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过滤与蒸发离子检验检测题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过滤与蒸发离子检验检测题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过滤与蒸发离子检验检测题

第2课时 过滤与蒸发 离子检验

一、过滤

1.适用范围

过滤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

2.仪器

所用的仪器和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图

二、蒸发

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图

三、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四、SO 2-4的检验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某溶液――→滴加稀盐酸酸化无沉淀――→加BaCl 2溶液

________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 2-4。

知识点1 过滤的方法和应用

1.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 .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 .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2.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汽油和水B.食盐和蔗糖

C.泥沙和食盐D.铜粉和铝粉

3.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

A.0处B.3处C.2处D.1处

知识点2蒸发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4.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A.②③④⑤①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5.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知识点3SO2-4的检验

6.下列确定某溶液中一定有SO2-4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先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B.先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先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D.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7.下列四组溶液中每组都有三种,其中可用稀H2SO4进行鉴别的一组是()

A.BaCl2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

B.Na2CO3溶液、BaCl2溶液、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KCl溶液、MgCl2溶液

D.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Cl溶液

练基础落实

1.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烧杯口

D.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2.下列各组物质中,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的是()

A.氧化铜和炭粉B.硝酸钾和氯化钠

C.水和酒精D.碳酸钠和硫酸钡

3.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2-3、OH-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

4.提纯下列物质除去其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H2SO4(HCl):AgNO3溶液、过滤

B.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

C.Cu(CuO):盐酸、过滤

D.CaCO3(CaO):水、过滤

5.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

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①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D.②④③⑤①

练方法技巧

6.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升华

C.加热分解D.洗气法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用________。

(2)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用____________。

(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用__________。

(4)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用____________。

规律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升华适用于低沸点易升华物质与高熔、沸点固体物质的分离;加热分解适用于加热易分解的不稳定物质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的分离;洗气法适用于气体的除杂。

练综合拓展

7.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少量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运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经过操作(2)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哪些杂质离子不能除净?__________。

8.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细碎铁屑,某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

(1)Cu、Fe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洗涤

(2)Cu、Fe加适量CuSO4溶液、搅拌,过滤―→洗涤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否有简便的方法,若有,请写出你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过滤与蒸发离子检验基础落实

一、1.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2.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3.一贴:滤纸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沿漏斗边沿②液面滤纸边沿

三靠:①漏斗下端烧杯内壁②玻璃棒下端三层滤纸处烧杯嘴玻璃棒

二、2.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3.①搅拌

②大量固体出现

三、1.溶解过滤蒸发(1)加速(3)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2.BaCl2溶液Na2SO4+

BaCl2===2NaCl+BaSO4↓

NaOH溶液MgCl2+2NaOH===Mg(OH)2↓+2NaCl Na2CO3溶液CaCl2+Na2CO3===CaCO3↓+2NaCl 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

四、1.BaCl2溶液 2.白色

对点训练

1.C

2.C[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将C项中物质加入足量水,食盐完全溶解形成食盐溶液(液体)而泥沙不溶于水。]

3.B[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3处:①液体未能沿玻璃棒转移;②标签没有对手心;③漏斗颈的末端未与烧杯的内壁相接触。]

4.B[安装仪器时,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位置,最后放置蒸发皿;加热蒸发NaCl 溶液最后用余热蒸干。]

5.D[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可用于浓缩溶液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A项,液体浑浊说明没有过滤完全;B项,加热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所以B项不对;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否则晶体易和蒸发皿烧结在一起或者引起固体的迸溅。]

6.D[先加稀盐酸提供H+,可排除杂质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发生反应:Ba2++SO2-

===BaSO4↓。]

4

7.B

课后作业

1.D[A、B、C三个选项中是过滤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内容,故必须相互接触;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不能接触,否则会污染滴管。] 2.D[A项,氧化铜和炭粉均不溶于水,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均溶于水,也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C项,水和酒精相互溶解,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D 项,碳酸钠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能按上述顺序分离。]

