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算法初步》全章节复习与巩固

10、《算法初步》全章节复习与巩固
10、《算法初步》全章节复习与巩固

《算法初步》全章节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 重点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3. 重点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4.会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

知识网络

类型一:算法设计

l.写出解方程的一个算法.

【解析】

算法一:

第一步: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①

第二步:由①得x-3=0,②

或x+1=0;③

第三步:解②得x=3,解③得x=-1.

算法二:

第一步:移项,得;①

第二步:①式两边同时加1并配方,得;②

第三步:②式两边开方,得;③

第四步:解③得x=3或x=-1.

算法三:

第一步:计算方程的判别式判断其符号△=22+4×3=16>0;

第二步:将,,,代入求根公式,得,得,.

【总结升华】比较三种算法,算法三更简单,步骤最少,由此我们只要有公式可以利用,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是最理想、合算的算法.因此在寻求算法的过程中,首先是利用公式,下面我们设计一个求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算法如下:

第一步:计算;

第二步:若,方程无实根;

第三步:若△≥0,方程的根.

2.设计一个算法,将高一某班56名同学中考试成绩不及格者的分数打印出来.

【解析】

算法步骤如下:

S1 令n=1.

S2 如果n>56,则转到S7.

S3 输入一个学生的成绩G.

S4 将G和60比较,如果G<60,则输出G.

S5 n=n+1.

S6 转到S2.

S7 结束.

【总结升华】该题中实际是用到了算法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条件结构用于判断分数是否小于60;循环结构用于控制输入成绩的次数.

【变式1】写出求过点M(-2,-1)、N(2,3)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一个算法.【解析】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

第二步:得直线方程;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方程中令y=0,得y的值m,从而得直线与y轴的交点A(0,m);

第四步:在第二步的方程中令y=0,得x的值n,从而得直线与x轴的交点B(n,0);

第五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

第六步:输出运算结果.

【总结升华】先由M,N两点得出直线的方程,再求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求出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再由面积公式计算.

类型二:程序框图及其画法

3.输出1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画出其程序框图.

【解析】

能被3和5整除的正整数一定能被15整除,由于1000=15×66+10,因此1000以内一共有66个这样的正整数.

引入变量a表示待输出的数,则a=15n(n=1,2,3,…,66),n从1变到66,反复输出a,

就能输出l000以内的所有能被3和5整除的正整数,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

【总结升华】像这样的算法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其中反复执行的第②部分称为循环体.变量n控制着循环的开始和结束,称为循环变量,第①部分就是赋予循环变量初始值,预示循环开始.第③部分判断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称为循环的终止条件.循环结构主要用在一些有规律的重复计算的算法中,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常需要用循环结构来设计算法.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依据条件,设计合理的计数变量、累加变量等,要特别注意循环结构中条件的表述要恰当、精确,以免出现多一次循环或少一次循环的情况.

4.按下列程序框图来计算:(算法)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值为8,则输出的值为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是循环型程序框图,可以依次写出其前面的循环,找到规律,进而解答。

【答案】8

【解析】

第一次循环,,,;第二次循环,,,;

第三次循环,,,.此时退出循环,输出的值为8.

【变式1】指出下列程序框图的运行的结果.

(1)图1的运行结果是;

(2)图2的运行结果是;

(3)图3中若输入,则输出的结果是;

(4)图4的运行结果是.

【答案】(1);(2);(3)是负数;(4)。

【变式2】如图5的算法功能是;输出的结果为;.

【答案】积为624的相邻两个整数,24,26

【变式3】已知函数,以下程序框图(图6)表示的是给定值,求其相应函数值的算法.请将该程序框图补充完整.其中①处应填,②处应填.

【答案】,

类型三:用基本算法语句编写程序

5.如图所示,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点P,沿着折线B-C-D-A由点B(起点)向点A(终点)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PB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画出程序框图,并写出程序.

【思路点拨】此分段函数只要能够判断x的取值范围,就能够很容易的求出y的值.所以我们可以分或和这两个模块分别设计算法,然后再组合成整个算法.【解析】

按x的变化情形,可知函数关系式为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程序如下:

【总结升华】本题要求运用条件语句的嵌套来完成,在书写含有嵌套形式的程序时,一般采用缩进的形式体现层次性.另外在书写运算符、逻辑关系符、常用数值符时,应按照要求规范书写。

【变式1】已知函数请设计输入x的值,输出y值的算法,画出算法框图,并用基本语句描述算法.

【解析】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x.

第二步:如果x大于0,则输出1+x,否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如果x等于0,则输出0,否则输出-x.

