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控制图和过程能力_secret

(1-7)控制图和过程能力_secret
(1-7)控制图和过程能力_secret

控制图和过程能力目录

一、控制图-----------------------------------------------------------------------------1

1.控制图的用途---------------------------------------------------------------------1

2.控制图的种类、计算公式及适用场合----------------------------------------1

3.控制图的原理---------------------------------------------------------------------1

4.控制图的应用步骤---------------------------------------------------------------1 1)X-R图--------------------------------------------------------------------------1 2)P控制图----------------------------------------------------------------------------4 3)计量值控制图与计数值控制图的比较--------------------------------------6 4)通用控制图-----------------------------------------------------------------------7

5.控制图的判断准则---------------------------------------------------------------9

6.波动图、控制图在工序控制中的应用程序---------------------------------10

7.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10

二、过程能力-------------------------------------------------------------------------11

1.概念-------------------------------------------------------------------------------11

2.过程能力指数的用途----------------------------------------------------------12

3.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12

4.过程能力指数的评定----------------------------------------------------------13

5.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及相对偏移系数K估计过程的不合格品率--13

6.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13

7.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13

第七节 控制图和过程能力

一、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来区分过程波动是由其异常原因引起的,还是由固有的随机原因引起的一种工具。

1.控制图的用途

⑴过程诊断。诊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⑵过程控制。确定何时需要对过程加以调整,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⑶过程改进。确认过程是否得到或需要改进。 2.

控制图的种类、计算公式及适用场合

控制图适用于质量特性值是计量值或计数值且具有较强的重复性的过程。控制图的种类很多,其种类、特点及适用场合见表1.7-1。

各种控制图的计算公式中的系数见表1.7-2。 3.控制图的原理

控制图应用了“小概率事件”(α=0.0027)原理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控制图的控制界线确定,应用了“3σ”原理以判断过程是否有异常。

4.控制图的应用步骤 1)X -R 图

A A 2 A 3 2.121. 1.880 2.659 1.732 1.023 1.954

[例1.7-1] 某自动化机床加工C 6140机床主轴,技术要求为Φ50±0.1㎜。欲用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及今后如何用控制图进行控制。

⑴确定所控制的质量(特性)指标。本例将加工机床主轴φ50㎜ 的尺寸选为研究控制的质量指标。选择控制对象时应注意:

①技术上应是最重要的;

②若指标间有因果关系,则应选取作为“因”的指标为对象; ③若控制的质量指标是多个,需应用多个控制图;

图1.7-1 控制图的选用程序图

④控制对象要明确具体且能用数字表示;

⑤控制对象要选择容易测量并对过程容易采取措施者。

⑵选择控制图的种类及选择。控制图的种类及适用场合见表1.7-1。

由于本例控制对象是主轴的外圆尺寸且批量大,因此选用X —R 控制图。

⑶抽取样本。抽取样本时至少取25组(K≧25),每组样本容量n=2~10个为宜,常取3~5个。抽取样本是要注意“合理子组原则”,即组内样品的差异只有偶因造成,组间差异只有异因造成。本例样本的测量结果减去50后的数据见表1.7-3。

50.04 50.04 250.130

选择适用控制图的步骤见图1.7-1。

⑷计算各组的X i

R i及x、R。

控制图系数可由表1.7-2查得,计算结果见表1.7-3。

⑸计算两图的中心线、上下控制线;先做R图,判稳后再做X图。

计算公式及有关系数见表1.7-1及表1.7-2。本例控制线计算如下:

CL x =50.002,UCL x =x +A 2R =50.002+0.577×0.0636=50.0387,LCL x

=49.9653

。CL =0.0636,UCL =D R =2.115×0.064=0.135,因n=5,故无下控制线LCL 。

⑹将出界点的第11组数据去掉再作图并进行判断两图无异常(见图1.7-3)。 图1.7-3 X — R 分析用控制图转换为管理用控制图

⑺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检查是否满足技术要求,若满足进行下一步,若不满足,需调整过程能力指数,直至过程达到要求为止。

⑻延长X -R 控制图控制线,作为用管理控制图,进行日常管理。

上述步骤⑴至⑺为分析用控制图的程序,全步骤为管理用控制图的程序。 2)P 控制图

建立P 图的步骤于R X 图基本类似,单有几点需说明。

若P 很小则需选择样本量n 充分大,以使nP ≥1,通常取

p 1<n <p 5或p 1<n <p

5 P 图的LCL P 有时为负,若要其非负,则n >9/p >5/p ,即多投入样本量。

[例1.7-2]某半导体厂2月份某种产品的数据如表1.7-4的第(2)(3)栏所示。根据以往记录已知,稳定状态下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p =0.0389,试做控制图并对其进行控制。

63 60 90 80 1 3 0.069 0.093

做图步骤如下:

(1)收集该产品的数据,并填入表1.7-4栏(1)、(2)、(3)内。 (2)计算不合格品率,并填入表1.7-4栏(4)内。 第一个样本的不合格率为:P 1=2/85=0.024 其余类推,见表1.7-4。

