工作上严格按照道、郡农村振兴院(所)和农民协会的指导意见进行。虽然韩国IPM工作起步较晚,但他们的进展很快。我国开展生物防治和IPM工作历史较长,多年来已总结和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当前重要的是要增加投入,加大农民培训力量,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的科学务农和病虫的治理水平。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韩国在农作物病虫的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上,目前又开发了病虫信息可视电话服务网络。农村振兴厅已与部分道农村振兴院、郡农村指导所的可视电话进行了联网。在召开病虫会议时,通过网络,有关道、郡的技术指导人员与有关教授、专家可通过网络参与会商,发表自己的意见。农户发现不清楚的病虫,可到当地农村指导所请教,

若当地指导所不清楚,可通过该网络请教上一级技术负责部门,或请教有关专家。虽然相距百里、千里,但通过网络,农户可直接向有关专家请教病虫的情况与防治方法,而且这种咨询服务对用户是免费的。这保证了这些高科技产品,充分地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4、重视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进行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韩国已纳入经常性预算,有关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分期分批到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进行研修和考察学习,借鉴别国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全罗南道农村振兴院还提出了与中国广东、福建等省合作研究,探讨稻飞虱早期预测的意向及初步方案。我国有关农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重视相关领域技术的交流,派出各部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到先进的国家学习和访问,吸取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国农业再上新台阶服务。中韩两国在迁飞性害虫的联合监测、生物防治和IPM工作等方面有许多互补性,双方应加强合作,通过互派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增进了解、交流和合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治理水平。

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技推广事业

在韩国,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每年要从税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各郡(市)农村指导所全部的培训资料、书刊和录相带都无偿地向农民提供,尤其是对于农机具的维修,工作人员将容易损坏的部位全部解剖出来,并用醒目的黄色标志,以培训农民如何进行农机具的维修,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因而保证了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我国目前由于国家经济欠发达,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大部分要靠自己创收,因此给农民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都是收费的,因而一些不交或不愿交服务费的农户得不到我们的服务,在这方面,韩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植物保护是保障农业生产、减灾防灾的重要工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无偿服务,同时引进和研究高新科学技术,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玉米生产

1990年玉米收获面积25千公顷,总产量为119千吨,每公顷产量4613公斤;1995年收获面积17千公顷,总产量为74千吨,每公顷产量4245公斤;1999年收获面积20千公顷,总产量为79千吨,每公顷产量3940公斤。

小麦生产

在北方,冬季日平均气温比其他地区要低得多。因此,大麦、小麦和燕麦是秋季水稻收割后的传统的轮作作物。但是现在因为这些作物产量低,农村劳动力短缺,这种耕作模式已很少应用了。因为在只种一季的情况下,早季稻产量非常高,其收入相当于短季水稻品种一大麦两季模式的总收入。因此比起南方种植模式,北方的要简单得多。

1990年收获面积294千公顷总产量为889千吨,每公顷产量3024公斤;1995年收获面积2312千公顷总产量为10262千吨,每公顷产量4439公斤;1999年收获面积1033千公顷总产量为4832千吨,每公顷产量3717公斤。

稻谷生产

迄今为止,水稻仍是韩国最重要的作物,因此,稻田的耕作系统是以水稻为基础的。南方和北方发展了两种不同的水稻耕作系统。大米是韩国人的传统食粮,在有限的土地上,政府鼓励优先种植大米。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目前大米单产达5000公斤/公顷,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30年来粳稻的产量提高了58.8%。虽然Tongil稻的产量自1992年起没有多大提高,但因为它煮饭品质良好,单产可达6t/hm2,是世界上最高产的水稻品种之。Tongil稻是由粳稻和釉稻三次杂交的成果,它不仅为水稻也为其他作物指明育种方向。现在已育成多种Tongil稻品种,被广泛推广到包括我国、中国台湾省、日本和菲律宾等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

1990年稻谷收获面积1244千公顷,总产量为7721千吨,每公顷产量6206公斤;1995年收获面积1055千公顷,总产量为6387千吨,每公顷产量6052公斤;1999年收获面积1058千公顷,总产量为7270千吨,每公顷产量6868公斤。