根据这个描述,可有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根据算法框图,可设计条件语句如下:

6.某班共有60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某科的成绩分为三个等级:80~100分为A,60~79分为B,60分以下为C,要求设计输出每个学生相应的成绩等级的算法,并统计各个等级的人数,先画框图,再写程序

【解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程序:

【总结升华】本题中学生成绩等级由是否小于60分和是否小于80分控制,要用循环变量来控制循环.循环语句中一定包含着条件语句,在使用两种语句书写程序时,要明确它们各自的书写模式.

【变式1】设计算法,求的值,画出程序框图,并写出程

序.

【思路点拨】本题为正、负相间隔的求和算式,故采用奇、偶分析法进行判断.【解析】算法框图如下图所示.

用Do Loop语句描述如下:

巩固练习

1.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A.4 = M B.M =-M C.B*A=3 D.x + y = 0

2.在如下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输出S的值为()

A.11 B.12 C.13 D.15

3.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A.B. C. D.

4. 右边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

A. B. C. D.

5.下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i>10 B.i<10 C.i>20 D.i<20

6.下图1是某县参加2007年高考的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从左到右的各条形表示的学

生人数依次记为(如表示身高(单位:cm)在内的学生人数).图2是统计图1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学生人数的一个算法流程图.现要统计身高在160~180cm (含160cm,不含180cm)的学生人数,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写的条件是()

A. B. C. D.

7.如果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

A.2450 B.2500 C.2550 D.2652

8.阅读下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是100,则输出的变量和的值依次是()

A.2500,2500 B.2550,2550 C.2500,2550 D.2550,2500

9.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条件把流程图补充完整,求内所有奇数的和;

(1)处填_____________

(2)处填_____________

1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____________.

12.右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流程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___.

13.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当时的值.

14.编写一个程序,输入正方形的边长,输出它的对角线长和面积的值.

15.画出为求1~1000的所有的偶数的和而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

答案与解析

【答案与解析】1.【答案】B

【解析】赋值语句的左边只能是一个变量.

2.【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

3. 【答案】D

【解析】

4. 【答案】D

【解析】

5.【答案】A

6.【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输出的结果应该是,由于的初始值为4,

因此判断框中应该填.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8.【答案】D

【解析】这是一个用循环结构设计的程序框图,

其作用是分别求和的值,并输出.

所以,.

9. 【答案】

【解析】

10. 【答案】(1)(2)

11. 【答案】

【解析】、、

12. 【答案】

13.【解析】

14.【解析】

15.【解析】

程序框图为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0第六章 概率初步公开课优质教案

第六章概率初步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本节主要是复习本章内容 目标达成:本节主要是复习本章内容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内容:以“提问——补充”地方法复习本章内容。 事 件 的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P(A)=1 P(A)=0 (随机事件0

2 【创境激趣】 激发了学生地求知欲,激起学生地学习兴 趣。 【自学导航】 内容:组内互帮互助完成例题地学习,教师提问后统一答案。 (1)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地?哪些是不确定地?请说明理由。 a) 随机开车经过某路口,遇到红灯; 不 确 定 事 件 游戏的公平性 概率的简单计算 (频率的稳定性,P(A)= ) n m

b)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c)400人中有两人地生日在同一天; d)掷一枚均匀地骰子,掷出地点数是 质数。 (2)如图所示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至9这九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 a)P(抽到数字9)= ; b)P (抽到两位数)= ;

c)P(抽到地数大于6)= ,P(抽 到地数字小于6)= ; d)P(抽到奇数)= ,P(抽到偶 数)= 。 【合作探究】 如图,一个均匀地转盘被平均分成10等份,分别标有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地数字即为转出地数字。 两人参与游戏:一人转动转盘,另一人猜数,若所猜数字与转出地数字相符, 4

则猜数地人获胜,否则转动转盘地人获胜。猜数地方法从下面三种中选一种: (1)猜“是奇数”或“是偶数”; (2)猜“是3地倍数”或“不是3地倍数”;(3)猜“是大于6地数”或“不是大于6地数”。 如果轮到你猜数,那么为了尽可能获胜,你将选择哪一种猜数方法?怎样猜? 目地:通过组内互帮互助学习,达到全员参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东张中学初二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 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第25章概率初步教案全章教案

25.1.1 随机事件(第一课时) 郁昌云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C; (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2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 无实数解。 【设计意图:首先,这几个事件都是学生能熟知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 )、(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 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活动1:5 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 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 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 )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地加点拔和引导。 【设计意图:“抽签”这个活动是学生容易理解或亲身经历过的,操作简单省时,又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最主要的是活动中含有丰富的随机事件,事件(3)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 它的提出,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探究欲望】