(3)计算P 图的控制界限。将p =0.0389代入P 图的控制线的公式: UCL =0.0389+311/58.00389.0/)0389.01(0389.0n n +=- CL =0.0389

LCL =0.0389-311/58.00389.0/)0389.01(0389.0n n +=-

由于本例各个样本的大小不等,所以必须对各个样本分别计算控制界限,第一个样本的控制线为:

UCL =0.0389+0.58/85=0.102 CL =0.0389

LCL =0.0389-0.5858.0=-0.024

此时LCL 为负值,由于P 图的控制线不可能为负,故取0作为P 1的自然下界,并记以LCL =-。

其余各个样本类推,见表1.7-4栏(5)及图1.7-4。注意,图中的X

轴就是取0的自然下界。下控制线与自然下界的含义是不同的。

(4)为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将各个样本不合格品率点绘在图1.7-4中。

(5)判稳。由于第27个点子出界,所以过程失控,需要找出异常原因并采取措施保证它不再出现。由于图1.7-4中,UCL 呈凹凸状,故对界点内不能判断是否随机排列,也就不能判异、判稳,只有采用通用不合格品数控制图方能进行判异、判稳。

3)计量值控制图与计数值控制图的比较

从P 控制图与R X -图可以看出,

计量值控制图的最大的优点是灵敏度高,

往往在真正产生不合格品之前就已经及时发现异常报警了,可尽早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计量值控制图需要的样本量要比计数值控制图小得多,这点对于破坏性检验场合尤其重要。但在有些场合,例如毛皮的手感,现在还无法定量,此时只能应用计数值控制图。

4)通用控制图

当样本大小n 变化时,计数控制图的控制线呈凹凸状,不但作图困难,更无法判异、判稳。于是我国的张公绪、严育苏提出了通用控制图。

通用控制图的控制线经过3σ标准变换后,计数控制图(p 图、u 图)的控制线由凹凸状变成了直线,将计数控制图的UCL 、CL 、LCL 三条线,变换成7条线。

(1) 统计量变换公式:X T =σ

μ

-X

(2) 通用控制图的控制线

UCL T =33=+=

σ

μσ

μ

UCL CL T =

0=-σ

μ

CL

LCL T =

33-=-=

σ

μσ

μ

LCL (3) 打点公式

由于判异的准则是点出界和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因此需将界内分成6个区,

为了在通用控制图上能迅速地找到电子的位置,需要在现场数据中找出与

通用控制图的7条线的对应的数据,称之为“现场标杆数据”。当得到现场数据后,将它与“现场标杆数据”比较,就可知该数据在通用控制图上的打点位置。现场标杆数据可从下式的标准变化直接导出:

① 通用的现场标杆数据公式:

现场标杆数据d k ,n =μ+K σ K =0、±1、±2、±3

②np T图的现场标杆数据公式:

现场标杆数据d k

,n =n P+K)

1(p

p n-,K=0、±1、±2、±3

③C T图的现场标杆数据公式:

现场标杆数据d k

,n =C

K

C+K=0、±1、±2、±3

[例1.7-3]根据[例1.7-2]的数据,重作P图。(1)建立现场标杆数据公式。

现场标杆数据d k

,n =0.0389 n+ K)

0389

.0

1(

0389

.0-

n

=0.0389 n+ K n

037387

.0。

(2)制作np T图的直接打点表。

在。n的最大值是99,最小值是小55,为了使打点表以后能用的时间更长一些,我们将n的变化范围扩大一点,取n50,55,60,…,95,100,105。根据现场标杆数据公式计算np T图的直接打点表(见表1.7-5)。表中的第一个数值6.0是如下计算的:

d3,50=0.0389×50+350

7387

.0?=6.04≈6.0

依次类推,可得到表1.7-5中的其他数据。根据现场经验,表中小数点后一位的精度就足够了。

-0.4 -0.3 0.3 -0.2 -0.1 0.0 (3)图中直接打点。

应用打点表在通用控制图上直接描点。例如表1.7-5中第一组样本n=85,d=2,查表1.7-5中d=2在d k,n=3.3和d k,n=1.5之间,故通用控制图上第一组样本的点子应描在K=0与K=-1这两根标杆线之间。

再如,对于表1.7-4中第27组样本n=99,d=10,查表1.7-5中n=99最接

近n=100这一列,查得d=10>d3

,100

=9.7,该样本的点子描在K=3以外。

其余类推,如图1.7-6所示。

(4)判断。

由于第27点超过了上控制线,于是即可判断过程失控。

(b) np T图

图1.7-6 P图和对应的np T图

由图1.7-6可见,np T图与P图的形状一致,但np T图的控制界线为直线,而且所得到的结果是精确的,而且要方便得多。此外,无论样本大小n是否为常数,np T图均可用。所以通用控制图将计数值控制图的4种减为2种。

5.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根据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控制图的判断准则有以下规定:

⑴判稳准则

①连续25点,界外点d=0;

②连续35点界外点d≦1;

③连续100点界外点d≦2;