棉花生产

1990年棉籽收获面积550千公顷,总产量540千吨,每公顷产量982公斤。1995年和1999年没种。

豆类生产、

1990年大豆收获面积152千公顷,总产量为232千吨,每公顷产量1529公斤;1995年收获面积101千公顷,总产量为159千吨,每公顷产量1576公斤;1999年收获面积87千公顷,总产量为116千吨,每公顷产量1334公斤。

蔬菜生产

蔬菜生产是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业产业,近年来。其重要性更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平均水平为:叶类蔬菜(中国大白菜、甘蓝、生菜和菠菜等)种植面积为5.2万hm2,产量为24649亿t,根茎类蔬菜(如萝卜、胡萝卜等)种植面积为3.8万hm2,产量为16117亿t。调味品蔬菜(如红椒、大蒜、姜、洋葱等)种植面积为15.4万hm2,总产量为17261亿t,以及瓜果类蔬菜(如黄瓜、南瓜、番茄等)种植面积为3.5万hm2,产量为74895亿t。就种植面积而言,红椒、中国大白菜、大蒜和萝卜、位居前四位,他们是韩国传统小菜的主要材料。蔬菜产量在过去30年里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单产的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温室蔬菜的发展。事实上,直到70年代开始商业生产温室蔬菜前,大豆是韩国冬季唯一的新鲜蔬菜。而如今全年都能吃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韩国政府也进行了大量努力,通过向农民提供Fl代杂交种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1990年蔬菜和瓜类收获面积360千公顷,总产量为9948千吨,每公顷产量27625公斤;1995年收获面积430千公顷,总产量为11325千吨,每公顷产量26311公斤;1999年收获面积404千公顷,总产量为10979千吨,每公顷产量27175公斤。

其他作物

油菜籽:1990年收获面积3千公顷,总产量为6千吨,每公顷产量1800公斤;1995年收获面积1千公顷,总产量为3千吨,每公顷产量1960公斤;1999年收获面积1千公顷,总产量为1千吨,每公顷产量1504公斤。

芝麻、花生、油菜和紫苏被认为是特种作物。除此之外,纤维性作物如棉花和麻类、药材和刺激性作物也被认为是特种作物,但是它们的种植面积不大。其中最重要的作物就是芝麻,韩国人比较喜欢芝麻油,它是较重要的佐料。但芝麻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缺乏,芝麻的产量预期将会减少。紫苏既可用作蔬菜也可用作油料。最近几年,紫苏叶主要是被当作新鲜蔬菜食用。温室生产的紫苏叶在冬季非常受欢迎。

韩国主要的水果品种有苹果、梨、桃、葡萄和柑捅。苹果的产量在韩国居第一,1997年苹果种植面积为4万hm2,总产量为65200亿t,由于近年来农民在农田里尤其在稻田里种植了大量的苹果幼苗,苹果的产量在未来几年里还将继续提高。葡萄1997年种植面积为2.8万hm2,总产量为39300亿t。这两种水果是韩国农民利润较高的经济作物,其价格因产量和出口量的变化而变化较大。此外,柑橘也是很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97年种植面积为2.8万hm2,总产量为6490亿t。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 韩 文 化 差 异 对 比 学生:卢柔柔 学号:G1121091 班级:营销1104 老师:戴明丽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景。 一、语言文字的差异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语言受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使用主体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都会有所反应,同时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化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或者说通过语言可以透视出民族文化。(一)在文字方面差异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 (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

有机农业最新报告

有机农业最新报告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有机农业的概念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在法国和瑞士提出。从八十年代起,随着一些国际和国家有机标准的制定,一些发达国家才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这时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接受。 有机农业有很多定义,目前还不能用一个简短而明确的语句来表达有机农业的概念。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为,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和养殖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的系统。有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有限的矿物物质,但不允许使用化学肥料,可以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物质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美国农业部把有机农业定义为: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尽可能地采用作物轮作、作物秸秆、畜禽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农场以外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生产力和耕性,供给作物营养并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尽管有机农业有众多定义,但其涵是统一的。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IFOAM(国际有机农业联盟)作为全方位地领导、组织和推动有机运动的国际组织,确立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四大原则: (1)健康原则,即有机农业将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健康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予以维持和加强,个体、群体的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健康不可分割。 (2)生态原则,即有机农业生产以生态过程和循环利用为基础,通过具有特