相似全章导学案

石桥二中导学案(2015秋) 使用教师:学科:数学教学内容:第二十七章“相似”分析时间:2015.12.6 年级:九主备教师:备课组长签名:

使用教师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27.1图形的相似(1) 时间 2015年12月7日 年级 九年级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签名___ 三 维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审美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以“生活中的数学”为载体,使学生体会相似图形的神奇,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自主预习 1 、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 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课本图 27.1-1)( 课本图27.1-2) 2 、什么是相似图形? 3 、思考: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二、合作探究 1.问题: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 和CD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多少? 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2、成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d c b a =(即ad=b 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3)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 c b a =或a:b=c:d ;(4)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 c . 三、归纳反思 ⑴这节课我学会了: ⑵易错点: ⑶这节课还存在的疑问: 四、达标测评 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填空题 形状 的图形叫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 或 而得到的。 3.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1)(小)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大)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2)(小)=长宽 ;(大)=长宽 . (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4.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时7.5cm ,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5.A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0m ,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5cm ,那么这张平面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 .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 .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 .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放大镜下看到的图象与原图象的形状相同 B.哈哈镜中人像与真人的形状是相同的 C.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与原图象的形状相同 D.放大一万倍的物体与它本身的形状是相同的 教法与学法指导 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全章教学设计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课题:随机事件与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数学思考目标 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 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 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情感态度目标 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问题情境】 摸球游戏 三个不透明的袋子均装有10个乒乓球.挑选多名同学来参加游戏. 游戏规则 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最少的为第三名.

【师生行为】 教师事先准备的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 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和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活动二> 【问题情境】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加热到100°C时,水沸腾; 2.姚明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命中; 3.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 4.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5. 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6.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7.太阳东升西落; 8.人离开水可以正常生活100天; 9.正月十五雪打灯; 10.宇宙飞船的速度比飞机快. 【师生行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问题,使问题情境更具生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概率初步全章教案

随机事件(第一课时) 25.1.2 概率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教师布置试验任务. (1)明确规则. 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

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学生分组试验情况. 注意:(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试验活动、是否愿意交流等,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勇于克服困难. (2).要求真实记录试验情况.对于合作学习中有可能产生的纪律问题予以调控.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以有可能有些组试验获得的“正面朝上”的频率与先前的猜想有出入. 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的猜想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相信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引导他们小组合作,进一步探究. 解决的办法是增加试验的次数,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合作. 4.全班交流. 把各组测得数据一一汇报,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对数据进行累计,按照书上P140要求填好25-2.并根据所整理的数据,在25.1-1图上标注出对应的点,完成统计图. 表25-2 想一想1(投影出示). 观察统计表与统计图,你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 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述情况,意思正确予以肯定与鼓励.“正面朝上”的频率在0.5上下波动. 想一想2(投影出示) 随着抛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每次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n 图25.1-1

《旋转》导学案(全章)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1) 【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3、利用性质解 决相关问题。 把一个平面图形_平面内某一点O ______________ 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 点 0 叫做 __________ ,转动的角叫做 __________ 。因此,旋转的决定因素是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_ 、剖析展示 1. 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 60分.(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⑵经过20 分,分针旋转了 ___________ . 2 .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 OAB ,它绕0点按顺时针 方向旋转得到△ 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 转角 2)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 ,请你画出△ABC 关于L 的对称图形A A 'B'C 是 ___________ 2 )经过旋转,点 A 、B 分别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厶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一点,厶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 虫ACE 的位置。(1)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旋转了 _______ 度.(3)如果M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 旋转后,点M 转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自学教材P60探究,总结归纳旋转的性质。 3)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4) 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 )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 加勺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 些性质.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旋转性质的应用 课本p61练习2. 3.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学习重点】旋转相关概念以及性质。 【学习难点】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 、归纳点拨 2、预习探究 B 1、引入导学 1)将如图所示 点B 的对应点为点 的四边形ABCD 平移, D ,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ED c E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 第25章概率初步教案全章 第25章 概率初步

25.1.1随机事件(第一课时) 郁昌云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设计意图:首先,这几个事件都是学生能熟知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 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九年级数学第25章《概率初步》全章导学案

25.1.1随机事件(1) 自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2.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重、难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并能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自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做;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 2.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3.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2)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 (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 三、巩固新知: 1.下列事件是必然发生事件的是() (A)打开电视机,正在转播足球比赛(B)小麦的亩产量一定为1000公斤 (C)在只装有5个红球的袋中摸出1球是红球(D)农历十五的晚上一定能看到圆月 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旋转》导学案