⑵判异准则:点出界就判异及界内点排列是否不随机。

在控制图上界内点排列不随机的情况见图1.7-7。

⑥连续5点中有4 B

C 图1.7-7 判断准则示意图

6. 波动图、控制图在工序控制中的应用程序

工序控制中根据工序的不同情况可用波动图、控制图进行控制。见图1.7-8。 7.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

⑴控制图的选用不当。如影响工序的条件是否已标准化并处于稳定状态、用控制图的目的是分析还是管理工序、控制的特性是计量值还是计数值未明确就用。

⑵抽取的样本组数小于25组,影响判断分析的结果。

⑶绘制计量值控制图时未先做R 、S 、R S 图,判稳后再做X 、X ~

、X 图。

⑷未区别分析用控制图和管理用控制图的区别,把未剔除异常点的数据计算的控制线作为管理用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⑸混淆了规格界限与控制界限的区别,把压缩1/3公差后的界限代替控制 界限,当C P (C PK )值大于1或小于1时极易对工序质量控制状态做出误判。

⑹点子排列出现异常不判断、不分析、不处置,忽视了控制图管理工序的作用。 ⑺在初次使用分析用控制图时,剔除的异常点达5以上,不能反映工序的实际状况。

稳定状

图1.7-8 波动图、控制图在工序控制中的应用程序

⑻在使用管理用控制图时不及时调整控制界限:

①5MIE因素已发生变化;

②质量水平已明显提高;

③未弄清控制上异常点的原因并确定能否采取措施消除,就剔除异常点的数据计算工序能力指数;

⑼把波动图(折线图)误当成控制图。

⑽画法不规范,如只画控制线不画中心线、标注不全等。

二、过程能力

1.概念

⑴过程能力。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统计状态下生产的产品质量特性的经济波动幅度。过程能力用B表示,一般B=6σ。

当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时点子基本在μ±3σ范围内,则合格产品占整个生产产品的99.73%;若点子基本在μ±4σ、μ±5σ、μ±6σ范围内,则合格产品分别占99.994%、99.934%、99.968%(≌2ppm );但提高1-2σ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而合格产品增加的却不多。

⑵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是反映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时其能力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规范、公差等)的程度。

σ

6T

B T Cp ===

过程能力技术要求

由于σ不能得到,常用σ

?代替σ。σ?来源于以下三种情况: ①样本的标准差,s =σ

?;②X -R 图,σ?=R /d 2;③X -S 图,σ?=S /c 4。 2.过程能力指数的用途

⑴评价过程能力以便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⑵为销售人员签定合同调整价格提供依据; ⑶预计产品的合格率;

⑷评价内部及供方的质量控制水平。 3.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⑴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的情况

X =M 时: σ

σσ?T T T T T C L

u L u P -≈-==66。

[例1.7.2] 某产品技术要求为φ50±0.10㎜,抽查100件测得X =50.00㎜,S =0.033㎜。求其过程能力指数。

解:由于X =M =50.00㎜,则其

。0.1033

.0690.4910.506?666≈?-=-=-=-==s T Tu T Tu T Tu T

Cp L L L σσσ

⑵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偏离的情况:

①只有单侧公差的情况

A.对某些特性值如垂直度、不圆度等,要求不超过某一数值但不规定下限:

。σ

σμ?33x T T C PU -=-=

B.对于某些特性值只规定下限值,则其C PL =。σ

?3T

X - ②给出双向公差的情况

C PK =(1-K )C P =

,σ

ε

62-T ε=|x -M |,K =ε/T/2, 当K ≧1时,认为C PK =0。

在直方图[例1.6-1]中,ε=|x -M |=|1026.65-1025.0|=1.65,σ≈σ

?=S =9.00;

C PK =

。883.000

.9665

.1250?62≈??--σεT

在X -R 图[例1.7-1]中,

σ

?=R /d 2=0.0638/2.326=0.0274,ε=|x -M |=|50.0004-50.00=0.0004, C PK =(T -2ε)/6σ=(0.2-2×0.0004)/6×0.0274≈1.21。 4.过程能力指数的评定

过程能力指数的评定准则及根据评定结果应采取的措施见表1.7-6。 5.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 及相对偏移系数K 估计过程的不合格品率

对过程的不合格品率可用表1.7-7查取过程的不合格品率,也可将x 代入

公式P = P U + P L =)()](

1[S

x

T S x T L U -Φ+-Φ-计算不合格品率。 查附表“标准正态分布表”求得有关数据。

能力

不充分

分析分散程度大的原因,制订措施加以改进,

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放宽公差范围,

加强质量检验,全数检验或增加检验频次。6.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

由C PK =(1-K )C P =σ

ε

62-T 可知,

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有: ⑴放宽公差范围T ; ⑵减小偏移量ε; ⑶减小波动幅度σ。 7.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

⑴计算工序能力指数时,数据分布不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或样本容量小,则计算出的C P (C PK )值没有代表性(一般n ≥100个,至少n ≥50);

⑵C P(C PK)的应用适合于大批量、连续化生产,工序未处于稳定状态时计算出的数据没有意义;

⑶在工序处于不稳定状态下计算C P(C PK),并以此来估计废品率;