3.B[首先滴加足量Ba(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O2-3,同时除去CO2-3;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Mg(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OH-,同时除去OH-;过滤后,滴加AgNO3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l-。]

4.C[除去H2SO4中的HCl用AgNO3溶液,会使SO2-4和Cl-同时沉淀,同时还引入了NO-3新杂质;单纯用Ba(NO3)2溶液,量不易控制;CaO与水反应生成微溶的Ca(OH)2不易与CaCO3分离;CuO溶解于盐酸中。]

5.D[要从海水中得到无水MgCl2,首先要加熟石灰得到Mg(OH)2沉淀,然后过滤,再将沉淀加盐酸溶解,得到MgCl2溶液,然后对溶液浓缩结晶,再对晶体脱水干燥即可,故选D。]

6.(1)A(2)D(3)B(4)C

7.(1)滴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2-4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

(2)除去Ca2+、少量的Mg2+及过量的Ba2+

(3)Mg2+不能除净

解析(1)由于SO2-4可与Ba2+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可向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钡盐,但要遵循不带入新杂质的原则。

(2)为了使杂质离子除净,所用试剂均应稍过量,因此(1)中除SO2-4时所加入的可溶性钡盐应过量。加Na2CO3的目的是为了除去Ca2+和少量Mg2+及过量的Ba2+。

(3)由于MgCO3的溶解度比Mg(OH)2大,除Mg2+一般用NaOH溶液,所以此时Mg2+不能除净。

8.(2)去除铁,而增加了铜用磁铁吸引铁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题给的两种方案都可以去掉铁屑杂质,而方案(2)去除了铁,同时增加了主产品铜,故(2)好一些,但不足之处是消耗了CuSO4,产生了FeSO4废液。两方案各有不足之处,若

能用铁的物理性质除去铁,则方法简便又经济。

初中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二

初中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二 《过滤和结晶》教案二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 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__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溶解过滤蒸发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药匙量筒天平砝码蒸发皿酒精灯 2.碳酸钙 3.321 4.饱和晶体蒸发溶剂 5.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6.饱和 附4:随堂检测 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 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B.食盐和硝酸钾 C.氯化钠和氯化钾 D.铜粉和铁粉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好朋友快乐同分享,好朋友同舟共相济,好朋友不需多言语,好朋友心灵总相契,好朋友时时来惦念。轻松随意的日子,愿亲爱的朋友心情愉快,万事顺利!

证明碳酸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4X: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 1.(2009?镇江)厨房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可以利用许多生活用品进行实验探究.下列实验只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能完成的是() A.鉴别食盐和纯碱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探究铁制菜刀的生锈条件D.制取无壳鸡蛋 2.(2009?凉山州)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分解的石灰石,可选用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钡溶液D.稀盐酸 3.(2008?连云港)在家庭中进行的下列实验或做法可行的是() A.用食醋区分食盐和纯碱 B.将食盐经溶解、过滤、蒸发来制纯净的氯化钠 C.用加有铁强化剂的酱油与食醋反应制氢气 D.用汽油洗掉白衬衫上的铁锈 4.(2007?北京)鉴别碳酸盐一般使用的试剂是()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D.盐酸 5.(2005?扬州)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所以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就是水 6.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 B.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C.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 D.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7.现有下列试剂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A.②⑤B.①②C.②④D.①③ 8.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生石灰投入水中,温度升高--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D.把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瓶内盛放的一定是纯净的氧气 9.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知识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知识点一:了解安全措施 1.药品安全存放 (1)固体药品——广口瓶 液体药品——细口瓶 (2)酸性试剂选用玻璃塞或软木塞如:盐酸、硫酸。 碱性试剂选用橡胶塞或塑料塞如:氢氧化钠。 (3)具备特殊性质的试剂,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存方法。 ①易吸水(浓硫酸)、易潮解(固体NaOH)、易被氧化(亚硫酸钠)的物质应密封保存。 ②易燃的试剂应密封保存,并放置在冷暗、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例:白磷、酒精。 ③金属钾、钠易于O2、H2O反应,所以封存在煤油中。 ④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择棕色瓶存放在冷暗处。 ⑤氧化剂与还原剂不能放在一起。 ⑥剧毒药品要单独存放,并有严格的取用程序。 ⑦化学试剂要按性质、类别有规律地存放。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要点提示】 化学品的标志与试剂的分类相联系理解记忆。 例: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酒精--剧毒品?B.浓硫酸--腐蚀品?C.汽油--易燃品?D.烧碱--剧毒品 答案:BC 3.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浓酸:①如果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涂上3~5%的NaHCO3溶液。②撒到桌子上,先用Na2CO3溶液冲洗,再用水冲洗。 (2)浓碱:①溅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抹硼酸溶液。②撒到桌子上,先用稀酸冲洗,再用水冲洗。

