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电元件的悬臂梁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_赵永春

基于压电元件的悬臂梁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_赵永春
基于压电元件的悬臂梁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_赵永春

基于压电元件的悬臂梁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X

赵永春 季宏丽 裘进浩 朱孔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16)

摘要 为了探讨非线性同步开关阻尼技术(synchr onized switch damping,简称SSD)的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中开关切换效率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详细推导了基于开关切换效率的SSDI(synchro nized sw itch damping o n inducto r)及SSDV(synchro nized sw itch da mping on v oltag e)的振动阻尼表达式,并搭建了悬臂复合梁振动半主动试验平台,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开关切换的延时越小,控制效果越佳。

关键词 同步开关阻尼 半主动 振动控制 压电元件

中图分类号 T B535 T P274 T H132

引 言

压电材料的高频响应特性与机电耦合特性使其在结构的智能化和振动噪声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开关阻尼SSD 的半主动/半被动的振动控制新方法。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这种新方法控制系统简单,控制所需要的外界能量很小,不需要精确的结构振动模型,且控制效果比较稳定,适合于宽频带的振动控制。

2000年,Clark W.W.基于SSD的短路同步开关阻尼SSDS(synchronized sw itch damping in a shor t circuit)方法[6],成功地实现了对悬臂梁的振动控制。同年,Richard C.等人在Clark W.W.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感同步开关阻尼SSDI方法[7-8],使得压电元件上的电压实现翻转,从而增加压电元件上的电压,提高了振动控制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控制效果,Lefeurve G.A.提出了外加电压源的同步开关阻尼SSDV方法[9],使压电元件上的电压在翻转的同时进一步扩大。

非线性同步开关阻尼技术SSD的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其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回路中串联开关、电感等一些简单的电子元件,回路中的开关大多时间处于开路状态,只有当结构位移达到极值时开关迅速闭合,使得压电元件上的电压实现翻转,此时立刻断开开关,这样不仅使压电元件产生的力与结构速度始终保持方向相反,而且增大了压电元件上的电压的幅值,从而提高了机电转换效率,产生振动阻尼效果。其控制系统中开关切换效率对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有关SSD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开关在极值点处即理想情况下的研究[4-9],对开关切换延时的影响尚未考虑。本文以工程常见的悬臂梁结构为例,基于电感同步开关阻尼SSDI及SSDV方法对悬臂梁的振动进行控制,详细推导出考虑开关切换效率的振动控制阻尼公式,并对控制系统中影响控制效果及稳定性的多个参数进行了研究。

1 理论建模

当粘贴了压电元件的结构在某阶共振频率附近发生振动时,其机电耦合模型可以用单自由度的弹簧质量阻尼系统进行描述,其机电模型如图1所示[10]

图1 机电模型示意图

假设包括压电元件在内的整个结构都是线性弹性结构时,由牛顿定律得如下微分方程

第29卷第4期2009年12月

振动、测试与诊断

Jo urnal o f Vibration,M easurement&Diag nosis

V ol.29N o.4

Dec.2009

 

X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775110);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6ZF52064);江苏省博士创优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X08B-0482)。

收稿日期:2008-05-26;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9-05。

M u ¨

+Cu ?

+K E u =

∑F

i

(1)

其中:M ,K E ,C 分别为模态质量、模态刚度和模态

阻尼;u 为模态质量位移;

∑F i 为作用在结构上的

各力之和。

如果被控结构上埋入或粘贴压电元件,其机电耦合方程[10]为

F P =-A V (2)I =A u ?

-C 0V

?

(3)

其中:F P 为压电元件感应的电压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的作用在结构上的力;C 0为压电元件的受夹电

容;A 为力因子;I 为流经压电元件的电流。

由式(1)和式(2)联立得结构和压电元件共同振动时的运动微分方程

M u ¨+Cu ?

+K E u +A V =F

(4)

式(4)两边同乘以速度u ?

,并对时间序列积分得

Fu ?d t =12Mu ?2

+12K E u 2+

Cu ?2

d t +

A Vu ?

d t

(5)

从式(5)可以看出,系统总的输入能量∫

Fu ?

d t 分为4个部分:动能Mu ?

2/2、弹性能K E u 2/2、机械损耗∫

Cu ?2

d t 和机电转换能∫

A Vu ?

d t 。

基于非线性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振动控制原理就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输入能量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提高机电转换能来减小机械振动的能量,从而达到振动控制的效果。

2 开关切换效率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Guyo mar [10]等推导了开关切换在没有延时的理想情况下的SSDI 与SSDV 振动阻尼公式,其表达式如下

A SSDI =20lg

C X 0C X 0+

4A 2P C 01+C 1-C A SS DV =20lg

C X 0C X 0+4A 2P C 01+C 1-C ×1-4P

1+C 1-C

A V CC F M

(6)

其中:C (0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计算机处理速度、系统

采样速度等原因,很难保证开关在极值点处进行切换,而是与极值点有了一定的相位延时。下面详细推导开关切换延时对控制效果影响的阻尼表达式。2.1 控制前的结构振动位移

当压电元件处于开路状态时,此时机电消耗的能量为零,即没有控制效果,也没有电流流出压电元

件,由式(3)在频域上可得

V ~=A C 0

u

~(7)

将式(7)代入到式(4)中可以得到位移和驱动力

的关系式

u ~F

~=1(K E +A 2/C 0-M X 2+j C X )(8)

当振动发生在共振角频率X 0时,可以认为力F 和速度u ?

是同相位的(当结构的粘性阻尼损耗很低时,这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可得压电元件开路时的共振角频率式(9)和位移幅值式(10)

X 0=

K E +A 2

/C 0

M

(9)

u M 1=F M /(C X 0)(10)

其中:F M 为力的极值;u M 1为控制前位移的极值。2.2 SSDI 控制后的结构振动位移

图2为SSDI 振动控制原理图。当结构振动位移达到极值时闭合开关,电路发生LC 共振。当振荡半个周期时,断开开关。压电元件只有很短一段时间处于闭路状态,大部分时间处于开路状态。位移和电压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U 表示开关实际闭合位置与位移极值点之间的相位差;V M 为压电元件上的电压极值,V m 为电压翻转后的电压值。

图2 SSDI 电路原理图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开关闭合,电路产生LC 共

振,压电元件上的电压发生翻转,翻转前后绝对值大小不变。但是实际上V m

425

 第4期

赵永春等:基于压电元件的悬臂梁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图3 带有开关延时的SSDI 位移和电压曲线

V m =C V M cos U =e -P

2Q I V M cos U (cos U ≥0) 在结构振动的1个周期内,机电转换的能量如图4所示。当开关在位移极值点处切换时,其1个周期内的能量转换如图4中的外环所示。但是由于开关

切换延时的影响,实际开关切换与极值点有一定的相位差U ,1个周期内的机电转换能量如图4中的内环所示。SSDI 控制时,电压与位移关系表达式如下

V m =C V M co s U

V

M cos U =V m +2A

C 0u M cos U

 (co s U ≥0)(11)图4 带有开关延时的SSDI 能量环路图

由图4可知,1个周期中机电转换能量为

A Vu ?

d t =

A V d u =2A u M cos U (V M cos U +V m )(12)

从能量守恒原理推导振动阻尼表达式,对式(5)两边在1个周期内积分可得

T

0Fu ?

d t =12M u ?2?T

0+

∫T

0Cu ?2

d t +1

2

K E u 2?T 0+A ∫

T 0

V u ?

d t (13)

1个周期内

12M u ?2和1

2

K E u 2均为零。∫T

F u ?

d t =F M u M X 0∫

T

cos 2

(X 0t )d t =F M u M P ∫

T 0

Cu ?2

d t =

∫T 0

C X 20

u 2M

co s 2

(X 0

t )

d t =C X 0u 2M P

(14)