⑷依C P(C PK)值的大小判断工序能力是否充分,要从实际出发。

表1.7-5 过程能力指数C P及相对偏移系数与总体的不合格品率p的数值表0.50 13.36 13.43 13.64 13.99

0.00 0.01 0.01 0.03

0.00 0.01 0.02

附表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 Ф(x )

e

x x x

2

221

)(-

-

?=Φπ

0.6217 0.6255 0.6591 0.6628 0.6950 0.6985 0.7291 0.7324 0.9726 0.9732 0.9738 0.9744 0.9783 0.9788 0.9793 0.9798 0.9962 0.9963 0.9964 0.9972 0.9973 0.9974

质量控制流程图

3.1.1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施工准备 项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 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频率及方法 材料、机械、劳动力、现 场管理人员准备 分项开工报告 批准 分项开工批复单 每道工序施工 施工测量放线 报告 检验试验报告设计施工复核 不批准 分析原因,及时修复改正或返工 材料检查工艺流程检查测量检测试验检测质检工程师检查 自检结果 工序交接报告 不合格 抽样检查资料检查试验抽测测量检测工序检验记录检查 交工报告 不合格 合格 交工证书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3.1.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指挥长 生产副指挥长 质量安全 总工程师 材 料 厂 科 程 工 安全质量 试 验 室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质量安全 委员会办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工 程 队 队 程 工 程 队 工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3.1.3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原材料取样 不 合 标准试验格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试验报告 实施控制检验 成品抽样检验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合格不合格 作业结论分析原因 结束提出处理意见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3.1.4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承包单位填写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方法: 承包单位另选不合格 监理工程师审核 合 格 1.审核证明资料 2.到厂家考察 3.进场材料检验 4.进行验证复试承包单位使用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3.1.5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图纸会审 参加设计交底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师审批 工程物料确认 进场验收 技术复核 分部工程验收 技术交底工程定位交接 甲方、监理确认工程师确认 隐蔽验收质量验收 资料审核 甲方、乙方、设计联合验收 交付使用送交资料和竣工图 回访维修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规范实验室管理,确保在组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中所进行的检验、测量、试验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准确的完成各项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2.0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用于检测、测量和试验活动所涉及到的实验室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3.0术语及定义 3.1实验室 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在内的检验、测量、试验和校准的机构,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 4.0职责 4.1过程质量管理部 4.1.1负责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检定/测量归口管理,对外部实验室能力及进货检验的性能试验进行监控; 4.1.2负责整车检测线委外检测、整车路试、三坐标测试及日常管理。 4.2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认。 4.3试制试验部 4.3.1负责编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4.3.2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4.3.3负责对生产制造过程和新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的零部件、发动机、白车身和整车等依据技术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5.0工作程序 5.1工作流程:见附件。 5.2试验范围

5.2.1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本公司实验室试验项目:检测线整车检测试验、整车性能与排放性能试验、整车安全性能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传动系统性能试验、电驱系统性能试验、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试验、电池性能试验、环境与材料性能试验。 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应建立相应的方法并经试验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在试验记录中说明。 5.2.3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方法和标准的清单详见《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5.3实验室人员资格确认 5.3.1实验室应由技术、测量、试验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对技术负全面责任,测量、试验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完成测量/试验任务,确保测量、试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5.3.2监控与测量装置的有关人员(包括计量检测、计量管理以及其使用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3.3实验室试验人员的资格参见实验室组织架构及人员资质,试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有检测/试验资格证书。 5.4实验室环境控制 5.4.1测试的环境条件应按照国家校准规范或校准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控制,以消除或减少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4.2对检测/试验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应予以监测、控制和记录填写《实验室环境监控记录》,并对检测/试验结果做相应校正。

质量检验流程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图 1.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阶业务风险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各生产单位段如果没有规范的产品开始 质量检验标准和操作 审批规范,企业生产的产 品质量就得不到有效 保障 如果对产品质量检验 的每个环节把关不 严,产品质量就会受 到影响,企业形象和 消费者利益也会受到 损害 如果不对产品存在的 审批质量缺陷和问题进行 反思总结,产品的质量 就得不到有效改善, 最终将不利于企业的 长远发展 1 审核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2 制定《质量检验 操作规范》 执行质量检验标准 3 原材料检验 4 在制品检验 5 产成品检验 6 编写《年度质检 审核 总结报告》 修订质量检验标准 及操作规范 结束 D1 进行生产 配合工作 D2

D3 2.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表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详细描述及说明

1. 质量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客户需求 及本身制造能力等,严格制定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并报技术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D1 2. 质量管理部应制定《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检查项目、质 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进行详细说明 3. 原材料购入时,仓库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办理收料,并通知质量管理部人员进行 阶 检验,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对不段 符合质检要求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退换货处理 控 D2 4.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对制造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照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制 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5.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 题并迅速处理,以确保产成品质量 6.质量管理部应每年提交《年度质检总结报告》,对本年度产品质量检验的标准、规范及D3 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意见相应建《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关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范》 规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产品质量操作规范》 文件资料 《年度质检总结报告》 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相关部门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经理