(3)火灾:①如果在实验室里不小心弄倒了燃烧的酒精灯,千万不能用水灭火,应用沙子或大块的湿布覆盖火焰。②金属钠、钾起火,要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CO2灭火器及CCl4灭火器灭火。 (4)不慎将试剂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5)烫伤:先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6)苯酚的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冲洗。 (7)误服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要立即喝豆浆、牛奶或鸡蛋清解毒。 (8)温度计不慎将水银球碰破,为防止汞蒸气中毒,应用硫粉覆盖。 知识点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加热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2)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瓶、烧杯、锥形瓶。 3.气体收集 ABCA:排水法: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CH4 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CO2、HCl、Cl2 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H2、NH3、CH4 知识点三: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1.废液 废?液处理方法注意事项 酸或碱中和法分别收集,混合无危险时将废酸、废碱混合 (1)固体 ①粉末或颗粒:用药匙取用 ②块状或片状:用镊子取用 (2)液体①少量:用胶头滴管取用 ②一般量:用量筒量取 ③较多量:直接倾倒

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有答案

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 题组一无限制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1.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J、F『、SO l_ B. J、NH HCO NO C. Ag+> K+> C「、SO D. K\ AIO、C「、OH 答案D 解析A项,Fe3+氧化I B项,J与HC反应;C项,Ag*与C「、SC均不能大量共存。 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Al3+> Na、C「、SO B. H、F『、CIO_、C「 + 2+ — C. Na、Ca、Cl、SO + 2+ — D. K、Ba、NO Cl 答案AD 解析B项,CIO-氧化Fe2+, H与CQ-反应生成HCIQ C项,Cea+与SC反应生成微溶沉淀CaSQ 题组二题干中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3.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O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AIO、Cl —、SO B. NH Bf、Cl —、NO C. Cf、F『、NO HCO D. Na+> Cl —、CO SO

答案A 解析B项,NaQ与HO反应生成NaOH NH与OH结合生成NH?H Q C项,NaO氧化Fe2+, HCC与OH反应生成C分口HO; D项,N Q Q把SC氧化成SO 4. 将足量的SO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K+、SiO、Cl-、NO B. H+、N H、Al 3+、SO C. Na+、Cl -、MnO、SO D. Na+、CO、CH3COO-、HCO 答案B 解析A中SiO能与SO反应生成沉淀,NO(H)能氧化SO; C中MnOE与S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中CO CHCOO、HC(均能与SO反应。 题组三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划“,不能大量共存的划“X” (I)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 t、SCN、C「、1_( ) ⑵含有大量NQ勺溶液:H、F$、C「、SO( ) ⑶常温下,pH= 12的溶液:K、C「、SO( ) (4) c(H +) = O.lmol JT 的溶液:NaJ NH SO SO( ) (5) 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C『、NO Fe3+> SO( ) (6) 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NO AlJ NaJ SO() (7)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SO、CO、Na t、K t( ) -12 t t (8) 常温下=1X 10 的溶液:K、AIO、CO Na( ) (9) 中性溶液:Fe3+、Al 3+、NO、SO( ) (10)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SO( ) (II) c(H +)水=10_ 12mol ?L 1的溶液:Na: K、CO SO( ) (12)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 t、Cu2t、Fe2t、NO( ) (13) 0.1mol ?L_1的N Q CO溶液:Al3t、SQ C「、K"( ) 答案(1) X (2) X (3) V (4) X (5) X (6) X ⑺V (8) V (9) X (10) X (11) X (12) X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过滤和蒸发》精品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2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是化学家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组成。本节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基本操作。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还较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此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帮助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蒸发、过滤的原理和实验基本操作; (2)掌握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主动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过滤、蒸发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及SO42-的检验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教学中教师围绕着学生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寻求一种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探