联立式(11)~式(14)可得

u M SSDI =

F M

C X 0+

4A 2

P C 0

1+C

1-C

cos 2U

(15)

结构振动的阻尼表达式为A =20lg u M 2

u M 1,其中:u M 1和u M 2分别为控制前、后位移的极值。将式(9)和式(15)带入此阻尼表达式,可得考虑开关切换延时的SSDI 阻尼比公式为

A SSDI =20lg

C X 0

C X 0+

4A 2

P C 01+C

1-C

cos 2U

(cos U ≥0)(16)

根据试验中所用的开关电路的特性,当cos U <0时,压电元件上的电压如图5所示,在半周期开始时压电元件处于短路状态,压电元件上的电压为零。经过(U -90°)相位后压电元件由短路切换为开路状态,压电元件上的电压增加,但因为电压产生的力与速度方向相同,从而不会产生阻尼效果,即

A S SDI =0 (co s U <0)

(17)

由式(16)可以看出,在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半主动控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开关实际切换的位置与理想极值点切换之间的相位差U ,以及电路品质因子Q I (即翻转效率C )。综合式(16)、式(17)可知,随着延时U 的增加,控制效果逐渐减小。当90°≤U ≤270°时,控制效果为零。当U >270°时,控制效果将随着U 的增加逐渐增强。电路品质因子Q I 越高,即翻转效率C 越大,控制效果越好。

图5 压电元件的电压曲线(co s U <0)

2.3 SSDV 控制后的结构振动位移

SSDV 是在SSDI 的电路中再串联1个电源组进

一步提高振动控制效果,其振动控制电路如图6所示。

SSDV 方法的控制原理与SSDI 方法相同,当开关不在极值点处切换时的位移和电压曲线如图7所示。带有延时的电压与位移关系表达式如下C (V M cos U +V CC )M cos U

 (co s U ≥0)(18)

426

振 动、测 试 与 诊 断 第29卷 

图6 SSDV

电路原理图

图7 带有开关延时的SSDV 位移和电压曲线

在结构振动的1个周期内,机电转换的能量如图8所示。1个周期下机电转换能为

A ∫

T

0V u ?

d t

=

4A 2

C 0u 2M cos 2

U +4A u M V CC cos U 1+C 1-C

(19)

图8 带有开关延时的SSDV 能量环路图

联列式(13)、式(14)、式(18)、式(19)可得考虑开关切换延时的SSDV 阻尼比公式为

A SSDV =20lg

C X 0+

4A 2

P C 01+C

1-C cos 2U

C X 01-4A V CC cos U P F M 1+C 1-C

(cos U ≥0)

A SSDV =0 (cos U <0)(20)

出,当V CC 满足V CC max =cos U ≥0)时,系统可以获得最佳的振动控制效果。当V CC 大于V CC max 时,控制效果变差,系统将会出现稳定性的问题。

由式(16)、式(20)看出,SSDV 控制电路中由于外加了电压源,其控制效果比SSDI 好。开关实际切换的位置与理想极值点切换之间的相位差U 是影响半主动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SSDV 中外加电压源的大小对控制效果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3 试验系统

本文以工程中常见的悬臂梁结构为例,搭建图9所示的试验系统,利用上述两种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对其一阶弯曲振动进行抑制,并通过试验来验证上述推导的阻尼表达式的正确性,讨论开关切换延时以及SSDV 中外加电压源的大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试验系统装置如图9所示,振动控制对象为复合材料GFRP(glass fiber-reinforced poly mer)智能悬臂梁结构。悬臂梁尺寸为180m m ×50mm ×

图9 悬臂梁半主动控制试验装置示意图

0.5mm 。其中激振器用来激振悬臂梁,以此产生振动。在梁的根部正反两面对称埋入两块压电片,压电片尺寸为30mm ×30m m ×0.2mm 。在梁的自由端安装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其振动位移信号。由于悬

臂梁的一阶弯曲模态自由端位移与压电片应变是同

相位的,因此,可以将传感器输出的位移信号作为控制开关切换的参考信号。当结构振动位移达到极值时闭合开关,电路发生LC 共振。当振荡半个周期后,即压电元件上的电压发生翻转,此时立刻断开开关,直到位移再次达到极值时闭合开关,这样开关周而复始地处于开路和闭路状态,从而实现对结构的振动控制。结构振动的位移信号由德国dSPACE 公司开发的基于M AT LAB /Simulink 的控制系统进行采集处理,并通过一定的开关控制算法产生相应的开关信号对开关电路进行控制,实现开关的通断功能,从而实现振动的半主动控制。

427

 第4期赵永春等:基于压电元件的悬臂梁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4 结果与讨论

在悬臂梁的一阶共振频率附近施加一恒定的激振力进行激振,激励频率为25.8Hz 。控制前压电元件上的电压为1.45V ,经激光位移传感器输出的梁自由端位移幅值大小为1.6m m ,如图10

所示。

图10 控制前位移与电压曲线

对悬臂梁采用SSDI 进行振动控制,其控制效果如图11所示。控制后悬臂梁自由端的位移大小为1.2mm ,比控制前减少了30%,压电元件上的电压为3.47V

图11 SSDI 控制后位移与电压曲线

对悬臂梁采用SSDV 进行振动控制,当电路中外加电压源V CC =1V 时,其控制效果如图12所示。控制后的位移大小为0.67mm,比控制前减少了58.125%,压电元件上的电压为5.8V 。

通过不断改变SSDV 控制电路中外加电压源的大小,来探讨其控制效果与外加电压源的关系。回路中V CC 的值从0增加到4V ,其控制效果如图13所示。随着电压源的增大,控制效果不断增强。但当V CC >2.4V 以后,控制效果又逐渐变差,同时激起了二阶129Hz 的频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合理选择V CC

的大小,取得最佳控制效果。

SSDI 与SSDV 的振动控制效果比较如表1所示。

图12 SSD V (V CC =1V )控制后位移与电压曲线

(a)一阶频率的振动位移阻尼

(b )二阶频率的位移阻尼

图13 V C C 对结构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表1 半主动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比较

控制方法 控制前/dB 控制后/dB 控制效果/dB SSDI -55.9068 -58.4891 2.5823SSD V

(V CC =1V )-55.9068-63.43357.5267SSD V (V CC =2.4V )

-55.9068

-78.2015

22.2947

由式(19)、式(24)可以看出,开关实际切换的位置与理想极值点切换之间的相位差U 是影响半主动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下面通过试验对SSDI 控制下开关延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验证。

试验中,在电感值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开关的切

428

振 动、测 试 与 诊 断 第29卷 

换延时,同时采集控制前后的振幅信号,对其进行控制效果计算。控制效果的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如图14所示。从理论推导结果式(19)和式(20)来看,随

着开关切换相位延时的增加,控制效果逐渐变差,当相位差90°270°时,控制效果随着相位差的增加逐渐增强。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呈相同的趋势,但在相位上发生了平移。这是因为试验系统本身具有寄生的时间延迟,也就是说,即使认为给予的开关延时为零,试验系统的实际延时并不为零。寄生延时主要来自DSP 系统的采样、寻找极值的计算时间、开关电路的延时等。根据图14,可以估计出试验系统的寄生延时大约为36°

图14 SSDI 中开关延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5 结 论

本文对基于压电元件的同步开关阻尼技术的半主动振动控制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考虑开关切换延时两种控制方法(SSDI /SSDV )下的振动控制阻尼公式,同时通过搭建悬臂复合梁振动半主动试验平台,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当SSDV 电路中选取合适的外加电压源的大小,其控制效果要比SSDI 的好,但是外加电压源选择不合理,系统将会出现稳定性的问题。另外,通过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开关切换延时与控制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开关切换的延时越小,控制效果越佳。

参 考 文 献

[1] Q iu J H,Hara guchi M.V ibr atio n co ntro l o f a plate

using a self -sensing a ct uat or and an adapt ive co nt ro l

appr oach [J ].Jo urnal of Intellig ent M ater ial Systems

and Str uctur es ,2006,17(8-9):661-669.[2] 钱振东,沈建华,黄卫,等.采用压电陶瓷原件进行智

能板振动控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0,20(3):196-201.