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TFT

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 背景: 京东方: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993年的民营股份制上市公司。公司先后通过独资以及国际领先的显示技术企业合资或合作等形式,不断扩大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作为,其各种主要产品均在各自领域保持国内或世界领先地位,至并购前,京东方已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CRT(彩色显像管)显示器生产基地。然而,液晶显示器才是显示器发展的主流。而,国内的TFT—LCD产业刚刚起步,各项技术还不成熟,再加上液晶行业本身是一个资金、技术双密集型产业,市场风险很大。 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Hynix)是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之一,受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全球存储晶片需求下降打击,订单量剧减,现今严重短缺。从TFT—LCD的生产工艺上说,对各种原产料和基础设施有着严苛的要求,加之为了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不得不维持很高的研发费用,使得这一产业对资金的要求很大。为了保持其在芯片生产方面的竞争力,解决面前的财务危机,出售TFT—LCD部门在所难免。 过程: 2002年9月时,京东方就发出公告,公司将出资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但由于京东方和Hynix在收购价格上存在分歧,最终于2003年1月22日,京东方TFT—LCD事业韩国子公司,BOE—Hynix技术株式会正式成立,TFT---LCD 业务也顺利实现有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向BOE—Hynix技术株式会的过渡。 此次收购采取了“全部资产+营运资金”的模式,支付的3.8亿美元,仅用于收购HYDIS 的全部资产,包括HYDIS用于TFT—LCD生产的所有固定资产,以及技术、工艺和其全球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关于用于收购营运资金的金额,据有关方面的估计,约在7000万美元左右。 京东方收购HYNIX时运用了杠杆融资的创新方式,通过海外银团融资解决了部分收购资金。收购总加款中,真正自筹的资金只有1.5亿美元,另外的2.3亿美元,一部分来自Hynix 最大的债权银行韩国汇兑银行联合其他3家银行和一家保险公司提供的贷款,另一部分来自Hynix提供的卖方信贷。 意义: 京东方通过杠杆融资的创新方式,成功实现了对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TFT—LCD 业务和资产的收购,同年,其利润得到快速增长,获得了较大的协同效应,为京东方在平板液晶显示器生产和技术上实现后发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收购,京东方获得了HYDIS庞大的全球营销网络,以及包括IBM、夏普等跨国企业在内的广泛客户群。 四、南汽收购罗孚汽车

