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诗人情怀与_寒山拾得_创作_郑文全

1

《寒山拾得》发表于1916年,是日本文豪森鸥外发的晚年作品[1]。《寒山拾得》不仅因为作者在日本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而获得了高度评价,更因为这部小说还曾被编选入昭和时代国语教科书中,所以该作品一直是森鸥外历史小说研究中关注的热点。同时这部小说对于传播和定格寒山在近现代日本社会中的形象也意义深远。《寒山拾得》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寒山子诗集序》和后附的《丰干禅师录》、《拾得录》。关于史料的运用等小说创作手法研究,一直是该小说先行研究中关注的重点。秦行正在『「寒山拾得」の方法——鴎外歴史小説研究(二)——』中就小说创作史料来源归纳如下:(1)斋藤茂吉、西尾实、景山直治等人提出的白隐《寒山诗阐提记闻》说;(2)冈崎义惠、长谷川泉、尾形仂等人提出的闾丘胤撰《寒山子诗集序》说;(3)尾形仂提出的《宋高僧传》说[2]。最近的研究还包括古田岛洋介的

『「寒山拾得」原拠再考』[3]

和平冈敏夫的『小説と

史伝』。平冈敏夫认为资料来源于《寒山子诗集

序》和《宋高僧传》中的《唐天台山封干师传》[4]。

实际上宋代文献中保留下来的相对完整的寒山拾得传说,都来源于《寒山子诗集序》。材料源相

同,森鸥外在作品中又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原

材料进行了取舍选择,因此通过小说情节与文献材料对比这一方法是永远无法解答《寒山拾得》的取材问题的。根据古田岛洋介『「寒山拾得」原拠再考』一文披露,在森鸥外所藏的白隐《寒山诗阐提记闻》中发现了森鸥外亲笔撰写的四张便签,足以证明森鸥外的创作材料主要来源于《寒山子诗集序》。

森鸥外的小说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科学实证主义精神,这一倾向在1914年以后的历史小说创作中更为明显。“博士是医学专业的自然科学者,他留学欧洲的时候,当时自然科学哲学在德国思想界非常有势力。(中略)其哲学思想可以说就是存在于这些自然科学哲学当中的实在论,(中略)在确信史实的存在,把史实作为唯一的证据这一点上,可以说他的思想属于实证主义立场。”“构成博士思想根基的就是这种在史实感基础上的实证主义精神。(中略)他晚年时更倾心于历史考证,而不是小说创作。在考证中他尽量搜集所有的史实资料,他一直主张在处理史实时,应该不进行任何价值判断,只是把史实作为事实平等对待,这些都是其思想深层中存在的哲学思想在其具体工作中的

体现。”[5]

在《寒山拾得》中,作者开篇就对闾丘胤的历史实在性进行了考证,从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道”、“郡”、“县”等概念入手,认为新旧《唐书》中

汉诗诗人情怀与《寒山拾得》创作

北京师范大学

郑文全

[摘要]《寒山拾得》是森鸥外晚年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也是寒山拾得题材日本文学作品中

最为著名的一篇,关于此篇作品的解读随着寒山诗解读方式的不断变化也一直没有定论。小说创作中包含作者设计的各种机关,用一种婉转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因此容易产生误读;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森鸥外的汉诗这种直接言志的作品,来考察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怀。同时结合寒山诗在大正时代传播与接受的历史背景的考察,可以更好理解森鸥外为何取材于寒山拾得并进而把握作品创作的真实意图所在。[关键词]

《寒山拾得》汉诗

教养主义

寒山诗

NIHONGO 日本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总161号

73

DOI:10.13508/https://www.360docs.net/doc/d77160929.html,ki.jsr.2012.04.002

日本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总161

应该留下关于闾丘胤的记载,对吉田东伍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这可能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关于闾丘胤身份考证的研究。

在随后的叙述中作者对于《序》中所有带有神秘色彩的情节都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解析,消除了神秘色彩。首先是对于丰干一碗清水治愈闾丘胤头痛的情节,作者先从闾丘胤的性格入手作了如下说明:“他平生就有些神经质”,他的头痛不过是类似于神经关节痛之类的常见病;其次关于治疗过程,闾丘胤被丰干喷了口凉水后因为受惊而背后冒了冷汗,作者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做了分析,“实际上闾丘胤一直担心头痛、头痛,注意力被和尚的水吸引之后,一直觉得无法治愈的头痛也跑掉了”。闾丘胤觉得反正只是一杯水不会带来任何危险才最终同意接受治疗,这也符合现代人正常的心理和思维模式。除此以外作者还把无法使用近代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的内容做了删除处理,例如寒山退身到岩穴中后,岩穴自动合上无法寻其踪迹;菩萨托梦给所有僧人诉说自己被拾得棒打;拾得指出所牧牛群皆是智者死后转世等。