质量控制程序

克旗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监测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 2适用范围 对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编制报告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审批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评审质量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3.2质量管理员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内、外部质量控制的实施。 3.3现场采样人员负责现场采样质量的实施。 3.4样品管理员负责室内密码,平行样编号。 3.5分析人员负责监测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实施。 3.6质量监督员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初审。 3.7综技室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审核。 3.8质量负责人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签发。 4工作程序 4.1质控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4.1.1质量管理员年初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编写年度质量分析报告,作为管评输入。 4.1.2质量监督员监督监测人员实施质量控制,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对原始记录,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对分析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按季度报综技室。 4.2内部质量控制 4.2.1现场采样 a)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布点,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b) 采样人员负责采样前的准备,包括采样器具的清洗,保证容器清洁,防止器皿玷污; c)对采样设备进行校准; d)对每批样品总数加采10%样品的平行样作为质控样,每个项目应加一个全程序空白样; e)保证样品运输安全(防晒、防污染),及时地在有效保存期内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

分析,严格执行样品的交接手续。 4.2.2样品管理:样品管理人员对地表水按每批样品数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样品作为密码平行样(按样品编号要求,标识编号)。 4.2.3实验室分析 4.2.3.1自控 a)分析人员严格按分析方法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根据监测项目配制溶液,必要时进行标准溶液的比对实验,调试仪器至最佳状态; b)样品精密度控制:每批样品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实验室平行样; c)样品分析的准确度控制:分析每批样品时,带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d)校准曲线的检验:对斜率较为稳定的校准曲线,可使用原校准曲线,但需测两个标准点(测定上限浓度的0.3倍和0.8倍各1个),当两个点与原曲不稳定的校准曲线,采用单点校正,每10个样做一次中间浓度标准点的测试,所得峰面积(峰高)与初始校正点的相对偏差须小于50%,与上次线相应点的相对偏差小于5%时,圆曲线可以使用,否则,重新绘制;对斜率校正点的相对偏差须小于30%。 4.2.3.2他控 a)质量监督员按质控计划对分析人员进行考核; b)质量监督员不定期的质控活动,可采用有证标准物质,留样测定,人员比对等各种手段。 4.2.4数据结果的控制 a)原始记录、监测结果由质量监督员复核,科室负责人审核; b)报告审核,见《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4.3外部质量控制:参加试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上级考核。 4.3.1计划:质量管理员制定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计划,质量负责人审批; 4.3.2组织:质量管理员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根据活动具体要求,制定实施计划。 4.3.3实施:监测人员根据能力验证实施计划要求,准备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按要求进行验证活动,并编制验证报告,质量监督员对能力验证活动实施进行监督,对验证报告进行初审,综技室进行审核。 4.4质控有效性的控制 4.4.1无论内控、外控出现质量问题,质量监督员及时通知监测人员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纠

过程质量控制(定稿)

Q C 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 受控标识: 编制:李刚审核:批准:日期: 郑州知信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第一节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概述 “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应包含品种)的首要过程,该过程质量控制的好坏,深刻影响到:产品在“制造过程”是否“好做”,在“使用过程”是否“好用”,这两者应统一表现在市场上是否“好卖”。因此,“设计过程”应始于“市场调研”。 计划经济模式长期把设计过程禁锢于“制图室”和“画板上”,闭门造车,与市场无缘。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选准“适销对路的产品”,所谓“适销对路”应包含“质量”和“品种”两个方面满足市场需求。 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之后,企业应以选准的产品为中心,进行以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为内容的科研工作。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有较高科技价值的“技术开发”;第二步是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产品研制和推广”(包括新工艺的研究与采用)。 “技术开发”是指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而不是直接研究某种具体的产品。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可用于本专业内产品的多个品种、型号,甚至还可跨越专业运用到其他专业的产品中去。比如,“激光技术”的研究开发,可用于机械工业(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以及激光打孔等激光工艺设备),也可用于电子工业的工艺设备、电子产品(如激光检测、激光显微加工、激光音像产品)。所以,“技术开发”是产品设计、工艺规范的技术基础,有多高水平的技术开发,才可能有多高水平的产品问世。比如同是汽车,日本汽车之所以在世界市场上占优势,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技术开发”水平高。以五十铃轻型客货两用汽车为例,其柴油发动机机体的薄壁铸造技术,是该机种60余项关键技术之一。我国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发这项技术。这对我国各型柴油机的机体铸造工艺技术改造,将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甚至可以推广应用于大多数铸铁机械产品上去。 总之,“技术开发”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进程,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产品的研制和推广是将“技术开发”的成果,物化为具体的产品,并不断使之品种系列化。比如,将“燃烧新技术”运用到某型内燃机上去(可使油耗降低、减少污染和噪音)就是一种新型内燃机的诞生。显然,前者属技术开发,其成果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而后者当然就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新产品了,属产品的研制成果;前者是一门新技术,而后者却是一种新产品。仅一种新产品,对市场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其发展为“多品种、多型号”,这就是产品系列化“推广发展”的任务,其本质还是“研制”性质的工作。 只有在上述“研制”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式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规范的制订工作。接着,进行“试制”即“试生产”。成功后,进行“鉴定、定型”(包括“设计定型”和“工艺定型”),完成后,才允许进入“制造过程”或称“批生产”。 综上所述,“设计过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概括为:“调研———科研———设计———