究法和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配合多媒体向学生传输必要的信息材料。在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亲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分离提纯的一般思路,得出分离提出的常见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过程: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高中化学教材中并没有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问题,只有碳酸氢盐(钠盐和钾盐)与碳酸盐的鉴别(或区别)问题;而在高中化学的有关资料中却常出现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问题,可相关资料给出的参考答案却是二者的鉴别方法。“鉴别(或区别)”是通过实验将无标签、但已经确知范围的物质进行区别的方法,而“检验”则是通过实验对未知物(或未知液)的成分进行鉴定的方法,用于“检验”的实验就是大学分析化学中所说的特征的鉴定反应。 一般来说,检验的难度要比鉴别的难度大,检验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也可用特征的鉴定反应进行检验。用特征的鉴定反应进行检验时要排除干扰离子的影响,而高中化学中的鉴别则不存在排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问题。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分析化学教材上都没有检验碳酸氢根离子的鉴定反应,究竟该怎样检验固体物质或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氢根呢?笔者经反复实验后认为,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可用如下方法。 对于固体物质,可直接取适量固体于试管内加热,若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就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固体物质中含碳酸氢根。若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就将气体先通入水中(溶解降低SO2等气体的含量)、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除尽SO2等气体),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固体物质中含碳酸氢根。该方法排除了硝酸盐和亚硫酸氢盐等的干扰。 对于溶液,HCO3-的检验需要考虑2个因素。一是CO32-、SO32-、HSO3-、SO42-、PO43-等常见阴离子的干扰问题,二是HCO3-与CO32-在溶液中的共存问题。对于第一个因素,笔者考虑的是用Ba2+来除掉CO32-、SO32-、SO42-、PO43-等阴离子,用Ba2+和双氧水来除掉HSO3-。对于第二个因素,大学《分析化学》[1]上有鉴定CO32-的特征反应——Ba(OH)2试法,该方法是“碳酸盐与盐酸作用,生成CO2气体,CO2能使饱和Ba(OH)2溶液或石灰水变浑,示有CO32-。”笔者认为此法的结论不严密,因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都有这种现象,所以结论应该是“示有CO32-或HCO3-”。从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的角度来说,溶液中的CO32-和HCO3-总是共存的,只是以哪一种为主的问题。对于实际溶液来说,碳酸盐溶液中主要含有CO32-,碳酸氢盐溶液中主要含有HCO3-,所以碳酸盐溶液和碳酸氢盐溶液的性质是明显不同的。CO32-可与Ba2+反应生成沉淀,而HCO3-则不会与Ba2+反应。考虑这2个因素,笔者所确定的检验溶液中HCO3-的方法如下。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0.05 mol/L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3%的双氧水,若无沉淀(无HSO3-),再滴加0.05 mol/L的Ba(OH)2(或0.1 mol/L的NaOH)溶液,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肯定有HCO3-。滴加3%的双氧水时,若有沉淀,则应继续滴加至不再生成沉淀后,再取上层清 液滴加0.05 mol/L的 Ba(OH)2(或0.1 mol/L的NaOH)溶液,若溶液中有白色沉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安全 过滤和蒸发练习