森鸥外的文学创作不仅注重科学实证,也注重文学想象性的运用。在《寒山拾得》中,森鸥外开篇运用的科学考证文风使得寒山拾得传说更易于被现代人接受;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空想”来诠释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首先来看台州到天台县的距离,小说中写道“从台州到天台县大约有六十里的路程,相当于日本六里半”。坐着轿子出发的时候为早上,能够看到雾霜和朝日映照下的红叶,赶到天台县衙时已经过了中午,在知县官舍休息一夜之后,第二天再走大约六十里的路程才在傍晚时分赶到了国清寺。在古田岛洋介论文披露的笔记中,前两页笔记就是关于闾丘胤行程的计算公式。第一页画了台州到天台的路线图,把六十里换算成公里之后再根据人平均步行速率,计算出路程花费时间,登山一段路程相应地把时间延长,所以最终到达国清寺时已经接近傍晚时分。但实际上根据台州交通网站提供的信息查询可以知道,台州到天台县公路行驶距离为90.12公里[6],路线和小说中描述基本一致,沿着始丰溪左岸向北前进。森鸥外此处描写忠实于自己所依据

的材料,但并不忠实于事实,这显然偏离了其科学求证精神,属于合理想象范畴。其次关于百姓以及道翘等人对于闾丘胤诚惶诚恐、无比敬畏的行为描写也属于作者的想象。在去往天台县的路途中,闾丘胤从者数十人,路上遇到的百姓不管老幼皆避轿而跪。道翘回答闾丘胤的问话时更是使用极其尊敬的语气,当寒山拾得对于闾丘胤的致拜置之不理、扬长而去的时候,道翘吓地“脸色苍白地呆立不动”。百姓对于闾丘胤的敬畏,在作品的各个细微之处清楚地表露出来。再次关于丰干、寒山、拾得三人外表的描写主要依据寒山诗附录的内容,但是寒山、拾得的形象描写中显然融合了寒山题材绘画中的形象因素。

在《出自医学论的小说论》中森鸥外指出,分析与解剖是作者使用事实材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空想使其合理化[7]。空想与事实是截然相反的概念,如果说事实是科学实证的生命线的话,那么空想则完全存在于作者的主观世界当中,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而杜撰出来的。因为空想的存在使得《寒山拾得》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一篇文学作品;更因为空想直接来源于作者创作意图,所以才应该重点考察。

2

森鸥外创作《寒山拾得》的表层意图非常容易把握,但对于其深层次真实意图的把握上,却出现了各种不同观点。

在小说第二部分作者依据文献资料完整介绍了作品背景之后,开始阐释自己的思想。根据对于求道与宗教所持的不同态度,他把世人分为三类,一种人是只关心自己的事业,对于宗教等没有任何想法,他称之为“毫不在乎”类;第二类人是专注于求道之人,不管追求的道是儒教、道教、佛教还是基督教;第三种人是中间类型的人,自己虽然放弃求道但是却因为对于道的无法体悟而对于求道之人产生了崇敬心理,这种崇敬往往容易导致盲目崇拜。小说在开篇中就言明闾丘胤因为追求科举功名,所以虽然自己对于老子及佛教等知识不明白,但是内心却十分崇拜道教和佛教中的悟道之人。闾丘胤就是这种盲目崇拜心理的代表人

74

日本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总161

物,在作者看来丰干比寒山拾得更值得崇拜。盲目崇拜还表现在百姓对于闾丘胤所代表的官僚阶

级的无限敬畏上。百姓见到官员的轿子要跪拜,这其中可能包含很大的空想成分,而实际上百姓们盲目崇拜的对象——官员本身,也是盲目崇拜者。官与民,换句话说整个国家与社会都陷入到了盲从境地当中,作者显然意在讽刺和批判当时整个社会的盲目崇拜心理,挖苦官吏的妄自尊大和无知。