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KLY/ZL-2007-009 1 目的 对生产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桶装饮用水。 3 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生产技术科 负责组织工厂实施生产过程控制。 4.2检验员 负责对工序半成品和生产成品的检验和控制。 4.3各工序操作人员 根据工艺管理及质量管理文件等进行过程操作。 5工作流程 5.1生产计划 成品库房保管员每天下班前根据以下相关资料:库存数量、近一周的出库统计、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等情况,确定第二天的生产任务,并保持记录。 5.2领料 仓库保管员根据班长报生产用料需求,填写《出库单》,经双

方签字核实后,予以出库。 5.3工序过程控制 生产工艺流程: 参见《工艺流程图》 a、生产、质量检验所需的工艺管理及质量管理文件等由生产技术 科和质量管理部负责制订并下发车间。 b、各类产品的全部加工过程,操作者都应严格按照技术文件进行 操作,并填写相关的工序操作记录,内容包括:自检结果、互检结果、工作量、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以及设备运行维护情况等。 c、生产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应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四改善活动, 发现工序或对产品质量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填写《合理化建议意见表》,班长及时将意见反馈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如果意见合理,及时更改,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车间执行。 d、各生产工序应加强产品质量的自检,工序间互检,发现不合格 品时,应及时标识、隔离,并记入《工序操作记录》,同时通知检验员,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e、对于关键工序产品,专职检验员应依据《检验规范》和工艺文 件等技术文件进行抽检,填写《工序检验记录》,发现不合格品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教材教程:控制图和过程能力(16页)

控制图和过程能力 目录 一、控制图-----------------------------------------------------------------------------1 1.控制图的用途---------------------------------------------------------------------1 2.控制图的种类、计算公式及适用场合----------------------------------------1 3.控制图的原理---------------------------------------------------------------------1 4.控制图的应用步骤---------------------------------------------------------------1 1)X-R图--------------------------------------------------------------------------1 2)P控制图----------------------------------------------------------------------------4 3)计量值控制图与计数值控制图的比较--------------------------------------6 4)通用控制图-----------------------------------------------------------------------7 5.控制图的判断准则---------------------------------------------------------------9 6.波动图、控制图在工序控制中的应用程序---------------------------------10 7.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10 二、过程能力-------------------------------------------------------------------------11 1.概念-------------------------------------------------------------------------------11 2.过程能力指数的用途----------------------------------------------------------12 3.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12 4.过程能力指数的评定----------------------------------------------------------13 5.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及相对偏移系数K估计过程的不合格品率--13 6.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13 7.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13

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发行版本:A 修改码:0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文件编码:XX/Q8202 页码:1/6 ————————————————————————————— XX 股份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1、 目的 通过定期进行的内部质量审核,以验证公司质量体系涉及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进行,并为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3、 术语 内部质量审核:为确定质量活动及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贯彻并适合于达到目的的、系统的、独立的审查。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质量审核的策划,向总经理报告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负责有关质量体系事宜的对外联络工作。 4.2 质管部负责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纠正措施跟踪、审核资料管理。 4.3 各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内审工作,并以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5、 程序内容 5.1 内审员资格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执行,内审员需独立于被审项目或部门。 5.2 管理者代表对审核进行策划,规定审核目的、范围、频次及确定审核组成员名单,书面通知质管部,作为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的依据。

5.3质管部应在每年二月份之前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内部质量审核每年至少二次,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后,由质管部组织实施;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因客户要求、体系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安排临时内审。 5.3.1内部质量审核计划的制定和内容 审核组长根据年度内审计划制定具体的内审计划,内审计划应全面涵盖所有的要素、部门和班次,其内容为: a)审核目的和范围 b)审核依据的标准和文件 c)被审核部门及详细的时间安排。 d)审核组成员名单及分组情况 5.4内部质量审核的实施 5.4.1审核前的准备工作 5.4.1.1审核组长的准备工作 a)根据审核计划向审核员明确审核目的、范围及所依据的标准和文件;b)将要审核的要素或部门分配到审核员,保证审核员与被审区域或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c)下达《内部质量审核通知单》,明确具体检查日期、时间、地点,分发给受审部门。 d)准备审核用表格,包括《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内审不合格报告》。 5.4.1.2审核员的准备工作 a)收集并熟悉要审核的质量活动所依据的标准和文件; b)查阅前次审核的审核报告和相关材料; c)熟悉掌握《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中的检查要点。 5.4.1.3受审核部门的准备工作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文件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版房负责拼版。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 性负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 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 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 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 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 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 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试生产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