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练习 层级一学业达标练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选A 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 2.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胜过健步如飞而误入歧途的人。”在学习实验操作规范时,我们要学会融入生活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下关于化学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 、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做H 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 2 ,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 停止通H 2 ⑥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先放质量较小的砝码,后放质量较大的砝码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全部 解析:选C 此题引导我们关注操作先后顺序(步骤),这实质上也是一种操作上的规范。许多操作的“先”与“后”都涉及了安全问题。用托盘天平称量时一般是先放质量较大的砝码,以减少尝试的次数。 3.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除去CO 2 中的少量HCl:通入NaOH溶液 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 2CO 3 :加入适量的盐酸 C.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 2 :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D.用BaCl 2 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 解析:选B 除去CO 2 中的少量HCl: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 5.①像食盐、砂糖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作溶解现象。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点要与所要量取的刻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与刻度线相平。 ③往水中加入食盐或砂糖时,待这勺食盐或砂糖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勺。 ④同样多的水能溶解不同物质的量不一样。50毫升水中能溶解18克食盐或100克砂糖。 ⑤哪些因素会影响方糖的溶解?(1压碎方糖2加热3搅拌) ⑥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首先将方糖压碎;然后给水加热,并且在加热水的过程中不断搅拌。这样方糖才能尽快在水中溶解) ⑦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 6.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且蒸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②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1面积,面积越大蒸发越快;2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3空气的流通速度,空气流通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③怎样制作浓盐水?(在水中加入食盐,当水中不能再溶解食盐时,浓盐水就制作好了。) ④蒸发皿在加热浓盐水时要注意什么?(加热时,要带护目镜,以防伤害眼睛。等看到有白色的晶体析出时,要用玻璃棒慢慢地搅拌。搅拌时,身体不要凑得太近,以防止蒸发皿中的固体溅出来烫伤皮肤。) ⑤怎样把食盐析出来?(将盐水加热,加快蒸发,就能将盐析出来。) ⑥食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食盐的来源多种多样,可分为海盐、池盐、岩盐三大类。 ⑦海盐是海滨地区以海水灌注盐田,然后蒸发而成。我国海盐主要产区集中在河北、天津、山东、辽宁等地。 ⑧池盐是由内陆的咸水湖湖水蒸发而成的。我国的池盐主要产地有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和山西等地。 ⑨岩盐是由海水沉积物被地壳变动埋藏在地下形成的。我国的岩盐多产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7.①怎样将食盐中的铁屑分离出来?(利用磁铁能吸铁的性质,用磁铁把铁屑吸出来。) ②怎样把食盐中的沙子分离出来?(1把有沙子的食盐放入水中,使食盐溶解;2过滤,得到盐水,分离出沙子,为了得到干净的盐水,可更换滤纸多过滤几次3把盐水加热,加快蒸发,得到干净的食盐) ③怎样过滤?(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过滤课程教学设计

(一) 题三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探究式教学设计 发布:张世宁时间:2007-10-19 9:45:45 来源:兴庆区教育局信息中心点击:86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内容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过滤是本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的第一课时内容。过滤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也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之一。本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科学的过滤方法及操作技能的一节课,它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通过过滤操作探究,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将课题3、4内容有机结合以课外探究与课内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等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探究《水的净化》课题的前两周将后续课题4《爱护水资源》内容的调查与研究和56页课后习题4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小组合作,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等。重点调查我区及银川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情况;银川市饮用水的来源及自来水的给水方式。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等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

离子检验与推断

44 离子检验与推断 考点二离子检验与推断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肯定性原则: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根据溶液的颜色、pH、酸碱性、水溶性和一些离子