[3] Dav is C L ,L esieutre G A.A n actively tuned solid-state v ibra tio n abso rber using capacitive shunt ing of piezo elect ric stiffness [J ].Jo ur nal o f Sound and V ibrat ion ,2000,232:601-617.

[4] Q iu J H,Sebald G ,Y oshida M ,et a l.Co mpariso n of

activ e,semi-passive and passive no ise isolatio n of a plate bo nded w 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J].Jour nal of A dvanced Science ,2006,18(2):152-157.[5] 季宏丽.智能结构的自感知主动振动控制以及半主动

振动控制的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6] Clar k W W .Vibr ation contr ol w ith state -sw it ching

piezo elect ric mat erials [J ].Jo ur nal o f Intellig ent

M ater ial Systems and Str uct ur es,2000,11:263-271.[7] R ichard C,Guy omar D ,A udigier D,et al.Semi-pa ssiv e damping using continuo us switching of a piezo elect ric dev ice [C ]∥Pr oceedings SPIE Smar t Str uctur es and M at eria ls Confer ence.San Dieg o,CA :[s.n.],1999,3672:104-113.

[8] Richar d C ,Guyo mar D ,A udigier D ,et al .Enhanced

semi-passiv e damping using co ntinuo us sw it ching o f a piezo elect ric device on an inductor [C]∥Pr oceedings SPIE Smar t Str uctures and M aterials Co nfer ence.N ewpor t Beach ,CA :[s .n .],2000,3989:288-299.[9] L efeuvr e E,G uy omar D ,Petit L ,et al.Semi-passive

structura l damping by sy nchr onized sw itching on vo lt age sour ces [J ].Jour nal o f Intellig ent M ater ial

Systems and St ructures ,2006,17(819):653-660.[10]Badel A ,Sebald G ,Guyo mar D,et al.Piezo electr ic

vibr ation co nt ro l by

synchro nized

switching

on

ada ptive v oltag e so urces :to w ards wideband semi -activ e damping [J ].Jour nal of the Aco ustical Societ y of A mer ica,2006,119(5):2815-2

825.

第一作者简介:赵永春 男,1984年5月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振动主动与半主动控制。E -mail :z -y ongchun @163.co m

429

 第4期赵永春等:基于压电元件的悬臂梁半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Study on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 of Elastically -Supported

Two -Span Rotor System with Rub -Impact Fault

Li Dong 1 Yuan H uiqun 2 W u L iming

2

(1College o f M echanical Engineer ing and A utomat ion,No rt hea st er n U niv ersity Sheny ang ,110004,China)

(2College o f Sciences ,N o rt heaster n U niver sity Sheny ang ,110004,China )

Abstract A tw enty -freedom non-linear dynam ic model w as established fo r a tw o-span dissym metric

elastic rotor sy stem w ith rub-im pact fault and oil film force.T he motion character istic of the system w as num erically studied and discussed w 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and compared w ith the case w ithout elastic bearing and the ex periment.T 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has obvious chaos characteristic,and different clear ances and fr iction coefficients hav e m arked influences on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 stem .The case co nsidering elastic bearing has mo re serious no nlinear characteristics and mor e large -scale chaos region than the case w ithout elastic bearings.The elastic bearing m ust be considered in eng ineer ing practice .The results of ex perim en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are m uch identical ,w hich pr ove the reliability o f the numerical analysis.

Keywords tw o -span r otor system elastic bearing s no nlinear characteristic bifurcation chaos

Mechanical Vibration Signal Separation Using Blind

De -Convolution Technology

L iu T ingting 1,2 R en X ingmin 1 Yang Yongf eng 1 Guo Feng 1

(1I nstitute of V ibr atio n Eng ineering,No rt hwester n Polyt echnical U niv ersity Xi ’an,710072,China )(2La bo rat or y o f Eng ineer ing Suppo rt ,the Second A r tillery Co mmand Co lleg e Wuhan,430012,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blind source separatio n (BSS)to the m echanical vibratio n sig nal processing pr ovides a new technique for m 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M echanical vibratio n signals in practice can be viewed as sum s o f differ ently convolved source.Fo r this characteristic,based o n the co nvo lution m odel and basic theor ies of blind de -convolution (BD ),a BD method on -line r eal time processing technique using the extended H -J netw ork fr am ew or k w as propos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BD alg orithm w as verified by the numerical sim ulation data.Applied to the actually measuring data,the metho d pr ovides mo re info rmatio n about the vibr ation and diag no ses faults mo re accur ately than the conventional Fo urier tr ansform atio n techniques.

Keywords blind source separ ation blind de-convolution mechanical v ibration sig nal fault diag no sis

Semi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Cantilever Beam Using Piezoelectric Element

Zhao Yongchun J i H ongli Qiu J inhao Zhu K ongj un

(A er onautical Science K ey L ab for Smar t M ater ials &Str uctur es ,N anjing U niv ersit y

o f Aer onautics &A str onautics N anjing ,210016,China )

Abstract T he sem i-activ e v ibration control method based o n synchronized sw itch damping (SSD )

techniques has attracted m uch attentio n due to its simplicity and hig h efficiency.Sw itching of voltage on a piezoelectric patch can easily be realized by a sim ple circuit co mpo sed of a few electro nic com ponents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sw itching delay and the contr ol perform ance w as inv estig ated.T he

N o 477

.4 A bstr act o f Vo l .29N o .4in English

478Jo urnal of V ibr atio n,M easurement&Diag nosis V o l.29 expressio ns o f vibration damping of the sy nchr onized sw itch damping on inductor(SSDI)and synchronized

sw itch damping on voltage source(SSDV)w ere derived considering the switching delay time.In additional,the ex perimental platfo rm o f sem i-activ e vibration co ntrol fo r cantilever composite beam w as established,and the theo retical analy sis w as v erified in the ex periments.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tter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g ets,the sho rter the sw itching delay is.

Keywords synchro nized sw itch damping semi-active vibration contr ol piezoelectric element Online Detection Method for Camshaft Machining Error

Zhou Chuande1 H e Zelong1 Wu H onggang2 Zhang Caif ang3 (1Co lleg e of M echanical Eng ineer ing,Cho ngqing U niv 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Chong qing,401331,China) (2College o f M echa nical Engineer ing,Chong qing U niver sity Cho ngqing,400044,China)

(3Colleg e of M echanical&Elect rical Engineer ing,Chong qing Vo catio nal Instit ut e

o f Eng ineering Chong qing,400037,China)

Abstract T his paper presented a new method to detect parameter and erro r fo r camshaft by contrasting test data with standard data.Wavelet filter,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 and cor relation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deal w ith the test data.T he metho d may avoid r isk resulted from surface quality and aberrance to achieve a hig her precision.It can be integ rated into the machine to ol by rebuilding and updating the m achine tool to control the product quality.

Keywords online detecting method w avelet filter 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 co rrelatio n analy sis quality co ntro l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Gait Planning for Simulated Numerical Man Cao H eng Ling Zhengy ang W ang Yu L ong Yongbo Zhu J un

(Schoo l o f M echanical and Po wer Engineer ing,East China U niv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 Sha ng hai,200237,China)

Abstract T o study the walking g ait o f low er extremity ex oskeleton,a simulated num erical man m odel nam ed by HL-1w as built,and its gait w as planned.An optim ization alg orithm to solve the gait function, w hich combined the solution of fo rw ar d kinematics and inver se kinem atics at the preco ndition of for w ar d and sidew ard coupling m ovement,w as pr opo sed to ensure stability of HL-1and av oid any hit to the actuato rs and minimize the im pact between the fo ot and the gr ound while w alking.This solutio n o ver came the deficiency of the form er method.Finally,the numerical man model w alked stably w hen simulated in the environment of M atlab&Adams based on the algor ithm.It proves that this metho d is practicable.