韩国农业概况与近期农业政策

韩国农业概况与近期农业政策 一、韩国农业基本概况 韩国地处北纬33-43度之间,国土面积993.9万公顷,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占20.45%。全国人口4454.3万,农户155.8万户,农业人口51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户均3.3人,户均耕地1.3公顷。 首都汉城人口1050万,集中了全国人口的1/4,是朝鲜半岛的第一大城。汉城是韩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国家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全国各类大企业、银行及高等学府、科研单位等大部分集于此地。第二大城市釜山也是韩国的最大港口城市,有人口32万。大丘是韩国的第三大城市,有人口160万。其他主要的城市还有仁川、光州和大田等。 自60年代起,韩国开始了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60年的60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4040美元,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自60年代以后,韩国的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农业为中心转为以工业为主。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4年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第一产业7%,第二产业43%,第三产业50%。据韩国第七个五年计划预测,1996年其比例分别为6.4%,32.2%和61.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62年的43.3%下降到1992年的7.7%;农业劳动人口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由1993年的29.7%下降到19.92年的16.0%。 韩国农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1、小规模家庭经营占主要地位 韩国农业属于小农体制下的家庭农业。1949年实行土地改革,土地回到了农民手中。但长期以来,经营规模小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据统计,1992年农业人口为570.7万人,农户164万。耕地面积20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户1.26公顷。其中,约80%的农户的经营规模在1.5公顷以下。以前,农户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现在逐渐向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及畜牧业发展。1994年,在155.8万农户中,以水稻收入为主的农户为91万,占总农户数的58.4%,比1993年减少10.3万户;菜农为24万户,占总农户的15.4%,比1993年增加3.2万户;果农13.3万,占总农户的8.3%,比1993年增加4000户;从事畜牧业的农户有12.9万户,占总农户的8.3%,比1993年增加5.8万户。 2、直视农业科学技术,成功推进了绿色革命 1967年韩国科技人员用粳型和籼型水稻成功培育出IR667稻种,它比一般品种增产约30%,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并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以普及新稻种为中心的大米自给运动,开始了“绿色革命”。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迅速普及。加上政府提高了大米的收购价格,调整了生产结构,支持发展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绿色革命的实施,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969-1977年间,韩国水稻产量从407万吨增加到601万吨,单产从每公顷3.5吨上升到4.9吨。1975年,韩国实现了大米自给的目标。目前,韩国的水稻单产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的地位,1992年为每公顷6.3吨。 3、开展新村运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 新村运动于1970年几乎与绿色革命同时开展起来的。60年代末,韩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了改变农业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状况,政府决定通过开展新村运动带动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村运动的前10年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展开的,后来逐渐扩展到全国各条战线。绿色革命是通过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新村运动则是通过改变农村面貌,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思想素质,培养勤勉、自强、团结、奉献的新农民来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新村运动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根据农民迫切要求,确定了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目标。新村运动使韩国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曾寅初张辉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研究表明,中日韩三国由于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方面更为明显。中国与日韩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并不是相互之间不存在优势互补的基础,相反是由于基于这种基础而迅速扩大的贸易超出了进口国家进行必要调整的限度的缘故。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东北亚经济 同处于东北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各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属于发达国家,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国,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有不同的资源赋存条件,从而往往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互补性成为国际贸易的良好基础。但是,在21世纪之初,中日韩三国之间先后出现了农产品贸易摩擦1。这是否意味着中日韩三国的农业比较优势变化,具有不同于上述理论解释的特殊性呢? 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 12000年中韩就大蒜发生了贸易摩擦,2001年中日又因为大葱、鲜香菇和席草而引起贸易摩擦。

一、 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及其计算方法 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是在现有贸易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根据国际贸易的经济理论,贸易的基础是相对比较成本的差异。在存在相对比较成本差异的情况下,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只要出口相对比较成本较低的产品而进口相对比较成本较高的产品,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这样,在各国追求贸易利益的过程中,贸易结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就是要根据现实的贸易结构,来计算各国的比较优势。因此,显性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是现有贸易结构基本能够反映各国的比较优势。 关志雄(2001)利用显性比较优势的方法,根据比较优势通常会随着经济发展,从初级产品过渡到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最终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国整体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变过程。1992年,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超过了第一产业的产品,在1999年,机械产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也超过了一次产品产品,中国的整体贸易结构已经进入成熟的新兴工业国类型。显性比较优势方法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牛宝俊等(1996)与郄贺良等(1999),分别计测了1980~1991年间与1987~1996年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值,分析了显性比较优势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程漱兰等(2002)则分析了1980年后,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的净出口指数的变化,提出了在东北亚进行农业资源整合存在潜在的巨大效益。 上述研究表明,利用净出口指数方法在分析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现实可行的。因此,本文将沿用他们的方法,以净出口指数R (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 )来计算相对比较优势。某一类或者一种产品的净出口指数,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I E I E R +-= 其中,R 为净出口指数,E 为出口额,I 为进口额。 净出口指数的经济含义,是净进口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出口额越多而进口额越少,则净出口指数越小。某种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时,净出口指数达到最大值1。相反,某种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时,净出口指数为最小值-1。根据现有贸易结构反映各国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各国一般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己不具备比较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相会较弱的产品。这样,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此产品的比较优势越强。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比较优势越弱。 为了考察生产要素赋存条件的变化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我们根据生产要素投入构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针对目前部分主要农产品价格内外倒挂明显、农产品库存庞大、农民种地收益低等问题,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将进行一系列补贴制度和涉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近期推出的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就是一项重要实践,具体而言,就是将中国目前农业补贴主体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作为以规模经营为主、有长远发展前景的有机农业而言,又迎来了一个利好消息。 2014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增长15.7%,增长放缓。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1983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第二产业投资208107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总的来看,农业投资增速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图表 2009-2014年我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及同比增速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然而我国目前涉农投资存在“小、散、乱”且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有些真正种粮的没有拿到相应补贴、有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很难拿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这一现状无疑对以规模经营为主的有机农业产生了限制。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近年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产品开发加快,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可是,资金支持仍是一项发展障碍因素,技术投入不到位、资金链不稳固等问题,制约了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有机农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态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的优化,而且可步阶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外汇收入等。随着人们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深入认识,有机食品的开发已经走过了刚起步时仅对边远地区传统方式生产、新开荒地火野生无污染产品进行检查认证的时期,逐渐进入了从常规农业向有机生产转换的新阶段。可见有机农业的市场前景