旋转【知识点一】旋转及其性质 1、旋转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_; (3)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__。 1、如图,△ABC和△ADE均为正三角形,则图中可看作是旋转关系的三角形是() A、△ABC与△ADE B、△ABC与△ABD C、△ABD与△ACE D、△ACE与△ADE 2、下列运动属于旋转的是() A、滚动过程中的篮球的滚动 B、钟表的钟摆的摆动 C、气球升空的运动 D、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的过程 【类型一】旋转性质问题 例1、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绕着30°角的顶点B按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与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的点E 重合。 (1)直角三角尺绕点B旋转了多少度;(2)连接CD,试判断△CBD的形状; (3)求∠BDC的度数。 3、如图1,△ABC为直角三角形,∠ACB = 90°,AB = 5 cm,BC = 3 cm,AC = 4 cm,△ABC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到达△DEC的位置,那么∠D = ,∠B = ,DE = cm,CE = cm,AE = cm,DB = cm,DE与AB的位置关系是。 图1 图2 图3 4、如图2,将△ABC绕点A旋转100°,得到△ADE,若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则∠B的度数为_________。 5、如图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为CD边上一点,DE = 1,以点A为中心,把△ADE按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接EE’,则EE’的长等于________。 6、已知:如图,点P是正方形内一点,△ABP旋转后能与△CBE重合。 (1)△ABP旋转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 (2)若BP = 2,求PE的长。 【类型二】旋转重合问题:判断一个图形旋转几次,每次旋转多少度,关键是观察图形中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及答案201305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 .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 .紧闭室内的门窗 D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 ~4m 高的透明板墙,如图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色好坏 B .音调高低 C .响度大小 D .乐音三要素 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A B C D

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二十二章 23.2.1《旋转》第二节中心对称导学案1

《旋转》第二节中心对称导学案1 主编人:主审人: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或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而成. 2、掌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利用两种不同方式来作出中心对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作出某一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确定对称中心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日常生活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重点】 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难点】 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如图,△ABC绕点O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D处,画出旋 转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作法:(1) (2) (3) (4) 即:△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实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用透明纸覆盖在图上,描出其中的一部分,用大 头针固定在O处。旋转180°后,你有什么发现? (1)(2)(3) 发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旋转,如果他们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或,这个点叫做,这两个图形中的叫做关于中心的. 2、组内交流 在图5中,我们通过实验知四边形A B C 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对称。 (1)你知道它的对称中心、对称点吗?

(2)连接A A'、B B'、C C'、D D'你有什么发现? (3)线段AB、BC、CD、DA的对应线段是什么?AB与A'B'的关系是怎样的?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C'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三)、归纳总结: 1、默写中心对称的概念: 2、中心对称的性质: 1) 2) (四)自我尝试: (1)、已知点A和点O,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 (2)、已知如图△ABC和点O,画出与△ABC关于点O的对称图形A'B'C'。 二、教师点拔 1、中心对称与图形旋转的关系? 轴对称中心对称 有一条对称轴---()有一个对称中心---() 图形沿对称轴 (翻折180°)后重合图形绕对称中心后重合 对称点连线经过 ,且被对称 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 中心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复习(1)导学案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复习(1)导学案 一、目的要求: 1. 进一步理解随机现象,了解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会使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知识要点 1. 必然事件:. 2. 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3. 随机事件:. (二)概率 1. 概率: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A发生的概率。 一般的,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 2. 为了直观而又有条理地分析问题,避免重复和遗漏对所有等可能的结果采用:列举方法有直接列举法,法,求其概率。 三、考点精讲: 考点一: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 例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黄球1个,红球1个,白球2个,“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它们的颜色相同”这个事件是() A、必然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 D、确定事件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随机事件概念的理解,解决此类问题,要学会注重身边的事物,并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看待、解决问题. 例2.从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中,任取四个顶点连成四边形,对于事件M:“这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A.事件M是不可能事件B.事件M是必然事件 C.事件M发生的概率为1 5D.事件M发生的概率为 2 5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多边形与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判定,必然事件,概率,随机事件,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使用这些性质实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考点二:概率的意义 例1.某校对初三(2)班40名学生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项目的得分情况实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若随机抽取该班的一名学生,则该学生“立定跳远”得分恰好是10分的概率是____ 。 评注:本题由概率定义即可求解。 例2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随机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落地后反面一定朝上.