Keywords simulatio n numerical m an kinematic g ait planning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y of Industry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Using DSP

Liu Peij in Gu L ichen Ren J ihong Yang L iang H an X ing

(Schoo l o f M echanical and Electr onic Engineer ing,Xi’an U niv ersit y

o f A rchitectur e and T echnolog y Xi’an,710055,China)

Abstract A new m easur em ent and control method w as put forw ar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 and of industry.Dual DSP m ode w as adopted to realize dual redundant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A parallel fast Four ier transfor m alg orithm w as proposed and its o peratio n efficiency w as analyzed.Data and contr ol

悬臂梁固有频率的计算

悬臂梁固有频率的计算 试求在0x =处固定、x l =处自由的等截面悬臂梁振动的固有频率(求解前五阶)。 解:法一:欧拉-伯努利梁理论 悬臂梁的运动微分方程为:4242(,)(,)+0w x t w x t EI A x t ρ??=??; 悬臂梁的边界条件为:2222(0)0(1),(0)0(2)0(3),(EI )0(4)x l x l dw w w w x x dx x x x ==???======???,; 该偏微分方程的自由振动解为(x,t)W(x)T(t)w =,将此解带入悬臂梁的运动微分方程可得到 1234(x)C cos sin cosh sinh W x C x C x C x ββββ=+++,(t)Acos t Bsin t T w w =+;其中2 4 A EI ρωβ= 将边界条件(1)、(2)带入上式可得13C 0C +=,24C 0C +=;进一步整理可得 12(x)C (cos cosh )(sin sinh )W x x C x x ββββ=-+-;再将边界条件(3)、(4)带入可得 12(cos cosh )C (sin sinh )0C l l l l ββββ-+-+=;12(sin sinh )C (cos cosh )0C l l l l ββββ--+-+=要 求12C C 和有非零解,则它们的系数行列式必为零,即 (cos cosh ) (sin sinh ) =0(sin sinh )(cos cosh ) l l l l l l l l ββββββββ-+-+--+-+ 所以得到频率方程为:cos()cosh()1n n l l ββ=-; 该方程的根n l β表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12 2 4 ()(),1,2,...n n EI w l n Al βρ==满足上式中的各 n l β(1,2,...n =)的值在书P443表8.4中给出,现罗列如下:123451.875104 4.6940917.85475710.99554114.1372l l l l l βββββ=====,,,,; 若相对于n β的2C 值表示为2n C ,根据式中的1n C ,2n C 可以表示为21cos cosh ()sin sinh n n n n n n l l C C l l ββββ+=-+;

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B 图1-1 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1)电动台的工作原理及框图 载流导体载磁场中受电磁力的作用而运动,根据电磁学的基本原理,一段载流元dI 放在磁场中(见图1-1)所受的电磁力可用下式表示Df=BId ?sin (d ?^B )式中B 一载流导体所处磁场的磁通(Gs )I 一载流导体的电流有效值 (A )dI ^B 一电流元与V 的夹角载振动台的设计中d ?^B=90°则sin (d ?^B )=sin90°=1∴df=BId ?整个驱动动圈的线圈式由无数小电流元组成的因此动圈所受的力F 为 F=∫? 0BId ?=IB ?………(1-1) ?…………动圈的有效长度 显然,在上式中,当振动台与定型时B ?为定值则F αI 因此,当动圈上通过的电流I 以正弦规律变化,即产生所谓振动。 由(1-1)式可知 振动台的激振力大小取决于I 、B 、?三个参数的打小,气隙磁通B 的大小式不能无限制地增加的,当采取恒磁场时,B 一般为6000Gs 一7000Gs ,当采用单磁场励磁时,B 一般在13000Gs 左右,采用双

图1-2 动台体体积大小限制。如果要增加激振力,则要增加动圈驱动电流I 的大小,而I是由功率放大器提供的,也就要增大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大小。 为了表明由功率化为激振力的能力,人们常用数来表达,它定义为每产生一公斤的激振力所需功率放大器的瓦数,称为该振动台的力常数。 在振动台的应用中常用下列量纲 I…………安培(A) ?…………厘米(cm) B…………高斯(Gs) F…………公斤力(kgf) 则(1-1)改写成 F=2x10-7IB ?……………………1—2 (2)电动台的框图及各部件作用 电动台的框图如图1-2所示

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

硕士研究生 非笔试课程考核报告 (以论文或调研报告等形式考核用) 2013 至 2014 学年 第 1 学期 考核课程: 防灾减灾学 提交日期: 2013 年 12月 20 日 姓 名 程伟伟 学 号 2012010305 年 级 研二 专 业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处制 考核成绩 考核人

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 程伟伟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济南,250101) 摘要:主动控制是一项积极主动的智能化措施,是根据外界刺激和结构响应预估计所需的控制力,从而输入能量驱使作动器施加控制力或调节控制器性能参数,达到减震效果。对目前的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评述,阐述了振动主动控制中主要控制方法和策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Abstraction:Active Control is an intelligent proactive measures, are needed to control the pre-estimate based on external stimuli and response structures, thereby driving the input energy is applied to the actuator control or regulate the controll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to achieve the damping effect.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active control techniques are briefly reviewed, elaborated mainly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control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d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rends. 关键词:主动控制作动器与传感器控制方法 引言:主动控制是指在振动控制过程中,经过实时计算,进而驱动作动器对控制目标施加一定的影响,达到抑制或消除振动的目的。其控制效果好,适应性强,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和测控技术的推动下,振动主动控制有了长足进步。主动控制在越来越多的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越来越多。 正文 地震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新课题。姚治平将振动控制与土木工程相结合,首次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对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动控制在声学中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Paul Lueg 就提出了利用主动噪声抵消发代替被动噪声控制,对低频噪声进行控制。由于振动传递远比声音的传递复杂得多,致使主动振动控制的研究共走进展相对较慢,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军备竞赛才促使其迅速发展。纵观主动振动控制的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重点突破、广泛探索和重点攻关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年代起,主动控制取得了三项突破,即实现了机翼颤振的主动阻尼没提高了飞机航速;主动振动控制提供了超静环境,保证惯导系统满足核潜艇和洲际导弹导航的进度要求;磁浮轴承控制离心机转子成功,创造出分离铀同位素的新工艺。20世纪50-60年代主动振动控制发展的重点突破阶段。上述成就迅速吸引了众多的专家研究这项技术。于是20世纪70年代变成为空广泛探索主动振动控制在各个工程领域应用的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主动振动技术在几个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相当明朗,其中就有控制高挠性土木工程结构振动在、控制,于是,主动振动控制研究进入重点攻关阶段。目前,对主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感器、致动器、动力学建模及其振动控制、传感器/致动器的优化配置等几方面。控制技术分为主动、被动和半主动等类型。主动控制是指在振动控制过程中,根据所检测的振动信号,应用一定的控制策略,经过计算,进而驱动作动器为控制目标施加一定的影响,达到抑制或消除振动的目的。其控制效果好,适应性强,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主动控制是一种需要额外能量的控制技术,它与被动控制的根本区别是有无额外能量的消耗,是否具有完整的反馈控制回路。与被动控制相比,主动控制技术复杂、造价昂贵、维护要求高,但对于高层建筑或抗震设防要求高的建筑来说,主动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主动控制装置大体上由仪器测量系统(传感器)、控制系统(控制器)、动力驱动系统(作动器)等组成。传感器测量姐欧股的动力响应或外部激励信息;控制器处理传感器测量的信息,实现所需的空置力,并输出作动器