该篇小说作者创作的深层意图一直被认为难以把握。西尾实在『鴎外の歴史小説』中指出,森鸥外的批评对象是当时缺乏实践能力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真理缺乏渴求,容易陷入偶像崇拜和自我满足,主张应该在寒山拾得所代表的社会底层中寻求自由、解放等真实内涵[8];田口正直『鴎外小論——「寒山拾得」を中心として——』认为该小说反映了森鸥外一直存在的隐逸思想,寒山拾得象征了森鸥外所憧憬的脱离官场、自由高迈的隐逸理想[9];外尾登志美『「寒山拾得」論――「憍慢を折伏する」ところに得られる自由』指出寒山拾得象征着森鸥外一直向往和追求的自由[10]等等。这些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免给人以过于主观的印象。日本对于寒山诗的理解一直在不断变化,首次把寒山诗明确归类到隐逸诗歌的是津田左右吉1946年发表于《饗宴》的文章『寒山诗と寒山拾得の説話について』,后来吉川幸次郎和入矢义高等人继承此观点,在隐逸思想基础上又引申诠释为对于自由精神的追求等。应该说这些对于寒山诗的定义与寒山精神的解释都是偏颇的,入矢义高出版的寒山诗集是选集而不是全集,症结也正在于此。在《寒山拾得》创作的1916年,寒山是隐逸自由思想的体现者这种观点尚未确立,因此把森鸥外的创作意图与隐逸自由思想联系在一起这种解读方式非常值得商榷。

那么森鸥外创作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要弄清此问题必须返回到对于森鸥外当时思想状况的考察上来,同时也必须考察当时寒山诗在日本社会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小说表达作者思想时具有委婉和隐晦的特点,容易发生误读,与此相反汉诗则更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言志述怀,因此需要借助汉诗来考察森鸥外当时的思想。

不管在个人入仕经历上还是在文学创作风格上,森鸥外都是一位典型的具有社会关怀情怀的汉诗诗人[11],儒家思想的忠孝节义在他身上都得以体现。他的汉诗造诣很高,可以说在日本近现代小说家当中,同时在汉诗和小说文坛都被认可的作家只有森鸥外,虽然夏目漱石和正冈子规也留下了大量汉诗作品,但他们的作品在其生前大多没有得到认可,尤其夏目漱石的汉诗作品在生前基本没有公开发表过。森鸥外的前期汉诗主要发表在医学相关杂志上,引退官场之后大概有二十首作品发表在了当时汉诗文坛权威刊物《大正诗文》上。森鸥外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他的汉文素养主要是通过自学完成的,在汉诗创作上,他青壮年和老年时代分别师从横川德郎和桂湖村(桂五十郎)两位汉学家学习,不管是押韵还是用典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用典因此造成其诗歌晦涩难懂,这是其诗歌被后世人忽视的主要原因。他的汉诗在题材上更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非常接近中国诗歌中的正统思想[12]。森鸥外全部214首汉诗主要创作于青年留学时期和晚年引退官场以后这两个阶段,青年时期的诗歌大多抒发了其高远志向,对未来的抱负与憧憬,早在1884年去德国留学途中,鸥外就用汉文创作了《航西日记》,记录自己途中所见所感,表现其年轻时的豪情万丈,但返回途中却只有汉文日记,鲜有汉诗,说明其心境以及对于汉学的态度都发生了改变。[13]1914年森鸥外对于官场开始萌生退意,从而开始专心于史传创作,同时也是其汉诗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期,可以从森鸥外这些汉诗作品中考察其心境。①题译本波斯诗

作者偶与苏轼同时,故及。

宠辱何关讽世诗,此心方许蟄龙知。傥从禹域求同调,除却坡仙更有谁。

(1915年12月p:326)

此首诗歌记录于1915年12月日记中,作者感叹自己荣辱浮沉的一生,不管现实境遇如何,关心现实的儒家文人情怀始终没有改变,诗歌内容始终与讽喻现实有关,自己的这种心情只有蛰居的圣人能够理解,如果要在中国寻求知音的话,除了苏轼还能有谁呢。②题羽化怀旧谈

75

日本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总161

清门儒学见渊源,舛命从教老荜门。偶向江湖成小著,性灵谁识个中存。

(1916年9月『大正詩文』)