旋转与角导学案

第四节《旋转与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平角和周角,学生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导学案 预习案 【使用说明】 1、自学课本第24页至第25页内容。 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预习案中的问题,完成预习自测。 3、把自学中存在的疑惑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我的疑惑中”。 【预习自测】 1.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2.填空 1)小于90°的角叫( )角。 2)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 )角 3)等于90°的角叫( )角。 4)等于180°的角叫( )角。 5)等于360°是( )角。 我的疑问: 探究案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24页上方的图,仿照课本一起做实验。 2.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角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一个端点( )而成的图形。也可以看做由一个顶点引出的( ) 3 ( )90°角叫做锐角, ( )90°的角叫做直角,( )的角叫做钝角。 4.画角的方法:(1)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请试着在下面用铅笔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标出名称。 锐角 直角 钝角 5.在上面的实验中,当两条边没有旋转,重合时角是( )度。 6.在上面的实验中,当角的两条边分开在一条直线上,形成的角叫做( )角。 7.在上面的实验中,当一条边旋转一周与另一条边重合后形成的角叫做( )角。 8.你认为0°角和周角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9.自已动手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1平角=( )直角 1周角=( )平角 1周角=( )直角。 10.把我们学过的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1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角?哪些地方有周角? 12.下面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各是什么角?写在横线上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概率初步本章小结 优质课教案

本章小结 【教学目标】 1.知道概率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事件的概率。 2.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不同,能根据经验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3.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意义; 2.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 3.正确判断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联系实际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考与探究。 1.复习引入“上海地区明天降水”是什么事件?结论:随机事件。 2.天气预报“上海地区明天降水概率80%”与“上海地区明天降水概率50%”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共同点:都是随机事件; 不同点:降水概率80%——很有可能降水;降水概率60%——也是很有可能降水;但是可能的程度略低。 二、概率的定义: 1.概率:用来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个事件的概率。 2.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取值要求 不可能事件:如果用V表示,则概率为0:P(V)=0; 必然事件:如果用U表示,则概率为1:P(U)=1; 随机事件:一般用A表示,则概率介于0到1之间; P(A)——纯小数、真分数、百分数等表示。 练习1:写出下列事件的概率:(若是很可能发生的事件,填“接近1”,若是小概率事件,填“接近0”)

1.用A表示“上海天天是晴天”,则P(A):________。 2.用B表示“新买的圆珠笔写得出字”,则P(B)____。 3.用C表示“坐火车出行,遭遇出轨”,则P(C)____。 4.用D表示“当m是正整数时,2m是偶数”,则P(D)。 三、用频率估计概率。 1.介绍频数和频率:以上操作中总共摸牌的次数称为“试验总次数”,抽到红桃的次数称为这一事件发生的“频数”;“频数÷总次数”即是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 2.【活动】全班31名同学,分为5组,每组一名组长,一名书记员,组长在一副扑克牌中取红桃、梅花、方块各一张牌混合放在一起,其他组员从中任意摸出一张牌,书记员记录摸牌的次数和各种花色出现的次数,最后计算每种花色出现的频率。 3.统计全班各组的数据,然后估计“恰好摸到红桃”的概率是多少? 我们通常把某事件在大数次试验中发生的频率,作为这个事件概率的估计值 4.读表:历史上统计学家曾多次做过抛掷一枚均匀硬币的实验,得出的以下数据(见课本) 四、反思小结,谈谈收获。 1.事件的概率: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P(V)=0;必然事件:概率为1:P(U)=1; 随机事件:概率介于0到1之间:0

第一章声现象自我检测

第1页(共4页) 第一章 声现象 自我测试 (100分40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总分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面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A. 听到“轰隆”的雷声 B. 树叶“哗哗”的声响 C. 隔墙有耳 D. 流水“哗哗”的声音 2. 设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2v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3v ,则在同一温度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321v v v << B. 321v v v => C. 321v v v >> D. 321v v v == 3. 下列不属于声音的特性的是( ) A. 音调 B. 振幅 C. 响度 D. 音色 4. 下列哪一项措施不会减弱噪声( ) A. 给电动机加隔音罩 B. 摩托车排气管加消音器 C. 居室的双层玻璃间抽成真空 D. 舞台两侧安放扬声器 5. 如图1所示的乐器,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振动发声的( ) A. 液体 B. 固体 C. 空气柱 D. 固体和液体 6. 小明一听就知道门外说话的是哪位朋友,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A. 响度 B. 音色 C. 声调 D. 大小 7. 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 A. 用力拨动琴弦 B. 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 C. 用力敲打鼓 D. 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 8. 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A.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时不振动 B. 流星撞击岩石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附近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 这样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应该能听到巨大的声响,因为固体也能传声 9. 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不可以测定( ) A. 海底深度 B. 两山间的距离 C. 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 敌舰艇的位置 10.在敲响大古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