悬臂梁地振动模态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 等截面悬臂梁模态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模态分析原理; 2. 掌握悬臂梁的测试过程。 二、 实验原理 1.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理论上,连续弹性体梁有无限多个自由度,因此需要无限多个连续模型才能描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连续弹性体梁分为n 个集中质量来研究。简化之后的模型中有n 个集中质量,一般就有n 个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是n 个二阶互相耦合(联立)的常微分方程。这就是说梁可以用一种“模态模型”来描述其动态响应。 模态分析的实质,是一种坐标转换。其目的在于把原在物理坐标系统中描述的响应向量,放到所谓“模态坐标系统”中来描述。这一坐标系统的每一个基向量恰是振动系统的一个特征向量。也就是说在这个坐标下,振动方程是一组互无耦合的方程,分别描述振动系统的各阶振动形式,每个坐标均可单独求解,得到系统的某阶结构参数。 多次锤击各点,通过仪器记录传感器与力锤的信号,计算得到第i个激励点与定响应点(例如点2)之间的传递函数 ω ,从而得到频率响应函数矩阵中的一行 频响函数的任一行包含所有模态参数,而该行的r 阶模态的频响函数 的比值,即为r 阶模态的振型。 2. 激励方法 为进行模态分析,首先要测得激振力及相应的响应信号,进行传递函数分析。传递函数分析实质上就是机械导纳,i 和j 两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表示 [] ∑==N r iN r i r i r H H H 1 21 ... [] Nr r r N r r r r ir k c j m ???ωω? (2112) ∑ =++-=[]{}[] T r ir N r r iN i i Y H H H ??∑==1 21 ...

振动主动控制

振动主动控制 振动控制是振动工程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文,是振动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从广义上说,振动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振动的利用,充分利用有利的扳动,如各类振动机器等;另一是振动的抑制,尽量减小有害的振动,因为振动加速运转机械的磨损,缩短产品与结构的寿命,使人易于疲劳,侵仪器易于失灵。本书所讲的振动控制,只是振动的如制。 振动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位受控对象的振动水平满足人们的预定要求。 这里,受控对象是各类产品、结构或系统的统称。为达到振动控制的目的所采取的手段,通常需经历如下五个环节: (1)确定振源特性与振动特征:确定振源的位置,激励的特性(简谐件、周期性、窄带随机性或宽带随机性)。振动特征(受迫型、白激型或参微型)等,因为不同性质的振源引起的振动,其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2)确定振动控制水平,即确定衡量振动水平的量及其指标,这些量可以是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应力等,也可以是其最大值或均方根值。 (3)确定振动控制方法:不同的振动控制方法其适用性不同,这些方法包括隔振、吸振、阻振、消振及结构修改等。 (4)进行分析与设计:包括建立受控对象与控制装置(如吸振器、隔振器、阻尼器等)的力学模型、进行振动分析,以及对控制装置参数与结构的设计。 (5)实现:将控制装置的结构与参数从设计转化为实物。可实现性是振动控制研究中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 按所采用的抑制振动手段区分,振动控制方法有五种: (1)消振:即消除或减弱振源,这是治本的方法。因为受控对象的响应是由根源(激励)引起的,外因消除或减弱,响应自然也消除或减弱。如对不平衡的刚性或柔性转子,采用动平衡方法消除或减弱它们在转动时因质量不平衡出现的离心力及力矩;如对高烟囱、热交换器等结构,由于卡门涡引起的流激振动,

振动控制 主动控制算法简介..

一、主动控制简介 1.概念:结构主动控制需要实时测量结构反应或环境干扰,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主动控制算法在精确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运算和决策最优控制力,最后作动器在很大的外部能量输入下实现最优控制力。 2.特点:主动控制需要实时测量结构反应或环境干扰,是一种需要额外能量的控制技术,它与被动控制的根本区别是有无额外能量的消耗。 3.优缺点:主动控制具有提高建筑物的抵抗不确定性地面运动,减少输入的干扰力,以及在地震时候自动地调整结构动力特征等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结构的风振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与被动控制相比,主动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但是,主动控制实际应用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存与其它控制理论相同的问题,控制技术复杂、造价昂贵、维护要求高。 4.组成:传感器、控制器、作动器 5.工作方式:开环、闭环、开闭环。 二、简单回顾主动控制的应用与MATLAB应用 1.主动变刚度AVS控制装置 工作原理:首先将结构的反应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控制算法并结合结构的响应,判断装置的刚度状态,然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液伺服阀以操纵其开关状态,实现不同的变刚度状态。 锁定状态(ON):电液伺服阀阀门关闭,双出杆活塞与液压缸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斜撑的相对变形与结构层变形相同,此时结构附加一个刚度; 打开状态(OFF):电液伺服阀阀门打开,双出杆活塞与液压缸之间有相对位移,液压缸的压力差使得液体发生流动,此过程中产生粘滞阻尼,此时结构附加一个阻尼。 示意图如下: 2. 主动变阻尼AVD控制装置 工作原理:变孔径阻尼器以传统的液压流体阻尼器为基础,利用控制阀的开孔率调整粘性油对活塞的运动阻力,并将这种阻力通过活塞传递给结构,从而实现为结构提供阻尼的目的。关闭状态(ON):开孔率一定,液体的流动速度受限,流动速度越小,产生的粘滞阻尼力越大,开孔率最小时,提供最大阻尼力,此时成为ON状态; 打开状态(OFF):控制阀完全打开,由于液体的粘滞性可提供最小阻尼力。 示意图如下:

受电弓振动主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受电弓振动主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宋一凡郭德勇梁继国 【内容摘要】电力机车高速行驶时,弓网振动将导致弓网接触力产生波动进而引起机车受流不良,降低机车运行性能甚至会损害机车电气设备。受电弓主动控制可以有效减小弓网振动,本文从控制算法方面介绍了受电弓振动主动控制的研 究现状,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种控制算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受电 弓振动主动控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电力机车;受电弓振动;主动控制;控制算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东北林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电动载货车高速路随动取电装置”(编号:201810225079)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宋一凡、郭德勇,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梁继国,吉林省辉南经营局 一、引言 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受流牵引电力机车运行,空气动力、接触网的波传播和波反射、不规则风和轮轨状况等因素将引起弓网振动,而弓网振动将降低机车受流质量、加剧弓网磨损、增大运行噪声。随着机车运行时速提高,弓网振动带来的危害也将加剧,弓网振动成为限制电力机车提速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解决振动问题:一是提高接触网刚度或增大接触线张力,二是增大弓网接触力。这两种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弓网振动,但第一种需要更换接触网,成本巨大;第二种加剧弓网磨损的同时增大了安全隐患[1]。研究人员不得不寻找新的途径来解决振动问题,早期研究者提出利用主动控制技术来提高受电弓的跟随性。进行可控受电弓的研究渐渐成为了机车受电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受电弓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欧洲和日本学者起步较早,2003年7月速度可达230km/h的振动主动控制受电弓在德国就已试验成功[2]。而我国学者对此类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尽管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涉及这一领域,但大多仅停留在控制策略的提出和数值仿真验证,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实现的瓶颈主要在于作动器的选择和能量供应问题,以及接触力反馈信号的实用性。本文从控制算法和作动器两个方面来介绍受电弓主动控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受电弓主动控制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二、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作为主动控制的核心对其应有如下要求:所需控制信息量少,计算速度快,输出信息易于执行,复杂控制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国内外对控制算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类(列出)。 (一)模糊控制。模糊控制自第一次成功应用以来,模糊控制理论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模糊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适用于工作条件下具有非线性和参数时变性的受电弓,因此受电弓的模糊控制受到了学者的关注。 (二)变结构控制。由于变结构控制具有极强的鲁棒性且实现容易,尤其可以良好地自适应系统干扰,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可有效处理弓网振动问题。但其缺点是当变结构控制到达切换面后受时滞和惯性的影响在滑模面附近来回穿梭,引起变结构振颤。变结构控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滑模变结构控制,另一类是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者对这两种变结构控制均有应用。 (三)线性二次型控制。线性二次型控制适用于时变系统,控制能量低,计算精度高,能有效处理扰动信号和测量噪声问题且易于构成闭环最优控制,可作为处理弓网振动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预测控制。预测控制应具备以下三项基本原理: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线性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已非常成熟,但实际所需的控制系统大多是非线性的,因此现在预测控制的研究重点就成为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弓网振动模型便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模型,相关研究者也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用于受电弓的主动控制。 Mihai-Florin Taran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的接触力闭环控制方法。预测控制使用有限变量构造的有限滚动时域估计,使用系统模型的离散时间公式,利用接触网模型中时变表达式得到离散模型,并提出二阶离散化方法,增设积分以消除稳态误差,得到线性时变模型。将控制目标转化为一个凸函数以表达误差的权重和对有限滚动时域估计的控制力[3]。任志玲根据弓网模型和接触力数据,利用预测控制技术预测下一时刻接触力,将预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误差,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电流变阻尼器将计算结果转换为接触力的控制输入量。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有效提高弓网耦合质量[4]。 (五)神经网络模型。刘仕兵等将NARMA-L2模型应用到弓网振动控制系统中并给出了控制方案:控制系统分为系统辨识部分和控制部分。系统识别部分采用在线辨识,响应快迟滞小,增加了系统的实时性。系统首先从被控制系统 · 36 ·