反应表现出的特征推出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或一定不含有的离子)。 (2)互斥性原则:依据离子共存规律(或根据题目的隐含条件)推出一定不含的离子。如确定含有CO2-3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3)进出性原则:注意加入试剂对某些离子的干扰。如加入氯水、BaCl2溶液对原溶液中有无________造成干扰。 (4)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如当题目中各种阳离子一一被排除后,根据电中性原理,最后剩余的那种阳离子肯定有。 4.氧化还原型离子推断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强氧化性的粒子与强还原性的粒子不能大量共存。存在强氧化性的离子组“NO-3+H+”时,强还原性的________等一定没有,但弱还原性的Cl-可能存在;而酸性条件下存在氧化性更强的MnO-4时,Cl-不能大量存在,还原性强的Fe2+、S2-、HS-、I-、SO2-3、HSO-3等也不能大量共存;存在强氧化性的Fe3+时,强还原性的S2-、I-、SO2-3不能存在,但可能存在强还原性的Fe2+,因两者没有中间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对点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有SO2-4或Ag+() (2)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有Ag+() (3)将某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4)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存在SO2-4() (5)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将所得溶液加入饱和氯水中,溶液无血红色,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 (6)某溶液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不能确定是否有钾元素() (7)无色溶液加入CCl4无现象,滴加氯水后CCl4层呈紫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I-() (8)某溶液中滴加氨水,立即出现白色沉淀,后逐渐增多,最后部分溶解,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Ag+,可能有Al3+或Mg2+() 2.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的________。 A.Cl-B.NO-3C.CO2-3D.OH- 题组一离子的检验 1.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2016·四川卷]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 B.[2015·福建卷]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

高中化学 常见离子的检验

常见离子的检验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和硫酸钾等。现从某草木灰样品中提取钾盐,并检验其中的、和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滤③蒸发浓缩④冷却结晶⑤过滤。 (2)上述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将制得的少量晶体加水溶解后,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 ①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说明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离子。 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溶液中存在 。 ③向第三支试管中先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溶液, 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Cl?。其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答案】(1)加水搅拌(或溶解) (2)①②③⑤ (3)①产生大量气泡 ②足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白色沉淀 ③(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排除和的干扰 【解析】(1)草木灰中含有的离子化合物为固态,首先需要将草木灰溶于水,然后过滤才可以将可溶性的离子与难溶的其它杂质分离。 (2)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3)加入盐酸若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的检验需要用到可溶性Ba2+,

为了避免的干扰,所以应该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溶液中存在,Cl ? 检验时应用AgNO 3溶液,因原溶液中存在 及,所以先加 入足量的Ba(NO 3)2溶液,再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Cl ? 。 解题必备 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的检验 ? Cl 和. 1 (1) 的检验: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BaCl 2溶 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 (2)Cl ? 的检验: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 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待测液体中含有Cl ?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待测液中不含Cl ? 。 2.其他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操作、现象及结论 H + 向待测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显酸性,有H + OH ? 向待测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显碱性,有OH ? 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 生白色沉淀,证明有 (或 ) 取待测液与NaOH 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其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有 易混易错 1.在检验 时,为什么要加入稀盐酸? 能否加

分离混合物常用方法(一)过滤与蒸发

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分离混合物常用方法(一)过滤与蒸发 【自主学习】 一、过滤 1、适用范围:将 与 分开。 2、实验用品: 。 3、实验步骤:(1)制作过滤器 (2)装配装置 (3)过滤操作 (4)处理滤液及固体 4、注意事项:一贴: ; 二低: ; 三靠: 。 二、蒸发 1、适用范围:加热使液体挥发或减少溶剂从而获得 。 2、实验用品: 。其中铁架台和铁圈也可用 代替。 3、注意事项:①液体的量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②加热过程中,用 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③液体接近 时,停止加热。 【重点剖析】 一、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实例——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硫酸盐。 1、若只除去其中的泥沙,其实验步骤为: (1)溶解:称取4g 粗盐加到盛有12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 溶解为止。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若一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再过 滤一次。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溶液快 蒸干时,停止加热。 2、若除去上述所有杂质,需要用化学试剂除去CaCl 2、MgCl 2及硫酸盐(假设为Na 2SO 4), 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产生的难溶物,最后蒸发可得固体食盐。 (1)溶解:称取一定量粗盐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 不再溶解为止。