韩国企业--现代汽车集团

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管理案例分析 ——韩国现代携手Samyeong电缆 本文根据《运营管理》(第11版,理查德B蔡斯、罗伯特·雅各布斯、巴古拉·阿奎拉诺著,任建标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修订而成。特此说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将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看作是一体化的。例如,A是B的供应商,那么B也就是A的客户。在B的供应链管理中,B所强调的就是对A的供应商管理;而在A的价值链中,A所强调的就是对B的客户关系管理。我们以下将从韩国现代汽车(B)携手Samyeong(A)电缆公司的案例中分析这种关系。 1. 现代汽车公司简介 现代汽车公司是由在韩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商业巨子郑周永先在1967年一手创办的韩国最大汽车企业。现代汽车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45万辆,可以生产从轿车、客车、货车至特种车的各类型车种。其轿车产品主要有:Accent、Elantra、Sonata、 Grandeur、Dynasty等,排量从1.3升至3.5升。商用车产品主要有:H100微型客车、Chorus轻型客车、Aero大中型客车系列、各类载货汽车、牵引车、自卸车以及各种专用汽车等。 与全球其它领先的汽车公司相比,现代汽车历史虽短,却浓缩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它从建立工厂到能够独立自主开发车型仅用了18年(1967-1985),并且在2006年,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汽车公司销售排名榜中已经名列第6位。韩国现代汽车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67—1970年的创业期。它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引进福特技术生产“哥蒂拉”牌小汽车,并在1970年建成年产2.6万辆生产能力的蔚山工厂。 第二阶段是1970—1975年的消化吸收期。在这期间现代公司花巨资,在公司内进行消化吸收福特技术。1974年投资1亿美元建设年产5.6万辆的新厂,1975年,该厂建成,小汽车国产化率达到100%。 第三阶段是1975年以后开始走向世界。1976年,自己设计生产的福尼牌小轿车下线,现代公司走向成熟。80年代,现代公司垄断了韩国市场,和丰田公司分手,与三菱公司结盟,生产小马牌汽车。 此外,1986年,现代公司的超小马汽车投入美国市场,当年即售出16万辆,创下汽车业销售奇迹,奠定了现代汽车公司的国际地位。现代集团计划在目前51个国家254个海外支社和30个国家111个海外当地生产销售网的基础之上,再扩充30个国家50多个海外支社或当地生产、销售网,建立世界范围的生产销售网络。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韩国亲环境农业发展政策实践与启示