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图

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 为了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质量,冀州市****玻璃钢防爆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经过实践摸索,创造了一整套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形成一个质量控制体系。为了让大家对我公司质量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我把这套体系介绍大家。 一、质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我们采取两种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一是通过实时质量检测控制产品质量,二是通过质量报表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管理监督。 我公司制订了完善、详尽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度中对相关质量检测要素进行了规定,简介如下: 1、对原材料的检测。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原材料,难以生产 质量过硬的产品。我公司为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对所进原材料严格把 关,由技检部质检员、生产部质检员、采购员、库管员组成验收小组,对所 进材料进行联合检测,确保材料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2、对生产工序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测。生产过程是一个前后连接的过程,整个 过程中的任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为此,我们公司对每一个生产工序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把关。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我们采取四级质量检验制度,一级检验是由本工序工作人员对本工序产品进行产品检验,我们称为自检。自检不通过的产品不能流入下道工序。自检合格的半成品,进入下道工序前由下道工序进行二级检验,再次把住质量关,我们称为互检。互检制度即可以避免自检过程中出现的自觉不自觉的自私行为,又可以增加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中,生产部设有专门的序检员,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质量跟踪检测,保证整个生产全局的质量稳定,这是第三级检验。第四级检验是在产品入库前由技检部质检员对产

质量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按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要求。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对产品过程中的生产提供的控制。 2 职责 2.1 生产部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归口管理,负责对过程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生产过程的产品防护的控制,负责对设施(包括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负责生产过程的贮存管理,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2.3 技术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和试验以及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负责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2.4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上岗人员的管理。 3 工作程序 3.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3.1.1 公司根据产品的类型及生产提供过程的特点,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以确保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受控条件应包括: a) 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文件等,应是现行有效版本,并应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 b)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应编制作业指导书指导生产; c) 生产提供过程使用的设备(包括测量设备)应符合有

关文件的要求,并处于受控状态;d)生产提供过程配备的相关人员应经过岗位必备知识和技能; e) 按生产和服务提供策划的安排对产品的放行、交付、交付后的活动实施控制;f) 生产提供过程中使用的采购产品应具有合格证明文件,不合格的采购产品不能投入生产; g) 生产过程采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并确保其处于受控状态; h) 影响产品达到符合性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照明、清洁度、多余物和防静电等,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标准的规定。 3.1.2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文件不得随意涂改,各类文件的更改必须按相关规定办理,如设备、采购产品、工艺等更改时,需经授权人审批。 3.2生产过程的确认 3.2.1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应保持唯一性标识并对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控制,做好标识和记录,以备追溯。 3.2.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具体按照有关的规定执行。 3.4 产品防护 3.4.1 产品从接收、内部加工放行和交付到客户的全过程,都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质量,产品范围包括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及其组成部分。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程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目的 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使之协调有效进行,以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 职责 厂部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 车间负责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1)确保产品质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节约材料和能源消耗; (4)改善劳动条件和文明生产。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1)强化质量意识; (2)质检部、厂部和生产车间应有机配合,确保生产现场物流和信息流的顺利畅通,实现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对原料、各工序环节、成品检验、贮存运输实行全方位监控。原料、成品检验必须有原始记录,关键工序要有记录。 厂部按工艺要求提供合格生产设备、测量设备和良好生产工作环境,按工艺文件均衡安排生产。 采购部采购人员按工艺要求提供各种合格材料。 生产过程的质量关键控制点是: 一一作为原料的天然泉水的检验必须符合投入生产要求;

一一空桶、瓶盖清洗消毒符合要求; 一一多级过滤必须满足工艺要求; 一一反渗透和对水的处理必须满足工艺要求; 一一臭氧灭菌必须满足工艺要求; 一一成品检验必须满足灌装工艺的要求。 质检部做好计量仪器的周期检定与配置 质检部、厂部和生产车间密切配合,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实行让步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为废品,不得出厂。 办公室按生产需要配齐生产人员,做好专业培训和纪律教育。 生产车间正确实施工艺文件,搞好文明生产和现场定置管理;生产工人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做好工艺操作记录。 厂部进行现场工艺纪律检查。 质量记录 采购验收记录; 臭氧浓度监测记录; 空桶(盖)清洗消毒检查记录。

质量过程控制流程

工程质量管理 1.设计图纸质量保证: 1)施工图出图前,由设计部组织,工程监理部参加,对施工图纸进 行详细的审查,重点检查其与设计指导书、设计任务书的符合性,施工做法的合理性,市场销售要求的落实,对图纸上出现的问题,形成审查文件,转设计院修改后重新出图。 2)开工前,由工程部组织,总承包商、设计院、监理公司参加,进 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3)对设计图纸中容易忽略、容易出现错误以及成本影响重大的部分 进行专项审查。 4)根据公司要求,工程监理部、设计部可要求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施 工图进行审核。 2.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 总承包商在开工前,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合同规定的质量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含项目质量计划,并上报工程监理部和监理公司。工程监理部协助监理公司审查其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重点工程部位施工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将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总承包商进行修改。 3.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1)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对项目质量、 进度、造价、安全进行控制,不定期检查施工过程中人、材、机状况,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日常检查;