这首诗歌记录于1916年7月25日日记中,“羽

化”即成仙得道之意,一生钻研儒学老来清贫,偶尔发表的著作中,又能有几人读懂自己的真心呢。③丙辰乞骸骨同班购书为赠赋谢

解绶非成趣,挂冠拟避贤,媕婀雕朽木,老大免左迁,圣世无所补,友僚幸不捐,去时叨嘉貺,图书百千篇,世上争名利,群蝇逐腥羶,惟吾甘守拙,深知鹏燕悬,不叹贫厨素,叹无买书钱,一朝插架富,宿恨方才蠲,有似古东野,喜迎玉川船,不羡邺侯轴,五车任独专,对此忘寝食,朱丹手磨研,间房有至乐,足以送暮年。

(1917年4月『大正詩文』p:328-329,全部引自《鸥外全集》著作篇19卷)

这首诗创作于1916年4月辞官以后,辞官后朋友们向他赠书,他写此诗表示答谢。前面写道自己辞官并不是为了寻求安逸,而是为了给贤人让路,自己已经是一块朽木了,对于圣世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早点辞官免于遭受左迁的痛苦。还好友僚们没有嫌弃我,赠给我千百册的图书,世人如群蝇追逐腥膻恶味一般热心于名利追逐,趋之若鹜,唯有我自己甘于守拙,自己深知鹏与燕在志向上的差别。不在乎饮食的粗鄙,只感叹无钱买书的辛酸,今天终于了结夙愿,终于可以犹如逆河流游览般畅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了,与书相伴可以安乐度过晚年生活。

从这三首诗可以看出森鸥外1916年的辞官包含着太多无奈,他为自己怀才不遇而鸣不忿,感叹无人能够欣赏他,了解他的才华。他的志向高于那些只会争名夺利的小人,因而在官场受到排挤和孤立,在郁郁不得志时投身于历史小说的创作中,通过小说创作来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辛辣嘲讽大正时代人们的无知以及盲目崇拜的社会风潮。在《寒山拾得》这部小说中,森鸥外通过小说这种形式表达了与汉诗相同的情感,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盲目崇拜的浅薄,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或许担心读者无法了解其真实创作意图所在,所以附加一篇《缘起》直白表明自己是尚未被世人认可的文殊。

3

那么,森鸥外为何要选择寒山拾得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对于寒山诗为何持贬低的态度呢?尾形仂在『鴎外の歴史小説』中分析了森鸥外历史小说的特点,小说与历史材料的相遇、选择和处理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主题密切相关,这种创作意图难以揣测,但森鸥外作品中自始至终关注一个主题,即权力与个人自我的关系。两者时而调和,时而对立,他在作品中以怀疑和讽刺官僚体制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天皇的绝对权力实际是近世封建领主绝对权力体系的延伸,忠君爱国的思想也是源自于近世社会中的武士伦理道德,森鸥外在历史小说创作中一直在探求解决权力与个人的对立问题[14]。森鸥外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他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始终没有脱离现实社会。森鸥外是故意借历史小说这种手法来隐藏自己真实创作意图及思想,所以造成后世研究者会对《寒山拾得》这部小说作出各种主观误读,实际上在把握了森鸥外一贯创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于其所处时代背景的考察,就可以理解《寒山拾得》这部小说中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

森鸥外与寒山拾得题材的相遇,与寒山诗在大正时代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有着必然的联系。作者在《缘起》中提到“到处都能看到寒山诗的活字印刷本”,孩子拿到了寒山诗宣传广告所以才问起了寒山拾得究竟是谁,作者揣测“估计广告上写着这本书为了个人修养应该阅读”之类的话语。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大正修养主义运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寒山诗的出版及阅读得到了广泛普及,森鸥外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关注到了寒山拾得。但与其他作家对于寒山的肯定态度不同,森鸥外对于寒山拾得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不如

丰干,闾丘胤对于这种人的崇拜是完全徒劳和盲目的[15]。他在《缘起》中借自称为救世主,欲重新树立宗教门户但最终授人以笑柄的宫崎虎之助的事例来比拟寒山拾得,可见他对于寒山拾得的不屑,他的批判态度直指当时社会上对于寒山诗的盲目崇拜现象。

①1899年若生国荣『寒山詩講義』:

76

日本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总161

自序余顧うに寒山は五欲を抖擻し、六塵を払拭し、生死を解脱し、涅槃を証得せんことを勧進したるものなれば。(中略)読者若し

詩相句面の愛嬌不愛嬌を論ぜず、逐次誦読し、その真義妙理を咀嚼して、平生照心の鏡とせば。

寒山子が果たして生を脱し死を離れ、凡を超え聖を越えて、衆生の沈淪を救済せんがために、仮りに貧窮下賎の身を現じて、縦説横説するの菩薩子たることを知らば幸なり。[16]②1907年释清潭『寒山詩新釈』:

引余谓寒山非禅侣,非风狂子,亦非古佛变化,唯是审于理者,善于诗者,热于情者,解脱于死生者,如此视寒山始可以免佛头涂粪之嘲乎。跋其詩の有るは如何、是れ道翹という事理に通暁せる和尚の作ったのである、寒山は文殊の顕化で拾得は普賢の顕化だと伝えているが、真実左様であろう、父も無く母も無い人だから、顕化に違いない、そうして閭丘胤という人も道翹のために製造せられた人である。台州太守何何と肩書きの立派に著けてある人は、大底唐書に伝がある、然るに此閭丘胤という人は無い。(A)皆な是道翹という各豁達な和尚のために作られたのである。して道翹は何故此の遊戯を為たかというと、所謂時世に面白く読まれて、而かも吾道を布きたいという観念より皆な出てきたのである、是故に人の喜ぶ様な詩も有れば亦人の嫌がる様な詩も有る、要するに解脱を表し、智慧を表し、禅定を表し、以て執着を破し、貪瞋を破し、痴慢を破して高尚なる訓誡を垂れたものである、所謂韻脚を蹈む一部の詩小説である、詩小説であるものを之を佛陀の聖経の如く心得居る者は亦た是れ一種の執着にして、此詩を読むの資格無きものである、という者の清潭の説を信じてくれと頼むのでもないから、寒山を如来の如く思う人は、亦た此詩を聖経視するも悪いでは無い、但だ解脱という処を忘れなければ可のである。③1911年『ポケット寒山詩』:(節録)閭丘胤は寒山を世に紹介せる主人

公なれども、閭丘胤の名は寒山詩によりてのみ、今に伝わる。「唐書」には唐代有名なる大官は悉く載せて洩らさず、緋魚袋、金魚袋の如き人は之に収めたり、されど之に閭丘胤の名を見ざるは奇なり(A)、思うに此人も寒山の如く奇骨正雅の士なるべし。後学編者の如きものが其書を編するに至りしは寒山人宗の詩風を復活せしめんとするものにあらず、寒山拾得を文殊普賢の遁跡と信ぜよとにもあらず、沈滞せる常識万能の社会に一陣の清風を起さんがためである。[17]

④1917年『寒山詩評釈』,只念道人在后序中写道:

予又闻诸古人曰,文字解脱之基也,还是急系缚之根也,盖文字者若苟苴看过,不究研钻则坠窠臼,流杜撰,或失放浪,囚诘屈,终至损神韵精化之妙,宛犹如醍醐翻作毒学者岂可忽诸之哉,况于阅佛祖幽旨玄诠乎,如三隐诗便是也。夫五百年间出英杰,尚不免二十年差谬,若或以庸调凡律弄之,以情识意度评之,则沿流刻舷类焉尔,大反闾公亲瞻崇仰,苦纂遗什而涉数百世,宝视于识达之士,实直者耶。复纵令以圆转滑脱舌评之,以峻机逸格略弄之,若取字认句,则予道国清厨下,才拜后尘者也矣,抑雪窗和尚何等人也,轻轻讲述玄诠,易易说破幽旨,而得最简且要,辨知三圣筋脉,寒拾血肉,纵横穿串,片肤无遗,可称近代痛快文字也,若人触者痒底,下品解脱系缚,中品饱罪醍醐,上品唾之屙之亦可也。[18]

⑤1917年大内青峦在『寒山詩講話』:

小序寒公之诗,皆自真心来,悉从道情成,未尝有片章悖理者,功同佛语,德合祖言,可以教诫一时,可以救度千劫,余之饶舌,固知没用,然示其捷径,聊为枯窘人,是余之真心,是余之道情,寒公有知,必当拍手于丹邱之上矣。[19]

可以看出明治末期、大正时期出版的寒山诗集各种版本中,对于寒山诗的评价大致都是相同的,都把寒山诗理解为圣贤之言而大加推崇。当时流行的寒山诗版本除了各种解读、评释以外,还有单纯的汉诗集和附有汉学家岛田翰考证研究的诗集等,汉诗人桂五十郎和当时流行作家大町桂