悬臂梁固有频率的计算电子版本

悬臂梁固有频率的计 算

悬臂梁固有频率的计算 试求在0x =处固定、x l =处自由的等截面悬臂梁振动的固有频率(求解前五阶)。 解:法一:欧拉-伯努利梁理论 悬臂梁的运动微分方程为:4242(,)(,)+0w x t w x t EI A x t ρ??=??; 悬臂梁的边界条件为:2222(0)0(1),(0)0(2)0(3),(EI )0(4)x l x l dw w w w x x dx x x x ==???======???,; 该偏微分方程的自由振动解为(x,t)W(x)T(t)w =,将此解带入悬臂梁的运动微分方程可得到1234(x)C cos sin cosh sinh W x C x C x C x ββββ=+++,(t)Acos t Bsin t T w w =+;其中2 4A EI ρωβ= 将边界条件(1)、(2)带入上式可得13C 0C +=,24C 0C +=;进一步整理可得12(x)C (cos cosh )(sin sinh )W x x C x x ββββ=-+-;再将边界条件(3)、(4)带入可得12(cos cosh )C (sin sinh )0C l l l l ββββ-+-+=;12(sin sinh )C (cos cosh )0C l l l l ββββ--+-+=要求12C C 和有非零解,则它们的系数行列式必为零,即 (cos cosh ) (sin sinh )=0(sin sinh )(cos cosh ) l l l l l l l l ββββββββ-+-+--+-+ 所以得到频率方程为:cos()cosh()1n n l l ββ=-;该方程的根 n l β表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1224 ()(),1,2,...n n EI w l n Al βρ==满足上式中的各n l β(1,2,...n =)的值在书P443表8.4中给出,现罗列如下:123451.875104 4.6940917.85475710.99554114.1372l l l l l βββββ=====,,,,;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1__亚微米超精密车床振动控制系统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之一 亚微米超精密车床振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法设计

一:工程背景介绍 超精密机床是实现超精密加工的关键设备,而环境振动又是影响超精密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充分隔离基础振动对超精密机床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均采用空气弹簧作为隔振元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属于被动隔振,这类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般在2Hz左右。 这种被动隔振方法难以满足超精密加工对隔振系统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研究被动隔振和主动隔振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技术。其中,主动隔振控制系统采用状态空间法设计。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使同学们熟练掌握: 1. 控制系统机理建模; 2. 时域性能指标与极点配置的关系; 3. 状态反馈控制律设计; 4. MATLAB语言的应用。 三:工程背景的物理描述 图1

图1表示了亚微米超精密车床隔振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其中被动隔振元件为空气弹簧,主动隔振元件为采用状态反馈控制策略的电磁作动器。此为一个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空气弹簧具有一般弹性支承的低通滤波特性,其主要作用是隔离较高频率的基础振动,并支承机床系统。主动隔振系统具有高通滤波特性,其主要作用是有效地隔离较低频率的基础振动。主、被动隔振系统相结合可有效地隔离整个频率范围内的振动。 经物理过程分析得出床身质量的运动方程为: p a 0m s F F ++= (1) F ——空气弹簧所产生的被动控制力。 F ——作动器所产生的主动控制力。 假设空气弹簧内为绝热过程,则被动控制力可以表示为: p 0r r r e e {1[/()]}n F c y k y pV V A y A =++-+ (2) V ——标准压力下的空气弹簧体积; 0y s s =-——相对位移(被控制量); p ——空气弹簧的参考压力; A ——参考压力下单一弹簧的面积; e r 4A A =——参考压力下空气弹簧的总面积; n ——绝热系数。 电磁作动器的主动控制力与电枢电流、磁场的磁通量密度及永久磁铁和电磁铁之间的间隙面积有关,这一关系具有强非线性。 由于系统工作在微振动状况,且在低于作动器截止频率的低频范围内,因此主动控制力可近似线性化地表示为: a e a F k I = (3) e k ——力-电流转换系数; I ——电枢电流。 其中,电枢电流I 满足微分方程: a a a (,)()L I R I E Iyu t ++= (4) L ——控制回路电枢电感系数; R ——控制回路电枢电阻; E ——控制回路反电动势; u ——控制电压。 四:闭环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要求闭环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不大于5%,过渡过程时间不大于0.5 秒(0.02?=)。 五:车床振动系统的开环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

近年来随着各种高科技产业制程越来越精 密,相关的仪器设备对于环境振动隔离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半导体产业有许多设备都必须考虑降低环境振动,如曝光设备scanner、stepper,检验设备SEM、SPM、TEM、椭圆偏光仪等等,几乎每一台设备都需要安装隔振系统。 传统被动式隔振系统多半是以气垫弹簧或者是钢圈弹簧阻成,有些会再加入阻尼以降低自然频率的共振效果。适当的设计通常可以隔离频率在3、4 Hz以上的振动,而且越高频率的振动隔离效果越佳,但是却会放大低频率的振动,尤其是隔振系统自然频率的振动。对于结构第一自然频率超过20、30 Hz的多数仪器设备而言,这些无法隔离而传递上来的低频率地板振动在经过设备仪器结构体时,已经大幅衰弱而没有明显的影响。然而对于现代微奈米等

级的精密设备仪器而言,许多都对2、3 Hz的低频率振动十分敏感,变化缓慢的低频率振动可能对于承载大质量组件的梁结构造成类似静态弯曲的明显位移,造成系统内各个组件的相对运动,严重影响其定位的精度。例如,对于长行程的雷射量测应用,会产生光程的扰动;对于SPM(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会使光学影像模糊;或是造成电子束偏离预期的路径等等。因此,如何有效隔离低频率振动,以降低对超精密仪器设备的影响,一直是高科技产业所关切的问题。在整个科技界朝向微小化的过程中,硬盘储存密度越来越大、半导体制程的线宽越来越小、所有光学系统分辨率越来越高,这些发展将使得低频率微振动的主动控制研究益发显得重要。因此,国内自行研发一个符合微奈米等级之精密仪器设备振动规范需求的主动式隔振系统,实为高科技产业所迫切需要的。