2)监理单位组织每周监理例会,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制定纠正 措施与预防措施; 3)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分析,形成《月度质量报告》。 4.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及有关材料证明、 试验报告、复试报告等,通知工程监理部、监理单位进行验收; 2)工程监理部、监理工程师收到报验申请后首先对质量证明资料进 行审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现场检查(检测或核查),施工单位的专职质检员及相关施工人员应随同一起到现场; 3)经现场检查,如符合质量要求,监理工程师在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上签字确认,准予施工单位隐蔽、覆盖,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如经现场检查发现不合格,监理工程师指令施工单位整改,整改 后自检合格再报工程监理部、监理工程师复查; 5)重点部位或重点项目工程监理部会同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 单位共同检查签认; 5.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1)对于工程中甲供材料,甲指材料,施工前,工程监理部与物质采 购部必须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其规格、型号、施工工艺、节点处理、成品保护方式,并由物质采购部进行封样。 2)不论是甲供材料设备、还是承包商供应的材料设备,进场时,都 由总包按照国家规范、合同要求和样板进行检验,影响结构和使用功能的,还要按照要求进行鉴证取样试验。

8-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平原机器厂企业标准 Q/3D 129D-2008 代替Q/3D 129C-2005 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2008-05-31发布 2008-05-31实施 平原机器厂发布

审批单

修订记录

前言 本标准是依据GJB 467-83《工序质量控制要求》、GJB 909-90《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和GJB 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以Q/3D129C-2002《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为基础版本进行修订编制。 本标准与Q/3D 129C-2005的主要区别是: a)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说明了关键过程(工序)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 b)加强对关键外购器材的控制,并进一步予以说明; c)对关键过程(工序)技术文件的控制做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标准经批准后于实施之日起执行。 本标准由军品工艺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工程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军品工艺技术部起草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秀玲。 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Q/3D129-1997 、Q/3D129-2002、Q/3D129C-2005。

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军工产品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它产品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和版次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和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 467 工序质量控制要求 GJB 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JB 909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 GJB 790 特性分类 Q/3D 6099 过程能力分析程序 Q/3D 040 数据分析程序 3术语与定义 3.1关键过程 指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GJB9001A-2001,术语和定义3.1] 3.2工序控制点 工序中某些质量特性或因素进行重点控制的环节。 〔GJB467,术语3.4〕 3.3 特性 指产品的性能参数和其它技术要求。主要特性有功能、互换寿命、安全和协调等。 4职责 各单位技术厂(所)长对履行本程序全权负责。 各单位工艺员、操作者、检验员、设备维护人员对其本职工作负责。 5关键过程质量控制 5.1 控制点的设置 关键过程控制点的设置如下: a)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过程;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版房负责拼版。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 性负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 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 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 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 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 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 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试生产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 质、 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 生 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 同) 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 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 各 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 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 工 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 关 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质量管理流程图

质量管理流程图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主题:第三部分项目控制管理????????????????????????[]?[]??????? 第三部分项目控制管理 7 项目进度控制 一般规定 项目进度控制应以实现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 项目进度控制目标应按合同规定的承包内容将各项工作逐月进行分解和安排。 项目进度控制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控制体系,项目控制负责人是项目进度控制的责任人,项目控制工程师是执行者。 项目控制部门应按下列程序进行项目进度控制: 1 根据合同确定的开工日期、总工期和竣工日期确定进度目标,明确计划开工日期、计划总工期和计划竣工日期,并确定项目分期分批的开工、竣工日期。 2编制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分项工作进度计划。分项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各要素活动间的工作逻辑关系确定每项活动的起止时间,并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物资供应、现金流量和雇主的批准等其他保证性因素后综合确定。 3 根据合同规定,向雇主或雇主工程师提出现场施工开工申请报告,并按下达的开工令指定的日期开工。 4实施项目进度计划。当出现不必要的提前或延误等进度偏差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调整,并应不断预测未来进度状况。 5 全部任务完成后应进行进度控制总结并编写进度控制报告 进度计划的编制 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采取分级方式进行编制,项目经理部负责编制指导性总进度计划,分包商或供货商编制实施分步进度计划。项目总进度计划应由承包商职能部门审核后报雇主批准,项目分步进度计划由项目经理部进行审批和控制检查,报承包商职能部门和雇主备案。 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流程图

101 节 施工准备阶段流程图
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预算的编制

N

编制物资需要计划


相关规范的收集
施 工 准 备 阶 段
项 目 部 组 成
图 纸 审 核










编写分部、分项施工方案 其它
配备施工操作人员 配备设备、机具 物资、材料的准备 工程定位的测量 现场的三通一平 临时设施的准备
编 写 开 工 申 请 报 告



Y理











方 检
Y理 签








工 程 正 式 开 工
N
其它

监理内业工作 监理外业工作
102 节 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监理工作内容
监理技术准备 审批承包人工程计划
熟悉招标文件
编制监理规划
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审查施工设计图
建立监理质保、安保体系
监理图表上墙
审批施工组织设计
审批工程进度计划
审查承包人资源(工、料 机、资金需求)流动计划
审批承包人质量、 安全生产保证体 系 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图
检查承包人保险及担 保、支付动员预付款
检查承包人图 表上墙工作
验收承包人施工定线 (导线网、水准网)
验收承包人测定地面线
检查承包人的临建工程实施
检查承包人的进场材料
验证并审批承包人的标准试验
检查承包人进场的标准试验
检查承包人占用工程用地
检查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
岗前培训


第 一 次 工 地
发 布 开 工 令
工 程 开 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