金钟范:韩国亲环境农业发展政策实践与启示 韩国亲环境农业发展政策实践与启示 t金钟范 内容提要韩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着手促进亲环境农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幅扩充和完善促进政策,制定专门法律,引进有力支援制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计 划,并正在实施亲环境农业发展5年综合计划。本文考察了韩国政府的亲环境农业发展政策实 践和实施中的计划特点,并探讨了其政策启示。 关键词亲环境农业发展政策韩国 一、政策背景 韩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环境相关问题的挑战。首先,由于依赖高投入求增产,农业生产伴生环境污染。韩国农药施用量在1980年为1.61万吨,而到1991年达到2.75万吨,到1997年减少到2.42万吨,但是单位使用量几乎没有减少,约为11公斤/公顷;化肥施用量1980年为83万吨,而到1990年达到110万吨,到1997年减少到90万吨,但是单位施用量几乎没有减少,约为420公斤/公顷;农用塑料垃圾每年产生约92万吨,而回收率1995年为46%,1997年也只有57%;畜产粪尿发生量1991年为3580万吨,而到1997年达到4570万吨1。在农业生产中过多使用农药导致土壤微生物和害虫天敌的减少等生态系统的扰乱、土壤和水的污染、农产品中残留农药;化肥的过多使用导致土壤酸性化、盐类积聚、地表水富营养化;农用塑料垃圾导致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畜产粪尿的管理跟不上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乃至污染、恶臭及病虫害的发生等问题。其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关心转向安全性。再则,需要适应国际环境保护和亲环境农业发展要求。因此,农业部门责无旁贷地需要履行环境保护相关国际义务,同时为抵制国际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强化本国农业的环境保护力度。 上述种种挑战还会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性能的恶化降低土壤可持续生产力;污染农产品及其在农业中的循环势必萎缩农产品消费市场;农业生产对周围环境污染本身成为社会谴责对象,使农业发展的正当性受到质疑、生产受到限制;环境保护水平成为衡量一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影响到农业本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而言之,韩国要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与环境协调发展,否则没有出路。 二、政策发展 基于农业发展中环境相关挑战之深化以及对其认识的提高,韩国政府于1991年在农林部设立以第一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2014年5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是农业的迅速萎缩。农村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基建征用、城市扩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粮食种子被外资控制转基因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不仅农作物种子被外资控制,粮食也会严重依赖进口,那时中国将受严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将农业经济打回个体经济 1978年开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标志,个体经济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个体经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体经济不利于农业发展。个体农民难以承担水利等公共工程,也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其次,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发展的一条道路。个体农民难以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公司加农户”只能让农民吃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农民受到剥夺,拉大城乡差别,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最终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此外,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共同富裕。个体经济不仅难以兴办合作医疗等福利设施,个体经济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导致农民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时农民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退回资本主义,而且退回封建主义,倒退了2000年”。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 人民公社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农民变成单个个体参与到社会竞争中,面对权力倾轧、资本剥削完全失去了谈判的能力,成为被资产阶级和基层腐败官员鱼肉的对象。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导致农村完全回复到无政府主义状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农民各自为战,相互帮扶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农村社会风气骤然恶化。更主要的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中国农业挡在现代农业大门之外,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精密化的农业田间管理均变作不可能。单位农业生产效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有机农业始于1924年,由鲁道夫.史特内(RudolfSteiner)创立的生物动力农业。 之后于20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瑞士由翰斯·缪勒(HansMueler),在英国由雷蒂埃伍·巴夫奥(LadyEveBalfour)和艾伯特·哈瓦得(AlbertHoward),在日本由(MasanobuFukuoka)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 六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鼓励并补贴农场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 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有机农业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地接受。 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陆续建立了有机农业指南、标准、法规、条例,对有机农业作了明确的定义。 最初,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近年定义趋于一致,目前最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有机农业是一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生态性生产管理体系。 有机农业要求尽量采取恢复、维持、促进生态和-谐的管理措施,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尽可能减少空气、土壤和水分的污染。 我国有机农业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以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将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

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2000年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食品加工的主要目标有17个方面,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土壤生物、植物、动物、人在内的且相互依赖的系统的生产力和系统的健康协调发展。 “有机"是一种标识概念,只有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才能标识为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除包括食品,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外,还包括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 二、有机农业的现状有机食品生产是近几年世界农业中的亮点。 全世界大约有130个国家进行认证有机食品的商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今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已达到1700万公顷,各大州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7.73%,亚洲0.55%,非洲0.35%。 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公顷,阿根延280万公顷,意大利100万公顷,美国90万公顷,巴西80万公顷,德国54万公顷,英国52万公顷,西班牙38万公顷,法国37万公顷,加拿大34万公顷。 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是列支