77

日本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总161

月也在文章中多次引用寒山诗进行解读,可以说寒山诗在大正时代是人人皆知的畅销书籍。《寒山拾得》的创作是否与当时的修养、教养运动有关联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森鸥外在《缘起》中直接提及当时的修养运动以外,小说中对于闾丘胤身份的考证也与修养书籍中的观点相同,小说开篇对于闾丘胤身份进行考证时,提及台州主薄相当于日本当时官吏的何种级别,并且指出此级别官吏在新旧《唐书》中应该有记载,但是没有。这一段说法在白隐的《寒山诗阐提记闻》中并没有相关记载,但是在上述资料②③划线处A 都能够看到相似的论述,两者都提及了《唐书》没有记载。另外古田岛洋介还提出了一处质疑,即原文闾丘是复姓,为何小说中变成了闾字单姓[20]。从上文引文④中可以看到“闾公”字样,也是把闾丘胤看作单姓闾氏的。虽然不能证明二者存在影响关系,但至少可以说明把闾丘胤理解成“闾氏单姓人”在当时是有一定普遍性的。

上述五段引文中除了③以外其余四段都是由佛教背景人士撰写评价的,若生国荣仍然把寒山拾得当作菩萨来尊敬,他的注释书直到1907年仍不断再版,可见影响力很大。释清潭则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若生国荣的观点,只强调寒山诗蕴涵的智慧、禅定和“超脱”精神,他在后跋中甚至否定了寒山拾得的真实存在而只强调诗歌的阅读价值。这种解读方式既与释清潭的汉学家背景有关,也反映了1907年左右的日本社会儒家入仕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人们需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让自己暂时解脱,获得精神上的休憩。在1917年的书籍中,两者都强化了要把寒山诗等同于佛语的倾向。可以想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包括西方各种思潮在内各种思想泛滥,人们都欲树立自己的话语和思想体系,在这种潮流中人们对于各种思想

只是囫囵吞枣,停留于表面的肤浅理解。1917年左右出版的寒山诗评释中,作者开始脱离原著而一味把寒山诗塑造成宗教圣典来大加宣扬,试图把自己思想灌输到人们脑海中,这种把寒山诗作为统一国民思想工具的主观意图非常明显。在1911年的寒山诗出版中作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试图给沉滞的常识统治一切的社会风气中吹进一股凉风”,整个修养、教养主义运动结果是改造人们思想、思维方式的运动,青年人被塑造成思想统一、思维方式简单的人,对于外界言说易于盲从盲信,这实际为后面的军国主义思想兴起与盛行奠定了基础。森鸥外正是有感于此种社会背景而创作了《寒山拾得》,在这种无知、盲从的社会潮流中,真正有思想的人是不合时流的,因此森鸥外遭遇了老年不遇而愤然以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通过汉诗的直接言志与小说作品的婉转言志,反复抒发自己心中不满,辛辣讽刺当时时代潮流。

大正时代是热衷于西洋文明的时代,也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代,更是通过日本新式教育大量产生思想简单而盲从的青年人的时代。森鸥外把已经辞官的自己,看成是同时代没人识的文殊,体现了明治文豪与大正社会的格格不入,更可以看出明治时代精神在大正时代已经断层。丰干的职责是“给众生带来福利,纠正人们的傲慢”,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使日本一下子摆脱了被殖民者的弱者地位,而跻身于世界列强的行列当中。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氛围塑造了盲从无知的一代人,新式教育与教养运动更是加速了人们被洗脑的进程,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森鸥外在作品中饱含了自己对于这种社会现状的忧虑,只可惜文豪的忧虑直到今天也鲜有知音。

[1]原文全部引自森鴎外.1953.森鴎外集現代日本文学全集(7)[M].筑摩書房.p :259-263.其他引文注略.

[2]秦行正.1975.「寒山拾得」の方法――鴎外歴史小説研究(二)――.福冈大学研究所编『福岡大学人文論叢』[J]第7卷第3号.p :703-744.[3]古田島洋介.1982.「寒山拾得」原拠再考.学燈社編『国文学解釈と教材の研究』[J]7号.p :117-122.[4]平岡敏夫.2000.小説と史伝[M].おうふう出版社.p :168.