悬臂梁振动参数测试实验

报告四报告四 悬臂梁振动参数测试试验 一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振动测试的基本原理 方法 技能 2.掌握自由共振法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方法 3.了解机械振动数据处理方法 二 要仪器设备 要仪器设备 1.悬臂梁—被测 象 2.DASP 数据采集 分析系统 该系统集成 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信号分析仪 和 频响函数测试仪 种仪器, 有多通道同 采集 能,并 采集到的信号实 时域 频域多种分析 能, 有 被测振动系统的频响函数测试的 能 3.电荷放大器—前置放大器 4. 速度计 自由共振法自由共振法 1.1.时域法测梁的振动频率和阻时域法测梁的振动频率和阻时域法测梁的振动频率和阻尼尼 本实验中,圆频率 d ωω=当ξ很小时,有 d d ,2/n T ωωωπ≈= 中,正由测量得到 所示,当ξ很小时,有 1 定d n ωω≈ 2 确定ξ ξ= ln i n i n M M δ+= 2.2.频域法测梁的振动频率 阻尼频域法测梁的振动频率 阻尼频域法测梁的振动频率 阻尼 因 d ωω=当ξ很小时,有 r n ωω≈ 1 由()A ω减掉ω 的共振峰来确定n ω

2 212n ωωξω?= ,12(1)(1)n n ωξωωξω=?=+ 12()()A A ωω≈≈ 四 按理论 式计算按理论 式计算 梁的固有频率梁的固有频率 已知 ()n f HZ = 式中 E ——梁的弹性模量 0I ——梁横截面惯性矩 L ——悬臂梁长度 S ——梁的横截面积 A ——振型常数 3.52A = 一阶 ρ——梁材料单位体积质量 五 悬臂梁振动参数的测试悬臂梁振动参数的测试 图1 实验测试悬臂梁

悬臂梁模态分析实验报告.doc

精品资料 悬臂梁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形的测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共振法确定悬臂梁横向振动时的前五阶固有频率; 2、熟悉和了解悬臂梁振动的规律和特点; 3、观察和测试悬臂梁振动的各阶主振型,分析各阶固有频率及其主振型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 二、仪器和设备 悬臂梁固定支座;脉冲锤1个;圆形截面悬臂钢梁标准件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一个;LMS振动噪声测试系统。 三、实验基本原理 瞬态信号可以用三种方式产生,分述如下: 一是快速正弦扫频法.将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在幅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低频很快地连续变化到高频.从频谱上看,该情况下,信号的频谱已不具备单一正弦信号的特性,而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接近随机信号. 二是脉冲激励.用脉冲锤敲击试件,产生近似于半正弦的脉冲信号.信号的有效频率取决于脉冲持续时间τ,τ越小则频率范围越大. 三是阶跃激励.在拟定的激振点处,用一根刚度大、重量轻的弦经过力传感器对待测结构施加张力,使其产生初始变形,然后突然切断张力弦,相当于给该结构施加一个负的阶跃激振力. 用脉冲锤进行脉冲激振是一种用得较多的瞬态激振方法,它所需要的设备较

少,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激振器等都可以不要,并且可以在更接近于实际工作的条件下来测定试件的机械阻抗. 四、实验结果记录 前五阶固有频率表 阶数固有频率(Hz) 1 8.491 2 54.216 3 154.607 4 304.354 5 494.691 实验测得的前五阶振型图如下: 1阶振型图

2阶振型图 3阶振型图 4阶振型图

5阶振型图 五、理论计算悬臂梁固有频率 圆截面悬臂钢梁有关参数可取:Pa E 11101.2?=,7850=ρkg/3 m 。用直尺测 量悬臂梁的梁长L=1000mm 、梁直径D=12mm 。计算简支梁一、二、三、四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填入表。 悬臂梁的振动属于连续弹性体的振动,它具有无限多自由度及其相应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其振动可表示为无穷多个主振型的叠加。对于梁体振动时,仅考虑弯曲引起的变形,而不计剪切引起的变形及其转动惯量的影响,这种力学分析 模型称为欧拉-伯努利梁。 运用分离变量法,结合悬臂梁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边界条件,通过分析可求得均质、等截面悬臂梁的频率方程 1 L Lch cos -=ββ (5-1) 式中:L ——悬臂梁的长度。 梁各阶固有频率为 4 2 2(Al EI l f i i ρπ β)= (5-2) 悬臂梁固有圆频率及主振型函数

堆取料机悬臂梁的振动特性思考

堆取料机悬臂梁的振动特性思考 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建筑领域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不可否认,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对实现我国的稳定建设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建筑业的整个运作模式更为复杂涉及许多不同的设备和工艺,堆取料机是各类工程施工之中的重要设备,作为应用相对比较广泛的散料装卸设备,堆取料机的操作非常的简单,同时工作效率比较高,能够保障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许多国家以及地区在推动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将其运用于现有的工程建设中。文章以堆取料机悬臂梁的振动特性为切入点,对这一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研究,一起为发挥堆取料机应有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标签:堆取料机;悬臂梁;振动特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in our country. Undeniably,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 key role and value to achiev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ies,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 key role and value. The whole operation mod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more complicated,which involves many different equipments and processes. The stacker and reclaimer is important equipment in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 a widely used bulk loading and unloading equipment,the operation of stacker and reclaimer is very simple. Work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high enough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operation,so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continue to apply it to the exist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tilever beam of the stacker-reclaimer,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is characteristic,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stacker-reclaimer. Keywords:stacker and reclaimer;cantilever beam;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引言 隨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工业技术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一些大型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堆取料机的使用尤为普遍,同时在建材,冶金,矿山,交通,电力等不同的部门和领域之中,堆取料机的应用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其他的设备和工艺相比,堆取料机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之中需要以较为熟练的操作技巧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建设的实施情况充分的发挥堆取料机的作用和价值,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更好的保障堆取料机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积极的降低设备的重量。 1 堆取料机

悬臂梁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悬臂梁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形的测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共振法确定悬臂梁横向振动时的前五阶固有频率; 2、熟悉和了解悬臂梁振动的规律和特点; 3、观察和测试悬臂梁振动的各阶主振型,分析各阶固有频率及其主振型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 二、仪器和设备 悬臂梁固定支座;脉冲锤1个;圆形截面悬臂钢梁标准件一个;加速度传感器一个;LMS振动噪声测试系统。 三、实验基本原理 瞬态信号可以用三种方式产生,分述如下: 一是快速正弦扫频法.将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在幅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低频很快地连续变化到高频.从频谱上看,该情况下,信号的频谱已不具备单一正弦信号的特性,而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接近随机信号. 二是脉冲激励.用脉冲锤敲击试件,产生近似于半正弦的脉冲信号.信号的有效频率取决于脉冲持续时间τ,τ越小则频率范围越大. 三是阶跃激励.在拟定的激振点处,用一根刚度大、重量轻的弦经过力传感器对待测结构施加张力,使其产生初始变形,然后突然切断张力弦,相当于给该结构施加一个负的阶跃激振力. 用脉冲锤进行脉冲激振是一种用得较多的瞬态激振方法,它所需要的设备较少,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激振器等都可以不要,并且可以在更接近于实际工作的条件下来测定试件的机械阻抗. 四、实验结果记录

前五阶固有频率表 阶数固有频率(Hz) 1 8.491 2 54.216 3 154.607 4 304.354 5 494.691 实验测得的前五阶振型图如下: 1阶振型图 2阶振型图