韩国、波兰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韩国、波兰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作者:李文明谢颜信息来源:《世界农业》发布时间:2015/05/11 浏览次数:25次 摘要:韩国和波兰两个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家庭经营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大农业扶持和补贴力度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培育农业后继力量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准确洞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始终把改革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解决好“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韩国;波兰;农业现代化;经验借鉴 一、韩国和波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一)韩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近几十年来,从“绿色革命”到“新村运动”,再到“汉江奇迹”,通过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生产,致力推动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扭转了工业化初期拉大的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逐步迈入农业现代化之路。韩国农村人口近几十年来呈现大幅减少的趋势。据统计,1970年韩国农村人口为1442.2万人,1990年减少至666.1万人,2011年继续下滑到296.5万人,与1970年相比,减少了近80%。与之相应,韩国城市化比例趋于提高,但近十多年来增速趋缓,逐步进入城市化稳定阶段,2013年韩国城市化率为91%,比2012年略有降低。 韩国人多地少且山地多,耕地资源短缺,近年来,耕地面积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韩国农地总面积173.7万hm2,占国土面积的不到1/5。稻谷是韩国农业生产政策的核心,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农地面积的50%,平均每户拥有稻田面积约为1.2hm2,大米供大于求,而玉米、小麦和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其中小麦自给率仅为0.5%,玉米自给率约为1%,大豆自给率在8%左右。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机械供应方案,目前水稻产业机械化接近100%。为调动农户水稻生产的积极性,韩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实施稻农收入补偿项目,将市场价格与设定的目标价格之间差额的85%补偿给农民。政府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和扶持力度,重视亲环境农业发展,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外部冲击,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韩国农业以小规模适度经营模式为主体,家庭农场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形态。随着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减少,家庭农场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由1970年的248.3万户下降到2010年的117.5万户,农户的平均经营规模总体上趋于提高,由1992年平均每户经营面积1.26hm2增加到2010年的1.58hm2。但是由于总体耕

我国有机农业国家标准

我国有机农业国家标准 一、有机农业产品的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2005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生产。规定了农作物、食用菌、野生植物、畜禽、水产、蜜蜂及其未加工产品的有机生产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有机生产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作物种植、食用菌栽培、野生植物采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蜜蜂养殖及其产品的运输、贮藏和包装。 第2部分:加工。规定了有机加工的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以GB/T19630.1生产的未加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及包装、贮藏和运输的全过程,并包括了有机纺织品的内容,该部分的适用范围为棉花(21175,-30.00,-0.14%)或蚕丝纤维材料的制品,不包括毛类等制品。 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规定了有机产品标识和销售的通用规范及要求,适用于按GB/T19630.1、GB/T19630.2生产或加工并获得认证的产品的标识和销售。 第4部分:管理体系。规定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应建立和维护的管理体系的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有机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及相关的供应环节。 该系列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于2005年1月19日正式发布,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产地环境要求 根据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三、转换期 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提交认证申请之日算起。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转换期,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 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

韩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启示

韩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启示 近期,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组织部分区县同志赴韩国开展了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调研,实地考察了庆尚北道特色农业基地军威郡及新村运动发源地清道郡新道里等地,并与当地官员、学者、农协负责人和农户等就韩国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治理等问题进行了互动讨论。通过两周考察和学习,对韩国农业农村发展和相关政策有了一些了解,对推动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韩国农村总体发展现状 韩国国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约5000万,人口密度达50 0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8%。朝鲜半岛山地特征突出,韩国农业资源禀赋非常稀缺,现有耕地面积175.9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区,只占韩国国土总面积的17.6%,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左右,是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2010年农业产值(含渔业和林业)为263.72亿美元,约占GDP的2.6%。 韩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其中,各类水利灌溉及乡村道路设施最为完善。截止2010年底,韩国各种水利设施的蓄水能力达l6O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29.7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5%;乡村道路总里程达4万公里,约占全国道路总里程的40%。