2224均可。 ① ② (4)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若一次过滤后,滤液还浑浊,再过 滤一次。 (5)向滤液中加入足量 。 (6)蒸发:将(5)所得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待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 二、常见离子的检验 1、Cl - :向待测液中加入 后,再加入 溶液,生成 色沉淀。 2、SO 42- :向待测液中加入 后,再加入 溶液,生成 色沉淀。 3、CO 32- :向待测液中加入 后,产生 ,通入 中产生 色沉淀。 4、Ca 2+:向待测液中加入 溶液后,生成 色沉淀。 5、Mg 2+:向待测液中加入 溶液后,生成 色沉淀。 【自我检测】 1.实验室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实验室只有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1)操作①可选择 或 仪器。 (2)操作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3)操作②后,如何判断 SO 4 2- 已除尽,方法是: 。 (4)操作④的目的是 。 2.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 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 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 42- 离子? 。如果有, 应该如何除去SO 42- 离子? 。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 2CO 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 ② BaCl 2 ③ Na 2CO 3 盐酸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过滤与蒸发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过滤与蒸 发教案

一、选择题 1.(2013·试题调研)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小苏打溶液 C.在加热的情况下,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3/4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 A 【点拨】B中应涂上硼酸溶液。C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其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 。D中硫酸溶液的配制不能在量筒 3 中进行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故正确答案为A。 2.(2013·经典习题选萃)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要印有警示性 标志。下列物质选用“”标志的是() A.汽油B.食盐 C.浓硫酸D.炸药 【答案】 C 【点拨】图中的标志是腐蚀性标志,在四个选项中浓硫酸具

有强腐蚀性。 3.(2013·试题调研)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 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答案】 C 【点拨】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一部分液体将沿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而达不到过滤的目的。 4.(2013·试题调研)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答案】 A 【点拨】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所以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

酸根离子的检验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 A.都含有氢原子 B.都含有酸根 C.都含有氢元素 D.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A.Na2SO3B.Ba(OH)2C.KMnO4D.KCl04 3.检验Cl-,Br-,I-离子的试剂是,实验现象是. 4.有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后有血红色物质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3+存在 B.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32-存在 C.用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为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可能有钾元素 D.分别含有Mg2+、Cu2+、Fe2+和Na+的四种盐溶液,只用NaOH溶液是不能一次鉴别开的 5.有M、N两种溶液,经测定这两种溶液中含有下列12种离子:Al3+、Cl-、Na+、K+、NO3-、OH-、Fe2+、SO32-、CO32-、NH4+、SO42-、H+. (1)完成下列表格中实验①的结论和实验②的实验内容以及现象:实验内容以及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N溶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N中不含______离子 ②______ 确定M溶液中含有Na+,不含K+ ③用pH试纸检测M溶液,pH试纸呈蓝色______ (2)根据①、②、③中的实验回答:NO3-存在于______溶液中,理由是______;Cl-存在于______溶液中,是根据______确定的. (3)根据(1)中的实验确定,M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 6.实验室现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试剂,都是初中科学实验室里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均为黑色固体粉末,丙、丁为无色的酸的稀溶液.为确定成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甲+丙或丁有气泡产生;固体溶解,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2)乙+丙或丁无气泡产生;固体溶解+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则甲是______(填化学式、名称均可,下同),乙是______.若要证明丙是稀硫

《化学实验安全 过滤和蒸发》知识总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知识点一:了解安全措施 1. 药品安全存放 (1)固体药品——广口瓶 液体药品——细口瓶 (2)酸性试剂选用玻璃塞或软木塞如:盐酸、硫酸。 碱性试剂选用橡胶塞或塑料塞如:氢氧化钠。 (3)具备特殊性质的试剂,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存方法。 ①易吸水(浓硫酸)、易潮解(固体NaOH)、易被氧化(亚硫酸钠)的物质应密封保存。 ②易燃的试剂应密封保存,并放置在冷暗、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例:白磷、酒精。 ③金属钾、钠易于O2、H2O反应,所以封存在煤油中。 ④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择棕色瓶存放在冷暗处。 ⑤氧化剂与还原剂不能放在一起。 ⑥剧毒药品要单独存放,并有严格的取用程序。 ⑦化学试剂要按性质、类别有规律地存放。 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要点提示】 化学品的标志与试剂的分类相联系理解记忆。 例: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C.汽油--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 答案:BC 3. 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浓酸:①如果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涂上3~5%的NaHCO3溶液。②撒到桌子上,先用Na2CO3溶液冲洗,再用水冲洗。 (2)浓碱:①溅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抹硼酸溶液。②撒到桌子上,先用稀酸冲洗,再用水冲洗。