3阶振型图 4阶振型图 5阶振型图

五、理论计算悬臂梁固有频率 圆截面悬臂钢梁有关参数可取:Pa E 11101.2?=,7850=ρkg/3 m 。用直尺测 量悬臂梁的梁长L=1000mm 、梁直径D=12mm 。计算简支梁一、二、三、四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填入表。 悬臂梁的振动属于连续弹性体的振动,它具有无限多自由度及其相应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其振动可表示为无穷多个主振型的叠加。对于梁体振动时,仅考虑弯曲引起的变形,而不计剪切引起的变形及其转动惯量的影响,这种力学分析 模型称为欧拉-伯努利梁。 运用分离变量法,结合悬臂梁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边界条件,通过分析可求得均质、等截面悬臂梁的频率方程 1 L Lch cos -=ββ (5-1) 式中:L ——悬臂梁的长度。 梁各阶固有频率为 4 2 2(Al EI l f i i ρπ β)= (5-2) 悬臂梁固有圆频率及主振型函数 频率方程 A EI f L Lch ρπββ211 cos *= -= i 固有圆频率i n f 主振型函数 )(x X i 1 * 21 1 f f β= 2 *2 22f f β= 3 *2 33f f β= 4 *2 44f f β= 5 *2 55f f β=

悬臂梁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形的测定试验

实验五 悬臂梁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形的测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共振法确定悬臂梁横向振动时的各阶固有频率。 2、熟悉和了解悬臂梁振动的规律和特点。 3、观察和测试悬臂梁振动的各阶主振型。分析各阶固有频率及其主振型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 二、基本原理 悬臂梁的振动属于连续弹性体的振动,它具有无限多自由度及其相应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其振动可表示为无穷多个主振型的叠加。对于梁体振动时,仅考虑弯曲引起的变形,而不计剪切引起的变形及其转动惯量的影响,这种力学分析模型称为欧拉-伯努利梁。 运用分离变量法,结合悬臂梁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边界条件,通过分析可求得均质、等截面悬臂梁的频率方程 1 L Lch cos -=ββ (5-1) 式中:L ——悬臂梁的长度。 梁各阶固有园频率为 A EI i i n 2 ρβω= (5-2) 对应i 阶固有频率的主振型函数为 ) ,3,2,1() sin (sin cos cos )( =-++- -=i x x sh L L sh L L ch x x ch x X i i i i i i i i i ββββββββ (5-3) 对于(5-1)式中的β,不能用解析法求解,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得的一阶至四阶固有园频率和主振型的结果列于表5-1。 各阶固有园频率之比 1f ﹕1f ﹕1f ﹕1f ﹕… = 1﹕6.269﹕17.56﹕34.41﹕… (5-4) A B x 图5-1 悬臂梁振动模型 表(5-1)给出了悬臂梁自由振动时i =1~4阶固有园频率及其相应主振型函数。除了悬臂梁固定端点边界位移始终为零外,对于二阶以上主振型而言,梁上还存在一些点在振动过程中位移始终为零的振型节点。i 阶振型节点个数等于i -1,即振型节点个数比其振型的阶数小1。 实验测试对象为矩形截面悬臂梁(见图5-2所示)。在实验测试时,给梁体施加一个大小适当的激扰作用力,其频率正好等于梁体的某阶固有频率,则梁体便会产生共振,这时梁体变形即为该阶固有频率所对应的主振型,其它各阶振型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用共振法确定悬臂梁的各阶固有频率及振型,我们只要连续调节激扰力,当悬臂梁出现某阶主振型且振动幅值最大即悬臂梁产生共振时,这时激扰力的频率就可以认为是悬臂梁的这一阶振动的固有频率。在工程实践中,最重要是确定振动系统最低的几阶固有频率及其主振型。本实验主要运用共振法测定悬臂梁一、二、三、四阶固有频率及其相应的主振型。

悬臂梁固有频率的计算

现罗列如下: 1丨=1.875104,讨=4.694091, '丨=7.854757, ■ 4^ 10.995541,冷丨=14.1372 ; 若相对于哨C 2 值表示为C 2n ,根据式中的C 1 ",C 2 ^可以表示为 C 2" = 6(册刖); 悬臂梁固有频率的计算 试求在X = 0处固定、X =1处自由的等截面悬臂梁振动的固有频率(求解前五阶) 解:法一:欧拉-伯努利梁理论 悬臂梁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EI 叫刀+ Jw^t )二o & a 悬臂梁的边界条件为: dw c w w(x=0)=0(1),£(x=0)= 0(2),x 2 w = 0(3), (El —2- X ± :X :' X 该偏微分方程的自由振动解为 w (x, t )二W (x )T (t ),将此解带入悬臂梁的运动微分方程可得到 W(x)二 G cos : x C 2sin : x C 3cosh : x C 4 sinh : x ,T(t)二 Acos wt Bsin wt ;其中:4 ::A 2 EI 将边界条件(1)、( 2)带入上式可得 C 1+C 3=0,C 2 + C 4=0 ;进一步整理可得 W (x ) =G (cos Px —cosh 卩 x )+C 2(s in Px —si nh ?x );再将边界条件(3 )、( 4)带入可得 -C 1 (cos : l cosh :丨)- C 2(sin :丨 sinh :丨)=0 ; -Cd - sin 11 sinh :丨) - C 2(cos : l cosh :丨) =0 要 求C i 和 C 2有非零解,贝尼们的系数行列式必为零,即 -(cosBl +cosh B l) -(sin B l+sinhBl) -(-sin P l+sinhPl) -(cos P l+cosh P l) 所以得到频率方程为.COS (:n l)COSh (:n l) =-1 .该方程的根n l 表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W n =( :n l)2 (-TA7)2 ,n =12…满足上式中的各 'n l (n 二1,2 ,…)的值在书P443表8.4中给出,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悬臂梁)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悬臂梁)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带有集中荷重的悬臂梁系统,在自由端部位移激励下引起的强迫振动的振幅频率特性曲线;借助幅频特性曲线,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及阻尼常数; 2、 初步了解振动测试的一些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二、实验装置及原理 1、 实验装置  一个单层框架结构的悬臂梁系统,固定端固定在底板上,自由端与激振器连接,其简图如图1所示。这个系统可看作如图2所示的,有阻尼的单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 其中:  m:为悬臂梁系统的等效质量;  k:为悬臂梁系统的等效弹簧常数; c:为悬臂梁系统的阻尼常数;  x(t):为激振器激振器(谐振动)位移,x(t)=Asinωt。 2、 实验原理 图3    测试系统的框图如图3所示。信号发生器可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激振器的激振频率由计数器读得,悬臂梁自由端的幅值由传感器经电荷放大器转换并放大,由电压表读得。    三、实验步骤 1、 开机,注意开机顺序依次为: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频率计数器和测振仪。 2、 调节信号发生器(其振幅一般保持不变)和功率放大器,使激振器以较小的振幅激振; 激振器

然后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从10-40Hz扫频,使振幅达到最大,即找到系统的共振频率,再轻微调节功率放大器的振幅峰F0,使共振时的位移达到所需振幅。 3、 然后从低频段各点扫描,找出各点频率下对应的位移振幅,频率间隔根据不同情况选取 (最好以位移振幅选取),并把各点数据记录表中和填入方格纸中,完成幅频曲线的绘制。 4、 检查幅频曲线的正确与否,偏差较大时,重新找取相应点的数据。根据图示幅频曲线, 由如下关系式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常数。 5、 关机,把功率放大器的振幅调至最小,然后关闭仪器的电源,关机顺序正好与开机顺序 相反。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 序号 频率 振幅 1 2 ….        按照幅频曲线,运用半功率原理得到:  10 36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Curve A /A max f (Hz) 1 固有频率:m n f f =, 带宽:12f f f ?=? 相对阻尼系数:n f f 2?= ζ 五、实验要求  1、 实验前必须带好方格纸,在实验过程中,将所测数据填入方格纸中,画出曲线的草图,并让老师检查方可离开。  2、 实验报告中必须达到实验报告基本要求,具备基本的数据表格和曲线图,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3、 认真完成实验,注意实验安全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