2010年底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759美元,较上世纪70年代初增长T3o o多倍。韩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约为1:0.9,1994年农民人均收入一度超过城市居民收入。 二、韩国农业农村制度演进及路径分析 韩国新村运动始于70年代。当时正处于战后不久时期,全国尤其是农村十分落后,农民约占全国人口的25%,有近800万人处于十分恶劣的生活环境之中,80%的农民居住的是草房,点的是煤油灯,人均年收人为257美元。为扭转和改变这一状况,时任总统朴正熙亲自倡导和发起了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建设新村运动,即新村运动。 (一)韩国的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是韩国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新村运动大致经历了四个历程,70年代主要是精神启发、创新经营、改善环境和帮扶贫困;80年代主要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政府与民间的互动共助;90年代主要是发展国家级服务组织,对农民福利进行改革;21世纪以来主要是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 韩国的新村运动主要实施了三类工程项目,即改善生活环境条件项目、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项目、精神启蒙项目。改善生活环境条件项目,主要包括换房顶、修院墙、绿化荒山、整修村内小巷以及建公共澡堂、公共洗衣处、公共饮水设施等;发展生产和提高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建设改造、合作耕种、发展养殖业和牧业、普及农业新技术和高产优质品种、建立新村工厂、发展非农产业等;精神启蒙项目主要是指通过机制的建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有机农业始于1924年,由鲁道夫.史特内(RudolfSteiner)创立 的生物动力农业。 之后于20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瑞士由翰斯缪勒(HansMueler),在英国由雷蒂埃伍巴夫奥(LadyEveBalfou)和艾伯特哈瓦得(AlbertHoward),在日本由(MasanobuFukuoka) 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 六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鼓励并补贴 农场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 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有机农业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地接受。 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陆续建立了有机农业指南、标准、法规、条例,对有机农业 作了明确的定义。 最初,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近年定义趋于一致,目前最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有机 农业是一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生态性生产管理体系。 有机农业要求尽量采取恢复、维持、促进生态和-谐的管理措施,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 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尽可能减少空气、土壤和水分的污染。 我国有机农业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以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将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有机 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 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 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2000年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食品加工的主要目标有17个方面,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土壤生物、植物、动物、人在内的且相互依赖的系统的生产力和系统的健康协调发展。 有机"是一种标识概念,只有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 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才能标识为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除包括食品,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外, 还包括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 二、有机农业的现状有机食品生产是近几年世界农业中的亮点。 全世界大约有130个国家进行认证有机食品的商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今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已达到1700万公顷,各大州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7.73%,亚洲0.55%,非 洲0.35%。 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公顷,阿根延280万公顷,意大利100万公顷, 美国90万公顷,巴西80 万公顷,德国54万公顷,英国52万公顷,西班牙38万公顷,法国37

中韩FTA对韩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1

中韩FTA建立对韩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双边自由贸易区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能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建立中韩FTA 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农业作为中韩都非常重视的领域,对其进一步开放应该会给两国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会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是农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大国,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较大的劳动力优势。相对来说,韩国农业不够发达,加入中韩FTA 对其打击较大。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韩FTA建立对韩国农业的影响,并指出韩国唯有转变观念,快速融入全球自由贸易的大潮,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促进其农业产业升级,并实现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中韩FTA 韩国农业农产品市场开放

ABSTRACT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b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 worldw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can not only at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countries, but also it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northeast Asian.So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Korea FTA is not only accessible ,but also necessary. Both China and Korea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farm, so the further open of the farm will bring the two countries great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threaten. China is a big country in the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has great advantage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labor. Relatively, Korean agriculture is not as developed as China, so there will be a heavy blow when China-Korea FTA is established. So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mpacts to Korean agriculture when China-Korea FTA is eatablished, and pointed out that only by changing opinions, and fit in the worldwide free trade trend as soon as possibl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an Korea promote it’s farm’s upgrading and realiz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Key words: China-Korea FTA Korean agriculture open-up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