[5]桑木严翼.1922.森鴎外博士の哲学思想.收录于增补国语国文学究研史大成14『鴎外漱石』[J],三省堂.p :134-136.[6]https://www.360docs.net/doc/d77160929.html,/2009.12.24.

[7]森鴎外.1973.鴎外全集22巻[M].岩波書店.原文题为『医学の説より出でたる小説論』。

78

日本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总161

Chinese Poets ’Concern for Society and the Creation of Kanzanjittoku

Abstract:

Kanzanjittoku is the masterpiece among Mori ōgai ’s historical novels,and it is also the most famous work of

Japanese literature to be based on Hanshan ’s legend.However,there is no generally accepted opinion about what the content of this work is,because the perception of Hanshan ’s poems is always changing.It i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content of the novel because of the euphemistic nature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but we can get to know the writer ’s emotion with the help of his Chinese poems which express emotion in a relatively direct way.Meanwhile,through a background study of the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of Hanshan ’s poems in the Taisho era,it becomes easier for us to understand why this novel is based on the Hanshan legend and what ōgai ’s real aim was.

Keywords:Kanzanjittoku ;Chinese poems ;cultural education campaign ;the dissemination of Hanshan poems Author ’s Information:

Zheng Wenquan (Male)Year of Birth:1977PhD Candidate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ontrastive Literature Study E-mail:teebunzen2002@https://www.360docs.net/doc/d77160929.html,

[8]西尾実.1953.鴎外の歴史小説[M].古今書院.p :67-82.

[9]田口正直.1954.鴎外小論――「寒山拾得」を中心として――.立命馆大学日本文学会编『論究日本文学』[J]第2号.p :13-23.[10]外尾登志美.「寒山拾得」論――「憍慢を折伏する」ところに得られる自由.『学大国文』[J]第40号.p :35-53.

[11]1884年2月,森鸥外(1862-1922)出生于岛根县,4岁开始跟随藩儒学习汉籍,7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兰学,跟随藩医学习兰文典,10岁进入

东京进文学社学习德语,19岁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来一直在陆军军医本部任职。1884年至1888年在德国留学四年,回国后开始文学评论和翻译活动。1904年参加日俄战争,1906年回国,1907年任军医总监,后来陆续开始发表《青年》、《雁》等作品。1912年开始发表历史小说,如1916年的代表作《高濑舟》等,也是从1916年他开始发表“史传”题材作品,用详细地资料客观描写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细节,《寒山拾得》发表的1916年1月正好处于森鸥外的人生这一转折期。[12]陈生保.1993.森鴎外の漢詩[M]上下.明治書院.p :25.

[13]川口久雄编著.幕末明治海外体験詩集[M].大东文化大学东洋研究所出版发行.[14]尾形仂.2002.鴎外の歴史小説[M].岩波書店.p :1-17.

[15]在外尾登志美和田口正直的文章中,关于小说结尾闾丘胤上前致拜寒山拾得之后,两人从心底发出哈哈大笑的场面,都解读为森鸥外是

把寒山超脱行为作为理想,表面他是崇拜寒山拾得的。这种解读方式实际与森鸥外小说主题是矛盾的,森鸥外要批判无知的盲从,自己怎么可能再加入到盲从的队伍中呢,如果他真的认为寒山超脱行为是自己的理想,那闾丘胤岂不成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实际上结尾处寒山拾得的大笑就是嘲笑闾丘胤的无知盲从,作者认为寒山拾得不过普通人而已这种态度贯穿始终。[16]若生国栄.1899.寒山詩講義[M].光融館.序.

[17]井上霊山校閲·簸川白瀉編.1911.ポケット寒山詩[M].二松堂書店.[18]金児雪窓禅师著、毛利湛然编.1917.寒山诗評釈[M].二松堂出版.[19]大内青巒.1917.寒山詩講話[M].明治出版社.

[20]古田島洋介.1982.「寒山拾得」原拠再考.『国文学解釈と教材の研究』[J]7月号.p :117-122.参考文献

入谷仙介.1989.近代精神と漢詩——鴎外漱石河上肇.近代文学としての明治漢詩.研文出版.神田喜一郎.1984.鴎外と漢文学——其の周辺について.神田喜一郎全集.同朋社出版.————————————————————————————————————————————————————————————————————————————作者简介:郑文全(1977—)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研究联系方式:E-mail :teebunzen2002@https://www.360docs.net/doc/d77160929.html,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