(3)火灾:①如果在实验室里不小心弄倒了燃烧的酒精灯,千万不能用水灭火,应用沙子或大块的湿布覆盖火焰。②金属钠、钾起火,要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CO2灭火器及CCl4灭火器灭火。 (4)不慎将试剂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5)烫伤:先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6)苯酚的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冲洗。 (7)误服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要立即喝豆浆、牛奶或鸡蛋清解毒。 (8)温度计不慎将水银球碰破,为防止汞蒸气中毒,应用硫粉覆盖。 知识点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 药品的取用 2. 物质加热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2)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瓶、烧杯、锥形瓶。 3.气体收集 A B C A:排水法: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CH4 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CO2、HCl、Cl2 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 H2、NH3、CH4 知识点三: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1. 废液 废? 液处理方法注意事项 酸或碱中和法分别收集,混合无危险时将废酸、废碱混合 (1)固体 ①粉末或颗粒:用药匙取用 ②块状或片状:用镊子取用 (2)液体①少量:用胶头滴管取用 ②一般量:用量筒量取 ③较多量:直接倾倒

九年级化学 教案 过滤和结晶

九年级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 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 情感目标: 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 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 (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 (2)操作注意事项 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另加一课时) (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例:71℃时的溶解度是140g,9℃时是20g,将71℃时的饱和溶液200g降温至9℃时,问能析出多少g晶体?(100g) (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 例:将20℃时250g饱和溶液,加热至8℃时,需加入多少g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80℃时为21.4g) 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 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在学法上,从如何得到粗盐,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 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从温度变化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的不同,讲解应用这种方法的道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本节内容不但要以前面学习的溶液、溶解度及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等相应知识为基础,还与过

教科版《混合与分离》教案5

7.混合与分离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经历过滤与蒸发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分离食盐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实验过程中操作的严格性。【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学生能掌握分离食盐的基本操作。在混合与分离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教学准备】 水、筛子、烧杯、沙子、食盐、玻璃棒、滤纸(或滤布)、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提问学生: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比如,食盐洒落在沙土里了。怎样把它们分开呢? 2.学生根据经验相互交流,汇报结果。 3.教师提问:使用筛子能否将食盐与沙子分开呢? 4.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现实验操作结果。 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将食盐与沙子分开呢?(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过滤和蒸发实验操作的正确? 二是如何确保蒸发实验的安全?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并提问:过滤后的滤液有什么变化?滤纸会有什么变化?蒸发实验中蒸发皿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现象? (2)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

(3)教师根据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过滤后滤纸上残留有大量沙子,烧杯中几乎没有沙子了,用滤纸过滤之后,沙子与食盐溶解液被分离开。蒸发实验中蒸发皿中的水越来越少,白色颗粒越来越多。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蒸发实验的原理。 (1)教师提出问题:蒸发实验中,蒸发皿中最后会剩下什么?蒸发皿中的水到哪里去了? (2)学生继续观看教学课件,回顾课上所学实验的过程。 (3)学生汇报:在蒸发结束时蒸发皿中只剩下白色粉末,蒸发皿中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白色颗粒就是食盐。 (4)总结:教师总结分离食盐与沙子的实验过程。 2.认识实验中涉及的仪器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教师提出问题:在分离食盐与沙子的实验中,我们用到了哪些实验仪器,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呢? (2)学生相互交流并汇报。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海水晒盐的工艺。 【板书设计】 混合与分离 【教学反思】 科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科学必须先了解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创设混合食盐与沙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分离食盐与沙的方法,再让学生阅读了解课本中的分离方法,最后以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过程。但考虑到教学时间与教学安全,我并没有让学生自己亲手完成全部的实验操作,是本节课教学的不足。在今后教学中我将逐步让学生掌握此类实验的完整实验过程,真正将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 《分离食盐与水》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